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7世纪的火枪方阵战法,在对战骑兵步兵时分别最多可以放几轮枪? 第1页

  

user avatar   gu-si-ta-fu-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感谢 @世纪末菜刀少女 引用了本人翻译的《皇帝的刺刀》,不过,这本书本身是兵棋规则的产物,因而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大量脑补和纯粹理论计算成分,我个人认为不必过于依靠该书自行计算得出的数据。

其次,从实际操作来看,“瑞典方阵”基本都可以认为是脑洞产物,不知道谁能管“丄”叫方阵。18世纪下半叶典型线式战争时期的步兵列方阵频率也不高——当时普军对待方阵的心态可见法国观察家的记录“这就是著名的营方阵,国王非常喜欢它,将军们却不屑一顾”(c'est le fameux bataillon quarré que le roy aime tant et dont les généraux font peu de cas)。[1]

而且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诸多营横队排成绵长战线,仅有两翼可能会安排少数掷弹兵团、营列成方阵,因而反骑兵能力颇为低下,一旦被突破极易横扫千军:

1745年6月霍亨弗里德贝格会战,普军拜罗伊特龙骑兵团(5团)的10个中队击溃20个奥地利-萨克森步兵营,俘虏2500人,缴获大炮5门、军旗67面。

1756年6月18日科林会战,奥军利涅龙骑兵团(31团)、3个萨克森轻骑兵团和大约1000名混编骑兵击溃14个普鲁士步兵营,决定了科林会战胜局。

1757年11月5日罗斯巴赫会战,赛德利茨指挥普军38个骑兵中队击溃法国-神罗联军。

1758年8月25日措恩道夫会战,俄军14个重骑兵中队和塞尔维亚骠骑兵团击溃普军前卫步兵8个营,迫使普军丢弃大炮24门,赛德利茨随即指挥36个普军骑兵中队击退俄军追兵,并反过来击溃俄军右翼,俄军仅有第1、2掷弹兵团保持队形

……

(更多详情请阅读Christopher Duffy著作或Kronoskaf七年战争工程Project Seven Years War

方阵真的大行其道实际上要等到革命-拿破仑战争时期,这里不妨摘引本人译作《制胜的科学: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俄军战术》第92页的内容:

应当注意到方阵在线式战术时代的使用频率相对而言并不算高,因为在线式队形当中,除了位于战线末端的步兵营之外,所有步兵营的侧翼都得到了相邻步兵营的保护,而战线末端的步兵也会尽量尝试依托障碍物,有时还会在第一线和第二线侧翼之间部署两三个前后相继的步兵营,这些步兵营在必要状况下可以面朝侧向列成横队,填补战线间的空隙。因此,那个时期的步兵时常以横队迎击骑兵,只有在侧翼无人保护或若干个步兵营在开阔地带行进时突然遭遇骑兵袭击的状况下,步兵才会使用方阵。[1]不过,到了拿破仑战争当中,方阵的使用频率就大大提高了。
……
有些理论家使用和平时期射击测试中获得的步枪杀伤效力和射速数据,运用数学计算证明步兵有足够的时间向迫近自己的骑兵打出几轮齐射,认为凭借火力就足以打垮骑兵。然而,按照时人的建议,步兵在实战中最好不要在最大射程上开火,而要让骑兵进入步枪杀伤力最大的距离后再射击。
这种做法的原因显而易见:第一轮射击的潜在杀伤力是最强的,后续射击的威力则要低得多,所以,如果在距离敌军太远时发起第一轮射击,就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也就无法依靠步兵在骑兵快速迫近带来的恐惧之下匆忙装填、开火的后续射击挡住骑兵,而且,这样一种匆忙、无序的射击也可能在队列中造成混乱。因此,步兵通常会让骑兵进至距离己方60-150步后再开始射击。
[1] Renard B.-J.-B.-J. Considérations sur la tactique de l’infanterie en Europe. Paris, 1857, p. 92-93 (俄译文见: Ренар, Взгляд на тактику европейской пехоты.(《欧洲步兵战术管窥》) СПб., 1859, c. 65-66).

