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国家即将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该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有压力呀。


20年的疫情+经济衰退,等于一边要加大花钱力度,搞防疫和政府投资;一边要压缩收钱力度,减轻企业压力,防止大批量倒闭。

20年的财政状况挺难看的。

20年财政收入增速是负3.9%,76年以来最低;如果聚焦到更能体现经济活力的税收收入,增速是负2.3%,69年以来最低。

建国以来,税收增速比20年低的年份,只有55年、61年、67年、68年。

14个省市负增长,比19年多8个;23个省市自治区财政自足率不达50%,对转移支付和借债的依赖在加深。

20年正式口径的赤字率是3.7%,收支差3.76万亿。

但照粤开证券首席分析师罗志恒的算法,把临时调来救急的政府基金和国企经营预算去掉(例如茅台转让股份给地方这种),等于多花了约2.5万亿;把临时增发的3.75万亿专项债和1万亿特别国债再算入支出。

20年真正的收支差应该是11万亿,以101万亿名义GDP为准,赤字率过10%。

在这个压力下,很多改革措施必须加速。


例如养老金。

19年有件事情算是缓了一下20年的压力:

社保基金一直有压力。17年定了下来,要把大型国企中国有股份的10%划入社保基金。这事一直磨磨蹭蹭,但在19年加速了一把。

到20年底,93家央企转进去了1.68万亿。

要知道20年社保减负了1.54万亿,其中1.33万亿是养老金。现在人社部能出面保证“准时足额发放”,真得感谢国家调配。

养老金的压力在哪呢?

一,名义缴费率高,实际上收不到那么多。

以北京为例,五险一金最高可工资的22%,企业要交的部分可到32%至41%,加总能占工资的五六成。

现实里有几家这么交?

前几年说是要按规定办,把钱收上来。可现在要恢复经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主流。

二,收支压力大。

少子化与老龄化。照现在这个人口趋势,不碰退休年龄、不碰最低交费期限,必然是领养老金的越来越多、交养老保险的越来越少。

我觉得这块都不用找数据了。

人社部这次有段话非常“深”:19年当期结余3400亿,20年特殊不算,21年预计略有结余。

大家不用担心,历史结余有4.7万亿呐。

你这段话要是配上99年至01年的新增人口图表,那肯定别有风味。

三,财政补贴依赖加深。

06年到18年的养老金支出里,各级财政补贴年均占比是18.8%,且总量在逐步拉高。

所以前段时间不是一直在说延长退休年龄嘛,狠一点的,还建议“动态调整”当年养老金待遇。

年景好就多发,年景差就少发。


总之,财政在补贴、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害行、必要时国有资产可以划拨进来,现阶段安啦。

但肯定要动起来咧。

人社部介绍,现有三层体系:

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十亿人,这张网基本健全。

有一嗦一,确实。这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伟大成就,而且养老金也真的是15年交10万还你20万(但要按月领)。

但群众不是怕通胀嘛。

第二张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也就是“五险二金”。

说白了,就是企业再给员工整个养老保险,一起出钱,由专门的机构去运营。其中企业发起的是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的是职业年金。

大哥,这得是大厂才能有(而且特么的很多互联网大厂都没有)。

人社部也承认,把事业单位算在内,这第二张网也只覆盖了5800万人。

那就第三张网,个人养老金。


账户制,你的就是你的。基本养老保险里,你交的一部分是要拿去统筹的,说白了就是给别人,账户制就是你的;

个人自愿,不强制;

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帮你省点;然后这些钱拿去做市场化运营,想投啥股票机构自己看着办。

没有企业参与的401k。


怎么说呢,只能这样吧。

你要平抑养老金的收支压力,要么是多收,要么是少发。少发要炸锅,只能先多收。

能收的对象就企业和个人。而企业(尤其中小微)很长一段时间里要承担就业任务,他们现在该收的都已经没交了,要多收就是刺激裁员。

只能问个人要。

但要让个人愿意交钱,就必须明确保证他交的钱最终受惠于他自己。如果还是大统筹,现在又有那么多压低标准交的,他们不会愿意合规缴纳。

所以只能个人养老金制度,Every man for himself。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注意,这是个人养老金,和通过企业、单位参保的不要混为一谈。

