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湖南益阳养老院疑似以预订床位为名诈骗,老人一生积蓄化为乌有,选择跳桥结束生命一事? 第1页

     

user avatar   zheng-tian-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怎么回事,为什么神州处处都是骗,而且就盯着底层弱势群体薅,以前只是薅点羊毛,好啊,现在底层越来越穷羊毛快没了直接剥皮了吗?

“只要我赚到钱,别人死活关我屁事?”现在是不是尽是这种思维?之前被贫困耗死的少年,被黑心老板克扣工资踩断身份证,现在这个自杀的老人又被黑心老板骗走积蓄,做生意尽把人往死里逼,这算不算一边吃人口大国的低人权红利,又一边吃无神论国家的低道德红利?

现在都tm搞起互联网思维,大的小的都想先圈钱再谈义务,玩资本魔术,一旦做不下去就把责任和风险全部转嫁给社会,至于无家可归的打工仔、无处养老的老年人、被耗死的少年,谁管他们死活?!有谁能约束这帮老板?有吗?

我看中国人又病了,学医也治不好的那种,抽起了名为p2p金融术的鸦片,我倒要看看明天还能放什么明星八卦能够转移视线。


user avatar   WanPlusSW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低情商:非法集资+诈骗的新犯罪行为正在毒害老年人

高情商:又一老年人项目暴雷,老年人投资需谨慎进行

回归本话题,其实近年以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基本上是越来越多种多样了,这里我并没有用“越来越多”这个词,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诈骗一直都很多,这种养老院只能算一种。

我想各位应该都看过《我不是药神》,里面有一段会场找托卖假药的,这才是前几年农村中老年人诈骗的常态。

一开始是来听讲座送鸡蛋,然后就是找托上台吃药,接下来就是卖产品,至于产品怎么样是真的无关紧要了,只要吃不死人就行了。

吃不死人就不会有人来闹事——不会有人来闹事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就是这些人的混账逻辑。

所以,你还真不能怪有些中老年人喜欢闹腾和碰瓷,因为在他们的记忆和认知里这样真的有效。

如果有“多名老人轻生”而又没有闹出什么结果来,八成这个养老院水很深,建议纪委介入调查。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非常典型的“预订养老床位”式诈骗。


一般是先社区发发鸡蛋,搞搞免费体检,和某些保健机构合作,先把老人圈起来;

圈起来后,最常规的手段就是搞点超低价旅游,三五百块带老人去特定城市耍一天,还真包吃包住那种;

在这一两天里,一定有个定番项目:参观某个养老基地。什么“新兴养老趋势啦”、“养老也是投资啦”、“社会化养老啦”之类的怪词,满上;

老人一去:哇,房间蛮大的,里面还住着不少老人,设施看着也挺齐全,员工也挺精神的;

导游(销售)小妹这时候补几句:

我们这里床位很便宜的啦,三四十万就能买断二三十年啦;

你现在不想来住不要紧啦,你可以先转租给别人啦,我们按月返你利息啦,年利率10%哦;

