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反动派是在什么时候丧失翻盘的最后机会?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舆论压力面前撤掉陈诚那一刻,之后再也没人肯背锅了。


user avatar   fei-tian-pang-zi-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大家都在说战役问题,那我来个新一点的视角,就是解放军这支军队自己的改变,使国民党失去了最后的翻盘机会。

首先,军队有这么几个问题:

1、组织不纯

解放军内除了解放区工农子弟外,还有俘虏兵、一些出身优渥的地主、富农之子,那么有一些人呢,他很抗拒无产阶级化,仇视土改;有些俘虏兵,满身旧军队不好的习气;因为扩军过猛,一些原国民党军下级军官和特务分子、流氓分子混进军中,那有的人改造的很好,有的人就不行,还是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看问题,那咱这解放战争就是为了解决剥削阶级的,你这样肯定是不行。

2、思想不纯

这就主要是在对待战争和土改的问题上表现出了些许不正确的思想,有人惧怕美帝国主义的援助,觉得仗打不下去了,害怕长期战争,要转业到后方去,这种思想蔓延开来的话,谁给你打仗啊,大家都想往后跑。对于土改的看法呢,主要还是一些地被分了的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军人,对土改处于一种漠视或是仇视的态度,一些烈属和荣誉军人,要用特殊身份多要地,嘿,那跟解放前有什么区别吗,解放区内和解放军中不能有特权阶级!

3、违反政策纪律

有些同志私藏缴获;有些同志假借没收官僚资本之名去找一些不该没收资本的人的麻烦;有的同志解放城市后抢物资、破坏工厂与市政。这些行为十分严重的影响了我军的纪律性与形象。

4、对内对外关系

要知道,共产党的军队一向是推行官兵一致的,所以国军那边叫司令长官,解放军这边叫司令员,这个“员”的含义啊,就跟什么司号员、炊事员的意思是一致的。这叫上下级之间与军队和人民之间政治地位要一致。但是某些干部把军队内部关系当成“大人”与“跟班”的关系一样,对下级干部和士兵简单粗暴,开口处分,闭口杀头,打骂士兵等。同级军官间,就表现为本位主义,特别是对待缴获上斤斤计较,没有整体观念。什么自己的缴获只能给自己纵队自己师用这个样子,各自为政。作为正规军干部轻视地方干部与百姓,军阀主义思想严重,打骂人民与政府干部,搞枪杆子主义。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个问题呢?

新式整军

第一手,对部队进行土改教育

1、咱们为什么要打仗——土改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关系

要说打仗这事儿啊,自辛亥革命以来,打了那么多年仗,有哪一年是消停的哪?北方有袁世凯的北洋军阀,袁世凯死后,也就那几个人一直打来打去的,后来又有了张作霖、冯玉祥、阎锡山这些人,27年蒋介石也北上作战;南方吗,也是一堆军阀打来打去,比较革命的有云南滇系、广西桂系、广东粤系,这也是孙中山先生整合力量后才有的一种革命军;四川,一直到抗战前都是那几个人打来打去的;江浙苏皖赣,吴佩孚、孙传芳,打吧那就,天天大,大小军阀混战。现在咱们跟蒋介石打,你说咱为了什么啊,为啥子要跟他打呀。

你看上头那伙军阀打,为了啥?为了土地啊。土地有啥用?有粮食啊。

中国是个农业国,所有经济都是来源于土地,有地才能有粮,有粮才能有钱,有钱才能养人养部队啊。这是军阀的想法,但这军阀换了这么多回,他只要地,那作为耕种的劳动者,农民有地吗?

没有,那是你的地吗?那是地主的,都有地契的奥。你累死累活一年种500斤粮,200斤被地主收租子了,200斤被地主和民国政府以各种名义征走了,你剩个100斤,一家人吃一年。那军阀换来换去,这个情况改善了吗?没有。直到有一天,一支衣衫有些脏旧,但很整齐的队伍赶走了军阀部队,然后把地主给杀了、或者是打倒了,把地契给烧了,把地和那地主大院里的东西给你们分了,说以后500斤粮大部分都是你自己的,年末,你看着眼前的粮食,哭的稀里哗啦的。

地主是什么啊?是封建制度的代表。

把一个制度给消灭了,这叫什么?

这叫革命。

但那些个地主老财不会引颈受戮,他有武装力量啊,怎样消灭一支武装力量呢?

那得打仗啊,所以打的这仗叫什么?

革命战争,革命战争为了啥?

为了把农民从地主手里解放出来,这叫反对封建制度,是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打跑地主了,人民解放了,然后分田地,这叫土改,土地制度改革。

2、土改跟我啥关系?——人民军队与土地改革的关系

无论是红军也好、解放军也好,那都是执行中国革命任务的武装集团。解放战争解放军的任务有啥呢?

一是消灭蒋介石的军队,这是他的支柱;二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这是他的根基。

那第一个任务,就是打仗,第二个任务,军队怎么帮助土改呢?

这里有很多方法和规定,咱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结下来就是:一切有利于土改的东西,必须发扬;一切不利于土改的,必须肃清。军队为农民撑腰,那就是对土改的极大促进。

3、行动上的进步——学习掌握土地制度改革政策

咱人民军队指战员,不仅要从政治上拥护土改,还得亲身参与,亲身感受。

(1)认识土地改革的对象是、“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同时也不许侵犯地主富农所经营的工商业。(2)了解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即消灭封建地主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因此,“地主及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3) 懂得土地改革的主要的直接的任务,就是满足农群众的土地要求,同时满足某些中农的要求。允许一部分在保有比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4)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打击地主,中立富农;第二阶段,平分土地,包括富农出租和多余的土地在内。(5)土地改革依靠的基本力量,只能和必须是贫农、中农。(6)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手,超绝的一手——诉苦教育

诉苦这回事

【被罚喝尿、吃痰、拿去祭旗,起义官兵都经历了什么?【言之有里&乌鸦校尉】-哔哩哔哩】b23.tv/LOrnQm

这个是讲起义官兵的,那么之前的战俘,现在的解放战士大多也有这种经历,更别说解放区内以前天天北地主欺负的子弟们。

诉苦运动提升战斗力的根源,在于整个诉苦运动的最后一步——论苦追根。

(1)讨论的方法,这为什么咱们这么苦?农民的话,就是农民、穷人也是人,为什么地主能剥削。欺负穷人呢?因为地主有地,即掌握生产资料;还有军队、警察、保甲制度这些来保护地主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地,没有保护自己的国家政权,当然会受压迫、受剥削。要翻身解放,就一条路,跟着共产党,参加解放军。

(2)算剥削帐的方法,这是东野率先发明的。就是这块地,革去地主的地权,一个长工种一年,除去必要的成本,剩下的,就是劳动所得。但实际上长工只能拿到四分之一。那四分之三被地主剥削去了,这种方法就是土地还家算法。还有一种呢,把地主土地应得收入也算进去,当然这个地主土地收入是假设地主卖地,然后把钱存进银行生利息,这一年的利息就是地主应得的。发现这样算也还是被剥削去了三分之二。大家这样一算,明白是农民养活地主而不是地主养活农民,合着我养你你还天天欺负我,这就是深刻认识了地主阶级的罪恶。

(3)比较方法。比较一下蒋管区和解放区民众生活,也就是土改前与土改后地主与农民关系,想想过去的生活、社会地位,和现在的生活、社会地位比一比,这叫忆苦思甜。对比一下,就知道旧制度必须要推翻,必须要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制度。

追根这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会让全体指战员的认识得到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济认识上升到政治认识;由个人苦上升到阶级苦;由地主恶霸的罪恶上升到蒋介石的罪恶。既然都明白是蒋介石的问题,那大家伙都该知道咋办了吧。

第三手,三查三整。

所谓三查,就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后来有的地方也有查纪律、查思想等等五查六查。“三查”是在部队共产党各级组织和政治机关领导下,放手发动全体官兵,运用民主的方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思想领导和无产阶级的思想建设,肃清地主富农思想,克服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纠正各种不良倾向。通过整顿组织,纯洁部队,达到增强团结,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改进工作作风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三查”的基本方针是治病救人;基本政策是正确处理改造思想、调整组织和执行纪律三者的关系,坚持以改造思想为主,严格划清敌我界线;基本方法是发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依靠群众自己教育自己。

所谓三整,就是整顿纪律、整顿作风、整顿共产党组织。

这就是新式整军的过程,那他有什么结果呢?