2,如果你随便参考几个其他国家的方法,就可以发现,其实都是大同小异。自己出钱购买,政府免税、减免或延缓缴税。资金汇总后由公办管理部门运营,或委托基金管理公司运营。

所谓,殊途同归。

3,将来的养老金可能分为:a退休金、b通过企事业单位强制缴纳和购买的养老金、c个人自愿购买的国家管理养老金、d国家给老年人发放的养老金。

欧洲国家基本都是如此。美国的c部分可以理解为个人意愿购买的有私人基金管理的养老金。d都一样,美国的州也会给没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发放一部分养老金。我国也有这部分,但金额太少。

这里讨论的其实是c这一部分。

4,在欧州国家和加拿大、澳袋、日本,关于c部分都有调节税收的功能。比如我们国家现在个税起点2500。那你工资3000,其中的500元要交税。那么你可以把这500用来买c这种个人保险,那么这500当年就不用交税了。等你退休后,你的退休后的收入减少可能不到3000了,比如降到2000,那么你当年的500就可以拿出来,总收入就是2500了,正好低于交税标准,你就不用交税了。这500就顺利避税了。

但是我其实不主张这种,算起来太复杂,平时报税都费劲死人。因为还要设计到税率的问题。而且每年的起征点都会调整。总之,到头来这玩意会变得奇麻烦无比。报税时要填几十页纸。欧美国家的人(包括懂王)每次都说要简化报税手续,就是这个道理。


顺其自然吧,有个好工作或者有资产比什么都强。

自己平常操点心,别把钱花精光。

公办养老政策只是给中低收入人群兜底。

实在不行,和日韩的老年人一样,延迟退休呗。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社保是横向公平,你的钱存进去就是大家的钱,大家的钱存进去就是你的钱。这种方式最大的敌人就是人的私心,是公共地悲剧,是道德风险。很多人都想按照较低标准交社保,但是在社保基金支出的时候参保人往往对社保基金安全不怎么在意,尤其在医保领域存在薅羊毛风险。

个人养老金则可以理解为年金账户。你的钱就是你的钱,最多可以让后代继承,或是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扶助。这个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道德风险,但是缺少社会成员之间的扶危济困。

我多年前跟马督工提到过类似的想法。 @睡前消息

降低社保保费率及保障标准。同时推出类似美国401K账户的个人养老年金机制,存入养老年金的钱可以享受部分个人所得税抵扣,但是投资方向必须是有关部门认证的安全方向。养老年金账户的钱可以指定继承人继承,也可以用于保障近亲属的养老、医疗需要。

我的想法是青年人要就业创业,就业问题是青年人的主要问题,养老需求一时半会没那么迫切。降低社保费率有利于青年人轻装上阵就业、创业,减轻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用人顾虑。等到青年人步入事业有成的中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存储年金,为自己准备优渥的老年。如果青年人到了中年还是很穷,那就老老实实接受最低保障水准的晚年吧。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养老问题,其实我已经写过不少回答了,也做过一些相关的视频。难点归结起来无外乎三条:

  • 传统的养儿防老难以为继;
  • 社会化养老条件尚不成熟;
  • 养老院产业目前正处于野蛮发展过程中,公众无由评判其经营的安全性;

先说第一点,养儿防老难以为继,这个现实其实大家都清楚,无非你承认不承认罢了。

城镇化推动大批劳动力进城,每年春节都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回农村看一眼就知道,农村原有的生活方式其实已经破碎了,但中国有多少农民以及在城乡生活的人?

他们和普通市民一样,也会老去,也需要养老。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儿女们却不得不远离家乡,到城市打拼,为怎么留下来、怎么不被职场淘汰、怎么组建自己的家庭等这些问题而焦虑。

过分点说,自顾且不暇,重大问题上甚至还需要父母接济。

站在为人父母角度看,靠着儿女养老,能放心吗?

