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慕容”“拓跋”“宇文”都是什么意思呢? 第1页

  

user avatar   bei-men-su-rong-gu-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省流:

已知鲜卑姓氏:

拓跋~托跋 < tʰaγbat~tʰaγbač“土王、土豪”

宇文~俟汾 < əbən“草”

慕容 < maγlʊn~mɔγlʊn“?(拟音大致确定,意义难以考证,评论区可以提建议)”

綦连~其连 < gir~girim“腹带”

叱奴 < čʰɪnɔ~čʰɪrnɔ“狼”

叱干 < čʰɪrqañ“薛、栒”

叱卢 < čʰɪrʊ“祝福、祈祷”

出连 < čʰur~čʰʊr“网”

匹娄 < pɪrʊ“祝福”

侯 < qɔw“猪、亥”

达勃 < dǝrbǝl~dǝlbǝl“衣裳”

纥豆陵~纥突邻~侯豆陵 < γʊdʊγli~γʊdʊγlig“井、洞”

乌桓~乌丸 < aγwar~awar“蠕动”

若干 < ñaqañ“狗”

吐谷浑~退浑 < tʰɔyγɔn“鹰隼”

莫多娄 < maγtal“赞”

乙旃 < ɦirča~ɦirče“叔”

屋引 < agıl~agyıl“房”

冤赖 < ɦɔray“就、去”

嗢盆 < ɦorbǝl“温”

拔列 < paryal“桥、梁”

破多罗 < pʰatala“稻田”

贺赖~贺兰 < qʰalač~qʰalan“驳马”

和稽 < qɔkɛy“缓慢”

鲜卑~室韦 < sərbi~širwi“突出”

吐奚 < tʰʊγay“古”

土难 < tʰaγnan~tʰaγnar “山”

宥连 < uwl~uwlǝn“云”

壹斗眷 < yiltʊqan~giltʊqan“明亮”

是贲 < žirpəŋ“封、隆起、突出”

是楼 < žirʊ“高”

檀石槐 < daldaγay“隐形人、透明人”

详见另一个答案:

所以可以开个迫真玩笑:

宇文萨保(x)草商人(v)

宇文祢罗突(x)草太平(v)

若干惠(x)狗惠(v)


user avatar   newfare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追更:补充鲜卑的"呼延"姓氏

呼延:这个姓氏来自匈奴。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汉书》中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这样记载:“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载:“异姓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而"呼延"本身其含义存在争议:

说法1:有认为它和匈牙利姓氏Horkan同源。而horka一词源于突厥语,有"指责、控诉"的含义。按照《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的说法,"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主断狱听讼,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呼延氏的职务应该是检察官(兰氏和须卜氏是审判官,将终审结果口头汇报给单于) 。

说法2:也有认为"呼延"来自于突厥语kuyan,意为"野兔",或许跟草原游牧民族的背景有关。

斛律:《敕勒歌》大家一定耳熟能详,相传其作者可能是北齐名将斛律金(488―567)。斛律金出身高车族(又称铁勒Tegreg、丁零Tölis、敕勒Türük等,是唐代回纥人和今天蒙古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及部分北方汉人的先民),他的鲜卑名字"阿六敦",来自原始突厥语*altun(意为"黄金",正好与其汉语名字对应)。同样,斛律姓氏也来自于高车部族中的部落名称。

当时高车部落联盟的六部包括: 袁纥部 Uyghur、狄部Turik、斛律部Külüg、解批部Käbük、护骨部Qughuz、异奇斤部Erkin。

至于Külüg的含义,可参考元武宗名字"斛律汗/曲律汗",蒙古语意思是"勇士"或者"骏马",当时斛律部很可能出产武士和骏马。也有可能来源于原始突厥语*kül/külü,意为"火焰燃烧的灰烬",可能与当时中亚地区盛行的拜火教有关。

