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背后有哪些重大意义? 第2页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次性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重目标,一步到位世界唯二。

这追得已经是够快了。


这一趟火星之旅,光是在太空中飞就要花上半年。2020.7.23-2021.2.10

快到火星时,还要“减速进站”,从一个受太阳引力主导的“小行星”,变成火星的“卫星”。

若失败的话,就和火星擦身而过,继续做你的小行星围着太阳转圈去。这个探测器不是没有机会,只不过要几年后再尝试一次了。设备老化技术淘汰不说,航天人也有青春,等得起吗?

这一个难关就淘汰世界上不少项目。

捕获之后,就是着陆。

从进入火星轨道到今天成功着陆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春天了。2021.2.10-2021.5.15

着陆很简单吗?

火星距地球最近5500万公里,最远4亿公里。信号以光速到达火星再返回,需要6-42分钟,顶着这种延迟你在地球能帮到它什么?(目前器地距离3.2亿公里,单向通讯时延大约18分钟)

登月的话,信号往返不到3秒,出什么事好歹能监视一下。若是送人上去,宇航员还能和地球上的人聊个天,就是延迟而已。(十几年前网通和电信之间也就这水平)

而火星降落和避障只能更依赖智能化。

遇到点什么事都别指望往返二十来分钟的指令解决,对实时性、自主性、智能性要求非常高。

说白了就是让一个机器人儿去一个没信号的地方完成任务。

那可不是机器狗在镜头前跳一段舞。

着陆失败的成本是什么?

且不说国民士气和人民币。

地火发射窗口相隔26个月,发射后又要星间飞行半年,还有可能当几年“卡兹”,然后再绕三个月。最后再和今天一样提心吊胆。这份成败对于我们来说是新闻,对于航天人来说是心血。



最后一个目标“巡视”,就是正经干活了。

隔壁毅力就已经应用了号称最尖端的自动驾驶系统。

我们在这方面应该也是不遑多让。

人类以后要探测的地方只会更远,信号只会更慢,人工智能是刚需。


知道马斯克为啥对资本的号召力如此之强了吧?他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火星计划的“零件”。这些“零件”拼装起来,可以对资本说出一个宏伟的故事。资本会为好故事付费的。(星链、地下隧道、移动支付、德州基地....马家所有看似无关的项目,都可以移植到火星故事上。)

这也是为什么自动驾驶“献祭”了如此多消费者之后,在资本市场还有如此魅力的原因之一。

太空走得越远,探索器材的智能化程度越深。这是必然的,谁让光速那么“慢”呢。


和冷战时代不一样。

冷战时代,苏美量大阵营,作为意识形态竞争者。科技在先航上先于民用。

苏联解体后,西方意识形态如同从一个竞争的市场,走向垄断。

垄断者无心文明服务。世界航天成就的进展,进入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拖延状态。


现在重新捡起来的时候,中美所处的环境差别没想象中那么大。

有人说我们无非对着苏联玩剩下的东西拼命追赶,这点和美国全然不同。

你以为马斯克成立SpaceX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么说服投资人的?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人类上火星的大多数技术都是现成的,只是没有人用。”他也是在捡一些遗落在时代的蒙尘宝物。包括聘请前NASA的工程师,使用到不了中国的技术,享受着美国现成的航天产业优势。

玩自己国家玩剩下的,就不是玩剩下的?

就不该这么想。

就应该想:既然在这件事上可行性被证实了那么多年,留下那么多技术遗产,相当于小号一身神装。不搞白不搞啊!


而且刻板印象中,中国是举国体制,美国就是自由市场?

