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冷战时如果苏联就是不搞军备竞赛,反而主动裁军,北约真敢主动开打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hua-41-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键是苏联要裁军裁到什么程度。

这个问题下大部分答主恐怕对苏联军队的规模没有一个概念。

苏联军队,本质上是一支高度适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那种慢节奏机械化战争(这个“慢节奏”是相比于核战争和90年代以后的精确制导常规战争来说)的特化军队。

有答主认为,苏联之所以军队如此反常是卫国战争综合症,我对此非常赞同。


比如我用数据来比较一下1985年的苏联陆军、1990年的美国陆军和2021年的中国陆军这三支军队,我们可以很明显发现1990年美国陆军和2021年中国陆军的共性要远大于2021年中国和1985年苏联陆军的共性。

而我国前三十年那种陆军体制才更向苏联靠拢。

很多人要说了,美国陆军跟中国陆军根本不一样balabala,美国陆军战斗力差,士兵贪生怕死,是纯粹的空军引导队balabala。

当然了,你说的都对。美国陆军的大兵团作战能力和单兵意志确实是在大国中比较水,在大兵团作战能力方面属实乏善可陈,远不如机械化作战技能点点到满的苏联陆军和轻步兵作战技能点点到满的中国陆军,这我也不反驳。

但是这无非只是些表象,我这里要谈及的是更根本的问题——一支军队的动员能力。



四级动员体制

有人可能会问,普鲁士—德意志—苏维埃的动员体制相比于今天的中国和冷战美国有什么不同?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苏联那套魔怔动员体制叫做四级预备役动员体制。

这种诡异的东西是普鲁士总参谋长老毛奇的发明——普鲁士和苏联的军队并不是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简单分为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的。

普鲁士有四个层级的动员准备度军队——

l 现役军队(也就是类似中国现在的13个集团军或者美军的10个师),满员;

l 预备兵分两种准备度,一种是第一类后备军,这些部队和平时期有超过75-80%的在编人员,一到战时可以填充预备役立刻进入现役,所以很多时候也将普鲁士的第一类后备军归入现役。

l 第二类后备军的准备度相对差点,大概只有50-75%在编人员,战时需要2-3天动员时间填充预备役人员;

l 国民兵就是常规的民兵,战时承担一些守备任务。

为什么普鲁士人要发明这样的一套动员体制?只是简单的现役+预备役部队(比如现在的中国或者美国)不可以么?

因为普鲁士人发现——只有在和平时期继续存在并已职业军官为骨干的部队才能在战时有效地投入作战。

也就是说,常规的预备役部队想要动员起来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没有基本的架构,也缺乏武器,需要漫长的动员时间。而如果有大量预备役部队已经有了全部架子和全套军官、士官以及老兵和所有装备,战时只要往里补充服役过的老兵就可以了,动员速度便可以非常快。

苏联完全沿袭了这套四级动员体制,还加上了自己的创新。

苏军部队的大致分类:

就绪的师:
1、满员师(Дивизия полного состава):也叫一线师,不需要动员预备役人员,并拥有满编的装备(95%以上),进行完全的训练,装备现代化的武器,并准备立刻投入作战。这些部队的日常架构就建立在“随时投入战斗”这一标准上。有预警时,隶属于这一部队但并不在岗的人员会被立刻召回。在80年代,苏军驻外集群中的全部30个坦克和摩托化步兵师,6个空降师,在阿富汗的3个摩托化步兵师在蒙古的1个坦克师保持为这一等级。
2、缺编师(Дивизия сокращенного состава):也叫二线师,一共有42个。这样的师又分为两小类:维持战时编制70-85%人员的被称为I类缺编师,维持55-70%人员的叫II类缺编师。在这些师的内部的人员分配也有不同,有些师维持着一个或几个(摩托化步兵/坦克)团以及一些单位(尤其是战术导弹营)的战时编制充实度,其他一些单位充实度则会相对较低。另一些师在每个团里有一个营是满编的,而其他的营缺编或者是架子。这些师需要48-72小时动员。
·I类缺编师(22个):需要动员预备役人员;拥有满编装备(95%以上);执行修正过的完全训练;装备现代化的武器;师内一些单位能够立刻执行战斗任务。
·II类缺编师(20个):需要动员预备役人员;拥有满编装备(95%以上);执行修正过的完全训练;大部分装备现代化的武器;师内一些单位能够立刻执行战斗任务。

非就绪师:
1、架子师(Дивизия кадрированная):一共103个。同样的架子师也有两种人员分配水准:有些人员会达到战时编制的25-40%(大架子师),有些则在5-25%之间(小架子师)。所有连级及以上级别的指挥机构都是填满的,也有足够的人手来维护库存中的设备。和平时期架子师的人员比例限制其只能进行连级(最好情况下是营级)训练,除非动员预备役人员。不少低等级的架子师需要征召10000名预备役人员才能被动员起来。即便在这些师中,独立战术导弹营的编制也能填充到50-100%。动员预备役人员需要6天,不过训练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此后师才可以投入作战。
大架子师(52个)——需要动员大量预备役人员;有限训练,不高于营级;稍陈旧的设备;大部分主要装备还算是现代的,不过一些卡车和装甲运兵车来自库存。
小架子师(51个)——需要动员大量预备役人员;有限训练,很少高于连级;稍陈旧的设备;大部分主要装备还算是现代的,不过一些卡车和装甲运兵车来自库存;基本都是摩托化步兵师。

动员师
这些师的武器全都是库存货。平时没有人员,除了一些现役师的军官会预先领到这些师的职务。没有常规训练。
普遍的装备短缺(坦克、火炮、工程设备尤缺)。通常和现役师相互配对。需要至少一个月时间才能投入行动,这还包括了简化了的训练阶段。也被称为二级师。大部分可能自打20世纪60年代就存在了,最开始只是没有番号的装备库,到70-80年代逐渐拥有了番号。这里面的一些师后来被改为现役。

美国情报机构用以下的准备度分类区分苏军的师:

u I级:75-100%人员(北约:A级)——满员师、I类缺编师

u II级:50-75%人员(北约:B级)——II类缺编师

u III级:低于50%人员(北约:C级)——大小架子师

u 动员级:0%人员——动员师

我们可以对比普鲁士和德意志的动员体制,

苏军的满员师类似于普鲁士的现役

苏军的I类缺编师类似于普鲁士的第一类后备军

苏军的II类缺编师类似于普鲁士的第二类后备军

苏军的大小架子师准备度较普鲁士国民兵更高,而动员师则一般是一些部队储存仓库。

普鲁士、德二和苏联都是普遍义务兵役制度,大致都有40%的部队是齐装满员的,剩余60%则需要不同程度的动员才能进入战时状态。一般缺编师的动员速度相当快,哪怕是II类缺编师最快在2-3天即可动员进入前线;而大小架子师根据人员配比则需要至少1-2个月的动员时间。而动员师则需要可能长达6个月的动员周期。

我们看看冷战时期美军的情况,自己找一下不同。冷战前期美军采用选择性征兵制度,而后期(越战之后)则采用募兵制度。而中国则采用“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模式。

我们就对比一下美军与苏军的情况。

美国陆军89年现役77万人,警卫队46.7万;总的陆军人数124万人左右。

这120万人左右编成28个师,其中现役师18个,警卫队师(也就是州兵部队)10个。

这28个师有6个是装甲师,14个机步师,5个轻步兵师,1个摩步师,1个空突师,1个空降师。



苏联陆军85年约190万人,相比于美军,其实这个数字并不高。

这190万人编成多少个师呢?

140个摩步师(其实就是美军的重型机步师),51个坦克师,7个空降师,1个海防师,2个奥加尔科夫改革新军(1个军规模约等于2个师)。还有14个动员师仓库(只有武器,基本没有人员)。

总计约203个师又14个装备储存基地。



美军124万人大概是7000+辆坦克,而苏联190万人差不多有52000辆坦克,其中光短时间部署在西欧方向便有28000辆坦克。

为什么人数差距不大?而师级单位和武器差距如此之大?

