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国演义》里最让你心酸的画面是什么? 第2页

        

user avatar   wendaof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关羽通风报信被斩杀的胡班

胡班是关二爷的粉丝,放柴火的时候透过窗户偷瞄了一眼,惊叹道“真乃天人也”

关二爷发现有人如此欣赏自己的颜值,就问下是谁。

胡班自报家门,关二爷掏出胡班父亲委托的信件给胡班,

看后叹道,险些误杀忠良。就告诉关羽,王植要加害他,还开城门把关羽放了。

关羽问胡班怎么办,胡班说我自有办法。

等关羽逃出去后,就看到城里火光冲天。

原来胡班为了拖延时间,假意防火。

但是最后还是被王植追了过来。

关羽向王植讨要胡班“你让胡班随我一起走,我饶你不死”

王植扔出一颗人头,正是胡班。

关羽一怒之下把王植给斩了。

这是嘉靖版,毛版有另外一个结局。

胡班没死,后期带人到荆州投奔了关羽,被费诗带到了蜀中。

这是整部剧里,关羽唯一一次跪拜一个小兵。

比曹操跪拜王垕感人多了。

——by:文刀半瞎


user avatar   xi-guo-de-ke-lao-di-w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一定是老版电视剧里最后的姜维之死。

姜维用计杀邓艾、笼络钟会,意图挽狂澜于既倒,但用计不成,在大殿正中,钟会死于乱箭,年迈的姜维孤身被魏军魏将围困,魏军有猛将上前,都被姜维剑斩,这时心梗发作,姜维一手捂住心窝,一手提剑,退到大殿的柱子前,仰天狂呼:

吾计不成,是天意也,吾死不足惜,只恨愧对丞相,丞相啊,姜维对不起你,是姜维无能。

然后用手中剑,把自己刺穿钉在柱子上。

彼时电闪雷鸣,疾风暴雨。

但姜维有执念不能放下,他固执的不肯咽气、不肯死去。

明明只要咽气就好了啊,就不会再那么累了啊,你为什么即便长剑穿身,还是不肯老老实实的咽气呢?

魏军纵然猛将如云,却无一人敢靠前。

最终一名文官信步上前,对着不肯咽气的姜维深施一礼:蜀汉灭亡,是后主无道所致,不是大将军的错。

言罢,姜维卸下最后的执念,咽气而亡。

终《三国演义》全书,英雄时代至此画上句号。


诸君曾记得吗,

当年诸葛亮出祁山,收天水姜维时,那个意气风发、文武兼备的少年将军。

那时,他曾对年过七旬的赵子龙说到:老将军可识得天水姜伯约!

其实古往今来,好男人都是很单纯的,即便疆场厮杀,兵不厌诈,用尽阴谋阳谋,但在最心底里,他会为了少年时诸葛丞相的托付,而献出自己的毕生,我们常记得诸葛亮六出祁山,忽视了他之后姜维九伐中原,曾一度兵临长安,这样的一生,从少年到白头,临死之时,纵使利刃穿肠,仍不计肉体的疼痛而哭得像个孩子,只放不下那个执念:

丞相,对不起,姜维罪该万死,我有负丞相重托...

这几十年来,九伐中原不成的你,是否每晚都做着同样一个噩梦:白发苍苍的诸葛丞相死死地掐着你的脖子,对你厉声骂道,你个没用的东西,给我去死!而老泪纵横的你,除了心碎流泪,无言以对。

还记得剧中姜维对后主刘禅说的话: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我少年时看到这一幕幕,就笃定,这才是天水麒麟儿,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标杆。

男人至死是少年,姜维这样的少年,哪怕两鬓斑白,千年以后,谁会不爱惜呢?

