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繁体字有恢复的必要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简化汉字”,准确地说其实简化的是常用汉字。无论是一简字还是后来被吐槽的二简字,都不是把所有的文字简化一遍,所以很多繁体字的爱好者们经常会吐槽为什么同样偏旁的汉字,这个简化了而那个没有简化,原因也在于被简化的字普遍使用率较高,而未被简化的字普遍使用率较低或只在某个专业领域内被使用。

如果用具体的数字来说,今天官方刊定的《简化字总表》收录的汉字是2235个,而汉字的总量是多少?《康熙字典》收录的汉字数是47000多个,也就是说汉字简化的比例其实连5%都不到。

正好,这个问题下面有个自称是外国人的人用繁体字写答案,我就直接引用了:

大家好,我是英國人,有華人血統,學習中文只有十年,所以其實我沒有立場去評論什麼有關中文文字的大道理,因為中文知識有限,只能表達心中所想的和自身感受。
我只認為,一個文化,大中華文化,包羅萬有,大千世界各有光芒,只要不互相排擠或歧視,就能並存。
每一步步向文明的步伐,都總會捨棄一些利弊的人事物,視乎大家想要保留的是什麼。
當然,在知乎這裡待了個多月,本意是想學習中文及更了解中國文化,獲益很多,但是由於本人學習的中文書寫是繁體字,每每回答問題,總會遇到一些人禮貌要求本人可否改用簡體字、甚至有些素質劣等的人會直接罵本人為什麼要用繁體。
其實,我讀過的中國歷史不多,但是我知道,簡體字的歷史不太悠久,這並非說明簡體字高貴或下賤,而是一個國家邁向文明的一個標記。

这里面用的都是白话文写作。这里面繁简之间有差别的字有多少呢?比如这一句“其實,我讀過的中國歷史不多,但是我知道,簡體字的歷史不太悠久,這並非說明簡體字高貴或下賤,而是一個國家邁向文明的一個標記”,一共56个字,其中有繁简差异的是22个字,占到了总数的40%。

但是对比古代人的写作,汉字简化的并不多。比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这里面开头55个字,真正古今有差异的有几个?并且很多繁体字并不需要特殊学习,比如“题”、“额”、“员”、“勋”等,只不过是写法上略有差异。所以,所谓的“恢复繁体字”,说到底也不过是把简化了的汉字重新恢复成繁体写法而已。

所以说,简化汉字用5%都不到的简化比例,覆盖了当下日常生活中近一半的用词用字,说明这个简化并不是无的放矢。更不用说,这2200多个汉字里,绝大多数都是被普遍认可的——比如那些从俗字、从草写等方式简化的汉字,本身也是符合汉字发展规律的。那些普遍被吐槽的简化汉字,到底有多少呢?某些人说是350个。这写字占不到汉字总数的1%。

除了那些无论如何一定要恢复“正体字”的死硬派之外,绝大多数人对于繁简之争的态度都是承认简化字对国民教育的功绩,并且承认简化字大部分是有其合理性的,只是对于小部分汉字的简化方案有意见。但既然你承认简化字的合理性并且看到了现行简化字的问题,最理性的态度难道不应该是考虑如何更科学地简化吗?或者说,你认为这些字不合理,建议更改也好,建议恢复到以前的写法也好,都没问题。但因为这些问题,连那些合理简化的汉字都要废除,这显然是不明智的。

至于有些人非得拿传承文化之类的说事,就别闹了。一方面,如果繁体字真那么好些好用,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俗体字?不就是老百姓觉得写繁体字麻烦吗。另一方面,就算是在港台地区,普通老百姓能用繁体字也就是用习惯了而已,绝大多数人也不了解这背后的传承变化。不看《说文解字》等著作,光评感觉讲汉字,那就是瞎扯。更何况,就港台地区现在的样子,他们使用了繁字体就传承中国文化了?他们承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还是回事呢。


user avatar   chong-ying-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点必要都没有。

忍不住要骂你们这群自私鬼!没错,就是你们这群要求恢复繁体字的群体、要求官方复兴汉服的群体以及什么不让吃狗肉的群体,此处为敏感词。

你喜欢繁体字你去学,你喜欢汉服你去穿,你不吃狗肉你别吃,但是你们凭什么要求别人也得做你喜欢事情?还有比以一小群人的爱好绑架一整个群体的行径无耻的吗?