有人说,美军的师比较大,苏联的师比较小。

这只是一个方面,美军一个师人数大概是苏军两个师,而且28个师只有20个是重装,另外还有8个是人数较少的轻装师。而苏军师几乎全是重装,坦克和步战车以及炮兵相比于美军重装师数量相差无几,只是后勤人员较少——苏军的后勤人员集中在集团军和方面军一级。如果这样的话,那换算下来也不过才50个苏军师。而苏军有200多个师,人数却不比美军多多少。

根本原因就在于苏联的四级动员体制。

苏联有大量不满员的师,和平时期大量不满编,但是骨架全部都在,还有大量军官+士官。

苏联的士兵是2年义务兵,这意味着苏联陆军规模190万,那最近6年服役的陆军预备役人数就有约570万人。

也就是说,虽然和平时期苏联军队规模看起来不算很大。但是从重装师的数量和苏联的武器储备来看,这只是冰山一角。苏联和平时期只有40%的部队是满员的,单陆军就有约300万预备役部队可以随时填充进苏联军队中。战时,至多只需要1-2个月,便能将陆军从190万扩充到约470-490万人的规模。毫无疑问,苏联陆军超过52000辆坦克的规模是为400-500万+全机械化部队的规模做预备的。苏联还在前线预存了可供数百万军队高强度作战2-3个月的弹药和油料。

而美国陆军的124万其实已经包含了全套的动员能力,也就是说,再给美国1-2个月的短动员周期,来不及扩充军工产能,仅使用现有生产的装备打仗。那美国两个月时间总计也至多能动员起28个师(18个现役师+10个动员预备役师)约120万人参战。其余的部队连架子和装备都没有,需要比苏联0%人员的动员师更长的多的动员周期。

所以和平时期,美国陆军:苏联陆军是120万:190万;

等到战时1-2个月后,就是美国陆军:苏联陆军120万:470万。

中国2021年的情况也类似。几十万陆军,加上预备役要上百万,似乎看起来不算少。问题是中国就13个现役集团军,又没有装备满编的架子集团军这种东西,武器数量也远远不到苏联水平。想要1个月时间扩充到几百万跟天方夜谭一样,1960年还没有去工业化的美国也做不到啊。

现在俄罗斯的情况也与中美类似,总计就30万人,11个集团军左右,又没有架子集团军,短时间内拿什么扩军?


苏联的军国主义体制

“这场世界大战和人民战争向我们德国人提出了非同寻常的要求,给德国人造成沉重负担。想要赢得这场战争,每个人都必须不遗余力,奉献全部身心。我们必须理解世界大战和人民战争这个词汇的真正涵义,必须将生活的困苦和敌人向我们发动的表面不易觉察、但实际却具有巨大威力的宣传攻势置之度外,战斗和工作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汗,永远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念。这是一个严酷、然而又是绝对必要的要求。  

“这对后方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后方不仅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国防力量的生存根基——不允许出现任何裂痕;而且是纯洁丰盈的力量源泉——必须保持久盛不衰。惟有如此,才能使陆、海军的精神坚如钢铁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人民内部需要强大,仅这一点就能给军队以源源不断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和军队的力量已水乳交融,无法分开。

军队在前线的战斗力完全取决于国内人民的战斗力。在国内出现了一种为战争而工作和生活的局面,而这种局面史无前例,闻所未闻。政府和首相必须对这种生活和工作加以指导。使之永葆勃勃生机……没有任何一届政府象今天这样强烈地要求德国人民戮力同心,去为德皇夺取胜利……因此,政府的工作和行动对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作用……唯一的结论是:战斗力渊源于国内,表现于阵前。”  

——鲁登道夫《总体战》

以上介绍了苏联延续自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的四级阶梯动员体制,这种动员体制被实战证明极其适合于世界大战——一战中,德意志帝国靠着四级动员体制以及尽全力压榨全体国民,将所有资源投向战争的总体战理论力抗英国+法国+沙俄+美国围殴,最终因为自己国民起义才最终失败。在二战中,因为纳粹本质上是一个小资和资本家妥协而成的政权,为了照顾小资们的感情,纳粹一直不敢放手动员,也从未建立起类似一战德国的魔怔动员体制;前方吃紧,后方工业生产依旧闲庭信步,高层花费大量车皮人力将艺术品运往柏林用于个人审美鉴赏。最终纳粹这个不类其父的不肖子被德意志帝国的好学生苏联使用德意志动员战法碾压。

我们也可以说:纳粹除了铁十字和军官团,什么都没继承;苏联除了铁十字,完美继承了普鲁士军事之魂。

自二战以来一直到冷战末期,苏联人民一直处于一种鲁登道夫笔下“为战争而工作和生活”的状态。我们可以看一下苏联武器产量相比于整个北约的对比:

1984年,苏联的洲际导弹产量是100枚,同年北约为0;

远程弹道导弹产量是150枚,同年北约总和70枚;

短程弹道导弹350枚,北约0;

海基巡航导弹850枚,北约总和665枚;

海基弹道导弹200枚,北约总和80枚。


1984年,苏联坦克产量3200辆,其他华约国450辆(生产的也都是苏联交付的模板化坦克)

而同年北约总共生产坦克1760辆。大约华约的一半;

苏联步战产量3800辆,北约总计2230辆;

拖曳式火炮苏联产量1600门,北约总计425门;

自行火炮苏联产量1000门,北约总计240门;

火箭炮苏联产量600门,北约总计80门;

自行防空炮50门,北约总计40门。

北约加在一起唯一超过苏联的是拖曳式防空炮产量,一年约50门,但是华约这一块是归东欧国家负责,仍然完爆北约,年产量225门。


飞机呢?同理

1984年,苏联轰炸机产量50架,同年北约总和产量为0;

战斗机/战轰产量900架,北约总计产量525架;

运输机产量300架,北约总产量250架;

反潜机5架,北约总产量7架;

直升机产量800架,北约总产量720架;

除了反潜机,教练机似乎是北约总和产量唯一能胜过苏联一国的武器,但是很遗憾的是,教练机在华约工业分工中归捷克斯洛伐克制造。捷克斯洛伐克的教练机产量仍然比北约总和更多。


海军呢?

1984年,苏联潜艇服役数量为9艘,北约总和为8艘;

水面主战舰艇为9艘,北约总和为19艘;

小型水面舰艇为45艘,北约总和为34艘;

军辅船5艘,北约总和为11艘。



美苏的航天发射次数,从1965年开始,苏联便完爆美国。到80年代,苏联的年航天发射次数维持在一年100枚火箭上下,大约是美国的5倍(一年约20枚)。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的航天发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军用航天设备发射。

做了一下简单的统计,截止1997年,苏联/俄罗斯单单光学间谍卫星就发射了859枚,另外电子侦查卫星不计,其中98-99%都是苏联时期发射。另有核动力/太阳能US-A/P海洋监视卫星(用于定位美军航空母舰),截止1991年苏联解体共计发射76枚。

单单光学间谍卫星+海洋监视卫星,苏联的发射数量就达到935枚,这还没计算其他的军事任务,比如军用空间站的发射,以及电子侦查卫星的发射。

以1960-1991年苏联年平均航天发射次数70次来算,苏联航天部门完全不做别的任何任务,仅仅这些光学间谍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就需要13年半来发射。

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要知道,截止1991年苏联解体,美军的光学间谍卫星所有型号加在一起总计也不过发射了258枚。

苏联是美国的3.3倍!!!


整个看下来,除了极少数交由小弟生产的武器(比如拖曳式防空炮和教练机)以及海军水面舰艇,苏联一个国家的武器/火箭产量便能完爆北约总和。

不过么,我们说,苏联的工业并不能简单说能完爆北约。从工业产值上来看,苏联的工业产值最高峰时期达到美国的80%(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电量达到美国的60%左右。我们大概可以得出结论,苏联是通过魔怔的先军政治将绝大部分工业资源投入军工,才达成了这样恐怖的武器产能。

是不是如此呢?我们看看苏联的民用工业产量,来和北约对比一下。

到1980年,苏联的乘员车辆年总产量为130万辆左右。

而同时期美国的乘员车辆年产量大致在660万辆左右,差不多是苏联的5倍。

2018年的中国乘员车辆年产量大约为2353万辆,苏联最鼎盛时期尚且不到中国产量零头。


我们对比一下大基建,也可以看出苏联体制在民用工业上发力甚少。

截止2019年,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49600公里,美国为95932公里(其中超过8万公里为冷战时期修建),而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也有超过1万公里高速公路。

而截止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境内的高等级封闭式高速公路总里程是0。

截止2012年,欧洲的高速公路一览表。原苏联境内,比如白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和俄罗斯部分都是解体后修建的。其中俄罗斯境内的高速公路满打满算不会超过1000公里。

对比西欧密集的高速公路网,可想而知,苏联在整个冷战时期的基建上几乎就没有投入什么工业资源。

对比一下美国的洲际高速公路网。冷战中,哪怕是阿拉斯加的高速公路建设里程都能远超苏联全国。

在公路总里程上,俄罗斯的公路总里程大概只比日本略多,远低于中国和美国。

当然有人会为苏联缺乏大基建辩护——苏联的冻土不适合修建公路,不像美国大平原balabala...............

