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在打压校外培训机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bei-yi-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感觉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非常不理想,给领导部门敲了警钟。按理说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应该在2020年完成,但是因为疫情推迟到2021年发布结果。可是以我们国家控制疫情的能力和由于疫情产生的隔离和低流动性,如果进行人口普查的话是可以更迅速的得到精确结果的,那推迟发布数据的原因就可能是数据显示跟预期相差很大,为了保证准确性又进行了仔细的盘点,所以才推迟了发布。

从数据上看我国人口增长率是降了0.04%,人口有14.1亿,但是注意这是10年的平均值,这个0.04看着不高,但可能没有体现出十年来下降的趋势,完全可能出现近三年来甚于率陡然下降的情况。那为什么生育甚至结婚率都下降的原因就值得政府部门仔细考虑了。不要以为政府部门不知道房价高,工资低,上学难,生病贵。

一个国家要发展肯定得有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肯定会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那就更需要人了,但我们的人口一直在下降。说句不好听的,日本当年没能把中国给占领了完全就是因为人不够多,如果日本人口有当时中国的三分之一的话可能中国就真没了。人口数量降起来是非常快的,因为人适合生育的时间相对于整个生命周期来说很短,现在表面上看人口数量还可以,但是如果有很多人因为客观原因选择不生,那用不了两代人中国人口砍一半都可能。你能想象你的孩子到你的岁数的时候中国只剩下6亿人左右的情况么?而且这6亿人里可能很多还是老年人。那时候我们国家可能比瑞士还干净,不管是街道还是住房内都干净,因为没有生气了。

所以一定是要保证人口正常增长的,最低目标也是让出生率略高于死亡率从而保证人口整体数量变化不大。那所有阻碍人口生育的问题都会被当做最主要最重要的工作来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就是普通人的四座大山。收入问题不是一下可以调整的,会影响到企业税收和物价,牵扯面太广,只能缓步实现,四个大山里收入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估计是会最后调整。剩下养老虽然是问题,但是并不直接决定生育,甚至有可能因为养老条件太好反而更促进不生育,且养老基本就是个纯投入但是产出很低的社会福利问题,也不会优先解决。那能入手的就是教育和医疗了。医疗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没有足够的医疗能力解决病患,而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大城市相对集中,中小城市医疗条件不好;大医院条件好,社区医院条件不好。这需要重新分配医疗资源,这种重新分配意味着医务工作者的收入会有影响,一跟收入相关的话,就不能立刻执行,牵扯面太广。那能动的就是教育了。

而事实上对教育的改革也是最快出现的,并且是第三方营利性教育机构。新东方学而优这种培训单位,如果有人接触过就会知道那费用有多高了。教育和医疗行业是最不能产业化的行业,因为知识和健康没办法量化,没有花100块买100块知识这种事。所以一旦教育医疗产业化了,那就没有什么定价标准了,人死之前可能觉得把所有钱花了保命都值,如果这种情况下引入商业逻辑,那就待命而估吧,教育也同理。

所以这次新规明确说明了教育机构必须是非营利组织,都不能上市,不能引进外资。已经上市的要不切割要不退市。这是自从四座大山里相对最容易下手的地方下手。先把教育问题解决了,然后是医疗养老,最后是提高收入。这样做最根本的目的是把阻碍人民生育意愿的问题都给解决了。教育改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房价肯定也要被处理了。

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政策核心也一定是保障人口生育率,保证想生的人都生的起,养的起。这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事。


user avatar   SGB_GOV 网友的相关建议: 
      

花巨额财政拨款建设起来的义务教育体系,被校外培训干得几乎渣都不剩。部分学校老师和国家离心背德,以吃里扒外为荣。

K12教育资源作为国家烧钱供应的廉价必需品,被资本活活炒成天价奢侈品。穷家长只能砸锅卖铁,背债供学,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

