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还是萨尔浒,这里就是最佳战场。
我们不妨看一下地形图上反应的萨尔浒西北线战场地形——
1、
图中两条蓝线,是杜松和马林原计划的行动路线
两个蓝五星位置分别为抚顺关,三岔口(今铁岭市三岔村)
红色箭头/白色四方棱型,为实际战场发生地,共三处:萨尔浒与界凡,尚间崖和斐芬山、洼浑沐(即斡珲鄂谟,今天已经在大伙房水库湖底了)
白色五边形为石门关,为成化三年丁亥之役时,明军出抚顺关的行动路线。注意虽然叫“关”,但只有南、北两山夹逼形成的天然山谷孔道,明朝并没有在这里修人工关隘
右下方白色线条,即苏子河口南侧的“大甩湾”,河流被东西向突出的山体所阻,导致河道在这里出现180度的扭转,呈现出一个半岛。这个半岛都是山,阻挡了河口外明军的视线。
2、
从抚顺关到苏子河口萨尔浒山,路程约为40里(23.2公里),明军在一天之内就能走完。
共两条路线,一为向正东方向出发,穿过石门关,成化三年丁亥之役时是走里;
二是从门岭南山南麓、沿浑河走,杜松是这么走的,即图中下方的蓝线。
从三岔儿堡到苏子河口的路线,路程约为60里(35公里),明军如果能多加督促,在一天之内基本也能走完。
马林从三岔儿堡出发,计划经上年马洲—下年马洲—下哈达—哈达背—营盘村,抵达浑河岸边,即图中上方的蓝线。
3
包括滕绍箴、李治亭等清史大家,都表示西北两轮军的会师时间和地点,是“三月二日会师于二道关”。二道关即建州三关中的代珉关,位于苏子河河谷深处的五岭—马尔墩岭.
现在看来,这两位学者的陈述,恐怕都要值得商榷了。
因为进出苏子河就一条路,即从萨尔浒—界凡之间的河口进入,如果西北两路不必走到二道关才会师,他们在河口就已经会师了。
“会师于二道关”、“杜松战于二道关”、“杜松于二道关中伏”等描述,实际上是西路军战败后,逃回来的监军御史张铨等人的呈报,后经巡按陈王庭等采纳、转述,写入奏疏呈报朝廷。
而张铨原为都察院江西巡按御史,以往从未去过辽东,没有在辽东任职的履历。他于万历四十七年春才被派往辽东,出任分巡道官员,在大战前被任命为西路军的监军御史。此人对辽东社会形势、地理、建州女真所在苏子河古的情况,基本属于一无所知,又刚经历战场上紧张、慌乱的气氛下,因此极有可能他听错认错了。
4
杜松于二月二十九日下午自抚顺关出发,马林于二月二十八日上午从三岔儿堡出发。后者比前者早一天半。
如果马林能正常速度行军,那么在三月初一的午前,他至少能抵达浑河北岸的营盘寨(今天抚顺营盘村),与正在浑河南岸行军的杜松相见。双方虽然隔河,但都已经在目视范围内,基本相当于会师了
图中蓝圈,就是西北两路军原计划的会师区域,如今大部分地区已经处在大伙房水库湖底。
这一地域是浑河两岸的河滩平原,空间空旷、地形低平,分布着一些小丘陵,便于展开兵力,是比较理想的列阵厮杀战场。
西北两路军在此会师,把后金主力从河口内吸引出来,在此决战
一旦进入河谷,路窄而细,还有建州三关的逼仄关口地形,没有足够空间展开兵力。西北两路明军5万多人,就算兵力比较多,也发挥不出兵力优势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