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安全吗? 第2页

           

user avatar   jiu-rou-he-sha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单踏板模式在新能源汽车还没见踪影的时候,在燃油车上就已经开始应用,但使用的场景非常特殊而且应用面很窄,是不能拿到日常路况使用的。

那就是重型商用车上的单踏板制动功能,启动此功能之后,油门踏板踩下去就是加速,松开就接通排气制动或者缓速器,让车量立即停下(当然这前提得是自动挡的重卡,这领域欧洲重卡做得比较早)。用意就是让卡车司机在下坡或者上坡同时又拥挤的道路上使用,减少司机右脚两个踏板来回切换的动作,因为重型卡车自重巨大,在拥挤的上下坡路面,如果油门和制动踏板之间的配合稍有迟滞,可能就会发生追尾或者后溜的事故,这样给油就走,丢油门就停的功能,可以让司机在例如排队进出货场或者收费站可以更省心,而且可以忽略地形的干扰。

但离开这类型的使用环境,就要立即退出这个功能,否则会损坏排气制动,缓速器和传动系统,而且带着这个功能正常行驶,驾驶体验会非常的难受和不安全。

这个本来就十分有针对性的功能现在搬到没有制动压力的乘用车上,除了能量回收,其实真没太多讨人喜欢的地方,如果厂家还要引导用户去依赖它,那就真的有点坐歪了屁股。


user avatar   zhang-jing-xuan-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觉得Tesla有个feature叫“单踏板模式”可以让你用一个油门踏板开车,那就是不安全的。

但是啊,我很不理解大家为什么一定要觉得“松油门动能回收减速到0然后自动驻车”叫做“单踏板模式”。。

人家最一开始解决的完全是一个另外的问题。最一开始有个很别扭的地方是,5 mph以上有动能回收,5mph以下就没有了。那问题就来了,凭啥5mph就不能继续动能回收了,明明还是在动呢。然后就出了一个功能是可以一直动能回收到速度为0,然后顺便自动帮你停住车(auto-hold)。而且停车瞬间那一下还特别柔和。这下可把我爽坏了。。。然后外网把这个叫 one pedal driving,不知道怎么回事中文翻译之后就变成单踏板模式了。。。

所以你看,所谓“单踏板模式”压根解决的不是“用一个踏板开车”这个问题。。

因此你要把Tesla想象成一个行驶阻力极大的车,不得不一直给点油门才能保持前进,该踩刹车减速就踩刹车,并且减速到0就自动驻车。而不应该把Tesla想象成一个有“单踏板模式”这个feature的车。毕竟单踏板模式也是大家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词,我不记得任何电车厂有专门介绍单踏板模式这个feature(未考证,纯粹是个人印象)。所以在脑子里的映射依然是,减速 === 踩刹车,而不是什么 减速 === 松油门。松油门能减速不代表可以用一个油门踏板干所有事。。

所以

正确理解这个feature的情况下很安全。保持纪律,该踩刹车就踩。刹车踏板就摆着那,Tesla又没把它拆了,也没把它给禁了,那不能当它不存在啊。。。


user avatar   zhangkangk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说结论:

  1. 从大部分司机个体来说,是安全的;从整个司机群体来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 安全隐患并非取决于“熟练不熟练”,而是极端偶然情况下的操作失误,特别是驾驶习惯迁移的情况下。
  3. 单踏板模式并非特斯拉首创,但特斯拉的极快电门响应降低了驾驶员纠错概率极强的动力性增加了事故危害程度
  4. 单踏板模式可以降低能耗,但并非不可替代

错把油门当刹车,这种错你犯过吗?

网上时常有一些“错把油门当刹车”的交通事故,我们在惋惜事故中伤亡者的同时,通常也会感叹一声:这司机的驾照是买的吧? 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正因为错误如此低级,自诩老司机的我们被问到此问题时,我们一定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从来没有过!我绝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否则我怎么可能活着和你聊天呢?

