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张煜医生挡了多少人的财路? 第1页

     

user avatar   yue-han-shi-mi-si-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禁言七天,今天终于可以说话。知乎封禁我,倒不是因为我揭露医疗界黑暗面,是因为我说脏话。我已经被封印习惯了。

我不是什么好医生,在大众眼里。谁让我想要休息,想要假期,希望按劳分配,要加班费,不想过分超负荷工作呢?

我更不想当医生。不仅累,还要讨好这些小“官僚”。

两周前我研究生的导师来医院审查。我从没求过或讨好过导师,找工作时阴差阳错去了急诊,但规培还是外科。可能导师心里有点疙瘩,这次他来医院想要把我搞到骨科去,这我倒是没有料到。

急诊还行,说好宰一刀就是宰一刀,但我答应去骨科。老板让我去赴宴,在院长面前留个印象,多久没喝酒了又得去喝酒。我极度不喜欢和瞧不起的官僚喝酒。

这帮小官僚啊,真恶心。饭桌上有一句没一句聊着简单、无聊至极的话题,我无聊尴尬得要死,却又不得不笑,呵呵。



最近病房里死了两个病人,全是我们组的。其中一个死得很痛苦。

病人胃癌腹腔转移,就是腹壁上一块块白点状的癌肿的那种。

刚进医院的时候,我们还给隐瞒病情。人能吃能睡,也就是静脉药物化疗。

主任骚操作来了,做手术全胃切除加空肠吻合。术前检查就搞了一个多星期。

之前我和另外一个年轻主任上台做胃癌,腹腔镜一进去,看到腹壁上长着白色的癌肿,马上就不做了,因为没有做的必要。如果说因为胃癌造成食物吃不进去,比如幽门梗阻手术解除,才有手术的必要。

那天刚好有事,我没上手术。也没问主任这个病人干什么要做。

能吃能喝,化疗不行吗?

手术做完,还做了腹腔热灌注化疗。手术不到五天,热灌注化疗又做了一次。

医院要开展新技术

第二次热灌注化疗以后,患者突发头痛,剧烈头痛,伴呕吐,阵发性。我带着急诊做了ct,没什么不对,怀疑是颅内压增高,于是用了甘露醇。

唉,甘露醇用了头就不疼啊!颅内压高?

安全起见,请神外神内会诊(神内还是科室老大来的),眼科看看眼底,有没有视乳头水肿。我还特地问了,要不要腰穿,要不要用甘露醇。

会诊以后都说不用,视乳头也不大。于是中医、康复就给搞起来了。

主任医生快五十岁左右。我住院规培医生,说实话就是想混混日子,所以主任说的什么我就做什么。

患者是杭州某个主任同学的老爹,杭州的主任和这个主任表面上很关心他。

患者持续头痛,我请示主任多次,他们说“止痛”。

我一直在找病因,一直请示主任,主任表示“他也不知道”。

止痛药变成了羟考酮。

一周后,病人开始有视力下降。颅内压增高后期表现。头痛次数增加,会诊眼科,眼科说患者无法坐起来,仪器用不了。

患者只有一个神经质的老伴在身边,他们的儿子女儿都不来陪护。

我那时候想,我把老头带下去,扶着他坐起来,眼科就可以看了不是吗?

但是,关我这个规培的什么事?主任没指示。

我又没拿钱,又没有好处?我也不是他们科的医生。

病人的老伴就是个瘦小的、有点神经不正常的老太太,要帮忙我扶着老头,去做检查。我的权益有保障?

继续tm的保守治疗,反正这是主任说的。

又过一周,我看不下去了,先叫了神内。神内这回说了,腰穿。

作为年轻的老油条,宗旨是“即使是我会的 我也要会诊叫专科来做”。别笑,我们医院都是这样的。作为基础的四大穿也是,别的高年资医生都这么搞的。

这是我在泌尿外科的时候,一边给病人尿道插扩棒,一边听一个年长大夫说的:“XXX,以后你遇到了,即使会做也要叫会诊。”

我会诊医生问了一圈,神内都说没空。稍微纠结一下,毕竟也在真人上做了三十多个,一两年没搞了也不至于搞不定,自己整吧。

老头痩,很好做。果然,颅内压四百多。取了标本,一周后结果,是肿瘤脑转移。

这时候,距离这个病人上次全身化疗已经过了两个月多(上次化疗后过一个月入院,本来再次化疗,结果为了手术,就不化疗了,再加上手术后不化疗的时间。热灌注化疗是局部化疗,而不是全身,效果有争议。)

