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容忍度可以这么高? 第1页

  

user avatar   chulong-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消费者并不理性也不专业。

我只能说说我接触的几位特斯拉用户,样本非常少,但能说明一些问题。

Q:为什么要买特斯拉?

A:因为品牌够酷。


Q:质量问题不担心吗?

A:碰撞成绩挺好的啊。

A:我有的选吗?难道让我去买BYD?我看都不带看的。


Q:新势力为什么不买?

A:蔚来又丑又贵,小鹏只会抄袭,理想烧油。


Q:特斯拉model 3不小吗?

A:销售说了,B级车。


Q:特斯拉对新势力领先的点是什么?

A:科技感。


Q:买FSD了吗?

A:没,AP够了,我销售也不推荐买。


Q:那科技感怎么体现?

A:大屏幕,极简内饰,商标。


可能我的回答触及了一些用户的痛点,追着搞啊,行吧,在主回答里回复你的一些疑问不解和质疑。

首先,样本是否是真实的。

扪心自问一下,或者你也做一下小调查,你就会知道我的这个简要的QA是不是真实的,能够说明一定问题的。至于您关于酒桌上的场景设想,在我的圈子里并没有发现。

从2014年起我就是特粉,传统意义上那种。

解毒是从model3 进口四驱版试驾完成之后。

试驾专员上车就把音响放到60%,一脚电门在园区里飙了个01。

当时我对试驾专员就两个要求,慢一点,关音响。

随后是令人尴尬的内饰异响。

试驾完成我问销售这车怎么售后?

回答是我们的车不需要售后,真出问题了你就找我!

这就是解毒的过程,基层销售的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企业的价值观,我的需求和这辆车表现出来的素质亦有偏差。

到底如何定义一辆好车,相信每一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有一些普适性的商业逻辑应该存在,比如对于消费者的基本尊重和关怀。

后续的一系列割韭菜和质量问题以及召回嘴硬事件到后来的二手事故车诉讼都无一不在从某种程度上印证我当初对这家企业的以管窥豹似的狭隘观点。

假如一个国产品牌如此高傲会怎样?

还记得小鹏G3降价事件么?差点让小鹏凉凉。

这大概就是国人的双标吧——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至于车辆素质,不想多说了,J.D.Power那里找答案。

至于为什么普通用户要以高毛利为荣,我至今也不明白,可能觉得马斯克挣钱与有荣焉?

为了人类移民火星做了自己份内之事?


这个答案引起了某些特斯拉粉丝的不适,追着我骂了很久,拉黑了,在别人的答案里贴大字报,说我不专业不公正引导舆论。

好的,我们就从公正专业的角度聊聊特斯拉model 3本身以及特斯拉的品牌策略。

首先问一个问题,特斯拉的问题到底多不多。

特斯拉在这项研究中垫底,每100辆问题数远高于业内中位数166个。

显然,题主的问题是成立的。

我们就其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做深入剖析。

  1. 装配精度差。(包括车身外覆盖件和内饰)

很多朋友认为装配精度差是无关大雅的外观问题,美国人“活糙”,开起来没问题就行。其实这里面可能有些误会,装配精度不仅仅是外观不好看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活糙那么简单。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上图来自网络上对model3车顶玻璃自然开裂的投诉。我也遇到过在交付中心提新车时发现车顶玻璃开裂的例子,可惜没能保留截图,如果网络上那例玻璃开裂还有人为嫌疑,那么我遇到的交付中心那例显然就不可能人为导致了。

引发车顶玻璃自然开裂的原因并没有那么多。

  1. 车身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形变,超过了玻璃弹性极限。
  2. 车身在静置状态下自己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形变,超过了玻璃弹性极限。

上述原因中,都导向了车身形变,一个是行驶中,一个是静置状态。如果是行驶中,说明车身的扭转刚度不达标,车身在行驶过程中收到行驶载荷作用发生了超过设计范围的形变;如果在静置状态下,说明生产完成后车身内部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说人话就是车身本身别着劲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残余应力会逐渐释放,车身随之变形,当形变量超过设计范围时,玻璃开裂。

上述问题的结论又导向两个问题:

  1. 车身扭转刚度不够
  2. 车身装配精度不足

问题1是车身设计问题,我认为以特斯拉的设计能力大概率不会出现这个问题。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车身装配精度不够导致了无论是行驶中还是静置状态下的车身变形过大。

我们再引申一下,这仅仅是玻璃开裂这么简单吗?换了玻璃就高枕无忧了么?