参考

  1. ^ Toulongeon & Hullin, Une mission militaire en Prusse en 1786, Paris, 1881, p. 203.

user avatar   xiang-shu-xie-q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排队枪毙时期一个列兵平均每分钟可以开三枪,而以“浪射”闻名的普鲁士士兵射速更快,随着火枪的发展,拿破仑时期滑膛枪的精度已经可以在150米的距离达到接近40%,100米70%的水平了,精锐的散兵甚至可以用滑膛枪狙击2,3百米的目标,实战中法国散兵就经常使用抛射骚扰500米外的敌人,但是子弹到了这个距离威力已经不大了,好多士兵被打中只会受到淤伤——子弹甚至没打穿他们的大衣。当然,在实战状态下,士兵会因为紧张而导致实际精度和射速下降,并且也要考虑多个士兵瞄准了同一个目标。

在实战中,因为黑火药武器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烟雾,多次齐射会严重影响士兵的视野(甚至能让少量骑兵借着烟雾的掩护接近到不到50米才被步兵发现),而且每名士兵一般也就带15发左右的弹药,但是也因为火枪精度的提高,可能实战中双方只进行几次齐射,伤亡就会达到一个临界阶段,一方就会开始寻求通过近战结束战斗或者后撤(事实上真正能打起来的白刃战也不多,很多情况下要么是防御方丧失勇气直接溃退,要么进攻方在冲锋中受到严重火力打击不得不退却),当然,这也取决于战场的情况和交战双方的战术意图。

很多人其实被误导,觉得火枪的精度不行,但是起码在拿破仑时期,火枪的精度已经相当可观了,乃至于线列战术都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散兵战术更加有效一点。仍然采用这种战术的原因一是思想的惯性,二是军队的组织度不足以满足散兵战术的需要——当时的军队甚至要避免驻扎在森林旁边以避免出现逃兵,军官也不愿意让士兵在有掩体的情况下蹲下射击,尽管这能减少伤亡,因为你让他们蹲下容易,让他们再重新站起来进攻就难了。很多反法同盟将领都曾经感叹法军的精锐程度——他们能在和敌人步兵对射的时候使用散兵战术最大化的利用掩体和地形在对射中取得便宜,而敌人骑兵要准备冲锋时,他们又能迅速的聚拢成团,组成方阵。


user avatar   ChronoYuk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皆以1800年前后的线列战争时期为例,首先要搞清楚步兵和骑兵的行进速度有多快

注意这个时期的步兵操典已经相对成熟,从步兵到军官,从每步要走多远每分钟走多少步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可以大致推断出步兵和骑兵行进的速度。英军线列步兵,即俗称的龙虾兵根据条令规定,步幅是30英寸(76.2cm),常步行进时每分钟为75步,快步行进时每分钟108步。换算成米的话每分钟分别可以走57米82米。其他国家的条令中有更极端的行进速度,但通常会造成显著的组织与队形混乱而较少使用,实战中较常用的最快步速是快步

骑兵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得多,以同时期的法军骑兵条令为例,每分钟行进的速度通常是步兵的两倍以上,如图所示。慢步/快步/跑步的骑兵每分钟可行进约100/200/300米

跟大多数人想象不同的是,就算是以无脑著称的英军骑兵也并非在任何时候都用最快速度奔驰,骑兵通常是以较慢的速度接近敌军,然后随着距离的接近不断变换使用更快的步法,直至最后抵达规定的距离后再发起跑步和冲锋。英军会在250码(228米)左右进入跑步。

接着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是线列步兵的火力有多强。

关于射速的问题,线列步兵通常每分钟可以射击两次,虽然部分精锐部队可以射击三次甚至四次,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分钟能打两枪就是合格标准,在实战中随着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即使是精锐部队的射速也会逐步下降,总的来说每分钟两次射击是平均的水准。

关于滑膛枪的射击精度问题,虽然滑膛枪不准是公认的,但也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不准,以下是靶场环境下进行射击测试取得的精度统计:

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太能代表实战环境下的表现,所以后来又有人做了更多接近实战环境的测试,如下图所示,曲线C(格尔德射击曲线)是比较能代表实战状态下滑膛枪平均命中率的曲线,在大约150码(137米)处的命中率超过20%,而随着距离接近命中率会显著增加。

