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很多是单身汉? 第1页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都是被命运所迫的结果。并非他们愿意面对孤独,享受孤独。

他们要么遇不上爱情,要么对所遇到的爱情失望甚至绝望,然后只能放弃,而把重心放在学术创造之上。

爱情会耗散天才很多精力,得了爱情的人,往往成就也戛然而止,不再向上提升,不再出重要的成果。只有孤独催人奋进,让他们思考,助他们源源不断的倾注热情,创造奇迹。

无爱情有成就,是其个人人生的悲剧,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其幸运之处。


user avatar   dreamyk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爱因斯坦需要长时间的专注思考,你可以想象,他大概没有多少时间陪家人。实际上爱因斯坦做得更极端,他基本把自己的妻子当成佣人 —— 他的原话是“我的妻子就是我的雇员,只是我不能解雇她而已。”

爱因斯坦给妻子制定了若干条“家规” ——

家规的全文在上图。其中有几条是这样的:

你要放弃要求我陪你待在家里,放弃要求我陪你外出旅行;
如果我让你别跟我说话,你必须马上停止说话;
如果我让你离开我的卧室或书房,你必须马上离开。

爱因斯坦的妻子接受了这些规定。但后来爱因斯坦还是跟她离婚了,因为爱因斯坦要和另一位女子在一起。两个儿子小的时候,爱因斯坦曾经帮忙照顾过,长大就完全不管了。爱因斯坦的小儿子得了精神病,在精神病院住了三十年,一直死在那里,这三十年间爱因斯坦一次都没去看过他。爱因斯坦的小儿子曾经跟记者说,我爸爸对科学项目都能坚持,而我,可能是他唯一放弃了的项目。

有人做过调查研究,特别厉害的高手,天才式的人物,大多对家人不管不顾。

莫扎特的妻子生孩子的时候,莫扎特在另外一个房间继续作曲。

那如果这些人良心发现,选择多陪陪家人,会怎么样呢?答案是他们的工作生产力将会下降。

有个针对男性的研究发现,科学家、作家、音乐家、画家,甚至犯罪分子,都是一结婚就不行了。比如科学家,从结婚那年开始,出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就会下降。而他那个不结婚的同事,哪怕年龄变老,只要不结婚,就可以一直维持很高的产出。

极端的成功需要极端的做法,这就意味着很大的牺牲 —— 而且牺牲的都不是自己,而是亲人

参考:万维钢精英日课S1


再补充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吧

2000年5月,由美国富豪出资建立的克莱数学研究所,精心挑选了7大未解数学难题。无论你是数学家还是流浪汉,任何人只要解决其中一题,都可以领走100万美金。

其中之一“庞加莱猜想”是由一位名叫庞加莱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此人是当时最伟大的两个数学家之一,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1 9 0 4年,他在原有猜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庞加莱猜想”,表述如下:每个闭n 维流形,如果与n 维球面Sn 具有相同的同伦形,则同胚于Sn。如果n=3,则是最初的“庞加莱猜想”。

看不懂?没关系,知道它很难就行了。

2002年,数学界的部分人收到了佩雷尔曼的电子邮件,说他已经将证明论文贴到了网上,请他们帮忙验证其合理性。

行云流水般的3篇论文上网后,三组数学团队分别对证明过程进行审查,但由于内容思维极具跳跃性,大家表示看不懂,麻省理工学院索性直接邀请他来学校当面讲解。

2003年,佩雷尔曼启程前往美国,开始了他的讲解之旅。

显然,美国之旅给佩雷尔曼的感觉不是太好,2004年回到俄罗斯后,曾向他的一位老师抱怨,说对数学界很失望。之后,他表示不打算当数学家了,辞职了,而且断绝了和同行的一切来往——反正论文和证明已经摆在那儿了,你们这帮家伙看着办吧。

数学家开始逐行解读他的论文。3个核心团队分头对其进行独立核实,花了3年时间,硬是把佩雷尔曼最初的3篇论文变成了数百页的标注解析版。2006年,大家表示:终于可以看懂了。

2006年,国际数学家联盟决定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颁给佩雷尔曼。但是现在,媒体和数学界面临一个似乎比证明“庞加莱猜想”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请佩雷尔曼出山。