病人给主任忽悠到了杭州,做脑腹分流手术。一周后回来,没过几天就死了。

另一个年轻的副主任医生和我说,手术就不应该做。全身化疗怎么都不会活活痛一个月(手术的痛和头痛)。

这就是医疗质量。

大病还是要在专门看这个病的医疗中心看。

有的医疗中心就是狗屁,就是我这样的非专科规培生在管病人(我们组没主治医师,因为我是老油条,我一周有时候查七天房)。

毕竟主任也不知道这病怎么看(这个主任是某市级三甲正高),专业是肝胆。但胃肠、甲乳都tm做。

这些大爷们往往什么都敢做。


再说一件事,也反映出一个现象:某些有正高职称的医生,就是瞎做。看看书,看看视频就上了。

当然,如果态度端正,水平也不会太差。

我们医院的普外科某主任,肝胆专业的医生,收了个甲状腺病人。

病人切除甲状腺后,需要放入引流管。

一般甲状腺手术入路是颈前弧形切口,打开后可以看到甲状腺。下图。

颈前肌群筋膜交织成一条白线,从这个地方切开,不容易出血

切开以后,切除甲状腺,引流管一般就放到切开的白线那条口子里。

这个主任咋放引流管的,在肌肉上打一个孔。

肌肉可都是血啊,干嘛往那里打孔?

听说是他们组一个规培生做的,我问了那规培生,他说:我学主任的。主任那时候在双开(在另一个房间做手术)

术后三天拔了管子,当天甲状腺出血,直径十厘米的血肿。

病人喘不过气。这个是最危急的并发症。

值班医生是个靠谱的大姐,立刻拉手术室处理了。

返工开刀前还打电话给那个主任,那主任说:再看看。

对这个危急的并发症,他的态度就是这样。

毕竟回炉重造有碍医生的盛名。

这个主任本来是个三乙医院的正高,我们医院引进的人才。要升三甲,不管你好坏,只要你有职称。

这些老东西升职称不要多么容易哦。

这个主任人很强势,门诊不打字,必须要一个年轻人给他开单、开检查。

他哪里有这种资格?


user avatar   kq200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一个医学论坛有一个我的帖子,大概有数百名医生在其中点赞嘲讽或斥责我,为什么?

因为他们开始发现只要我成功,一定会挡很多医生财路,也许会挡数万名甚至更多医生的财路。但同样,一定会有更多的患者因此而受益。我写过,这太过于重要,甚至我觉得牺牲自己的一切都值得。当然,我的家人强烈反对我这么做。

明眼人都会明白,我从来不想阻止医学的发展和新疗法的应用,而是期望能够建立监管体系打击显著错误的医疗不良行为,真是太多太过于泛滥。

我会一直呼吁国家,对严重不良医疗行为入刑。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允许医生可以随心所欲的、没有任何医学证据就胡乱诊治肿瘤患者,经常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患者生命缩短。这种行为就应该坐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国家把某种支架的价格降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然后知乎上的“好医生”们说:

如果是这个价格,那我嫌命长?

可见以前放这样一个支架医生能拿到的收入有多少了。

毕竟,触动灵魂容易,触动利益是非常困难的。各位相关科室的同仁们,在知乎上吱哇乱叫的神情那真的叫一个“触动利益”了吧?

本来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儿,在知乎上硬生生被他们带成了
百万漕工医食所系,真的实施了,中国人民怕不是再没有看病的机会了。

作为一位医生,我很多年前已经不在公立医院这个圈子了,但还是要匿名,毕竟以后还要在这个圈子混。

不过我十分钦佩张煜师兄的勇气,相信他是一个好医生,也是一个好人,真正为我们的人民健康,我们国家考虑。

在这里我也希望他能够工作顺利(希望吧),也希望舆论能够多多关注张医生。有些事儿,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因为自己得了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过去了。

但从来如此,便是对吗?