问题是中国很多区域也不适合修建公路——云贵川的山地,西藏的高原+冻土,东三省的冻土,新疆内蒙的戈壁滩.........中国的公路里程仍然能超过500万公里。苏联那么大的土地,却只建成了这点公路,无论如何很难洗的动。


截止2021年初,中国的高速铁路总里程为3.79万公里,而截止苏联解体,苏联的专用高速铁路总里程为0。

苏联时代的ER200动车,大约在1984年在莫斯科到列宁格勒区间投入服役。按照中国的标准,这种在常规铁路上跑的只能算作动车。这款列车的最高速度为180km/h,允许短时间冲刺到200km/h。

苏联在60年代就开始规划全国的高速铁路网,但是因为国家的工业资源绝大部分投入在军工上,资金人员一直无法到位。截止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的高速铁路里程仍然为0。


世界主要国家的高速铁路,除了中国是后起之秀。西欧和日本的高速铁路在冷战时期就已经显现出规模了。而俄罗斯本土唯一的250km/h级高速铁路(莫斯科—圣彼得堡)居然是21世纪才新修的。

我们也可以看出,西欧和东亚遍地都是250甚至300km/h以上级别的高铁,只有东欧和原苏联境内都是灰色的普速。

纳粹德国曾经说过,道路基础设施的情况从西欧到东欧是越来越烂,到苏联境内是惨不忍睹。

苏联人当然可以为此辩驳——这都是沙俄不给力,怨不得我。

那苏联人建设了几十年的国家,基建也还是那么不堪,那今日的俄罗斯也有理由抱怨——这都是苏联不给力,怨不得我。


除了铁路和公路系统,民航大飞机更能体现苏联工业体系的魔怔。

上面已经提到了,在1984年,苏联一国的运输机产量是300架,北约总和才250架。

这是不是说明苏联人的航空工业已经完爆了北约全体了呢?

我们看看民航大飞机产能。

美国总计在1974-1991年生产了1620架民航大飞机(波音767以上级别,双通道宽体客机/货机,波音737级别(C919级别)不列入统计),而苏联对应的数字只有97架。

美国是苏联的16.7倍!!

但是军用大运反而反过来,苏联在74-91年共生产了876架军用大运(以Il-76为主),是美国51架的17.2倍!!!

总计美国大飞机产量(民用+军用)大致是苏联的1.72倍左右,1.72倍这个数字大体反映美苏航空工业产能比值。

大飞机的产能大致是美国>苏联>西欧>>东欧(最后标志为远大于,东欧除苏联外大飞机产能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苏联将几乎所有资源投在了军队大飞机上,而美国将几乎所有资源投在了民航机上。这就使得双方的军队大型运输机产量出现了惊人的反转。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Il-76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民航货机使用。苏联人之所以使用Il-76作为标准化货机,正是考虑到其的军事潜力,在战争时期能够快速被征用为军用货机。

比如美军1990年C-141B:苏联空军Il-76为270架:380架。

苏联似乎只是部分优胜,但是考虑到苏联民航还有超过350-400架Il-76,苏联能在短短1-2天的动员时间就能获得这样的运输机比率:

美军C-141B 270架:苏联Il-76 700-750+架。

苏联人能在1-2天时间动员起相当于美国战略空军2-2.5倍的运力。

当然,美国也有自己的民航预备役机队,目前(2021年)登记的民航预备役机队(CRAF)共有553架客机/货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各大美国航空公司的重型客机/货机。这个数量似乎并不少,比苏联还更多。

但是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民航货机都只能运输最多单个20吨级的数个标准民航货盘,而无法运输非标准化的军用重型装备;它们也无法像Il-76一样在前线起降。这使得他们在世界大战中只能作为美军航空运输体系的补充存在,而无法像苏联民航Aeroflot的Il-76一样,涂上军队涂装立刻就是军用运输机。

波音747F体量和运载能力与An-124相当,可以运输重达上百吨的货物,但是其的装卸体制决定了其无法运输陆军重型装备——比如坦克。其也无法适应野战机场起降。


另外,苏联人一直被吹嘘的公共交通系统规模相比于美国也并不出彩。

截止2021年,世界长度前30的地铁系统城市里,基建狂魔中国独占了16个。美国占了4个,原苏联境内只有莫斯科上榜。

苏联人小汽车规模和高速公路规模都很拉挎,当然这可以解释为他们并没有中消费主义的蛊毒,但是苏联在地铁、高铁和民航这些公共交通领域的规模上也并不惊人,远远不能同基建狂魔中国相提并论,甚至远不如美国,俄国人大概也只能吹嘘一下地铁站建的比较有艺术氛围?

上面提到了,苏联鼎盛时期发电量大约只有美国的52-60%,大飞机产量也不如美国,小汽车、大基建相比于今天的中国和冷战美国,几乎可以说是没有。

苏联人唯一有的,就是魔怔的军国主义动员体制,将所有资源榨出来发展军工,造的武器比北约总和还要多得多.........................


从以上资料可以得知,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总结是真实的,我们看看戈尔巴乔夫是怎么说的。

“如上所述,全国只有两三个人可以接触军工综合体的数据资料。当然,我们都明白不堪重负的军费开支对经济的影响是多么严重。但只是在当了总书记之后,我才了解了国家军国主义化的真正规模。最终我们还是克服了来自军工综合体头头们的阻力,公布了这些资料。原来,军费开支所占国家预算的比例并非 16%,而是 40%!军事工业系统的产值占社会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不是6%,而是20%。250个亿的科研总经费中,将近200个亿都用于军事设备的研制。”

很多苏粉引用苏联自己的统计数字,说什么苏联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率只有8%左右。

这种删删减减的数字游戏我是戳穿了太多了。苏联那套MPS经济统计体系有着太多的瞒报,不同工厂只是往上累加自己份内的劳动增加值,往往军工厂上报的武器价格只是自己的总装费用,其他劳动工序并不包含在内。不像市场经济的SNA直接算出总量。这种其实非常不合理,中国早在1992年就已经完全放弃了MPS体系。

苏联戈尔巴乔夫末期用市场经济SNA算法算出来的GDP,军费占比大概是20%左右(戈尔巴乔夫数据),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给出的数据是19%,而美国CIA在苏联解体之后进入原苏联地区统计出的数据是25%

而同时期美国的军费占GDP比例大概是5.7%。如果我们认定苏联的GDP大致是美国的60%,那苏联的年军费开支大概是美国的2.1倍左右。

苏联的陆军装备规模大致是470万全装机械化部队,美国陆军规模大概是120万部队,其中100万机械化。也就是说,苏联陆军上大致需要美国4倍开支。


1990年,苏联空军总的战机规模是6951架,然后防空军是2225架,总计是9176架战机。

同一年,美国空军现役+空中警卫队是10269架飞机。似乎美国空军(包括州的空中国民警卫队)规模比苏联空军+防空军略大一点。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空军的规模是包含了1500+架的教练机的,而苏联空军的规模则没有将教练机计算在内。另外美国空军还包含了一些搜救、通用飞机等非主战战机。

总的来看,美国空军的体量稍小于苏联空军+防空军之和,两者的装备开销应该大致相当。

另外,有趣的是,在空军耗资最大的轰炸机领域,苏联的产量远远比美国高。

1972-1993年轰炸机总产量,美国为111架,苏联为615架,苏联达到了美国的5.5倍。


苏联海军水下舰队(核潜艇+常规潜艇)的规模远在美军之上,但是水面舰艇较有不及。

苏联人的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产量远在美国之上,攻击型核潜艇较有不足。

海基弹道导弹的服役总量也比美军更多,但是分导式核弹头总量不如。

苏联海军有着大量的常规攻击潜艇,美军在这一块60年代之后可以忽略不计。


苏联的陆基洲际导弹的服役数量和分导式弹头数量远在美军之上。


在1973-1987年15年里,

苏军交付的海基弹道导弹是美国的2倍左右,

陆基洲际导弹是美国的接近5倍;

炮兵是美国的超过12倍,

步兵战车是接近5倍,

直升机3倍,

坦克接近4倍,

潜艇接近3倍,

水面舰艇1倍,

战术飞机接近2倍。


动员体制、军国主义与威慑纪元

我们说,其实军国主义是一种中性词。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国力不如对手,但是靠着动员力碾压,最终鲸吞对手的成功案例——最著名的就是战国时期秦国靠着商鞅变法动员起庞大的军队鲸吞六国的故事。

