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两名医生飞机上帮旅客吸尿液救治的行为?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觉得当医生遇到生命危急的病人的时候是需要去救助的,最起码这符合“助人”的人之常情,但是我还是想说,这个大家都视为人之常情的事情,医生这个群体会不知道吗?当然知道啊!那么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有心救助的医生不敢付诸行动?

大家觉得从人道主义出发,医生该救助生命危急的患者,救好了皆大欢喜,就不好医生也尽力了,这个努力去救人的理念我不否认的;可仍然从人道主义出发,现在这个环境,医生做了好事以后如果失败了,大家真的会去想医生也尽力了吗?医生做好事需要承担的巨大风险也是合情合理的吗?我想说不合理!再怎么着,也请至少先让屡屡发生的打医杀医停下来,而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看的大夫们心里咯噔咯噔的然后选择了把自己初心收起来,把铠甲穿上。我们好好思考思考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医生放下被迫戴上的多重顾虑去救更多的人?

看到一个质疑我的并且比较能说的一位评论人说:假设我的女儿是医生,那么她只要按照法规依法行医,治疗结果和情况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那么我想说,现如今大部分医生都在依法行医,治疗结果都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您对您女儿的要求现如今大部分医生都做到了,为什么依旧矛盾和伤害频发?那么我也问你,只是说假如,假如您家人尽力去抢救了患者但患者最后不幸去世,从医学上来说您家属没错,但病人家属就是闹事了,就是要赔,医院门口摆花圈,拉横幅,您家人感受到了来自患方和院方的双重压力,赔个几万块钱解决不了任何事,那时候,您又怎么说!患者不都是弱势群体,固然大部分患者都很好,也配合治疗,但是医生一天看人无数,碰到的奇葩也不在少数,奇葩的数量也很庞大,医患真的不是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论就能解决的我想看到大部分医生面对患者时露出久违的真心的放松的笑容,真切关怀患者,而不是因怕闹事来强颜欢笑或者消极对待冷漠自私。想看到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早日康复,想看到制度的完善让每一次就医不那么仓促,让医患有时间把信任建立起来。而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懂了吗?懂了吗?懂了吗???

————————————————————————大家的评论我大部分都看了,首先很感谢大家能够留下自己的想法,有中肯的意见,有提出质疑且反对的,有鼓励我的,但基本没有一出口就不文明的,我没办法一一回复大家,但还是对那些鼓励我的可爱们说,我会的,我会努力的,医患沟通是门技术,沟通好了自然能缓和目前比较紧张的局面。我从来都没说过这个伟大的医生不能被赞扬,他很伟大,他做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我打心眼里佩服他。我也没刻意的提醒大家医患关系紧张,因为这就是事实,我举的例子都是我每天看到的。所以我能切身体会到大家对医生的各方面的期待值确实有些过高了,疾病不是都能治愈的,医生是要时刻成长的,有些治疗的损伤或者大额的花销是不可避免的,而有时候一些东西宣传起来确实是很能煽动人心,所以我在一条评论里写了,宣传也要把握好度,才能有个正确的引导。大家说自己有时候就医体验很糟糕,虽然我目前就医的时候倒还没遇到过让我觉得非常糟糕的事情,但我觉得平白无故就被医生冷眼相待这是不对的,我不会这样,就算我不是医生,我也不会平白无故的让和我交流的人觉得热脸贴了冷屁股。

我想不出什么好方法来缓解当前的局面,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合适的为医生们发声,我只能劝大家要适当的了解医学知识,学习科普,身体是自己的,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更加了解医学常识不仅没有坏处,也能更好的交流,拉进医患的距离,减少误解误会。我希望我们做医生的,能够有更多的人参加到医学知识的科普中来。

最重要的一条,定时体检!定时体检!定时体检!定时体检很重要,你比如肿瘤,虽然现在有很多靶向治疗,但肿瘤很聪明,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它就像按下葫芦起了瓢。你打准了这个靶点,它消退了,过了一段时间,它耐药了它不敏感了它又起来了,新的靶点我们没找到。举个例子,最近一个患者因为常规体检发现了早期肺癌,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没有咳嗽,没有发热,没有咯血胸痛,它就是在一张片子上毫不起眼的位置的一个小小的略微牵拉了胸膜的阴影。但它就是肺癌无疑!幸好是发现的早,手术后恢复的很好,它早发现早治疗是不一样的!如果没体检,没发现呢?晚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不太高。

