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家都怎么看待学中医的学生? 第1页

  

user avatar   sun-shi-quan-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中医的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学中医的聪明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奉劝各位答主,在这类指导人的回复下,不要去输出个人偏见和情绪,这样回答没有价值,还会误人子弟。

科学和中医,是对同一个事物,用两种语言去描述。现在来看,中医的语言,还翻译不成科学的语言。

但是现在主流是科学,它是大家认可的一种有效沟通方式。如果对世界的认识只停留在一种语言,是种悲哀。

中医的语言,越来越弱势,甚至被人践踏很厉害。甚至有人说“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就不会信中医”?

如果他们说的/描述的都是真的,那在受教育程度高/社会地位高/或者等这批爱中医的老人死了,中医自然就灭绝了。

或者有人说政府给中医背书,强行抢救传统文化?

各种各样的言论吧。总之结论就是告诉你“学中医=误入歧途”。

我刚开始临床时候,战战兢兢(虽然在研究生期间,三年都在临床,看到很多人被导师用针灸治愈)。遇到个病,都得去翻一翻西医指南,对针灸、中药、拔罐等中医方法,没有信心。治好了病人觉得是运气好,凑巧,怀疑/不信任自己所学,能养活自己,帮助到别人。

那时候的我,不仅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比一些中医黑还多受了几年,自然对中医,不太信任。

可见人的思想,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多么大。而社会舆论,对中医,多么的不友好,误解多么深。

以至于我现在看到那些对中医一无所知,还理所当然,沾沾自喜用偏见侮辱/诋毁中医/学中医的,都牙根痒痒,不骂几句都算脾气好。

逐渐树立起对中医的信心,来自于临床。病人没一个傻子,也不会在一颗树上吊死。很多病人,会辗转很多医院。个别病人,对自己病的知识了解程度,能让你很惊讶。想忽悠他们,你做梦呐?

临床只认疗效,只认疗效,只认疗效。都是多年老病人了,治个3-5次,甚至一次,有效他还来找你,没效他就不来了。

手术、西药、针灸、中药等等,选择权在病人手里,他会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只要有效果,病人会越来越多。我在基层医院,第一年出门诊,基本没病人,后来病人量越来越多,现在,只要上班,就得连轴转,局面基本打开。养活自己不愁,对中医治病的信心,也越来越强烈。

回到最初的回答:

学中医的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学中医的聪明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中医有效,是我依据自己经验走来,越来越坚定的认识。

怎么解释它有效,需要在科学和中医之间,架起桥梁。事实上,遇到疑难病,我常翻的书,是包括现代医学指南和古文。现代医学指南指向性明确,易搜易懂。吃透古文需要额外付出很多精力。

架起桥梁的工作,非常宏大。需要你学贯中西。最起码的要求,也得是西医精,中医懂。或者中医精,西医懂。对人知识量的要求巨大,甚至对大脑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有要求。

我时常感觉面对这么多纷繁复杂的病情,脑子不够用,知识不够用。

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中医,不是因为它姓中,而是因为也看到了它确实有效。目前的决策,很正确,因为他们掌握的信息全面,而且秉持的是科学、客观的态度。

真心希望更多脑子比我好用的人,加入中医的行列来。

沟通科学和中医,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会产生很多的成果,影响/颠覆现代医学对病的认识和治疗,丰富和完善现代医学治病体系,共同为维护健康,贡献力量。

不说的那么高大上,最起码能满足你在逼乎装一下的虚荣。其实部分对中医不友好的,都是讲科学的。(坚定的中医黑我知乎就见到几个,意见没啥价值)。中医有效,哪天能用他们理解的语言沟通了,自然不会再反对。

…………………………………………………………………………

不知不觉点赞数这么多了,感谢大家的认可。但是这个回答虽然点赞多,但排名顺序很靠后。

更新一下,致评论里的反对意见人士:

无意争辩和说服,不想浪费时间。

在你不认可中医有效这个主观认识前提下,任何形式的谈话和回复告诉你中医有效这个客观事实,都是没用的。我有这时间,不如多看看书。

还有,来回就这几句,就这几个词,你不烦,我都烦了。小了,格局小了。

我都知道闲来多看书,无论多忙,都要保证学习时间。你这恨不得来教育我的人,老原地踏步,说不过去吧?

治病,我是专业的,你是业余的。你老想拿你业余的一些认知,告诉我我的治疗没有意义,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我实在不知道跟你怎么继续交流,拉黑为净。

同时也感谢大家在评论区的留言。对于这么多受惠于中医的案例,想问问跪久了站不起来的人,怎么看待?是选择性失明吗?还是在搬出双盲大法?