在家庭人口结构上,先前政策促成了当下许多421家庭,一对夫妻需要赡养4个老人、一个孩子。

4个人指望2个人养老,2个人还不得不投入孩子教育的内卷军备赛里,这种状况,想想就得大口喘气了吧?

再加上,过去的相关宣传,什么谁谁来养老之类,导致大家从心理和物质角度,对养老问题其实是没什么准备的。

过去人多,人口红利大,想的都是眼前的事儿,发展的事儿,几个人去想养老的事儿?以至于在现代化过程中,农耕经济时代的养儿防老成为过去式时,大家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点,社会化养老尚不成熟。

其实现在制度上对养老问题的解决,无外乎社保体系、企业年金、个人商业保险、银行储蓄几种。

社保体系随着人口拐点的出现,其实已经支付告急了。那么随之而来的,承担缴费大头的单位养老金缴纳比例下调(20%下降到16%),进一步促成缩水;延迟退休(但没有人保证你的就业),推迟养老金领取。

进一步了解,可以参考我之前做的这期视频:

这些都会动摇人们对社保养老的信心。

最重要的,社保养老本来就不是用于全盘解决你的个人养老问题的,而是用来为社会问题兜底的。

即便你按照所在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00%缴养老金,即便你已经有了65岁退休的觉悟,交40年,一直工作(不跳槽、不失业),到时能够领的退休金也不过是工资水平的40%。

65岁的时候,你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有想过吗?有没有房贷车贷或其他贷款要还?

假如你30岁结婚,两年后生子,届时你儿子/女儿也刚好面临婚姻问题、创业起步问题,他们要不要靠你资助?

都65岁了,身体情况怎么样?

年底的时候,旧款重疾险停售,我接了许多90后、95后的重疾险咨询,二十啷当岁的朋友们都已经体况一大堆,各种结节、息肉、增生、慢性病不要太平常,加上压力大、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撑到65岁,真当自己有65岁人的身体吗?

那到时健康支出要不要考虑?

这些问题加起来,就会导致领取的那点社保养老金,压根不够用。

再者说,永远不要觉得你是最穷的人,回农村看看,大批人年收入不到两万块钱,人家一年收入,兴许还没你一个月多。

对于ZF而言,他们的养老问题,比你的重要多了。

你顶多是生活质量遭遇问题,他们呢?

为了社会稳定的考虑,怕是也得考虑公平性吧。

而社保养老,本身就是考虑公平性问题的一个具有共济性质的制度。直白点说,就是劫富济贫。劫富济贫第一步是划分谁是穷人。你觉得你穷,但只要你的工资超过了社平工资,你就是富。谁管你是不是要买房,所在地衣食住行成本有多大呢。

而如果你是在私企工作,其实养老缴纳基数也很可能没有100%,只有60%,这样的话,65岁你能够拿到的退休金,便只有当地平均工资的32%了。

企业年金这东西,目前在国内还没流行开,有些有有些没有,没有就不谈了,有的话前提是你得是公司的人不是。那又有多少人打算在一个单位终老呢?

又有多少单位,允许你从一而终呢?

30岁前是你的主场,过了35岁,你就能体会啥叫人嫌狗不待见了。

个人商业保险,也就是养老金,这个目前正在快速发展,得益于保险代理人的人海战术,以及保险经纪人这个职业近几年的发展,再加上这几年互联网公司比如支付宝渠道的推广。

但整体来说,它的知晓率仍然不高

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养老年金是个什么东西,不知道这种稳健理财,是家庭财务规划里非常重要的部分。他们有钱了就存银行里,任期通胀,买基金股票,定期被割韭菜,或者投资房子,这个门槛高,而且投进去基本没什么流动性了,指望它来养老,前段时间北大钱理群卖房养老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还有部分网友,是通过支付宝渠道,看到年金定投这种东西。觉得靠谱,且能承担,然后就买了。但是他们对于年金市场上具体都有哪些产品并不熟悉,对于这种形态能够达到多高收益并不熟悉,对于自己选购的产品,其irr怎么计算,仍然不熟悉。只是凭借感性认识,或者广告文案上的利益演示就购买了,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被割韭菜的情况。