虽然今天的我人到中年,但我仍然渴望成为姜维那样的人,此心从未泯。


user avatar   anxiang19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汝南城英雄聚义,天水城下麒麟儿——

最心酸的,莫过于蜀汉一对有着相似际遇,殊途同归的两位人物——

赵云、姜维

我来分解几个画面,这两个看似不同时代的人物,却有着令人无比心酸泪奔,殊途同归的画面。。

玄德早挥鞭出马大叫曰:“来者莫非子龙否?”那将见了玄德,滚鞍下马,拜伏道旁。
云曰:“云自别使君,不想公孙瓒不听人言,以致兵败自焚,袁绍屡次招云,云想绍亦非用人之人,因此未往。后欲至徐州投使君,又闻徐州失守,云长已归曹操,使君又在袁绍处。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近闻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实。今幸得遇使君!”
——第28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

世人皆知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唯独不闻赵子龙千里寻玄德。

《三国演义》用了极多的笔墨渲染关云长约三事,赠赤兔,五关斩将,古城相会。

而赵云寥寥数字——四海飘零寻玄德,书中只用了斩杀裴元绍一个细节,省去了不知道几多九死一生的经历,才换来这汝南英雄聚义。

少年将军银鞍白马,本来有大好前程可以追随袁绍,但只为一段缘分苦苦追寻刘备。

赵云与刘备这种从基因到血脉的羁绊之力,从来没有输给过桃园三结义。而当年意气风发的赵子龙,像极了天水城下的姜伯约

当两人的命运在30年后纠集在一起时,画面仿如轮回。

却说赵云引五千兵,径投天水郡城下,高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汝知中计,早献城池,免遭诛戮!”城上梁绪大笑曰:“汝中吾姜伯约之计,尚然不知耶?”云恰待攻城,忽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而言曰:“汝见天水姜伯约乎!”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第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年老的赵云跟年轻的姜维打得有来有回,还略处于下风。

遥想二人,都是初次作为年轻小将登场就与名将交战并且表现不俗。

遥想二人,都从属过两个以上势力,最后忠心不二。

遥想二人,都很胆大,也都是“葛派”,且文武双全。

但谁曾想今天的老赵云,转眼就是明天的老姜维呢?

得势与败北殊途同归...

赵云从辰时杀至酉时,不得脱走,只得下马少歇,且待月明再战。却才卸甲而坐,月光方出,忽四下火光冲天,鼓声大震,矢石如雨,魏兵杀到,皆叫曰:“赵云早降!”云急上马迎敌。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向前。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第92回《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一个小小的夏侯楙,五维不足100的小辣鸡,竟然差点杀死了赵云,一世威名,险些晚节不保。

英雄迟暮,无力再战,当这一幕发生在老年姜维身上时,一切又何尝不是似曾相识。

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魏兵方退,救了姜维,欲再往祁山。霸曰:“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维不敢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后面邓艾急追,维令诸军前进,自为断后。正行之际,忽然山中一军突出,乃魏将陈泰也。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左冲右突,不能得出。
——第110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英雄迟暮,虎落平阳,昨天年老的赵云差点被夏侯楙杀了,今天年老的姜维差点被陈泰杀掉。

得势与败北殊途同归,初衷与结果南辕北辙。

姜维和赵云拼死保护的那个阿斗,最终给了他两相似的命运轨迹。

忽帐下一老将,厉声而进曰:“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众视之,乃赵云也。孔明曰:“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云厉声曰:“吾自随先帝以来,临阵不退,遇敌则先。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愿为前部先锋!”孔明再三苦劝不住。云曰:“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
——第91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


赵子龙的“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

姜伯约的“”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两人命运轨迹不同,但殊途同归,何其相似。

且说太仆蒋显到剑阁,入见姜维,传后主敕命,言归降之事。维大惊失语。帐下众将听知,一齐怨恨,咬牙怒目,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号哭之声,闻数十里。
——第118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

姜维连“先帝”的面都没见过,只是怀揣着武侯和赵云传承下来的“蜀汉梦想”,情比金坚。

如果说姜维的死亡是汉王朝终结的标志,那么赵云的去世,就是汉朝神话时代的彻底终结。

赵云一身是胆,姜维胆大如斗。两人看似没有交集的心酸画面,却道出蜀汉殊途同归的命运轨迹。

姜维曾给赵云“义贯金石”的称赞,这何尝不是姜维自己的写照?