最近正值高考季,有很多学习私信我报中医问题,答复是一致的:只要分数够,支持报考。一定要看好分数,近几年中医报考人数和分数很高,和喷子们想象的门可罗雀完全相反。

知乎也有很多有想法,很聪明的中医答主,也希望大家多关注他们,多听听他们的声音。

………………………………………………………………………………………

感谢大家这么喜欢这篇回答。我现实中已经不缺病人,也没有在知乎招揽病人的动机,纯粹是路见不平,回怼一下那些思维单一的喷子、义愤填膺的非专业人士。

除了个别看完前几段就在评论区开喷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能看到这儿的

我很同情中医学子,没招谁惹谁,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要承受这么多外行人的指指点点。这些指指点点,对你们的学习一点用没有,只能帮倒忙。中医黑缺大德。

如果你看了这些评论导致学习信心不足,我建议你去你们学校附属医院,找病人数多的几个大夫,跟诊一段时间,看看临床实际是怎么回事。

别偏听偏信网上的言论,很多学中医的在知乎发言的,都是中医学习的失败者。就像大家看知乎感觉教师、大夫都工资低,公务员都买不起房一样,知乎发言的行业人,他们的所见所闻,代表不了整体情况。

还可以多搜索一些临床大牛对中医的看法。很多在所在学科临床年限长的大夫,和疾病打交道时间久了,对病的理解,基于教材而不再拘泥于指南和教材。他们这些顶尖临床者,是不会盲目排斥中医的,都是在寻找或使用、研究中医中的一些办法。甚至能搜到他们为中医发声的视频。

这么多说中医好的你不信,却偏偏去关注那些说中医不好的。得到的信息肯定不是全面的。

别相信别人,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

从底下的评论看,现在知乎的中医黑已经成为思维单一、知识面狭窄的群体,偏见往往产生于不了解。他们大学毕业,但不能称为文化人。因为传统中国的文化,他甚至一点不了解。

他们善于将事物贴上标签,然后进行全部否定。易经=算命,中医=屎尿便,传统=糟粕,古代=落后……一看到这些,马上原地高潮。

他们脑力不够丰富,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佛陀在当时情况下,能领悟到那么多高深的道理?他会反问你,佛什么陀,不是封建迷信吗?

最早的中医黑,还是有思想,有见识的。像民国时期中医黑言论,他们对中医无所谓不了解,能指出中医短板,促进了后来中医的进步。

现在的中医黑,对中医的了解只限于新闻八卦,然后拾人牙慧说点双盲、实验等名词,整体素质严重下降,堕落至此,让人唏嘘。

我还是希望有水平的中医黑多来几个。中医行业还有很大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去解决。我们应该看到,目前中医行业的发展,占临床整体比例已经不高。中肯的批评意见,会促使行业内人士反思。

我也希望没水平的中医黑少来几个,他们除了阴阳怪气,充斥着中医早点灭亡的幻想以外,脑子里装的,全是中医糟粕(屎尿便)。

………………………………………………………………………………………

更新一下自己学医历程,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属于山东考生,高考志愿没填医学相关专业,也因为家中有事影响心情,发挥失常,少考很多分,和理想大学北京邮电失之交臂。所以胡乱填的学校,后来被调剂到针灸推拿。

老家那边是革命老区,对中医莫名的好感,都觉得这个学完,饭碗就稳了,坚决不让我复读。

上大学的学习经历我再其余回答里答过。因为不喜欢,对中医也有偏见,一直到大四,跟临床老师见识到中医确实能治病,才开始好好学习中医,以前的学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

然后随大流做了考研的决定,那时候就开始有中医必将亡于中药的说法,我没报内科,依旧选的针推。

然后凭“缘分”吧,选到了一个临床厉害的导师,跟着他从早忙到晚,坚持了两年多。

后来找工作,面临留在三甲,还是去一个小医院(在天津老百姓中口碑好),我看了看留院四年,还在吭哧吭哧写病历,忍受夜班摧残的师兄,想了想如果留下,大概率也是像他一样熬年资,难以出头,就选择了小医院。

到了社区医院,过了实习期,很快就当了“科主任”,开始独当一面。

在临床中,你的任务是想办法解决掉病人的问题。而一开始为了留下病人,除了提高疗效,还要尽可能多的会治更多的病。这就需要你不断的去学习更多,更好,更有用的办法。

有些病人在找你之前,已经看过很多大医院了。他们找你目的明确,想针灸。这就要求,你在几次之内,就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幸凭借之前跟师学习留下的积累,一般颈肩腰腿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积累下了第一批病源。

然后以他们为基础,一个介绍一个的,发展到现在。

目前的状态我很满意,没有夜班,受人尊重,病人病情缓解后心情都很美丽,门诊气氛其乐融融。

收入我很满意,从实习期四五千,目前勉勉强强能达到国内前万分之五,能达到当地三甲医院同时期大夫的1.5倍多。且随着门诊病人增多,相信未来还会有新的稳定的增长。对于一个小时候还穿补丁衣服的我来说,吃喝不愁,有车有房,未来可期,已经很满意了。

治病能力也在稳步提高,病人治好病后,尤其是那种辗转多个医院治不好的病,然后你又能治好了他介绍来的几个病人。在他们眼睛里,你就很厉害了,会不断的要求你去尝试治疗他们的其他病。

所以随着病人增多,你治疗的病种,会从一开始的只会治小毛病,一点点往复杂、疑难的病过渡。你的治病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对病的理解,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去尝试这些见解,有了自己的特色。