你百年之后没花完的钱我们不要的啦,可以余额全部返还给子女啦;子女也可以选择不拿现钱,按月继续收租金啦,能再领个二十年啦。

得,十个老人里至少勾中三个。


年轻人遇到这种,可能还能意识到要看看合同,专业点的甚至会要求成立第三方监管账户。

老人不行啊,“公司马上上市”、“占地几十亩”、“门口挂着和地方领导的合影”,往往就被侃晕了。

队伍里再安插几个托,现场表演“床位这么少你不要和我抢啊”的戏码,老人就上套了。

钱直接打到卡里,手上只有一张不三不四的收据。

正常收个一两年的床位租金,一般是自己的钱回来个10%,然后某一天,没了。

到养老院一看,很可能养老院和员工是真的,但他们也是懵逼的,只是靠着院内那些正常按月付费的收入维持。

老板跑路啦。

18年上海大爱城就是这么爆的,近2000位老人被卷了5.2亿。


怎么避免?国家养老来避免啊。

就算国家无法承担全部费用,但养老的主要流程必须掌握在国家手里啊。

否则无解。

养老不像别的行业,政府花点力气就能监管;因为老人在实际上,是逐步丧失民事能力的。

老了嘛,理解分析判断的能力都会衰退。交易双方里有一方处于明显甚至绝对的劣势,你单单搞点监管是不行滴,必须要政府代替劣势方进行交易。

典型的就是被遗弃儿童,政府必须成为他们的监护人,来处理成年前的对外互动;劳资关系也有这个逻辑在,分散的劳动力实际上没什么与大企业的对峙能力,所以法理上政府必须对劳动者有所倾斜。

这不是鼓吹大政府主义啊,这是很现实的交易能力问题。


但麻烦的是,对养老,政府现在管得不够。

不是说钱不够(反正养老金一直不够),而是体制化的程度不够。

像欧盟搞福利社会比较有经验,养老金由政府发,养老金开支所涉及到的抵税、减免等也由政府批准。所以除了极有钱的,多数老人你们也别跟这些公司废话,让这些提供养老服务的公司来和我政府谈。

我承担了你们老人的主要养老成本,我自然有涉及这类开支的交易谈判主导权,那我当然可以帮你们在源头上把关。

咱们这,除了体制内的好点,现阶段多数老人养老靠自己,以及自身家庭。政府没有抓手,这种事情必然发生。

卖垃圾保健品的也会与时俱进。现在满街都是互联网的那套资金池打法,他们怎么可能不会照猫画虎用到判断能力更弱的老人身上?

反正卖保健品床垫也是盯着棺材板,最终也是关店跑路,为什么不加个速呢?


盯着老人存款诈骗,全球都有,日本和台湾省都算得上经验丰富。

但我们这不比外人。我们底子薄,社会福利体系依然脆弱,未来人民币的内贬速度没人敢断言。老百姓出于对社会的本能理解,高度倾向储蓄与购置房产,这是他们实际上的棺材本。

所以这种“预订养老床位”甚至“以房养老”的,才显得尤为恶劣。

对,差点忘了最黑的“以房养老”,诱导老人抵押房产来预购“养老床位”。最后一跑路一出事,银行要黑着脸去收房,矛盾被转嫁回政府体系内。

我们的容错率太低。


咱不否认确实有正儿八经搞养老创新的。只是政府过去面对“创新”,习惯于让子弹飞一会儿,然后从后果里总结监管经验。

但这治理套路可不敢用到养老监管上。

租金贷爆雷,年轻人被折腾两三个月,损失小半年收入,总归还有未来;“社会化养老”一旦爆雷,年事已高的老人只有一些决绝手段。

老骗子都知道:不贪最后一个铜板。老人的钱真就是“最后一个铜板”,政府必须下场来看住,这是政府的公义。

别整那些没人读的防诈骗小传单啦,直接上银税全链条交易监管。不正常交易警报系统的最佳适用群体,就应该是老人。


user avatar   zhou-ming-5-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上次长租公寓暴雷我就说过,各类暴雷都充分证明全球化时代什么自由资本主义就是狗屁,你等市场自己调节不知道已经死了多少人了,而且老板卷了钱往美国加拿大这些藏污纳垢的地方一跑,你拿他一点办法没有。

所以这事儿国家还真是要管起来,否则以后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大部分受骗老人应该都会跟这个案子受害人一样孤独地告别这个操蛋的世界,可也少不了有个别变态的老混球又去杀小孩,死在警察枪下,他死是活该,可小孩何辜呢。

在我看来就该禁止养老院开立类似业务,交给保险公司来做,我们国家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部分保险公司是国有的,不是说国有的就不坑人,而是你被坑了好歹有个说理的地方。

你看我们银行业,坑人的事情也不少,但是总归跑不了,国家是会管的。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经济类犯罪除了个别特例以外,基本都取消死刑了吧?

还记得吴英案吧?最后还是死不了。她死不了,以后的骗子就都死不了了。台上的话说得再好听,终究是死活不肯给罪犯一颗子弹。所以今天这事是偶然的吗?“暴雷”只是个人问题吗?