个人储蓄部分就不用讲了,太多现金流只能说明你资金利用率不高,估计也没多少年轻人真指望这么存钱养老吧。

第三点,养老产业目前正处于野蛮发展过程中。

这种新业态已经起来,大家都瞅着是个机会,骗子也是这么觉得的,把养老当金融游戏玩,所有就有了益阳老人的悲剧:

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资本家的邪恶,社会的冷酷吗?当然不是。

真正原因是,普通人压根不能评判一个养老院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合规。如果它不爆雷,大家就觉得它没问题。

甭说老人不能,你去也不一定能。

实地走访一看,养老设施在那儿杵着,各种证书、资质,要啥有啥,甚至还有当地政府背书。但谁知道他能经营多少年?谁知道他们盈利情况怎么样?

谁知道他们有没有搞庞氏骗局,或者老板有没有瞎投资?

益阳老人正是无由判断这些问题,看到拉人头回报高,投资多回报大,见利心喜,一把all in,养老积蓄全砸进去,才闹出了后面的悲剧。

随着我们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养老市场,这个领域还会有很多机会,有很多机会,意味着就会有很多骗子,意味着行业可能会跑到监管前面,那对于顾客而言,养老这个最厌恶风险的事情,其本身就会充满风险。

其实以房养老也好,靠商业年金养老也好,重点是得自己把控主动权,确保老了以后,即便不出去工作,也能有稳定的现金流入。这才是重点。而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时间还充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时间够长意味着事缓则圆,准备空间大,对于年金这种复利投资而言,也意味着雪球可以滚得更远、更大。

像益阳老人的悲剧里那样,指望退休后拿出钱,然后还能稳定地每年拿到10%、20%、乃至于更高的回报,甭说是不是为难自己,这压根也是为难养老院。恐怕也就骗子敢接这种活儿了。

我是凯鹅,一名注册财务策划师(RFP)/保险经纪人,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凯鹅。

其它文章:


user avatar   wang-di-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1980年人口为9.81亿。2019年人口为13.98亿。增长了1.52倍。

中国1980年GDP为1911亿 。2019年GDP为990865亿。增长了518.51倍。

中国私人资产1980年设定为一亿基准点的话,那么2019年6月5日,贝恩公司和招商银行在深圳联合发布《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显示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90万亿人民币。其中可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达到197万人。那么我们以最低标准197万人每人仅1000万元可投资份额,那么最终也达到了197000亿。这极端保守的数字仍是增长了197000倍。

再列一下

1.52倍

518.51倍

197000倍

为了不刺激你们996,最后这个197000仍是极端保守的一个数字。中国无产阶级这个被指责为大多数碌碌无为的群体你们到底创造了多大的价值你们知道了吧。

再看看高赞答案下的用语吧。

社保是横向公平,你的钱存进去就是大家的钱,大家的钱存进去就是你的钱。这种方式最大的敌人就是人的私心,是公共地悲剧,是道德风险。
如果青年人到了中年还是很穷,那就老老实实接受最低保障水准的晚年吧。

现在我要问的是,中国养老问题是穷的问题吗?

快零点了,再打点字。

教员说过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斗地主时的首要问题。

有人说你倒是给出个办法啊。

办法当然有,不过讲出来就会被惊诧掉。那么我就结合教员的话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呢,也是我小时候听老人讲给我的。这一晃也四十多年过去了,你看以后就不要说70后多反动不是。我们也是有一颗进击的心呢,当年也被人扣帽子说是喝狼奶长大的一代,没想到吧。

故事很简单,一共有三个角色,两只小熊和一只狐狸。他们三个为什么聚在一起了呢?是为了一张烤饼……换现在时髦的话讲应该是蛋糕了……。两只小熊一起做了一张烤饼,然后他们要一起吃这张饼,但是都觉得自己贡献大,要多吃点,于是便争执起来了。这时,来了一只狐狸,看到这个情况便说,这样吧,我来帮你们分,保证作到公平公正公开。两个小熊便答应了。狐狸二话不说,拿起这张饼便一撕两半,分给两只小熊一熊一半。

