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北欧普通人生活是怎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y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来研究过,北欧,斯洛文尼亚这些冷门的移民地方。

大体上感觉:北欧是个很“平等”的地方。这个观念根深蒂固,甚至有些偏执。所以相对于其他国家,他们对于“移民”的态度算是比较温和。

从政策上来看,移民到挪威很简单,工作满三年,语言过关或者上够一定课时,就可以拿永居。另一方面,可以侧面看出,移民过来的基本都是技术移民。挪威不像瑞典那样,需要接收难民。所以即使看到挪威很多外国人(其实应该是题主在奥斯陆的原因,毕竟国际化大都市,其他城市的外国人比例还好),也都是靠技术过来的,或者是夫妻儿女。

政策上的另一方面是,挪威的工作人员,不论国籍,不论你在这里工作了多久,都跟挪威本地人享受相同的福利待遇。所以从政策上就已经表现出“平等”,挪威本地人不会另眼对待外来人。

只是挪威人比较封闭,外人很难加进他们的小圈子。但是这并不是针对外国人,他们的封闭是针对所有人的。他们一旦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就很难再加进外人,即使这个“外人”是当地人。这个可以从挪威剧<skam>看出来:五美集结后(这其中虽然包括一个穆斯林移民)就很富余了,不会再加人了。

看过许多移民博客,大家的反应基本是统一的,虽然肯定不可能把你完全看成当地人,但是跟其他国家相比,在挪威的外国人可以很大程度上像当地人一样生活不被另眼相看的。这个“另眼相看”是包括两方面:高看、低看。在中国,外国人,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外国人,感觉会被高看;在法国,外国人,反正我们几个中国移民感受很深刻,会被低看。挪威,相对来说,感觉是被平等看待的。

国家对酒精饮料的严格控制。北欧各个国家政策不一样,挪威来说,超市只卖淡啤酒,所有“真正的”酒精饮料只允许在 Systembolaget 贩卖(即是所有酒精含量在3.5%以上的啤酒、红酒、各种烈酒)。Systembolaget 是国家垄断的连锁酒局,开门时间很短,并且周日不开门,一到周末总是人满为患。当然,挪威的酒税和烟税也是欧洲数一数二的高。在 Systembolaget 买酒的合法年龄是20岁;在酒吧和餐厅买酒最低年龄是18岁。

奥斯陆来说,住房非常紧缺,尤其是租房,一直都是卖方市场,价钱也相当可观。

常年是雪坑

个人推荐斯洛文尼亚,常年10到25℃,怕热的胖子最佳地点。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篇回答是我上个月写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突然又有点火了,有些人的认知太低,我也懒得争了,直接关评论了。比如说我捧一踩一的,那么这样的人,请再仔细看看我的原回答,我全文的主旨一直是国内和北欧各有千秋,相反这个提问下有个答主全方位贬低北欧,我认为太离谱了,这样回答很不负责任,不知道他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如果居住在国外,享受着外国的好,还说不好,这种人就坏得很(自己体会,我为什么这么说)。也有人说我没有所谓的“出国更爱国”,这种想法就属于认知还没开窍,爱国我就不能提国内的不好?抱歉,我不认为一味的只说好才是爱国,我认为真正的爱国是肯定优点、批判缺点。并且爱国就多在国内交税、消费。

以下是原回答:


我在北欧,有些回答,我觉得不是很赞同,简单说两句。

1,北欧物价高?这样说非常不负责任,目前我只有瑞典的长住体验,应该有资格替一下瑞典。我个人认为,基本是五五开,有些东西在国内便宜,比如蔬菜、水果、公交车票、下馆子、以及各类淘宝上非常便宜的小东西;但也有非常多的东西瑞典更便宜,比如房子,房价相对于人均收入来说,我认为是远低于国内的,并且首付最低可以15%,利率才1点几,而国内5点几;车子,瑞典远远便宜国内;牛奶远远便宜于国内,牛羊肉、女生各类日常护肤品还有其他非常多的东西,我认为相对于国内均有优势。

LED灯在北欧上百块是没错,但问题在于国内的毛坯房多,很多房子要自己装修,即便收房时有装修,因为种种原因还是需要自己装修,但是瑞典的房子买了你是可以直接住进去的,其实反而可以省很多钱;国内不管什么房子,基本都是自己出钱维护,在瑞典公寓的维护其实是物业负责的,只有house才是自己负责。

2,看到基础设施差?我认为这样说骗骗没出国的人还行,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不应该仅仅看城市里吧,去农村比比,国内的农村的基础设施能跟北欧比?我认为国内城市里的基础设施从大的角度来说,不输于北欧,甚至强于北欧,但有些小细节需要改善;但如果是城市以外,尤其农村,我认为国内的基础设施远不及北欧的农村。

城区里都是老房子固然没错,但北欧的老房子跟国内老房子是一回事吗?北京胡同里的老房子,上厕所得出家门,北欧的老房子,抽水马桶以及各类电子设备一应俱全,是一回事吗?