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云别传》

民间故事中,多有赵云为姜维师长的传说,如形意门脱枪为拳,自言枪法传自岳武穆,武穆受业周侗,周侗所传枪法上承姜维,由赵云传授。






割一下,第一次破700赞,感谢大家,永远的掌声和崇敬都留给我们的季汉大将军姜伯约。


user avatar   nan-ke-yimeng-89-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之大将军,始于韩信,终于姜维。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214年,姜维12岁,他的父亲以天水郡郡功曹的身份,为大汉战死疆场。

诸葛亮兵出祁山,姜维26岁,在防守时被猜疑背叛沦为弃子在城门外,随降汉。

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蒋琬掌权期间,姜维为季汉御边十几年,一个降将在朝堂无人照应,在外领军被掣肘,甚至成为季汉大将军的时候,黄皓等人也一直打压他

姜维面对的,是一个既定的无法改变的巨势洪流,就是这样,姜维首先想到的依然是光复季汉,在余下的十年生命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燃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哪怕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姜维还在为光复季汉继续战斗。


不知道最后的生死之际,姜伯约有没有想起,初遇诸葛亮的那天,共有所图鞠躬尽瘁,有没有看见儿时那模糊的,明亮的,其父亲为大汉掣马扬威的背影。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现不了的梦,回不去的家。


user avatar   timefactor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火息上方谷》

在司马懿率众杀奔上方谷时,毛夹批两度评价

「恭候久了。」

钟眉批是

「堕其计矣。」

批注的暗示加上前期的铺垫,任何一位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希望丞相能拿下这一战,而且会本能地认为只有拿下这一战,才是合情合理合乎天意的。

此后魏延的诈败,自然是诱敌深入,简直就是瓮中捉鳖的复刻。

这时,毛夹批和渔眉批分别在旁边吐槽:

「不是三马同槽,却是三马落阱矣。」

「亦甚把细。」

谁能想到这一战会败?

司马懿「傥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的多疑,对照毛夹批和渔眉批的

「至此方疑,已是迟了。」

以及钟眉批

「孔明如此谋杀,魏延如何肯服?」

的评语,更加让读者加深了此战必定大胜的预期。

烧断谷口,火箭齐射,平地惊雷,烈火冲天,魏卒奔逃无路,蜀兵杀声震天,

司马懿手足无措,抱子大哭:

「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

读到这里,毛夹批和渔眉批大叫一声:

「读至此,为之拍案一快。」

简直正中读者下怀。

就在这时,笔锋斗转,狂风大作,

黑气漫空,一声霹雳,骤雨倾盆,

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

毛夹批所言

「读至此,为之废书一叹!」

渔眉批

「读至此,令人为之一叹。」

钟眉批

「丞相其如天何!」

司马懿大喊「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

读到这里的时候,真希望丞相能再展夺天地造化之法,神鬼难测之术,

力挽狂澜,绝杀司马懿于上方谷,

没想到最终智能是听天命,司马懿父子俱逃。

整个过程,丝毫没有丞相的笔墨,只有整个事件结束后,

才一笔掠过丞相对整个事件的反应:

孔明叹曰: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我个人理解,应该就是作者的刻意为之,只有这样对丞相不着一字的留白,反而更能让读者主动体会、揣摩丞相当时的心境。

这里,毛夹批有点引战的意思:

「知其不可而强为之,亦欲自尽其人事耳。若竟诿之天,而不为之谋,岂昭烈托孤之意哉!」

渔眉批:

「此时不独孔明叹,即于百世后,能不为之一叹乎?」

钟眉批:

「千古格言。」

后人有诗叹曰: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在读完这一段,再重读一遍,每读一个镜头,就会本能地揣测丞相是什么反应,

那种无力回天的绝望,或许只有丞相能真正的明白吧。

不得不说,央视版的《三国演义》,唐国强演得是真好。

这几个镜头,没有一句台词,置身雨中,双手垂立,闭目仰天,

无力回天的绝望,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悲凉感,让人心疼。

——————————————

此前,再读三国,想到“老不读三国”这句话,

觉得“不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必要读:

人到中年或者上了年纪之后,

就很难被诸葛亮多智近妖、周瑜江左风流、赵子龙单骑救主

这些英姿勃发的形象吸引,

这些少年感的意气风发,很难再单纯地让上了年纪的人感动,

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一种结局,所以,

取而代之的是对

英雄迟暮的伤感,

盛年难再的无奈,甚至

无力回天的绝望。

老读三国,

既不能感同身受于纵横捭阖间的年少轻狂,

又无力回天于时代背景下英雄迟暮的悲怆,

徒增伤感。

读《三国》,肯定要首选有弹幕的呀!