当然我对自己定位还是个小大夫,毕竟门诊年资还浅,对中医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害怕盲目好为人师,误人子弟,所以有一些私信问怎么自学中医的,我没经验,没有回复,抱歉。

见识也在增多,我工作这个地方,是天津的高端社区,很多病人是企业高管,政府部门退休领导。在给他们治疗时,有大把时间边聊天边治疗。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会用很简单易懂的话交给你。听多了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你会受益匪浅,比读很多书要有用。

比如中医科学不科学问题,我这有一个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副司局级领导,在任时候就负责医学类课题审批,他们对中医的态度,就更包容性:我接受你有些东西无法解释,我也认可你的疗效,这不耽误我用中医方法治疗。但中医科研很多年,没出成果,这也是一个现实。

比如宗教问题,我这儿有佛教寺庙住持,基督教传教士,他们都不强迫你去信,只是跟你聊,聊一些你想不到,考虑不通的问题。

还有政府办公室、国资委、检察院、法院、环保、消防甚至安全局等政府部门的病人,跟他们聊天,能了解天津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其他还有保险的部门负责人、自己创业的创业者、抖音网红、小企业家、各个学科的老师、甚至其他医院的同行。

各行各业,你都能接触到,并且通过疗效,让他们对你认可,继而成为朋友。

他们中会有人挖你去坐诊,半天一千。但因为是一个离家远的地方,我害怕给他创造不了相应的效益,就婉拒了。

他们中还会给你介绍一些讲座,普普通通的讲一讲常见病防治,两千到手……

当然,科室水果零食不断,大多数是病人送的,这种小礼品,你拒绝了,会很尴尬。但我有个原则,不收现金,不收贵重礼品。每次收到现金,我都要头疼的追出去给人家,过程我比人家尴尬。最贵的一个东西是欧洲某小国给几代皇室定制服装的厂家弄的一个披巾,打开盒子上面一本杂志压着,一搜价格40万(忘了人民币还是欧元了,见笑了),吓的我赶紧让病人走的时候带走别坑我。还有比如结婚时候有人承诺婚宴用五粮液他给承包了,都让我婉拒了(这段我可能会删掉)

这几年临床,带给我很多方面巨大的进步甚至飞跃,形成了自己以前想象不到的朋友圈。而我导师的朋友圈,我估计比我还会恐怖,

我觉得这些人,比在屏幕后面刷知乎的人,尤其是那些刚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本科都没毕业的学生(很多恶意留言来自他们),要见多识广一些。

当然,在小医院呆久了,也会有苦恼。比如你病人再多,你精力有限,早晚会达到瓶颈。没有一个更好的平台,你顶多也就是一个能治好病的普通大夫。

而天津中医药大学招收在职博士要求,必须在三甲中医院工作,这一条,就卡死了我跳出去的路。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告诉你们加油吧,我感觉也目前状态还行,这得益于我选择了中医。

我的智力中等,并不是特别优秀,我相信智力比我好的,可能学成后比我治病水平更高,也能获得更好的成就。

别被外界干扰了,好好学治病本事,该有的都会有的。

………………………………………………………………………………

更新一下,看这浓浓的酸臭味。

是不是在他印象中,中医应该是生活潦草落魄,难以为生,夹缝生存还是受气大王?

抱歉了,跟你印象不符合了。

好医生,在哪儿都属于稀缺资源,都是嗅觉灵敏的人要结交的对象,而且有钱有地位的人,客气,理性,善良,很好相处。

我只是说了个人情况,相信水平比我高的,肯定境遇比我好很多,比如说我导师,跟他三年,也见识了很多。

西医那边,情况更是恐怖。我上学那阵听的情况,钱花不了,扔股市洗白,暴跌都不心疼那种。养个藏獒,可能都比你伙食费高。至于礼品,大概换个办公室都要几个人往家搬一下午吧。

要么你以为为什么抱怨的医生这么多,大家印象中医生还应该是赚大钱的?

赚大钱的用来知乎嘚瑟?我只是小喽啰。包括水平也这样,比入门的高,比精通的低,还在进步。

说话酸酸,坐井观天,只能呵呵。




  

相关话题

  如果中医黑碰到了只有中医才能治好的病,会求着中医大夫给他们开药吗? 
  经脉古代中医是通过什么手段找到的,现代人能否找到? 
  打嗝不止、连续打嗝,怎么办? 
  请问中医不提倡喝牛奶,因为牛奶是给小牛喝的,但是却提倡喝羊奶,这不是矛盾吗? 
  如何评价有中医宣称经络是仪器检测不出来的? 
  请问这一科幻小说内容在现实中是否存在真实性? 
  我们已经在哪些核心科技领域完成「国产替代」?未来还有哪些方向? 
  中医如何证明牛奶、水是阴寒? 
  怎样才能让朋友看明白知乎上算命先生的虚假广告? 
  中医黑是怎么形成的? 

前一个讨论
张至顺道长整理的《炁體源流》普通人能否依照此书修炼,还有金刚功,长寿功。?
下一个讨论
剪辑武术(范十三,墨隐星落),腥活(陈师行,鸽武缘)对传统武术的推广是好是坏?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