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比较笨的技术派,只要下跌的时候不丧失流动性,这就不是问题。如果允许做空,那就更稳妥。
承认自己笨,挺好的。
减少亏损的关键:别加杠杆。别跟18日均线对着干。
这句话有点狠,不但打击到了炒外汇和炒黄金的人,还伤了炒房族的心。
但是毫无疑问,郭主席讲的话是对的。
外汇和黄金,都是属于金融衍生品 ,炒作这些需要很高的专业度以及极高的风险承受能力。
郭主席讲这个话,我认为主要还是对汇率进行预期管理,打掉不合理的情绪炒作,让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回归基本面。
当然了,从基本面看,人民币汇率也是短期比较强势的,但是汇率的波动很大,而且不确定性很强,这个是真的,你看着目前人民币很强势,三季度美国缩量宽松之后,人民币短期可能就会下跌。
但是另外一方面,押注房价一直上涨会很惨?我相信有这个可能,但是我们看不到谁现实中很惨了。
目前看到的是,押注房价一直涨的,都已经阶级跃迁,甚至财务自由了,跟着政府卖地一起发财嘛,领导吃肉,屁民跟着喝汤。
而不相信房价一直会上涨的,反而很惨,结个婚都是问题。
希望郭主席能让我们看到房价回归合理的一天。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说实话.......视频开头那老和尚刚一开口,我就有了一种yes indeed的既视感......
做题的话就是抠字眼。
蛇菊苷是天然的,但不是天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