------------------------------------------分割线---------------------------------------------------

看了一下评论区,有人说我自己也“混”圈,说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吧。外科小透明一枚,从一个20年前还不被人看好的整外毕业。公立医院干了3年,看到过的事情太多,然后离职呆了2年,离职期间没有靠自己的所学和技术赚到钱,跟朋友一起开画廊、旅游去了。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医生,事实上人的七情六欲我都有,在医院的时候,我见过很有钱的人被砍,重金修复,也见过农村小女孩因为缺钱不得不放弃植皮。实际上,评论区有时候说的对,面对诱惑的时候,我确实动心过,只需要你抬抬笔,动动嘴就好。我那个时候还没有买房子,没有结婚。面对金钱的诱惑,我动摇过,甚至会想:

这事儿大家都有好处。

这有什么坏处呢?

我周围的领导、同事也在“规定”的框架下做事,我没有违规违法呀

我当时会咨询我爸的意见,我爸说:孩子,你在大城市不容易,咱家没有资源,没有后台,万一出了事儿,没有人能保你。好好给人做手术。

实际上,也别因为我这一次抵挡住了,就觉得我是个好医生,好人。

我不是,

我没有面对的勇气,为了糊口,我现在在一家私立医院继续做手术,我这大概算跟“魔鬼”合作呢吧。我也有过创业的想法,但是我感觉自己似乎也没有什么经营天赋。但是为了糊口,为了养家,我还能做什么呢?我的手指纤细搬不了转,我又怕风吹日晒做不了外卖小哥,我的父母见老,我的家人在指望我赚钱养家。

我现在的收入还不错,买了房子,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女儿。

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在私立医院做手术,我不接待任何客人,我只是想把手术做好,在私立医院6-7年的时间,这个我可以说,手术和医疗上是安全的,我有自己专门的麻醉团队和医护团队(私立医院配备专门的麻醉团队成本大家可以打听打听),我保证医疗安全,老板按手术量给我提成。但是我知道,他拿到的更多,甚至我们科室的咨询师拿的也比我多,我不清楚付手术费用的都是些什么人,但是这让我感到了片刻的安宁。

再重申一遍,我不是一个好人,我也不是一个好医生。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像大家一样需要养家糊口还房贷。

关于匿名和混圈子的问题,医疗圈子很小,我可能没有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但这个圈子里如果是你的授业恩师,是你的同学,是你的朋友,是你的师兄师弟呢?这是我为什么需要匿名的原因,

在面对一些问题和事情的时候,我确实没有做到一些事情,但有时候真的很难。

对不起。


user avatar   shu-xue-jian-mo-lao-si-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去的几年,网络上的“好医生”最擅长做的几件事就是——偷换概念、转移矛盾、断章取义、夸大事实、煽动舆论。

@张煜医生 做的事情是打击“明显的不良医疗行为”,说白了就是利用信息差给患者使用“明显更贵且效果明显更差”的治疗方式,并从中赚取回扣获利的行为!

张煜医生并不是“一刀切”似的反对一切超出诊疗指南的行为!!!

举例再直白一点:治疗方案A,花费100万,回扣50万,已有临床实验证明有效率10%;治疗方案B,花费10万,回扣1万,已有临床实验证明有效率30%。

如果患者完全掌握了上述信息,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但现实中医患之间的信息差又能让多少患者掌握这些真实的信息呢?

因此,张医生反对的是那些明明知道有方案B存在,却故意引导患者选择方案A,并从中谋取暴利的行为!

某些医生吃相不要太难看,成天打着所谓“为病人好”的旗号,赚着昧良心的黑钱!

上面这一个逻辑必须搞清楚,不然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好医生”以所谓的“专家”自居,拿着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越来越多的人倾家荡产!让肿瘤患者家属几代人辛苦努力赚的血汗钱变成黑心医生的豪宅、跑车、名表。。。


老百姓不是傻子,任何一个接触过高等教育的人稍微检索一下就知道你的治疗方案是不是靠谱。很多时候老百姓只是觉得不想跟你撕破脸而已。

很多“网络好医生”这时候就会开始用第二招,各种抬高自己身价,过分夸大医学行业难度,声称自己“5+3+3+X”,付出回报不成正比,自己的知识配得上收的红包、回扣!

看到了吗,这就是赤裸裸的不要脸了!

按照你们的逻辑,那大学老师是不是更有资格赚黑心钱了?大学老师基本都要求博士+科研成果,培养周期不比医生长?清北博士毕业很多只能去二本当个讲师,年收入就在十万左右!