今天要恢复繁体字,明天要恢复男耕女织,过两天恢复裹脚,再过几天恢复帝制,最后都把衣服脱光手牵手回归大森林得了。

————————忍不住补充————————

鉴于一些人连简单类比都看不懂就开喷,我只好详细的举个栗子:

话说有一天你和你对象正坐在公园小板凳上探讨梦想和远方,顺便交换比划一下手掌大小。这时突然来了一个和尚对你说:“施主,世间一切都是虚妄,情欲是万恶之源,还望施主放下情爱,皈依佛门 ”此时你也许只是一笑,心中暗笑老和尚怎么会知道舌头打架的乐趣。

然而,和尚要是不依不饶拖着你让你上山,强按着你头要给你剃度顺便用香给你烙几个戒疤。

你保不准也要怒骂一声“秃驴!打死你个龟孙!”

(图侵删)

——————————————最后一更——————————————

我以为举个例子已经能很详细表达我要表达意思了,没想到还是有一批人还是假装看不懂(或者真的看不懂?),我从不反对你喷,只是麻烦你喷在靶心上。说实话,看很多评论,我都替你们干捉急。为了帮助你们找准靶心,我决定将关键词标黑划线,以方便你们反驳的更有力量。

竟然 又被举报


user avatar   tan-chun-x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干脆恢复成甲骨文好了,不更有韵味。


user avatar   tian-xing-liang-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过十年就没人讨论这种事了

胜利者不被批判

如同二十年前大陆流行港台腔和粤语,十年前有韩流一样,经济基础决定一切

文化是经济的外延,或者说文化是用来诠释你的经济生活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即使是国内的科幻圈,之前的科幻小说你不取个美国人名字总觉得不对,三体也未能免俗,主人公基本就是中美两国人,一个道理!人家发达,并且在所谓科幻大片的输入下,形成了思维定式。

包括好莱坞一样,为啥这些年的科幻片,中国人和中国的出场很多,首先是你有电影市场,其次是你的经济影响力,编剧想到的就是你,之前是苏联和日本。


对于繁体字而言,为什么中国人会纠结,因为书法体系

书法是门艺术,汉字里的文化内涵和讲究以及几千年的演化非常有魅力

平心而论,就书法本身而言,的确是繁体字更漂亮,只要你不瞎

但书法里写隶书、小篆、大篆、异形字的大有人在!跟所谓正体字差别一样巨大

还有比如篆刻印章,你别说用简体字了,你用繁体字刻印你觉得是那个味?当然是用篆书了!!

所以就书法而言,当然写简体字是不怎么有味道的,我这个野生书法爱好者来说,只能说很多简体字写起来就像草书没写明白一样,的确别扭,但这就是在艺术领域


user avatar   liu-liny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能使用“繁体字”的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都多。

现在使用“繁体字”印刷的文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

既然没有丧失,何来恢复?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要传统文化的韵味建议直接恢复隶书,毕竟名字都叫汉字了,直接用汉朝的文字味才最浓,汉朝用的可不是繁体字而是隶书。


user avatar   li-rui-he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是這種日經問題。

我是北京人,在香港讀書。先喊上一句,如果真的叫我們這種跨境的人不時切來切去,一會簡一會繁,簡直要累死。

繁體字從來就沒有廢除,即使在中國內地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不再是法定文字。不少人的簽名仍然用繁體,包括溫寶寶。類似的,簡體字在港澳台和海外老僑之中也有有限的存在。

從文字角度而言,現行簡體字問題不算大,基本保留了漢字的應有框架。同時,繁體字總體來說比較飽滿,且避免了部分簡體字在簡化中導致的問題。

(問簡化字的問題,從簡繁轉換就可以看出來。最核心的就是合併簡化導致的混亂。)

我從來都是對內地人講要去看繁體字的東西,也對港台人講不要過於排斥簡體字。文字畢竟部分是藝術部分是實用符號。

然而這裡面的某些人,不論在邊境哪一側,都是懶得理解對方寫了什麼罷了。

辣雞!