至于那家曾经为证明“庞加莱猜想”悬赏100万美元的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由于要求证明该猜想的论文必须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可佩雷尔曼任性地把论文发在了网上,所以他们只能等着他回心转意,把文章正式发表在学术杂志上。就这样,他们一直扛到2010年,终于扛不住了:去他妈的学术刊物吧!于是,他们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辗转追索,终于把领奖通知贴到了佩雷尔曼的家门口。佩雷尔曼看到了,然后,他搬家了……这一年,佩雷尔曼4 4岁。

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3月份的报道说,佩雷尔曼紧闭家门,在屋内对外面采访的记者说:“我应有尽有。”

佩雷尔曼很有钱吗?100万美元都不放在眼里。

实际上,他已经穷到可以拿救济金的地步了,还经常被误认为是乞丐。


据邻居回忆:每次见他都穿着一件防水布衣和布满灰泥的长裤,在他家旁边住了7年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头发不剪,胡子不刮,刚开始以为是个精神病人。

有一次找他帮忙进他家才发现,除了床和电话什么也没有。

时至今日,这位曾经满脑子都是数学的男孩已经53岁了,孤身一人并未结婚。

他也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纽约时报》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佩雷尔曼你在哪里?”。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过我不太同意 @桂玫尔 的文章里面引用的文献,[1]提出一个观点是说:

男性做科研(或者其他任何事)其实都是为了吸引异性并结婚(尽管是无意识的)

也就是说人类的生物学本能,让人在繁衍之前都会尽力的去吸引异性,从而努力工作。文中应该是用了一个类似于「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因为存在两种男科学家,一种是单身汉到底,一种是半途结婚了,那么当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时候,对照组和控制组之间,婚姻和未婚之间的双重差分,就是结婚带来的影响,而这个影响是负面而显著的。

但是,就这篇论文中所用的方法,我认为就是不严谨的,甚至于无法证明婚姻真的对科研有负作用。

就像我上面说的,这个只是类似DID,但是其实并不是。因为「结婚」本身是一个内生的变量。是科学家自主的选择了结婚与否,而不是有一个外星人突然随机的强迫一些科学家结婚。这种自主的选择就会对结论造成影响,完全有可能是一部分科学家觉得自己接着单身做科研也没什么意思了,然后选择结婚了,而那些本来就对科研很忘我的人继续单身;或者说科学家感觉自己科研能力有了巨大的下降,想找一个妻子来让自己更加集中精力(考虑到当时基本上都是家庭主妇的情况下)——如果是这一种情况,婚姻反而有可能对科研是有促进的。

对此,我觉得还可以更深入一点。采用「带工具变量的双重差分」方法,来解决婚姻内生性的问题。因为原文的数据时代,结婚确实可能是外生的,比如出于家族利益之间的联姻等等。作者或许可以深入考察数据中每一位科学家的传记,看他们结婚的过程是不是有一些来自家族的压力。有了家族压力这么一个外生的变量,就可以清洗掉婚姻的内生性,从而得出婚姻对于科学家生产力的真实影响。

假定原文的数据结果是对的,婚姻对于科学家生产力的真实影响是负的,原文给出的解释依然不是唯一的。

在这里我也可以提出一个猜想,也从进化的角度。我们人类的大脑非常古老,会本能的追求能够让自己获得「奖励」的行为而得到快乐。也就是人会下意识的选择让自己最快乐的事情。而结婚之后的情爱和对后代的爱所产生的奖励和愉悦感,对科研产生了替代效应。所以结婚之后的科学家,生产力下降了。

要验证是我的猜想对,还是原文的猜想对,还是都不对。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数据。比如有一些科学家即便没有结婚,有一些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其他科研之外的快乐,这些科学家是不是生产力也下降了呢?如果是,那么说明我提出的「替代效应」说更可能是对的;如果否的话,可能原文的猜想更可能对。

但是也有都不对的可能。一个佐证就是,企业家的才能似乎并不受到结婚的制约。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单身科学家的例子,但是却没有那么多单身的著名企业家,无论是比尔盖茨、施密特、乔布斯还是贝索斯,都是正常结婚了的,有的甚至还不止一次。故而我们并没有证据表明单身的企业家的创造力一定好于结婚的企业家。那么,要么科学是特殊的,要么我们就要找其他的结论。