按照你们的逻辑,那些贪官受贿几千万又算得了什么?人家通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务员考试,又不断经历组织考验,一步一步爬到厅级、部级的岗位上,贪点钱过分吗?要知道一个五百万人口的地级市,正厅级职位只有三、四个人,人家都是百万分之一的精英了,为什么受贿还要被抓?

我希望医生能明白,你的工资是靠你的知识赚来的;但你赚的那些昧良心的回扣,靠的是你手里的权力,靠的是党和人民给你的信任,而不是你的知识!

现实是:医生其实是一个下限很高的职业,绝大多数医生都不需要所谓的“5+3+3+X”,一个二本医学院本科生就可以去县医院(二甲)甚至三乙医院工作;一个“5+3”的硕士不需要规培(四证合一)就可以去大多数三甲医院工作;而只有像去北医三院这种顶尖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才需要所谓的“5+3+3+X”。中国的医学教育本质上是大众化教育,而不是美国的“精英教育”,动辄跟美国医生比收入明显属于过分高估自己!

医生的工资其实也没有网传那么低,说一个真实的事情。上个月我去某二线城市一个相亲大会上看了看,几千份简历依次排开,其中二十八九岁左右的女生,大多数平均工资五千左右,唯独女医生收入基本都在一万以上。相亲会上写的收入我觉得应该都是比较真实的,因为大家的目的是找对象,而不是哭穷卖惨博取社会同情。并且大家还要知道,女医生一般都是在内科、妇科、儿科这种赚钱比较少的科室,男生那边我没去看,但是同龄男医生的收入只会比女医生更高!

IT、金融这些行业可能在30岁左右的收入高于医生,但我觉得医生也没资格抱怨,不满可以转行。因为这IT、金融两个行业都没有任何专业限制,我同学有很多转行IT、金融,或者考公务员的。我们如果对自己收入不满意,就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转行,靠着自己的努力去赚钱;而不是一边抱怨收入低一边赖着本行不走,还把各种不满都发泄到别人身上!任何人转行的沉没成本都是很大的,不要总是觉得你自己高人一等!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几年大家都公认“学医很苦、很难”?而在前几年却没有这种“共识”?从学历的角度来讲,医学的硕士、博士招生人数很多,报录比并不高,拿一个高学历其实难度不大;从学科角度上来讲,医学的知识确实比较庞杂,但是理解难度不大,不需要很高的天赋,学起来也不算难。相比于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我认为医学学科难度其实并不高;相比于金融、会计、应用统计、法硕这些考研热门,医学研究生也不难考。但为什么最近几年医学生突然成了“惨”的代名词了呢?其实说白了就一点,舆论话语权!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医生借助科普起家,掌握了大量自媒体流量,然后为自己的利益鼓与呼,各种宣传自己的不易,树立自身正面形象,然后恶意抹黑患者群体,动辄给人扣“医闹”帽子,逐步建立起了舆论话语权。大概从2015年开始,医患纠纷的舆论风向就开始彻底偏向医生,原本还可以靠舆论发声的患者群体又被堵死了一条维权道路。诚然,十几年前的时候,媒体确实冤枉过一批医生,报道过一些假的“医疗事故”,但那都是个例,不能因噎废食,更不应该矫枉过正,把医患纠纷的锅全都甩给患者也是不公平的。要知道患者从始至终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才应该是社会舆论照顾的对象。

说到话语权,知乎上医生的话语权有多强,从下图中就可见一斑,我一个接近400赞的回答被踩到了一个只有2赞的回答的下面。知乎“好医生”们,谢谢你们用实际行动佐证了我的观点!



晚期癌症并不是不能超出指南用药,但事实证明,绝大多数超出指南的用药效果不会更好,有的甚至会明显缩短生存期。患者得到了概率极小生存机会,而医生获得了巨额的药品回扣。这对患者来说只是一次成功概率极小、失败风险极大的赌博,而对医生来说确是一桩“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老百姓反对的不是超出指南的用药,更不会让一个真正为患者着想的医生寒心!我们反对的不是超适应症用药,而是这些医疗行为背后的黑幕和利益输送!

