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您知道吗?
胜利油田创业之初的时候就是一片荒地。来得工人啥都没有。甚至连住的房子都没有,当时全国抽调的技术员和石油工人。环境总体极端恶劣,好一点的住帐篷,差一点的就搭个窝棚。渴了就喝地下挖出来的碱水,那地方什么都没有,就是蚊子多。
那时候作业条件比现在差很多,井口偶尔会喷出一股股的油泥,呲的到处都是,每个石油工人下班时都跟从战场上下来的战士一样。不夸张的说,全身都是全黑的,一呲牙,只能看见眼白和牙齿。就跟搞笑电影里面的喜剧片段一样。
当时提出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大家拼命干。累了困了就回去休息一会儿,醒来了接着干。
铁人“王进喜”就是哪个时代的典型人物。
从窝棚慢慢变成了瓦房,水泥房,国家没让工人受委屈,一直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工人们把垒打好了,国家也把住宿弄好了,吃上了肉,种上了水果,还开了幼儿园,后来还开了电影院、还开了汽水厂、冰棍厂、还修了游泳池、溜冰场,大家都为晚上去哪儿玩感到左右为难。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都是勤勤恳恳的劳动人民。
那为什么那个时候愿意劳动,而现在不愿意劳动了?
那为什么现在不愿意了?
因为现在那些资本家,拼了命的抽咱们的血,扒咱们的皮,却连加班费不给咱们!
你说,这公平吗!
他们现在还说年轻人懒惰了,还说年轻人不愿意奉献!
那些压榨你们血汗钱,不尊重你们劳动成果,肆意侮辱你们劳动者的毒蛇猛兽!谁敢这样做,我们就让他们灭亡!
香港的年轻人比内地人明白的更早。
罗大佑《鹿港小镇》 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9FTBFil @QQ音乐
(浏览本文时记得点开这首歌!)
因为他们真真切切的看见自己的父母被四大家族按在地上抽血,被逼的一天打三份工,全家五口人住在二十平米的盒子里,厨房和厕所在一起,一边有人拉屎,一边有人炒菜,厕所还被隔出了一个阁楼,大儿子每天都得睡在阁楼上。
这样的奇景,无数香港青年一过就是二十年。
等到他们上班工作开始挣钱,固定资产你是不要指望了,想买房真的门也没有,你的工作最多只能维持你的一个基本生存,你活下来了,可你依然贫穷,
整个香港的人,他们受到的是双重挤压,上头是固定资产,车子房子,这两先把你压得喘不上来气,然后是下端挤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需品,没有一样是你自己生产的,全部需要去买,生活必需品的背后是供应链公司,这些公司的背后是财团,是我刚刚说到的四大家族,这些家族垄断了除了你头上的青天和你呼吸的空气以外的所有东西。
从生到死,你的一切都是四大家族的!
他们用房地产榨取你钱包的绝大多数,然后再用生活必需品,去继续榨取你钱包里最后的残余,香港的年轻人,他们钱包里的钱,不仅通胀还通缩,钱越来越不值钱的同时还越来越缺钱,简直绝望。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这就是为什么三和大神火了的原因,原来你每天累死累活到头来其实和那些干脆躺平的三和大神们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你中午吃牛肉面,他吃挂壁面,仅此而已,你们都一样的没有固定资产,一样每天都在为了活着而活着,你们都一样的贫穷。
你们都一样,可三和大神比你多拥有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自由!
最后,你知道为什么农民远没有城市里的年轻人那么焦虑吗?
因为资本家很难压榨一个房子他自己有,生活必需品他可以自己生产的人!
而城市里的你,别无选择,只有选择被压榨。
香港的兄弟们,肯定看懂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在一个愈发笑贫不笑娼的社会谈荣誉这种东西?不可笑吗?
因为单纯依靠劳动所获得的收益,远远无法比上靠资本的收益啊。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年轻人来说,“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年轻人来说,权利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会抵消绝大部分的个人努力(劳动成功),即便勤能补拙,最终努力出的成绩也会被大大抵消,努力打工赚钱,但工资收入如果跟不上物价上涨和通胀,以及资本增值的速度,越努力相对下来反而越“穷”,进入一个逃不出的恶性循环。
而发展基础(所在城市的教育资源、生产资本、工作权利和家庭出身)的差距,会大大抵消天赋和能力的效果。甚至可能别人因为拆了个房,继承了一笔遗产,或者只是眼神比较纯真,就能比得上自己辛辛苦苦干一辈子赚的钱……
导致即便是一个天才的非浪,最后拼死拼活努力出来的结果,也可能远远比不上后浪随便玩玩的成绩。因为两者的赛道和使用的比赛规则都不一样。
所以,“热爱劳动”的年轻人永远会有,但重点在于,并不是所有人的年轻人,都在同一条赛道上公平竞争。
年轻人的“劳动”只要和“收益”比较正相关的话,那么年轻人自然会以“劳动为荣”。
当努力有回报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努力,可如果努力的回报微乎其微,那么努力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
如果劳动是正向激励的,多劳多得,那么必然大多数人会喜欢劳动,所以任何管理理论基本都会重视提高人的积极性。
反过来,如果劳动仅仅只是有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但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甚至助推问题进入死循环,那么“不以劳动为荣”,甚至躺平了,或许也相当于“非暴力不合作”了。
既然我没有足够的钱去当氪金玩家,不是厂家在意的高端用户,那我就只是每天坚持打卡签到还不行嘛?