别这么想,没那么大区别。

比如现在的美国许多项目还是NASA牵头,承包商竞标,SpaceX是极其优秀的一家。但航天业还不至于变成脱离政府主导的脱缰野“马”。

而中国也向民营开放了航天牌照,低调发展了几年,计划明年首射。政治课上说过,我们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你不会忘了吧。

很多时候差的只是先来后到、程度高低而已。

竞争一定伴随着互相学习的过程,咱的这条路没错。

我相信,以后中国航天业还能走得更靠前。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开心,火星探索的意义不止在科学上,它可以帮助凝聚一个国家的科技向心力。

前几天,我说马斯克的SN-15对于中国没有任何意义,遭到很多人反对。每次美国发射一颗卫星,发射一个火箭,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都会有一群大V欢呼雀跃,他们开心的为美国科技的进步而兴奋。

当我强调美国在太空科技对我国封锁的时候,他们却强调太空科技对我国的启蒙作用。

我们中国早就不需要别国启蒙了,启蒙就相当于邻居自己造了独轮车,我也想做,但是不告诉我怎么做,还告诉家里人不准泄露制造方法给我。

我按照自己的需求,自己设计,自己找材料,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独轮车,但是家里很多人却说,要感谢邻居的启蒙,邻居是最牛的。

这就是很多国人的思维,在科技上我们中国确实落后美国,有些人就对美国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美国启蒙了航天科技的一切。诸多平台的大V们每次马斯克的火箭升空时,他们都在欢呼。

而火星探测车,已经在各种科学类平台,媒体,公众号上宣传了几十年了,它成了一种精神图腾,美国影响世界的科技类图腾。

科技上的成就大家解释的很清楚了,对于世界和国人的影响它是长久的,它必然在未来十年里,与美国火星探测一起霸占各类科学科技媒体,让一些成长中人开始明白火星探测不是美国独有的,科技上中国正在领先。

消除某些人唯美国科技马首是瞻,科技领域的领先才能让国人明白中国的前进。


user avatar   li-wen-dong-24-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探索永无止尽!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来之不易!

祝融登临火星,可以说是今年最让人激动的一件大事了!也算是我国航天事业上的一座里程碑了。

据官方的说法: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驱散黑暗、带来温暖。火也将照亮鸿蒙,指引人类不断探索浩瀚星空,引领人类追逐光明。

在2020年的时候,登陆过火星的就只有美国,欧洲的探测器也只是轨道探测,没有真正的登陆,前苏联的时候,有探测器将到火星的时候,但降落后也是没有任何数据的,而我国祝融号的这次成功登陆,则成功证明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走到了国际航天事业的最前列。

从此之后,五星红旗也将在那颗红色的星球上飘扬!

感谢那些为了航天事业付出了无数努力的科研人员,感谢那些在中国航天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们,正是因为你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祝融号的成功登陆,也正是因为你们的不断探索和无数付出,才能使我们的五星红旗飘扬在那颗红色星球上!

祝融,祝融,继续加油!


user avatar   joyyiyi-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火神升空,牛B轰轰。上次天和发射,我已做诗一首,这次祝融登陆,我不禁又要吟诗一首。

致祝融

祝融升空,万家欢腾,

点燃火种,逐梦星空。

火神祝融,镇守火星,

再立新功,天下光融。

声明:原创,写的不好,欢迎指正。

祝融号这么有文化气息的名字,必须要宣传一下。

“祝融号”的命名源自我国上古神话人物,火神祝融。

“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祝融”就是希望继续用火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带来光明。

相传,祝融原名叫黎,是氏族首领的儿子。他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发现了击石取火的方法。

祝融还发明了火攻战法[1]

当时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叫蚩尤,经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讨伐。蚩尤人多势众,非常之强悍。祝融就命令部下:每个人打个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向敌人放火,把蚩尤的队伍烧得焦头烂额。此时,他们乘胜追击,大胜蚩尤,立下大功。

黄帝大喜,重赏了他,命他镇守南山,掌管天下的火。

罗泌《路史·前纪》卷八中说:

“祝诵氏,一曰祝龢,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

《史记·楚世家》记载: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相传,皇帝南巡,分不清方向,于是请“祝融辨乎南方”,衡阳的南岳,最先是由祝融辨出来的。他因此担任了司徒的职务。后来祝融被封楚地,成为楚国人的始祖。

这个火神,楚人的始祖祝融后来又兼任海神。

古人认为,南方属火,火又是光明的象征,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为一神,且符合后天八卦图中离属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我是 @三阳开泰,一个资深易经爱好者。一个有营养,有涵养,有教养的人,简称Three Yang。

个人代表作:

学周易有什么用处?