很多知乎“好医生”说张煜医生呼吁的监管会堵死了癌症患者最后的求生希望,这本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根本不值一驳。但看到这个观点还挺有市场,那我还是要回应一下:任何的制度和政策都是一把双刃剑,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更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具体情形。如果严格监管,可能确实会有极个别患者丧失了“最后一搏”的机会,但却会有更多的患者得到更为有效且平价的治疗。这就是我常说的知乎“好医生”们常用的伎俩——夸大事实,把一个概率很小的个例无限放大、反复炒作,然后妄图制造出以“极端个例”代表“普遍情况”的假象。当医生群体的话语权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达到操纵舆论的效果!这也正是为什么在过去这些年的医患纠纷事件中,那么多局外人都愿意无脑帮着医生群体发声站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社会大众“独立思考能力”普遍不强,太容易被舆论左右的结果。

我支持 @张煜医生 的几乎所有观点,但唯独“医疗红线”一说不敢苟同,因为这个方案太容易被同行偷换概念,恶意攻击。要解决问题其实很简单,严厉打击一切医疗行为(不管是否超出指南)背后的利益交换和医疗回扣,实施完全的医药分离。只有当医疗行为的背后没有肮脏的交易时,才能让老百姓真正的信任医生。


当然,我觉得形成目前医疗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患者方面也有需要提升改进的地方。主要就是需要加强公民的“死亡教育”,在此我非常欣赏韩启德先生的观点。很多时候患者明知道医生是在坑自己的钱,但是对于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来说,即使“家破人亡”,也想去做一下最后的尝试。因为尝试了就还有一点生存的希望,而不尝试就意味着一定会死亡。患者害怕死亡,患者家属担心被“道德绑架”,因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只要放弃治疗便会被扣上“不孝”的帽子。我们国家的临终关怀工作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时候患者都是插着各种管子、在极度痛苦中离世的。我想问,这种过度治疗真的有必要吗?

人固有一死,任何医疗行为都不应该成为“亡命徒式”的赌博!不管是否得癌症,我们终有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我们需要做的更应该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不要觉得让一个癌症晚期患者接受高价治疗就是“尽孝”。相反,尊重个人意愿,让每一个人有尊严的离世,才是这个社会应该做的。


user avatar   deng-li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从完全信任医生,到不完信任医生,大概花了10年,花了不下20万。

1.我爷爷被大型三甲医院诊断为胃癌晚期,在做了胃(部分)切除术以及两个化疗疗程后,花了近10万,体重减少三分之一。我爷爷宁愿舒舒服服地死,也不想再去医院治疗,因为每次化疗他都难受得要死,吃不下东西。在我爷爷停止治疗后,身体逐渐恢复,体重上升,精神越来越好,再去医院复查,没有胃癌。我想知道现在医学真的可以在半年内完全治愈胃癌晚期吗?

2.我看妇科,某三甲省妇幼看的,主治和专家都看过。从学生时代看月经不调肚子痛,到生完孩子看妇科,没有一次看好过,简单一个阴道炎,医生会让我把各种检查都做一遍,检查1000多,开药没有低于800的。我从来都是按医生开方乖乖缴费,浪费时间和钱不说,病症从来没有治好过。有一次实在没钱了,医生开了药我没在医院买,拿了医保卡去药店买。药店的工作人员看了医生给我开的药问我治什么的,我拿检查结果给她看后,她很奇怪,因为药都不对症。我让她把药拿给我看,看了说明,果然不对症(以前从来不看,只拿药按医嘱吃)。

3. 我经历过度医疗感受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给孩子看病。因为重视紧张孩子,所以对医生的话奉为圣旨。我孩子因为反复发烧住院近一个月,花了近三万,最后没有任何诊断结果。刚入院在没有任何诊断结果的情况下(不知道什么病),医生天天给孩子开维生素打点滴,打静脉针,一个静脉针80元,孩子总动,光静脉针打了都十多个,手上和手臂上都是针孔,最后我拒绝输液!医生在无法诊断我孩子什么疾病的情况下,开了医院能做的所有普通检查(腰穿MRT这类进一步检查手段除外)。同一家医院,住院期间做了3个B超做,做了2个CT,还做了胃镜+肠镜,过敏原全套,免疫功能全套也都做了两次(不明白为什么医院不认可自己的检查结果),还有大小便化验……验血项更多,抽了大大小小20来管子,手上抽不出来血,按住孩子抽脖子上的血管,还做了很多我听都没听过的检查。我老公跟我开玩笑呢,疫情导致上半年医院收入不好,现在在搞创收呢。我不明白,医生可以这样折腾一个孩子做“筛选式”“用排除法做检查吗?但是最后在没有任何诊断结果和治疗的情况下,医生让我们出院了。