就说这么多吧,越说越啰嗦,越说想起来的越多,以后也不会再更新了,总而言之,我觉得未来可期。

————————————————————————(以下是原答案)

很反感某热搜底下一堆人评论“这才是有医德,这才配得上医生二字”。

难道必须得是做出来类似于“吸尿”等常人难以去接受的事情的时候,他才是个好医生?才有医德?才配得上“医生”二字?

那些把你的病看的彻底,开的药对症,态度中等的医生们,他们就不是?

医生就必须舍己为人?而不能既不舍己又为人?医生就必须是无私奉献的那种?

请把医生看成是个普通人。

请把医生看成是个需要自我保护的人,如果出了医院譬如在列车上抢救不成功了,分分钟病人家属就会告你瞎搞,那医生这辈子职业生涯就可能结束了。这不是我瞎说,我的师姐,列车上海姆立克法抢救被话梅噎住了孩子未成被家属告。

医生是个职业,直接面对的是人,而且是患病的人。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文要求。但同时,医生们也和其他职业一样,有暖心热情的,也有孤僻不合群的。有善良的,也有恶毒的。我们永远无法避免。

我敬佩这位吸尿解救患者的医生,他很伟大,我不知道我将来成为一个医生是否会和他一样。我想我以后成为了一名医生,每天那么多的病人,我保证把每个人的病看的彻底,尽量减少费用,至于共情和同情以及关怀的心态,真的不是我首要考虑的。

但就是目前来说,每当我努力的想弄明白一个复杂的发病机制,转念又想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我就很挫败。

————————————————————————(我是一条分割线)

评论里有的人会觉得我自私,但是我的意思是这样一个“英雄医生”的事例会带来多少对医生的更多的道德绑架?我不想看到这样,不想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因为现在医生身上的道德绑架已经不少了,大家神化医生,这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原因之一吧我想。

大家不在临床,觉不出来,但是医生们都遇到过患者始终认为是医生想收黑钱所以多做检查吧?我的产科老师,一直强调备孕妈妈补充叶酸,孕妈妈满脸不屑,说我的老师心黑死了,主意都打到没出世的孩子身上了,就是想多赚瓶药钱,一胎的时候不吃也好好的。我很想拿出来补充叶酸和不补充叶酸的神经管畸形的数据给这个备孕妈妈看看,但被我的老师制止了。

一位医生,夜班手术来了个过敏患者,他还在手术台上但马上做完了,按照规定,本应打电话通知在家的另一位医生,但他想着那个医生从家里来到这里还不如他下手术台直接过去来的快,于是做完手术他飞奔到诊室,患者喉头水肿严重窒息,最终没抢救过来。最后责任都是他的,家属也告,医院也怪,最终离开职位,还要负债累累。

我去吃午饭,患者说这么年轻就只知道吃,以后还能干啥?

患者排成一队,排到很远,讨论着里面的恨不得两个字并成一个字说的大夫们就是应酬应酬,磨叽到下班就完事了。

我一进病房,家属摆着手要把我赶出去,要换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可是我也能行啊,我可以的,但是家属们患者们不信任我啊。

我最怕被叫去催患者缴费,真的,让因为各种理由拖欠的患者缴费是一门技术。

家属大声喧闹,护士过来制止,被骂别以为你披了白衣我就把你当神供着,你算个什么东西。

忘不了大家随口一提的现在的医生都没医德。

以上的种种,是我每天最真实的感受,作为一个小白,我有深深的挫败感,一腔热血凉在了临床。

但我也忘不了癌症晚期的大爷最后一次生日,儿子在国外回不来,我给大爷买了个小蛋糕,大爷把我的手握住了,说我是个有前途的好医生,这比我专业课考了90+都让我激动。忘不了参加过战争的老爷爷给我讲他的激情岁月,忘不了小朋友总喜欢喊我姐姐,忘不了患者对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我说没事我相信你,忘不了第一次抱那个新生儿小宝宝,每个人都笑着。如果所有的人都这样该多好。