所谓别墅跟福建农村大宫殿相比比狗窝都寒酸,合着国内人人都能住得上福建大别墅,福建大别墅实际上在国内是顶尖的存在了。

3,北欧免费医疗,不是马上断气的病根本连门都进不去?我刚来的时候也这么认为,但在我搬家之际,我才慢慢体会到理念的差距。实际上北欧一直在建运动场所,而国内一直在各种建医院,你愿意把钱花在健身便利上还是把钱花在看病效率上,不过是不同的选择。如果你在北欧生活过,你会发现到处都是足球场和健身房,而且健身房的会员价非常便宜,我在哥德堡Wellness这家店办的健身卡200SEK每个月(也就是160RMB),器材好、空间大、干净,价格相比国内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尤其对于有大病或慢性病的人来说,北欧简直是天堂,统统政府买单。

带薪产假也就时间长一点?说这样的话的人,一定是没进入过社会,没被国内职场毒打过。瑞典产假,夫妻加起来共480天(其中夫妻双方各自都必须休3个月至少),休假期间工资80%政府发,从怀孕开始一直到小孩长到18周岁,每月可以领取1250SEK的育儿津贴,上述这些,我想但凡理性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4,治安。三天两头发生火拼?这个太离谱了,昨晚翻了一下警方公布的no go zone,我就住在上面那位Jessica所说的no go zone,他太离谱了(他其实是个男人),被他一说,no go zone是警察都不敢去的地方,我没有觉得不安全,当然了,社区里住的都是中东人和黑人,没有黄种人,也很少看见欧洲白人,但中东人和黑人也不是洪水猛兽阿,大部分中东人和黑人都是普通人。我每天晚上十点多从健身房步行穿过附近街区回到住处,没有问题的,当然也可能是我基本上去健身房不戴钱包。

5,种族歧视严重?国内的歧视更严重吧,地域歧视,比如北京人歧视外地人;性别歧视,比如招聘时,未婚未育者优先;年龄歧视,比如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还有职业歧视、财富歧视,多了去了。哪里都有歧视,这是人性,北欧实际上已经非常好了,通常歧视都不会表现给你看,最多背地里歧视你,实际上大部分北欧人都非常友好,甚至非常的helpful。

6,生活极度单调,这个难道不是个人选择吗?如果你喜欢卡拉OK大排档的话,国内更好,如果你喜欢亲近自然、多些户外运动,则北欧更好。

7,生活极度困难?搬家一万克朗、打扫一次房间3000克朗,你可以不花这个钱,反正我从来没花过这个钱,因为我打扫全部靠自己,我的屋子也非常干净,你需要的打扫工具,都能以正常价格买到;搬家的话,找个有车的朋友运一下,就全部搞定了,你请他吃个饭,2000也够了吧。随便一个小包裹邮费都要50,还要自取,这个真的看具体是什么东西,比如你买书,就可以送上门,也没有什么邮费,而且两天就能到。

8,低工资、高物价?我真怀疑我不是生活在北欧,我在北欧读博,月薪三万来克朗,在当地应该算中等偏下的工资,但我不但负担瑞典的房租、我和我老婆的小家开支,还供着国内7600RMB的房贷呢,也就是说如果我沒有国内房贷的话,我每月可以存将近10000克朗,我的生活中,肉蛋奶蔬菜水果,也从来没断,牛肉更是三天两头就吃,该玩的地方也陆陆续续去了。

其实北欧并不鼓励躺平,北欧鼓励的是“work-life balance”,别看大家每天要fika,但工作的时候大多还是效率高的,至少我身边的同事是这样,甚至我部门里的那些教授们,会议和课基本每天都是排满的,并不轻松,但下班就会马上回家,人家只是没有加班文化而已。

但现在跟中国差太远?是和北上广差太远吧?瑞典人均5万多美元的GDP呢,是国内整整五倍,国内还有超过6亿人月均收入不足1000RMB,理性点比较也不至于下这个结论的。

北欧真正的缺点,一些答主没什么提,我认为是冬天太长,冬天的黑夜太长,这会让人很压抑;然后没法带父母一起移民;离国内太远,回趟家要飞十来个小时,累;然后,还有就是离国内时差较大,像我们这种父母在国内的人,要通个话还得算一下时间。

客观的评价是,北欧普通人的生活非常好,压力小,无论你是本土瑞典人,还是向我这种外来人口,都是如此。但也确实好多留学生家里条件都不错,对这类人来说,在北欧基本上也很难体现出优势,反而在国内可能更有机会做人上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国内做个中产很容易吗?我过来读博前,在国内工作过六七年,也在单位担任中层,在国内有房有车,我认为在国内维持中产还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最大的问题是35岁后能否保持事业,而在北欧,这就不是问题,北欧招聘更喜欢有经验的人,并且大部分人都是永久合同,和国内编制一样。

这个其实是看个人选择,如果你有志于干一番大事业,或者你本来家底就比较厚,那北欧不适合你,如果你只是个普通人过个普通日子,北欧,再好不过了。

当然了,上述也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各路朋友指正。


user avatar   yong-wu-de-jia-l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今天下班回来突然看见这个问题,勾起了我十余年的回忆,乱写一气没有什么主旨。。就请大家随便看看吧。。

我在北欧主要是瑞典完成了我的博士和第一份硕士工作,对这个话题比较有感触。而且我内心还是认为我是个“普通人”,而立之年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相信也还是能够满足题目的要求。