1、阶级觉悟与政策水平的大大提高

整军前,不少战士不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那整军后,”以前都不知道为什么穷,以为是自己命不好,现在知道根了,知道手里的枪该指向谁了。“一些战士以前是为了报仇,为了雪恨,现在知道要为劳动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战斗了。许多解放战士,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也逐渐认清了人民解放军的本质,认清了解放战争的本质,克服了吃粮当兵的雇佣思想。这其实就是”我是谁,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这种哲学问题,搞明白了,那就是有了一层精神buff。

2、军队内外更加团结

过新式整军运动,部队的团结空气越来越浓。干部普遍关心战士,同甘共苦,出现了干部为战士背枪,马给伤病员骑,行军中到群众中去做工作等过去少见的现象。干部还从战士身上学到了许多好东西,例如“天真活泼的情绪,难茗朴实的作风。阶级友爱的精神,严肃负赶的态度,要求进步的欲望,大公无私的品质等。”战土“感觉现在干部好了作风好了”。他们说。“毛主席真有办法,几查几整。干部都变了样,把干部评好了,把党员评好了,现在也得评评我们自己了”。战土更加爱护干部,服从管理,听从指挥,“许多干部感觉现在兵好带了,仗好打了”。干部制定爱兵公约,战士制定拥干公约,出现了尊干爱兵的新气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了存在于同级干部间、上下级矛盾,军事干部与政治干部的关系也更加密切起来了。正像彭德怀所说,“过去长期存在着军事工作干部与政治工作干部相互争时间,以致闹成不团结,,现在一致认为政治思想搞不好,其它一切工作也搞不好”。经过新式整军,解放战土、老战士、新战士融成一片。以往解放战士不受信任,受歧视,现在,子弟兵(即老战士、新战土)从生活上、政治思想上关怀他们,信任他们,助他们改掉旧军队的恶习,熟悉人民解放军的规章制度。因此,解放兵深受感动,他们体会到革命军队的温暖,认为“被俘不是仇人相见、而是兄弟团圆”。

3、战斗意志增强,练兵热情高涨

部队的战场表现来源于平日的训练。这阶级觉悟和思想水平上来了,就好管,单在战场上怎么能更好更快的消灭蒋介石呢?你平常也不练射击什么的,到战场上一顿乱打,枪枪脱靶,这仗肯定打不好。所以平时得练,道理一说通了就千通百通了。马上全军就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里。主要的科目是射击、投弹、刺杀和土工作业,因为有的部队炮火不够,所以就在爆破技术上大下功夫。那这时候,军事民主就发挥作用了,干部和战士一起研究战术,这就让战术学习成了一项群众运动。五大战略区因为面临了战场环境不同,练兵的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机动兵力就沈阳有一批了,所以东野的练兵方向就是大兵团城市攻坚战。华北、华东战场上国民党军在坚固城市据点偎集,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机动兵力,只不过是不敢一个军(整编师)单独行动了,所以华野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主要就是练大兵团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中原地区国民党机动兵力还有不少,城市也足够坚固,所以中野主要练大兵团运动战和野战攻坚。西北地区彭德怀刚把胡宗南的部队赶出黄土高原,下步要进取关中,所以西北野战军着重练平原村落攻坚战。

战士们练兵的热情极其高涨,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是回忆中的大练兵盛况是这样的:

不论是干部、战士、炊事员、饲养员均卷入大运动的浪潮。当练兵时,许多同志早起晚睡,不睡午觉,拼命的练,有的被炎热的太阳晒得脊背脱了两三层皮,也不甘休;有的因病而劝他休息,也不愿意。有些干部说:我们不是下命令给战士练,而是下命令给战士停止练;我们不是把战士从屋里督促到操场,而是从操场督促到屋里。

那么新式整军运动,等于是脱掉了解放军身上的枷锁,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战斗能力。解放军成了一支在精神上无法战胜的队伍,有着这一层buff的加持,在战场上,解放军便战无不胜。

新式整军运动后,各部队的表现也是更上一层楼。

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分两段,第一段是1947年冬季,第二段是1948年夏季。第一段整军结束后,打出宜川瓦子街战役,歼灭胡总南最仰仗的机动兵团扭转西北战场战局;第二段结束后,澄合战役、荔北战役、冬季攻势是彻底把胡宗南打的缩在关中诸城里出不来了。

中原野战军新式整军也分两段,第一阶段是1948年1到5月,第二阶段是1948年7到9月。1948年5月到7月,中野打了宛东、宛西战役,当然宛东战役打得没宛西好,歼灭的少了很多,但从战略上看,策应了粟裕部南渡黄河的行动,也是胜利的;中野的重头戏是襄樊战役,还没恢复元气的6纵带着陕南军区和桐柏一军分区的部队在襄樊附近作战,顺便阻击了一下往豫东去的胡琏和吴绍周兵团,最后还把襄樊打下来了,虽然3天后又放弃了,用攻坚战手段全歼了襄樊守军2.2万人,要知道攻襄樊的一共3个野战旅,1个陕南军区12旅和桐柏三分区五个营,加一起14个团至多也就是不到3万人左右,把襄樊这种易守难攻的地方打下来了。1948年9月后,那就是淮海战役克宿县,围歼黄维兵团了。

华东野战军分兵作战,整军时间也不一样,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是1947年9月到1948年3月;山东兵团是1948年1月1日到1948年2月下旬;外线兵团是1948年1月到4月下旬,外线兵团的这次整军也是非常著名的濮阳整军;苏北兵团是1948年4月到5月。那山东兵团2月下旬完成整军后先后发起胶济路西段、中段战役和津浦路中段战役,5个月内歼灭山东国民党军14.7万人,战绩斐然,所以说许世友还是有相当的战役指挥能力的,现在知乎上都把人贬低什么程度了;苏北兵团整军后先分兵粉粹围剿,然后破击陇海路东段,再举行涟水、众兴战役,虽然歼敌数量不多,但已经是苏北、苏中军区部队坚持华中斗争以来相当难得的歼灭战了;至于外线兵团,那就是著名的豫东战役,20万对25万,打出1:3的战损比,歼敌9万,实在是强。

东北野战军“三查三整”是冬季攻势结束后1948年2月到3月下旬,后来决定围困长春后,彪哥下功夫把部队拉到四平与长春之间疯狂练兵。整军和练兵都结束后,就是喜闻乐见的辽沈战役,5月打长春那么费劲,结果打锦州31个小时结束战斗,跟彪哥抓练兵绝对有关系。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比较特殊,1948年5月前还是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晋察冀的话就是1948年1、2月份,晋冀鲁豫徐向前部是1948年3、4月份,后来成立华北军区后在8月又整了一次。晋察冀时期出击察南、绥东、晋北,歼灭国民党军2.2万人;晋冀鲁豫徐向前带着5万刚从地方部队升级的部队去打2.5万人守备的绝对坚城,苦战72天,最后拿下胜利,要不是新式整军可能四五十天部队就不愿打了。合编华北军区后,徐向前带着1兵团6万人40天歼灭阎锡山正规军7.4万人,非正规军2.6万人合计10万人,徐向前真是个神人哪,以后得好好写写他;杨得志、杨成武、罗瑞卿、耿飙指挥2兵团再热西、冀东、保定以北歼灭国民党军4万人,虽然看起来也不错但真的,华北少一个真正的超强指挥员,可惜徐向前因为政治问题只能带偏师。