怎样自学易经?

想学易学,入门有什么书籍推荐?


参考

  1. ^1 https://new.qq.com/omn/20210424/20210424A030MI00.html

user avatar   b-h-6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祝贺祝融火星车成功着陆!祝融和测控系统完美表现,开香槟庆祝!接下来就看祝融的可靠性了!

我写这个回答的时候火星车还没有着陆,所以我重点谈了为什么我对天问一号有信心。


祝融号着陆成功且能在火星表面长期工作,那么中国会成为世界上唯二的在火星表面运营火星车的国家。

来自推@SegerYu
祝融号火星车高清照

苏联很接近于这个目标,1971年5月28日发射的火星3号甚至于还早于美国首次成功登陆,但仅仅14.5秒后就失联,然后此后的火星任务再也没成功过(火星6号也很接近)。讲道理,14.5秒连传张照片都不够,也就是一个象征意义,毫无实际科学价值,所以一般认为还是美国的海盗1号着陆器是首次成功着陆火星且长期运行的探测器。

当然这里绝不是乳苏,而是火星任务确实难度很高,对于早期的人类深空探测,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成功概率确实相当的低。不说苏联,就说在70年代已经取得成功着陆并长期运营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的美国来说,90年代理论上可靠性高出一大截的火星观察者号和火星气候探测者号却在进入火星轨道前失联,而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在降落时失败。欧洲两次登陆尝试也都有失败的部分,这些老牌航天强国的记录足以说明深空探测的风险所在。

开个玩笑
这图有年头了,但是火星反俄系统运作非常良好

不过也不要太过于担心,毕竟我们也高分通过了中考——三次成功的落月,现在登陆火星的高考条件更为苛刻和复杂,但航天团队也不是吃干饭的,早就模拟了成百上千次。


我致力于做一个理性乐观主义者,不能盲目打鸡血似的无脑乐观,为什么尽管挑战极大,我却对天问一号着陆成功还是有信心,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嫦娥系列月球着陆任务中探测器下降段的高水准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天问一号大致继承了自嫦娥三号开始的降落传感器系统,IMU(惯性测量单元),避障相机,激光测距雷达,以及工作在X波段和Ka毫米波波段的测速测距雷达(5天线波束)组成的多体制雷达信息融合。同时天问一号着陆部分也用了类似的主发动机,以及同样原理的着陆缓冲系统,可以说和嫦娥3号唯二的不同就是火星大气和地表地形地貌。对了,连天问一号的总师都和嫦娥四号是一个人。


听听:毫米波雷达,双目成像相机,激光雷达,是不是感觉在玩自动驾驶?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机器自主避障,而早在嫦娥三号上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就实现了国际上第一次使用机器视觉的航天器着陆。


我们纵观90年代到今天世界各国失败的火星着陆器任务:美国失败一次,火星极地着陆者号;英国&欧空局部分失败一次,小猎犬2号;欧空局&俄罗斯失败一次,ExoMars-2016。

左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右ExoMars-2016

其中小猎犬2号过于袖珍且事后调查模棱两可,我们暂且不谈。美国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和俄欧ExoMars-2016都是因为在动力下降阶段出现了传感器的故障而向发动机给出了完全错误的指令,最终导致着陆失败。这俩款探测器的着陆模式和这次祝融的着陆模式非常类似,都是主发动机+支架缓冲着陆,和今年早些时候的毅力号不同。而不同于70年代美苏经常出现的什么芯片烧毁、通信丢失、发动机故障(印度除外啊,这帮人发动机都搞不定),现代深空着陆传感器的可靠性,以及自适应姿态算法方面实际上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最近一篇论文显示某490N轨控发动机即便在喉部烧穿后仍能维持推力10分钟以上,仅有很小的推力损失