不回覆。


user avatar   liu-yun-tian-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果真有没读过书的小朋友拼命的洗地。

我也是醉了。

这位脑子当大肠用的小朋友说:

简体字是繁体字简化而来的,会繁体字的人都会认识简体字。

嗯,不错,你读过书(幼儿园),但是你没见识。

我一个常年在香港澳门台湾跑的人,这些用繁体字的地区对简体字的辨识能力还没你一个没出过大陆的高材生清楚?

汉字简化,说得简单,你知道汉字简化的历史么?你知道汉字简化有多少方案么?你知道汉字简化工作付出了多少汉语言学家的心血?

说简化就简化,你倒是“嘴上专家”做得漂亮,你要真那么牛,你会在知乎上跟我掰?

看看你知乎的数据,自己脸红不?从你这点数据看,你也就是一个小学没毕业、人生不如意、工作不顺心的死肥宅把?

呵呵?

下面原回答。


完全没有必要。

說簡單點,

我没学过繁体字,但是卻不影響我使用與辨讀繁體字。

这很有问题么?反正我不觉得有问题。

關於文字,真的沒必要去扯什麼演化、高貴之類的東西,給人感覺很膚淺的樣子。

就如我这个回答一样,相信大部分学简体字的朋友能够轻松阅读,但是绝大部分只学过繁体字的同学,估计很难流畅、完整的读完我这个回答全文并理解其意思。

這種簡、繁並用的行文,我非常喜歡。

因为这样做,可以让那些只会繁体字又自诩“高贵”的人士,一臉懵圈。

那種一臉懵圈的樣子,实在让人看着开心与舒坦。

为什么一般学习过简体字的人,只需要經過簡單的適應就可以輕鬆辨認繁體字呢?

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我个人阅读繁体字的能力,是来自于一本繁体文言文版的《水滸傳》(有朋友评论里说水壶不是文言文,的确,这里是我不严谨,《水浒》等四大名著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古代白话文小说,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文言文这种官方行文,就如同现代应用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区别一样)。

而且《水滸傳》是我小學的時候看的,第一次看文言文小說,第一次看繁體字小說,除了很多文言文的意思不懂需要看注釋以外,關於繁體字看不懂這事,對於當時小學的我來說完全不存在。

反而,学习了简体字以后,对繁体字辨读能力的提升非常之大。

而中國,從民國時期大多數學者、教師就開始極力推進的“漢字簡化運動”,目的不是為了所謂的“閹割中國文化”,而是為了“弘揚中國文化”。

繁体汉字笔画繁多、不易辨认和书写,学习难度极高,在封建王朝时代,单单能够读书识字甚至都可以看做是一件非常光宗耀祖的事了,更何况想到做到当今的“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字”?

為什麼中國古代讀書很困難呢?

反正不是因为“穷”。——试想中国在1890年以前,霸占了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地位霸占了近乎几千年,这样一个发达的国家,能因为“穷”读不起书?开玩笑?

主要的原因是:皇權。——讓普通民眾學習的知識越多,人的心智就會越成熟,越成熟的心智,就越無法使用封建王朝的模式去駕馭與控制。

也就是说,古代汉字那么复杂的具体原因,不是因为汉字的自然演化,而是因为皇权的需要。

太多的聰明人,極其容易導致權力的更迭,在封建王朝制度下,讀書人必然不能太多,就算有,也必須盡可能的掌握在皇族手裡。

古代帝王不是傻子,更不是“为民服务”的新中国政府,他们考虑的是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和享受,他们不会管底层人民的死活。

所以,與其說繁體字是中華文明的精髓,不如說繁體字是中華民族的枷鎖

这样的一个东西,有必要复辟么?

中國漢字的韻味?什麼是中國漢字的韻味?要恢復中國漢字的韻味,為什麼隻恢復繁體字呢?乾脆連不斷句、沒標點文言文一併恢復了不是更好?那樣豈不是更加原汁原味?那樣寫作豈不是更加的B格高高?