内卷不断加剧。学习时间不断增长,花的钱不断增多,但学的东西除了用于竞争没有任何用处。学生未来能用于社会工作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把最珍贵的身体学废了。学生废了,家长穷了,国家垮了,只有培训公司的老板大发横财,还把钱拿到国外挥霍去了。

国怒,民怨。


user avatar   wang-er-28-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没说到点子上。

国家出手的真正原因是,资本把校外教育机构当成了下一个风口。

想一想当初视频网站是怎么玩的,想一想外卖软件是怎么玩的。第一阶段,境内境外资本大量涌入,不计成本的砸钱抢占市场份额。第二阶段,并购兼并,形成几家巨头垄断市场。第三阶段,随意定价,想干嘛就干嘛,消费者只能二选一或者几选一。

这个进程如果在发生在教育行业,可以推演一下。第一阶段,资本不惜代价抢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高薪不好使就送房子,还不动心就搞联谊送女人。几年之内就能用很小的投入把国家多年花钱花精力培养的优秀师资力量都占为己有。第二阶段,各种资本坐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完成几家巨头的市场垄断。第三阶段,全国优秀的师资力量都掌握在巨头手里,公立学校只剩下青黄不接的,断层的教师,就像美国的社区大学一样,学区房概念彻底消失,百年大计毁于一旦。

到了第三阶段,就不是单纯生意上的事儿了。教育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因为这东西都是各个国家自己费时费力培养的,压根就不在市场上流通。现在突然出现在了交易市场上,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儿?

届时美系资本可以在自己的教育机构输入亲美教育,日系资本可以在教材中抹杀日军侵华暴行,台系资本可以混淆一个中国概念,境内资本甚至可以培植自己的党派和执政党掰手腕。觉得危言耸听吗?当年仅仅一个网红历史教师,就带歪了多少学生的史观,有多少人多美国心生向往,现在可以全国的特级教师。

所以这种刨坟式资本运作行为势必会动摇国本,国家必须出手,敢在国本上动土的必须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是必须死。我党的手段各位是知道的。

当然,课外辅导班是不受大的影响的,给孩子们培养下兴趣爱好,弹弹钢琴学学外语还是有好处的,简单规范一下市场秩序就行了。


user avatar   qi-zu-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想象一下:

第一天,教育企业在外面租了一间房,一个老师给十个人上课,大家凑点钱给老师当补贴。

第二天,老师招来一百个学生,于是又带来两名同事帮他上课。

第三天,金主听说这个补习班能挣钱,就借给老师十万块,让他多雇几个老师来,租更大的教室,招更多的学生。

第四天,一多半的老师都有补课的工作经历。

第五天,资本觉得兼职教师太不好管了,于是全职聘请老师来上课。学校的教育资源就这么流失了,而且还都是好老师。

第六天,金主觉得得让更多的家长带孩子来上补习班。于是在电视剧互联网里植入广告,制造焦虑。

第七天,金主跟教育局的领导坐在一块,说我们培训机构已经掌握了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和教育资源了,因此我觉得我们可以参与考试标准和教材的指定。

第八天,教辅机构门口挂出横幅“冤辅导,参与官方教材编纂的教辅机构”

“旧西方,高考标准制定者”

你觉得资本会考虑民族大义,统筹社会功效吗?

他们会觉得《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种文章太陈旧了,能不能换成《马云传》这种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

他们会觉得考三角函数太普及,不能突出教辅机构的用处,能不能加考一道大学数学题来增加一下难度好让我们的精英班更有商业价值。

他们会觉得云贵山区里的学校学生太没有消费能力,希望砍掉一些乡村教师的预算,少修补一些老旧校舍,多在城市互联网教学上投入一些。

他们会觉得幼儿园入小学没有统一升学考试是遗憾的,应该立法规定,早早开始校外教育。

所谓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公共服务,更是一种话语权。

他决定了孩子从小听谁的话,以后替谁说话。

马云的阿里巴巴长大了,从小微企业到今天的资本巨头,阿里巴巴发明欺负打工人的996。

而马云则在外滩峰会上对着金融监管政策大放厥词。

腾讯发展到今天的巨头,囤积了一大堆应该有和不应该有的他人版权。

腾讯娱乐投资的哪一部综艺是带着正确的价值观的?