总之,新式整军后,解放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层次,去掉了束缚解放军战斗力的枷锁,让解放军真正的释放自己的天赋,所以我就觉得这次整军才是国民党失去最后翻盘机会的,就是能让解放军决定战争走势。有点类似与打电竞比赛时选手放下了心里包袱,能放开手操作,把命运交给自己了那种感觉。


user avatar   lao-wang-53-89-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如刮民党军队到了山东德州市驻扎,军队长官肯定要打听打听谁家有钱,有钱人名单详细写出来, 然后叫军队进村入户搞钱,反正穷人没钱,还是直接抓地主简单, 抓来地主要求上交金银元,交的少直接枪毙几个,问题是军队不是在一个地方驻扎, 这个月张军长驻扎要钱,下个月李军长驻扎要钱, 三个月后狗军长驻扎要钱, 过半月猪军长驻扎要钱,

这个月牛军长驻扎要抗击共匪,要求所有人缴纳安民保境费, 穷人没钱还是找地主要钱简单,一顿操作猛如虎,牛军长为了抗击共匪打死一堆有钱却不愿意缴纳保境安民费的地主,

又过了俩月,驴军长驻扎山东德州抗击共匪,安排一堆大兵小将进村入户缴纳公粮,进村后穷逼杀掉不少,问题穷逼没钱,然后地主被抓,要求地主体谅党国难处,并且说抗击共匪是为了你们这帮地主老财,不然老子辛苦拼命为了谁,一帮地主老财死守着家里一堆金元宝,连命也不要了, 驴军长大骂老子辛苦拼命你们竟然不掏钱支持,全杀掉, 这时候出来一位当兵的说 除了周大善人其它全杀掉, 还是周大善人好,知道体谅党国难处, 然后一堆地主老财带着金元宝上天堂了,

俩月后猴团长撤退到德州,想着自己要没钱怎么去香港,然后安排全团上下进村入户让老百姓缴纳安民保境费,问题是纸币不方便携带,还是黄金好,然后安排全团请来一堆地主老财吃饭共商剿匪大计,吃饭时地主老财死守着手里那点黄金银元死活不愿意为抗击共匪出钱出力,没办法只能把所有不听话的地主老财送上天堂, 当然,不支持抗击共匪的肯定要好好教育,然后一堆地主老财又死掉不少, 猴团长成功经过辛苦拼命搞到一堆黄金银元,

关键是去香港手里的银元黄金还太少, 这时候上级长官安排全团支援河南友军抗击共匪, 猴团长全速跑到河南延津,又叫来延津地主老财缴纳安民保境费,一帮地主老财死守着手里那点黄金银元,哪怕上天堂也不愿意为党国出钱,全该杀,


user avatar   gsl-46-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412反革命政变,委员长以放弃基层统治权为代价,换取大善人们的支持。

为什么封建王朝都有生命周期?其实是因为土地是私人的。

古代没有水库,隔几年爆发个天灾很正常,那些实力弱的农民没饭吃,只能把自己和土地卖给有钱人换饭吃,这个过程就叫土地兼并,是古代无法避免的问题。如果朝廷不赈灾的话,这个过程会更快。

等到了最后,地都被地主们拿走了,农民活不下去肯定要造反的,然后王朝的寿命也差不多该没了。

蒋委员长这波操作其实就是梦回远古。

如果单纯只是这样,蒋记国民政府其实还是能延续的。

但是蒋先生实在过于无能,底下的地主简直是一个个小委员长,完美复制了蒋先生的性格:残暴到极点的同时无能到极点。

农民已经活不下去了,敢反抗又是全家掉头,所以这就相当于是:

国统区很多地方的农民被清理的干干净净,没人种地了,本来就是纯农业国只能靠农业税,结果人被清理掉了没人种地了,国府直接没了收入。

国统区失去了造血能力,美国人的支援又有限,于是蒋先生很快变成了一个穷人。

而我党因为土改的关系,收入突飞猛进,甚至都比国统区多了。

再加上蒋先生自身的缺点,国府很快就gg了,干不下去了,只能虎踞台湾了。


user avatar   58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是豫东战役后而不是三大战役,也就是说是1948年。

三大战役是决战,除了淮海说是势均力敌,但实际上是我方占优势,只要不犯错国民党基本不存在翻盘可能。

淮海战役的失败是加速了国民党溃败,就算淮海让杜聿明跑了,按照最初小淮海打法也吃了黄百韬黄维兵团等,战果非凡。最终也只是渡江战役打得艰难一点,并不能根本上改变敌我差距,也改变不了国民党反动派失败的局面。

真正改变战局应该是在豫东战役,也就是1948年。在这之前的1947年被称作战略反攻阶段,其实是战略僵持也说得过去。

陕北方面中央依然在运动,打得很艰难,虽然获得主动权却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敌我兵力差距。

品字形作战开始以来中野在大别山打得很艰难,最终刘邓分兵出大别山,短期效果有限。华野七月分兵以来也是挫折多,战果少,粟裕亚历山大。

华北和东北方面虽然逐步占据优势,却不能对中原陕北方面起到太大的作用。

而且这一时期国共双方统治区内部都出现大规模通胀,各自的经济基本盘都不好受,随时面临经济崩溃。


可以说1947年到1948年这两年对国共双方来说都是最艰难的时刻,就是看谁能扛过去。


根据原计划,当时应该是以中原陕北山东苏北兵力为诱饵,拖住国军,集中发展东北华北。待东北华北解放再入关集中兵力消灭国军,所以毛对于华野中野西野放的比较开,打法上也比较野,可以说是不计得失的打法。如果国民党能在1947年到1948年这两年击败华野中野西野,因为此时从军力对比上国军还是有优势的,还是有可能翻盘。

但很遗憾不仅国军不仅没有拿下中原,还被粟裕一场豫东战役彻底打活了中原局面,这场战役在一定程度上根本改变了毛泽东原本逼粟裕下江南的想法。因为它改变了把华野中野当敌后牵制敌军的想法,认为就算靠中原现有的力量也有可能击败甚至拖住国军,不至于去冒险。也促使毛泽东决定放手中原力量去打城市攻坚战和大兵团歼灭战,反而把中原国军的胆子彻底打没了。

包括1948年还夺回了延安,胡宗南基本也就龟缩在大城市了,委座没砍了他的头真是亲生的。

实际上就算没有豫东战役,只要共军能挺过1949年不撤退,国军也会逐步自我瓦解。法币从1948年接近崩溃到发行金圆券,并没有根本上改变国民党金融体系依附状态,城市经济迟早崩溃爆发起义。

而由于土改,加上解放区实行的是小米本位制,以供给制为主,这种金融体系成本低,加上控制农村使得解放区经济更能抗。

两种金融体系的背后是政权信用,信用是靠军事成果来支撑的,这个成果就是胜利。因为解放军不断胜利,又有土改信用,就敢发行胜利债券,农民也敢买。而国军不断失败,不能够以战养战,其货币就快速贬值。

僵持到最后的结果就体现在三大战役中士兵战斗力下降和士兵溃逃,这一切始于豫东战役。

但不知为何在教科书上对千里跃进大别山,西野反攻和三大战役讲得很多,豫东战役却鲜有人知呢 。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等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招殃。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诚,在东北,让伪军滚蛋的时候


user avatar   WangAq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严格来说,四一二之后就没机会了。

蒋记民国的发家,是建立在背叛工农,向大地主、买办财阀和美国投降的基础之上,这个政权自打建立之初就是有原罪的。四一二不仅屠杀了共产党和大量的工农群众,同时也把国民党内部的进步力量给清了个一二干净。自此之后,国民党彻底丧失了对基层的控制,成了一个浮空国。

从组织形式来看,蒋记民国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而是一个凯申为首、各地军阀为辅的军阀聚合体。民国内部的基本盘是大地主和大资本家,地主依托军阀兼并土地,把农民变成奴隶;买办资本家依托美帝,压制国内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业发展,把整个中国都变成美国的经济殖民地。国民党负责维护这一吸血链条,顺带给自己揩油水。国民党政权从根子上就极度腐烂和反动,这样的政权不可能长期存在。在美国的殖民体系之下,民国的资金和资源源源不断地被美国吸走,工业几乎停滞,不光工人和农民活不下去,小资产阶级和小地主也纷纷破产。民国的最后几年,整个国家已经基本上被吸血鬼吸干了。国民党的军事溃败,根子是在经济上。