且慢,真的没有过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分享一次自己的糗事:错把油门(电门)当刹车,差点酿成事故

坐过我副驾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开车是非常谨慎的:熟练掌握各种防御性驾驶技巧、从来不犯路怒症、除了小剐蹭外从未发生过事故;最重要的是,驾照也是实打实地考下来的。正因为如此,我从未想到,错把油门当刹车这种低级失误会发生在我身上。

那是艳阳高照的一天,我吃完饭在室外停车场挪车,紧跟在一辆白色车之后、时停时行地缓慢前进。此时,接到一个较为重要人物的电话,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谈及了一个我不太想参加的活动,于是脑筋开始转起来,艰难地编一个拒绝的借口。

正在张口回复时,前车突然一个急刹停,我下意识地踩下踏板;与预期的减速不同,我的车子竟然向前窜了出去!千钧一发之际,人是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是否踏错踏板的 —— 我下意识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将踏板踩到底

在第一反应即将支配我的脚部动作的时候(请注意此时车子还在往前窜,人是惊慌的),内心底处有一个遥远的声音在呼喊:不能踩下去,应该移脚再踩,移脚再踩,移脚再踩! 这个呼喊的声音很大,但又特别无力 —— 我依然记得那种黑暗中传来呼喊的感觉,与炎炎夏日睡午觉时鬼压床时、想挣扎着起床但就是起不来的感觉非常非常像

我比较幸运,在惊出一身冷汗的时候,遥远的呼喊声取得了胜利:移脚后再踩到底刹停,距离前车不到15厘米,但总算避免了一次错把油门当刹车的低级事故。

但,如果电动车的电门响应速度再快一点点、动力性再强一点点,恐怕就撞上去了。一旦撞上去,我会更加惊慌,那内心身处的呼喊声还会存在吗? 我会不会一脚油门踩到底呢

所谓的电门响应再快一点点、动力性再强一点点,指的不正是特斯拉吗?

  • 最快电门响应:大部分电动车会故意限制电门响应时间(包括蔚来、小鹏等,大概0.3-0.5秒),主要目的是“接近燃油车驾驶感受”,但在操作失误时客观增加了安全性。众所周知,特斯拉的电门响应是要多快有多快的。
  • 最强的动力性:无论是双电机还是单电机,Model 3的动力性都是同价位最强,不仅秒杀燃油车,也秒杀其它电动车。

这次事故吓得我一周开车都没信心,反思了很久。这是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吗?肯定不是,而是各种偶然因素同时发生了,让大脑的那些“不需要过脑子的老司机操作”走了样:

  • 天气条件:室外停车场,强光炫目,降低人的反应能力(而且是饭后)
  • 接通电话:大部分情况下我开车是不接电话的,这次是重要人物、且车速缓慢,从而掉以轻心。
  • 编造借口:脑袋中编借口不仅需要花费脑力,还需要花费心力(这活动好累啊,不想去,心累)……
  • 说谎当口:编造好借口之后,即将说出口时,内心其实是比较羞愧的(毕竟不是真话);这种情绪会严重降低反应能力、对环境的观察能力
  • 前车急刹:停车场的急刹其实是非常少见的,当时的情况是前车在路口左拐,与直行车辆抢道失败的急刹。

反思同时开始回忆:这是我第一次犯这种错误吗? 好像并不是,只不过以前犯这种错误时开的是燃油车,操作失误构不成任何风险

  • 燃油车油门响应慢:不管是油车电车,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力都是立即输出的!错踩油门(电门)后,驾驶员预期减速,燃油车实际上没反应,电动车实际上向前窜,都会让驾驶员“立刻”觉察到不对劲 —— 请注意了,燃油车的纠错窗口要宽得多,不仅是因为加速慢,也是因为“实际上没反应”会让驾驶员避免惊慌
  • 燃油车扭矩上升慢:假设驾驶员的反应特别慢,在燃油车都加速了还没反应过来,但燃油车的前段扭矩上升是非常慢的(等红绿灯时观察燃油车的起步时间就知道了),留给驾驶员的纠错窗口会进一步延长

事后,我问过身边的一些朋友,有没有犯过油门当刹车的操作失误。大部分人的回答,正如我们所料,是斩钉截铁的“绝没有!”。

当我讲了自己的经历之后,有几个朋友会说:“这种搭错脚的失误,也有过几次,但很快纠正回来了!这和错把油门当刹车是两回事啊!!!

