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姆苏丹国从不是尼西亚帝国的敌人,而是最为重要,至关拜占庭自身生死存亡的唇亡齿寒之友。一方面,罗姆苏丹国在13世纪已经高度和希腊文化结合,罗姆苏丹将自身塑造为既信仰伊斯兰教,又信仰东正教的双教统治者形象。罗姆苏丹境内的希腊人持续得到保护,罗姆的宫廷机构也高度希腊化,甚至双语并行。尼西亚帝国建立时的罗姆苏丹凯库斯劳二世更是曾接受东正教洗礼。自12世纪起,罗姆苏丹对希腊人的友好使得罗姆苏丹国成为最重要的拜占庭流亡者避难地,在君士坦丁堡沦陷时,罗姆苏丹也接纳了很多拜占庭流亡者。狄奥多一世对十字军的初步抵抗也得到了罗姆苏丹的倾力援助,而罗姆苏丹也并没有在拜占庭碎片化时吞并帕弗拉戈尼亚,利底亚等地,反而支持尼西亚对其进行整合。
事实上,正是因为罗姆苏丹是尼西亚的持续盟友,提供了较为稳定的东部边境,尼西亚才有精力长年将所有部队部署在巴尔干,收复海峡对岸的广阔土地。若无与罗姆苏丹的友好关系,很难想象尼西亚皇帝的行辕会设在与边境近在咫尺的宁菲永,也很难想象尼西亚军队主力会长期驻扎在哈德良堡,赛萨洛尼卡和保加利亚。在约安尼斯对保加利亚的远征期间,听闻罗姆苏丹有难,尼西亚立刻全军回援。狄奥多二世远征阿尔巴尼亚时,听闻蒙古人击败罗姆,也立刻回师援救罗姆苏丹。
正是由于罗姆苏丹阻挡了东方更凶悍,未希腊化的游牧部落,罗姆苏丹的稳定才对于拜占庭极其重要。在尼西亚时代,已经有部分土库曼部落不受控制试图迁徙,尼西亚联合罗姆苏丹一同对这些土库曼部落加以控制。当蒙古人进攻安纳托利亚时,尼西亚帝国派出主力部队和罗姆苏丹的军队合流对抗蒙古人,但在阿克萨莱湖被拜住击败。蒙古军攻占伊科尼翁后,罗姆苏丹直接逃到了尼西亚帝国避难,并将梅南德河上游劳迪西亚赠与尼西亚。尼西亚向蒙哥汗派出的使节也强调了尼西亚与罗姆的友谊。而日后巴列奥略时代安纳托利亚的沦丧,正是由于罗姆苏丹的崩溃,使得原先其管制的大量土库曼部落不受控制,向西迁移,占据了安纳托利亚西海岸希布罗斯,梅南德,桑加留斯等河谷美地。土库曼部落的向西迁移倾向在尼西亚时代就已经显现,只不过当时尚未覆亡的罗姆苏丹仍能对其施加管制。正是由于罗姆苏丹在蒙古人入侵前的相对稳定,尼西亚帝国才得以用全部精力经略巴尔干,在1250年前就克复了除君士坦丁堡外巴尔干的全部失地。巴列奥略时期东部边疆的崩溃,与罗姆苏丹国的解体有着很大的关系,若罗姆苏丹国能得以延续,拜占庭1453年覆亡的命运也很可能会改写。
罗姆苏丹大喜,希腊人免费帮我们剿匪,还有这种好事。
伊尔汗国的罗马省总督大喜,又打仗了,又可以向朝庭要钱粮,又能征三饷了。
波斯的蒙古朝庭大喜,那边人口又降低了,赶快把国内那群更野蛮更清真的游牧民像牛羊一样赶去小亚细亚了。
埃及的马穆鲁克苏丹大喜,又可以混水摸鱼了,点起兵马再征小亚美尼亚。
必须指出,高票回答明显有误导倾向,实际上在尼西亚国家建立之初,罗姆显然是仅次于拉丁伪帝的重要威胁,罗姆苏丹凯库斯考一世以帮助前朝皇帝阿莱克修斯三世复国为理由进攻尼西亚帝国,此战双方君主都亲自上阵,最终以狄奥多尼手刃凯库斯考为结局,请问哪门子的亲密战友会在你立足未稳的时候给你背后捅刀子啊?
在击败罗姆苏丹国之后,拉丁帝国的威胁使得尼西亚无暇东顾,而是被迫西进寻求战略决战收复君士坦丁堡,但随之而来的林答库斯河惨败导致尼西亚国家元气大伤。在狄奥多尼执政时期,都龟缩在小亚细亚,除了兼并特拉比松的一些领地之外毫无作为,更不要说消灭几乎同等体量的罗姆了。
(顺带一提,狄奥多尼兼并特拉比松的过程中受到了罗姆诸多阻挠,丫要听见有人说罗姆跟尼西亚是生死盟友,肯定气的从坟里钻出来)
至于罗姆跟尼西亚后来的塑料兄弟情,主要归功于蒙古西征,罗姆沦为了蒙古跟尼西亚的缓冲地带,尼西亚不但不能消灭罗姆,还需要维持罗姆的存在以避免直接面对蒙古帝国。
综上所述,如果尼西亚帝国按照题主的思路死磕罗姆,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拉丁伪帝锤爆,或者被蒙古帝国锤爆,只有始终坚定贯彻落实西进收复君士坦丁堡的国策,才是罗马团结的唯一途径,是罗马求活的唯一选择,是罗马崛起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