可是我真的怕了,我怕我像那个刚回到工作岗位就被杀的甘肃医生一样,我怕气势汹汹的男家属像揪住我师哥的脖领一样揪住我,我怕频发的伤医事件有一天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不怕死,不怕受伤,我怕我死的受伤的毫无意义。

有多被患者温暖到就有多被患者伤害到,感觉患者还是有很多蛮不信任医生的,还是有巨大的鸿沟的。双方都互相不能理解,医生更能理解医生,患者更能理解患者。

但是毕竟还有未来,有未来就有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遵守规章制度,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浮躁,我也努力的学习怎么跟患者交流,怎么减少伤害,怎么能多取得一份患者的信任。

最后,如果是我遇到一位要立刻抢救的患者,我会去,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保护措施来保护医生,让医生们能没有那么多顾虑的保持初心。有更多的制度让我们得患者不再那么焦虑无助,有更多的措施来改善医疗环境,然后让本来在一个战壕里的医生和患者能够和谐起来!

最后的最后,我再补充一句,多关注一些科普的公众号,比如人卫健康,丁香医生,三甲传真,还有一些有爱的医生们自己的公众号,他们常常给大家科普医学常识,也会告诉大家哪些东西买了就是交了智商税(知乎上就有哦),多了解一些医疗常识,能更好的和医生交流,也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知道了有什么症状去什么科室,减少焦虑!等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生,我也要开一个公众号,为医学的科普贡献力量。就说这么多吧。


user avatar   gejinyub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救人的医疗自媒体如丁香园在键盘上打几个字批评“航空公司没准备足够的医疗设备所以有责任,宣传是道德绑架医生”。

而真正救了人医生怎么说呢?

………………………………………………原答案分割线…………………………………………

丁香园的小编是现成百度然后写的答案吗?否则也不会写出如此外行的文章出来。

作为一个知乎上向来挺医生的ID,这回我都有点忍不住了。

要知道,丁香园引用的那个《国际民航组织关于卫生的有关文件》并不是确切的文件名,只个文件汇总。就象“北京市历史高考卷汇总“一样。它引用的图,事实上出自于《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文件中既包含国际标准,也包含建议措施。国际标准是强制的,而建议措施是仅仅是建议,非强制的。每个国家会按照其国家的实际情况作出本国的规定。

至于哪些部分是强制的,哪些部分是建议,《公约》中写得很明白。

关于医疗箱配备的部分,在《公约》第六章 6.2.2,那上面黑体的“建议”两个字,看到了吗?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那我国航空法规中有没有对医药箱的内容进行规范呢?

有。民航局有颁发的《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设定标准》(CCAR-121-R5)

其中对于医疗急救箱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caac.gov.cn/XXGK/XXGK/M 319页。

可以清晰的看到,其中要求必需配备的药品和医疗用品中,并没有如丁香园小编特意打出红圈的导尿管。

事件中南航此航班有没有配备法规要求的注射器?有。

“医生利用便携式氧气瓶面罩上的导管、注射器针头、瓶装牛奶吸管、胶布自制穿刺吸尿装置”。由于患者膀胱紧张,加之注射器并不能产生足够压力吸取尿液。“

所以在这件事上机组及航空公司有没有责任?

就我看来,你可以说它做得不完美,不够那么好。毕竟外航有些航班是配备AED的,但是,机组和航空公司并没有违反相关的规定,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违规。

毕竟,我国民航的法规是根据我国现有航运及医疗的情况制定的,考虑是基于我国的情况。毕竟,航班上需要导尿的情况,并不是经常发生。

当然,有人会说,医疗箱里多带根导尿管又不是多大回事,航空公司为什么不精益求精提前顺手准备?但是,按新闻中所说,那位老人是因为重度前列腺增生才无法排尿,这种情况下,往往普通的导尿管难以插入,还需要使用特别的前列腺导尿管。如果前列腺导管也不管用,还得膀胱穿刺。那航空公司是不是为了这种相对少见的发病情况,把这些东西都“顺手准备?”