吴庭艳有翻盘的最后机会吗?李承晚有翻盘的最后机会吗?巴蒂斯塔有翻盘的最后机会吗?这么多同行都完犊子了,凭什么他蒋记民国能有翻盘的最后机会?国民党就是一期货死人,他哪来的盘可以翻?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对国民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不过是教员把凯申抬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教员的光芒太过于耀眼,以至于很多人都误以为凯申和教员是一个级别的选手,凯申只不过是惜败。其实不然,凯申和吴庭艳、李承晚、巴蒂斯塔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救亡图存、独立自强”是这个国家最高级别的政治正确。谁敢阻挡这个目标,谁就得被人民的意志洪流冲垮。蒋记民国本质上就是个换了一层皮的大清国,是中国崛起的最大块儿的绊脚石。大清早就凉透了,他民国也没有不亡的道理。

历史幻想家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神化某一人物或者某一事件,而无视事件背后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脉络。这些人往往会一厢情愿地认为,一个腐烂至极的政权,只需要杀死一个人或者打赢一场仗,所有的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原先贪财无能的将军立马就精忠报国了,原先吸人血不偿命的大地主大资本家立马就大发善心均贫富了,原先贫困至极的工人农民立马就过上好日子了。

可能吗?

但凡有一颗花生米,都不至于醉成这样。

1636年,闯王高迎祥兵败被俘,遭凌迟处死。如果历史幻想家们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以崇祯的视角来看,闯王已死,内患已平,国内再无人是其对手。只需厉兵秣马,出关犁庭,他朱家的宝座依然稳如泰山。

八年之后,第二代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上吊自尽,明朝灭亡。

为什么?因为明末的社会矛盾已经大到无以复加。皇明宗室和地主士绅榨取了太多的社会财富,军队发不出饷,农民吃不上饭,西北处处是流民,遍地燎原火。明朝都烂成这样了,哪是打赢一场仗就能翻盘的?

民国也是一个道理。他凯申公就算打赢淮海又能怎样?金圆券印了一百三十万亿,形同废纸。民族工业被中美商约彻底摧毁,美国商品四处倾销,而民国的工业水平已经倒退到连大清朝都不如的程度。工人农民早已赤贫,连小地主、小资本家都纷纷破产,活不下去了。

这么一个烂摊子,就是凯申和他的宝贝国民党治国几十年的成果。

想翻盘?行啊。

凯申能搞定党内党外的所有军阀,做到政令统一,全国一统?

凯申能对内实行土地改革,打倒大地主,把农民解放出来吗?

凯申能对外保持独立自主,抵抗外资买办,发展民族工业吗?

他能个屁。他连自己手底下将军吃空饷都管不住,只会在日记里无能狂怒。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发动的,结果可倒好,他凯申公把队友卖了,屠龙者还没摸到龙,就背叛了同伴,自己成了恶龙的爪牙。四一二之后,凯申和他的国民党,自己就是导致神州沉沦的最大问题。不把他们解决掉,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没有任何希望可言。

就这还翻盘?

翻个屁。


user avatar   yuan-hao-6-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传统的历史书中,对解放战争转折点的描述有两个。

一个是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解放军战略反攻的起点;

一个是三大战役,因为三大战役几乎全歼了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全部主力。

但是在我看看来,解放战争真正的转折点另有玄机,而三大战役其实本质就是国民党政权总崩溃前中共的一次恰恰到好处的军事摊牌。

早在三大战役前的1948年8月,毛泽东就说过这样的话——“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既然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那么三大战役其实就是走下坡路,越走越轻松。

现在问题来了,在解放战争中,真正属于走“山的坳子”的是那个阶段呢?

是1948年8月前的这几个月。

为啥1948年8月之后,就过了“山的坳子”这个最难熬的阶段呢?

因为豫东战役。

这是一场至今依旧争议很大的战役,也是一场被远远低估其深远意义的战役。

我甚至认为,这场战役才是解放战争真正意义上的转折点。

现在我们来讲一讲这场充满曲折与悬念,比电影大片还要精彩的战役。

1 1947年解放区非常不利的态势

1947年初,通过1946年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相当的胜利,虽然自身承受了很大的损失,但是其战略意图基本达成,解放区被极度压缩,解放军回旋余地越来越小。

从地图上可以发现,1947年各个解放区的战略态势都非常不利。



1947年解放区(来源:新浪网)

在东北,解放区被分割成南满、北满两个互不相连的根据地。北满还好一点,多少还有一些战略纵深;南满则只有4个县的地盘,如果没有朝鲜这个后路,也许国民党军队的一次进攻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在华北,因为张家口失守,中共不仅丢失了通过外蒙与苏俄联系的通道,而且晋察冀根据地被从中切开,割裂成数块,国民党军队随时可以以张家口为基地向晋察冀根据地腹地发动攻势,形势极为不利。

在华中,因为两淮丢失,华中野战军不仅失去了收入颇丰的税源,而且整个苏北根据地全面沦陷,华中野战军被迫与山野联合,依靠山东解放区以及东北的物资支援,虽然还保持着相当的实力,但是战略纵深已经大大缩小。

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因为张凤集战役失利,丢掉了鲁西南所有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变成了晋冀豫根据地,解放区少了很大一块。

在陕北边区,西野被西安胡宗南、西北两马、山西阎锡山团团围住,即无战略纵深,而且陕北地瘠民穷,西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虽然国民党政权在军事态势上非常有利,但是后方宋子文的骚操作爆发经济危机,前线又因为占领大片地区后而颇感兵力不足,继续发动全面进攻不论是财政还是军力都不现实,只能收紧拳头瞄准一两个重要方向出击。

对于重点攻击方向的问题,蒋介石的设想是——

中共在关内有三个重要根据地,即以延安为政治根据地,以沂蒙山区为军事根据地,以胶东为交通供应根据地

按照这个设想,蒋介石在陕北集中了胡宗南23万军队,在山东集中了45万大军发起对这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 关内解放区的经济形势

国民党组织重点进攻,中共当然要考虑反击。

而反击最好的方向就是国民党防御的弱点——“哑铃”的中间。

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想迫使我们在华北与他决战。可他没想到,自己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呢,给他来个针锋相对,也还他一个黄河战略——紧紧拖住他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扮演刀子角色的就是刘邓的中野,捅刀子的行动就是刘邓率领中野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被称为解放军从战略防守转入战略进攻的起点,为了策应中野,1947年7月华野也分出了一半兵力转入解放区外线作战。

在传统的历史书里,对于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分析基本停留在军事层面。

其实,解放军在1947年中旬之后的反攻更多是出于经济层面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前面说过,在解放战争爆发一年之后,虽然我军歼灭大量国民党军队,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丢掉了大片的解放区。

以关内战场为例。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当时相对比较富庶的解放区主要有三块——晋冀鲁豫,山东和苏北三大解放区

但是到了1947年中后期,苏北解放区基本丢失,晋冀鲁豫变成了晋冀豫,山东又是国民党重点进攻地区,鲁中南反复拉锯,胶东一度丢失,山东解放区经济受到极大破坏。

所以,在1947年7月,关内解放区其实面临这样的一个局面——

解放区面积大幅度缩水解放区经济规模大幅度下降同时还要养兵百万作战(当时华野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就超过60万,加上中野、华北野与地方部队,军队人数远远超过100万),解放区经济已经不堪重负。

在1947年8月胶东解放区沦陷之后,华野迎来了最黑暗的时期——

最富庶的山东解放区却出现了粮食征不上来,货币大规模贬值,前方民工逃亡严重,后方民工家属因为缺乏劳动力吃不饱饭等问题,解放区经济接近崩溃。



解放区与国统区货币发行指数、物价指数以及货币购买力(来源:知乎)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1947年9月的解放区物价相比1940年涨了346倍,当然同期国统区物价上涨更多,达到2023倍

但是,国统区毕竟地域广阔,而且基本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冲击,也就是说,如果国民党调整出台有力的经济措施,国统区还有相当的动员潜力。

而当时的解放区则是箱子底子都快要刮干净了,当时中野刘伯承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山东的水都快喝光了!

