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本科上翻译课时老师讲过,严复译语太务渊雅,仿如先秦文体,一般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新文化运动后逐渐就被其他译语,尤其是被从日本转译的词语逐渐代替了。
根据我已经模糊的记忆,严复译语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比如将total翻译成拓都而不是团体,unit翻译成么匿而不是单位,个人
东学以一民而对于社会者称个人,社会有社会之天职,个人有个人之天职。或谓个人名义不经见,可知中国言治之偏于国家,而不恤人人之私利,此其言似矣。然仆观太史公言《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谓小己,即个人也。大抵万物莫不有总有分,总曰“拓都”,译言“全体”;分曰“么匿”,译言“单位”。笔,拓都也;毫,么匿也。饭,拓都也;粒,么匿也。国,拓都也;民,么匿也。社会之变相无穷,而一一基于小己之品质。
或者将nerve翻译成涅伏而不是神经,
在《天演论》中,他说:“官与物尘相接,由涅伏(原注:俗曰脑气筋)以达脑成觉,即觉成思,因思起欲,由欲命动。”在《群学肄言》中亦有:“涅伏者(原注:俗名脑气筋),所以主知觉运动,与心肺营卫之张翕也。
4. 很多译词也有佛经的意味在其中,刚刚举例说的涅伏就很像佛教用语中的涅槃,还比如将Royal Bank翻译为“赖耶版克”,自注“赖耶,本梵语,译言王家”。赖耶源自“阿赖耶”,为梵语alayavijnana(藏识)。其他的音译语如“赖摩”(Lima,秘鲁首都)、“毗勒”(bill,严复自注:“此名交易单,亦曰期票。”书后的译名表则称“汇票”)、“须弥”(Himalayas,喜马拉雅)、“羯罗屈阇”(Calcutta,加尔各答)等都有佛教语汇的意味。
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严复的翻译遵循“信、达、雅”三个标准,信为第一要义,译文必须忠于原文要义,达的意思是译文需要顺畅易懂,雅是要遵循古雅,以便使译文成为上等的文言文。
总之,严复译词中包含了太多其个人的自创新词,因为在当时,严复并不能够像现在的翻译家们一样,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可以去翻查“词典”。严复只能用自己所学的,来源于中国古典的字词尽可能地来形容他所理解的西方文化。如今他老人家的译词只剩下了三个被普及开来,乌托邦、图腾、逻辑,而且都是属于那种是无心栽柳的例子,尤其是“逻辑”能够普及,完全是章士钊的执着。
扪心自问,严复译语我是模仿不出来的,包括下面这个回答也是出自严复译本《天演论》(英国赫胥黎著,原名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Assays《进化与伦理》)的开头。他老人家对中国学界的贡献本就不在译语这一小块上面,如今我们如果想要膜拜也不必拘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