那么你呢? 仔细回忆一下,这种“搭错脚,但很快纠正回来”的现象,在你多年的开车生涯中,发生过吗?

例如在这个提问下,就有不少知友分享了自己踩错了的经历:

也有人分享了,一旦踩错之后可能导致进一步的事故:

搭错脚的失误,就算不是每个人都有,保守一点就算1%的驾驶员发生过吧。

搭错脚的场景,不是很次都有风险(强光炫目、接电话、分心想事情),保守一点就算1%的场景是存在风险的吧。

1%×1% = 万分之一

这万分之一的情况,发生在燃油车上,可能啥事也没有,最多是一个轻微追尾。

这万分之一的情况,发生在电动车上,追尾的概率大一点,惊慌后小概率带来进一步损失。

这万分之一的情况,发生在特斯拉上,追尾的概率更大一些,惊慌后带来进一步损失的概率更大一些。

单踏板模式意味着驾驶习惯迁移

在P7的单踏板模式OTA之后,我用过几天后放弃了,原因也与这次“错把油门当刹车”的心理阴影有关系。

由于只用过几天,一直处于“学习状态”下,每次在停车场缓行突然出现行人需要刹停时,我都要在“抬脚与深踩”之间纠结:如果我的脚在刹车踏板上,则应该深踩;如果我的脚在电门踏板上,则应该抬脚。

这种纠结的感觉,总让我回忆起那次险些酿成事故的心理斗争:第一反应告诉我立刻深踩,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却告诉我要移脚后再深踩

此外,我还有一种极端危险的潜意识(不代表所有人都有):由于抬脚就能产生强制动 → 所以我当前的脚的位置可以控制制动 → 所以遇到紧急情况应该立即深踩,而不应该移脚耽误时间

OMG! 当我意识到自己有这个潜意识时,吓得要死……

我知道,只需要再熟悉几天,(也许)就可以适应这种单踏板模式。但我不确认的是:

  • 我是否能在单踏板模式与传统模式中灵活切换? —— 以后毕竟还是要开其它车的,如果从传统模式学习单踏板模式需要纠结,那以后每次切换是否也需要纠结?
  • 极端紧急情况下的下意识反应是否能同样习得? —— 在正常驾驶下,我知道只要适应几天、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熟练使用单踏板模式。但我不确认的是,如果发生极端紧急的情况,我的下意识反应是否会走样? 毕竟,人在正常状态与紧急状态的神经反应模式是不同的,我改变了正常状态下的神经反应通路,那下意识状态的神经反应通路怎么去改变呢

出于这种考虑,为了不增加不必要的风险,我放弃了单踏板模式的学习,以后也应该永不会用

概括一下,单踏板模式是一个中性习惯,但它是在传统模式之后产生的 —— 学习单踏板模式就意味着驾驶习惯迁移(除非你出驾校后只使用过单踏板模式),这可能带来两个风险:

  • 正常状态下,切换模式的熟悉过程中:从传统模式切换到单踏板模式,需要学习并适应一周左右,这一段学习与熟练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操作不熟练、操作习惯混淆从而带来风险。同理,从单踏板模式切换回传统模式,也可能存在风险。
  • 紧急状态下,下意识操作的不确定性:极端紧急的情况下,驾驶员是否会增加犯错的可能性。比如驾驶员是否会按照这种潜意识操作:“抬脚就能强制动 → 当前脚的位置可以控制制动 → 紧急情况应立即深踩,而不应该移脚耽误时间" 。

也许只有1%的单踏板驾驶员,在1%的场景下发生这种失误,但这足以让特斯拉每周上一次热搜了!

所以说:从大部分(99.99%)司机个体来说,单踏板模式是安全的;从整个司机群体来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单踏板的优势并非不可替代

2019年的一篇Review[1]详细阐述了单踏板模式的两大优势:一是安全、二是节能

是的,你没看错!单踏板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安全!!!