百度成为了搜索引擎第一,但是它们却靠着害人的庸医挣钱。

如果下一个资本在教育行业崛起呢?

他们会对我们的孩子说什么?

他们会对我们的父母做什么?

在此之前腰斩他们是最好的。

毕竟此时任由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无异于开门揖盗。


user avatar   wang-ping-2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还有6亿人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我党的基本盘是9亿劳苦大众,不是整天在知乎,微博上发牢骚的这波人。

校外培训机构断送了基本盘上升的通道,剥夺了他们的机会,不打压他,打压谁?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不是因为1_房价高、2_教育成本高、3_996被资本家割韭菜而不生孩子吗?

1_房价已经被管理了好几年了,从2016到现在应该说大部分城市的涨幅还算平稳。

3_996的问题,已经向一些资本家发出讯号,将来也必然是会解决的。

2_这不是解决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吗。


还是不想生,对吧?


我早说过,不生原因不在于此。不生就是不生。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十年后,驻扎埃塞克斯的特种部队招不到人,才想起合适的电侦副司令,在2021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就去过补习班,后来进了北邮,现在阜阳戴着厚厚的眼镜片,写着订套套的小游戏,赚着每小时八十美元的辛苦钱呢,千秋大业不是悔了嘛?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私以为教育比宣传甚至更重要,一切教育和宣传都该监管到位,确实无法进行合理成本下监管的,果断取缔。

前一阵子搞网文,搞非法出版,现在搞培训机构,应该都是出于这方面吧。

价值观是潜移默化的,信息时代里价值观的建立与传播又有信息时代自身的新特性,按照书本方法去管控早就不合时宜了,支持国家做的各种尝试。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文说透《双减》政策,补课彻底没戏了

为什么要搞双减政策?之前看有些朋友还是不太理解,这次彻底梳理一次。

①避免产能过剩


以中国钢铁产业为参考吧,业内经常有个段子,说世界钢产量排名:

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而第五名是唐山瞒报的钢铁产量。

这几年国家一直去钢铁行业产能,减产的减产、关闭的关闭、合并的合并。

自6月下旬以来,江苏、安徽、甘肃、山东、浙江、湖南、山西、江西等省份相继提出,2021年全年粗钢产量不超过2020年的要求。

趋势就是:2016-2020年的钢铁行业工作重点是去产能,今年的工作重心则向压减粗钢产量转移。以后相关企业会加速兼并重组。

原因并不复杂,比如从报道来看:

在2013年-2018年期间,中国生产线项目的过度投资,导致行业内产能过剩,供需失衡。

生产流程复杂,产能调整反应慢:钢铁产品生产包含炼铁、炼钢与轧钢三个环节,其中各环节涉及多个生产系统、工业控制系统与供应链层级,具备流程复杂、体系庞大等特点,存在资源浪费及产能受限的情况。

缺乏数据标准,难以统筹发展:钢铁工厂设备种类和应用场景繁多,各类工业环境及设备具备不同的数据后台,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设备管理、市场运行、产品生产等数据格式差异较大,导致钢铁企业间数据难以兼容,从而影响产品的信息化联动,制约行业发展。

这些问题怎么来的?

因为钢铁产业市场就这么大,但是中国的钢铁中小企业太多了,缺乏优质钢铁大企业。而小企业新增越多,行业利润就越低,就越难产生优质大企业。

这点煤矿行业也一样,山西、内蒙古煤矿行业现在这几年环境好很多了,就是打击中小私人煤矿,合并成为规范化的大企业。

一堆小作坊相互恶性竞争,把市场搞的乌烟瘴气,相互还都没有利润,这就是典型的内卷,也叫产能过剩。

生产者太多,消费者太少。

国内这几年煤矿行业好多了,没有天天出事了,而钢铁行业是正在好转,就是因为兼并。

小作坊全部踢出去,或者合并进大企业,清空整个市场以后,大企业也就有利润了,而技术升级、产业升级也只有大企业玩的好,发展也就上正轨了。

说这和高考有什么关系?