轻飘飘的一句“资本作恶”,某些营销号特别爱挂在嘴边的话,非常政治正确,非常冠冕堂皇,本身似乎也没错,然而说难听点是避重就轻,粉饰太平罢了。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养老这事和理财还不一样,属于刚性需求(特别是考虑到数量惊悚的失独老人),没法一禁了之。

不宏大叙事的话,考虑到国情和民族特色,我建议要求所有的养老机构都必须公私合营,由政府监管资金账户,由政府充当最后监护人。

我解释一下,就是政府来托管账户,按月发放养老院租金给运营方。


user avatar   hu-yiding-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接着老王 @王瑞恩 的话头说两句,其实不是有可能是非法集资,而就是非法集资……毕竟这是“老套路”了。

早在世纪之初的中国,更早的还有在1946年的美国佛罗里达,就有这种“果园骗局”,可以说是“养老院骗局”的一个雏形。如同传销可以几十年常骗常新一样,都是“骗子智慧的结晶”。

用朱锦清老师的观点开看,这种类似于股票的投资份额或者是权益分享,可以被认为是有一些“发行证券”的特点的。因此,正如人民银行负责人当时的话,这种开发商实际上就是在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融资。

我国目前并不允许开发商如此融资,故而这无论如何都是“非法集资”了,只是构罪与否是得另谈了。

昨天也说到过今年江西省评选了一个十大破产案例,(两公司负债总额高达4.81亿元,涉及老年会员、农民工、职工等各类债权人1968人,极易引发严重维稳风险),其实也是“养老院骗局”。

套路倒也不是那么复杂,跟传销卖保健品都类似,也就是各种手段把大家吸引过来,再辅之以高额返利。

至于说有点良心的可能是“吸收公众存款”,也就是我们说的收了钱,可能事情没办好,至少还是有努力建房的。

没有良心的,那么就是“集资诈骗”了,也就是说根本没想到建房做养老院,这无非是一个“名头”,根本是来骗的。

高额的利息与返利,美好的愿景和未来,注定难以共存。

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根本,这样的模式就是不应该存在的,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报道称事件性质为「暴雷」,我觉得吧,暴雷这个词也不能滥用 -- 如果一个行业的确存在资金池风险,因为经营不善、现金流断裂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中的义务,那么姑且可以算暴雷。

如果一个企业根本就没想好好经营、其宣称的商业模式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假借预定床位的名义获取骗取财物,那么就更加接近于诈骗。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市面上大量所谓的老年公寓项目,可能属于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关键要看四个属性:

非法性: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从一些报道来看,市面上存在未经法定程序即以「投资入股」名义向老年人吸收资金的老年公寓项目,这是比较明显的;至于老年公寓床位「预售」是否属于假借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本人相关知识有限,期待有相关经验的法律从业者分享);

公开性:包括主动和被动的宣传,既包括利用各种途径主动向公众宣传,也包括放任相关信息的传播

利诱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需注意,一些媒体报道中也提到,有的老年公寓项目,可获得现金形式返还的「床位补贴」,这就简直把利诱性写脸上了)

社会性:面对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单位非法集资犯罪的涉案人数要求是 150 人)。

对于各类精准定位老年人的骗局来说,指望通过个人的能力维护合法权益是很困难的。可以看到,益阳纳诺养老院曾经两次因合同纠纷被起诉,但最终原告撤诉,不知道是双方达成了和解还是原告知难而退。在集体诉讼机制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摆平」零星的个人诉讼维权。也有报道称,益阳纳诺养老院曾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但至今没有看到企业被提起公诉。

关于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成为此类诈骗或者非法集资行为的受害者,其他回答说了不少,我想补充一个角度:老一代人对私人企业承担养老服务的风险,可能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在他们看来,有人能登报、上电视进行宣传,能组织各种会议、考察团,肯定是代表了国家的,因此值得信赖。

我其实不太喜欢把问题总是归因于「资本作恶」,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过于简单、情绪化的表述;但在老年人身陷养老公寓非法集资、诈骗中,的确有这样的情况,资本打着「国家」的名义招摇撞骗,