很多人莫不是以为中国古代的行文是这样的: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序》摘

吧?

殊不知真正的古代行文其实是这样的: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暮之初會于稽山陰之蘭亭修契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蘭亭序》原文摘

很多人以为的古诗是这样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

其实真正的古诗是这样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

看吧,这就是原汁原味,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字、传统行文。

没有人给加上标点,谁看得懂?

所以,总的来说,历史是发展的,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事物也是在发展的,人类的眼光总是要向前看,而不能为了一些所谓的“文化”、“传统”而不顾历史的发展,搞一些无所谓的复辟活动。

精彩灿烂的文化,我们需要保护,但仅仅只是保护而已,说要去弘扬一些已经被历史车轮淘汰的事物,本身就是对社会、对历史、对文化的极度不负责任

文字,不仅仅蕴含着信息,它还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社会发展、意识形态等诸多信息,文字越简单,越代表着这个民族民众整体素质的提升,而民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则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兴盛。

对于那些天天叫嚣着要玩繁体字复辟的人们,他们自己都认不全繁体字,仅仅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挑拨或为了自己内心里的一些错误认识,便要搞什么“繁体字复兴运动”,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度的无知么?

想要对历史的进程品头论足,想要评价古今伟人的事迹,那就不要站在升斗小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旦站在升斗小民的角度去思考古往今来历史名人的所做所谓、所思所想,任何人都会觉得他们的作为匪夷所思。相反的,如果了解了相关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然后站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去思考,那么这些历史名人的所作所为则会变得那么的理所当然、高瞻远瞩。

宏大的眼界和大局观,才能决定一个人思想的高低,一个人思想的高低,则会决定这个人的高度。

所以,请站在山顶上去观看、评论历史,不要透过井底那一丝丝蔚蓝就妄自揣测天地的广阔。


user avatar   chen-jun-40-50-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每次看到一大群想继承中国文化的人,我都想笑。

说什么手艺要传承下去,不然失传了对不起老祖宗。

一旦机械化代替一门手艺或工作,就会有人跳出来说:“这样的产品是没有灵魂的。”

现在连繁体字都想恢复了,就是一群伪文艺青年。

当年我泱泱华夏,被八国联军吊打,就是因为有这种思维的存在。

我连我爸的手艺都想笑,我爸是做什么的?比京剧还国粹千万倍的国粹。

他是做族谱的。

走街串巷调查人口,纪录每一代的姓名、子女、配偶、岳父、生平事迹。考上举人、进士乃至于现在的大学生,都要特意在族谱里注明,说这个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是大学生,让几百几千年后的后辈看见。

如果是一本,还要在大学生里特意注明,这个人考上的是一本大学,是文曲星。

族谱,也叫家谱和宗谱,支撑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东西。

从小我就跟着他走南闯北,他总带着几千斤的铅雕刻的字,那是活字印刷,每次做事都要用卡车运送,否则搬不动。

几万个汉字,生僻字备份少一些,普通字备份多一些,怕丢了磨损了,字里又有大号和小号,每次带着十几万个铅雕刻的字,坐在卡车上到处跑。遇到实在没有的生僻字,就用木头雕刻一个出来。

从小我就和繁体字为伍,看着父亲排版印刷,把每个村子的文化、祖先和未来印在宣纸上,再用绳子缝成一本族谱,家家户户都有一本。

人们见到我爸,都要拿出很高的尊敬,温州这边称呼别人都是老师或者老师母,而称呼我父亲都是先生,那是很高级的一个敬重。

除了一些基督教徒,他们从来不做族谱,不认家族,不愿意把自己记录在这源远流长的传承里。

族谱工程浩大,每个村子五年、十年才做一次,每次做一个月到一年,做完这个村子,就赶去下个村子做。

一个村子,是怎么诞生的?

当年他们的祖先来到这里,播种繁衍,子孙一代又一代。祖先娶的是谁,二世祖娶的是谁,代代记录,记录到2021年。

我从小耳濡目染,看着那些繁体字和钳字,听父亲用温州鼓词的腔调唱着族谱排版,我心想有个鸟用?