航空公司或某航班准备的急救医疗箱内容,在满足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是根据其可实施性和必要性来统计的,否则就是浪费资源,而这个资源,远远不止根导尿管的价格,还包括航司员工的培训,采购,等等。而每一分的成本,都会加诸于你我的机票之上。

指责航空公司的为什么不顺手准备一根导尿管,就如同指责每个社康中心为什么都不顺手准备一点安定,毕竟长时间失眠的痛苦也很会死人啊!导尿管毕竟要七块钱,一瓶阿普唑仑才5块钱!

丁香园作为医学自媒体,肯定比我这个外行更了解上述情况。可他干了什么呢?他用一个未经查证的建议性文件,作为强制性的要求,去谴责航空公司。

在此,引用 @RookieSW评价丁香园的话

作者夸自己同行能不能不要踩在别人的头上,多少有些恶心,也很大程度没有逻辑。【在飞机上只有一般的急救包及氧气面罩,并没有专业的穿刺引流设备(注射器只有一种规格)】自己都说了是专业设备,那飞机上要不要手术刀也配一套?这次是引尿所以需要引流器,那下次要开喉插气管,飞机是不是也要配套呼吸机?要不血袋也配全?
【那现在问题来了,配了设备就意味着有人会用。】这趟航班正好有医生,那没有医生呢?这些引流设备,开喉呼吸机,手术刀配给谁操作?空姐?飞行员?那让机组们都先考个全科医生牌照如何?飞机上再设个无菌室?


事实上,按网友所说,事涉航空公司并非是以国家最低标准在操作,在某些航空上,甚至准备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连建议也没纳入的AED心脏除颤设备,此但仅仅因为没有准备导尿管,就要被别人非难。

我们可以建议航空公司重新评估并增加医疗箱中物品,但请记住,这是航空公司的增值服务,不是它的天然义务职责。帮助这位病人的,除了那两位伟大的医生,同样也有机组人员。

他们不该被责备。


我也觉得不解,丁香园作为一个还算有影响力的医学自媒体,在还未查证清楚的情况下,就这样铁口直断地把航空公司和医生群体硬拉到对立面上,有何用意?难道在帮助旅客上,只有医生出力,就没有航空公司的协助?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当下,这样做真的好吗?毕竟在我看到之前,知乎上就有6K人点了你们的赞,其中还不乏许多的“专业徽章”,误导这么多人的责任,请心中有数一点好不好?

只担心对医生群体造成道德绑架,那你们就不考虑如此不专业的质疑会对航空公司和机组道德绑架吗?

把两位医生助人的大爱当作引发群体对立的基石,成为帮你们吸睛的工具,实在不能赞同。

当然,如果说丁香园的小编只是并未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是个连资料都不会查的临时工,我也是能够理解的。

在此问题回答中引用丁香园小编那张截图的医生们,请你们也再去查证一下资料来源好吗?

附图:

丁香园的回答部分


user avatar   xiao-jin-yu-dou-dou-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弱弱地问一句,既然有家属在场,用嘴往外嘬而已,没啥技术含量,家属为啥不去嘬?好意思让一个外人去嘬尿??????????


user avatar   xie-huang-r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当事医生我是很敬佩的,不仅是“吸尿”的勇气,还有当时简陋条件下的诊断与执行力,可以看出当事医生是个很有经验很自信很有决断力的人。

当然对于我自己我是没啥勇气直接拿嘴吸的,因为日常接触各种吸引装置我对那一套还挺熟,我应该会采取别的方法。

首先看看手边有的东西,

饮水瓶(这个飞机上肯定有),针头,和塑料管,还有胶布。

首先用针头在水瓶上段扎个圆洞

将塑料管剪成一长一短两条,将长条通过扎出来的洞塞进去,塞到瓶子底端。

同样再扎一个洞,将短管塞进去一小截。

用胶布在洞边缠一圈,增加气密性。

将针头用胶布固定在长管另一段,这样一个简易的穿刺吸引器就制成了。

让我那一瓶水来试一试

用针扎进小瓶水里,用短管吸,可以看见长管有液体吸出来,但是气密性不好有些气泡,如果在真人身上穿过脂肪那气密性是很好的,应该效果更好。

因为气密性不好,吸起来挺费劲,吸了两分钟吸出来2-3ml,算一下要吸很长时间,还挺累的 ,效果不能和直接上嘴比,只能说提供一个方法以供参考吧。


user avatar   bryce0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时参与老人救治的是两位医生,分别是: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医生张红