算是技术移民吧,但是是永居非国籍。在法国和德国读完硕士以后那会儿互联网还不发达,对于北欧的生活还是那种童话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就投了一份哥德堡沃尔沃的工作就来了,清楚的记得那会儿是三万六千克朗一个月,第一个月看税单我还挺高兴的,比法国税低多了,才26%,而且那会儿兑人民币汇率还比现在高,在那个前互联网时代大家还在追逐万元月薪的时候我三万多人民币的月收入确实也被我爹妈在家里吹嘘了好久。

但是在哥德堡干了两三年年我就发现问题了,这收入基本不带涨的,我第一年的时候组里评级最高,升到了4W月薪,之后第二年象征性加了1000,再就不太动了。我打听了一下沃尔沃的工程师(我当时做车载互联网)基本薪水在4W5之后就不会动了,而升到这个数字就需要7,8年评上senior才有可能,我这已经属于老板提携,同事夸赞,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是我萌生求变的开始。

因为本人算是个大镇做题家,除开考试做研究以外,也有点来事儿的能力,后来在工作上套到了我后来读博的老板,老板在KTH正好是AP有名额,叫我过去读博。我稍微想了下,觉得也行,没想到就赶上了15年那阵AI东风,算是运气好,进坑早,没怎么受折磨就顺利毕业了。读博期间就是标准的3W多克朗的月薪加上乱七八糟的福利也算是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会儿还没到难民潮,瑞典仍然是十分正规祥和的桃源社会。

毕业之后因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打听了一下国内大学的教职发现自己去不了985级别的学校,强的211多半也是飞升疾走的合同。。正好老板说研究院里缺个博后研究员,既然想不好出路就先过去做吧,我一是确实没有主意,二来也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就答应了,薪水税后4W8,算是兜兜转转还是没有逃脱当年沃尔沃看到的天花板。。。。然后就是疫情,想走也走不了,就在这儿干耗着,在舒适区里拖到了现在这把岁数。

可能认真看的已经看出问题了,为什么我起步3W6的薪水后来还有博士学位结果现在也才这个收入水平?我只能说这就是北欧的社会规则,他保证社会生活下限的代价是靠压制上限来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北欧现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年轻有为的人往往会寻求前往美国发展,我老板的老板就是美国回来的教授,他跟我们实话实说他之所以回到瑞典家乡只是因为无法在美国谋求到tenure,然而以他的水平已经在我校是实打实的大牛了。对于真正有大志向的人来说,这个地方并不那么理想。

我目前的生活状态就是早上九点多起床,骑自行车去研究院上班,带一下硕士博士,偶尔要去客串一下讲课(我并不是大学老师,只是帮帮忙),然后下午四点多就回家,回家之后一个人随便吃点(我对饮食的品味比较高,但我很懒不会做饭,而瑞典的饮食水平相比法国实在太差导致我养成了平时随便吃周末花大钱下馆子的习惯。。),接着就开始打游戏,steam上的游戏我早就到了看着顺眼就买的程度,有时候一晚上就能买掉一两千人民币然后第二天记不起买了些什么。。到了深夜就浑浑噩噩的去洗漱睡觉了。

想到什么写什么,说说房子,我现在住在北边Solna的一个别墅(不是那种美式带庭院的大别墅,只是个二层带阁楼的平房),因为瑞典的房贷政策很友好,有永久合同可以贷款百分之八十接近,而且还到30%本金之后可以只还利息,所以很多人像我老板都会贷款买一个超大的房子然后还到30%本金接着不还,按法律规定好像是多少年以后这70%的本金也可以免去。不过疫情期间有些人因为丢了工作资金链断掉了因为这个房子被银行收走。。。我老板现在也决定开始还本金了。。我倒是因为运气好家里之前拆迁卖了支持我,我已经全部还清了。因为斯德哥尔摩的房价这两年基本上一年涨10%,而且瑞典没有二手房折价概念,我算了下我大概出手可以拿到接近一千万的现金。所以工作上和国内工资的差距在房子这边全部找回来了。。。

其他方面嘛,车子开的是一个沃尔沃XC60,因为本人完全不懂车也不感兴趣就直接问前同事推荐然后就买了,之前也开过二手的宝马三系,其实没体会出多大区别。。一年25天基本带薪假外加研究院7月份默认不开工,圣诞节自动放三周,所以实际上我一年有差不多90天其实不上班,但是因为在欧洲泡了十年多了真没有什么地方没去过了。。谷歌地图整个欧洲到西亚基本全是我放的星星。。。今年看年底去肯尼亚看看狮子吧,其他真没啥想去的了,还有就是南美,但疫情也去不成。瑞典这边什么免费教育和医疗还有产假,因为本人身体一直健康没看过病,一直单身没有家庭,所以完全没有体验,此处就不谈了。。我只知道好像夫妻产假貌似有四百多天?