3 全局的博弈

站在全国的层面,1947年解放军也不是没有机会。

当时东北解放军形势就很好,在启动轰轰烈烈的土改之后,东野已经在广大的农村站稳了脚跟,并且越打越强。

东北国民党军队已经逐渐收缩到少数大城市,勉强能维持几条主要交通线的畅通。

也就是说,再给1—2年的时间,东野是有可能全歼东北国民党军队,一举囊括东北全境的。

届时,东野再入关南下参战,整个北方地区的军事形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在山东与华北战事僵持,东北战事日趋不利的形势下,国民党也准备在整个江南地区进行总动员——

如果未来1—2年内,国民党政府能够在国统区编练150—200万军队,未来即使东野南下,国共鹿死谁手也充满悬念。

所以,站在全局博弈的层面,从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到淮海战役前,国共双方其实就是一个争取时间的博弈——

是东野率先在东北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入关参战;还是国民党率先在江南国统区编练出150—200万军队,从而在华北地区取得压倒性军事优势?

站在这个层面上,中野与华野部分主力从1947年7月开始转入国统区外线作战就是一种必然。

这一方面是减轻解放区经济压力,就粮于敌

另一方面也是尽可能的破坏国统区的经济潜力,降低国统区的动员效率

但是,1947年中野与华野转入外线攻击后效果却很不好。

脱离根据地后,解放军后勤补充、伤病安置都成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其运动能力也大幅度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外线作战中,由于缺乏民众基础,解放军的情报优势基本丧失,国军可以轻易掌握解放军的动向,从而让外线作战的解放军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形势。

中野在大别山转战4个月,12万大军锐减为7万,重武器全部丢光

华野叶飞兵团与陈唐兵团转入外线鲁南与鲁西南作战之后连战连败,损失惨重。

按:华野在1947年7月分兵之后,外线作战不利,留在解放区内线的陈粟兵团作战也很不顺利,不但在南麻、临朐战役连战连败,还在8月之后丢掉了胶东解放区。

内外线作战的失利让中共中央一度对华野的不满到了极点,1947年9月22日中央明确命令,取消华野番号,将华野大部分兵力划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只有华野许谭兵团才受华东局领导。

华野被取消番号是华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中央调整华野建制,才为后来豫东战役中山东许谭兵团与粟裕兵团配合不协调埋下伏笔。

其实,我个人认为,1947年华野内外线作战不利主要原因还是山东解放区经济在残酷的战争拉锯下已经濒临崩溃,已经无法给解放军提供有力的支持。

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为了进一步挖掘解放区的动员潜力,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以土地复查为名推动各个解放区进行二次土改

其实,在《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之前山东解放区已经主动推动了二次土改,二次土改是最彻底的土地改革——在此之前,解放区只是执行比较温和的“耕者有其田”的土改,将地主部分土地分配给贫农。

1947年10月之后的二次土改则是按人口平分一切土地,不但地主与富农土地和农村财产要全部平分,中农土地也要以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分配。

这次土地改革将根据地农业经济的潜力挖掘到极限,有了这波土改释放的红利才让1948年后中野与华野逐渐恢复元气,才有了1948年下半年中共发起大决战的物质基础,才有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中野与华野在鲁南与中原地区外线作战效果不好,1948年3月毛泽东从全局出发,决定让粟裕率领华野3个纵队渡江南下,深入国统区作战。

其主要目的还是希望这只10万人的大军能破坏江南国统区的经济潜力,延缓国民党在江南国统区的动员效率,为东野入关争取时间。

但是粟裕深思熟虑之后却上书中央,希望暂不渡江,华野集中兵力配合中野在中原地区打几个大仗更为有利。

几番沟通与交流之后,中央勉强同意了粟裕的意见,但是也让粟裕立下了军令状——

在未来6个月内歼灭中原地区国民党最精锐的整编第5军为核心的6—12个整编旅。

当时中原战场国民党军队一共是57个整编旅,而这57个整编旅还很不好打。

1948年3月之后,国民党在中原战场执行“重点防御”策略,具体部署为——

普通(或者较弱)的部队守卫城市要点,精锐部队作为机动力量担任维护交通线以及救援城市要点的救火队。

其中,30个整编旅守备重点城市,另外27个整编旅加上4个摩托化快速纵队,组成4个机动兵团往来支援。

4个机动兵团组成如下:

——控制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交汇点邱清泉兵团(以整编第5军为核心)。

——控制平汉铁路南段和大别山的胡琏兵团(以整编18军为核心)。

——控制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点的孙元良兵团。

——坐镇南阳的张轸兵团。

值得一提的是,在豫东战役之前,解放军攻击中型城市都非常吃力。

西北野战军全军突入关中,占领宝鸡,在胡宗南与马家军夹击下差点全军覆灭;东野三战四平,遇到国民党守将陈明仁撒豆成兵,最后也含恨败北。

中原战场地处平原,国民党普通部队收缩在城市据点内,摆出结硬寨、打呆仗的架势。

而精锐部队依托津浦铁路(京沪铁路江北段)、平汉铁路(京广铁路江北段),陇海铁路构成的交通网可以做到调动迅捷,来去如风。

这样的局面无论是城市攻坚还是野战中硬吃国民党机动部队,都是非常棘手的难题。


中原地区国民党军队态势图

粟裕在华野被取消番号,所属部队划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之后,还说服中央放弃渡江南下的战略,并且立下军令状,要在6个月左右时间内大量歼灭中原地区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为了支持粟裕在中原地区打歼灭战,中央军委也给了粟裕很大的支持,包括:

——“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粟裕全权指挥1、3、4、6、8及11纵之作战。”(这是1948年5月21日中央给陈、粟复电电文)

——命令中野、华野山东兵团在战役上配合粟裕作战

以上就是豫东战役前的战争态势。

按:国民党整编旅是一个师的建制,人数大致有1万人左右,整编师是军级单位,人数从2—3万不等;解放军纵队属于军级单位,兵力从2—3万不等。

4 围歼邱清泉兵团出现变数

经过精心策划,粟裕拿出一个围歼邱清泉兵团的计划。

首先是调刚刚打完宛西战役的陈唐兵团(3、8纵)从河南南部地区北上,吸引驻在鲁西南的邱兵团南下;

然后粟裕亲率华野外线兵团(1、4、6、特种兵纵队与两广纵队)在中野11纵配合下南渡黄河,渡河后,外线兵团与陈唐兵团进行南北对进,合围邱清泉兵团于豫东至鲁西南地区并将其歼灭。

同时,令苏北兵团对陇海路东段进行破袭和反攻,让山东兵团进攻津浦路中段地区,这两个兵团的任务就是——

尽可能地吸引中原地区国民党的机动兵力,减轻华野围歼邱兵团的负担;

请中野刘邓大军在豫中阻击胡琏、张轸等主力兵团北上。


粟裕设想的围歼邱兵团计划图

5月下旬,豫东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陈士榘率领的3、8两个纵队由河南省南部向东北前进,途经许昌市,8纵只花了一天的功夫就全歼守敌国军独立二十一旅,然后,陈唐兵团继续北进。

果然,驻鲁西南的邱兵团闻讯后,即率所部南下阻击,鲁西南地区就剩下刘汝明的四绥靖区部队独自驻守。

6月1日,粟裕率华野外线兵团南渡黄河,进入鲁西南的荷泽地区,刘汝明急令各部队向中心据点收缩,同时急报国防部。

蒋介石即令邱兵团率部回援,同时再急调山东、徐州等地的国军增援鲁西南,企图围歼华野外线兵团。

粟裕设想的南北夹击,合围邱清泉兵团的计划一开始就遭遇了挫折。

因为掌握主要交通线的国民党军队调动迅速,华野还没开始攻击,国民党军队在鲁西南已经云集十个整编师。

而华野在鲁西南地区只有1、4、6、中野11纵队以及特种兵纵队(主要是炮兵部队)共计4个半纵队,再加上刚从渤海区调来的两广纵队(只有几千人),总体实力只有国军的一半,要想围歼任何一支国军都非常困难。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粟裕亲率的华野外线兵团在鲁西南吸引了中原地区大部分的国民党机动兵力,让其它交通线上的城市据点变得孤立起来。