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存量搏杀啊。

钢铁、煤矿、高考名额需求,都是一个存量市场,有人多吃了一口,其他人就得少吃一口。

就好像,你不把那些钢铁煤矿行业中黑作坊、小作坊给打击掉,中国的钢铁煤矿产业升级就发展不起来,这些实体产业都是高投入、高风险、技术难度很大,普通小企业无法承载这些发展需求的。

高考也是一样,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无论985、211这些名牌大学怎么扩招,他的招生数量都是有限的。

如果人人都成为985、211的大学生,就等于全中国都没有985、211大学生,能否理解这个概念?

985、211的大学生最值钱的就是他的学历,而如果所有人都拿了这个学历,985、211学历就不值钱的了。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大学生学历价值光速贬值的原因,因为大学生太多了。

而教培行业培养的是什么人才?是市场需求的人才吗?

不是,都是同质化人才啊。高考学科的内容,目的是选拔,全民在这些学科学习上面疯狂的过度投资,就和在2013年-2018年期间,中国钢铁生产线项目的过度投资是一样的。

如果放任不管,最终一定会导致行业内产能过剩,供需失衡。

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就是卖不动,利润低。

而高考学科投资过度,结果一定就是大量人以后毕业就失业 ,根本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

目前国内已经有这个趋势了,比如2020年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去年的就业率断崖式下跌,签约率甚至不到两成。

去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去年5月25日,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就业率仅为35.17%,签约率甚至不足两成,仅为14.48%。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2020届就业率在四成左右,较往年下降较大。

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显示,在春招季活跃求职的2020年应届生较2019年增加了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了22%。

同时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

去年2月8日公安部发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已登记新生儿共1003.5万。

如果按照这个生育率和大学扩招数量,以后人人都是大学生了。而如果人人都是大学生,那就业率就真绷不住了。

其实这几年就业率不好,教育产业化结果,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全部产业化了。

这些机构、学校只扩招,却不管学生就业,最后导致学习的内容完全和市场脱节,正在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果北京大学谁都可以读,那北大就不值钱了,要恢复大学生学历价值,就必须分流,不能继续人人都是大学生了。分流也不是阶级固化,而是鼓励不同领域发展。

所以今年2021年4月9日,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就是以后一半的人去分流。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制造业强国德国,早就开始这样了。


②减少内卷


双减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降低生育成本中的教育成本,同时减少内卷,让人活的轻松点。

《双减规定》我归纳如下:

1、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去年有二个教育相关的视频大火。

其中就是一个男子在家长会上突然情绪崩溃大哭,原因居然是他工作太忙,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信息,被老师提醒后,突然就失控了,边哭边说自己加班、开会又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过去很多家长抱怨,学校很早就放学了,而且是越来越早。而很多家长又在工作,没有下班,这就出现了一个空档期。如果把孩子放在校外机构托管,又得多花钱,这个问题很棘手。

现在政策直接规定了,要增加学校对孩子的托管功能,不能早早就放学,要晚放学,在学校多搞活动。让老师多加班照护孩子,文件说老师如果时间不够,文件说可以搞弹性上下班制。

这样家长就不用担心放学太早,孩子没人管的问题了,老师会替大家负重前行的,人民教师为人民服务。

2、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3、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

同时去年还有个视频也很火,就是退出家长群事件。

一个家长怒斥不良老师: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我那么有时间收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改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针对这个问题,双减点名禁止老师这么搞,如果遇见老师还在强迫你给孩子批改作业,保留证据,举报绝对有用。