我觉得可能会有人说我不是普通人,毕竟有博士学位的人不多,但我想说其实这边普通人也活得不比我差什么。我今年带的硕士学妹,毕业后去了一家北欧电商,和博士男朋友一起买房了,比我住的还大;我常去的一家理发店,中国理发师,浙江人,在这边理发300人民币一次,一天就干四个小时,天天排满,娶了瑞典老婆也是住的大别墅;我知道的沃尔沃前同事,本科学历国内外派转岗,在哥德堡那边也是家庭幸福美满,经济上不比我差什么(毕竟你也可以看出来我的工资在过去十年没有任何爆发性的变化);再极端一点,我认识一个送外卖的叙利亚老哥,人家全职在foodra送外卖,一个月税后收入也有两万多克朗了,和老婆孩子一起也买了个80平米的郊区公寓。这大概就是北欧最好的地方,只要你能在这里谋到一份差事,只要没有火星撞地球的那种大事发生,你邻居哪怕比你早来十几年,多你几个学位,他的生活迟早也会变成你的生活。

但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对我来说主要还是家庭。这边中国人尤其是男生出来如果是单身,那么大概率往后会一直是单身,这倒不是什么国男行不行的问题,而是瑞典人本地婚恋都非常尴尬,年轻人基本都是不婚不育的状态更何况你文化差距很大的外国人?我和这边人根本聊不起来,我会说流利的德语和法语,但我始终不想去专门去学瑞典语,因为和这边的人聊天真的很无聊,就更不要说谈恋爱了。而中国女生因为我工作的原因要么遇不到,要么年龄差距太大,就一年年蹉跎至今。而且父母年岁已高,我这两年其实非常想回国,但是因为疫情的关系我没法和国内保持稳定的联系,导致很多东西迟迟定不好。而且,我本来想把这边房子卖了换一套国内某二线城市的大居室,结果疫情猛涨一波我觉得太亏了,就一直拖着。

还有就是文化吧,我和法国人德国人还交了几个朋友,这边基本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可言,中国式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没有生存空间。我在网上见过很多人说他们社恐希望来北欧,我只想笑,你的社恐是在中国标准下的,可能你觉得你不喜欢别人对你问东问西嘘寒问暖就是社恐了,但在这里,人与人的冰冷关系根本不是表现上的(外表上其实并不那么冷淡),而是那种极其强烈的边界感,甚至在虚拟世界上也是如此,这边连本土论坛或者连麦的游戏社区都没有,大部分中国人甚至是国籍都变了,真正寻求社交的时候还是往国内互联网去找。。。这边中国人有家庭的还好,单身久了像我这种基本都有点毛病,我每年至少看两次心理医生的,我大概从3年前开始因为太少和人说话有了和墙壁或者空气对话的习惯,有时候甚至能一聊聊上一个小时,医生跟我说这是轻微精神分裂的症状,委婉的叫我多和人说话。这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历史,说玄乎一点就是没什么底蕴,对我来说我丝毫体会不到任何“瑞典人”自豪的东西。我最理想的移民国家其实是法国,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留在法国的,法国的文化,饮食还有娱乐都是和我最为匹配的。

最后就是我说的,这是个上限很低的国家。这边IT产业的薪资从应届生三万多开始,你做到senior了也就只有五万多,整个行业的薪资范围大概是在3万到8万这个区间,绝大部分人做一辈子基本都收敛在五万左右。这也是我后悔的一个地方,我当年是有机会去TAMU读硕士的,但是因为法国给了我奖学金,导致我贪了20万人民币的小便宜没有去美国,现在想来可能少挣了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吧。。。。

顺带说一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两年北欧的热度突然很高。可能是因为神神因为美国这些年去的人太多被祛魅以后就用了没有什么华人移民的北欧来当做他们新的乌托邦。这我也觉得挺好笑的,北欧对公民是好,可对移民可真未必好。在瑞典上过学的同学应该知道瑞典无现金社会,还有很1984的人口号信息库以及BANK ID金融系统,你真要是“Run”过去要饭都没得要。真的是社会底层要run,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才是更好的选择,这么多年北欧华人还这么点(没记错的话全国加华人华侨一共8万)是有原因的。穷屌上岸的华人都在南欧,有点银子的去了英国,本事大的走了美国,剩下只有我这种,出身一般,能读点书但也没读透,能做点事但也做不了大事,高不成低不就以前还死要面子的人留在了北欧(我当时从法国去瑞典就是因为瑞典沃尔沃给了我差不多3500欧的工资然后法国这边只能给我2800,为了这700欧月薪的差距我后悔了接近十年。。。。。)陈平不等式说2000人民币大于3000美元,这个对不对我不说,但是南欧2000欧生活质量远胜于瑞典30000克朗(差不多3000欧)。

中国人作为东亚民族习惯了那种儒家家长式社会,强调秩序稳定和效率。所以觉得北欧这种看起来正规祥和,收入高治安还相对好的国家肯定生活起来比南边更舒适。但是我认为欧洲的美好应该在于古典的底蕴结合上现代的自由,但这两样在瑞典我认为结合的不是那么好。但是话说回来了,如果你是一个没有我这么多想法的人,只想安稳的生活,瑞典应该是个好去处。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啃老啃得金发碧眼


user avatar   zhang-gong-72-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早以前就听说,奇幻故事里的矮人原型来自北欧,但一直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在办公室里遇到丹麦人弗莱明,个子不高,四肢粗短,大胡子,大肚腩,大鼻子,还有一双深陷的蓝色眼睛,才明白了这个说法的来历。