那么多铅字,搬来搬去累得要死,遇到良辰吉日还要画红线,将一代代画起来,累得腰酸背痛,父亲累得画不了了,就让我来画。

我想,族谱这东西用电脑一排版,不就立马做出来了?

父亲就很生气啊,他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

我不舒坦了,他就会跟我说一些族谱的趣事。

他说:“这个张姓的祖宗,其实就是个要饭的,二十年前他们村里觉得丢人,就让上个谱师把祖宗改成三品官。”

“这个村这一辈的字是碎,你看这个叫碎乃哈哈哈……”

“郑氏的这个女孩出国了,起了个外国名字,所以族谱里叫郑伊丽莎白,姓郑,名伊丽,字莎白。”

“你看这个,是上门女婿,这一分支后来没生出儿子,两百年前就从隔壁村招了个上门女婿,让他改姓传下来了。”

传承数千年的趣事,全都在这族谱里。

现在好了。

一些谱师用电脑做族谱,又快又准,本来一年做好的族谱,现在一个月就能做出来。

我爸看得心急,就老跟我们说:“你们去学一下那个什么……那什么CDR,我看他们用那东西做族谱,快得很呢!”

现在他天天请我们这些孩子帮忙做,因为用电脑搞几分钟,就能省下他几个小时。

还用什么宣纸啊,还用什么活字印刷啊,那A3打印机刷刷刷。

后来我到了武汉,提起族谱这事儿,武汉人压根不知道这是啥。

他们说:“我们才不迂腐,做那玩意儿有什么意义吗?”

我笑了,哪怕那是我爸坚持了一辈子的手艺,我也一点都不恼,我觉得他们说得对。

京剧有什么意义吗?没有,对喜欢听的人和考古的人才有意义。

族谱有什么意义吗?没有,对喜欢看的人和考古的人才有意义。

结果我在武汉宜家咖啡厅喝咖啡的时候,见到个老先生,端着一杯咖啡,用笔记本电脑打开CDR,编辑族谱就是干。

我乐了,坐在他旁边笑着说武汉不是没族谱吗?

他说瞎扯,年轻人不知道,但武汉有些地方一直传承着。

我说老先生你厉害啊,一人拿个笔记本就把活都干了。

我拍照给我爸看,我爸很难受。

老先生七十多岁了,比我爸还老,这么大年纪还能独自一人用电脑做族谱,点点鼠标存在U盘里。

我爸就不行了,活字印刷抬一次版,铅字压上来,重达几十斤。他愈发搬不动了,每次带着一大堆宣纸到处跑。

他羡慕啊。

他又不会电脑,对于老先生只有深深的羡慕,他还特意去报电脑培训班,但人家学校觉得他年纪太大了,不肯收。

传承千年的手艺人,都知道要与时俱进。

中华崛起,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恢复繁体字我真的不明白有啥意义,让非主流时代卷土重来?

尤其是这句话我觉得很好笑。

现在的简化字易学但是脱离了中国汉字的韵味了。

你们这些小崽子,看个繁体字还看出韵味来了,心情一来伤春悲秋,写几个繁体字,还以为这是多大的文化了。

要韵味有个鸟用啊,浪费大家时间,写一篇字本来只要十分钟,你偏偏要复杂到写半小时,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就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韵味,最后大家干脆用输入法繁体输入。

国家为什么推行简体字?是为了节省数亿同胞的时间,让国家变得繁荣昌盛。

如今14亿人了,为个什么破韵味去搞繁体字,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繁体字完全没有恢复的意义,只有偶尔拿来写一写当爱好的意义。

国家是进步的,没必要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去退步。


user avatar   smartshap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网上有个流传已久的段子:

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可魔仍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骗还是骗,贪还是贪,毒还是毒,黑还是黑。



近年来,支持繁体字“复辟”的声音不绝于耳。比如诗人流沙河就曾表示,“中国从1956年开始公布了一批简化字,它们的前身才是繁体字。从前可没有繁体字这个说法,所使用的都是正体字。正体字的每一个字,都有道理可讲,而简体字毫无道理!”