具体来说,这两款失败的探测器都采用IMU+雷达高度计+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方案。火星极地着陆者号着陆失败原因可能是宽波束雷达性能受到着陆姿态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在地面测试时使用了错误的验证模型,雷达在表面散射特性变化很大的情况下无法可靠工作。后来的凤凰号和洞察号继承了火星极地着陆者号的降落雷达等传感器硬件系统,但对算法和模型做了大量改进和验证工作,才保证了后来的成功。

而俄欧ExoMars-2016则是在高超声速再入火星大气层的时候产生的震动超过了IMU的设计上限,导致最终在主发动机点火的时候,IMU给出的姿态刚刚好偏转了165°,这个时候即便雷达高度计读数依然正常,但糟糕的纠错算法和数据融合逻辑,使得IMU的数据被系统采信,这导致发动机直接调转了头向天上喷射,加速将探测器撞毁在火星表面。

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上面两个例子都是传感器或者算法的锅,这些问题其实是可以靠扎实的试验和仿真避免的。我们的天问不但多次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也做了很多现实模拟,再加上利用了嫦娥系列已经被证实可靠的传感器(当然对火星环境、高速再入这些月球木有的条件做了适应性改进),再加上我们后发优势,可以充分总结吸收前人栽跟头的地方,我觉得,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我们是可以相信祝融着陆会成功的。

分离实验台
祝融悬停避障地面测试

放宽心,完全成功开香槟庆祝,部分成功热烈鼓掌,失败了期待一下备份星再来一次。


某个我很不喜欢的人讲过一句我很喜欢的话:

成功包含着毫不气馁地从失败走向失败



user avatar   cxpm 网友的相关建议: 
      

7个月穿越宇宙空间亿万里的旅行,3个月沿火星轨道的飞行。10个月了,天问号终于走到了放出最后一击的关头。今晨,好消息终于如期而至:中国航天人再创历史成功,祝融登陆火星,祝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难掩激动情绪,忍不住哭了。


在这颗红色星球上,也许有一架火星直升机的旋翼正在稀薄的大气里破空而行,也许一辆火星车正在将火星上的声音传给地球人聆听,但这都不是中国人的伟绩。

今天早晨,带着一抹国旗红的天问破空而来,这是中国人对广袤太空的一次全新的叩问。在全世界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承载着好奇和期望的天问号终将下定决心进入最后的下降通道。

地火一去亿万里,开弓再无回头箭。巨大的通讯延时让天问的着陆必须自主进行。全自动的处理后面是紧张工作多年的中国航天人。他们的智慧、辛劳和决断已经全部凝结于是这一击,明知此时不需行动却又神经紧绷,那是将孩子送入人生最重要考场的感觉:让人透不过气又充满期待。

理智告诉他们:地火间有长达十多分钟的传输延迟,在大家提心吊胆的时候,其实遥远的宇宙星空中结局早已注定,可中国航天人心里还在默默希望自己负责的环节不要出错,千万不能有故障,万万要成功。

火星之旅不是一个轻而易举且说走就走的旅行。火星尴尬的大气层厚度不够,不足以完全使用气动减速而需要依赖火箭;可火星大气层又不够稀薄,光靠火箭减速不行还要依赖降落伞。我们也知道,正是由于复杂的着陆条件,人类一共向火星派出17个着陆器,仅仅有7个安全着陆,火星有风险、降落需谨慎。

天时、地利、人和。天问在耐心等时机。三个月来它不停收集着火星上空的气象数据,拍照扫描着火星表面,一次一次仔细观察预定降落点,它的眼睛一直盯着火星表面,航天爱好者通过分析也基本确定了它的目标:乌托邦平原。

终于,天问号收到了最终的下降指令。电流流过星体,激活各个沉睡了近10个月的着陆待机部件。舱外,是稀薄的火星大气;地面,是复杂的地形貌;速度,是高达18000公里的时速。