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肖占祥

向两位医生以及机组人员致敬。

当时医生在飞机上的诊断是:老人膀胱大致存有1000毫升尿液,如不尽快排出,则会面临膀胱破裂的危险。而眼下可利用机上急救医疗设备尝试进行穿刺排尿。

在征得老人老伴同意后,两名医生立即开始准备,乘务组也尽力找来机上可用的医疗救助设备及物料,协助医生进行救治。

医生利用便携式氧气瓶面罩上的导管、注射器针头、瓶装牛奶吸管、胶布自制穿刺吸尿装置,开始施救,乘务组也赶忙协助,将老人固定成侧身姿势,便于救治。

然而因为客舱空间有限,将装置架设至高处的可能性较小,针头也过于尖细,无法因压力差自动引流老人膀胱内的尿液,加之因膀胱过度胀大,自主收缩功能减弱,使得穿刺引流进入瓶颈。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张医生想到用嘴吸出尿液,而这也是控制尿液排出速度与力度的最佳方法。半小时后,医生顺利帮助老人排出700-800毫升尿液,老人病情得到缓解、情绪也逐渐平稳。

整整37分钟,张医生不间断为旅客吸出尿液,吐到杯中,肖医生也不停根据膀胱积尿情况调整穿刺位置和角度,确保最大限度排出积存尿液,乘务组也及时更换杯具,将排出尿液导入酒瓶,实时测量已排出尿量,帮助医生更好掌握旅客病情。两位医生与乘务长配合默契,紧张却十分有序地推进救治。

随后,两位医生再次为老人进行检查,老人已经转危为安。

事后,记者采访张红医生,在那样一种危急的情况下,是如何毫不犹豫地做到为老人亲口吸尿?

张医生淡然地回答:

“当时情况紧急,一时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看到疼痛难忍的老人,只想尽快帮他引出膀胱内积存的尿液,只能说是天职所在吧!”

内容参考广州日报报道:


user avatar   chen-zi-ya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有次给学生讲心肺复苏

讲课前翻了翻最新版的徒手心肺复苏


有一个最新标准修改:

非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可不进行人工呼吸


除了一些复杂难懂的原因外

最重要的是


救人的同时,要保护自己。


诚然老办法有用纱布阻隔进行人工呼吸,第一是紧急情况去哪找纱布,第二是:你人工呼吸时候他吐了怎么办?他咳嗽一口痰直接飞你嗓子眼怎么办?


你别笑,我有同事遇到过,反应不过来都有咽下去的。




所以,作为一个晚辈

我对两位前辈充满敬意


我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骄傲

同时,我虽然做不到

并没有什么丢人的





人和人对工作的理解千差万别

有的人舍己为人

本应该受到敬仰和容易

但也不可过分吹捧,


还有的人,比如我

今个在外科8楼,我就是累死也要把你从地府拉回来


出了这个医院门,我就一普通人,给人吸尿真做不来。


我为这两位前辈骄傲

也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耻的


user avatar   yue-li.s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有次在出差途中,碰到一位腹泻导致低钾患者需要救治,问有无药品包,空服人员递给了我仅有的抢救药物——丹参滴丸……而在下飞机前要求我出示医师资格证并让书写抢救记录。

航空公司救治前与救治后的态度,让人感受到的潜台词是:“这事儿和我无关”……

请高铁、航空公司备好必要的急救医疗装备,一切就好办多了。


user avatar   fu-shi-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首先,我非常佩服这两位医生,他们牺牲自己解患者痛苦的伟大医者情怀使我肃然起敬。