关键词——车身形变。

一辆车的车身强度设计实际上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材料和结构。两者彼此影响高度相关,共同决定了车身的强度和刚度。

车身发生了设计预期外的车身形变,意味这车身结构已经不是当初设计的那个结构了,如果变形过大,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被动安全性。

我曾经看过两版model3的25%偏执碰撞视频,一个A柱弯了,一个没有,我想是不是有我分析的原因?

那么这个装配精度差是怎么产生的?是不是美国工人认真一些就行了?

答案是不行。

现代汽车工业的生产和装配是高度自动化的,依靠工人提高生产精度是极其不现实的。

那么问题可能出在哪了?

有可能是生产设备参数调整的有问题,有可能是自动化设备精度控制没有形成闭环,甚至有可能是模具设计本身的精度问题。

而上述的问题,都不是能够“轻松解决”的范畴。

限于篇幅,车身装配精度问题我们就聊到这里。

下面我们谈谈为什么消费者能容忍。

我们分两方面讨论。

  1. 特斯拉的品牌和营销策略。
  2. 消费者的信息劣势。

特斯拉销售的一般话术是,特斯拉的技术全球第一,电动车技术远高于国产车和新势力。

真的是这样吗?

不可否认,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确实是业内的先驱,但是说技术远领先于国产车和新势力,未免言过其实。

如果说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确实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激光雷达开始批量应用后谁更领先还未可知),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刚刚说的车身方面,说特斯拉领先那就是良心坏了。

我最近刚刚写了一篇关于几个企业的对比,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另一个策略是马斯克的人设营销。

消费者和资本都很吃这一套。动不动就是火箭上天,但是,两家企业除了都姓马我真的找不到什么内在联系,算上特斯拉,都是马斯克收购来的,他的作用更大的是在管理而不是“钢铁侠”的科幻技术。

甚至特斯拉的提车伴手礼就是马斯克的自传?

但是我个人非常反感这类造神运动,俗话说,不要经营人设,早晚会崩。

而消费者这里是存在着信息劣势的。

提起特斯拉和孤国产新能源车,很多粉丝张嘴就来,国产车续航都是垃圾。

那么好办,我们拉出来溜溜,就拿特粉嘴里的腿短小王子蔚来ES8来比,和谁比,当然是同样的中大型SUV model x来比

上面这幅截图里的605公里是NEDC里程,截图来自特斯拉官网。

上面这幅图来自蔚来官网,也是NEDC里程。

意外吗?原来NEDC里程两者相差了仅仅25公里。但是在追着怼我的特粉嘴里,ES8的续航是:

200公里。

这两款车有着相同的电池容量:100度,相同的车身等级,相似的车身重量,风阻系数略有不同,model x 0.25,ES8 0.28 。风阻系数的不同也是两者续航的差别的主要来源。

但是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在他们印象里,ES8还是只有200公里的短腿,所谓众口铄金,特斯拉及其粉丝应该深谙此道。他们利用特斯拉早期的续航优势,不断向消费者重复灌输特斯拉续航电控领先这个观点,并不是所有普通消费者都懂得去用数据去对比和分析。

只要普通大众里面有50%的人不懂得分析,他们就成功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因为普通消费者既不理性也不专业。


user avatar   daijun2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典型的长板理论的经典案例:

以前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但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实际早已破产。

