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没有一件文物可以代表一个朝代? 第1页

  

user avatar   edwardg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言:

我在大学学的正是文物与博物馆学,因此这个问题我在几年前就认真想过,恰好有机会,那就写出来吧,所以这篇回答可能会成为我用知乎以来写得最长、最用心的一个回答,不为求赞或者收藏,而是为了取悦自己。

这篇回答我一次写不完,不过我会把我选出的文物和对应朝代一次性先行放出,至于选择的理由我会逐步补充,详情参见最后的更新日志。所以要是您对这篇回答感兴趣,记得把篇尾的“追更”给点上。

施工进度:

已完成——新石器时代早期、唐、南宋、元

未完成——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莽、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北朝、南朝、隋、五代十国、北宋、明、清


新石器时代前期:河姆渡文化 骨耜

河姆渡文化骨耜,配图文物长24.3厘米,宽8厘米,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入选理由:农业

我们中国人总是半自嘲半认真地说:我们的种族天赋是种地。不仅在花园里、屋顶上,我们还把菜种到了空间站里,甚至向公众公布月壤和火星土壤的实验数据时,都要强调一句“不能种地”。

关于种地的故事,那得从两万年前讲起了。

2012年,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了距今至少一万年,甚至可能上探到两万年的陶器碎片和种植水稻的植硅石。在考古学上,界定一个考古学文化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通常有三条标准:有无陶器、有无磨制石器,以及有无农业痕迹,这三个条件只要满足一条就可以断定为新石器时代文化。仙人洞遗址出土的石器工具虽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由于发现了种植水稻的植硅石和陶器残片,所以我们仍将仙人洞遗址确定为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

我国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到距今约四千年进入金石并用时代,但这段时间的头尾相差太大,于是我将这段时间一剖为二,选出了两件代表这个时代的文物。

说起距今八千年到五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来,大概一般会先想到那件我国最早的朱漆碗,或者想到那件野猪纹陶钵,但我选择的却是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大量出土的骨耜。

骨耜,这字儿念“四”,我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到“耒耜”两个字的时候,直接望文生义地读成“末吕”了,后来查了才知道,读作“垒四”。河姆渡的骨耜多以牛或鹿一类的大型动物的肩胛骨制作,用途上就是后世的手犁或铲子,总之,它是一种农具。

虽然在河姆渡文化之前也有出现农业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但更多的只是作为渔猎和采集的补充品,而非生存的支柱。但河姆渡文化却以数量庞大的炭化水稻颗粒与稻田遗址震惊了世界,与基本同时期的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一起,一南一北,一稻一粟,把世界三大农业独立发源地的桂冠牢牢地按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从河姆渡文化开始,稻作农业被后来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依次继承,又经过了四五千年的传承,又遇上了一位来自它的发源地——江西的老人,让这水稻种神奇的作物焕发出更强的生机。

大米,中国最广泛的主食。当你吃上每一碗香喷喷的米饭时,可不要忘记,这正是手持骨耜的河姆渡先人们赠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啊。


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待补)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东郊半坡遗址,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入选理由:部落、信仰与文明时代的曙光



夏代(先商文化):二里头铜爵(待补)

二里头铜爵,1984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高13.5cm,长14.5cm,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入选理由:青铜时代的开端



商代:妇好鸮尊(待补)

妇好鸮尊,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妇好墓,高46.3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

入选理由:酒与原始信仰



西周:大盂鼎(待补)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具体出土时间地点不详,1951年由潘达于女士捐赠,入选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入选理由:周礼、宗法制与分封政治取代神权政治



春秋:侯马盟书(待补)

侯马盟书,1965-1966年出土于山西侯马市晋国遗址,共计出土5000余枚,可辨识656件,多以毛笔蘸朱砂写于玉片上,少量为墨笔。现藏山西博物院。

入选理由:诸侯的争霸,百姓的鲜血



战国:(秦)五年相邦吕不韦戈(待补)

五年相邦吕不韦戈,横长27.6厘米,陈介祺先生旧藏,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入选理由:战争



秦:云梦睡虎地秦简(待补)

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遗址M11,共计1155枚,选图为《为吏之道》简。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入选理由: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过渡



西汉: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石像生(待补)

汉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石像生,高1.68米,长1.9米,入选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现藏茂陵博物馆。