大野:有知友追问关于西魏上柱国李虎赐姓"大野"的含义。我想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李虎作为后来李唐王朝的先人,其血统和出身自然受到关注,历来也存在较大争议。在此,我们不具体讨论那些敏感话题,还是把重点放回到姓名和词源上。

根据《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唐有达野氏,为夷姓。即薄野氏"。同样按照百度百科等的说法,"大野"姓氏和"跋野"、"达野"等姓氏同源,属鲜卑代北姓氏(今山西北部和河北西北部)。如果上述说法属实,那么可以推断"薄野氏"或"跋野氏"应来源于被鲜卑人同化的高车(铁勒)拔野古Bayirqu部落。

至于Bayirqu部落名称的含义则有不同说法:有认为是来源于原始突厥语*bayyrku,意为"真正富有的";也有认为在突厥-蒙古语有"本地的,土生的"的意思;还有可能来自原始突厥语 *bayïr (意为"野外、小山丘",和蒙古语 байр "地方"一词同源)。

另外根据《新唐书》"北魏幢主李天锡,字德真。生有三子:长子李起头,次子李虎,三子李乞豆"。"起头"与"乞豆"这些怪异的名字让人不由怀疑李渊家族是否出身拓跋鲜卑。但在当时北方中国,鲜卑语盛行,汉人家庭用洋文起名也貌似正常(就像当今中国父母给孩子起名"克文"或"马莉"相同)。"乞/起"读音近似 kir/gir,所以"乞豆/起头"Giltahlȗn有可能对应古代通古斯语 *gilta/gilti (“生长”的意思)[9]。

*** *** *** *** ***

声明:本答案非标准答案,现今学界关于这些姓氏存在多种不同观点。作为一个搬运工,我集中并整理了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些观点。也希望诸位知友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供自己的见解。我会把有意思的观点补充进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本答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沉寂多年的历史,获得更多关注。

拓跋:和另外一个鲜卑姓氏"秃发"同源。P. Golden认为,"拓跋" Tabgach < 原始突厥语‎*tabγač,来源于鲜卑部落联盟中名为拓跋的部落(Tabgach/Taugaste)。其中, tab < 原始突厥语*topra,意为"尘土或泥土";-γač 由来自印欧语系的借词*-βat演变而成,对应梵语pati,意为"主人、君主或丈夫等"[1]。

李盖提和林安庆认为,"拓跋"很可能由两个阿尔泰语系词汇(top + beg)组成[2]。其中,top < 原始突厥语*topra 含义同上;beg意为"氏族和部落首领",也是后来土耳其官职"贝伊"Bey的来源,但与bay "巴依"非同源,后者意为"富人或乡绅",来自原始突厥语*baj "富有"。

总之,"拓跋/秃发"姓氏无论来自Tabgach部落名称,还是来自Topbeg这样的组合词语,都有"土地拥有者/主人"的含义,与《魏书·序纪》中关于该姓氏出自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上古时代称君主为后),故以为氏"的记载相符。而"领袖、首领"又正好对应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的元姓。汉语中"元"字有"君主、领袖"之意,如文天祥在《得儿女消息》诗中有"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

慕容:该姓氏起源争议较多,主要说法如下:

  • 慕容氏先祖莫护跋(Mogu-van)来自波斯,莫护mogu为拜火教教职名;van有"所有者"、"追随者"之意[3]。而"慕容"则源自"莫护"[4]。
  • 来自蒙古语mörön/murun("大河")音译[5],慕容部落最早可能定居在辽西河滨。
  • 原始蒙古语*bajan(源自原始突厥语*baj,意为"富有")转音而来。王钟翰说"慕容,初为部落大人名,后以为氏"[6]。很可能慕容氏先祖很富有,才被人称作bajan。

还有几种基于现存古籍的观点[7]:

  • 《晋书·慕容廆载记》"魏初,莫护跋建国于棘城之北,时燕、代多冠步摇,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为慕容焉"。
  • 《晋书·慕容廆载记》"或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氏"。《通志·氏族略》也采此说,记载高辛少子居东北,裔后从辽西,号鲜卑,涉归为单于,自云"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
  • 《三国志·鲜卑传》提到"汉桓帝时,鲜卑分为中、东、西三部,中部大人柯最阙,居慕容寺"。所以有人说慕容源于寺名。

但是对《晋书》等上述说法,《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均加驳斥。汉人不懂鲜卑语,将"慕容"读音其附会为头饰"步摇",我对此表示认同。

宇文:关于该姓氏起源有两种说法。

  • 该姓氏是"草"的意思。根据《魏书·高车传》"高车之族,又有十二姓……九曰俟分氏"。南朝宋何承天《姓苑》"宇文氏出自炎帝,其后以尝草之功,鲜卑呼草为俟汾,遂号为俟汾氏"。Hoong Teik Toh认为"俟"与满语orho(名词"干草")、鞑靼语ur-(动词"割草")近似,故推断"宇文"应该是*[v]ur-ßun[8]。但个人认为Hoong应该是把"俟"字读音(应该是/si/,不是/ai/)搞错了,所以该姓氏更可能是来自突厥语*çimgen<原始突厥语*čɨm (意为“草、草原”)转音。
  • 该姓氏有"天意"之意。据《周书》所述,宇文部首领葛乌菟"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一次打猎时他拾得有"皇帝玺"字样的玉玺,认为是上天所授,故自称宇文部落,并以之为姓氏。原始突厥语*kȫk/gȫk是蓝色的意思,指代上天,而*ǖn则有声音的意思,同时也可以表示声望。不过感觉这个说法实在牵强附会。

普六茹:需要注意的是,"普六茹"与"步六孤"(Bulgar)两姓氏不同源,,前者对应杨姓,后者则汉化为陆姓。以杨坚的鲜卑名字"普六茹·那罗延"为例,其中,"普六"源自原始通古斯语*pụlị,意为"杨树",-ju可能是名词词尾后缀无实际含义。"普六茹"正好对应汉姓"杨";而"那罗延"(nārāyaṇa)源自梵语,意思是"金刚不坏之身",正好对应"坚强、坚固"。证明了部分鲜卑姓名和汉人姓名间存在意译转化。

尉迟:该姓氏来自西域的于阗古国,是该国王族姓氏Viśa的音译。后来由于仰慕盛唐,有部分族人改李姓,如尉迟僧乌波Viśa Sambhava更名李圣天,尉迟苏拉Viśa Sūra更名李从德等,吐蕃人也一度称于阗为"李域"。隋唐时期,该姓氏大多简化为单姓尉氏或迟氏。

于阗是由古代西徐亚民族(Scythians)的塞种部族(Saka)公元前两世纪从伊朗高原迁入今新疆和田地区建立的城邦王国。据《汉书·卷九十六》记载,于阗"户三千三百,口万九千三百,胜兵二千四百人"。公元1006年被回纥喀喇汗王朝攻灭并伊斯兰化前,王国以佛教为主,延续上千年。于阗塞种人使用印欧语系的梵文,和佛教有很深关联。于阗(Kustana)与和田(Khotan)这些名称皆来自梵文,Kustana < Gosthana 作为国号,意为"奶牛的土地",而Khotan < Hvatana意为"拥有的土地",描述其管辖地区。尉迟氏很可能是由于阗国先前的国姓Vijaya (梵语,意为"胜利、征服")演变而来[9],如公元前两世纪曾有一位国王名叫Vijaya Krīti。