言下之意,“简体字改革糟蹋了汉字”。真是如此吗?

1922年,钱玄同先生和黎锦熙先生等人便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蒋指示王世杰,让他必须尽快拿出可行的方案,为汉字简化做好前期准备。

1935年8月,王世杰以教育部名义,颁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计324字。

当时倡导简体字,已经是非常小儿科了。鲁迅先生,甚至要废除汉字。他是这么说的: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先生反复地提及汉字的弊病。

他在《汉字和拉丁化》写道:“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要古,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

在《关于新文字》又写道:“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能写四个“回”字的孔乙己,还记得吗?

当时大受批判的汉字,不就是所谓的繁体字?就看一句。

简体字:

一只忧郁台湾乌龟寻衅几群肮脏变态啮齿鳄龟,几群肮脏变态啮齿鳄龟围殴一只台湾忧郁乌龟。

繁体字:

壹隻憂鬱臺灣烏龜尋釁幾羣骯髒變態囓齒鱷龞,幾羣骯髒變態囓齒鱷龞圍毆壹隻憂鬱臺灣烏龜。

这串繁体字,我看到都发怵。现在我们能打字,但以前的人靠手写,写断手都没写多少个。老师上课要板书,繁体字能写多少个?一节课,小学生能学多少内容?

所以,这简体字大大方便了普及文化教育,也就是扫盲,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天大好事。

但是呢,一帮遗老遗少生怕人民群众识字容易了,失去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垄断地位,便出来阻挠,一致反对简体字。

如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先生告诉蒋中正,说:“简化汉字十分荒谬,破坏了中国文化”。于是,在一干遗老的反对下,公布还不到半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了。

腐朽的国民政府,连推行简体字都办不到,难怪要覆灭。到了新中国,简体字运动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了,很快老幼妇孺都能认字了。今天,哪怕是家境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能通过识字读书改变自身的命运。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打破了酸臭文人对文化知识的垄断,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进步觉醒,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如果不是新中国的扫盲,恐怕今天还有不少人像某些美国人一样,傻乎乎地去喝消毒剂。虽然我们也有人抢双黄连,好歹也是药啊。这知识水平的提升,简体字绝对居功至伟。凡事有利有弊,唯一的弊端就是喷子多了,假装大神的人多了。

繁体字也就是汉字,只是一个思想的载体,谈不上什么高贵,哪来比简体字优越的错觉。所谓的繁体字,前身最早也就是秦朝的隶书、小篆,那个时候才统一文字。统一文字的时候,很多字体构件都被标准化了,已经失去原来的涵义。

比如,繁体字“義”,甲骨文长这样,你告诉我下面那个是“我”?敌我不分,有何大义?



繁体字“愛”,金文长这样,可比简体“爱”还简单啊。心都歪了,爱也白爱!



创造璀璨中华文化的古圣先贤,孔子、老子、周文王,他们用的可是金文、甲骨文或其它可能存在的文字,而不是什么繁体字。


更何况,简体字很多都来源于秦朝之前的文字,或是历朝历代的书法字体,历史比繁体字还悠久。



按我说,象形字最美妙,原汁原味。直接用汉字之源头,这才叫高贵啊!

有文化的人不在乎用繁体字或简体字,喜欢哪种用哪种,别有用心的人才会有用繁体字的优越感。简体字妨碍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了吗?没有啊,妨碍我们的是自己。学繁体字,也就是掌握一个工具,掌握工具有什么了不起的啊?简体字,也是一样的工具。

所以,我坚决支持驳回《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的决定。某些人喜欢用繁体字,觉得好看,能理解。审美上我也喜欢,但让我写,将来教孩子写字,我可不愿意。

如果真觉得繁体字高贵,不嫌累,那就自己高贵去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必将碾压任何试图“复辟”的反动势力。

我最近带学生读《千字文》,字字有乾坤。最重要的是识字,理解每个汉字所表达的涵义。不然,会一箩筐繁体字,有什么屁用?

