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张文宏「要学会与病毒长期共存」言论引争议,如何从科学角度分析其可行性? 第1页

              

user avatar   jiu-ji-j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解释一个通常的误解。

不知道哪里来的大聪明,把「与病毒共存」策略解释成,

“与病毒共存”是指“新冠病毒会在地球上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只消灭过一种病毒——天花病毒。其他的病毒既然没被消灭,自然「在地球上长期存在」,但是,「存在」就不止一种状态了:「大流行」是「存在」;「流行」也是「存在」;甚至被控制在实验室或者某些偏远地区也是「存在」。

这些「存在」都是「存在」,但是对人类社会的破坏这些「存在」之间就不可以道里计了,偏差极大。所谓的「“新冠病毒会在地球上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只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废话。

你不可能根据这句废话来建立抗疫策略;与之相反,未来「新冠病毒会在地球上会以哪种形式存在?」这个问题,却极有意义——当前主流的几种抗疫策略恰恰是建立在这个问题的预判之上的。

分别是:

——完全消灭;

——局部清零;

——退出流行;

——与病毒共存。

「完全消灭」是一个太过遥远的目标不多做分析。

「局部清零」是中国当前「动态清零」策略想保持的状态。

「退出流行」是欧美国家借助疫苗进行疫苗主导下的「群体免疫」策略想达成的目标。

「与病毒共存」是一个很好听的说法——它的潜台词是「退出流行」难以达到,虽然理论上讲,「退出流行」才是真正「可控」的「与病毒共存」;打个有趣的比方吧,就如同中国某人说自己是top3毕业的时候,通常可以确认ta不是清北毕业的。

就目前欧美国家的态势来看,高施打率加mrna疫苗,结果感染人数还在上升,「突破性感染」大量存在;这基本可以宣告,依靠现有疫苗,是无法达成疫苗主导下的「群体免疫」目标的。(疫苗主要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

一句话概括就是:「新冠疫情将会在地球上长期流行」。

那末,「与病毒共存」策略其实也很明确了。

未来,新冠疫情将长期流行——像「季节性感冒」每年流行一样;

通过多次施打疫苗,让新冠疫情的重症率死亡率也降至「季节性感冒」一样;

最终目的——社会经济在疫情一波波「流行」中恢复正常运转,也像「季节性感冒」一样。



关于「与病毒共存」策略是否可行,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之前的回答谈过,在这里就不多做讨论了——我只能说,请对今天的美国拭目以待吧。

但这确实是张文宏医生的观点,

目前英国和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都接近了70%,近期放开后,出现了感染人数的明显上升,但是这种发病率的上升不再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该病的病死率也从去年最高的18%,降至最近一周的0.1%。这个水平是接近流感的病死率水平。未来通过疫苗接种,仍然不能完全控制疫情的持续和反复,但如果在全面放开后病死率降至流感的水平,那么就可以消除该病毒流行带来的严重后果,或者说将“新冠”的危害通过疫苗接种,在短期内通过人群免疫力的建立,降低至季节性流感的水平。人类如果没有疫苗,也会通过逐渐建立群体免疫,学会与这样的病毒相处,但是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同时要付出大量的代价。

智利疫苗接种的结果表明中国灭活疫苗对新冠的重症化、住院和死亡的预防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如果以减缓传播和降低病死率作为目标,可以承担一定的保护,但是作为清零和根除疾病流行,可能是目前疫苗不能达到的目标。
这些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未来哪怕我们每个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会流行,不过流行的程度会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开放后还会有人感染,未来各国均要面对的是疫苗降低了病死率与疾病的传播,但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市民的防控意识,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医院和疾控)的力量,才能最终达到与病毒的和谐共处。

而国外的医生说得更为直白,

「清零」策略是「清零」策略;「共存」策略是「共存」策略。

把这两者混为一谈,表面上照顾了张文宏医生的面子,不伤各方和气。

实质上是在侮辱张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他追踪「国外先进水平」的能力。



还有,吃张医生的糖吃久了,别嫌人家话难听。

在这个世界上做事情,最糟糕的就是掩耳盗铃,闭耳塞目。我希望诸位早点认清现实:

可以很直白的讲,在今年的八月初,国内的部分公卫界确实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气氛。

虽然现在看样子,资源加码围追堵截把破的洞堵得差不多了。但未来怎么样真不好说,中国不一定一直有在「动态清零」策略和「与病毒共存」策略之间做选择的权利的,诸位好好珍惜这段可以站在干岸上朝四周望风景的好时光吧。

还有,某位比高强更「科学」的免疫学博主已经指明了中国从「动态清零」策略进入「与病毒共存」策略的明路了,

1,普遍接种有效疫苗;

2,周期性循环渐进地开展NPI。

我奉劝国内那些对疫苗挑三拣四,对NPI嫌东嫌西,然后吵着要进入「与病毒共存」策略的某些人士对此做好思想准备。如果中国要进入「与病毒共存」策略,只会更强硬得施打疫苗,开展NPI。

还有,说什么「“与病毒共存”没有任何放弃或降低防疫的意思」的大忽悠。一个冷知识,相比于中国在20年一波「封城」「清零」然后再内部几乎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外在「压平曲线」策略中周期性NPI的平均防疫强度更大。再说直白点,「动态清零」策略下,主要是「边控」和「破口」承力;而「共存」策略下则是「流行」之下人人受力,对绝大多数人防疫强度只会大不会小——比如现在的低风险区域进入「流行」之后那至少得像现在的美国一样又把口罩带回去了。