鉴于大家兴致很高,再讨论一下"独孤伽罗"和"赫连勃勃"的姓氏,这两个姓今天都演变成了"刘"姓。

独孤:该鲜卑姓氏来自匈奴,后来大部分汉化为刘姓,部分简化成独姓。

独孤氏起源基本没有争议,普遍认为它源于匈奴屠各部落(Toğru),由于该部落经常与鲜卑皇族通婚,所以后来被同化成为鲜卑部落联盟中的一员。《晋书·四夷传·匈奴》: "屠各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统率诸种"。而*toğru/*toğrï在原始突厥语中有"智慧、贤明"之意,后被匈奴人用来称呼单于以下地位最高的贵族,即左右贤王或屠耆王(Toghri)[10],如《史记·匈奴列传》: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东汉末年,南匈奴右贤王刘去卑率部众投奔中原。因为刘去卑的祖先曾受惠于和亲政策与汉朝皇室联姻,所以被赐姓为"刘"。但其部众没有资格享用汉朝国姓,只好采用自己部落的名称,独孤氏由此得名。

另外"伽罗"的解释有以下两种可能:

  • 梵语 tagara 音译。又作多伽罗、伽南、伽蓝、奇南香,意译作"香炉木",为香木之一种。
  • 梵语 kala音译,意思是"黑色的"。

很有可能独孤伽罗刚出生的时候皮肤黑色素沉着,不过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独孤伽罗天生一头黑色秀发,不同于其他黄发鲜卑(张籍《永嘉行》"黄头鲜卑入洛阳, 胡儿执戟升明堂")。

赫连:需要注意的是,鲜卑姓氏"贺兰"(Alat)与"赫连"不同源。后者并非鲜卑姓氏,乃由胡夏国主刘勃勃所创。刘勃勃本是匈奴右贤王刘去卑后代,他认为刘姓虽贵为中原国姓,但无法体现自己的霸气,故自命天王,并以"赫连"为氏,意为"赫赫连天"之意。据《晋书》所载"刘元海之族也,僭称天王,...帝王者,系为天子,是为徽赫,实在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永享无疆大庆"。该姓氏与祁连山名同源,出自原始汉藏语系*gh?klien[11],意为"苍天",所以祁连山本意应该是"天山"。


**参考文献**

  1. Golden, Peter B., “Oq and Oğur ~ Oğuz”, Turkic Languages, 16/2 (2012). pp. 155-199.
  2. 罗新,论拓跋鲜卑之得名,历史研究,2006年第六期
  3. 《大公报在港复刊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4. 《吕思勉读史札记》,1982
  5. 苏日巴达拉哈,《蒙古族族源新考》
  6.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7. 唐善纯,《穆桂英本姓慕容,是鲜卑后裔?》
  8. Hoong Teik Toh, The -yu Ending in Xiongnu, Xianbei, and Gaoju Onomastica, Sino-Platonic Papers, 146, Feb. 2005.
  9. 张广达、荣新江:《于阗史丛考》(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 2008
  10. Csornai, Katalin, Where Huns Blood Drew the Xiongnu,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Vol.1, Issue 3, 07-09 (2009)
  11. Chen, Sanpin, Sino-Tokharico-Altaica - Two Linguistic Notes,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42(1): 33-37.



  

相关话题

  我一直很好奇鲜卑人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现在没有鲜卑这个民族了? 
  “慕容”“拓跋”“宇文”都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历史课本会强调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这种融合(汉族、鲜卑、羌氐、羯、匈奴等)是怎样发生的? 
  北齐、北周在朝廷中说鲜卑语呢?还是说汉语呢? 
  为什么说蒙古是突厥直系?蒙古不是鲜卑人吗? 
  我想了解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服饰演变,有没有什么书可以研究的或者可以解释一下的谢谢啦? 
  我一直很好奇鲜卑人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现在没有鲜卑这个民族了? 
  宇文泰诸子胡名“XX突”都是什么意思呢? 
  日本学者为何不说南北朝后无华夏? 
  为什么显赫一时的鲜卑人没有考虑过占领西伯利亚地区呢? 

前一个讨论
还原鲜卑语有可能吗?
下一个讨论
河南安阳方言的 yào(~电话)本字是什么?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