下边是自己整的一个烂活,看着图一乐吧= =
这就代表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因为我是青年劳动者
我们会保护和建设中国的一切
重振华夏荣光,吾辈义不容辞!
能活着退休就算成功……
相对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平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平等,或许才是更值得我们这些普通人关心的问题。
就是这种感觉吧╮(╯_╰)╭。
不是现在。
我们只说普遍情况。
在以前高积累、高征购、大锅饭的年代。绝大多数农民也不以劳动为荣,生产队里尽是没有积极性的农民,和不安心种地盼着回城的知青。劳动光荣只是在表决心的时候会拿出来装点门面用的,是假话。
即便是在最强调荣誉感的军队里,过了新兵三个月的激情期,最刻苦训练和积极表现的士兵,往往都是有希望入党、考学、进机关给首长开车的,这是普遍现象,为什么号召大家学习雷锋好榜样,因为雷锋少啊。
激情澎湃的革命年代,或救亡图存的生死关头,人民或许会不计较代价,但和平时期,劳动就只是为了物质回报,跟光荣是两个次元。
劳动是被动的帮助社会、帮助国家,主观上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改善自己的处境,没有必要把劳动异化,劳动承担不起“光荣”或其他伟大的东西,劳动就是劳动。
当看到这个社会是按资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的时候,就很难以劳动为荣了。
两年前我老板换了一辆豪车,年终聚会的时候我可能受到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好好干,哥明年给你换个嫂子”这句话的启发,我随口跟员工们来了一句“看见了吗?想开豪车吗?要努力工作,用心上班,这样等公司赚了钱老板换了新车后我们就可以开一下了”当时一句玩笑话,现在看来真是可笑了,疫情之后,店里营业额未受影响,反而一直持大幅度上涨趋势,前两天元旦时我看着营业额跟我的部门经理说要打破纪录了很高兴,我的部门经理小声嘟囔了一句:“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吗?能发点奖金咋的?”声音不大,但我听见了,我没有吱声,因为她有权利这么说,这个店活多且杂,她很负责,24小时待命,下班概念模糊,手机24小时开机,但是工资不高,甚至说低于疫情之前,我没有跟她说过,在业主方的心目中她只值这个钱,甚至还觉得给高了,她的真心付出不仅没有换回相应的经济回报,甚至连被认可这种精神工资都没得到,以劳动为荣这四个字在她身上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我从没告诉她业主对她的否定,我会很高兴的对她的工作进行肯定,因为这四个字对我而言也是一种讽刺。
荣誉这东西就是牌坊,坑人的。其实不存在这种东西,只不过是利用人脑的意淫机制来控制人罢了。是最无本万利的手段。
其它手段,发钱,给实惠,都是要成本的。唯有荣誉不需要成本。
他说你有,你就觉得自己有了。可你为什么不想想,为啥别人能决定你干什么才光荣呢?你自己为啥不能决定?
爱劳动的人,就是爱劳动。以劳动为荣才劳动的人,根本不爱劳动,只是爱那个荣誉。所以为啥不爱还要逼着自己做呢?
什么时代,荣誉都是累赘,名利里面的名。不是好东西。儒家惯会用“荣“,“耻”来控制人。也就有那些傻不拉几看不透的人,愿意被控制,还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
真想做的人,绝对不会在乎那个荣誉。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们,是为了那个荣誉吗?王铁人他们拼死拼活,是为了那个荣誉吗?任长霞们一生正直,是为了那个荣誉吗?他们只是做他们自己。
被荣耻二字控制的人,就是扭曲的人,异化的人。他们为了那个看不见的,想象中的别人的崇敬,宁愿耗费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就像古代的贞洁烈妇,真的是那么爱丈夫吗?还是不敢不守寡?
当一个社会大多数人都被荣耻控制的时候,剩下的人也很难自由,要么避世,要么硬着头皮承受鄙视。
我很高兴现在的年轻人不被这些所绑架了,人类还是在进化啊。这种被迫的劳动有什么荣呢?