遇到弗莱明之前,我在丹麦还没有什么“普通”朋友,结交的老外要么不是丹麦人,要么就不太普通。一个标准的丹麦人——尤其是结了婚的——都不太积极与外界接触。弗莱明一开始也这样,问他便答,不问就弓着背闷对着电脑。直到有一天我说起自己来自太阳能行业,加入丹佛斯就是因为它的逆变器产品线很强,就是不知为啥卖了。弗莱明听后发了一会儿怔,然后当天中午,他端了餐盘邀我在一个角落坐下,开始和我讲起他的从前。

原来弗莱明就是丹佛斯前逆变器事业部的产品经理,几款在市面上打出名气的机型,都由他主导设计,甚至现在丹佛斯引以为傲的产品研发流程最早也是由他试用敲定的。结果正当他三十多岁,踌躇满志的时候,公司在金融危机前整了一个大手笔投资,濒临翻船,不得已只能出售优质资产自救,炙手可热的逆变器部门首当其冲被卖掉了。买家是个美国公司,签了三年内不裁员的合同,但是又想让丹麦人滚蛋。当时的弗莱明还年轻,还倔,硬是挺着不走。美国老板就给了他一个“危机处理经理”的奇怪抬头,安排到楼梯下的一个小隔间。他在那倔了三年,看着同事朋友一个个领了遣散费跑路,最后还是离职了,然而职业生涯的上升期也被蹉跎了去。直到几年前,在汉诺威某展会的一张小桌旁边,他被我老板认出来,又成了我们公司的新人产品经理。

“其实你给我做的培训,里面那个产品研发流程,我还能认出一点来。”这话听着挺前辈,可弗莱明的眼里没有得意,反而还有些紧张,看得我心有戚戚。


许多友情就是突然开始的。自打和我讲过他的职业生涯之后,弗莱明变得健谈多了。我关于南丹麦普通人的许多“如是”,都是从他的语言里拼凑的。他生在南日德兰的一个小村,距离我们公司也就十几公里路,祖辈皆是农民,到他才上了大学。他的妻子也是同村人,十岁在轮渡上第一次认识,十五岁两家就往来频繁,基本定下终身,妻子现在是村里的公务员。家里还有一儿一女,大儿子专科快毕业,女儿刚上高中。

讲到家庭时,弗莱明眼里放光。他给我看那个已经停用的轮渡码头的照片,里面停着锈迹斑驳的渡轮。他请我去他家,参观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和三千平的后院。铜山毛榉树下,他说起妻子14岁那年第一次过来就站在这里逗荷兰猪玩。他还讲述自己小时候。七十年代的丹麦不算富裕,连动画片都没有几部,南日德兰的孩子就偷看隔壁德国的节目,西德东德都看,他就这样学了德语,长大后去哥廷根读书。少年时他还酷爱攒钱,八十年代丹麦举国上下在除鼹鼠野猪,他在田里到处翻找鼠洞,抓住鼹鼠杀掉后,割下尾巴来,一根尾巴能换一克朗,二十根就能买一盒小乐高。至于现在的日子,肯定比过去好。不过有很多事情也变了。弗莱明的儿子和十多个同龄的南丹麦孩子一起去欧登塞上专科。毕业那天大家一起等火车,就他儿子一人坐南线回老家,其他十几个都挤在铁道另一侧,等着被载到哥本哈根去。

“现在丹麦的年轻人也不喜欢平静的生活了,都想去大城市。”弗莱明双眼看着窗外。

“但是,也有上海的年轻人喜欢平静日子的啊。”我当时真没想安慰他,就是随口一提。

弗莱明也常来我家。每次来都抱两盆花一瓶酒,配上大胡子,活脱脱一位圣诞老人。他爱吃中国菜,也喜欢我儿子,尤其爱和我儿子说丹麦语,多大了呀,想不想养猫养狗啊,叔叔家里有拖拉机,想不想来坐坐啊。然而我拒绝学丹麦语,还经常吐槽丹麦语不好听,那个时候,弗莱明又总是笑——南丹麦人大多带着一股近乎谦卑的宽容气,有时都会让我飘飘然起来。

我向他抱怨丹麦的食物,抱怨《日德兰邮报》关于新冠中国国旗的漫画(现在看丹麦疫情,简直恍如隔世了),他和我一起焦虑:“这种东西的确很扯淡,更不幸的是,丹麦真有人爱看。”我甚至还敢和他交流“女性领导力”与“拥抱多样性”。有一次看到公司主页宣传这些,我调侃道:“现在就属你们丹麦男性最吃亏啦。”弗莱明做了个噤声手势,然后夸张地看了看周围,小声说:“可不敢乱讲。”我哈哈大笑,然而中饭时他又拍着肚子慨叹:“我是没什么机会啦…谁会晋升一个快五十岁的老人?如果你五十岁还是中层,那就一辈子是中层。”只是话里也不见有多少焦虑。