天问号轨道器和满载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成分探测仪、表面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的着陆器说再见,祝它在决定性的7分钟中里满满都是好运。

白日流星

如果有人在火星表面向上看,应该能看到一颗飞火流星划破火星大气层的壮观场面。承受了7个月宇宙低温的飞行器正在受着烧蚀高温的冰火两重天般的考验。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连续纤维增强中密度防热材料和超轻质烧蚀防热涂层材料是中国航天人给它配的战衣,它们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

飞行器靠着大气摩擦不断减速,速度慢慢下降了90%,轮到降落伞登场。开伞,飞行器继续减速。终于,100米!距离火星表面约100米!大型反推发动机轰然启动,飞行器慢慢减速至0,在乌托邦平原上空悬停。


祝融身下,是如白霜一般的白色尘埃颗粒,那是薄薄的一层固态水和灰尘,不到千分之一厘米。决断,下降。华夏上古火神祝融终于稳稳在火星的表面站定,上空是焦糖色的天空和注视着它的天问。

十几分钟后,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放下了:大家笑了。胖五的设计师在笑、火箭工厂的工人在笑、天问祝融的设计师和制造者在笑、深空测控的人在笑,库鲁航天中心的欧空局合作者也在笑。我也微微一笑:那是发自心底的满足,那是中国科技精英给一个老航天迷的最好礼物。

感谢中国航天人,让我们的梦想伸向远方,让我们书写了自己的宇航篇章,让我们在仰望星空中那颗红色星球的时候,可以平淡而自豪地说:瞧,在那个乌托邦里,有天问,有祝融,还有中国人的太空梦。


user avatar   wo-men-de-tai-k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持续官宣哟!

2021年5月15日10:00

落点到!大红屏到!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五院&八院)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6853247999848449

2021年5月15日

【成了!】“祝融号”火星车顺利发回遥测信号!5月15日8时许,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纪实 https://www.zhihu.com/video/1376822167158464512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正式批复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在地火转移阶段完成了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于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021年2月24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后,对火星开展全球遥感探测,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查,探测分析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为着陆火星做准备。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目前,探测器已在太空运行 天,距离地球约3.2亿千米。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2021年5月14日,天问一号来信啦!

2021年5月14日:【官宣】天问一号将于近期择机实施着陆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以来,各系统工作正常。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科学探测工作,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根据目前飞行情况,天问一号探测器拟于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至5月19日期间择机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国家航天局)

@新华网思客 @青蜂侠 @天才琪露诺 @中国网 @张晟宇 @知乎机构号团队 @苏澄宇 @周源 @和尚洗头用飘柔 @知乎科学 @鸑鷟鹓鶵 @太空精酿 @知乎科技 @甜草莓


user avatar   zhou-zheng-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歪个楼,文化底蕴这块,中国航天局就是起范儿,不得不服。

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

将登月探测器命名为“嫦娥”

将中继通信卫星命名为“鹊桥”

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命名为“悟空”

将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

将通信卫星命名为“烽火”

将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

将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将玉兔着陆的那片区域命名为“广寒宫”

将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将火星探测车命名为“祝融”

将量子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

将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命名为“北斗”,

将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命名为“夸父计划”,

将火星探测卫星命名为“萤火”,

将全球卫星星座系统命名为“鸿雁”

每个名字都无比恰当,不愧为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古国。

老美用的都是希腊神话人物,希腊关你们p事啊?