希望共产主义早日实现,人本来就该喜欢做事才做事啊。荣耻这种外在标准都是假的。其实所有人都正常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啊,没什么难的,就是每个人保持初生的天真和纯然就可以。可惜人类不知何时被扭曲得太厉害了,连这个正常都成了奢望。
什么时候人能自己尊重自己,不再求外界的认可,那才是真正自内而外的荣耀。那个时候,你以自己为荣,无论做什么。
ps:
不为了荣誉而去做事≠做了想做的事得到了荣誉却不要。
懂吗?二极管先生们?
另,八荣八耻的回答已置顶。各位真的是对自己一无所知。
增量不足的时代,奋斗缺乏获得感,卷而无所得,怎么能不躺平?
现在的人类世界,和一百年前的大萧条前夕已经是极为相似了。就是新自由主义下,人类社会又一次出现了和近一百年前类似的,凯恩斯说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从70年代至今,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经济的快速繁荣发展之后,人类又一次积累起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少数人掌握了太多财富,这些财富在各种金融产品里玩着资本空转的游戏。有消费需求,且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数量在消退,全球需求乏力,而供给则相对过剩,大家向内克扣内卷,然后有效需求更更不足。
历史又一次来到了要求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解决“分配问题的”岔路口,大家病得都不轻,只是“重轻”和“重重”的区别而已。
上一次是怎么解决的?——进行带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美国是“罗斯福新政”,德国是希特勒上台,英国是张伯伦改革,他们的内容大同小异,本质上其实是一次或轻或重的“社会主义改革”:强化中央财政、中央集权、国有化、均衡分配和再分配、加强政策干预、强化劳动保障、完善社会福利,等等。
历史是个圈儿,来回拉锯战。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实质性改革,谈何容易。往往是大难已经临头,才能借力打力进行改革。各个主要经济体都有自己的惯性,有的能提前动手,有的则真得等到撞得头破血流了才能转向。
CN、EU、USA、UK、JP,大家该做的事情大方向是一样的,从“效率”重新转向“公平”。但是大家的进度不怎么一样:有的已经开始动了,走在前面;有的左右摇摆,暂时停留在口嗨;有的则连口嗨都没有。
我985高校毕业,大学毕业后进了某省会城市基层政府机关,在部门勤勤恳恳干了两年,不吹牛地说,自己一个人撑起了部门的大部分日常工作。
突然有一天,部门来了一个年轻女孩,领导把她安排在我办公室,嘱咐我带她干活。
这女孩自考本科,一副社会姐的气质。名义上是劳务派遣进来的,实际上是某位大领导的亲属,大领导打招呼进来的。
一开始我把手上简单的工作分给她干,她还挺配合,过了一个月,就不行了,她找借口啥活儿也不接,每天到了办公室就是刷淘宝、追剧,下午基本上就见不到人了。在工作日,上班时间,经常见不到她,只能在朋友圈里刷到她在外地游山玩水的九宫格照片。
但是我俩关系处的还挺好,在办公室,她看到什么八卦新闻都会告诉我,我没啥事也会跟她闲聊几句。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
算起来我入职四年,一方面承担起部门的业务工作,另一方面也兼做分管领导的文字秘书,每天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加班也是常态。
她从入职以来,除了第一个月帮我填了几张表格,其他时间没有参与过任何工作,要么在办公室刷手机,要么翘班去玩,连周围部门的人都不认识几个。
然而,突然有一天领导找到我,说组织决定要提拔她为中层副职,安排她做团委副书记,组织考察的时候要我多说好话。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接愤怒地质问领导:“我们部门要提拔一个中层副职,不应该是我吗?”
领导也很无奈,关起门来跟我讲了一大堆这女孩的关系如何如何,晚上还拖着我去他家吃了顿饭。
虽然我全程保持愤怒,但最终我同意了在组织考察中给那女孩讲好话,一方面不想这位亦师亦友的领导为难,另一方面,彻底心灰意冷了。
女孩提拔后换了个地方继续刷手机,我也从部门骨干变成了有事能推就推的机关老油子。
看开了,如果得不到更高的职位,那这份工作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那份薪水了,而干不干活,钱都不会少拿。
我开始在外面报各种兴趣班,学唱歌,学吉他,学游泳,下午在办公室坐一会儿就撤退,想去哪儿玩去哪玩儿。
一年后,在分管领导的坚持推荐下,我也被提拔为中层副职,但是,别人来道贺的时候,我心里没感觉到丝毫喜悦。
很奇怪,就感觉,身上那股劲儿,早就泄了。
毕竟已经是副职了,该承担的责任还是要承担的,我又开始忙碌起来。
只不过,可能,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