所以,军国主义并不是苏联的缺点。在综合国力不如对手的前提下,将所有技能点点在军事上,追求军事碾压对手是中国历史上很多国家的常规操作,在这里,军国主义反倒应该是一个优势才对。

除了大家熟知的秦国吞并六国,另一个弱小国家靠着极限动员鲸吞强敌的案例来自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是一个穷困弱小的国家,其仅有的适合耕种的平原就是狭小的关中平原。其只拥有北魏六镇其中一镇的兵力。

而其的对手东魏和北齐拥有着六镇中大部分的鲜卑精兵,而且进占中国最精华的耕地——河北、河南、山东以及江淮平原。拥有着多的多的人口。

如果仅凭综合实力,似乎北周一点胜算都没有。但是北周靠着府兵制和均田制改革动员汉人农民兵参战,而北齐则陷入了鲜卑和汉人的民族矛盾之中,始终无法放手动员数量多得多的汉人参战。自宇文泰府兵改革后,北周每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部队数量都能大幅度超过北齐,虽然北周仍然频吃败仗,但是总是能源源不断动员汉人参战,最终北齐少而精锐的鲜卑精骑被浪潮一般的北周汉人府兵摧毁。

我们说,如果将美国视为北齐,苏联视为北周。美国的军制自从越南战争之后便废除了选择性征兵制,改为募兵制,士兵都是花钱雇来的雇佣兵,这些雇佣兵的服役期长达4年,大约是苏军义务兵的2倍。这是一种动员能力很差的制度。

可想而知,如果美军试图让自己的军队数量接近苏联军队,那单是人员雇佣成本便足以压垮美国财政。所以,美国陆军120万现役+预备役的规模对于一支雇佣军来说已经非常庞大。

在60年代,使用征兵制的美国拥有着超过350万人的庞大军队,而自尼克松废除征兵制以来,美军的人数到80年代最高点也不过220万。


我们可以参考罗马帝国的案例。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的士兵都是本国的自耕农阶层,彼时的罗马共和国并不像后世那么庞大。但是罗马共和国对阵汉尼拔时期,连续损失累计十余万人的野战兵团,仍然能够通过动员农民兵参战回血成功,最终击败汉尼拔。

但是自从马略改革采用雇佣兵制度后,在奥古斯都时期,罗马军团在条顿堡一次性报销3个募兵军团,损失15000人左右,便举国震惊。

如果罗马的故事太过遥远,我们可以参考我们熟知的大唐的案例——在初唐采用府兵制的时候,大唐动员自己的农民参战。初建的大唐只有陕西、四川一隅,远不如安史之乱时期幅员辽阔。但是在浅水原对阵薛举,裴寂、姜宝谊对阵刘武周,李神通对阵窦建德,三场损失累计超过10万人,但是只有陕西一隅地爆兵的大唐仍然能够轻松回血,反推对手。

哪怕是刚刚建国,百废待兴的大唐,面对突厥10万人以上建制的游牧骑兵集团,仍然不落下风。

反倒是安史之乱时期,采用募兵制的大唐在拥有15万北方军团的安禄山谋反之后,整个华北的防御体系顷刻间崩盘,勉强拉起的人头不是安禄山麾下游牧骑兵的一合之敌。

要知道,在李世民时期,仅仅是山西省一省的地盘——唐朝叫河东道,便有164个折冲府。如果李隆基时期的府兵制仍然没有崩坏,我们按中等折冲府1000战兵来算,仅仅是山西一隅便可以动员起超过15万的中产阶级自耕农民兵。足以让安禄山怀疑人生。

而李隆基时期的大唐呢?“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战,闻其兵起,朝廷震惊。”很显然的,由于采用募兵制,唐朝的防御体系就像一个气球,只有边军非常强大,而内部则完全是不设防的。如果这些花钱雇来的精锐边军一旦谋反,大唐除了征召其他雇来的边军回师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办法。

换句话说,彼时的大唐已经没有了广泛的动员能力,其能压制四夷,靠的是体量——如此庞大富裕的国家,花钱雇个几十万脱产士兵打仗,也足以压制四夷。而非李渊李世民时期引以为傲的动员力优势。李世民可以自豪地说:蛮夷虽众,有何惧哉!李隆基时期的大唐则是万万不敢讲这个话的。


面对哪怕是稍逊体量级的对手,缺乏动员能力的大唐和罗马帝国应付起来也非常费力。比如效法大唐,建立府兵制的南诏,便在安史之乱前的天宝战争屡次羞辱大唐。而体量更大,采用类似北周府兵(兵农分离府兵,动员力稍逊隋唐的兵农一体府兵)桂庸制度的吐蕃,更是大唐的大敌。

采用半定居游牧,整个国家非常松散的帕提亚帝国都能和罗马有来有回,谈笑风生;而组织能力更完备,人口和经济体量较罗马稍小的萨珊波斯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把罗马帝国打到自闭,罗马皇帝都被抓走当做垫脚石(艾德萨会战)。

苏联的体制本质上也是一种类似于秦汉隋唐的动员制度。在秦汉时期,经过商鞅变法,土地是国有化的(类似于奥斯曼土耳其),所有人都能分到土地,政府掌管着几乎全部生产资料——在农业社会主要就是土地。这样,所有为秦汉政府打工的打工人都对主君负有军事义务,秦汉政府便能动员起恐怖的部队。仅有陕西一隅的大秦能经常性动员数十万部队参战,而汉武帝征伐漠北,光是负责给骑兵部队输送补给的步兵便有超过30万!

而苏联依靠着庞大的国营企业吸纳着几乎全部社会就业(苏联的集体农庄农民相当于农业产业工人),这样便可以无需通过税收等这些低效的方式便能无偿征收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所得。这使得苏联政府几乎可以掌控整个国家全部的物资,苏联政府再拿这些物资来造武器,自然能取得碾压美国的效果。相比于秦汉,苏联的动员能力可能更加强悍。哪怕是秦汉,因为数学算力不足,也不得不下放商人权限,让他们负责很大一部分社会物流,这就使得商人可以动员起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源(比如富可敌国的吕不韦)——虽然跟掌握了几乎全部农耕社会生产资料的皇帝来比还是不值一提。而苏联,靠着对数学工具的掌握,使用线性规划代替了商人进行物资流通分配,连这一点点社会资源都可以牢牢攥在政府手里。

美国固然资源量更多,但是这些资源量很大程度上归资本家掌握,而政府则通过抽头征税以及借贷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源,这种动员能力完全不能和用管理一家公司的方式管理国家的苏联相提并论。


另一个动员力碾压,造成弱小国家鲸吞庞然大物的案例比如金国对北宋以及后金对大明。

大家都知道,早期还未击败辽国、北宋的金国和后金是个经济体量很小的国家,相信没有人会认为后金与大明的经济体量差距会小于苏联和美国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但问题是金国/后金采用猛安谋克/八旗制度,能够很好地将满清农民和来投奔的汉人农民动员起来,仿效金人猛安谋克建立的八旗制度是一项动员力拉到满的军国主义制度。而大明由于连年的土地兼并和党争,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动员能力。大明晚期几乎是一个散装的国家,在萨尔浒之战后,大明被体量小的多的后金按在地上摩擦。

由于失去了广泛的动员能力,晚明的前线军人只是一些缺编少饷的一次性武装力量,他们几乎没有办法获得后方的支援——事实上,很多时候,官僚老爷们不仅没有办法支援他们,还总是要扯他们后腿。后金对晚明的鲸吞有点类似于一个庞大的世界500强巨型公司因为连年的巨额亏损而最终被规模小的多,而现金流健康的多的公司鲸吞。

我们说,美国的国力充其量也就苏联的1.2-1.5倍,甚至达不到北齐碾压北周的程度,更加远远达不到北宋对金国、大明对后金的程度,而动员能力则远不及。既然大秦可以碾压六国,北周碾压北齐,这样看来,在冷战中,美国似乎输定了???

事实上,如果单比武器产量以及参考历史规律,如果你在70年代,似乎很容易得出苏联即将靠着动员制度优势在冷战中获胜的结论。

在70年代,不仅很多老百姓会有错误判断,哪怕是国家领导人,也不能免俗。在1979年,时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D姓二代核心曾经对手下说:冷战中美国恐怕要输了,苏联人说要打阿富汗就打阿富汗,集权体制多有效率!像美国国会要开会表决,两党党争,效率太低了!