然后是步兵会在多远距离开火的问题。根据实战经验军官通常要求在200米150米以内开始射击,但也有例外,比如故意将敌军放到较近距离以取得更好的首次射击杀伤率,或者在较远距离就开始射击来压制敌军士气并取得更多次齐射机会。

这里有意思的地方就出现了,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即步兵的行进速度、射击的命中率曲线和射击频率,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不同步速的敌军在向我军阵线接近时,总共会遭到多少次射击以及每次射击的杀伤率,如图所示:

简单来说如果是进攻者以英军条令进行攻击,那么防御者假设在300码(274米)处开始射击,考虑到进攻者的步速和间距以及不断减员造成的命中率降低等大多数因素,防御者总共有4次射击机会,在这4次齐射过后,进攻者……就死光了。其中最有杀伤力的是在50码(45米)距离处的最后一次齐射,直接使进攻者减员61%之多。考虑到更多影响因素,实战中的杀伤效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于这个数值,事实上原资料中也提及上述杀伤率几乎在现实中没有出现过,但也有极少数战例里出现过类似甚至更高的杀伤率,只要想象一下那些每分钟能射击四次(两倍于上述假设)的精锐部队套用这个曲线会是什么妖孽表现就可知一二。图表里也可以看到奥军因步幅和步速都较慢的原因会导致多挨一轮齐射,特别的吃亏,这就是一个小小的条令可能造成的战略上的影响。

骑兵的情况则有可能更糟糕,因为骑兵的体积导致其整体被命中率更高,虽然骑兵较快的步速使得步兵通常只能对其进行两次甚至一次齐射,但在有组织的情况下较近距离的齐射杀伤效率非常之高。试想一下训练有素的部队在经验丰富的军官指挥下,把骑兵放到上述45米距离处进行一次齐射的杀伤效果,超过60%的骑兵会在一次冲锋中被损失掉,而即使在137米处沉不住气射击,骑兵也要受到20%左右的损失,即使把这个数字乘以0.25也是相当可怕的杀伤效率。这也是为什么线列战争时代骑兵绝不能与步兵横队正面抗衡的原因。

考虑到骑兵侧后迂回的情况,线列战争时代的步兵会组成空心方阵予以对抗。如图所示,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反骑兵阵型,所有的步兵都会上刺刀并以营为单位构成一系列火力互相交叉的空心方阵使骑兵无从下口,同时不断被零散的火力消耗。即使侥幸冲破了空心方阵,也不过是冲到其内部被围起来殴打。在结成空心方阵时,线列步兵通常改用自由射击,并且火力和射速都会显著降低,但这个时候就不是什么骑兵挨几轮打的问题,而是哪怕满打满算冲上去也战不过步兵的问题了。

然而步兵从横队或纵队转变成空心方阵是需要机动时间的,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条令下因机动方式和步速的不同,所需的时间也有所差异。以下是英军和法军的变阵速度:

可以看到英军线列步兵从横队转换为方阵需要1.8分钟,而法军需要1.6分钟,实战中这个速度通常只会更慢,但也来得及在骑兵发起冲锋前组成空心方阵。此外,有经验的指挥官也能在骑兵出现于视野内时就判断是否要提前组成空心方阵,而无需等到骑兵真正发起冲锋。

以上是成熟的拿破仑时代线列战争时期的表现,并非17世纪或西班牙大方阵等"火枪时代"的表现,仅供参考。所有数据和资料皆来自《皇帝的刺刀》及其他记不起来的来源。




  

相关话题

  二战为什么还有骑兵?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古代军阵是虚构的? 
  古代士兵和现代士兵任意挑选甲胄冷兵器盾牌一对一以全甲格斗的规则打谁能赢? 
  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士兵也和美国大兵一样虎背熊腰的吗? 
  捻军惨败,是不是说明骑兵在中国已经过时? 
  装备长柄大刀的骑兵,在战场的定位是什么?实际战例表现如何? 
  请问如何大概地论述中国古代战争的主要特点以及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回答呢,谢谢? 
  南朝为什么有那么多(铁甲)骑兵? 
  朱元璋是怎么打败歹射蒙古骑兵的? 
  铁炮(火绳枪)在日本战国时期,是战争的主力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大航海时代,英法两国在北美殖民地的开拓与博弈?
下一个讨论
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步兵是如何取代重骑兵,成为战场的支配性力量?





© 2024-1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