于是,在中原地区的解放军部队开始变得异常活跃,其中有三只部队开始威胁国民党在中原地区的三个城市要点。

一个许世友的山东兵团(3个纵队)包围了兖州;

一个是中野3个纵队逼近襄樊;

一个是粟裕直接命令的陈唐兵团佯攻开封。

三路解放军攻击国民党三个城市要点,国民党手忙脚乱组织部队救援,粟裕就静静得等着国民党各路人马调动救援中露出破绽。

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如同足球场上的明星球员吸引了对手太多的队员来围追堵截,这就为队友(其它解放军部队)穿插渗透创造了机会。

队友的穿插跑动会扯动对手的防线,这又为明星球员创造了一锤定音的机会。



豫东战役前期国共对峙示意图

5 佯攻开封变真打

1948年6月16日晚,陈唐兵团完成了对开封的包围,抢占了开封城东护城大堤。

解放军如此之快就围住了开封,大出国军的意料。

更为麻烦的是,三路解放军同时围攻兖州、开封、襄樊这三个城市要点——解放军多点开花,国民党方面立刻就感到机动兵力严重不足。

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虽然总兵力有57个整编旅,但是能拉出来野战的精锐只有5军、18军、整编25师等少数部队。

绝大多数部队呆在乌龟壳城市里守卫没问题,拉出来野战就是一个渣,无奈之下,蒋介石作出了这样的决策——

调动黄百韬25整编师去救援兖州;

襄樊暂时无兵可派只能自求多福;

集中大部分机动兵力去救援开封,毕竟开封属于河南省会,开封如果丢掉,政治影响太坏。

不过,因为在此之前解放军进攻国民党军队驻守的重型城市非常吃力,所以,蒋介石对开封的防守非常有信心。

他对顾称:“开封没有援军也能坚守10天,共军这样不顾一切地强攻,伤亡必大,不要多,再有两天,就难以支持下去了。”

根据蒋的指示,国防部很快拿出了以开封为核心围歼华野外线兵团的计划——

集中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区寿年兵团、胡琏兵团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救援开封。

计划特别强调:“要注意多部开进不可过早,亦不可过迟,过早则敌遁,过迟则开封有失!”

国民党国防部作战计划居然要求救援“不可过早”,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于开封守卫信心十足。

既然国民党军队不肯积极救援开封,陈唐兵团佯攻开封就只能变为真打。

虽然过去解放军攻击中型城市非常吃力,但是,这一次陈唐兵团攻击开封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原因很简单,在攻击开封前中共地下党就拿到非常详细的开封城防图,并且在1948年5月将这份至关重要的城防图交给华野。

中共地下党拿到国民党绝密的开封城防图!

大家一定开始脑补地下党红色特工打入开封国民党高层通过机智勇敢的行动最后获取了这份绝密情报。

然而,真实的历史过程简直就是一部荒诞剧。

开封是国民党省党部所在地,这个国民党省党部下属有一个文化服务社,文化服务社印刷部承印国民党党政机关、军事单位各种报表文册。

1948年5月,这个文化服务社接到一个印刷任务——承印“绝密”的开封城防图。

对!你没看错,国民党开封城防司令部竟然把绝密的军事文件交给一个国民党文化部门去印刷!

这个开封城防图详细标注了全城工事布局,各级指挥所、子母堡位置、火力配备、大炮、机枪阵地的部署,有图有文字,非常详细而清晰。

恰好,在文化服务社有一个地下党人员名叫王一沙,所以,王一沙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这份城防图,转手就送给华野司令部。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甚至有点枯燥乏味。

为什么说国民党政权到了1948年已经有了末日气象?

原因就是各级官员把生死攸关的工作当做儿戏

一份足以决定开封命运的绝密情报竟然毫无保密意识,大大咧咧交给印刷厂去印刷,这样的政权怎能不败?

按:以上记载来源于《开封文史资料》第8辑文章,王一沙《实话开封城防图》

有了这份城防图,陈唐兵团攻击开封就能有的放矢。

这份城防图想定的解放军主力攻击方向是开封北门,于是北门方向就是国民党军队防御重点,大部分火炮与重武器都部署在这个方向。

所以,陈唐兵团攻击开封恰恰就不去攻击北门,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发起攻击,让国民党在北门部署的重武器成为摆设。

6月17日,陈唐兵团发起攻击, 战至18日黄昏,在蒋介石口中“没有援军也能坚守10天”的开封守军仅仅打了一天,东西南三个方向城关守军措不及防下已经损失过半,主力向城内收缩。

而这时,国民党外围援军还遵循国防部“开进不可过早”的命令慢腾腾地才刚刚出发。

6 乱纷纷的中原战场

开封守军吃紧,围绕开封外围的攻防战也变得激烈。

下面,简单讲一下国共双方为了救援(阻击)开封的兵力部署——

鲁西南邱清泉兵团(5、70、83共计3个整编师)、刘汝明第四绥靖区部队与新组建的区寿年兵团(72、75两个整编师)西进救援开封,华野外线兵团拉出3个纵队阻击这一路援军;

郑州孙元良兵团(有3个整编旅)向东攻击,这一路是中野9纵负责阻援;

驻扎南阳的吴绍周兵团,加上信阳方向的胡琏兵团,合力向北运动,救援开封,中野的1、3纵会同华野10纵负责阻击这路援军。


豫东战役6月17日态势图

简而言之,围绕开封这个要点,华野、中野与国民党机动兵团犬牙交错,攻坚的攻坚,打援的打援,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都打成一锅粥。

6月22日,陈唐兵团攻克开封,歼敌约3万余,缴获大批装备,豫东第一阶段战役大获全胜。

开封战役虽然胜利,但是对下一步计划,华野外线兵团高层争议很大。

当时增援开封的国军除了南线的胡琏兵团距离尚远外,主要是有三大块——

一是从郑州由西向东来援的孙元良兵团整四十七军

二是鲁西南地区来援的邱兵团和刘汝明四绥靖区部队

三是从民权经睢杞两县来增援的区兵团

区兵团与邱兵团和刘的绥靖区部队都是从东方来的,可把邱、区、刘视为一块。

孙元良兵团从郑州来,中野9纵一个纵队阻击它,它就停滞不前——

这说明孙兵团实力不强,是一支弱旅(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孙元良兵团在陈官庄突围,被八纵及一些地方武装联合就消灭掉了。可见其战斗力之低)。

如果华野瞄准孙元良兵团,这个兵团是唯一的一支由西边过来的国军,相对较孤立,也是一支相对较弱的兵团,歼灭他一个整编师及至全兵团,都是相对容易的。

所以,华野较多人支持去打孙兵团。

这个方案可望获得刘邓中野的配合,把握较大,吃掉孙兵团,郑州也举垂手可得。

而粟裕的方案却相反,他的计划是放弃开封南下,引诱邱、区、刘跟踪南下,伺机歼敌一部。

这个方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邱、区、刘3个兵团十几万人,实力很强,如果粘在一起,经历连番恶战的华野外线兵团根本啃不动,如果打成胶着,我军自己也有很大危险,毕竟身处国统区,国民党调兵方便快捷。

在粟裕坚持下,华野外线兵团最后按照南下方案执行。

解放军攻克开封,对国民党内部的影响极大。

过去解放军从未攻克过一个省会城市,这一次开封丢失,河南籍议员在国会大吵大闹,刚刚“当选”为总统的蒋介石在政治压力下只能严令各路援军去收复开封。

接到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各路援军反应不一样。

邱清泉兵团最积极。

6月26日,陈唐兵团撤出开封,27日邱清泉兵团与刘汝明就占领开封,然后刘汝明就缩在开封不动,邱兵团继续南下去追击陈唐兵团,而区寿年兵团在进抵睢杞地区后,却磨磨唧唧不肯继续前进,这样邱清泉兵团与区寿年兵团拉开一个40公里的空挡。