最终,在1992年春天,苏联解体仅仅一个月后,恍然大悟的D姓二代核心来到深圳,宣布:

中国将放弃计划经济的动员优势,采用市场经济制度!

1992年年初南方谈话,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同年6月,第三代领导核心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命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5条——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里就要提到让军国主义和普鲁士动员体制彻底无效化的洲际核导弹以及威慑纪元了..................(懒得写了,点到为止)


苏联工业基地的计划经济逻辑

自70年代初的德尔塔Ⅰ之后,所有弹道导弹核潜艇一律在北德文斯克建造,包括667BD/BDR/BDRM德尔塔Ⅱ/Ⅲ/Ⅳ以及巨大的941台风,然后归建太平洋舰队的部分万里迢迢从北德文斯克开到太平洋潜艇舰队母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以及海参崴。这大概也暗示了这个造船厂的尴尬处境。

这个造船厂造的几款核潜艇,比如670查理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945塞拉级钛合金核潜艇,水上排水量都没有超过6000吨。稍大的核潜艇,比如水上排水量8000吨级的阿库拉,便没有办法在这个造船厂建造。

我们可以看到,苏联的四个潜艇造船厂,位置非常有趣。

除了SY402北德文斯克和SY194海军部造船厂就是常规的沿海造船厂,SY199阿穆尔共青城和SY112红色索尔莫沃都深入内陆。其中SY199造出来的战舰需要走超过540公里河道入海,而SY112则需要走上千公里河道。

从正常逻辑上来看,把造船厂放在内陆,然后造船沿着河流入海,这几乎就是闲的蛋疼——多出来的大型港机设备运输物流成本就不说了,单是内河造船厂根本无法胜任大型战舰制造就非常致命。像下诺夫哥罗德红色索尔莫沃,最大建造的战舰水上排水量不能超过6000吨;而阿穆尔共青城,最大水上排水量不能超过9000吨。这就限制死了造船的体量。但是这其实是苏联二战经验的产物,类似于法国马奇诺防线本质上是一战经验的产物一样


在二战时期,苏联海军体量非常小,实力非常弱。因此斯大林额外批准了在深入内河的共青城以及下诺夫哥罗德设置海军造船厂。这两个海军造船厂深入内陆,无法被敌方强势海军封锁炮击,可以在后方安心爆兵。

然后到了冷战时期...................

民兵3、和平卫士、三叉戟C4/D5表示,真要打起世界大战来,后方我不太懂,爆兵我大概明白。

后方安心爆兵是个什么鬼?你的意思是你缩在内陆我就不能扬你全家?


再比如苏联的核工业城市。

苏联有10个核禁城(不对外开放,不对本国游客开放),整个城市都是核武器相关产业的(也不见得全是核武器总装,总之都是核武器相关工业,比如重水)。

这10个核禁城有相当一部分都在克拉诺亚夫斯克边疆区南方区域,就是图中最大的那个红色州南部。

如果只是根据二战经验,放在50年代规划,这块区域确实是最合适部署核工业城市的地区——因为克拉诺亚夫斯克南边是苏联的哈萨克斯坦以及苏联盟友蒙古,再往南是友好国家中国(至少50年代是这样)。南北纵深、东西纵深都非常大。敌人的陆军无论如何打不进来,而美军的B-29/47/50轰炸机也很难飞进来,B-36/52无论从哪个方向飞进来都会有足够的预警时间,非常安全。苏联的液体海基弹道导弹两个制造中心的其中一座也在克拉诺亚夫斯克。

真要打起二战那样的世界大战来,苏联可以在这个区域安心爆核武器。

然后,就有了洲际核导弹..................


有人要问了,既然有了洲际核武器,那后方爆兵不成立了,苏联把这两个内陆造船厂以及核禁城关停不就成了?

你这个就问到点子上了。

计划经济类似于中国古典封建军国主义体制的土地国有,编户齐民,然后国家分田到户。是要严格限制人口流动的。因为原因很简单,整个计划经济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在计划经济下,大学和学院的教育就试图将学生教育成彻底的螺丝钉。中国过去的工学院、师范学院/师专、医学院就沿袭了苏联这套教育体制。这套教育体制目的就是让人器具化,成为体制内的螺丝钉,从而带动苏联这个机器达成最高效率。

而市场经济国家,比如美国,大学前两年是不定专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进行选择,决定自己适合的发展路径。

然后毕业之后,苏联的毕业生基本国家包分配,不同专业进不同专业对口工厂,然后国家保底,作为螺丝钉熬一辈子。

美国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天南海北,自己创业开公司,自由职业,本专业发展,转行.......各种发展路径。

然后,如果你把这些工厂给裁了,因为这些巨型国企往往就是整个城市唯一的支柱产业——或者说,当初之所以在内陆冻土耗巨资建起这些城市,就是为了给这些巨型国防企业做配套。相当于把整个城市的萝卜坑给整个填掉了。而苏联这些工人又是作为螺丝钉培养的,又没有其他劳动技能。苏联的大城市,比如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也是被精确规划好的——承载多少就业,有多少国企,有多少学校/幼儿园,有多少医院,多少娱乐设施,都是海精专精确算好的。你要短时间从其他城市涌过来很多产业技能单一的萝卜,这些大城市是没有办法再腾出萝卜坑位给这些失业职工的。

再说了,比如如果你把深入内陆1000多公里的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整个关停,这些造船厂职工跑到莫斯科又能干什么呢?

无法被编户齐民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中国古代叫做流民;同理,失去国企工作坑位的工人阶级,就是苏联的流民,这在市场经济灵活就业下,根本不是多大的问题——大不了让他们送外卖。而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苏联,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动荡。

所以,最明智的方法,就是躺平。如果你假设计划经济就是无需辩驳的绝对真理,那么对这个由海精专搭成的脆弱积木,最好的方法就是一个子都不要动。如果牵一发,势必动全身。

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处于一种脆弱而微妙的平衡之中。每座城市的就业、社会保障经由海精专的精心调节,达到刚刚好的程度。这种精密系也同时意味着系统的鲁棒性其实非常低下。一座城市的经济链条瓦解将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崩盘。

在勃列日涅夫前期,勃列日涅夫曾经考虑过将部分用不上的国企进行裁员改制,然后减少国家经济负担。但是发现裁下来的人员根本无法安置,不得已,只好将这些裁下来的生产线人员作为文职办公人员再度塞回企业之中。

你要明白勃列日涅夫的迫不得已,便也能理解为什么勃列日涅夫在美苏如此激烈的对抗中却选择就地躺平,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所以,苏联一直维系着他们的常规武器产能,实在是由于百万槽工衣食所系,迫不得已。

冷战美苏的军事武器生产,都有着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非常独特的特点,而和今天中美的军备竞赛完全不一样。

美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生产对应着需求,军队下了多少需求,军工厂就生产多少装备。需求达成了,厂子也就减产或者关张了;

苏联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生产多少国家接收多少。很多时候苏联生产的武器多并不是苏联武器年产量有多么惊人,而是苏联以固定的速度在整个冷战一直在生产武器。美国生产个几年,可能生产就停了(典型比如美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从1967年产量达到军队需求的41艘,一直到70年代后期一直处于停工状态。直到70年代末期俄亥俄开始开工);而苏联是一直在以固定速度造武器,结果产量最终爆掉了美国。

既然这些工厂都是所在城市的支柱产业,一旦裁员出现流民,势必引起国家动荡。那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裁员,继续让他们造武器。所以你看苏联直到解体前每年的武器产量都相当恒定,每年基本上都在爆兵——如果生产线一直维持,工人一直雇佣,不干活难道吃空饷么?