user avatar   tai-yang-1-7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心酸的画面真的不要太多。尤其是最后诸葛亮北伐的后期部分。简直就只能用悲壮两个字来形容。

那种悲壮,是火熄上方谷之后的一言不发。

这一场大雨,浇灭了武侯的梦想,浇灭了蜀汉的希望。不知道为何,总让人心中充满悲情之感。而诸葛亮的这个表情,仿佛就是早就知道会下这一场雨。只是硬生生拼着去豪赌这一场,赌输了之后的从容与淡定,和认命。

这才是一个智者拥有的态度,做自己该做的事,成败交给天意。

还有就是这个小兵让诸葛亮注意身体。这反应出武侯在士兵的心中的地位。如果是张飞的话,可能这碗饭里也会被下了毒。就真的小兵和我们观众的思绪是一样的,都希望武侯能够好起来,带着将士们建功立业。如果我是那个小兵,甚至每次读到这里看到这里,都希望化身为诸葛身边的随从,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因为这样的丞相,真的太难得了。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有一种莫名而生的感动。

这一张图真的看似表现出对关羽、张飞的怀念。实则表示出四下里无人可用的悲怆。姜维年轻、魏延心志高。后三国时代的人才凋零,让诸葛亮想起了年轻的时候,关羽、张飞都在的时候。因为关羽张飞和自己一样,都是在荆州起的家。有过同甘共苦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一旦回忆起了从前的人和事,就说明此刻的心情是十分伤感的。


看到没,诸葛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这是喜极而泣啊。临终之前,梦到的都是吴魏来降,梦到的都是斗哥坐在京城的宫殿之上。看到这一幕真的泪目。亮亮真的不容易啊,这个样子真的就像是一个老父亲在看着自己的儿子长大啊,操碎了心总算有了回报啊。说实话,每次看到这里都希望梦中的场景是真的。诸葛为什么眼里带着泪花?这一路的艰难辛苦,想必只有他自己更加体会透彻。

最让人心酸的一幕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真的是天不与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逆天而为的无力感与落寞感就彰显出来了。

任凭你智谋超群,然而天要你亡你不得不亡。出山后武侯就从未认输过,然而这一次他却发现,天也不再帮他。

空留下八阵兵图和瑶琴。

蜀汉再无诸葛孔明。

但是中华历史上却多了一个流传千年美名的贤相。

天上也多了一个璀璨的明星。

都说胜利者会将失败者进行抹黑。失败者会留下青史的口诛笔伐。

但是武侯却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纵然功败垂成,铩羽而归。却也依然留下了不朽盛名。关键这些高度评价,大多还是从敌国人那里传来的。

这样的人,真的就是秋风五丈原,也不负英雄气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终还是化作了五丈原的一场秋风。


user avatar   wang-tian-tian-91-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肯定是大结局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

几代人的努力,几代人的奋斗,只换来了一个摇摇欲坠的盛世。

弱主,群臣,士族。竞豪奢

从此后,不再有曹孟德横槊赋诗,不再有刘关张义薄云天。

从此后,盛世的曙光已到,可盛世却是永远看不到的地平线。

内外倒置,士族势大。晋朝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可晋朝的倒下,却流淌的净是子民的鲜血。


user avatar   zuo-ye-yu-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讲演义,不讲正史

