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在X乎一直以明末史砖家自诩。可能大家不知道中专硕士的特长吧?
下面雄文一篇
今天笔者正儿八经地和大伙谈论电池科技。
笔者是03年毕业的高分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于医药材料行业。
虽然电化学不是专研方向,但笔者曾经从头到尾完整地学习过这套体系。因此,自信说出的话比较靠谱。
近来网上突然冒出来“车加水就能跑”的段子,引发了大众的好奇心。笔者也被吸引了眼球,一段认为“水变油”的古老骗局又再现人间。
但随着厂家对核心技术的轻微曝料,笔者凭借几十年的专业背景,立即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个可行的思路,值得一试,试成功了,可能就是一次技术创新。
事实上,这个思路并不是“水变油”,而是“铝代氢”,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金属体积储能密度,代替氢重量储能密度,实现车载电池的储能容量,达到延长行驶里程的目的。
笔者个人认为,这个技术如果能试成功,会是一次革命,这种电池有着其他电池无法替代的优势。
接下来,笔者以专业知识,讲解这种金属储能电池的优势。
我们先从传统的铅酸电解液电池开始说起吧。

铅酸电池是目前车载应用最成功的电池
但这个车载,是指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是最受人尊敬的劳苦大众的交通工具。
铅酸电池是传统的电解液电池,优点是可充电再生,最终劳苦大众出行交通,花费的是电费和电池更新的成本。
而这种电池又非常耐用,还便宜。因此,在电动自行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迅速遍布全世界。
那么,这种既便宜又耐用的电池,为什么不在电动汽车上应用呢?
这就要谈到本文的核心内容了,储能密度问题。
铅酸电池的体积储能密度非常低,它的空间大部分都是电解液。电解液本身不提供能源,而是靠溶解的金属离子的电势差来达到储存和释放电能。
因此,装上铅酸电池的汽车是跑不了多远的。这是个致命的缺点,导致目前该类电池只能普及到老头车。
需要高容量的电池,才能解决行程问题,这就要谈到国内锂电池的辛酸曲折的发展历程了。

锂电池的成本问题
如果抛开成本问题,镍氢电池、锂电池,这一类本是电动汽车的解决方案。
但问是在于,这一类电池所用的材料,在地球上的丰度并不高,而且提炼成本高。
这一成本问题,也是现今行业的一个困局。
而在国外,有人研究了氢燃料电池,希望利用这个宇宙中最小的元素,来实现储能密度的突破。

氢,单位重量储存化学能密度最高的常规材料
氢的原子重量是1,是宇宙中最轻的元素,氢和氧燃烧放出化学能,生成水。
这里的燃烧,可以是直接明火点燃,也可以是缓慢氧化,释放出的燃烧焓是一样的。后者就是指氢燃料电池。
如果氢是固体或液体,那氢燃料电池就将是完美的车用电池,
即便是当成发动机燃料,一次加满氢的汽车,能跑加完汽油数倍的里程。
而且氢不是直接燃烧,而是作为电化学能原料,这意味着没有卡诺热功转换效率的制约,可以更高效率地将燃烧焓,转变为电功。
因此,同样重重的氢,以电池的方式作功驱动汽车,可以实现同等重量汽油烧发动机的几十倍的里程。
然而,氢在常规条件下是气体,这意味着储能空间成了大问题。这就是另一种思路的出现,用固体的金属储存氢。

铝是储氢最理想的金属材料之一
铝的优势在于,既照顾了成本,又兼顾了密度。
氢的原子重量是1,一原子金属存一原子氢。锂的原子重量是7,
铝的原子重量是27,可以换3原子氢。算下来是9,和锂相差无几
铁的原子重量是56,也可以换2-3原子氢。算下来是锂的一半。
很显然,锂不仅是昂贵,而且易燃易爆,无法正常存在。只能使用铝这种金属状态很稳定的材料。
地球上铝的丰度很高,成本也便宜。
铁也便宜易得,但单位重量储能密度只有铝的一半。因此综合比较下来,铝最适合作为大规模推广的储氢材料。

结论
南阳“水变油”只是一种宣传手段,其实质应该是“铝代氢”,这种思维最大的优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电池的制约,采用金属铝制氢,供给车用氢电池,再用电解回收铝。最终实现循环后,驱动汽车消耗的是电能。
这种思路值得一试。一旦试成功了,中国很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将老美撞翻在栏杆上。
这是铅球胡百家号
我以前学无机的,也是化学,不过我们说原子重量一般都是“原子量”,矫情点“原子质量”,直接“铝的原子重量是27,可以换3原子氢。算下来是9,和锂相差无几 ”我是没听说过。这种说法,严格来说,有没有完成义务教育都打问号。
铅球老仙,法驾中原
松锦本道,古今无比
有点意思哈,其实我女儿也七岁了,从她开始听历史故事,她也研究了4年三国历史了,温酒斩华雄这段,她是专家。
嗯,我想铅球骑士差不多也是这样研究过来的吧。
一说起袁粉我就来了精神啊!铅球骑士的口头禅作为一个研究历史14年的专家、老夫如何如何,还有:
袁粉们的大作:
开始的时候觉得他水平不错,回答里面很多引经据典,特别是开头的那句研究明史14年,挺能忽悠人的。
直到我去年进了这个坑,和他深入都探讨了下具体的史料,,问题就出来了,这位貌似很多就是复制黏贴,根本不知道他复制的东西是什么意思,做出的很多解释非常搞笑。
例如下面的几个,把皇太极的书信解释成使者阔科。
把皮岛和椴岛说成两个岛。而这里明明白白三千人调往千家庄的军事调动,被他歪曲成毛文龙派30人送后金使者回后金。
神奇的说法有很多,可惜都没截图下来
从我和他的交流来,这位很喜欢说的几句就是研究明史14年,我来给你们科普什么的?。。
可是真实水平可能比我这个看明史没几天都水货都还差点。碰到能歪曲都史料就歪曲,歪曲不了的就宣称史料不可信,是假的。我曾经和他争论阔科被抓的史料,他为了圆回他的观点,把明朝,后金,朝鲜三方对他不利的史料全部归结为假的史料或者错误的史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水平嘛,差点意思,但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不要什么,天下无敌来着?
批判苏联的共产主义精神,行!
践踏苏联的logo,不行!
形式主义那套玩明白了属于是。
批判苏联的共产主义精神,行!
践踏苏联的logo,不行!
形式主义那套玩明白了属于是。
批判苏联的共产主义精神,行!
践踏苏联的logo,不行!
形式主义那套玩明白了属于是。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袁崇焕想不想带兵进北京,其实明朝政府非常清楚: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崇焕自招云:“遣散援兵,以为京城内溃,不意尚守得定。”即是言而寸斩有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