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 第3页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要认真分析的话,有部分道理。

在高收入行业一般来说有2大通用技能:英语和计算机。但是这个其实不意味着英语就应该有主科地位,因为整体上需要英语的劳动力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这么搞社会成本非常大。而英语也不像语文一样对于主体文化有载体作用。你再怎么吐槽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没用,但是不可否认是现代人文明教育的主体。

我个人觉得英语可以在小学主科,中学作为选择性科目,让对语言学习不痛苦的那些小孩去读就行了。

当然这个也意味着必须先把大学英语4/6级的要求取消掉。

我并不觉得这么干就能减负,但是可以让学生更集中在自己愿意投入的方向上。

ps:同时我觉得能不能也把那个造成知乎这么多半桶水键政人的科目取消掉?


user avatar   soft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育改革的历史已经证明

每一次减负,实际都是加强竞争

每一次减负,都会带来新的商机

高考的本质是筛选,就是一场超大规模的世界杯预选赛,反正名额就那么多,如果不能在1+1=2这个层面决出胜负,要么提高考试难度,要么拼爹,二选一吧。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英语不是不该学,是不该像现在这样学。

我拿语文作为对比。

语文之所以是主科,是因为有其他各学科配合。

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甚至是英语,教材和习题都免不了用中文编写,就连高考试卷也是用中文出的。就算语文教材本身拉垮,通过在其他各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使用中文,仍然可以熟练掌握这一门语言(文字)工具。

但英语就不一样了。这么多年学了个啥?大学考四级,打开词典背单词,第一个是abandon,考六级,第一个还是abandon,考研,abandon……而且,题还是中国人出的。

能干啥?哑巴英语加瞎子英语。往下了说,论俗的,是能买菜问路还是看小说影视剧?还不如porn hub上的接地气和富有生活气息。往上了说,是能读文献还是不用翻译软件的前提下信手拈来写论文的abstract?

说白了,现行的英语教育是低效和落后的。其原本的动机是增加筛选(如高考,考研,考博,评职称)“人上人”的难度,筛的过程中,学习和准备的是“考试型英语”,等筛出来之后,再开始学的才是针对专业方向的,真正有用的英语。

问题是,内卷太厉害,以至于大家花在筛选上的时间与精力实在是越来越多了。

我是法学专业的,曾经听老前辈说过。八十年代那会儿高中生都已经是人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法学本科生(五院四系时代,不像后来扩招那么混乱)都有机会看外文文献资料。后来是本科生要努力考研,研究生跟导师做科研时接触外文资料,再后来是研究生努力考博(或准备考托福雅思出国),真正接触外文文献开始认真科研都拖到考上博(或出国)之后了。

也就是说,从中学到大学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生,从高考到四级到六级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再到考博考托福雅思,大家学英语主要还是为了应付选拔考试,为了先爬梯子上去,而不是知识本身。

技能前置越来越长,前期铺垫越来越多。

莫说我自曝家丑,同样是一门语言,同样是主科,语文和英语的教学有何区别?

我读高中时,语文老师连教材上的课文和习题都不怎么讲了,顶多挑几篇重点,大都是直接快进到模拟考。不考试的时候索性就让我们自习,而且允许在自习课上学习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等其他科目。等到上大学,研究生之后,虽说我是法学专业,妥妥的文科,但已经不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也不考。你都混到读大学读研了,横竖不能连识文断字还要专门来教吧?

英语是怎么教学的?高中,教语法,老师领着读课文,念单词。到了大学,好嘛,一开课,又是语法,老师领着读课文,念单词。好家伙,你当我们幼儿园小朋友么?难道我没学过音标?我不会查词典?至于牙牙学语?

大家敢不敢想象一下,要是语文也像英语这样搞会怎样?