所以也期待国家为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做点什么。


user avatar   ti-yu-lao-shi-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功上车的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焊死车门。


在那个大学还没有扩招的年代,专家们疯狂的鼓吹读书无用,炮制各种“学历≠能力”的野生段子。


在那个房价还没有起飞的年代,专家们忧心忡忡于楼市的“泡沫”,苦口婆心的阐述“买不如租”的至理名言。


当年那批专家的徒子徒孙近几年又开始打着自由主义的旗号鼓吹及时行乐,生孩子是被国家割韭菜云云。然而常识足以告诉我们:人口老龄化的预期下,新生儿就是最宝贵的人口资源。不说数以亿计的8090将会老无所依这一触手可及的未来,亦不谈天伦之乐的刚需、基因延续的本能和信念思想的传承,单从稀缺性和价值的角度来说,未来二十年,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子嗣被强调的程度都将远远超过房产。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在暴论,那我说的再直白一点:


如果大多数人一生奋斗都追不上房产的增值速度,那么你哪来的自信可以在退休以后买得起比房产更加稀缺的年轻劳动力为你养老?


小更新:

评论区有人说“防止老年被骗走棺材本”是养娃仅剩的“可笑优点”。然而欧美新冠疫情下拔老人呼吸机,就是人类未来的预演。西方养老之所以会成为包袱是因为他们可以吸血第三世界。我之前用了“西方霸权衰落以后会带头推广安乐死”的表述就是不想把话说的太直白。一个高度内卷的社会,一群失去劳动力而又占据了人口很大比重偏偏老无所依的8090会是什么结果?

90后是中国最后一批婴儿潮,年轻时候和同龄人卷,卷成“人口红利”。等到年老体衰的时候又要和家里有矿的人争夺稀缺的年轻劳动力。可以说一生都活在内卷里。

越是害怕内卷越是容易被卷。二十年前抱怨房价高怕接盘的人现在连出租屋都快住不起了。养俩娃不能让你发家也不能让你致富,却可以降低你成为“过剩人口”的概率。


user avatar   yin-hao-tian-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事情真的看麻木了…

还是那句老话,只要金融欺诈不恢复枪毙,这种事情永远无穷无尽。这种预付费金融欺诈犯罪成本极低,收益极高,风险也很小,利润比贩毒都高,毕竟想贩毒弄到几个亿怕是九条命都不够。而这种骗局,最终很容易就弄成民间经济纠纷。而各种公益活动站台操作就更秀了,就如同当年铁铉把朱元璋的牌位挂在济南城墙上,把朱棣气的直骂娘。

最终老板重则坐牢几年,轻则罚酒三杯,而且不出意外公司的几个月薪不过万的小财务也要跟着坐牢。 @郑天玑

小财坐牢出来毁了一辈子,老板坐牢出来富甲一方。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电商大佬们对平台出现「山寨货」的回应? 
  为什么近代中国湖湘地区政治人才辈出? 
  自助餐厅里经常有类似浪费xx克,罚款xx元的牌子,但是从来没有人被罚款过只是吓唬人用,是否因为餐厅没有罚款这个权利? 中国哪些单位有罚款的权利? 罚款多少为合法? 
  熊孩子踩坏阿斯顿马丁引擎盖,维修报价 80 万,车主索赔 25 万,但家长只愿赔 3 万,该怎么办? 
  最近乘坐地铁偶有看到某些乘客被要求检查行李箱或者包包之类的,乘客是否有权拒绝被抽查? 
  外交部回应此前华为员工在波兰被捕,「要求波方依法公正,妥善处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如何看待网传华为不认可劳动仲裁委员会要求补发 2 万绩效工资,依法上诉一事? 
  员工遭罚 100 个深蹲患上横纹肌溶解症,企业被判赔 1.6 万元,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这个属于诈骗罪吗? 
  如何系统了解西方民主政治理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称要注重「阳刚之气」培养?
下一个讨论
现在(2021年1月)上海的房价上涨明显吗?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