苏联在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时期,工厂的利润还是国家统一回收的——计划经济下的利润和市场经济的利润不一样,计划经济是每年国家根据当年的劳动总额算出来一个价格,然后发给工厂,然后工厂减去劳动消耗,算下来的劳动节余就是计划经济的利润。相当于你妈妈给你10块钱去买酱油,然后你用掉7块钱,剩下的3块就是计划经济下的利润,这3块原先是要统一回收的。

然后勃列日涅夫统治根基不稳,为了收买工厂领导,把利润回收这块给砍了,利润统一归工厂所有。相当于你妈拨下来的10块钱不管买东西花剩多少钱全部归你了。结果国家经费大量流入企业小金库里。国家为了扩建产能,不得不向银行借钱继续扩建军工产能。

像全世界最大的飞机总装厂,乌里扬诺夫斯克航空之星工厂就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向银行借贷造出来的东西。

然后到80年代,一共就造了不超过20架An-124运输机。美国埃福里特工厂规模小得多,80年代总计生产了上千架民航客机满世界卖,你工厂比人家还大的多,就造了十几架An-124。苏粉这都能把它吹盈利我也是佩服佩服。

这个工厂其实一直是个烂摊子,一直到现在欠银行的钱连利息都还不上。

人类最大的核潜艇造船厂——SY402北德文斯克造船厂于7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扩建的55号车间(红色框),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潜艇车间,也是人类最大的室内船坞。可以同时建造6艘台风(水下全排水量48000吨级)和奥斯卡级巨型潜艇(水下排水量24000吨级)。


苏联坦克产能的疯狂提升也发生在勃列日涅夫时期。

在60年代初,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苏联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概是10%左右,大约只有80年代的一半。那个年代,苏联的坦克年产量在1000余辆,然后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疯狂攀升到年产量3000-3500辆以上。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坦克工业还出了奇葩事情,苏联一口气生产了三款性能相近的三代坦克——T-64/72/80,只为照顾不同设计局和工厂的利益。

只有同时生产三款坦克T-64/72/80,苏联全套坦克工业体系才能全部利用,不会裁员,不会破坏社会稳定。

相比于M48——M60——M1一脉相承,脉络清晰的美军坦克,苏联坦克越到后期越让人看不懂。从T-54/55到T-62,还算有逻辑,然后T-64和T-72并行生产,就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后T-80的生产则让人无语。

像T-80B这种东西,使用燃气轮机和T-64B的装弹机,T-72A类似的石英填料炮塔,T-64B的1A33火控。性能上相比于T-64B,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优势么?优势就是燃气轮机?

T-72一开始是卡尔采夫设计局作为T-64改进项目拿(pian)到经费的,然后后来怎么又独立出来一款坦克?这其中猫腻和PY交易只能让人呵呵。

所以,有人问,勃列日涅夫时期每年4%以上的经济发展是怎么来的?很简单,向银行贷款扩建武器产能来的。


有个苏联笑话是这样讲的:

我没钱造坦克了怎么办?

向银行借钱啊。

向银行借钱没钱还了怎么办?

怕啥,你有坦克,还怕银行?


美国向全世界借钱然后用航母编队赖账,虽然道德上是有亏的,但是逻辑上是立得住的。人家剥削整个市场经济体养美国,罗马当年也干过啊。

苏联向国家银行借钱然后造武器,最后还不上钱赖账,这个逻辑上就立不住啊............

苏联的国家银行相当于国家的左手,国企相当于国家右手。苏联银行的钱还不都是苏联老百姓的,你右手向左手借钱,然后不还,亏的还不都是苏联老百姓么。

有苏粉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搞的很好,每年经济增长4%balabala...............

我就呵呵了,你向银行借钱买武器,买的武器怕美国的核导弹,又不去打仗抢劫,都烂在家里,相当于苏联银行花钱买了一堆生锈的破烂作为负债。你向本国借钱买武器屯仓库里然后不还钱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都可以持续,我TM左脚踩右脚都能原地飞升了。


随便拿中国和苏联比一下就知道苏联有多么魔怔了。

苏联70年代末鼎盛时期,工业产值大约是美国的80%;中国2018年,工业产值是美国的240%。

发电量,苏联最多的时候大约是美国60%,中国2019年是美国的180%。

看起来,以美国为单位,中国工业似乎有3个苏联——当然可能没有那么多,毕竟1980年左右美国还没有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到现在的程度。

总体来说,中国工业相当于2个以上的苏联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考虑粗钢产量这些,那就不止是两个苏联了。

中国的海军造船厂是什么规模呢?

上图是中国唯一的核潜艇制造厂——辽宁葫芦岛渤海重工和苏联乃至人类最大的核潜艇制造厂SY402北德文斯克的对比。

注意,画红圈部分是渤海重工的军民两用部分,绝大部分产能用于建造民用散货轮。而只有2015年之后填海新建的那一小块区域是专业建造核潜艇的。

我们可以看出,渤海重工的体量相较于北德文斯克,是小上很多的。

这恰恰说明了中国海军在造舰这一块,保持了最大程度上的克制。


好消息是,自从1991年俄罗斯改制为市场经济以来,发展到现在,总算不魔怔了。

这是俄罗斯在大卡缅扩建的红星造船厂,从中国振华买了2台1200吨级歌利亚造船龙门吊(美国纽波特纽斯建造航母的那台龙门吊是1050吨级的)。预计2026年正式建成。预计将成为俄罗斯的造船中心。

红星造船厂,在苏联时期,叫做红星修船厂,仅仅负责对核潜艇的中修以下维护,是个规模一般的修船厂,无法新建船舶。

其实红星造船厂,位置在大卡缅,就在海参崴的对面,是一个天然良港,最适合造船。为何冷战时期苏联不在这里造船呢?

因为苏联是个魔怔国,苏联考虑的是根据二战经验,在离日本那么近的地方造船,万一被美军战列舰岸轰掉了怎么办?万一被航母舰载机炸掉了怎么办?

苏联从来没有想过,在SY199阿穆尔共青城那个破地方造船,连TM 9000吨以上的船都造不了,那就只能造潜艇了。

而红星造船厂,之所以要从中国买1200吨级龙门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巨型的LNG天然气船。然后用LNG船沿着北极航线跑,给俄罗斯赚外汇。

而苏联这个弱智国家,只会说:民用船,有什么价值?能不能造军舰?这个造船厂能不能防御岸轰?防御敌人海军陆战队登陆?

所以苏联这个在核威慑时代依旧沿袭机械化战争时代军国主义体制的弱智国家解体了,呵呵。



有人问,美国现在就18个师(10 个现役师,8个警卫队师),中国就13个集团军,俄罗斯就11个集团军。又没有架子师、架子集团军,还有什么普鲁士四级动员体制,就这么点陆军,够用了么?

你要打二战那种机械化战争,肯定不够用。你要放在核威慑时代下,那肯定是够用了。

美国早在60年代就看穿了本质,然后搞常规部队大裁军。逻辑就是核盾常剑——核武器是盾牌,让别人不敢打我;常规武器是剑,用来砍人。

如果十几二十个师都解决不了敌人,还犹豫个毛啊,赶紧上核武器啊!什么以核武器为盾,你细品品,人家是以核武器为盾,可没承诺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现在普京说,只要俄罗斯10个师解决不了问题,就会毫不犹豫动用核武器。

恭喜俄罗斯,花了几十年总算脑子开窍了!

送一瓶药给死去的苏联,现在他的大儿子俄罗斯只有不到40万陆军,11个集团军,所有师齐装满员,再也没有什么狗屁架子集团军、架子师了。

恭喜俄罗斯花了二十多年,终于治好了自己的脑残病。


user avatar   black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普氏笑话一则:

有一天,一个退休军官问儿子:儿子,这里原来放着我的佩剑,你看见没?

儿子说:爸爸,别骂我,我拿它和隔壁小孩换了块表。

军官说:给我看看。

儿子递过去,军官看后说:确实是块好表,可如果明天有强盗来咱家,把我和你妈都打死了,还侮辱了你姐姐,然后你出去和他们说:晚上好呀,现在是莫斯科时间晚上12点半!


user avatar   yue-ru-bei-zho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敢,同理,北约裁军,苏联也不敢打,但是双方没一个敢裁军,这涉及到国际关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安全困境”。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他的军事实力越强,不安全感也就越强,于是它加强军备来获取安全感,结果导致了更大的不安全感。

自二战之后,美国发动了多起战争,但从未对任何一个国家使用过核武器,现在随便问一个小国,你担心美国用原子弹炸你吗,他们肯定不担心,但我们担心,我们不仅研制核武器,还研制远程导弹,力图对美国实行核威慑,让它不敢打我们,如果我们销毁核武器,美国会用核武器炸我们吗,不会,会武装侵略我们吗,也不会,会鼓动某岛独立吗,也不会,为什么呢,因为前几十年我们不强大的时候,美国并没有做这些事情。但我们会销毁核武器吗,同样也不会,因为当你强大之后,你的不安全感会随之增强,你担心我一销毁核武器,明天核弹头就飞了过来。

这个困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从心理学上,可以理解为当你有能力时,想法也就多了,想尽可能杜绝一切隐患,但当你没能力时,也就放弃挣扎了,随他去了,爱咋咋地,就像一件衣服,越是干净,你越无法容忍上面的一两个污点,但如果全是污点,也就不管了。

各国的政治精英并非意识不到这种安全困境,但他们无法跳出,即使他们能跳出,也无法说服他们的国民。这也是为什么精英阶层都爱移民的缘故,他们在国内虽然风光,但他们的不安全感却更重,而普通老百姓虽然过得糟糕,但由于没有移民能力,所以也不去担心有可能从天而降的祸患,过一天算一天。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的想法很好,倒是有人曾经和你一样的想法

文章写于2011年3月24日。

2011年11月,奥巴马在APEC峰会上亮出转向亚洲战略。

2012年,美国防长提出亚太再平衡,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那边刀都拔出来了,都架在脖子上了。

这边还在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一位有新思想的领导人。中美合作带头均衡裁军,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轻轻放过了”

“别拿我的税款去建航母”。


苏联也一样,没有古巴危机,土耳其的导弹能撤?土耳其和俄罗斯何其近。

苏联主动撤军,反而主动裁军,北约真敢主动开打吗?

