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东南互保」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wu-xiao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朝廷以国家的名义宣布,对各国列强宣战,而几个重要而且富庶的省份商量之后,却认为朝廷的命令是乱命,不应该服从。所以,当列强真的打过来的时候,东南各省督抚组织起来,和列强进行谈判,让列强继续北上,去打天津,打北京,不要打自己的防区。虽然客观上朝廷的命令确实是乱命,但是作为统治者,这时候心理阴影面积还是很大的。

慈禧之所以悍然向列强宣战,确实也是之前被列强欺负的时间太久了,很压抑,尤其是戊戌政变之后,列强对慈禧的谴责,和对康梁的庇护,都让慈禧如鲠在喉。加上这时候各地的汉人督抚在戊戌政变中多数都对软禁光绪虽然表面上不说,内心却都非常不满,慈禧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当一些她身边的满洲亲贵大臣把义和团推荐给她的时候,一拍即合,就让她热血上涌了。

八国联军入侵后,从大沽口登陆,一路直奔京城,慈禧下令各地派兵勤王,但是卖命的却只有从甘肃赶来的甘军董福祥部,而坐拥重兵的东南各省督抚却眼瞅着北京沦陷,两宫西狩,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而完全无动于衷,继续作壁上观,隔岸观火。这时候慈禧心里的凄楚当然是不用多说的。从她的角度看,这就等于东南地区脱离了朝廷控制,和叛变有啥区别?

八国联军之后和清朝谈判时,仍然是东南互保的核心人物李鸿章领衔,而且列强指定只和李鸿章谈判,不接受其他人作为全权谈判代表,而慈禧本来想派去谈判的是她更加信任的满洲亲贵庆亲王,但却被拒绝了。城下之盟已经是奇耻大辱,连谈判代表都要由对手指定,而不能完全自己委任,这对慈禧来说,当然是更大的打击,更会怀疑李鸿章和洋人之间有什么默契。

谈判结束后,两宫回銮,李鸿章也死了。虽然慈禧冷静下来以后很快就明白了,如果没有东南互保让东南财赋重地免遭战祸,让朝廷还能继续维持表面上的统治,但对朝廷来说,东南互保对朝廷威信的挑战和打击还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朝廷一方面要继续享受东南互保带来的好处,但另一方面也要开始着手收拾参加东南互保的那些汉族大臣,来重新加强朝廷的统治力。

更巧合的是,东南互保的两个核心人物中,李鸿章不久就死了,张之洞也被调入中央,名义上算是升官,但实际上是调虎离山。只有袁世凯算是一个例外,但是他坐拥北洋军,和京城近在咫尺,却没有在危急之际派一兵一卒,所以,虽然袁世凯后来也升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之后朝廷也开始下令各地普遍编练新军,以稀释北洋军在全国军队体系中的重要性。

而且,就在在这个时期,朝廷也增加了公派留学名额中满洲亲贵的比例,同时加快了对满洲亲贵的提拔和培养,比如荫昌,载涛,铁良等一大批满洲亲贵这时候明显的加快了提拔的速度,用他们来执掌陆军部等重要部门,在地方上也大力提拔满洲亲贵担任重要省份的督抚,以压制汉人大臣。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在预备立宪之后才会形成一个大失人心的皇族内阁,从而导致汉人大臣和朝廷完全离心离德。

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这些人的角度看,东南互保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他们也不认为八国联军真的就要灭亡大清,灭亡中国,但他们在做出东南互保的决定的时候,当然都是知道最后还是要由他们来收拾这个烂摊子的。所以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背叛了朝廷,而且他们是为中国保留一线生机,为战争结束后重建和进一步的改革做好准备。

但从朝廷的角度看就完全不是这样了。对我的命令有意见你可以提,但在我生死存亡,命悬一线之际,你们隔岸观火,这和叛乱有什么区别?对任何一个官僚体系喝组织来说,这种内部的纪律性都是非常严重的,即便是乱命,也应当通过朝廷来纠正,而不是自作主张,直接绕开朝廷和洋人议和。无论客观上是否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朝廷,这种做法都是不可能被容忍的。

像李鸿章,张之洞和刘坤一这种老于世故的封疆重臣来说,他们当然明白东南互保的政治风险有多大,但是他们仍然按照自己的判断,做出以自己个人的政治前途为赌注来做于国于民都更加有利的选择。而他们在这个时候的东南互保,在十年之后朝廷做出的回应就是皇族内阁,完全失去了对汉族大臣的信任。在这个意义上,东南互保也是让绵延整个清朝的满汉冲突清楚无误的浮出了水面,为清朝最后的崩溃拉开了序幕。


user avatar   he-yue-xi-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东南互保意味着政治层面上自1860年以来的地方化倾向的成型,以及社会层面上士绅势力正式走上历史前台,是之后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近代化历程的先声。