他们分别是海南省人民医院肖占祥主任医师:

http://www.phhp.com.cn/view1.php?xuh=18934

和广州华侨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的张红主任医师:

https://ysk.familydoctor.com.cn/26771/

考虑到两位都是血管外科领域的大佬,而且同一班次的航班,所以估计是圈内好友,一起结伴参加学术会议的路上出的这件事情。

这两位大佬都有高级专业职称,临床工作的经验已经是最丰富的,属于精英级别。他们在病人情况紧急,需要尽快解决尿潴留的时候明知有被传染未知疾病的风险,依旧采用直接嘴吸的方法,一口一口把病人的尿液吸出来。真正了解医生的人都知道医生多数有洁癖,一切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情况都会戴上手套。操作结束后还会认真洗手。

他们两位临床经验丰富,绝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的风险。也正是这两位专业人士,在所有方法都不奏效的情况下被迫做出了如此不专业的操作。

那么是谁的过失造成了他们不得不这样不专业呢?

显然,就是民航部门。国际民航组织关于卫生的有关文件中清楚建议配备以下设备/耗材: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311/156834973.shtm

当时好不容易给患者穿刺成功,但因为长时间尿潴留导致患者的逼尿肌乏力,尿液迟迟未能引流出来。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飞机上只有1ml和5ml两种规格的注射器。而一般而言,这两种规格的注射器所配针头分别是4.5#(26G)和7#(22G),对应的内径是0.25mm和0.41mm。

而且老年男性的尿潴留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很有可能病程很久,膀胱残余尿很多,本身有膀胱炎也说不定。我在急诊轮转的时候给不少这样的病人做导尿,引流出来的尿液很多都有絮状沉淀,一般是感染坏死物或者脓液。

针头内径这么小、病人逼尿肌又乏力,再加上尿液中可能有漂浮物,能自然引流出来才怪。

但如果客机上当时有导尿管,或者干脆有一个20ml或者50ml的注射器,其自带的8#或者9#注射针头内径足有0.51mm或者0.69mm,配上其他氧气管、牛奶盒等等材料就能制作一个简易的引流装置,慢慢给病人放尿就是了。而且大号注射器抽吸能产生更强大的负压,就算针头堵住了也能给强行抽吸复通。

当然了,如果有导尿管,那就更加手到擒来。但恰恰就是这几块钱的小东西(导尿管一般不超过十块钱一根,最大号的50ml注射器也不过一块钱)没给配齐,逼得两位医生不得不用如此危险、不专业的方法给病人去做治疗。

那么根据飞机上这样糟糕的医疗设备准备,我们来设想几个其他急症场景,看看不负责任的民航还会如何难为医务人员:

1,还是同样的临床情形,只不过患者是个大胖子,腹壁脂肪很厚,1ml和5ml两种规格的注射器的针头长度也就4cm不到,根本穿刺不到病人的膀胱。

那么这时候医生是不是只能冒险在病人腹部做个小切口,拨开皮下脂肪,然后再做盲穿呢?

那么连注射器、导尿管都没备齐的民航医疗箱,你还指望人家给你准备了消毒宝?切开包?或者一次性手术刀?你还指望人家准备的局部麻醉药依旧在保质期以内?

要是患者情况紧急,而且患者本人或者家属都同意,是不是我们还得跟乘客借把水果刀,酒精擦一擦然后在无麻醉情况下实施治疗?

哦对了,民航怎么可能让你带水果刀上飞机......

病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2,患者喉头水肿/异物梗阻气道。

这其实很常见,小孩子吃坚果/花生米/瓜子仁/果冻,不小心都可能造成这些东西卡住喉咙。

这时候做海姆立克抢救,有比较大的概率能让孩子把东西咳出来。但如果咳不出来,就只能用别的方法了。

还有些人对奇奇怪怪的东西过敏,要是好巧不巧在飞机上发病了,喉头水肿导致窒息,和喉部梗阻的小孩子一样,都只能紧急做环甲膜切开,就是把喉结那块软骨下面的气管切个小口子,然后插进管子,让人不至于被憋死。