入选理由:雄浑厚重的时代风貌与开疆拓土的历史功绩



新莽:错金一刀平五千铜币(待补)

错金一刀平五千铜币,配图文物纵73.4毫米,圆环外径27.6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入选理由:复古、空想与混乱



东汉:袁安碑(待补)

袁安碑,高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1929年发现于河南偃师县,原出土地不详。现藏河南博物院。

入选理由:世家大族的崛起



三国:(吴)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待补)

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1984年出土于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入选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

入选理由:贵族荡覆帝基业,百姓白骨露於野



西晋:晋贾皇后乳母美人徐氏之铭(待补)

晋贾皇后乳母美人徐氏之铭,1955年出土于洛阳北邙山晋代墓葬群徐美人墓,高93厘米,宽52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图为墓誌正面拓片。

入选理由:奢靡、作死、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东晋:兰亭序(唐冯承素双钩法临摹本)(待补)

兰亭序(唐神龙摹本),横长69.9厘米,纵宽24.5厘米,入选我国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入选理由:衣冠南渡、魏晋风流和“王与马共天下”



北朝:云冈石窟,昙曜五窟(待补)

昙曜五窟,位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内,开凿于640至645年。

入选理由:佛国的极乐,人间的黑暗



南朝:青瓷莲花尊(待补)

青瓷莲花尊,高85厘米,1972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灵山南朝墓。现藏六朝博物馆。

入选理由:青瓷、往世与“南朝四百八十寺”



隋:隋唐大运河遗址(待补)

隋唐大运河,总长超过2700公里,配图为濉溪柳孜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

入选理由:隋代因此而亡,唐宋因此而兴



唐:大明宫含元殿夯土台基遗址

大明宫含元殿夯土台基遗址,东西宽约60米,南北长约21米,高约15米。位于陕西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

入选理由:潮起潮落,兴衰更迭的沉默见证

(阅读这一节时建议搭配刘可的《大明宫》作为BGM)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出自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这一句诗,向我们展现出了千宫之宫——大明宫的宏伟瑰丽。这句诗与杜甫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一道,共同成为了今人对大唐最浪漫、最瑰丽的想象。

可惜的是,这两句诗都写于唐肃宗年间。在王维早朝大明宫时,河北的史思明再度叛乱,南诏、回纥与吐蕃也趁火打劫,西域诸国摇摆不定,江南势力正在蠢蠢欲动……诗里的“万国衣冠拜冕旒”,在诗外却是“万户伤心生野烟[1]”,大国的气派只局限于长安城内,甚至,只是大明宫内。

大明宫几乎错过了整个盛唐。李世民初建大明宫,本是想建给老爹李渊,可开工半年李渊驾崩,工程便烂尾了整个贞观朝。高宗身体差,在湿热的太极宫常常犯病,大明宫的建设便又被提上了日程。正是由于高宗差,武则天便经常代理朝政,在大明宫建成(663)的十年后,武则天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又过了十多年,690年,武则天称帝,从此长居洛阳,只在701到703年短暂地回到了长安,大明宫又几乎错过了整个武周时代。

712年,玄宗登基,但他并不常住大明宫,多数时候是在兴庆宫居住和处理政务,只有重大典礼或大朝会时才会去一趟大明宫。大明宫又一次基本错过了整个玄宗时代,建成近一百年,名义上是大唐的正宫,实际上大部分时候却总是空荡荡的。直到肃宗时代后,大明宫才真正成为了大唐的中心,可这时候,已经是中唐了。

坦白说,中晚唐历史也很精彩,宪宗的元和中兴、武宗的会昌新政、宣宗的大中之治,只是初唐和盛唐实在太过耀眼,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中晚唐的成就,《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还以“加以承平日久,人不习战”来形容这个时代,这是僖宗的874年了诶。本精唐分子又要来踩一脚挫宋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缓了口气,又把回纥、吐蕃和南诏挨个锤了一通,你宋在最鼎盛的仁宗时代连西夏都搞不定,幽云十六州都拿不回来,还整了个极为迷惑的三易回河的操作,孰强孰弱,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不过,也不能只说好的不说坏的,中晚唐三大问题:地方藩镇割据、朝中党争严重、宫中宦官干政,大明宫见证了两个。可巍峨的大明宫就矗立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一切,从初唐的气象,到盛唐的繁华,再到中唐的挣扎与晚唐的倾颓,直到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拆毁大明宫,最终在五代尘埃落定,只留下一地残砖碎瓦。