为什么有用?我后面会说的。

老师补课也禁止了,这是两方面发力,一方面是降低教育花费。

一方面是降低内卷,比如,为什么第一名非得是满分?还不是因为教培资本煽风点火,说你不培养孩子,他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家长一怕,就都急了。

于是严重内卷开始了。

其实如果大家都不发疯一样跑,90分也能成全班第一。而且这是高考,前面我说了,高考内容对实际就业没有帮助,过热、过度投资是浪费社会财富。

反正怎么选,录取名额都不会变多的啊。

还不如大家一起佛系算了,都跑慢点,一样可以决胜负。

只要没人补课开挂,大家就都轻松了,懂了吧?

这就是国家的高明,如果看见还有老师在补课,建议劝对方回头是岸。

4、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

以后没有分数了,我前面说了都跑慢点,一样可以决胜负。

如何让大家愿意集体摸鱼?答案就是制度保障。

以后考试成绩不是具体多少分,而是分ABC档,比如:

小卷最爱福报论,他天天996、007通宵学习,考试题目全对,考试打分是A档。

隔壁小王按时“下班”休息,有时候经常摸鱼打篮球,只做对了80%题目,结果,他也是A档。

最后一点评,老师说小卷和小王水平是一样的。然后小卷痛哭流涕,搞了半天白卷了,没有排名可刷了。

5、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二年级不能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这就是对禁止内卷的配套措施,有些“工贼”不是喜欢说我自愿“加班”吗?我自愿996补习吗?

现在直接限制死了,就这么点作业,就只考这么点内容,让你想卷都没有内容可卷,直到逼你学会正常作息。

过去二年级早就补习练题热火朝天了,现在是二年级都没有题了,这就是真正的釜底抽薪,绝杀内卷。

6、禁止资本运作

这个出台以后,所有的培训上市公司全部死了,线上线下都一样死,新东方和好未来当时直接蒸发百亿美元市值

一、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二、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三、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四、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五、中央明确: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首先是禁止了所有层面赚钱的运作方式。其次是消灭了补课市场,不准放假补课,该打篮球就去玩去呗。最后是强制把机构登记成为非营利性机构,意思就是你这机构辈子基本就告别钱了,成一个免费题库了。

一部分是给力的政策,一部分是需要落实力度的,不用怕落实力度问题,因为上问责了。

7月月底,中国政府网公布了《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明确了教育督导的问责情况,将作为单位或个人在考核、晋升、评优、表彰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和评职称挂钩了。

随后8月初,国务院又公布了《2021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方案》,明确督办“双减”纳入省级政府履职评价重点。

别说上问责没有用,看实际数据说话:

7月2日,宁波鼓励社会举报严打教师有偿补课。

7月24日,辽宁丹东5名教师有偿补课被处分。

7月25日,南昌4名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被通报。

7月27日,黄山一教师涉嫌在别墅有偿补课被查。

7月28日,安徽黄山、陕西榆林严查在职教师有偿补课。

8月4日,合肥一中学教师收费补课被查。

8月9日,吉林四平,5名教师疫情期间违规补课被罚。

8月10日,长沙严查教师有偿补课违规收礼。

8月13日,违规办小学作文班,平潭一中教师被查处。

8月17日,新华社通报:山西3名教师有偿补课被解聘。

最轻的惩罚是全市全校通报,颜面扫地。最惨是直接没工作了,这年头搞个编制不容易啊。

有人可能会说,上市公司确实是躲不开,只能死。但是我偷偷躲起来补习,你奈我何?我一条路关系链打通,都是自己人。

但是防不住学生举报啊。

要知道,在8月11号的时候,国务院明确了:建立双减情况半月通报制度。各省自2021年8月30日起,每月15日和30日前,报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汇总分析后形成专项督导半月通报。

各省成果半个月通报一次情况,如果哪个地方落实慢了,国务院肯定会上紧箍咒的。

所以现在举报确实是真有用的,而且力度很大,已经成为学生的武器。

就比如8月16日,一场谍战大戏拉开序幕。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处废弃厂房里,天天夜晚灯火通明,有大量人口鬼鬼祟祟的流动,难不成是有人在里面搞“交易”?