然后呢,甲小熊提出了不满,说很明显乙小熊那一半比自己的大。狐狸仔细看了看,和乙小熊说,确实我给你的有点多。于是乎张开嘴便吃掉一小块乙小熊的饼。可是这下乙小熊不高兴了,说现在我的饼比甲小熊的小了。狐狸又仔细看了看,还真是这样,于是乎张开嘴又吃掉甲小熊的一小块饼。为了公平公正,代价还是要付出一点的。就这样,狐狸为了公平公正的结果不断的用他的嘴修正着分配的结果。到最后两只小熊都只剩下一小捏的饼了。这时狐狸拍拍肚子说这下你们剩下的都一样多了,我的方法还是很科学的吗。

这个儿童故事当年给我很深的印象,今天希望看到这个故事的你也能讲给你的孩子听。

为什么我说要结合教员的话来读这个小故事呢?因为这个故事的关键点在于谁是我们的朋友呢?是起了纷争的两只小熊是朋友呢,还是那个来科学分配的狐狸是小熊的朋友呢?谁是我们的敌人呢?是起了纷争的两只小熊是彼此的敌人,还是那个狐狸是小熊们的敌人呢?

这是首要问题。

看着答案阅读量还在,再推点自己写的一些让人不舒服的答案。

提俩个供大家批判。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分2个方面来说优点:

对于政府来说:养老不要靠政府。

对于个人来说:养老不靠政府。

赢2次!

下面我就认真说一下,个人养老金这个东西要能执行,不管新加坡的cpf香港的强基金,完全依赖于一个因素:大家对于货币购买力的稳定有信心。否则的话,没人会愿意定存几十年个人养老金的。

人民币购买力的稳定性将来不敢说,我认为可能会趋于稳定(因为和发达国家的物价差值已经没有多少落差)。但是从过去30年的记录来说并不太好,所以你很难劝说大家把钱存到一个几十年后才能提取的账户里去。

有人说你账户可以投资,OK。在中国投资不外乎大A和房地产。如果能投房地产,这个就是住房公积金。如果投大A,万一再来一次股灾,药丸的就不只是股民了。

所以如果图稳,要么香港新加坡那样在购买力相对稳定下强制储蓄政府提供利息,要么像美国的401k一样虽然自愿但是有税务优惠。后者很难,因为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普遍来说太低,而且在物价通胀的预期下,很难让人自愿去存钱。


user avatar   zhai-bu-shi-yin-wei-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养老金制度最大的特点是鼓励个人储蓄,削弱再分配属性,这么做你可以说更公平了,也可以说更不公平了。

一方面,个人存个人的钱,为自己的养老负责,站在有钱人角度上讲更公平,另一方面,穷人本身赚的钱就少,现在还要自己考虑自己养老的事,站在穷人的角度上讲,他要对平时的花费更具约束,才有能力到晚年混点好饭吃,当然有钱没钱是个广义概念,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中国早就提出要发展多层次的养老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只是其中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环而已。

中国实行个人养老金制度需要解决一个疑问,而这点会使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中国实行起来麻烦重重。

即,国怎么解决类似于社保混账管理,空帐运行的情况?

都知道个人养老金制度全世界新加坡实行的最好,新加坡养老金的最大特点是个人账户强制储蓄。

新加坡的社保制度覆盖人群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性居民。公积金法规定“凡工薪收入者,无论是公务还是非公务职员,都要参加中央公积金计划,向中央公积金局按规定足额缴纳公积金,连个体商贩也要参加。”

中央公积金规定了55 岁以下分设三个账户:

  • 普通账户占72.5%,用于购房、教育甚至个人投资。
  • 特别账户占10%,作积累退休金,到了55岁可以一次性提取,但要留足最低额度保障老年生活。
  • 医疗账户占17.5%,主要用于为自己和配偶、子女、父母和祖父母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仅限新加坡公民和永久性居民)。

账户层层分明,用途清晰,就要保证公积金的绝对安全性和可行性。

因此新加坡发明了公积金独立于政府财政的分帐管理模式,确保公积金的资金绝不会被挪用他处。

如:公积金制度法律依据是公积金法令。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为公积金管理机构,隶属于劳工部,政府财政的丰歉对公积金没有直接影响, 而且政府无权动用公积金去弥补财政可能存在的赤字。