扯了这么多闲话,说一说选这个遗址作为代表文物的理由。选唐代的时候我纠结了一会儿,因为安史之乱前后的唐代差异巨大,我不能因为盛唐的繁华就忽略中晚唐的存在,所以无论是何家村窖藏、法门寺窖藏还是唐墓壁画,都让我感觉似乎是以偏概全。

想来想去,我觉得大明宫遗址是最好的了,它不偏不倚,沉默无言地见证了整个时代。与飘逸的书法、华美的金银器不同,含元殿的夯土台基显得朴素而敦厚,它用巨大的体积和雄伟的气魄,为我们揭示出所有中国人都心驰神往的时代的一角——今天,外国人都在说“中国崛起”,但只有中国人自己说,我们这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的目标是什么,汉唐雄风。

我记得我登上含元殿遗址时,望着远处的丹凤门遗址,我在想,一千多年前,他们也一定站在过同样的地方,与我眺望同样的方向吧。我专门挑了一首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春江花月夜》,听到高潮时,泪水止不住地流,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浪漫的时代,一个真实存在过的,梦中的时代。

哦,对了,顺便吐槽一下,大明宫是真的大。我为了情怀,是从丹凤门下车一路走到含元殿的,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含元殿广场是作为市民广场免费开放,但含元殿之后的遗址公园是要门票的,当我从丹凤门走了500多米到含元殿遗址前的金水桥时,却没发现卖门票的地方,打听了一下,结果让我吐血三升,因为卖门票的地方在丹凤门遗址旁的游客服务中心,也就是说我还得走回去买张票,还得再走回来。

还有一件事,一定一定要买游览车票,里面实在是太大了,四个故宫这么大呢。我才不会告诉你这是某个背着单反+三脚架+镜头+其他东西总重十公斤的背包,还只是为了心中“要实际走一下才知道大明宫有多大”的情怀就头铁不坐游览车,结果由于几天来的过度疲劳加一月的寒风最终在西安一个人孤零零地发烧的铁憨憨的切身感受。至于那个铁憨憨是谁,别看我,我不知道是谁。


五代十国:韩熙载夜宴图(待补)

韩熙载夜宴图,横长335.5厘米,纵宽28.7厘米,入选我国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入选理由:安史之乱的流毒



北宋:清明上河图(待补)

清明上河图,横长528.7厘米,纵宽24.8厘米,入选我国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入选理由:文化发展、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兴起



南宋:徐图藏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

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南宋朱熹著。本书全套共14册,本版中9册为宋版宋印,5册为清代影印抄本,推测为席鉴抄本。现藏江苏省徐州市图书馆,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9934。

入选理由:文化繁荣、精神胜利法与新儒学

稍微熟悉一点古籍知识的人都知道,两宋时期是我国刊刻书籍的一个高峰期,至今,宋版书还有“校勘严谨、字体隽秀、印刷细致、装帧考究”的美誉。所以,对于宋代这么个文化繁荣期,不选本古籍做这个时代的代表实在说不过去,鉴于北宋已经让《清明上河图》给占了,那南宋就颁给这本徐图藏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

从书籍展开来谈,宋代非常热衷于对前人文献的考证与校订,一个例子在于,宋代人不仅看不上后晋写的《旧唐书》,连唐人写的南北朝史也看不上,于是直接重修了《新唐书》《南史》和《北史》。更有意思的是,欧阳修还看不上北宋官方修的《五代史》,于是自己修了部《新五代史》,宋人对前人文献的考据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宋代如此热衷于考订前人的文献,并促成了图书出版的繁荣呢?接下来我要放一个暴论了,请注意,这只代表我的一家之言,且仅为一个非常粗糙的历史观点而已。

宋代后的元明两代似乎在文化层面上更热衷于发展新的文化,而非考订旧的文化,只有宋代和清代两朝的考究之风尤为盛行。清代是由于满-汉民族间的矛盾带来了文字狱,在文化高压下,文人们唯唯诺诺,生怕踩了红线,于是便转而精于考订旧有文献,表现出的结果就是钱嘉学派的繁荣、小学[2]的研究、金石学的巅峰,以及文献考订与注释。