参考

  1. ^ Kanazawa, S. (2003). Why productivity fades with age: The crime–genius connec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7(4), 257-272.

user avatar   gui-mei-er-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婚姻对科研生涯的影响,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研究过了,结论是:男性科学家的科研生产力在婚后会下降

防杠声明:以下观点均为引述,与本人立场无关。

心理学家S. Kanazawa在分析了18世纪以来280名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其中97.8%为男性)的生平后发现,他们的科研生产力在30多岁到达巅峰,之后会显著下降[1]

可以看到,65%的科学家,科研生涯的高光时刻都是在35岁之前

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找到原因,作者又去研究了这些科学家的婚姻状况,其中186人至少结过一次婚,72人终身未婚,22人不详:

可以看到,科研生产力下降这一现象,在结过婚的科学家中更为明显。而那些终身未婚的科学家,相当多的人到了五六十岁依然能够取得不俗的成果。

因此,作者得出结论,男性科学家的科研生产力在婚后会下降。巧合的是,在作者之前的另一项研究中[2],罪犯的犯罪行为与年龄也有类似的关系,即罪犯的犯罪频率在婚后会下降

科学家婚后就「失去」科研的动力了,罪犯婚后就「失去」犯罪的动力了。可见,无论对于天才还是罪犯,婚姻都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作者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男性做科研(或者其他任何事)其实都是为了吸引异性并结婚(尽管是无意识的)。一旦结了婚,做科研(或者其他任何事)还有什么意义呢?婚姻(或者更确切地说,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婚姻实现的繁殖)才是目标,科研(或者其他任何事)只是手段。在这一点上,科学家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进化心理学适用于所有人。

原文链接见参考文献,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2020/03/10更新:

除了进化心理学,作者S. Kanazawa在文中还提到了一个生物化学的解释,那就是男性在结婚和生娃后,体内的睾酮水平会显著下降,因此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在犯罪(或者其他任何事)上,男性都会丧失「斗志」。

另外,针对部分读者可能会把已婚男性科研生产力的下降,归因于他们婚后在家庭事务和养育小孩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S. Kanazawa在文章脚注中提到,论文样本中的科学家大都生活在18和19世纪,那个年代已婚男性基本是不顾家的,他们的妻子都是家庭主妇。这样一来,已婚男科学家甚至有更多的时间做科研,因为有妻子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相比之下,女科学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来,女性需要生育;二来,女性家里有一个全职煮夫的概率,远远低于男性家里有一个全职主妇的概率。因此在孩子和家务上,女性注定会比男性科研工作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生育和养娃,对女性的职业生涯会造成重大的的打击,而且通常是不可逆的。

参考

  1. ^ S. Kanazawa. Why productivity fades with age: The crime–genius connection. J. Res. Pers. 37, 257 (2003).
  2. ^ S. Kanazawa, M. C. Still. Why Men Commit Crimes (and Why They Desist). Sociol. Theory 18, 434 (2000).

user avatar   bu-qing-xi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理解:显卡产生了200幅画面(200FPS),而你显示器只有120HZ刷新率,所以并不是所有画面都会显示出来,是有跳过的,但整体上你看到了更多的内容,所以这也是流畅度的提升
比如说30FPS的游戏明显没有60FPS流畅
但如果是显卡能做到200FPS,144HZ显示器会比240HZ显示器感受更差一些,是因为240能完整呈现每一帧画面,而144是跳跃式的




  

相关话题

  不代入数值怎么证明π<sqrt(2)+sqrt(3)? 
  如何证明这个关于ζ(5)的等式? 
  学了数学变秃了却没有变强,这正常吗? 
  既然人的每颗牙齿都不会动,为什么不会进化成一整块? 
  为什么被积函数大于零,积分结果就大于零? 
  如何通俗地讲解「仿射变换」这个概念? 
  格林公式为什么不对称啊? 
  三门问题(蒙提霍尔悖论)变种,如果主持人不知道哪个门是汽车随便蒙门打开正好是羊这时观众还需要换门吗? 
  为什么中国人数理化学科成绩似乎秒杀外国人,但世界相关的(出名的)顶级的科学家几乎全是外国的? 
  那些数学很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前一个讨论
女生真的学不好物理吗?
下一个讨论
物理学天才和哲学天才,以及文学天才,分别有什么特质和天赋?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