首先说政治层面上的地方化倾向成型1860年对于清王朝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先后的爆发太平天国叛乱、第二次鸦片战争、西北回乱造成了全国性的大崩溃,清政府的中央权力已经完全无法控制局面,为了稳定局势,清王朝只能将权力下移给地方重臣,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地方团练兴起,曾国藩等人的崛起同时意味中国权力地方化趋势的开始。


等到叛乱平定,以慈禧、恭亲王等人为核心的清朝上层统治者重回北京,他们的统治战略已经与传统王朝有了很大不同,随着地方重臣权力增大,过去单纯以中央控制地方进行管理的统治方式被中央-地方二元合作的新模式取代,地方虽然仍然受到地方的制约,但是权力逐步增大。由于清王朝自身中央机构的腐朽,甚至可以说,以地方为改革重心的权力地方化倾向的开始也就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等人的行动尚且要受到中央保守势力的限制,但是东南互保则代表地方化趋势已经发展成熟,其中东南互保的关键人物张謇的言论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爱国者,不如爱其所生省份之亲,人情所趋,未可知何也。”这种地方化趋势的成型,为之后的变革中地方自治推行改革的模式奠定了基础,以一种更具活力的模式推动了近代化。


之后来说社会层面上的绅权扩张。1860年之后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我们需要看到,这一运动的主导者依然是地方上的官僚,对于整个地方社会的动员力十分匮乏,尤其是占有大量社会财富的乡绅并没有参与其中。整个洋务运动三十年,官方所投资费用仅为一亿元,而所吸收的民间资本更是只有600万元,总量仅仅为甲午赔款的一成。(数据见黄如桐:《试论洋务派企业的性质和作用》)


而东南互保得以实现的基础便在于,随着近代化的推进,以士绅为代表的民间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乡村维持秩序,他们即将代替传统的官僚,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之后的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绅权扩张的起点便是东南互保。


正是在地方化成熟的情况下,地方上的士绅开始进入城市,转变为商绅、学绅,从商业、资本等多个方面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清末新政十年,投资总额很快便超过了洋务运动三十年之总和,其中将近76.3%来自于民间资本。(数据见林增平:《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清末立宪派》)以上海为例,其总人口数在清末新政的十年间从50万增长至300万,可见来自民间的士绅阶层对于改革的推动力量。


士绅阶层在政治层面上的推动是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的。在此之前说先要提到清末新政中设立的咨议局,咨议局本身是仿照西方设立的地方议会,对地方事务具有高度自治权,可以说是清末地方化的政治产物,而其中全国21省1643名议员中,士绅占到了将近八成,(数据见张朋园:《民主政治的尝试——清季咨议局议员的选举及其出身之分析》)可以说以士绅为主体的咨议局是士绅参与政治的重要方式。


首先,导致辛亥革命发生的四川保路运动便是以士绅为主体的地方咨议局推动的,而武昌起义之后不久,革命党被遭到了冯国璋的打击,军事上形势极其不利,然而正是在这一情况下,全国大多数省份纷纷独立,其中最早独立的12个省份中有咨议局推动的便有10个,可以说士绅阶层的支持是辛亥革命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东南互保从政治角度而言是1860年权力地方化倾向达到成熟的标志,从社会角度而言又是士绅走向历史前台推行改革的起点,为之后的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




  

相关话题

  如果吴三桂不杀朱由榔,三藩之乱是不是有很大几率能成功? 
  欧洲文化是否有祭祖传统? 
  当时八国联军为什么打中国?以什么名义? 
  中国错失了几次能够强大起来的机会? 
  敦克尔克大撤退的具体战略意义跟长征比较谁更为重要? 
  为什么一部分所谓的「人渣」「流氓」「无赖」「黑社会」也能取得一定世俗上的成功? 
  为什么以前的男人背着行李步行几千里进京赶考,都好像没事;而现在的男人开车几千里,都跟要他命一样? 
  为什么高跟鞋没像缠足一样消亡? 
  为什么刘备的故事广为人知,刘秀则相对默默无闻呢? 
  真的是朱元璋恢复中华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米副总裁卢伟冰吐槽手机行业双标,现在手机圈双标现象有多严重?
下一个讨论
为何有人认为:清军入关之后,为何北方望风而降,而南方抵抗激烈呢?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