而宋代考订之风盛行,除了宋代经济发达、重文轻武的原因外,还有一大原因在于,这也是我的暴论的主要观点——由于宋代在军事上的羸弱,导致宋人拼命地考订史料,以求证明“大宋才是华夏正统”,换言之,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毕竟辽国是直接宣称过他们是才是唐代正统继承人的,同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给自己取了个汉名叫刘亿,宣称自己是刘邦的后代(要不您和刘渊打一架?),要知道自汉代以降一直到宋代都有“金刀之谶”的说法,说是只有姓刘(劉)的人才是中国真正的皇帝,你辽国又是大唐正统又是刘姓皇帝,搁这叠buff呢。而大宋打又打不过人家,开国的黄袍加身又说不清,那大宋正统的脸往哪儿搁?不可得从书上给找补回来?后来金国取代辽国,还打下了大宋的半壁江山,所以再看南宋的文化史,对前人文献的考订批注热情相比北宋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好了,暴论放完,继续。

在南宋这帮搞考订的人里,有一个人很重要:朱熹。

虽然一直打着儒家的名号,但先秦儒学、董仲舒的儒学和程朱理学之后的儒学,基本上可以说是三套东西。我对朱熹本人不吹不黑,我读过一点朱熹的东西,我也承认,读得不多也不算深,但刨去其中具有历史局限性的部分,他的大部分观点都相当有进步性:要严格要求和克制自己、广泛学习、勤于思考,而且把先秦的思想精华用(宋代的)通俗语言给你讲解注释。

但是,这事儿坏就坏在朱熹怎么想是一回事,皇帝怎么想就是另一回事了。程朱理学对于统治者而言实在是太好用了,能把被统治者忽悠得跟鸡仔一样乖,既得利益者们酒池肉林,夜夜笙歌,寒门仕子勒紧裤腰带,满脑子都是圣贤书,你灭人欲是吧,我比你更灭,太阳底下无新事,内卷也不是今天独有的。本意是劝人奋进的程朱理学,却被统治集团拿来利用,最终搞出了八股文、女德、宗族势力这些畸形产物,甚至部分观念流毒至今。朱熹要是知道他的学说被他身后的人拿来搞这些蝇营狗苟的事,会不会扼腕叹息呢。

最后还是回到这件文物本身上来吧,扯的闲话太多了。

《四书章句集注》本身就是朱熹最重要的著作,宋人、宋版、宋印,完美契合了“一件文物代表一个朝代”。一方面,这套书是程朱理学诞生的直接见证物;另一方面,它也是宋代“精神胜利法”催生的文化繁荣的产物。所以我觉得选这件文物很合适。


元:元至正型青花云龙纹象耳对瓶

元至正型青花云龙纹象耳对瓶,1926年(一说1929年)失窃于北京智化寺,高63.6厘米,腹部最大直径22厘米。同年流失至海外,由英国收藏家珀西瓦尔·维德收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入选理由:浓缩在一件文物上的旧世界

2005年,伦敦佳士得以折合人民币2.3个亿的价格,拍卖出了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格。似乎在一夜之间,大家谈起元青花,第一个反应就是贵,超级贵。

其实我很讨厌用“多少钱”来衡量一件文物的价值,尤其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是和盗窃、贪污、洗钱与诈骗有关,这一行不是水深,而是水浑,所以我不喜欢。我更偏重于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而非经济价值。

说回这对元至正型青花象耳云龙纹对瓶,实际上整篇回答里我第一个选出来的就是这对瓶子,因为它实在是太有故事了。上世纪50年代以前,古玩界有一个共识:元代没有青花瓷。不过现在想想,那时的这些搞古玩的似乎都没想过一个问题,一个技术从出现到成熟是需要时间沉淀和迭代的,怎么明代洪武年间就像无中生有一样冒出了一大堆成熟的青花瓷呢?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元青花是前承自宋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器,只是把绘制黑花的氧化铁换成了画青花的氧化钴而已。

回到1920年代,据说当时一个古董商吴赉熙拿这对瓶子去北京琉璃厂给人掌眼,结果一看上面的纪年,(元)至正十一年,又因为当时“元代无青花”是共识,所以所有古玩高手都认为这对瓶子是假的。既然国内卖不掉,那就卖到外国,于是吴赉熙将这对瓶子卖给了英国收藏家珀西瓦尔·维德爵士。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被包括耿宝昌先生在内的一些学者认为存疑,但无论如何,这对瓶子在1929年漂洋过海,出现在了伦敦。