原理也很简单:单踏板模式在制动时节省了移脚时间,可以更早地制动,从而缩短制动距离、降低碰撞风险,提高安全性[2]

尽管这篇文章90%的篇幅都在说单踏板模式的优势(题目也是The advancement of xxxx),但他还是谨慎地提出了单踏板模板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

  • 传统模式与单踏板模式的切换会扰乱驾驶员的认知
  • 制动时间缩短,会促使驾驶员形成更为激进的驾驶习惯
  • 改变已有的驾驶习惯,可能挑战性更大(所以陶琳说要教育消费者)。

实际上,单踏板模式的节能效果,也是由于“缩短了制动时间,在同样平均制动强度的情况下,降低最大制动强度”的方式实现的 —— 中低制动强度可由电制动提供,高制动强度才需要机械制动参与

单踏板模式,在安全与节能方面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讲明一个问题: 一个设计良好的电动汽车,无论是低回收模式、高回收模式还是单踏板模式,低制动强度下都仅有电动出力,而与你踩不踩制动踏板没关系

换句话说,即便你使用低回收模式,尽管你踩刹车的次数要比高回收模式的要多得多,但只要每次都是轻踩,那就可以开出与高回收模式一样的能耗

那为什么低回收模式通常开不出高回收模式的效果呢?原因就是移脚时间的存在,导致有效制动时间缩短,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实现更高的制动强度。这就意味着电制动不够用了、机械制动必须生效了,从而少回收了能量。

所以说,只要把“单踏板模式”弱化成“高回收模式”,或者像宝马iX3那样的“智能回收模式”,就可以不改变驾驶习惯下实现与“单踏板模式”几乎相同的安全效果与节能效果

我想不通马斯克苦口婆心地推行单踏板模式的用心是什么?

是在省了激光雷达之后,真的想把毫米波雷达、方向盘、制动踏板的成本也全都给省了,以有更多的钱上火星吗?

参考

  1. ^ Garjola, Rahul, et al. "The Advancement of United Acceleration–Brake Pedal: A Review."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Design (2019): 311-320.
  2. ^ Glass SW, Suggs CW (1977) Optimization of vehicle accelerator-brake pedal foot travel time. Appl Ergon 8:215–218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安全。

因为训练出的驾驶习惯是,只要不是急刹车,脚都放在油门上。

出事儿都是大事儿。

跟交易上400%以上杠杆是一样的,出事都是出大事儿。


user avatar   shen-qi-de-shi-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之前说单踏板被人喷了,什么单踏板不符合安全啊,单踏板反物理啊~单踏板紧急时刻不行啊~

我一直没搞懂喷我的逻辑在哪

没车的时候拿油门加速减速不舒服吗?开习惯了还真蛮爽的~不止特斯拉~

当然要停车还是要踩刹车啊~

后来才发现!

他们以为单踏板是“没有刹车踏板”的意思!字面意义的只有单踏板~

我尼玛~

电动车都有动能回收,都有单踏板操控的逻辑~

我尼玛~你们能不能开过电车再喷我

或者要喷我,语言组织能力强点,让我知道你们理解的单踏板,就是没有刹车踏板的意思~


user avatar   cat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任何把磁阻刹车和摩擦刹车分在两个踏板上的设计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人在需要紧急刹车时只会想到刹车这一件事情,不会有时间去思考到底能发电但刹车力度有限的磁阻刹车够不够在安全距离内刹停,要不要换一个踏板加上阻力刹车。

我不反对一个踏板把油门、磁阻刹车、摩擦刹车三者全部整合在一个踏板上。踏板踩到底,就是最大加速度;脚完全抬起来,就是最大减速度,把磁阻和摩擦同时用上,我觉得这是安全的。只要习惯了这种设计,需要紧急刹车时就把脚完全抬起来,不需要思考。(这方面老司机没有新司机那么安全,因为老司机太习惯在需要紧急刹车时用力踩了。)

把磁阻刹车和摩擦刹车混合在一起使用,叫做混合刹车。两个踏板的混合刹车,在混合动力车上使用有一段时间了。混合动力车在很多方面都像是油车,包括刹车也如此,所以磁阻刹车叠加在摩擦刹车上用来发电。我的 Audi Q5e 混合动力就是这样设计的,刹车踏板踩下去会优先使用磁阻刹车来发电,但踩更多就会往上叠加摩擦刹车,两者之间的切换非常顺滑流畅。