故宫有一匾额“建用皇极”,出自传统经典《尚书》。故宫不少匾额和楹联,都出自《尚书》。

匾额介绍→

繁体版是“建用皇極”,《尚书》写了什么,对于不学无术之人,有什么不同?对于研究的人,又有什么差别?

我没学繁体字,还是照样看古代经典。这段时间我已经看完《论语》《尚书》《大学》《中庸》,现在看《孟子》。


更新一下:

为什么要沉迷于无谓的简体、繁体之争?

中华民族应该恢复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广阔胸襟。繁体字也好,简体字也好,都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工具,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古代经典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挖掘的宝库,识字只是个门槛。

我以《周易》为例,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

我这不是占卜,而是沿用《周易》的思想来做时事的分析和预测。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能推知一二。

美国现在的大体环境是困难:新冠病例多,物资跟不上,防控太困难;美国现在的大体特征是情绪化:民主党和共和党撕,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撕,和外国、WHO撕,权贵和平民撕。

于是,美国的卦象,就是节卦。怎么算的,你就不管了,不学就无术,不足为外人道。

节:亨。苦节不可贞。

占得节卦对美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国运亨。亨表示夏天,还有成长的空间。但这里面也有危险,贞表示冬天,苦节就不能度过冬天,说明国运要炸。这是一个吉中藏凶的卦象。

美国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在收缩阵线,减少国外投入,增加本国投入,就是节的体现。

这节卦有六爻(即六种变化),便于说明,用美国新冠疫情来做说明。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刚开始,美国封闭国门,断航,没人喷,还说干得好。有限居家隔离,浪人还能到处浪,经济还能运转,皆大欢喜,所以无咎。

九二,不出门庭,凶。

情况开始严重了,说要封城,要居家隔离。几千万美国人失业了,坐不住的人出门游行抗议,这样肯定经济要崩溃,还控制不了病毒,肯定凶。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这个典型是纽约州长科莫,虽然防控做得很差,不节的表率,但是一直上电视反思,反倒无咎。

六四,安节,亨。

美国人民要能乖乖听美国政府的话,CNN不要制造Fake News,就会亨。以美国人的脾性,不可能像我们这样安心在家隔离,服从统一管理。所以,这是一个不可能的选项。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美国政府和特朗普如能给出一个让民主党和多数美国人民满意的防控措施,就化险为夷了。新冠疫情得到了压制,美国人民也会变得团结起来,再创辉煌。我认为这也不太可能,除非美国遇到了什么生死存亡的危机,比如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或敌国发动战争。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无论如何,都要将挽救美国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就意味着要继续停工、继续居家隔离,美国的医疗系统就要崩溃,经济也会崩溃。这美国的国运就到头了,大凶。特朗普着急开工,就是这重考虑,不开工死的人更多,美国可能也要亡了。除非美国人及时悔悟,痛下抉择,就能避免亡国,但是损失也很惨重。

美国的可选项都摆在上面了。反其道而行之,让美国节不起来,这美国铁定就亡了。

在这个框架下,你可以沙盘模拟一下,怎么才能扶起美国,或砸垮美国。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说特朗普。

这人当美国总统,赶上个烂摊子,新冠疫情更是难上加难。耶鲁毕业,数十年间成就一番事业,亿万富翁,当属自强不息的类型。以此,算得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得此卦者,坎陷当前,遇阻不进;大器晚成,收成在后。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吉卦。特朗普如果保持当前这个态势继续自强不息下去,那么肯定会连任总统。

需卦依然有六爻。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具体就不分析了,目前特朗普处在九三爻,所以人人喊打,舆论面上不好看。再过一段时间,进入六四爻,还会遭遇更大的困难,可能有血光之灾、财产损失或家人受伤等等,但会开始好起来。九五爻,就是寓意连任总统庆功之时。上六爻,卸任总统前有点小风波,但也能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我这是抛砖引玉,胡说八道,供诸位娱乐一番罢。请求各路大神不吝指导。


继续更新,补充我对传统蒙学《千字文》的个人解读和认识。希望哪位精通繁体字的大神,来指教一下。

《千字文》本是书法帖,作于南北朝,全文无一字重复,是小孩识字非常好的载体。而且文章格局很大,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无所不包。