由于带有明确的纪年款,这对瓶子引起了大英博物馆中国古陶瓷学者霍布森的注意,他1929年发表的论文《明代以前的青花瓷》中便提及了这对瓶子,但这篇文章在当时并没有引发很大的反响。直到30年后,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学者波普博士,将这对元青花对瓶与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和伊朗阿比德尔神庙的同时代同风格青花瓷进行了分别对比,并发表了两篇论文,确认了元青花的真实存在。

如果说元青花最能代表元代,那么这对元至正型青花云龙纹象耳对瓶便最能代表元青花。甚至可以说,一件元青花瓷器上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整个世界:

青花瓷可能是世界上最能见证民族间交往的东西了。一方面,蒙古人崇拜天空,他们特别喜欢蓝色与白色;另一方面,随着蒙古西征与元朝的商业开放,让穆斯林商人们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伊斯兰世界同样喜欢蓝白配色,而且特别喜欢华丽而繁复的花纹,最重要的是,他们带着原产西亚波斯的钴料与钴蓝烧造工艺来到了中国。终于,青花瓷要素终于集齐了,以中国的瓷器为基底,蘸着西亚的钴料,纹饰不仅有中国传统的莲瓣、缠枝、云龙,也有蒙古人信仰的藏传佛教中的八吉祥,有时也书写有阿拉伯文、波斯文或八思巴文。等烧造好后,除少部分留在中国外,大部分都随着船队漂洋过海,销往伊斯兰世界。

明朝取代了元朝,再后来,海禁取代了贸易开放,但青花瓷却留了下来,以至于成了最具代表性的瓷器,甚至可以不加之一。

等等,好像有个问题,为什么我说元青花反映的是整个世界,可我只说了西亚和中国,那欧洲呢。这个嘛,也简单,1292年,马可·波罗从元代的泉州港登船前往波斯,再由波斯返回威尼斯。他的游记直接引发了欧洲持续500年的中国热,并间接促成了地理大发现与大航海时代。

谁知道马可·波罗回国乘的那条船上有没有几件元青花呢?


明:坤舆万国全图(待补)

原图已丢失,现有9个不同的临摹、翻刻版本。配图为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坤舆万国全图》为万历三十六年(1608)的宫廷彩绘临摹本,纵高168.7厘米,横长380.2厘米。

入选理由:大航海时代与李约瑟难题



清:马戛尔尼进自来火鸟枪(待补)

马戛尔尼进自来火鸟枪,长159厘米,口径20mm,1793年由英国使节乔治·马戛尔尼作为礼物赠送给乾隆皇帝。现藏故宫博物院。

入选理由:清代——矛盾、纠结、分裂与屈辱的时代



民国:“汉阳造”步枪(待补)

图为武昌起义中起义军使用的“汉阳造”步枪,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入选理由:完整见证从洋务运动到朝鲜战争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待补)

宽460厘米,纵338厘米,右上角有破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入选理由:属于人民的时代


更新日志:

1.00版:7月16日,完成历代文物挑选,述写了新石器时代早期元代的代表性文物。

1.01版:7月17日,更新了唐代文物的描述。

1.02版:7月19日,更新了南宋文物的描述,更新了每一个时代的入选理由简述,修正了“马踏匈奴”石像生应该藏于茂陵博物馆而非昭陵的错误(感谢 @挡不住的老男人 的指出,写太多没注意检查),更正了部分错别字和标点。

参考

  1. ^ 王维《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2. ^ 此处的“小学”是相对于治国安邦的“大学”而言的,小学包括训诂、句读、音韵等基础学问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耿彦波在太原再次重建城墙的行动? 
  中国文物流失的现状? 
  为什么中国的博物馆收藏的外国文物很少? 
  什么样的文物能代表人的品性? 
  大明宫主体建筑已经不存在了,保存遗址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说文物对历史研究有重大意义? 
  山东省里的重点文物归哪里保护? 
  有没有仿制文物的工艺品店? 
  怎么评价潘达于老奶奶给上海博物馆捐赠文物400余件? 
  疑似圆明园生肖兽首之一的「龙首」在巴黎被华人拍下,物品真实性和价格为什么都遭到质疑? 

前一个讨论
滴滴的导航是否故意不走最优路线?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雷克萨斯 ES 对标宝马五系和奔驰 E ?





© 2024-12-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