高考语文之后,大学还必须考语文四,六级,不考过不给学位证,考研考博也考语文。那只怕是大家都把精力花在学习“考试型语文”,连看本专业教材和文献(哪怕是中文的)时间都没有。

英语还是要学的。

但我的建议是融入其他学科。你在学习其他各科如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文学,政治,历史等等的时候,不说用全外文教材吧,至少要辅以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作扩展阅读和学科应用。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说个技术上的事儿:无论是实时语音识别,还是图片拍照识别,当前翻译机的水平离实用程度都还差得非常,非常,非常远。

如果对此有疑问的,带上你觉得最靠谱的翻译机,到一个你不懂的语言的国家去旅游几天,看看你会不会到处懵逼。

我对日语的理解基本是零,带上翻译机去日本旅游,最后结果就是两眼一抹黑。店员说话听不懂,导游讲解听不懂。翻译机能翻译个20%顶天了。(除非对方愿意对着你的翻译机反复重复尝试)。

导游讲解是不可能为你一个人单独打断重试翻译机的。现实中很多场合也是如此。

至于「只有10%的毕业生用得上英语」这结论实属荒谬。且不说留学生就不是小数目,单说我所了解的,英语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就是全员用得上英语,然后,几乎所有理工科专业都需要阅读国际文献,也同样不可能脱离英语,至于文史类专业,相信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用得上。。。只有10%毕业生用得上的这种说法不可能是蠢,而是单纯的坏。


user avatar   yang-leon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的大学均为自主招生,对于本科阶段来说中心考试、留考等统一考试成绩只是最终成绩的一部分,研究生以上阶段则并没有统一考试。

而他们对于外语能力的要求,以往多半会在校内的入学考试中专门考试英语,而现在更多是以第三方的英语能力测试成绩(托业、托福,少数接受雅思)作为入学考试的英语成绩。

至于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大多数小学都不教英语。中国也是200x年之后小学才普遍要求有英语课的,而且从来不是主课。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算文革期间,初中生也是要学英语的。大家可以先去搜索一下“马振扶事件”或者这句话“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说回正题,全国范围内,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2001年的规定。当时教育部出了一个文件叫做《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意见的正文开篇引用了一句1983年的口号: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意见所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开头写得很详细一些: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