可惜事不如意十八九,弗莱明没想到,五十岁后不单难晋升,有时连保住中层都很难。一八年公司又调整了业务结构,产品线经理必须和研发生产在一个地区办公,弗莱明负责了两年多的产品主产地在美国,公司就要他易地就任,否则“只能安排其他职位”,这句话唤醒了弗莱明某些熟悉的记忆,可他又实在不想离开丹麦。就在和公司纠缠的当口,弗莱明家里突然出了意外——他的妻子被诊断出肠癌。

丹麦的癌症治疗,在全世界还算排的上号。奥胡斯大学医院纯靠肿瘤科排进过世界前十。消息刚出来,我们都教他宽心,以家庭为重——当然这话纯属多余。后面六个月里,弗莱明几乎完全住在了奥胡斯,陪他妻子做了两次大手术。公司借这个机会在美国招了新的产品经理,把他降职为产品工程师,不过除了我,都没几个人在意了。一九年初,弗莱明回到办公室,开始了工程师的职业生涯,然而脸上光彩洋溢,据说他的妻子恢复得很好。接替他位置的是个跑去美国的丹麦年轻人,敢拼敢争,很受赏识,弗莱明回来后两人完成了交接。一次部门例会上,美国大领导把那位投美的新人好好称赞了一番,甚至把弗莱明的功绩也嫁接了些过去。我当时有些不忿,冷不丁插话道,也要感谢弗莱明在过去三年内的贡献。大老板一愣,也只好顺着往下说,此时弗莱明极快地转过头来,他想给我一个感激的眼色,又怕被其他人看出来。

那天下班后,我开车离开停车场,却看见弗莱明穿着薄薄的骑行服站在路旁。他说:“阿福(我英文名Evangel)你知道吗?我妻子,我妻子说她今天要开车来接我。今天我不骑车回家啦,我要在这儿等她来!”彼时还是初春,他的话音带着喜悦和料峭的寒风,微微有些颤抖。站在四月的青空下,彷佛一棵老树正抽出新芽。

那是我印象中弗莱明最高扬的几个月。新经理还不甚熟练,经过商量,弗莱明以工程师身份继续管理某几类产品。我当时劝他再去争取自己的位置,可弗莱明全无兴趣,反而对周围同事邻居热心起来。有东欧小夫妻想买房,弗莱明去推荐,意大利同事要换车,弗莱明打电话去找4S熟人,甚至我的儿子闹着要养个宠物,弗莱明都能插两句:“养个荷兰猪吧,荷兰猪,Masvin。聪明,味道也不大,放几本书做成一个隧道它还能在里面玩。我老婆从小养这个,这么多年养了五六只。对了,你照顾得好,它是可以活很久的。”

我后来真就给儿子抱了一只荷兰猪,母的,焦黄毛色,取名叫锅巴。


他的妻子身体依然不太好,为了病人方便,弗莱明就在家里搞了不少装修。夏末,一辆闯红灯的轿车把骑车回家的弗莱明带出几米远,锁骨和两根肋骨骨折。“上救护车前我就疼昏过去啦。”医院里的他,脸上还是常日的笑。平心而论,我觉得他运气属实差了些,可弗莱明并不在意。南丹麦的普通人,面对灾祸时彷佛都有一种逆来顺受的宽容态度。既不像我们中国人的乐观,也不像日本人那样,一转欣赏凋零破灭。他们的耐性,更像是一种从现实中的抽离,彷佛在真实宇宙之外,还保留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位面,躲进去就万事大吉,任凭世间多少风雨。

只是这个时代的风雨也过于猛烈了。一九年底最后几天,我在海外听到中国有新型肺炎的流言,回国路上,阿姆斯特丹的机场甚至开始给中国人做体温监测。在那无比混乱的光景里,恍惚间听到弗莱明的妻子似乎又入院了。二零年二月,我结束假期回到丹麦,确认了弗莱明妻子肠癌复发的消息。我在隔离时也向他发了几次邮件,但未曾得到回复。同事都传说这次情况很严重。

四月初,丹麦宣布封闭国境,和欧盟的关系一下紧张起来。民众开始表达自己关于健康与外交的观点,社会气氛变得罕见的焦躁。惴惴不安中,有一天我收到了来自弗莱明的一封邮件,收件栏只有同办公室的寥寥数人:

亲爱的朋友:

带着巨大的伤感,我在此告知,我亲爱的妻子,苏珊娜,在四月十一日晨间去世。

她曾坚强地与癌症抗争,但不幸输掉了这场战斗。最后的三周里,她在克里斯蒂安的临终关怀医院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于平静中离去。

我很欣慰,能与她一同度过三十二年的人生。

在葬礼结束后,我计划回到工作,回到你们中间来。

每念及此,总予我一丝希望与慰藉。


收到信的那个周末,我做了一次新冠测试,然后在城里搜寻了很久花儿。终于在一家关张的小花店门口发现了店主留下的散装花朵与电子钱包地址。我凭感觉挑了些百合、马蹄莲和黑玫瑰。半小时后,我敲响了弗莱明家的门。看到我,他脸上满是惊讶的神色——那时丹麦政府还在强调新冠的恐怖,他的同事与朋友里,我是第一个上门吊唁的。