公积金投资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资运行,确保本金安全和盈利。

反观中国,社保的统帐结合 、混账管理、空账运行的模式一直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月2日,《劳保条例》开始进行修订,当时规定企业按照工资总额提取劳动保险金,70%由企业自行管理,用于发放当期退休金和其它福利,30%交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保管,作为企业间统筹调剂和储备。劳动者个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均能享受退休金和医疗等其它福利。

而此制度实行不到20年,为了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1969年2月便停止了国营企业劳动保险金。当时全国总工会积存的近4亿元社会保险总基金悉数缴解国库,转为财政资金。

此后,职工退休金完全由各企业自行负责。到了20世纪末,有些国企因为市场化改革无法在自负盈亏,甚至濒临破产,工人面临下岗。很多企业此时已经无力支付单位职工退休金,原来在此退休的或者正要退休的职工无法再领到养老金。

国家为了维稳,将职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类人对应三种不同的养老金政策。

养老金账户实行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相结合方式。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将“新人”缴纳的钱在当下支付给已经退休的“老人”,这样就能解决众多企业无法负责还在嗷嗷待哺退休职工的退休金问题。

而新人的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退休时可以由权利人分期领取。相当于强制储蓄。

改革实行时,已经退休的老人从未缴纳养老保险金;工作了一定时间的“中人”,在参保前也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他们未缴纳的部分,全部“视同缴纳”。而在改革中,不断有职工按照“视同缴纳”的政策参加社保。

所以“视同缴纳”的部分好像等待泰坦尼克号撞击的冰山,数额巨大但我们却看不见。

历史的欠账被强行加在正在缴费的“新人”肩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社保缴费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但又实行低水平的养老金替代率,开源节流,来解决养老金改革的转型成本。

可即使这样统筹账户的资金还是不够支付,于是,在现收现付制下个人账户被挪用于退休金的发放,这就是著名的我国养老保险的空账运行问题。

到了去年医保改革,单位缴纳的30%进入个人账户全部充公进入统筹账户。

社保设计的个人账户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反而在统筹账户出问题后时时被拿去填窟窿,根本没法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

这次又要执行个人养老金制度,那这个制度谁来监管?能否独立于政府财政?立法谁来保护?怎么杜绝和社保和社保个人账户一样的混账管理,空帐运行的情况?


更多精彩回答

大观园的保姐姐:不生孩子,靠养老院养老靠谱么?


“收益鸡肋”的年金险,真的能用来养老吗?


人为什么需要长期储蓄?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得具体看细则。

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其实这种感觉有点像”不那么坑爹“的”养老分红保险“,又或者是国家引导的另一种”封闭型“基金,而且这玩意有多多少少有点看良心的感觉。

我个人对统筹进行的养老金没有那么多看法,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妥妥是一笔烂账,且必然会在未来扯出各种分配上的问题,而且妥妥地是国家的一种负担。

如果咱从什么”现收现付分配不均,先人摘果,后人种树“的这种角度来讲可讨论的地方就太多了,就公平角度来讲,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统筹进行的养老金的优势也很明显,因为牵涉到人群多,涉及到的领域比较敏感,所以这个制度稳定性极强,执行度极高。

如果说”退休年龄“这一块还是能做点文章的话,那么”个人养老金“基本是动无可动,而且尤其是统筹账户上的养老金不可动,而过去的经验也基本验证了这点,个人账养老金的优先级是远低于统筹账户的,甚至说如果统筹账户上的资金出问题,甚至说还必须得想办法给补齐。

统筹账户很全面,很重要,很敏感,所以是必不可能动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啊,这种统筹的养老金在以后说白了就自带一种”劫富济贫“的效应,当然如果放在前些年”部分享受养老金“模型下,可能是反过来的,但我们还是往前看不是。

那么大家觉得在目前统筹养老金需要”劫富济贫“的现实下是需要更多地吸纳“个人养老金”来补足“统筹养老金”呢,还是把”个人养老金“并列于”统筹账户“上呢?