粟裕终于等到了对手露出了破绽。

6月27日,粟裕命令陈唐兵团占领杞县王堌集一线阻击邱兵团,集中华野外线兵团主力对区寿年兵团进行合围。

至29日晨,将区寿年兵团的兵团部及整编第75师、新编第21旅分割包围于龙王店,将整编第72师包围于铁佛寺地区。

按照粟裕的设想,围歼区寿年这样才组建的杂牌军部队应该比较好打,而且按照国军“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传统其余国民党军队也不大可能积极增援。

但是,这一次恰恰就错了,华野合围区寿年兵团如同捅了一个超级马蜂窝。



豫东战役6月27日态势图


7 区寿年被围 国军拼命增援

区兵团被围,邱清泉、胡琏都急红了眼——这里有一个特殊原因。

区寿年兵团官方名称是“第7兵团”

豫东战役爆发前,国民党高层已经意识到战争的决战阶段即将到来,以往的小兵团编制(2个整编师左右)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

所以,已经决定把杂牌性质的区兵团撤销,将区部合并到邱清泉或胡链的兵团中,组成一个4个整编师的大兵团。

但是把区部给邱还是胡,蒋介石还没拿定主意。

现在区兵团被围,邱清泉、胡链立刻拼命增援,大有谁先救出区兵团就归谁的意思。

29日晚,华野突击集团以一部兵力监视整编第72师,以主力攻占龙王店外围各村落,经两昼夜激战,于7月1日午后,歼灭新编第21旅及整编第75师第6旅。

正在华野准备围歼区兵团剩余部队时,战场风云变幻。

7月1日,黄百韬兵团突然杀到睢杞战场!

华野遇到了大麻烦!

本来对国军可能的增援,华野早有预案。

中野在淮阳拖住胡琏,以3纵、8纵、10纵全部,两广纵队,4纵的十师,陈唐兵团的直属部队炮兵团,特纵部分炮兵——

差不多粟裕手上一半的部队去阻击邱清泉,以中野九纵阻击孙元良兵团,由于孙兵团实力弱,9纵还分兵一部袭扰开封,让刘汝明不敢去增援区兵团。

什么都算到了,偏偏漏算了一个黄百韬。

8 意外的变数

前面说过,黄百韬的25师被派去救援兖州。

按照粟裕设想,许世友的山东兵团应该能缠住黄百韬,但是许兵团却把主力放在济南方向,在面对黄百韬方向只留下了少量的阻击部队。

在区兵团被合围之后,陈诚与杜聿明各自力挺胡链与邱清泉当7兵团司令官,双方相持不下,让第三方觉得可以当渔翁,所以,黄百韬的老长官顾祝同提出让黄也竞争“7兵团司令长官”,蒋介石一高兴就答应了。

于是黄百韬星夜南下,在会合第二交警总队与第三快速纵队后组成一个黄兵团,迅速投入到睢杞战场。

华野根本没料到黄兵团会参战,正所谓“准备的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

7月1日黄兵团兵不血刃就推进到帝丘店。而帝丘店距离区兵团总部龙王店,72师驻守的铁佛寺仅十五六华里。

这时候的邱清泉兵团也已经推进到了龙王店、铁佛寺以西20公里的过庄、张阁一带。

也就是说,包围圈中区兵团的大炮如果向东打,可以直接掩护黄百韬进攻,如果向西打,又可以与邱清泉兵团的炮火连成一片。

仗打到这个份上,对于粟裕而言,已经结结实实变成一锅夹生饭!

这时的态势对粟裕十分不利。

内有区兵团还未解决,外有黄兵团、邱兵团已经赶到,如果打成胶着,胡链、孙元良、甚至刘汝明都可能赶到战场对华野合围,华野外线兵团有被全歼的危险。

这时候,转机出现了。

转机源于区寿年的盲动。

黄百韬突然杀到,与区兵团炮火相连,区寿年志得意满地认为粟裕已经陷入绝境,只能选择撤退。

为了抢功,7月1日晚,被合围的区兵团实力最强的75整编师选择冲出守卫的村落展开反攻,这个举措正中粟裕下怀,华野各部以攻对攻,激战至2日凌晨,歼灭区兵团兵团部和整编第75师师部,俘兵团司令官区寿年及整编第75师师长沈澄年



区寿年(左)和沈澄年(右)(来源:新浪网)

区兵团大部被歼灭,只剩下一个较弱的72师,现在华野其实可以选择撤退了,但是粟裕在关键时刻却作出一个意外的决策。

9 粟裕的豪赌

打掉区兵团之后,华野与国民党军队态势依然是犬牙交错。

如果这个时候华野选择撤退,邱、黄兵团都配备有可以快速机动的快速纵队,如果邱黄兵团乘势追击,华野很难从容脱离战场,最后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反复权衡之下,粟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决定豪赌一把!

粟裕留下最弱的中野11纵监视整72师,从阻击邱清泉兵团的3、8纵中抽调8纵主力,会合1、4、6纵和两广纵队迅速东移,准备一举吃掉黄百韬兵团。

华野发布命令,号召全军克服疲劳、不怕牺牲、顽强战斗,不仅要全歼区兵团,还要痛击邱清泉兵团,消灭黄百韬兵团,夺取豫东战役的全面胜利。

经历开封攻坚战、围歼区兵团等连番恶战,华野部队已经疲惫不堪。

黄百韬兵团实力并不强,只有两个整编旅,1个快速纵队(2个团),一个交警2总队(1个团)总兵力不过3万余人,华野却要抽调5个纵队近10万人去围歼,为此甚至不惜摊薄阻击邱清泉兵团的部队,粟裕手里没有留一兵一卒的预备队。

老实说,粟裕不仅是将兵力使用到极限,也是作出一场惊天豪赌——

如果黄百韬不计得失地与解放军对攻,如果整72师在解围之后大举反击(中野11纵因为阻击黄兵团损失惨重,其中33旅被撤销番号,很难挡住72师的全力进攻);

如果邱清泉兵团不顾一切地趁虚杀入侧翼……战场的天平将在顷刻间逆转,华野将面临最惨重的失败!

但是粟裕依然决定豪赌一把!

他赌的就是国民党军队战术呆板,赌的是国民党将领私心太重,赌的是国民党将领在关键时刻以保存自身实力为第一要务。

然后,粟裕赌对了。



粟裕指挥作战(来源:新浪网)

72师静静呆在铁佛寺没有任何出击迹象;

被华野优势兵力围攻的黄百韬兵团慌乱之下只顾着收缩防守;

邱清泉兵团下辖5军、83师、70师,但是在前期只投入了5军与83师攻击,70师一直按兵不动。

这里有一个特殊原因。

原本整编75师属于邱兵团建制,但是75师师长沈澄年与邱清泉有矛盾,一直闹着要分家,最后就被国民党国防部调给区寿年,与72师组建了区寿年兵团。

区寿年兵团被合围之后,邱清泉幸灾乐祸,扬言要让沈澄年吃点苦头,所以,面对华野的阻击部队,邱兵团前期只派出2/3的部队进攻,不肯尽全力。

7月3日华野发动全面攻势,歼灭快速纵队大部,重创整编25师,一时黄兵团形势岌岌可危。

换国民党一般部队可能也就崩溃了,但黄百韬确实是国军一员悍将。

7月4日晨,黄将25师特务营和108旅的2个营拼凑成一个团,在4辆坦克掩护下,亲自带队向田花园攻击,创造了国军战史上兵团司令带队冲锋唯一战例

面对绝对优势的解放军,他的部队伤亡重大,团长李景春重伤倒地,黄本人也受伤,仍死战不退,站在坦克上高呼口号。

部队受其激励,拼死猛冲猛打,一举攻占田花园并乘胜夺回4、5个村庄,黄兵团逆袭遏制了华野进攻势头,给华野造成重大伤亡,稳定了阵线。

当时华野连续作战18天,部队长期坚持作战极为疲劳,而且睢杞地区暑期干旱无雨,连喝水都出现困难,在黄百韬逆袭之后,解放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7月5日,邱清泉得到区兵团大部被歼,连沈澄年也被抓了俘虏之后,才知道自己前期玩大了。