当代的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

我在以前的回答里说过,消费者被拔高的阈值,不会那么轻易被满足。

国人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车,大多数人,早就被合资品牌的汽车根深蒂固的植入了很多理念:又要性能优越,又要舒适,又要漂亮,又要沉稳,又要耐用皮实,又要能体现身份,还要高级…

要知道,大多数消费者,其实是不懂车的。我指的是,自己对车辆要求,或者购车需求的判断,其实是不准确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各行业其实都有这个情况。只不过,汽车这个产品比较特殊,一来关乎安全(其实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关注这个),二来关乎门面(大多数消费者其实更关注这个),这就决定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又要”的要素里,高级就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

但是,你真要随便在街上抓一个消费者,说说,什么是“高级”,估计十个人有十种说法。

那么,特斯拉做到了什么呢?

在我看来,特斯拉做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把汽车的那么多领域的板块中,其中的一两项,拉到了非常高的一个高度,就是把自己的长板,给拉到了非常长的一个高度!

那么,剩下的领域,只要做的不是太差,能用,就没问题!

长板1,差异化的品牌力!

这一点,不得不佩服马斯克的营销技能!马斯克营销技能很强,大家都知道,但是,到底有多强呢?给大家举个案例,各位码农,程序员,或者软件工作者,要给你们的老板,或者一些外行,又或者一些非本领域内的人,尤其是投资人,展示你们的劳动成果或者工作亮点,你们会怎么展示?做个PPT?搞个动画视频?来看看,年轻时候的马斯克是怎么做的……

看明白了吗?他懂得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并且展示给所有人看!

而投资人,当然也吃他这一套……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特斯拉在马斯克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各种营销,稳扎稳打之中,积极进取!

从2006年的时候,马斯克制定了一个简单的四步走的发展战略。大致如下图所示:

先说第一步!Roadster!

2006年7月特斯拉正式推出Roadster跑车,Roadster为特斯拉与英国莲花汽车共同打造,起步售价9.8万美元,该款超跑百公里加速度约3.7秒,最高续航达到约400公里!

这在当时,简直牛逼到不行好不好!所以Roadster一经推出便受到诸多好莱坞明星和硅谷高管等社会名流青睐!特斯拉的车,也开启了“有钱人的玩具”之路……

然而,受制于供应链和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Roadster生产成本失控、量产艰难。

当时在CEO艾伯哈德的领导下,特斯拉团队过于注重技术研发和性能提升,忽视了生产安排和产品管控,大大拖延了成品进度。2007年6月,距离Roadster正式投产只剩2个月时,特斯拉依然没有完成核心零部件两档变速箱的研制——那时候就开始研究两档变速箱了呢!到现在都没有几款车敢真正的上两档变速箱的(上汽Marvel X上了哦,但是车卖的贵啊)。

然后……创始人出走、高层动荡,马斯克出任CEO力挽狂澜……

果断放弃两档变速箱,采用一档变速,上!再不上就没钱了!终于在2008年2月,交付了第一台roadster……刺激!

但是,因为产品定位和受众的局限性,Roadster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全球范围内,也才卖出去2000多台…那个时候,全世界都没有掀起电动车的热潮呢,真正电动汽车火起来,是2010年以后的事儿了……

再说第二步!Model S和X

Model S是特斯拉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型,于2012年6月正式交付,百公里加速度最快达4.4秒,续航里程最高可达483公里!仍然领先当时中国所有新能源汽车,哦不,是全世界的所有新能源汽车。

那时候,日产的leaf,续航160km。不过销量还是不错嘛……欧美市场火的的很……

说实话,LEAF其实也是很棒的电动车,但是本文不做探讨

Model S划时代意义的地方在于,首次引入了17寸中控触摸屏,集成车辆信息查询、导航、音乐等多种功能…国内那时候造电动车的人(包括当时的我)都看傻眼了,WC,车里面还可以这么造???