而且这种”个人养老金“的模式大概率也是"封闭基金式“的长期模式,我们且不提整体的投资风险(事实上从目前看来社保投资收益还不错),这些存在于”封闭期较长“的个人养老金由谁管理,会不会被挪用以及如何被继承的问题吧就有待商榷。

当然从合规性考虑,这种挪用,管理问题肯定是会被坚决杜绝的,但实际上这类账户的资金管控又是如何的呢?

我们再来想一个问题,在当下”统筹养老金“结余相对困难的情况,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不是应该想办法理顺”统筹养老金“呢?

如果大家认为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是给”统筹养老金“做增量的话,那么我们这时候引入”个人养老金制度“又有什么特殊意味呢?

统筹养老金>社保个人账户应该是人尽皆知的现实了。

那么”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会在原有养老金模式下取消掉个人账户做存量调整照顾年轻人,还是利用”个人养老金制度“做增量让年轻人额外多交呢?

............

那啥...对于社保基金来说..年轻人们,我们就是增量.....


user avatar   yang-leon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快进到规定自杀合法化、安乐死合法化,同时国家提供免费安乐死服务。


user avatar   a-shu-jia-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觉得我在鼓吹个人养老制度,这真的是很冤枉,我只是说这可能是老龄化社会的大概率走向。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风险其实挺高的,比如说在其它某些国家已经表现出来的:

1.整个国家没有特别好的理财渠道或者金融发展不规范。交给基金公司运作的钱可能亏本。

2.老年人因为到一定年龄后认知下降容易受骗,每年都有被骗取养老金然后血本无归的可怜老人。

3.当年买的年金涨不过通胀,老后反而陷入贫困。

—————-

在老龄化国家,这是必然的事情吧,否则一个年轻人养两个老人,不是要活活把年轻人累死吗?

个人养老金就是自己存多少,今后就能取多少。要是用完之前你去世了,剩余的钱可以由子女继承。

政府会给存入养老金账户的钱税收优惠,然后存进去的钱一般也是由养老金基金运作。美国和新加坡属于这种模式。

欧洲很多地方是混合模式。比如英国,68岁之后有全民的,最最基本的养老金,现在大概是9千多磅?一年,能保证老年人可以普通吃饭,但是吃好一点都够呛,所以老年人还需要自己的补充年金。这个是自己存自己花。

自负盈亏的好处是不用被别人占便宜,坏处就是你也占不了别人便宜。你得完全得为自己的投资负责。我记得2020年初(还是19年初)有一段时间股票特别不好,我们公司的养老金账户,如果你选择的是 股票基金的投资的话,就短暂的缩水得有点严重(虽然不到一年就涨回来了)。我当时team有个65的老爷爷,他准备退休了,leaving drinks的邀请都发出去了,结果发现自己账户里的钱缩水得有点多,于是他就很焦虑,然后继续决定在公司干到70,只是从每周工作5天减少到每周三天…这种其实还算不坏,新加坡food court里面收盘子的,全是7,80岁的老人们,很多都是年轻的时候没有存够钱,老来手停口停的人。所以自己存自己花的个人账户模式,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就特别不友好。




     

相关话题

  大数据显示我国 149 城深度老龄化,都集中在哪些省份?老龄化社会如何解决养老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院士制度的纠错能力? 
  历史上有哪些惊为天人的经济制度? 
  为何农村空巢老人晚景悲凉? 
  农村留守老人达 1600 万,谁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难题? 
  如何看待日本拟上调可以领取养老金年龄至75岁(65-75岁之间自由选择)? 
  为什么在农村大部分家庭明明没人住还非要盖房子? 
  在中国的监狱里性需求如何得到满足? 
  周朝对于我国古代文明有哪些制度上的突破? 
  退休金有六千元,是什么水平?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天津一老师对比家长收入,称「你妈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暴露了哪些问题?
下一个讨论
「恐同教材案」二审维持原判,法院认为「同性恋是心理障碍」表述系学术观点,不属于知识性差错,你认同吗?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