在蒋介石严令之下,邱清泉终于放出了70师,绕开华野兵力已经摊得很薄的阻击阵地,迂回到围攻黄兵团的解放军后方。

7月6日,70师在华野主力背后突然发动猛烈进攻。

华野腹背受敌,麻烦大了。

7月6日,华野抽调兵力反击,勉强遏制了70师的攻势。

但是这个时候,从徐州出发增援的74师(孟良崮战役后重建)即将赶到睢杞战场,胡琏的18军也距离睢杞战场只有1天的距离,这个时候精疲力尽的华野是无法继续打下去了。

7月6日,华野连夜全线撤退,因为黄兵团被重创,其下辖的快速纵队被歼灭大部,所以黄兵团已经丧失追击能力,只有邱清泉兵团发起追击,连战疲惫之下,华野后勤部门被邱兵团抓住,有几千民工与伤员成为邱兵团俘虏。

10 豫东战役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意志

豫东战役我军取得歼敌近9万的胜利(其中国军正规部队5万),但是自身伤亡被俘不下5万,这还不包括外线配合作战中野的伤亡。

虽然代价很大,但是豫东战役总体而言也是我军与国军主力会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其战果包括攻克河南省会城市开封(其政治影响力不可低估),对区兵团给予歼灭性打击,重创黄兵团,战役目的基本实现。

在豫东战役最紧张的时候,国民党徐州剿总已经开始装运行李,如果战役失败,国民党只有提前撤退到江南地区,也就没有后来的淮海战役,解放战争就是另一种进程。

不过因为黄百韬拼死逆袭以及邱清泉迂回攻击才让国军在豫东战役最后阶段反败为胜,据此黄百韬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豫东战役时国军虽然在最后关头侥幸没有输,但是代价过于惨重——

区兵团大部被歼,黄兵团被重创,邱兵团伤亡惨重,还搭上一个开封,获得的战果不过重创华野外线兵团。

解放军在根据地大力支援下,损失很容易弥补。而国民党因为窘迫的财政,让一线部队的损失很难得到及时的补充。



解放开封(来源:新浪网)

战争的博弈从某种角度上看其实也可以认为是对点、线、面的争夺。

1946年—1947年,国军对解放区的进攻,其基本策略可以总结为:占据点(大城市),打通线,恢复面。

全面进攻失败后,到了1947年下半年开始,国军转入防御态势,其基本策略调整为:占据点,确保线,压制面。

如果国军能有效执行这个策略,国军就能稳定军事形势,甚至还有获胜的希望。

执行这个策略最成功的例子当属日军。

日本派遣军其兵力最高峰时期也不过百万,却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虽然兵力严重不足,但是在占据点,确保线,压制面的策略下,不管是正面数百万国军,还是敌后八路军都被压制得无法动弹。

其核心就是“确保线”——

战争中谁能掌握主要交通线,谁就能更迅捷的调动兵力,在关键战场形成局部优势击败对手。

在豫东战役之前,国民党这套“占据点,确保线,压制面”还算比较成功,中野潜力跃进大别山,华野7月分兵出击外线,都无法打破战争的僵局。

但是国民党这套策略却在豫东战役之后全面破产。

豫东战役实际上是国军拼死一搏——

以放弃救援“线”(兖州)甚至预期未来还要放弃重要的“点”(济南)为代价,最大程度集中兵力企图吃掉华野外线兵团。

结果却是,再次丢掉一个“点”(开封),丢掉一个兵团(区寿年),一个兵团被重创(黄兵团),只是让半个华野受伤而已,距离歼灭华野还差得很远。

线保不住,点守不住,华野外线兵团在最虚弱的时候也吃不住——战争还有什么希望?

豫东战役之前,每次战败,国民党将领都可以找出一长串理由,比如地形不熟,后勤不继,情报不准,友军不给力等等。

在豫东战役中,这些理由都不成立。

国民党军依托铁路线,调动便捷,后勤保证也没有问题;豫东地区地形开阔,空中侦察完全可以准确把握解放军动向,就算是各路友军相互配合也算是齐心协力。

区兵团被合围之后,其他所有国民党部队都在拼命地救援——

黄百韬亲自登上坦克率部冲锋,邱清泉迂回攻击(前期保留70师略有瑕疵),南面的胡琏丢弃辎重火炮,亲自带前锋2个团千里救援。

所以,豫东战役国民党将领简直都找不到一个推脱的理由,结果在中原主战场徐州剿总几乎出动全部机动兵力对阵半个华野+半个中野部队仅仅获得一个惨烈的“没有输”而已。

下次如果华野与中野全师再来,国民党高级将领已经没人敢于想象能获取胜利了。

这样的结果如何不能让国军上下意志消沉,战意全无。

11 豫东战役的后续

豫东战役之后,许世友率领山东兵团夺取兖州,彻底切断津浦铁路,然后华野合围济南,粟裕亲率华野外线兵团准备打援。

当时徐州剿总虽然还有17个整编旅的野战部队,却战意消沉,不敢去救援济南,眼睁睁地看着济南被华野攻克,10余万大军灰飞烟灭,连王耀武也被抓了俘虏。

与此同时,从大别山转战出来缺兵少粮的中野连续攻克襄樊、郑州以及一些中小城市,不但歼敌颇多,而且通过缴获壮大了自己——

1948年3月从大别山出来时只剩不到7万人的中野到了1948年9月淮海战役爆发前已经恢复到12万大军。

面对中野与华野的攻势,国民党全线溃败,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豫东战役之后,毛泽东才说这样的话——

“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豫东战役是粟裕大将战争经历中最紧张最难熬的一仗,在这场战役中粟裕表现出高超的战场调度能力以及敏锐的捕捉战场机会能力。

豫东战役前期,在战场上处于僵持阶段,粟裕指挥陈唐兵团、山东兵团多点扯动,就让国民党严整的防御体系露出破绽——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破绽,区兵团与邱兵团拉开一个40公里空挡,并且果断调动主力对区兵团进行分割合围。

如果不是国民党几大派系对区兵团争夺,邱清泉、胡链、黄百韬就不会拼死救援,如果不是华野山东兵团没能缠住黄百韬,豫东战役后期也不会打得这么艰苦。

即便变如此,粟裕指挥华野外线兵团以疲惫之师,在战场兵力、态势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然取得歼灭区兵团大部,重创黄兵团,并且基本全身而退的骄人战绩。

粟裕在如此复杂严峻战场局面下将自己运筹帷幄机变百出的军事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林彪后来评价豫东战役是“粟裕尽打神仙仗”,刘伯承评价是“我不敢打这一仗”。

所以,豫东战役之后,中央军委恢复了粟裕对华野全军的指挥权,并且将豫东战役配合不力的山东兵团司令员调离,然后就迎来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这里是@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

1.《解放战争中最精彩的心理战—平津战役》

2.《电影剧本都不敢写的国民党的骚操作—淮海战役》

3. 原创 | 彭德怀军事生涯中最凶险的一场败仗--西府战役


user avatar   da-di-de-yo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一二清党。




     

相关话题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简短而逼格高的战前动员? 
  为什么头两艘航空母舰都在大连造? 
  为什么贞观永乐多有用兵,耗费钱粮很多,却还能形成盛世? 
  如果中美两国打一场全面战争,谁会赢? 
  为什么金、辽被汉化后就迅速衰落? 
  历史上,有没有哪两个人真的算得上是一辈子的敌人? 
  为什么古代西方的战争格局都这么小? 
  如何评电视剧《三八线》? 
  朝鲜歼击机处于什么水平? 
  张召忠说「空调就是战斗力」,是什么原因? 

前一个讨论
从这张图看台军战斗力?
下一个讨论
坦克被称为坦克需要达成哪些硬性指标?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