呵……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是大概看过冷战时期的地图大概也不会问出这种问题。

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前线在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的重装师进攻出发点就在西欧国家的家门口,柏林是被东德整个包起来的就不说了,巴黎离前线也不到500公里,希特勒那些装备一号、二号这种主要武器是机关炮和机枪的豆坦克也只用了42天就拿下了整个法国,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二战了,苏联手里有大量的中程和短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的射程几乎可以覆盖西欧全境。

莫斯科离西欧可就远了1500公里都不止,西欧国家除了远程弹道导弹其他力量一时半会是威胁不到莫斯科的,苏联铁了心要动手西欧的所有国家只能在下地狱和拉着苏联人一起下地狱二选一。

北约国家(除了美国)无论如何是绝对不想开战的,哪怕苏联人裁军了也不过是把架在西欧国家脖子上的大砍刀换成了手术刀,除非苏联人把所有军队都撤了。

但是一旦苏联人从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撤军你猜北约会怎么样?当然北约国家会过去驻军啊,这时候不就变成现在这样了吗,北约的重装师攻击出发地开始离莫斯科近了,苏联人又觉得是北约把军刀架到他的脖子上了。

西欧国家觉得安全了,苏联就觉得不安全,苏联觉得安全了,西欧国家又觉得不安全了,这是军事科技水平和地理因素共同决定的。

苏联是个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人种等各个方面都与西欧国家差别很大的国家,同时在沙俄时期、苏联建国初期、二战时期都曾遭到西欧国家的入侵,作为二战的胜利方苏联人当然要把自己的军刀架到西欧国家的脖子上而不是反过来。

这当然就需要苏联大力发展军工产业,西欧国家不能等死再加上美国要维持霸权,所以才有的军备竞赛。

强大的武力是苏联立足的根本,有没有人跟它竞争它都会发展的,所以不存在不搞军备竞赛的问题。

而且苏联的经济体制也决定了他们不能大规模裁撤军队和削减军工制品产量,毕竟在计划经济体制内军工产品的生产是“百万漕工所系”,军方不订坦克了那些坦克厂、火炮厂、发动机厂、瞄具厂、钢厂等等一大串配套产业的工人和家属都干什么去啊,去西伯利亚挖土豆?大规模削减军备一定会导致苏联的经济混乱,戈尔巴乔夫正是因为同时在所有领域都要改革才会把苏联折腾垮了的。


user avatar   jiang-cheng-23-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有什么魔力能让北约突然德三附体搞突袭?难不成是苏维埃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北约暗生嫉妒想要先下手为强?


user avatar   xun-zi-yue-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哦,没必要搭理为了贬低苏联不顾一切的玩意们。

当然题主这问的智力跟戈尔巴乔夫有的一拼。

哪有在前线双方堆积兵力的时候主动给自己制造局面弱点的。当然北约爱好和平可能联邦德国军的规模都是用来烤香肠的。

在1973年开始中欧裁军谈判对于这个问题就开始谈。不过没有执行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互信。就是怕你说的这种局面发生。在许多问题上没有共识。

然后换地图头上来就真裁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签订。

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1.在欧洲地区的常备武器数额规定,代表不能部署某些武器又不代表不能生产某些武器,远东越来越多的t80代表什么呢。

2.1989年驻德苏军开始撤离。一直到1994年完成。

撤离途中东欧就出事了。至于1994年。

1994年是什么情况。1994年1月14日,美俄同乌克兰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销毁乌克兰境内全部核武器的三方协议》。

都这地步了,北约还用得着武力解决?

北约当然不会德三附体。德三多low啊。

金融白手套刮地皮比巴巴罗萨狠多了还用得着德三这么low穿地皮的操作。

北约倒是不嫉妒啊,我用200多亿美元干到毛子国债违约多好啊。人家不嫉妒,人家全拿。


user avatar   shang-xiao-ju-ji-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kgb1986 的文章给 @一只羊小驼 的文章做个注解:

文章原文如下:

作者在1993年4月《Деловой мир》杂志的第22页上和教授Станковская Ирина Кантовна(任教于莫斯科高等国际商务学院,该院1988年由苏联意大利联合成立,隶属于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大学,相当于一个系)那里找到了有趣的数据:
据估计,到了苏联末期,60%的机械制造,75%的科研实验及其经费开支与军事相关。军事工业使用着20%的国家能源,全国劳动力中少则有600万人,多则有1200万人在国营企业中从事着与军事相关联的工作。苏联大部分的军工企业位于俄罗斯境内,约有70%。一般认为,当时全苏境内为军事工业服务的制造企业有1700家,而在某些材料中,这一数字还会大得多。
苏联军工联合体涵盖了多个工业部门,如采掘,冶金,运输,所有类型的机械制造,所有类型的通讯,建筑以及航空航天。拥有920个科研机构和多个渠道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验证机的设计和实验。是一个高度纵向一体化的研发生产体系,原因是苏联军方不希望原料供应、组件的生产受到外界影响。

苏联军工企业在当时本国的民用品生产方面也占有不小的比例,为30%。具体而言,军工企业制造了苏联全部的电视机,全部的缝纫机,全部的钟表,97%的电冰箱和录音机,70%的吸尘器和洗衣机,以及60%多的摩托车。【以上数字出自93年4月《Деловой мир》杂志第22页,由俄国家国防委员会主席提供】然而,这样的数据在苏联解体后便大为缩水,俄军工企业的民用品生产在92至96年间出现了大幅萎缩(Станковская Ирина Кантовна讲义里的数据):


苏联军工联合体为什么在国家内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了——不只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在思想上的影响,也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总动员对经济上影响的延续。

在这里想说的就是,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治国理政方法“看起来比较特殊”,就去指责别人的道路,要知道,一个国家的道路好不好,哪方面好,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能评价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切不可全面照搬。

苏联治国理政的基本方法是斯大林时代奠定的,随着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逐渐动摇和拆解了斯大林的体制,在拆解的这个过程中,随着苏联的中央对斯大林式统治的摒弃,逐步放弃了调控经济指导建设的努力,苏联也就因此失去了大型基建能力(这里引用扬云飞的观点,非作者本人研究,代表阶段性研究结论,待查实),70-80年代苏联的全要素生产率开始随着改革飞速下跌——所谓的一抓就灵,一放就死。

以至于到现在的俄罗斯也就是伴随着普京的集权刚刚有恢复而已。

在俄国,斯大林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强人,而是一种政治路线。这种路线的诞生,甚至还有列宁的强烈影响:

而且正如 @一只羊小驼 所说,也离不开一战德国的总体战和战时计划经济的影响:

俄国人现在选择了一条以普京为代表的政治强人/希拉维克集团加上以米舒斯京为代表的国家控制主义者文官的道路,通过选择性地捡起来苏联的中央控制计划经济来恢复大型基建能力,通过引入先进科技加强控制效率,通过各种合作同盟,恢复苏联时期大而全的资源禀赋。

2014年5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总统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签约正式成立欧亚经济联盟(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经济联盟已经为这三个国家带来局部的“经济统一”,欧亚经济联盟则要延续和加强这个关税同盟
其他区域组织也提供了进一步整合的基础:
俄白联盟: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亚美尼亚
独立国家联合体:包括大多数前苏联国家。

随着俄罗斯内部改革的推进,很多事情上他们也逐渐开始有了起色:


11711M型万吨级大型登陆舰首舰已经于2021年6月完成舰体的大部分建设,预计于2023年交付俄国海军。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句话叫做当别人怀疑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

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你看美国看中国有多么不爽,但是美国在干嘛,联合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这种人搞点口水战或者搞个贸易战,收你点税或者编个新疆的什么故事,恶心你,或者在台湾搞点小动作。

你看美国看叙利亚。看利比亚,看伊拉克,看伊朗,看巴拿马等等其他的这些国家不爽他干的是什么?