这份属于中华民族的浪漫,全世界还有谁?


user avatar   yi-wen-51-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9.12 更新

来来来,新的小白鼠又上线了。自9.12起,葡萄牙取消室外口罩令。

葡萄牙、中国全民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是:

葡萄牙:一剂(86.85%)、完全接种率(81.1%)【截止9.13,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一剂(?)、完全接种率(78%)【截止9.22】

所以,从完全接种率上来看,中国已经达到70%的红线,但delta比较凶残,有研究数据表明,针对delta可能需要88%以上的全民接种率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而现在葡萄牙的一剂接种率(86.85%)已经接近于88%了,最多再过28天,葡萄牙的完全接种率也将会接近88%。

新冠肆虐了一年多,葡萄牙从今天起,开始试水群体免疫,真的是拿命在试啊~

葡萄牙会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9.13 更新

我不在知道大家为什么都喜欢拿以色列来举例证明群体免疫是失败的。以色列的实际完全接种率到现在连70%都没有(63.02%),这个国家连讨论群体免疫的资格都没达到。

就这个接种率,也就无怪乎日增10000+。


9.16 更新

9.16葡萄牙TSF更新葡卫生部会议报告:4/5的住院治疗患者和14/15的ICU患者没有完全接种疫苗。(说明接种疫苗还是有用哒!!!!)

“葡萄牙人民投票,投票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葡萄牙总统 马塞洛

Infarmed 会议:大于5岁的儿童,疫苗的接种(计划)可以推进。 葡萄牙已有 81.5% 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种。

同一天,葡萄牙卫生部在官网称:我们已经在大流行的末期[1]


一些胡思乱想

晚上和同学谈到葡萄牙取消室外强制口罩令这一行为,突然莫名的觉得这个国家很勇是肿么回事。

近一个月,葡萄牙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居高不下,但是葡萄牙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策,当然比起之前的英国、以色列……葡萄牙的是建立在超高疫苗接种率之上的。假如这一次成功了,全世界应该就会慢慢解封吧。



在《葡萄牙史》的序言部分,作者戴维·伯明翰说:“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长生存之道的国家之一。……在欧洲的许多历史进程当中,它还是一位先驱者。”

今时今日,留在葡萄牙人民血液里的大航海开辟者的基因,或许并没有消散,还在以某些方式传承着。

参考

  1. ^ https://covid19.min-saude.pt/encontramo-nos-no-fim-de-uma-fase-pandemica/#

user avatar   wenmia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知乎潜水三四年了,第一次正儿八经回答问题,没想到还有朋友追更,根据大家在评论区的分歧,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希望不要引起更大的分歧

我是独生女,为什么会找我老公非独呢,我从上大学开始我爸妈就开始给我灌输找男朋友的标准,其实都不算标准,我爸说必须人品好,家风正,当时十八九岁,哪里懂得什么家风正不正,感觉接触不了这么深层次的东西,当然他家里家庭教育是正常的,我跟老公是高中同学,就是高中三年没说过几句话,见了面只点头打招呼的同学,当时不知道他家什么情况,当然他也不了解我家,后来高中毕业同学聚会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他高考失利,我上大学,他留在县城复读,平时也是有一句无一句的聊,越到高考越焦虑,那种自己察觉不到的焦虑,我就很少再跟他联系,怕影响人家学习,反而他有时间会主动联系我,就是普通的打打电话,给他加加油什么的,我当时觉得换作其他同学我可能也会这样,但是他不这么理解的,他觉得我陪他走过了考前最焦虑的时间,哈哈哈哈哈,他非说是我先喜欢他的,陪他聊天,给他加油,后来他上大学,时间宽松了,联系就频繁了,平时聊天知道他有一个哥哥,他也知道了我们家的基本情况,没有什么独生和非独生的分歧,相反平时他有什么事都是我替他想着,他有点大男子主义,更多的时候是引导我这件事怎么做,用他的话说,在他家轮不到他当家做主,哈哈哈哈,所以我跟他性格和处理方式上很契合,我不喜欢操心,都是他拿了主意我去执行

恋爱三年半,结婚七年,都是我俩之间的小摩擦,我不跟公婆一起生活,所以没什么大的婆媳矛盾,刚结婚的时候不管什么事他都向着他父母,他哥嫂,所以我有时候会刻意避免跟他讨论他家的事,慢慢的,到现在他觉得他父母说的不对的地方他会主动反驳,我有时候会替公婆说他几句,让他不要脾气这么大