另外不要再说医患矛盾都是患者的错的,我在医院碰到的大多数情况都是患者是弱势方,而很多医院的工作人员对患者们呼来喝去,多问一个字都不耐烦的。

我弟弟现在上高中,我就挺支持他学医的,我孩子以后想学医我也很支持,至少家里有一个“在里面”的人,“懂内行”的人,不容易吃亏上当。


user avatar   upup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为肿瘤内科医生,但因为人在国外,所以利益相关。张医生出发点是好的,指出的也的确都是真实情况。我个人碰到很多国内患者家属朋友各种拐着弯来问在美国怎么治等等。发现国内肿瘤治疗乱得很,包括各大一线三甲,包括各种主任级别。张医生身在体制中还勇敢站出来指出勇气着实可嘉。可惜这是一个医疗体制内牵扯各方面利益的事情。同时各种滥用以及过度治疗,不可否认也有它顽强生长的土壤,符合我国大部分病人“求生欲特别强”更appreciate 过度治疗,一定要倾家荡产拼尽全力等等的文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不是医生一个stakeholder造成的局面,也不会在短期内因为规范医生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一切都只能慢慢规划慢慢来,从医学教育,规培,到循证医学理念,医疗体制,以药养医,医生待遇地位,病人教育/提高整体素质,缓解医患关系/信任等等都需要改革,相信假以时日会慢慢好起来。在此之前,时机不成熟,又无切实解决此复杂问题的实际方案的情况下,这波揭露黑幕的轩然大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造成一场降维打击。医生将更难开展工作,病人将在更加疑神疑鬼中耽误自己的病情,最后两败俱伤。


user avatar   mao-chen-78-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挡人财路,杀人父母


user avatar   notenough-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处罚结果就是自罚三杯嘛。也好理解,真的深挖是找不到好木材的,哪块木料里面不满是虫眼的。只希望可以为遏制类似现象起到点警示作用,能减少一条蛀虫算一条。

前阵子在各路社交媒体站陆医生队的同道们各种高举“医学科学发展需要在未知中探索”、“不能因此扼杀了医学进步”的旗帜,这里面纯粹因此扼腕的人应该是有的。但更多的,有多少人在临床工作中真的只是出于患者获益而不得已在说明书和指南外进行探索性诊治的?有多少人敢拍着良心说自己超适应症用药是没利益输送的?是外送NGS没回扣的?

归根结底就是张煜医生这种“愣头青”动了整个队伍的蛋糕嘛。陆医生的利益共同体们绝对恨死了张医生这种异类,就好比每个对自己article动了手脚的author都怕被Elisabeth Bik打假一样。

方案以XELOX为基础是合理的,但是同时出现了他莫昔芬是什么玩意儿?理由竟然是ER+?有证据证明ER+SC和女性ER+BC一样都是雌激素依赖吗?男性患者在没有性腺轴异常的情况下那点低下的雌激素水平有多大促进肿瘤生长作用?他莫昔芬治疗ER+SC有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据强度又是多少?按照这个的逻辑,是不是所有BC证明有效的TKi都能用到HER2+SC上?治疗CML的TKi比如伊马替尼也可以无差别使用?当真看到个靶点就往上怼,这用药也太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了吧?

指南是在基于投入了大量金钱、人力和时间成本的clinical trials上编撰的,其科学性和严谨性是用无数病患的生命和生存希望换取的。一线进展,还有后线可以选用,结合患者意愿,姑息也好,对症也好,再给出有针对性的合理方案。陆这种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方案竟然真的敢用在活人身上,对科学、规则和生命没有敬畏,当真就是前人们为规范临床试验作出的努力都是笑话。

医学是专业壁垒非常高的学科,肿瘤领域尤甚。普通患者面对晦涩难懂又夹杂着英文缩写的专有名词、百度后随时要死人的词条和在线问答、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却不知其义的检测报告,是很无力的。外行人在专科医生面前是绝对的弱势群体。

保护这些弱势群体,在没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也许要靠医者的良心吧。医疗界真的真的需要更多的像张煜医生这样耿直、不畏全权、不忘初心的人来肃清队伍。