外界有人问,门口保安就辩称是一家物流公司,里面全是工人。

但是在当地教育局的调查下,他们还是暴露了!原来是偷偷搞补习。

奇怪?为何严防死守,在一个废弃工厂内部补习,外部还有保安,结果还是暴露了?

新闻视频中的一个细节,被我发现了真相。

搞了半天,是学生直接曝光的。

最后这个被采访的学生,还恶狠狠的说了句:“反正是我妈带到这儿的。”

充满了不甘和厌烦。

学生分二类:

一类是就是大多数,不喜欢补课。

一类是少数学霸,可能有一个名牌大学梦,努力补课,想考个好大学。

虽然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补课,但是家长、老师、学校会逼着学生补课。

而每个补习班都有,天天补课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的学生。

这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早就厌倦了,补课也没有用,但是自己还得被逼着补,那么这些学生会干嘛?当然就是举报。

而现在是严打,学生举报一个,可以挖出来死一片。

学生是没有什么卷出个好未来的概念,不是全部,但是占比不少,这些孩子都深度厌恶补课。现在的学生因为上网课,接触手机的机会又多,如果学生在手机上看见可以举报老师,那些学生就会举报。

老师把各个领导、家长关系打点好没有用,学生如果感觉压力大,万一他被老师骂生气了,他只要举报老师一次,老师前途就毁了。

很明显,上面这个新闻,就是这样的惨剧。

那我不是老师,我自己作为社会人,给学生补课,总没事了吧?

这确实是不存在丢编制的风险了,就是会违法被封,甚至可能入狱。

我分析你听听就懂了。

首先搞补习是不能无证上岗的,1对1得办理办学许可证,如果没有,就是非法经营。

可能有人会说,我就偷偷给学生补课,没证没事的。可是早在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通报了培训机构非法办学、教师无从业资质,最终被告人获刑六年的案例。

说说最近两个被立案的案例:

8月8日,含山县因网上流传的一则“含山查处补课场所”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经初步调查,视频中“老师”贾某既非在职教师、也无教师资格证。

经初步调查,补课机构为“含山青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为教育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无办学许可证,开办线下培训班系违法经营,且涉嫌招生虚假宣传。

视频中“老师”贾某既非在职教师、也无教师资格证。含山县相关部门对该机构及有关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已立案调查。

8月17日,广州南沙一知名校外机构无证办学被立案查处。

现在是严打双减期间,顶风作案的话,轻者可能被查罚款。重则一旦数额巨大,极有可能被当典型被法办,了解一下罪名吧,可能涉及非法经营、偷税漏税、涉嫌合同诈骗罪等等。

说白了,你没证,你这生意本身就不合法,但是证已经不能申请了。

当然现实中,全国各种政策落实有快有慢,所以肯定目前还有生意继续的,但是又能继续多久?私人的力量真的能对抗国家吗?

补课,现在开始真的行不通了,教了补习费的,赶快去退钱吧。

还有,双减只影响学科类补课(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外语,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

跳舞美术不影响,凡是高考不考的,大家随意补。

所有人都不补课了,也就等于所有人都补课了,而且这是还免费的,多好,这是国家级的福利。

长辈那代人没钱补课,还不是该干嘛干嘛了?

不卷,日子也能过的。

而且在教培死之前,补课费用已经天价化了,动不动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三分之一花费补课,这健康吗?就是因为补课赚的多,很多老师上课已经不讲了,你只能被迫去培训,然后培训机构高薪挖走好老师,最后结果是什么?就是有钱才有教育权。

这是错误的,因为穷人理应拥有教育权。

如果一个人是边疆的守边战士,人家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家庭,周围也没有补习机构,也没有钱补习,是不是这样的家庭,就会失去教育机会?就得被教培机构培养的对手刷下去?