1983年到现在还不满40年,2001年到现在仅仅20年。然后我还找到了一个1979年的文件,叫做《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全文引用如下: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迫切需要加强外语教育,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外语人才。高水平的外语教育同时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先进国家、先进民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外语教育的重要作用,彻底批判“四人帮”鼓吹的“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反动谬论,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外语教育的领导。要解放思想,冲破林彪、“四人帮”设下的禁区,努力创造外语学习的条件,让师生接触现代外语,迅速改变外语教育的封闭状态。战斗在外语教学工作岗位上的教师和干部要充分看到当前的紧迫形势,努力在三五年内改变外语教育的落后面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建国以来,在毛主席、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由于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在外语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翻译和师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外事工作的需要。但是,我们的工作中也有一些缺点和错误。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是在建国初期大力发展了俄语教育。忽视了英语和其他语种,导致外语教育片面发展,另一个是注意了专业外语教育,对高校公共外语教育和中、小学外语教育注意不够。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九年一度取消了初中外语,使整个外语水平大幅度下降。特别是近十一二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我国外语教育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严重不相适应,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根据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需要,总结二十八年来发展外语教育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今后一个时期外语教育的总要求应该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切实抓好中、小学外语教育这个基础,在办好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育和公共外语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业余外语教育,努力使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掌握外语工具,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多作贡献。
  为了贯彻这个总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加强中小学外语教育。中学外语课和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应当受到充分重视。目前首先在重点中学和有条件的城市中学开设。三五年内城市中学要普遍开设,并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城镇中学和农村中学的外语课可在条件具备后逐步开设。小学外语课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重点小学和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小学逐步开设.为了早出和快出人才,除继续办好和发展一批外国语学校,为高等学校输送高水平的外语学生之外。应办好一批文理分科、加强外语教育的重点中学,为培养有较好外语基础的科技人才创造条件。
  二、要大力办好高等学校公共外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外语教育,培养既懂专业又掌握外语的科技人才。高校公共外语课应增加学时,提高教学要求,高年级可指定一二门课程用外语讲授。公共外语除英语外,有条件的院校还要开日、德、法、俄等语种的课。要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力,开办各种形式的科技人员、高校理工科教师以及出国留学生的外语培训班。有条件的院校要开展科技外语教学研究,通过试点,开办科技外语专业,培养从事科技外语教学的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外语教育,办好广播电视外语讲座。
  三、集中精力办好一批重点外语院系,使之成为培养水平较高的外事翻译、高校专业外语师资和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人才的基地。这些学校主要从外国语学校的毕业生以及有较好外语基础的中学毕业生中招生,按照周总理关于打好政治、外语和文化知识三个基本功的指示,严格进行训练。要求学生毕业时至少掌握两门外语。为了培养高级翻译、研究人才以及高等学校专业外语的骨干教师,这些学校应逐步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把学校办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
  四、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但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非通用语种应有计划地开设,布点不宜过于分散。一些缺门的稀有语种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以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中小学语种的设置,一律由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规划,统一掌握。要注意外语学习的连续性,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都要做好语种衔接工作。
  俄语在外语教育中应保持必要的比例。研究苏联,这是国际斗争的需要,也是学习外国的需要。因此,俄语人才的培养不能断线,要采取少而精的原则。从目前这几年的情况看,高校俄语专业的培养规模每年可保持在二百至三百人左右。中小学可在少数学校开设俄语课,与苏联接壤的各省、自治区开设的面可适当大一些。有条件的外国语学校要开设俄语专业,为高等学校输送水平较高的俄语人才。有关高等学校可设置各种研究苏联和翻译苏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情报资料的机构,使现有的俄语教师既能发挥作用,又能巩固和提高其专业水平。储备一批俄语骨干。
  五、大力抓好外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目前高等学校外语教师青黄不接,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后继乏人。中学外语教师质量很低,数量奇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和脱产进修活动。初步设想,在提倡在职进修为主的同时,每年要抽出十分之一的教师进行半年左右的脱产培训。教育部拟采取出国进修,邀请外国语言专家来华讲学或举办外语教师训练班,选择国内有条件的学校开办师资进修班等措施,争取在三年内培养一批质量较高的高等学校和外国语学校骨干外语教师,争取把重点中小学和有条件的中小学外语教师的外语水平,分别提高到高师、师专毕业的程度。为了解决英语师资缺乏和水平不高的问题,拟从一九七九年起三年内,每年聘请一百名左右外籍英语教师和国外侨胞培训高等学校理工科公共英语教师和中学英语教师。建议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台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开设专门的英语教学辅导讲座。
  从一九七九年开始,师范院校外语系、面向地方的外语院校和综合大学外语系都应扩大招生规模,积极开办二年制的英语专修科,加速培养合格的中学外语教师:中师应附设英语师资班,培训小学外语教师。另外,各地可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一批外语教师。外语院校毕业生分配不当、用非所学的,可实行归队,以解决师资奇缺的困难。
  六、编选出版一批相对稳定的大、中、小学外语教材。各类通用语种的外语教材均应组织统编或委托有关院校主编,由教育部组织的外语教材编审小组审查通过。有条件的语种尚可根据不同要求和不同编写体系,编写几套教材,便于选择。每套教材力争配以唱片、录音、幻灯、电影等各种视听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一些过去出版的较好的外语教材,可以重印发行,以应急需。此外,可以在教学中同时选用国外教材。教育哪还拟委托有关院校选定一批原版外文课外读物和教学参考书,请有关出版部门影印或经删改后排印出版,内部发行。要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外语教材印刷出版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七、加强外语教学法和语言科学的研究。开设外语课的学校都应开展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注意引进国外语言教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搞好总结交流,不断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当前,如何使广大科技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尽快掌握外语工具,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是外语教学法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要努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试验,争取早出成果。
  必须大力开展外语语言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的研究。除词典编纂以外,还必须根据中国人学习外语的需要和特点,开展多方面的语言研究工作。有条件的外语院系要出版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学术刊物,以活跃学术空气,推动科学研究工作。为了早出研究成果,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教育部决定在一些学校分别设立现代英语和其他外语的研究机构,以及各种外语资料中心。
  八、尽快把外语电化教学搞上去。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是:第一,改善和充实外语教育的电化设备。一九八○年前先把一百三十六个高校外语院系、十五所外国语学校及三百所重点中小学武装起来,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外语广播教学试点。第二,组织一支专门从事外语电化教学的研究队伍(包括各种技术手段应用的研究、教学法研究、视听资料的编写和灌制的研究等),并使越来越多的教师熟悉、掌握现代化外语教学手段。第三,迅速建立起生产“软件”(即电影、幻灯、唱片、录音带等各种视听资料)的基地,配备电影洗印、唱片灌制、录音复制以及文字复印等设备,使之形成生产能力,为全国外语教育服务。