但毕竟飞机上不可能有刀子,那实在不行不是还能用粗针头穿刺暂时缓解嘛。

啥?飞机上粗针头都没有?!

emmmm


3,张力性气胸

一般人没学过胸腔解剖,可能不太理解气胸的意思。那你这么理解就行:

人的肺装在一个大箱子里,这个箱子就叫胸廓,包括肋骨、肋间肌啥的,总之就是一个把肺装起来的容器。肺和这个容器之间有负压,所以才能呈现饱满的状态,吸入外界空气。但是如果肺破掉了,还形成了活瓣,那么容器和肺之间非但不是负压,还会是正压,那么肺就完全没法吸入空气了。用不了多久人就得憋死。

这时候我们因陋就简采取急救的方法是用粗针头一针头给戳到容器里面,把气体放出去。如果有橡皮手套的话还可以在针头的屁股上做一个活瓣装置,让气体只能出去不能进来,这样没多久容器内的负压就恢复了。

但是,飞机上没有粗针头。


其实我还想了很多种民航难为医生的场景,但是鉴于精力有限就不一一列举给大伙添堵了。

最后我们来复盘一下,民航出于侥幸心理没有准备,从而给肖主任和张主任两位大佬带来巨大麻烦,逼他们做出巨大牺牲的医疗器械,都值几个钱:

1,大号注射器(20ml/50ml):

最大号的才4.88元

如果走采购途径,就是成百上千支的买,也就一块钱左右:

2,导尿管

就买最便宜的!

除了明显虚标的那两个,最便宜的导尿包,记住,这是导尿包,里面从消毒碘伏棉球到镊子、洞巾再到导尿管一应俱全,也就十几块钱。

单买导尿管,一根也绝不会超过十块钱。

3,环甲膜穿刺包或者索性一个气管切开用的无菌刀片:

先从最贵的穿刺/切开包看起,一百多块钱的样子:

那最便宜的无菌带柄手术刀多少钱呢?


所以备齐一个根据国际标准建议的医疗箱,成本一千块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问题是,民航有关人员就是心存侥幸。

我们国家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后这样的老年乘客突发急病的事情恐怕还会更多。难道每一次还要每一次都让医生做出牺牲吗?

我就想问问民航,真的就差这每架飞机一年千把块钱的医疗耗材费用吗?

这次好歹是病人的病情在医生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前提下给稳住了,那下一次来个气道梗阻的呢?来个心搏骤停的呢?来个呼吸衰竭/气胸的呢?

可见民航对这种事关乘客人身安全的事情并没有很上心。

想想那位在机长驾驶席上喝下午茶的小网红吧,这事儿才过去几天啊?!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点一万个赞,就点一万个赞。

能点一百万个赞,就点一百万个赞。

点赞张红医生和肖占祥医生,够职业,这就是传说中的白衣天使。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中我觉得让病人去死跟吸尿救人这两个事情,还是吸尿救人更可怕一点。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科室意见诊疗无明显违规和过错”的答复,类似行为会加剧医患矛盾吗? 
  长沙 22 岁女子长期过量喝奶茶进ICU,血糖值过高,血液呈乳白色几乎变「甜饮」,奶茶喝多少会有危险? 
  我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被告单位的人一直质问我凭什么? 
  今年被山东大学临床5+3录取 想问问医学界的各位 业内认可程度怎么样? 
  有哪些奇葩的法律文书? 
  如何看待 8.24 温州乐清姑娘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且该嫌疑人司机前一天已经被乘客投诉到滴滴平台? 
  如何看待金盾股份董事长周建灿坠楼身亡? 
  如何看待贵州一贫困县花 8600 万元打造「女神像」,当地回应:未使用国家扶贫资金? 
  丽江 3 岁男孩被陌生女子抱上车带走,有哪些线索值得关注?如何防止此类事情发生? 
  知识壁垒容易造成对立,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怎么能打破医生对疾病知识的壁垒呢? 

前一个讨论
看完《天气之子》后感觉很绝望,觉得一生都有可能碰不到我的她,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在图书馆一直玩手机的人特别烦,导致我也学不进去怎么办?





© 2024-04-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