弗莱明把我引进客厅,第一句话就是他和他的孩子现在每天都会做新冠测试。我们面对面坐下,弗莱明泡茶、放花,显得手足无措,我也不知该说什么,只问他现在感觉如何。弗莱明艰难地回答现在已经好多了,片刻后又补了一句:“就是有时候,有种感觉会突然涌上来…会很难控制自己…”

接下来,弗莱明开始了缓慢的讲述。他妻子的病情,肠癌在短期内突然复发,因为各种原因只能保守治疗,然后发展速度又超出预计;那座临终关怀医院,一个在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旁边建立的,专为病人最后一程设置的机构,里面六十个医护照顾不到二十个病人;他甚至讲起了妻子死后的保险和补贴——退回的社保六十余万,健康险一百五十万,妻子工作的村政府还给了四十万慰问金。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弗莱明好像仅仅试图用讲述来维持体面。直到他拿出一个纸盒,里面装满了同村人投递的唁电。他的目光突然柔软了,人也好像放松了一些。

“她的灵柩在几天前刚运到了村里的教堂。进村的时候,全村人都站在自家的门前,目送她回来……”

有一瞬间,我彷佛窥见了丹麦人心底那小世界的一角。他们并没有凭空捏造出一个适合躲藏的地方,也许是,他们身旁的世界,本来就是很小的。

之后弗莱明站了起来,带我走过他家的房间,走过去年夏天新修的厕所、浴缸、楼梯扶手和开关。他又带我去二楼,两个孩子正愣愣地躺在床上看着手机,对我的回应十分无力。

“真不知道该怎么照顾他们,以前都是她做饭,现在得从零开始学……”

弗莱明又把我带进院子,给我看他妻子曾经精心打理的花池,有几株大丽花已经枯死了。给我看他家的仓库,里面有十多年前他给孩子做的木头玩具。给我看废弃的马厩,现在里面停着一辆七十年代的Massey Ferguson红色拖拉机,就是答应我儿子去坐的那辆。

我们走着走着,终于走到院子里视野最好的位置,巨大的铜山毛榉下,立着一幢崭新的玻璃房,里面放着一个茶几和两张躺椅,还有一盆翠绿的龙血树。弗莱明的脚步不知为何开始蹒跚,脸上的肌肉也牵动起来…我们慢慢走近那座闪闪发光的建筑,他伸出手,扶在一片窗棂上。

“这也是我去年夏天盖的……” 弗雷明压抑着情感,轻声低语,风中的老树发出扑簌簌的声音。“当时就觉得,以后不太会出门旅游了吧,苏珊娜又喜欢看书,我就造了这座玻璃房,让她可以躺在里面,读读书,看看院子里的风景……”他抬起脖梗,瞪大眼睛望向天空,可这些都阻不住泪水从深陷的眼窝里流淌下来。

即使在那时,他首先想到,依然还是掩盖自己的失态。


二零年对大部分丹麦人都是最难熬的日子。出于对经济形式的担忧,许多公司都把员工遣散回家一两个月。人心浮动下,连我也没有多余的同情心了,只会偶尔想起弗莱明现在怎样,在这个特殊时期,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还好吗?直到二零二一年的春天,疫情略微好转,我们终于又在办公室相遇。弗莱明看起来气色恢复了一些,他的儿子参加了丹麦海军,女儿则去了欧登塞学习舞蹈。现在他孑然一人,但并不孤单,亡妻的兄弟姐妹经常走访他,办公室那对保加利亚小夫妻也买了他家附近一套房子——乡下的不动产都极其便宜。小夫妻酷爱骑摩托,经常穿着皮衣开着铃木从村中小路呼啸而过。受他们影响,弗莱明居然也买了一辆二手雅马哈,现在正在一件件拆开清洗维护。正说着,那位保加利亚小伙凑过来,对大家说,我觉得吧,弗莱明一个人以后更自由了——然后被一顿啐——这家伙向来这么会说话。

大家又开始串门,我也向弗莱明发出了邀请。几天之后他来了,还是和过去一样,抱着一瓶酒,一盆大丽花,一盆蓝莓树。我们在花园里吃点心,弗莱明和我儿子聊着拖拉机的事情,往事彷佛天上的云朵般缓缓飘过,只留下几缕淡淡的痕迹。

“你要看我的荷兰猪吗?我养了一只荷兰猪。”五岁的儿子突然对圣诞老爷爷发出了邀请。佛莱明愣了楞,然后缓缓说道:“好呀…”他跟着我儿子进到房里,脾气古怪的豚鼠小公主发出一串尖锐的抱怨。

“它叫什么呀?”

“锅巴。”

“好的,锅巴,锅巴…”弗莱明的中文发音很滑稽,可声音却是那样的温柔缱绻,好像在唤醒一段睡去的回忆。

“弗莱明,开饭啦。”我走到书房门口,就在他背后几步远:“弗莱明?”

弗莱明没有回答,他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user avatar   ray-3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学移民了挪威,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经济学人》杂志曾经对北欧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

'If you had to be reborn anywhere in the world as a person with average talents and income, you would want to be a Viking.'