user avatar   inversio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英语我无所谓怎么学,不过最后有一句把整个“外语”都包进来,那我坚决反对(

事实上我觉得外语不仅要好好学,还要加上第二外语的要求,,,


user avatar   5qing6fenp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为了更好推动事业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世界的了解,也需要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历史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有一个更为广阔深厚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地域辽阔,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发展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了解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我国基本国情,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坚持的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语言是人类交流交往的重要工具。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需要在学好祖国语言的同时认真学习外语,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如果能够直接用外语进行基本交流,都来做促进相互了解工作,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直接的语言交流,哪怕是最基本的交流,其效果也要优于间接的语言交流。我说的是最基本的语言交流,要求都脱离翻译而去进行全面的语言交流目前是不现实的。


user avatar   ni-zh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许进说。

取消英语主科地位没问题,但前提是要取消英语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课地位,至少必须一起取消高中教育中英语的主科地位,而不只是“义务教育阶段”。

同时,升高音体美小三科的决定必须慎之又慎!

教育制度不仅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可用之才,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研究生考试只要还继续考英语,那么取消英语在高中阶段的主科地位就是在制造更多不公平;

高考只要还在考英语,那么取消英语在初中阶段的主科地位就是在制造更多不公平!

如果取消高考英语,而不取消考研英语,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寒门学子被研究生考试的英语给绊倒;

如果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主科,而高考英语仍是重点,那么就会有更多寒门学子被高考英语给绊倒!

如果升学考试要考,而学校不作为重点来教,富裕家庭的孩子无所谓,他们可以请老师来家里;

中等收入的家庭能够咬咬牙,报班学;

但最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怎么办呢?

这不是相当于人为划出藩篱,剥夺这部分孩子受更高等级教育的权利吗?

提高音体美分数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公共教育不能为广大学子提供足够的音体美教育资源,那么提高音体美分数,就是在人为制造更多不公平。

所以,如果要动英语,那么最好从研究生考试开始动。

如果我们认为现阶段的高等教育还离不开英语,那么最次要从高考开始动。

万不能只动义务教育的英语教育,否则良心何安?良心何安!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搞平均主义,怎么做都错。

装修工人,英文从小学读到初中。有啥用?纯粹浪费教育资源。

相反,现在的研究生,发个论文,英文惨不忍睹。说起来么考研英语有多难。

中国籍走体制外,用英文读数理化吧,还不允许。




                          

相关话题

  如果有个机会去尖子班,该不该去? 
  高中生,热爱古英语,有没有问题? 
  孩子考差了,回家怕挨骂,自己偷偷改了试卷成绩,对家长撒谎,可这个试卷还要交回老师的,该怎样处理最好? 
  怎么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怎样阅读一篇英语文章(尤其是里面生词太多,要不要遇到不会的词马上就查呢)? 
  父母控制欲太强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研究生毕业出来的人都很温柔? 
  “约谈”该如何翻译? 
  「最强扫地僧」北大保安英语词汇量超一万五,还有人自学编程,看完你想说什么?你身边有这样的奇人吗? 
  如何阻止2020年高校封闭式管理?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阿里员工发文《致阿里》:我想偷懒驴之常情,你不想我偷懒人之常情,但不能一边抽我一边让我爱你?
下一个讨论
2021 年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 以上」,释放了哪些信息?





© 2024-06-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