私下有和医药从业的朋友、同事讨论过,有人的顾虑点在于国内外指南的编撰也牵涉大量利益。我觉得这个角度很好,大家都能站在不同角度来探讨一个问题才能赋予它深度和丰富度,才让问题变得值得探讨。利益相关,无法否认可能的确有通过各种渠道shape指南的情况存在。然而这种甚至已经属于整个链条的下游的信息被大众听到了,听不到的上游其实还有很多。指南编撰是基于clinical trials的,举例说明:可能改写指南的某项研究,曝光度是谁来决定的?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本身?sponsor?明星设计者?明星产品?还是大会主办方?一项所谓重磅研究的结果传递到外界的未经修饰的信息有多少?毕竟企业在做推广时倾向着墨于优势结果而弱化不好的方面,p>0.05有时也可以说成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存在获益趋势。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普通病患甚至普通医生接触不到的上游可以伸手的环节实在太多太多了,专业壁垒和信息差的存在更是会影响箭头的最终指向—病患,的判断。但好在诸如探索性I、II期clinical trials,以及III期RCT等证据级别较高的研究类型在国内外都已经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管和评估体系去把控了,SOP的制定、执行和监管已经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我看来一套指南因其天然被赋予的权威性和期待性,有部门监管,有业界和患者无数双眼睛注视,指南编写委员会再怎么耳目失聪也不能绕开证据本身和证据强度去改写。有些写进去的诊治方案,可能由于研究设计本身的缺陷或者的确存在利益输送,有争议是无法避免的,但再次强调,对于证据的重视,写入指南的方案即便存在争议但也不会太过离谱。比如NCCN,在乳腺癌领域争议可能集中在是采用同一药物组合的剂量密集方案还是常规方案,写入指南的前提是这两种方案必须都有效果,争议可能在于哪个效果更好、AE更少,以及考量经济学效益、依从性等更加细节的方面。

回到陆巍翻车这个故事本身,因为ER+,打算用他莫昔芬。这个用法简直离谱到像用冰箱洗衣服。搜了下,是有日本的个别研究证据,但远不是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更轮不到用“指南推荐的黑幕”这种程度的好问题去匹配、揣测它的深度。

我只是相关从业者,非肿瘤/普外科医生,对方案本身有效性的判断上肯定不如专科医生专业。但是看到在很多包括知乎在内的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并没有讨论到治疗方案本身的致命问题,更多集中在“医生是否应该进行探索性治疗”这一宏观层面。这种探讨固然是好事,但个人更希望看到有更多业内人士出来剖析这一治疗方案本身。毕竟,必然有纯粹为延长患者生存的医生在进行探索性诊治,就像在视线受阻的密林里无奈举枪扫射还是有概率折损敌军的,但这和往里面放两个屁企图崩死敌人取胜是两回事。得辩证看待,前者需要鼓励和保护,给行业抹黑的后者则不铲除不快。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真会类比啊,花着男足赚的钱,还在装作受尽委屈。

小仙女根本没把男足当兄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用完就踹两脚的供养者罢了。


user avatar   yu-bing-7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真会类比啊,花着男足赚的钱,还在装作受尽委屈。

小仙女根本没把男足当兄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用完就踹两脚的供养者罢了。




     

相关话题

  口罩不够用,可以将医用一次性口罩在沸水中煮,或者酒精浸泡之后重复使用吗? 
  医生在以医院没有床位为由不给病人办理入院,病人在院外发生意外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郝兽医和《血战钢锯岭》中的道斯doss是否有相似之处? 
  如何看待个别小网红呼吁取消医院一切检查费用? 
  如何看待今年高考状元无一人学医? 
  如何看待“患者被摘眼球 8 年后才发现,医院否认,法院:责任各半”事件? 
  如何看待河南疾控把隔离时间范围从7.16扩大到7.5到过郑州六院的人?这一轮的疫情的潜伏期这么长吗? 
  医生行业属于服务业吗? 
  为什么老一辈人总会有医生是会害人的想法,生病也不愿意去看医生。要怎么才可以改变这种看法? 
  我国拟立法明确医师在公共场所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会产生哪些影响?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令人心动的 offer》第三季是医学专场?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故事?你期待这一季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没有公知批评沈逸教授?





© 2024-05-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