中华文化的源头是道,道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先人悟道,用"道"字指代。道就是一,一切的源头。一又分为二,就是阴阳。所以造字就蕴含阴阳之理,分上下、分左右、分内外结构,所以字形方正、均衡。

阴阳又再各自细分为二,二二得四,称为四象。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都是四象。书法字帖,就是一个四象格子。

四象又再各自细分为二,四二得八,就是八卦。八卦演变,就是一个循环,也能运用到季节、地理上。如东方是震,春天也是震,南方是离,夏天是离。

古人就是这样一个系统,运用到所有的事物上。

千字文是四字一句,八字一个循环,其中就是蕴含了阴阳四象八卦的道理。《诗经》也基本是这个结构。

当时的文学创作多数以四字或五字为一句,这是最正的,但世风日下、传统之道日渐失传,也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了,文人就转而在开始在结构、形式上做突破,出现了七字甚至九字,或者不和谐的内容。

千字文可以说是传统之道的缩影,我们学千字文,最主要的是用"道"心去体会,回到古人的场景去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识字或知识上,也不能变成训诂(即考据)。其中,处处有道。

我们现在用的是现代简体字,之前几千年则是繁体字,更早之前是金文、甲骨文。古人造字最早是象形,模拟事物的外形。看文字的演变过程,可以加深对字的涵义的认识。

网站可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古时排序常用千字文,如客栈用天字房。

人立于天地之间,双足立地,头顶天。人是天地所蕴生,是万物之灵,所以能参透自然大道。这就是古人的胸襟和智慧,自古有之,向天地学习智慧。我们潮汕人一直有“天地父母”的神位,有对联“天高宏化育,地厚广资生”。

天玄,天是黑的,晚上在看天。玄有多种意思,这里是黑色之意,玄铁就是黑色的铁。

地黄,地是黄的,白天在看地。中华民族起源于黄土高原,黄河是母亲河。

天属阳,所以配夜晚;地属阴,配白天,阴阳调和。

玄又能表示不可测知,无形无名的意思,代表人对天的敬重。而黄则是明亮的,能被人看见的具体现象。

宇宙,两字都与房子有关,宇为屋檐,宙为栋梁。宇后引申为空间,而宙则为时间。所以我们可以用庙宇、气宇,不能用庙宙,只能用宙始(远古之意)。现在宇、宙都是地质学的单位,一宙代表地球形成一宇需要的时间。

洪,大水,可联系到水神"共工",荒,土地长草,无人耕耘。洪荒大概是指大禹治水前的远古时期,古人还过着简陋的生活,听天由命。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诞生出了最灿烂的中华文明。

今天我们对享有的一切都习以为常,设身处地想想,自己能不能创造出哪怕一个文字。所以,造字是圣人悟道的造化,非凡人之功。开创中华民族的祖先,真的太伟大了。古代经典为什么能流传几千年而魅力不减,就是因为每一代人都研究过,都自叹不如,最终还是回到源头、本质的道去了。结果现代学者们把当时称为原始社会,这是厚今薄古。

古代每一个大人物,都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就是因为从小就接受这种大格局的基础教育。

今天的中国人,最缺的就是这种格局。




        

相关话题

  中国人在世界的形象是不是很敏感很小气? 
  古代武将需要像影视作品中冲在最前面,亲自带头杀敌吗? 
  偶然发现儒家核心主张里好像没有平等观等理念主张,为什么? 
  像冰岛语这种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人使用的语言的文化出版产业是什么情形? 
  文化自信,软实力对于世界有何影响? 
  日语有写一句话只写汉字省略假名的情况吗? 
  高中生不想被课本禁锢,可以自学些什么? 
  如果美国人把复数的 they are 故意说成了 they is,这种错误相当于汉语里哪种错误说法? 
  如何分析“目前只有两个病人醒了”和“目前只醒了两个病人”这两句汉语的语义区别? 
  为什么越南要去汉字化?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福建厦门莲花中学教师建议学生携全家追星肖战?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钧正平的发言「先人牺牲不容遗忘,功勋战机不容亵渎」?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