如果你不得不在世界上任意一个角落重生,而你恰好又天赋平平收入平平,那你会想成为一个维京人。

条条大路通罗马,北欧的普通人(说的是土著,移民另当别论),即便算不上出生在罗马市中心,也离得不远了。

当中国的孩子在上早教班,学英语的时候,北欧小孩全天候在爬树滚泥巴(我小时候在挪威幼儿园打过工)。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反正我没做过。

学费全免 - 包括大学。如果你想出国读个书,政府给你钱,还包生活费。和美国坑人的学生贷款不一样,挪威学生贷款只需要还一半,利息低得很。

毕业后工作,95%的北欧人一辈子可能也体会不到加班的快乐。假期倒是挺多,每年七月,你甭想找到上班的北欧人。除了近一个月的年假,还有十几天“无理由病假”,休假公司还发钱。

物价虽高,工资也不低。我当年假期周末打工,18岁前就攒了小几十万了。平时不打的不瞎下馆子,成本也就还行。

房价?举个例子,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房价大概也就比上海外环高一点。如果乐意住郊区(不堵车),那只要不嗑药不赌博,正常情侣都能贷款买房。

北欧政府(至少挪威是)富得流油,是真的流油。每年政府都有各种经费花不完 - 举个例子,假如某个二愣子异想天开整了个创业项目,放中国可能也就大学生水准,在挪威就能很轻易拿到挪威政府大几十万补助。

工作后结婚生子 - 产假男女都有,加一起都快一年半了。

退休时间挺晚。不过他们上班也和退休没啥区别就是了。

这些是优点。

即便这样,很多北欧人,并不开心。不单单因为照不到太阳。

北欧人均收入高,那是真的人均 - 开旅游巴士的老哥,可能和坐办公室的中层白领工资差不多。若勤奋点多跑几回,可能赚更多。对于有上进心的人来说,北欧没啥盼头。

北欧税高 - 老百姓交得多,资本家交更多。除了交钱,创业者还得给员工当孙子 - 北欧公司想炒个咸鱼员工,比110米跨栏还难。许多北欧本土企业家,都移民了。

北欧确实没啥娱乐活动 - 当然这不算大缺点,只要他们想,第二天就能去意大利。

基本就这些。

我应该是全网黑北欧最频繁的非著名人士了 - 但既然题目问得是北欧普通人,不是资本主义的吸血历史,那我只能老实回答:

大体来说,他们爽爆了。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虽然已经算是世界上顶尖的了。

我其实跟瑞典很多阶层的人都有比较深入的接触,所以了解的更加全面一点。瑞典也同样有租不起房子,吃饭的钱也要愁的人。买房子的年轻人大多也都是家里帮忙的,或者是特别优秀的人。

但是总体来说,极端贫困,尤其是难以改善的极端贫困是几乎没有的。所谓的幸福的普通人,也无非就是有受教育的机会,被兜底的医疗条件,可以被保障的相对廉价租房,总体不错的生活条件罢了。一般来说,人生发展一帆风顺的话,顺利大学毕业之后的薪水很多可以到25000sek(约19000人民币)以上,税大概要扣30%,大约剩18000sek,房租看情况,基本上从三四千到上万克朗都有可能,不过一般年轻人的开销不超过7000sek,一般需要合租,如果生活不太节约的话,平均下来一个月的生活开销差不多也要到10000sek的样子,所以基本上也算月光,可能略有盈余。如果薪水涨了,基本上主要会增加旅游和日常娱乐的开销。实际能攒的钱也不多。

物价虽然不低,不过支出习惯其实跟中国不太一样,如果刻意省也是能省的,但是社交的开支会比较大。比如一般性的午餐大约在80-150sek之间,晚餐会更贵一些,在外面吃个几顿就不少钱了,而大多数普通人并不会天天做饭带饭。去酒吧喝酒的话,一杯啤酒/红酒一般是70-100sek,一杯鸡尾酒一般是120+sek,此类社交都会比较花钱,但是都可以缩减掉。

买房的压力也是会比较大,大多数年轻人是买不起的,最主要是首付拿不出来。如果首付能拿出来的话,买房会比租房划算,房贷+各种费用大约就是房租的价格。一般会先从一个小单间开始买,然后随着经济能力增加逐步置换,基本上要换大半辈子吧,多了点钱就换个更好的房子,换到不错的House为止。

生活水平总体来说跟中国的城市居民差不多吧,只不过焦虑感要低很多,就是一个活得不太累,不太烦心,比较舒适的状态,但是也是差不多的普通人。




  

相关话题

  丹麦情报头子因泄露情报被捕,曾帮美国监听欧洲政要,有哪些警示作用? 
  瑞典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与技术? 
  北欧的那些民族是如何文明化的?10世纪之前的维京人,何时放弃劫掠的生活建立起稳定的国家?希望详细解答? 
  二战时期芬兰是如何对待占领区的卡累利阿人的? 
  如果在北约和欧盟不干预的帮助下,俄罗斯入侵了挪威会怎样? 
  瑞典有什么镇国神器吗?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171期? 
  丹麦承认因新冠疫情已经错杀 880 万只貂,首相认错部长辞职,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乌龙? 
  请问有关北欧五国历史人文社科类的书籍推荐? 
  哪些事你去了北欧才知道? 

前一个讨论
BBC过去12个月收到近50万次投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7月10日特斯拉维权女车主再发声:「特斯拉始终拒绝提供完整数据,会继续维权」?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