这是我们想要的美好社会吗?

简简单单上学,简简单单考试,出了结果以后,就认了吧,公平就是这样的,大家都一样,没人有权开挂。

政策执行不会一步到位,但是从处罚案例来看,国家的铁拳也没有和资本、个人玩开心。

至于有人说,我个人可以躲起来教课没人发现,我认为长远看,这是做不下去的,因为你不能认定国家不会加码。

人不要和趋势做对抗,而且我党也比投机者更懂什么是游击战。

对于公平,中国的态度是认真的。

就算有人目前还能偷偷做,也得明白,做不了多久了,为了公平,改行吧。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就是生育率的问题。

第7次人口普查结束的时候,国家提出了三胎政策,当时大家还嘲笑说我买不起劳斯莱斯,难道是因为摇不到号吗?但后来发现国家认真了。

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4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加班工作太辛苦,第二房子太贵买不起房,第三教育成本太高太焦虑,第四,实在太丑找不着对象。

你会发现国家在整治教育的同时,除了第四帮不了你,其他的都在帮你。三胎政策发布没多久,互联网大厂就开始取消大小周取消996,为什么?因为背后肯定有人找他们约谈了呀,紧接着互联网大厂开始被反垄断打压。

房地产市场也被整治,三胎政策出台以后各个地方限购限贷政策更严,深圳还出现了二手房指导价。三根红线,集中供地…房地产公司一片哀嚎。

不要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没有关联的,其实这都是联系起来的一盘棋。

看到高赞答案说的什么影响到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等。这恰恰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会形成唯学习论,唯分数论,为什么家长如此焦虑,为什么教培行业之前如此风风火火,不是教育行业本身的问题,不是因为你教培行业教孩子们要唯分数论,价值观是不能教育的。价值观一定是在这个世界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今天孩子们或者有些家长是这价值观,不是教育行业教他们的,而是我们整个社会共同形成的。

我们当下处在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状态,资源总量不够分布不均,所以好学校就这么多好工作就这么多,所以我们要通过中考高考进行严格的选拔。所以才会导致大家恐慌焦虑阿,这不是教育行业教你焦虑的。是你担心自己在有限资源的分配中吃亏,是你担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候你被挤掉下去了。

因此不健康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不能全怪教育行业,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资源状况还不足以消除大家心中的焦虑。所以为什么整治教育的同时也在整治房价整治其他。所以为什么现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被提的很高。就是这个原因。

职业教育啥的地位要想提高,不存在于教育本身,而存在于你毕业以后怎么样。如果你是职校毕业的收入和本科毕业生差不多,那职校的地位当然自然就会提高。教育的一切问题,其根源都在于社会,而不在于教育本身呀。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丘成桐学生施皖雄的一生? 
  9 月 23 日黑龙江新增确诊病例 15 例,均在哈尔滨,本轮疫情检测为「德尔塔毒株」,目前情况如何? 
  现在打压校外培训机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如何评价拜登下令美国司法部等机构公开9.11事件调查文件一事? 
  如何评价“满门忠烈”柳传志一家? 
  如何看待刘浩存妈妈的舞蹈培训机构被网友扒出因下腰不当而导致一个小女孩下肢瘫痪终身残疾?粉丝言论如下? 
  央企总部搬离北京提速,将产生什么影响?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央视纪录片《种子种子》提到「种子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根基」,如何理解种子是农业「芯片」这一说法? 
  如何看待胡锡进卸任环球时报总编辑,将以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身份继续工作? 
  如何看待私募大佬林园怒怼投资者上百只产品浮亏并称「亏钱你活该不会给穷人道歉的」言论? 

前一个讨论
爷爷是汉奸,我能报考公务员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电影中很少有有中国人拯救世界的情节?





© 2024-10-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0-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