据我所知,Nissan Leaf 的 e-Pedal 模式使用的是单踏板混合刹车。脚抬起来后先使用磁阻刹车,等车速降到一定程度磁阻刹车力度不够时,就会切换到摩擦刹车直到车刹停。刹停后就跟摩擦刹车踩死一样,在斜坡上不会溜车。

Tesla 之所以被设计为现在这样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因为 Tesla 一开始做磁阻刹车发电时并没有掌握混合刹车的技术……混合刹车的关键是刹车踏板和刹车力度的线形,做不好就很违反人类直接。Tesla 一开始做不到混合刹车,于是把两种刹车分配到两个踏板上。

接下来就是 Elon Musk 的套路了:把自己的劣势强行炒作成自己的优势。(单踏板并不是 Tesla 发明的,但 Tesla 硬是把单踏板说成是它的优势,可能还误导了不少人以为这是 Tesla 独家优势。)套路之后,就算 Tesla 掌握了混合刹车的技术,也难以改变设计方向了。要自己打自己嘴巴,承认自己的单踏板设计是阶段性限制吗?Elon Musk 还没有 Steve Jobs 和 Tim Cook 那么擅长自己打脸。(Apple 发布 iPhone 时说平板没市场,发布 iPad 时说手指是最好别的触控笔……)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能源车主来讲一句吧……


其实这个事情一点儿也不复杂,大部分新能源车都支持踩刹车的时候也进行动能回收

所以,踩刹车时进行动能回收,而松开油门不进行动能回收是很容易做到的……这个逻辑也符合一切习惯和标准……


中国特斯拉想学的是苹果……



多补充一句:重踩刹车时会同时进行紧急制动……


user avatar   auditore-i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不安全。

驾驶员在制动的时候,其实是不知道正确的刹车力度是什么样,但为什么总是能把速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其实这里就是类似自控系统里的PID控制。简单来说,就是离前车(停车位置)越近,制动力越大;如果仍在向前车(停车位置)靠近,就更大力度制动;如果和前车距离已经不变,但是觉得距离偏远,可以适当降低制动力。双踏板操作下,从准备制动开始,整个过程人的动作是连贯的,只是一直在根据情况在调整踩踏力度。就是俗称的“备刹车”。根据自动控制理论,这套符合本能的方案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可以有效工作的,即便个人习惯不同会导致减速曲线不一样(这也是为啥老司机开车速度控制更顺畅),但不妨碍成功减速停车。

而单踏板就刺激了,能量回收制动的力度远超过备刹车的需要,因而在大力制动之前需要保持踩踏加速踏板但逐渐踩踏力度。因此,日常操作中很有可能遇到制动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发现已经完全松开加速踏板但制动力仍然不够的情况,这时需要移动到制动踏板并踩下。在紧急情况下执行这个动作的失误率可想而知。

另外,制动过程中人由于惯性会加大踩踏力度。踩制动踏板时踩得越深,制动力越强,惯性力越强,踩踏力度加大,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利于减速,尤其是紧急制动情况。而单踏板减速的过程与之相反,是一个负反馈,更利于将速度稳定。但稳定车速比起安全制动有点太得不偿失了,只是电动车对续航的刚需令Tesla宁可铤而走险。紧急制动靠EAB系统补充,但是把命交给电子系统实在是有点让人不放心。

个人认为传统车企的方案更加合理,比如大众系的普遍方案。松开加速踏板时保持较低的动能回收(类似燃油车状态),回收力度可以手动控制(奥迪直接在方向盘上用原先的换挡拨片来实时控制回收力度)或通过距离传感器自动控制,踩下制动踏板后动能回收和摩擦制动接力进行。而在自适应巡航状态主要依靠动能回收制动。这样就既保证的动能回收,又保证驾驶员对制动的控制。只是这样的动能回收率确实不如单踏板模式,但传统车企真的没人敢为了降一两个千瓦时的能耗冒这个险。


user avatar   san-tian-97-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下,很震惊,感觉自己跟不上时代了!

首先问问,涉及机动车制动系统,有没有规范?(我百度了下,由于专业知识所限,没找到答案。请业内指教!)

是不是可以允许这种“单踏板”机动车上市,允许在街面行驶!我很震惊!

其次,这么设计,怎么考虑各种轻、重、急刹?