国内那时候什么水平?油改电,续航140km……那时候还沾沾自喜……

所以,Model S一经推出,立刻引来一大波模仿者!游侠,FF,甚至后来的蔚来,小鹏……不过,话说回来,似乎也就小鹏模仿的最像,看看G3那个大屏,跟Model S简直一模一样…

当然,至少人家造出来了车,比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车企强多了!

咱们继续说S,作为首款高端电动车,ModelS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各种拿大奖拿到手软!甚至在2013年一季度,特斯拉靠Model S销量猛增,居然实现了盈利!(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想象好吧!到现在为止,咱们的众多造车新势力,都还亏损着呢…)

2015年第三季度,搭载鹰翼门豪华SUV Model X正式交付。相较Model S,Model X在性能上并没有太多的创新,两者的用户定位与价格也相仿,均属“四步走发展”的第二阶段计划。Model X主要为满足需求更大的豪华SUV市场。

再说第三步!Model 3和Y

Model 3继Model S后,成为特斯拉成功开拓市场的标志性产品。Model 3于2016年3月公布、2017年年底交付,标准版起步价3.5万美元、续航里程354公里,极具性价比!

我们稍加分析:请看下图,这是一篇特斯拉前动力总成负责人JB Straubel 的一篇采访。

根据上面采访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信息:

1,Model 3的研发周期大约为两年:2015年9月之前开始研发~2016年3月31日发布~2017年7月28日交付首台!

2,Model 3的研发人员,还是研发S和X的那一批人,只不过大量人手已经不干前面的项目了——这是不是给我们国家搞研发的企业一点启示?尤其是那些浪费大量研发人力在售后方面的……

3,Model 3的动力系统平台,已经属于第三代平台,比前两代更加优秀!

而根据我们对Model 3的对标结果,无论从物理架构,软件架构,甚至内外饰,动力总成集成化,软件模块化等各方面去考虑,Model 3真的是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线束缩短到1500m,左右车身控制器集成功能,取消PTC采用电机制热,OBC+DCDC二合一集成于BDU内部(也就是,电池包包含了充电机和DCDC,整个电池包成为了一个单独可以充放电的独立的能源包!这简直就是和马斯克自己的能源公司的业务不谋而合,可以断定,将来马斯克的能源公司肯定涉及model 3的电池包回收业务!)一个又一个闪亮的设计出现在Model 3这款车上,难怪日本某汽车巨头感叹:我们落后特斯拉至少5年!

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厂落成,马斯克现场跳舞,感叹中国速度。Model 3的国产化,加快了特斯拉盈利的步伐……

2020年,Model Y也上市了,这款和Model 3共平台的车(或者说零部件通用化非常高的车),简直就是一个被拉高了长大的Model 3!

随着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量产,大幅降低了成本。2019年底,已经逐步开始盈利。特斯拉的盈利之路,即将开始。疫情都没有给model 3的销量造成太大的影响……

再说第四步!提供零排放的动力系统

前面的三步都悠然的走完了,第四步还远吗?

马斯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2020年底,我们将推出全新的Powertrain,就像是外星人一样的动力系统!到底是什么呢?

干电极+超级电容?开关磁阻电机?轮边电机?两档变速箱?

(实际上动力日也并没有拿出除了大号电池以外的其他亮点……)

我期待着这个自幼坚信电气化将席卷所有行业,并为此付出毕生努力的男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他的第四步,再往大了说说,为实现向可持续能源转型,特斯拉加速从电力生产到能源存储运输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包括在全球主要市场建造工厂、储能网络和充电网络。要知道,马斯克还有一家能源公司,特斯拉于2016年11月以2.6亿美元收购光伏公司SolarCity22%股权(当然,这家光伏公司SolarCity本身也是马斯克和他的两位表兄弟共同创立的,当时已经负债累累……),虽然现阶段SolarCity经营并不是很美好,但是,它是马斯克改变世界能源使用计划中重要的一环,想想,假如说所有的特斯拉充电桩都铺上了太阳能电池?清洁能源的利用是不是越来越多?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假想,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这位“铁锈地带”救世主如何下手了!

