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模联前理事长,外交学院外交学课程刚考完,莫斯科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代表,模联议事规则研究者。
在上一个答案中说自己不站队,这次来站队一下:我觉得为会前讨论提供空间非常有必要。
首先对一些说法进行驳斥:
1.联合国是“透明外交”,不搞PY交易。
请认真研读各版本的《国际关系史》,或者研读《当代中国外交史》。即使是最浅显的入门类书籍《外交学概论》也会很明确地告诉你:反对秘密外交,指的是反对传统上以阴谋、强权勾结、秘密结盟为主要方式的外交,这种外交加剧了国际关系中的相互不信任,推动着军事集团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口号下加紧准备战争。但这可从来没说过外交没有秘密——谈判过程也要公开?列宁都没那么说吧。基辛格访华难道应该先高调宣布一下?中国加入联合国没有依靠私下的游说?难道是在当年联大开幕后才到会场说服代表的?
2.“高端”的“国际会议”不使用社交工具。
反正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主席团们在会前拉了VK群(欧陆Facebook),作为官方的信息发布渠道。代表们愉快地互加VK,再互加Facebook,再互加WeChat。不知道所谓的高端国际会议到底是指哪几个会议。耶鲁和哈佛会的chair也是加人社交网络快得飞起,一点也不比香港记者慢。
3.国际上谁用QQ?用QQ怎么能切合实际工作?
国际上不用Skype么……你要想专业工作环境QQ企业版或者IMO或者teambition什么的一大堆工具给你用。我们不是反对“不用Q群”,而是反对“禁止会前交流”,当然你如果要说复旦没有禁止会前交流(这分明与一些人的说法不同,如“上会场上去学会应变,这也是更有挑战的一部分”,显然是告诉我们不要会前交流),我也没话讲,如果QQ群是简便的工具,为何不使用呢?外国代表的比例是多少,他们都不会用QQ么?俄罗斯的会让我用VK,我也第一次用,我难道说:啊,不如用国际化的Facebook吧。入乡随俗,人家就算来复旦也是想体验中国的模联,想体验欧美的会去欧美啊。又不是没去过,好像去了就有多上流社会——对了,谁解释一下为何最近冒出那么多什么哈佛BD、耶鲁OD。
4.对认真学术准备的人不公平。
什么鬼,会前交流不是学术准备的一部分么。况且一个外交官整天埋头苦读,却不事先多和对面的外交官打打交道,真的好吗?
难道外交不是一个搞好关系的过程么——你要有本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说服人,有什么不对么?还是说这也是犯规?那大家一起去搞在线模联好了,还可以自己设置头像,不至于有的人长得太帅,对认真学术准备没化妆的我不公平。
简单的阐释一下基本观点,如果有时间再补充:
1.会前发布信息的渠道并不是越少越好。
明知道很多代表不看邮件,国内很多邮件系统经常莫名自动被丢进垃圾邮件箱,多一些发布渠道,有一个“社交工具”可以交流,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
2.会前交流极有必要。
会前交流本身就是“仿真”的一部分,任何一场会谈,都要有大量的前期工作,或者像一些人说的PY交易,习主席访问某国,几天下来签了四十多个协议,真的是那几天写的?翻译都翻译不及好么,前期外交部相关司局不需要加班累成狗?把所有时间放在会议里,有些会议规则限制得还很死——你开个GA大会两百人,每人发言一分钟四个多小时。
3.会前形成初步的国家集团节约时间。
本身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国家天然在一些议题上容易走到一起,要求所有事情必须发生在会场,实际上就是要求主席团必须给所有表现打分——如果不是为了计分,我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事实上,上次有人反对会前讨论,并且认为会前讨论是作弊,我记得就是在国赛:)
至于会不会“水群的人一群,不水群的跟风”,这……难道在会场不是这样的吗?主席团不能引导的吗?难道贵会的群是不禁水的么……
总而言之,禁还是不禁,都要有个道理,道理要说得通。如果说是为了方便打分,我觉得就没问题,禁了是对的。我之所以站队觉得不应该禁,是因为我认为现实世界就不可能禁止会前各国之间的交流——合着谈判之前还要双方保持无线电静默,最好断交撤回大使?
= =凌晨一点半,搞不懂,求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