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文中女性的自称「妾」到底怎么翻译? 第1页

  

user avatar   kang-yuan-w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应该这样解释:

わらわ这个口语词最早表示日本未元服的儿童的一种发型,由于日本古代武家女性和未束发的儿童的家庭地位是一样的,为了标榜一样的自我地位而采取了一致的自称口语。然而二者身份毕竟不同,为了在书写上体现区别,采取了“童”和“妾”两种汉字写法。

妾这个字的本意就是有罪的,地位低下的女人。没有聘礼和正统地位的一夫多妻制女性配偶是这个字的延伸含义。所以日本女性,特别是武家女性用这个字来向外人自称的意思还是“我这个地位低下的女性”。本意和中文女性的“妾身”基本一致(中文的妾身也是没有婚姻色彩的谦称)。但是在下感觉似乎并不能简单翻成”妾身“,原因如下。

要解释为什么“妾"一个谦称到最后带有傲慢的色彩,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男性的谦称”拙者“。这个词的意思基本上就是”不才,在下“,一般是由武士使用。虽然这个词本意是一种自贬,但由于使用者多为武家,所以就自带了武家的社会地位和傲慢,以至于到最后“拙者”这个自称也带上了某种耀武扬威的感觉。而“妾”这个自称也多用于武家女性,所以用到后来在武家势力空前膨胀的德川时期也就带上了武家专用的傲慢色彩。在中文也有类似的演变:士大夫识字阶级一般会谦称在下,不才。然而使用了这种谦称就暗示了自己是识字的赵老爷的一家人(然而在下用在下自称绝无此意),所以孔乙己用了不才在下自称是要被未庄人耻笑的,只有军人和流氓才会口无遮拦地自称”洒家(本大爷)“。所以中国人听到一个峨冠博带的人自称“不才”时会觉得他在说“老爷我“,而日本人听到一个身着留袖的女人自称“妾”会觉得她在说“老娘我”。

但“妾身”和“妾(わらわ)在中日两种语言中给人带来的不同感觉还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1.在日本,表达“副配偶”意思的常用称呼是“側室”,“妾”这个词用来表明副配偶的情况并不太多,所以在大多数日本人概念里,”妾“是一个陌生中性的甚至高大上的字眼,并没有带着太多强烈的”男性附庸“的色彩。

2. 日文是读音汉字分离的,也就是说读成”めかけ“或者”しょう“的”妾“字才是”副配偶“的意思,而读成”わらわ“的”妾“只是单纯的拿”妾“这个汉字来注明一个自称而已,而且早先大多数日本人都不识汉字,只知道武家女性用”わらわ“来自称,所以日本人听到”わらわ"的时候一般会想起“某个武家小姐才会用的写成某种高大上汉字的哇啦哇啦的声音”而不是“可怜的在男权社会下被剥削身体的女性”。

然而在中国汉字和读音是高度统一的(相对日文那种任性到一种境界的情况而言),也就是说"妾身”这个词就算再怎么不带性色彩也无法从”qie“这个读音上让人不产生某种与“一夫多妻制下的可怜人“的联想。比起”不才,在下“这种轻描淡写的自谦,”妾身“在中文语境里很强烈的给人一种直接打进下九流的感觉(“妾”这个字在男女关系扭曲的古代中国比”鄙““愚”要悲哀得多)。所以日本人会慢慢地觉得”わらわ“是一种很高贵的自称而无视“妾”的某些含义,而中国人由于字音统一的关系很难摆脱“妾身”给人带来的低贱感,从而无法将其像”在下“一样抬高(至少在下读明清糟粕的时候就是这么感觉的)。

这样一来,我觉得在翻译”わらわ“的时候,倒不如舍弃性别,直接改成”在下“就挺好。死扣日语汉字翻成中文汉字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

又及:

@飞翔的塑料袋

提出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意见:字的意义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谦称的最大特点本就是以卑微之物之名来自谦。所以如果”犬子“可以被接受的话,”妾身“也可以会被接受。

然而儒家,特别是理学文化的特色就是用人伦纲常框定尊卑,用牺牲他人尊严的方法来标榜儒生自己的尊贵,视身份不同自谦的贬低程度也不同。因为父为子纲,所以父可以称子为”犬子“,因为夫为妻纲,所以夫可以称妻为”贱内“,然而自称上的底线就只不过是”鄙人“,”愚“,而已了。有尊严的儒生何曾会自称”贱民“”奴才“?严于待人,宽于律己而已。所以”妾身“这种被强加在妇女身上的自称和”奴家“一样,是很难被淡化的。日文中的”妾“可以被淡化是因为日本人有一套奇葩的读音汉字分离体系,但是中文语境下的某些称呼实在是很难洗白。至于在下,觉得在标榜平等的当代,还在用”犬子“”贱内“实在不是一件很值得赞赏的行为。

复又及:

关于很多人对于“妾”这个字是否还带强烈贬义的质疑,在下想说的是,在下并不是说“妾"这个字现在还带有过去的贬义,而是说这个字由于之前几千年的贬义而很难使人在现代产生敬意,所以用来指代日文语境中带有自傲含义的”妾“并不妥。其实由于中国历史上妇女地位低下而有没有像日本那样可以被分离消化的语言架构,所以真的很难从中文古文中找到一个对应的妇女专用的带有自谦转自傲的第一人称代词(要么就直接自贬,要么就直接自傲),要找也要从男性或是性别模糊的阵营中去找。 当然也有很多人指出”在下“这个词男性色彩太重,不过

@深海彦

给了一个不错的思路:”咱“这个字男女不分,一般指代的是”己方阵营“的中性含义,又暗含一种”royal we"“咱家”的历史霸气,而且字本身也不怎么张扬。虽然自谦的含义少了一些,不过已经是在下觉得最可接受的方法了,总比自暴自弃地翻译成“哇啦哇”让读者自己去培养条件反射要好。




  

相关话题

  黄鹂,雄鹰,天鹅,锦鸡不是同类词语的是哪个? 
  酒匂中的“匂“应该发什么音? 
  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鬼灭之刃人物名字的考据,请问那些从读音还是汉字写法看来完全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名字,有什么隐藏含义呢? 
  丸太(まるた)这个名字是否会在日本影视作品中绝迹? 
  日语五十音明明是张表,为什么总是称之为五十音图? 
  为什么日本小说上,很多汉字都要注明读音? 
  藏语和日语有联系吗? 
  日语中为何存在大量写作「xっxり」的副词? 
  二外选法语还是日语? 

前一个讨论
市场上狗肉的来源以肉狗饲养场为主还是以偷狗毒狗的黑色产业为主?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亚洲善待动物组织在清华大学某食堂的“行为艺术”?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