关于房产,钱,他们家看的比较死,我们结婚一两年里,我爸经常跟他说,一家人不要争啊抢的,尤其是亲兄弟,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他哥哥家还是俩儿子,我妈说,你们自己如果困难,可以不给家里帮忙,但是也不能在给我公婆哥嫂添负担,所以我们结婚我公婆出了首付之后家里的其他房产我们就主动放弃了,家里还有两套房,一套六间两层的门面楼,家里一些看热闹的邻居亲戚什么的,每次回家过年聚一起的时候就有意无意的说,你俩真是憨,一个首付才多少钱,家里这些房产得付多少首付,我们就当说笑话,一般不接话

后期我婆婆和嫂子知道我一不为他家钱,二不为他家房,才不防着我,有时候往回想想,其实挺寒心的,好在我只为这个人,他对好,对我父母好就行了,这也是有什么问题我不跟他家争执的原因,我会自己开导自己,我公婆养了一个好儿子,拱手让给我了,这些小事就算了吧,无所谓了吧,在他家邻居亲戚眼里我一直是个缺心眼的形象,整天嘻嘻哈哈,大大咧咧

有时候我老公会莫名其妙的蹦出一句,你真是个缺心眼,我都会开玩笑说我这叫不忘初心

本来就是只图他这个人,人好就行了,不能有太多要求,患得患失容易啥也得不到

祝好~



以下是原答案

我是独生女,目前妈妈退休,爸爸还有两年退休,以前小时候邻居亲戚总说,她现在还感觉不到有兄弟姐妹的好处,长大了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就知道了,我现在31岁,看过了有兄弟姐妹的,鸡飞狗跳的家庭关系,我很感谢当年的政策,当然肯定还是关系和谐的多,这种比较就是糟糕的无比糟糕,好的也没比我好到哪去,就我观察我妈退休后的生活,我觉得我妈可能也感谢当年的政策,退休后简直快乐到飞起,哈哈哈,如果我还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估计我妈这会子得在家练习怎么当端水大事呢,我也没有感觉到童年孤独,成年无助,相反我很独立,8,9岁就学会自己做饭了,因为父母工作忙,有时不能按点做饭吃饭,毕业之后在外面工作也把自己照顾的很好,我也不用顾虑父母的房子多分我还是少分我,相反我鼓励妈妈退休之后享受生活,不用想着存养老钱,没人惦记她的退休工资,相反我老公家有个哥哥,我们每次带孩子回他们家,嫂子都有意无意的说我没负担什么的,其实我对公婆明面上还是暗地里在物质上帮助她都装作不知道,我也不想在这事上费心,感觉没必要,一家人开心健康就行,这是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安全感,我不需要他们家的物质和精神上因为一碗水没端平带来的空缺,刚结婚的时候一家人防着我,好像我图他们钱,时刻要分他们东西似的,时间长了知道我心思根本不在这,才对我像自己家人,我根本不在乎,我只图人好就行了,感谢政策




           

相关话题

  大家都说元宇宙是骗局,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明星富豪往里砸钱?他们是傻子吗? 
  如何回答孩子的提问「扫地机器人会迷路吗」? 
  小米手机是否拉低了手机市场的价格?以及是否清扫了国产山寨机? 
  Apple Watch 值得购买吗? 
  请大神推荐5.1音响。? 
  相比 1970 年以前,1970 年后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减缓了吗? 
  是不是中国科学家要做出实用价值才能得奖,而西方的如牛顿 爱因斯坦却不用? 
  如何看待马来西亚封国后,全球陷入芯片荒,芯片价格飙涨5倍? 
  如果有个机会让你去火星,你去吗? 
  如果地球变得扁平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发布在腾讯新闻的《为国捐躯可以,为资本家不行,年轻人的思想或走入误区》?
下一个讨论
明明我国天问号比美国火星车早发射,为什么晚三个月才登上火星?





© 2024-06-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