你说主动裁军那看你裁多少,如果你裁撤到他不害怕的地步,那他有什么不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以为的美苏冷战------------反正都有核武器,别惹我,只要开打就是同归于尽,军备多少无所谓,也就是梭哈式的

其实的美苏冷战------------你海军不行,那你明天就少几个岛,后天找个理由在公海拦截你的商船,说是怀疑犯罪,商船搜查,慢慢的切香肠,你直接丢核弹?

你陆军不行,我就在韩国部署导弹,韩国人要干嘛苏联人管不着吧?人家独立国家,要干嘛还要问过你?还是你直接丢核弹?

你空军不行,航母天天在你周边海域晃,公海关你啥事?搞搞军演,起降个舰载机,没事丢点侦查设备,你直接丢核弹?公海都不许别人过?

好吧,你说你神经质,惹你就不行,那你会看到,“海盗”开着美国军舰,去截你的商船,怎么办?名义这东西,好弄的很~

抗美援朝,去的可也是“志愿军”,可不是“中国解放军”

那是不是你商船被“海盗”抢一次,你就要往美国丢核弹?是不是你的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出一个“反对派”,拿着好武器搞分裂,你就要往美国丢核弹?

连我这个一届屁民,在合法(国际法)范围内,都可以想出一百种羞辱弱者的办法,你是有核弹,再说谁没有吗?

你手里是有王炸,但是人家走一张小三,你拿什么管?

要你这样说,这世道就不应该有仗势欺人,真惹急了谁还不会以命换命?

可是要到什么程度才值得你以命换命?在那之前呢?人家骂你一句呢?人家打你一巴掌呢?人家揣你一脚呢?人家抢你一块钱呢?人家抢你10块钱呢?

平时你打不过人家,只有以命换命这一招,是不行的~毕竟,谁生来都是为了活下去的


中国现在也有核弹啊,贸易战要是打不过怎么办?直接丢核弹?

日本跟你争钓鱼岛怎么办?直接丢核弹?

韩国部署萨德怎么办?直接丢核弹?

阿三边境闹事怎么办?直接丢核弹?

要是没有强大的解放军常规部队与国家的强大的软实力,这些方向吃了亏,就是妥妥的哑巴吃黄连~核弹不是万能的~

百分之99以上的冲突,都是需要常规部队,商务部,外交部,职能部门去解决的~


说点个人想法,不喜可喷,各位随意

其实我上面说到冷战的时候,其实都在明着暗着说我们国家自己的现状

因为现在轮到我们了

但是我发现所有人看冷战,都是从苏联的视角出发,都觉得冷战是“不好”的,军备竞赛是“不好”的,冷战跟军备竞赛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也没有什么特别严谨的论证,反正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偏向~我其实也是

以至于一说起中美对抗,一心就觉得冷战,军事对抗,军备竞赛那一套不能再用,心里就害怕,担心,毕竟苏联就是这么垮的

假如这个观点成立

那美国为什么靠冷战,靠军备竞赛,靠对抗,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不是说冷战不好吗?

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其实,多数中国人都被打上了一个思想钢印

“跟美国正面对抗必然失败”,这其实也有过去100多年的事实“论证”的,我们好像只能搞一些“骚操作”才能赢 ,所以什么“中或赢”之类的阴谋论文章才会大受欢迎,因为大家其实打心底觉得,“光明正大”的,赢不了~

是谁给我们打上的这个钢印?美联储?好莱坞?美国媒体?美国军队?

大概都有参与吧

只是觉得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以为自己相对客观,其实早就被人潜移默化的洗脑了

毕竟“军事霸权”人人都懂

“经济霸权”随着大V科普,现在也都知道运作的原理

“舆论霸权”“文化霸权”还是藏的比较深的,除了媒体天天抹黑之外,其实还潜移默化给人洗脑,打上思想钢印,被洗成那么坚定的失败主义者,还不自知~


评论区有人说被挑衅就直接丢核弹,不需要讲理,虽然都知道不可行,但是架不住有“热血少年”觉得这叫做“不服就干” ,简直太酷了~

那我来给你们理一理这个逻辑

第一:太容易被人利用,日本冒充美国人冒充海盗(有点绕口令),是不是我们要做冤大头?这种情况多了,韩国人心生一计,中国人这么神经质,那我冒充日本人冒充美国人冒充海盗,中美日互相毁灭,大韩民国宇宙第一思密达!

接下去反正无限套娃,所以说,不调查清楚,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存在被人当枪使的可能?各位愿意被当枪吗?

说到底,不还是要调查清楚吗?调查,说到底不还是要证据吗?还得调查的事实确凿,一点差错都不能有才行,不然真被有心之国利用,我就问你们憋屈不憋屈?憋屈还是其次的,真发生的话,想想就特么傻逼~

第二:挂美国国旗的商船,在中美之间搞走私,中国能不能抓?

当然能啊!那美国就有话说了,“你抓我商船,就是挑衅我,我要给你吃美帝圣剑-----民兵!”

你说“大哥别啊!大哥别!我是不是针对你啊,这是犯罪啊!性质不一样啊!”

好啊,其实美国扣押的每一艘中国船,你仔细去了解,都犯了美国法律,不管真的假的,他们这么说,你怀疑人家假的,人家还怀疑你假的呢~

你得讲理吧?不能中国能怀疑犯罪扣押别国船只,美国就不能吧?

举个例子,某条商船,某船员,是个强奸犯外加毒贩(为了拉仇恨),被美国扣押船只,当场逮捕,你们在那不分青红皂白,就要丢核弹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你们意思是要14亿中国同胞,要去跟某些个“强奸犯”“毒贩”同生共死?你怎么这么仗义呢?

为了你,世界毁灭也在所不惜?想想你可能为了什么人在中二?真他妈的感人肺腑,令人崇敬啊!毁灭世界各位都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铁骨铮铮,让各位扶个老太太,抓个小偷见义勇为一下,都得琢磨琢磨了~为了一个罪犯都能跟世界拼命了,还怕这个啊?各位?

您不想活我还想活呢~就算最后还是要被民兵拍死,我还是希望国家真的已经尽力了,所有努力都做过了,最后核弹是为了整个民族的尊严而发射,而不是有可能为了一个罪犯,成不?行行好呗~各位被埋没的领袖级人物?

你愿意的话你现在就可以一个人去,真没人拦着你~(其他罪犯也一样,诈骗犯,贪污犯,经济犯,都是罪犯)

然后你们又要说了,得调查清楚,到底是不是真的犯罪了,还是美国找茬,再考虑丢不丢核弹

我擦,说到底不还是要调查嘛!搞了半天还是绕回来了啊~那你调查呗,就算人说你的船只不符合美国“消防安全”,政府有权责令整改,也是违法吧?没毛病吧?(为了多赚钱,不顾航行安全的船老大,这样的人少吗?国内一抓一大把吧?你有好感吗?)那这些人呢?赚着黑心钱,无视你的安全~你愿意同生共死吗?

啥?消防安全一听就是找茬?这理由不行?还是得拿核弹干他娘的?

我相信以各位的理解,中国企业如果在外被他国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找借口无端打压,肯定也是在被挑衅,需要“丢核弹”的范畴的~

乐天玛特鼻青脸肿的拍了拍身上的灰,爬起来,哦,懂了,原来我死就死在韩国没核武啊!




     

相关话题

  能否用一句简洁的话来形容斯大林时代(1936—1953)? 
  俄罗斯(苏联)作为一个工业大国,为什么没有世界性的汽车品牌? 
  冷战期间,柏林的对外交通是怎样的,有陆路交通吗? 
  二战以后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舰船是那一艘?而驱逐舰从二战时的样子变成现在这样经历了那些过程? 
  如何评价历史频道“苏联解体的民族推手:压制主体民族引发愤怒”? 
  德国把欧洲横扫之后如果不打苏联,结局怎样? 
  大韩航空 007 班机被苏联战机击落是谁的错误? 
  如何评价百度苏军吧? 
  苏联工业援助对于中国今天的工业的影响有多大? 
  如何评价各种「苏东政治笑话」体裁的衍生创作?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汉族人,也了解明末清初历史,但是并不是多痛恨清朝?
下一个讨论
大家知道的最长(复杂)的公式是什么?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