其实,回过头来再看,特斯的产品路线:请看下面两张图!

可以看的出来特斯拉的产品线吗?除了S的研发周期很长,剩下几款车,大多数都是2-3年的研发周期,尤其是3,两年的研发周期,就把一整套全新的架构给量产了,这在传统车企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当然,我们并不排除特斯拉model 3在很多关键技术上早早的就开始投入研发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model 3的全面研发启动就是在2015年,model S开始量产以后的事情了…

上面两张图,看出什么了吗?可能大家能说出不少东西,产品结构丰富,续航领先,早开发等等!

而实际上,特斯的产品领先,本质就体现在了三个字——差异化!

1,自身产品定义的差异化!

涵盖跑车,轿车,SUV,皮卡,甚至卡车灯所有主流车型。定价也是从3.5万美元-12万美元不等。既收割了中产以上几乎所有的民用上用领域的市场,还不会给自己的同款产品造成竞争压力。

反观国内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大多数都是,第一款车是SUV,第二款车还是SUV……自己和自己竞争上了…

2,和同时代里其他产品的差异化!

第一步:最直接的,续航!远远领先当时同时代的所有电动汽车!当随着整个新能源汽车和电池行业的发展,续航这个优势,从2017年以后逐渐不再那么明显的时候……

第二步:智能化!最直接的,OTA,自动驾驶!这两大项,领先当时同时代的所有电动汽车!当跟随者们也逐步发展,开始在续航和OTA领域逐渐跟上来的时候,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方面的优势依然领先绝大多数车企!而且,人家还有……

第三步:低成本!特斯拉前期的自主研发!让特斯拉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能力!能选到好的供应商的,就选择,市场上没有供应商能做的,他们就自己做研发,自己造!虽然这很烧钱……但是真的到量产车的时候,成本就下来了!集成度超高的BDU,快充满充共用一根高压线束,减少了线束的成本,光溜溜的可以说没有内饰的内饰(我们姑且称之为极简主义),减少了大量的内饰成本,自研的电机+减速器的动力总成,大大缩小了体积,减少了重量成本!直至model Y有70%的零件可以和Model 3共用…又大大降低了成本……成本控制,简直妖魔化……

所以,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特斯拉的产品,在领先(或者说差异化)的道路上,还将继续走下去……

国内的厂家们,明白了吗?想要产品优异,请认真思考这三个字:差异化!找到我们可以做的差异化的优势!并且,放大它!

所以,当特斯拉的长板被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不会在意什么,缝隙,内饰,车窗,噪声……

更何况,其实特斯拉的产品,在动力系统上来说,真的也不差,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领先!

所以!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容忍度,来自哪里?

是因为,这一切,都是马斯克计划好的……


user avatar   wensono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不能提出这个建议


  

相关话题

  2020年12月30日特斯拉3冲进杭州酒店大堂,为何特斯拉频繁发生失控加速事故? 
  如何评价小鹏首款电动轿车P7上市及其22.99-34.99万元的售价? 
  如何看待胖哥俩使用隔夜蟹被罚50万后发出的声明?品牌形象不重要吗?食品安全频频出问题消费者还会光顾吗? 
  25 万人民币,你选 Model 3 还是 ID.4? 
  特斯拉女车主被男车主起诉了??!请问诸位怎么看这事? 
  如何评价特斯拉维权女车主父亲首次发声:说我踩得轻,我不要命了吗? 
  已经定了Model3,但是最近特斯拉负面信息特别多,不会不好吧? 
  国人买特斯拉是不是就为了那个车标? 
  如何评价 2021 年初全新国产特斯拉 Model Y 的定价为 33.9 万元起? 
  如何看待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回应车展维权事件:「特斯拉不可能妥协」,特斯拉的售后到底如何? 

前一个讨论
“西方国家如今的高福利是靠前几百年掠夺全世界”这句话对吗?
下一个讨论
振兴东北地区经济,促进区域发展,有什么共同性的方法吗?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