各位大佬都讲了名场面,我就说一个不那么心酸的事情。

刘备和孙尚香结婚以后,孙权和周瑜想用富贵日子来麻痹刘备。

刘备还真的被麻痹住了,在吴国住了大半年温柔乡里躺平的日子。

最后是赵云拆了诸葛亮给的锦囊,使刘备回了荆州。但是刘备走的时候,还是凄然泪下。

为嘛凄然泪下,还不是刘备前半生太憋屈了,跟曹操,孙权比起来,简直寒碜。

数一数,刘备年轻的时候过的差强人意,有同族的人资助,还能去洛阳拜卢植为师,跟公孙瓒他们一起学习,好声色犬马。

但是,回到老家以后,就成了编草鞋的,落差有点大。

刘备23岁,算是开始创业,平黄巾军有功,除安喜县尉,县尉没当多久,打了都邮,干不下去了,带着关张逃跑了。
30岁的时候做了平原县令,在这期间,因为一句孔融知道刘备,都能开心到飞起。
33岁的时候,曹操攻打陶谦,刘备与田楷一起救援陶谦,陶谦死了以后,终于升官了,做了徐州牧。
35岁,跟袁术干架,被吕布偷了家,基本破产,自己屯兵小沛,吕布占领徐州。
37岁,抢吕布东西,被吕布胖揍,小沛都没了,做了曹操的带路党,干掉了吕布。
38岁,跟加入了衣带诏集团,这一年青梅煮酒。
39岁,衣带诏事发,曹操攻打刘备,刘备再次破产,自己投了袁绍,老婆孩子关羽都被曹操俘虏。
40岁,屯于汝南,又被曹操胖揍,北方是待不下去了,到南方投奔了刘表,驻扎新野。
41岁,终于打了场胜仗,在博望坡胖揍了夏侯惇,于禁。
41-46岁,寄居新野,有髀肉复生的典故。
46岁,隆中对,诸葛出山。
47岁,人生大转折,赤壁之战。
48岁,迎娶孙尚香。
49岁,周瑜病逝,借江陵。
50岁,准备入蜀。
53岁,入蜀成功。
58岁,人生巅峰,赢得汉中之战。
60岁,称帝。
61岁,人生最后一次失败。
62岁,完结。

纵观刘备一生,在他和孙尚香结婚以前,基本都在失败,逃亡,投靠他人这三个状态中循环往复。那结婚以后,过了小半年的温柔乡的日子,真的是让英雄落泪啊,刘备落泪的原因不是富贵荣华,是那种无忧无怖的状态,他刘备创业以来从来没享受过,不用担心失败,不用担心有人相害,还有个知心人(仅演义观点表述),这种日子别说刘备前半生根本体验不到的。

其实就算总结一下刘备,大概只有46-60岁这15年时间是比较顺利的,23岁开始创业,创业40年,有一大半的时间在失败,迷茫,逃命,破产,寄人篱下。普通人恐怕早就崩溃了

所以,三国演义里刘备的一句话,真的很准确的概括了他自己的一生。

屈身守分, 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user avatar   bo-fei-li-ao-di-ya-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老三国,很多场面让我每看一次都想落泪:

1.刘关张三结义,响起刘欢的《这一拜》

2.典韦之死,响起邹氏的歌声

3.三顾茅庐,《卧龙吟》中诸葛亮最后一次离开家乡

4.关羽败走麦城,被俘就义

5.黄忠重伤而死,临终嘱托刘备保重身体,早日复兴汉室

6.刘备临终托孤,回忆杀

7.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最后丞相的葬礼上又响起刘欢老师的歌声,刘禅、孟获都哭得很伤心

8.姜维被围自杀,雷雨交加,有人告诉他蜀汉之亡是后主无道,并非将军之过,然后姜维的遗体低下了头

真心感觉老三国,不仅拍出了历史的厚重感,还拍出了真挚的感情。




        

相关话题

  为什么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 
  有哪些反派角色撑起来的剧? 
  为什么有人觉得《你好,李焕英》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 
  我的仇家身上纹了个关羽,请问我在身上纹个孙权能否保持对他的克制? 
  为什么说宋祖儿从 95 后明星中脱颖而出? 
  《琅琊榜》里有什么隐藏剧情? 
  如果你穿越到三国时代,你如何统一天下? 
  看过《人世间》原著的人,如何看待电视剧《人世间》的剧情改编? 
  菜场小贩出身的关羽、张飞,为什么都这么厉害? 
  如果是王家卫去拍三国演义,会是什么样的故事? 

前一个讨论
在哪些瞬间,你觉得中国很「可爱」?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甘肃的地名都那么好听有诗意,比如兰州、酒泉、张掖、武威、嘉峪关、敦煌、天水、陇南等等?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