我理解:

踏一个刻度下去,就是加油、加速。直到满刻度全负荷前进。

松一个刻度上来,就是刹车,减速。直到零刻度急刹!

只能这样,才能应对所有工况。只能这样才能把刹车和“油门”混在一起。

那么:

需要新的驾驶经验、驾驶策略。不要告诉我适应一下就好,这需要新的“驾照”!这是完全不同的驾驶经验。

既然如此,何必考虑踏板?

因为踏板还要考虑回弹,驾驶人的脚不能有一刻“离开”。多么疲劳?无论在哪个刻度,都有双重功能。这个车刹车片经常换吧?不然弄个增厚的?

干脆弄个操作杆得了,不回弹,固定位!

这都符合当前汽车设计规范吗?

我建议:禁止上路!


user avatar   yi-wen-51-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9.12 更新

来来来,新的小白鼠又上线了。自9.12起,葡萄牙取消室外口罩令。

葡萄牙、中国全民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是:

葡萄牙:一剂(86.85%)、完全接种率(81.1%)【截止9.13,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一剂(?)、完全接种率(78%)【截止9.22】

所以,从完全接种率上来看,中国已经达到70%的红线,但delta比较凶残,有研究数据表明,针对delta可能需要88%以上的全民接种率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而现在葡萄牙的一剂接种率(86.85%)已经接近于88%了,最多再过28天,葡萄牙的完全接种率也将会接近88%。

新冠肆虐了一年多,葡萄牙从今天起,开始试水群体免疫,真的是拿命在试啊~

葡萄牙会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9.13 更新

我不在知道大家为什么都喜欢拿以色列来举例证明群体免疫是失败的。以色列的实际完全接种率到现在连70%都没有(63.02%),这个国家连讨论群体免疫的资格都没达到。

就这个接种率,也就无怪乎日增10000+。


9.16 更新

9.16葡萄牙TSF更新葡卫生部会议报告:4/5的住院治疗患者和14/15的ICU患者没有完全接种疫苗。(说明接种疫苗还是有用哒!!!!)

“葡萄牙人民投票,投票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葡萄牙总统 马塞洛

Infarmed 会议:大于5岁的儿童,疫苗的接种(计划)可以推进。 葡萄牙已有 81.5% 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种。

同一天,葡萄牙卫生部在官网称:我们已经在大流行的末期[1]


一些胡思乱想

晚上和同学谈到葡萄牙取消室外强制口罩令这一行为,突然莫名的觉得这个国家很勇是肿么回事。

近一个月,葡萄牙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居高不下,但是葡萄牙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策,当然比起之前的英国、以色列……葡萄牙的是建立在超高疫苗接种率之上的。假如这一次成功了,全世界应该就会慢慢解封吧。



在《葡萄牙史》的序言部分,作者戴维·伯明翰说:“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长生存之道的国家之一。……在欧洲的许多历史进程当中,它还是一位先驱者。”

今时今日,留在葡萄牙人民血液里的大航海开辟者的基因,或许并没有消散,还在以某些方式传承着。

参考

  1. ^ https://covid19.min-saude.pt/encontramo-nos-no-fim-de-uma-fase-pandemica/#



           

相关话题

  特斯拉销售欺诈成立,被判决向 Model X 车主退一赔一,你怎么看这一结果? 
  如何看待特斯拉第二季度汽车交付量为 20.125 万辆,市场预期为约 20 万辆? 
  特斯拉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隐藏功能/技巧? 
  如何评价特斯拉Tesla新发布的FSD beta? 
  如何看待《大空头》主角Michael Burry做空特斯拉? 
  如果特斯拉 Model 3 卖 30 万,你还买 BBA 吗? 
  如何看待特斯拉取消公关部门? 
  如何看待特斯拉中心人员拍摄的挥舞特斯拉商标旗帜,并集体高喊“我们的刹车不失灵,我们的刹车刹得住”? 
  特斯拉市值破 1.2 万亿美元,马斯克身家是巴菲特三倍,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说特斯拉很差,但销量还那么好? 

前一个讨论
请列出一个最难相信但确实有根式解的一元五次方程?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 CRT 画质这么好也被淘汰,液晶反而发展的很好?





© 2025-01-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