最后,如果真的「事无可为」,事实验证了张文宏医生的预见性的话,那末我会毫不犹豫的支持张文宏医生的;但我可以打包票,现在这些小市民今天有多支持张医生,未来会因为利益受损有多憎恨张医生。。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之前在做科学哲学以及科学传播相关研究的时候,写过一些关于科学传播领域的论文。其中,我有一个经常提到的观点,是在科学传播中,最优解是不同领域的人组建起“科学传播共同体”,然后对科学话语进行重新编码和传播。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不同学科内的话语体系是不一样的,科学传播不是学术研究,其信息来源虽然是科学本身,但其传播却需要遵从信息传播本身的机制。

近年来,自媒体不断发展固然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发声的渠道,但也导致了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许多做科研的人已经习惯了自己专业内的表达,而不了解传播的禁忌事项,由此就很容易引发许多问题。好比如说,医学领域内经常用的一个表达句式是“据XX大学XX的研究,XX与XX疾病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在医学领域内这只是对一个现象的描述,但在普通人这里就等于“XX会导致XX疾病”。再比如说“XX会导致XX疾病的发病率提升10倍以上”,但实际上这个疾病原来的发病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提升10倍也不过是十万分之一。倍数虽然很吓人,但绝对值提升其实并不大。

张文宏自去年以来频频在媒体上露脸,靠着风趣的发言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但他同样也受到了很多质疑。比如去年的“牛排白粥”事件,从科学角度来说,多补充蛋白质当然可以提升免疫力,而牛排、鸡蛋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肯定比白粥咸菜要好。但从传播的角度来讲,张文宏所犯的一大错误,在于忽视了普通人对这个知识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否定他人的生活习惯可能带来的他人的反感。而且,张文宏举例用的还是三明治、牛排这种大多数中国人不太接受的食品。

你说中国的老百姓难道不知道牛肉、鸡蛋要比白粥、咸菜有营养吗?哪怕是山里没上过学的老人,都知道逢年过节吃点牛羊肉吧?如果张文宏把说法换成“想要扛住病毒得把身体养好,以前省点就省点,但现在煮面的时候别忘了打两个荷包蛋进去,嫌麻烦直接吃煮鸡蛋也行”,我想就不会有多少人反对了吧?

知乎上理工科背景的用户占大多数,这跟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侧重于理工专业有密切的关系。但理工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极为错误的观点,就是认为知识的正确性远比传播路径的合理性重要,或者说在他们看来,只要我说的东西是对的,怎么样传播是不需要考虑的。然而,按照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来解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行业实际上是社会中不同的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的内部通用符码是不可通约的。说人话就是,你这个行业、学科、系统内部的话,并不一定能在外部表达出同样准确的意思——正如上面所列举的一样。“补充蛋白质”、“多吃牛排、三文鱼”和“加两个荷包蛋”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所产生的效果却是完全不一致的。

在“要学会与病毒长期共存”这个事上,如果仔细看一下原文,会发现张文宏要表达的意思跟之前高强的“不能与病毒共存”其实差不多,二者的区别在于具体的防疫操作规程的细微不同——但这些是可以在学术或者决策机制的层面上进行商讨的,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当然,之前高强的言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论,只不过张文宏受到的争议更大一些。

张文宏的问题在于“学会”这两个字。因为按照正常人的话语逻辑,“学会”是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需要做的事情,类似的话还可以说“中国人要学会理解世界贸易规则”、“中国人要学会如何民主的生活”等等,这本身就隐含了一种否定。尽管张文宏要表达的意思,是全球新冠大流行的局面已经不可逆转,“学会”实际上是一种被迫适应的做法,但这个词的使用依然会让人举的有问题。

但其实把二人的观点转换一下说法,就算不至于让所有人都接受,但至少也不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无法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中国人要接受病毒将会长期存在的事实,适应防疫新常态,及时接种和补种疫苗,并保持对防疫前沿知识的及时了解,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安全,配合国家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样的话,把话说明白一点,很多歧义就会消除。

在这个角度上讲,我的建议是不要直接把没有过科学传播经验或者从事过相关经验的人直接推到前台,更不要说直接让他们进入自媒体。科学工作者、新闻从业者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可以以团队的方式开展运作。其中,那些有传播领域从业经验的人,不但要做好内容的传播,更要做好内容的把关,做好科学话语与传媒话语与公众能接受的话语之间的符码转换,这样才能让科学传播起到最好的效果。而对于科学工作者以及更广大的理工行业从业者来说,摆脱“知识的自负”也是让自己得到大众认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是说张文宏不专业,也不是说张文宏屁股歪,但是我发现从去年起南方系媒体就在竭力捧张文宏,全国三十几个省级地方的技术官僚就火了上海的张文宏。

“张文宏”说了一句话,我们先要分清楚到底是张文宏想说的,还是南方系媒体想说的。


user avatar   xin-shi-2-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区建设刻不容缓!


学会与病毒长期共存×

学会和(国外的)病毒长期共存√


讲道理红区已经有应用了,就是隔离一个区域出来,外国人进出这个区域不用隔离,但是从这个区域进入国内其他部分需要隔离。我们可以视情况增加条件,比如国内进入红区要疫苗+年龄限制+无基础病,比如红区内的人每周测核酸等等。

之前在国内举办的一个赛事就是这个模式,冬奥会也是这个模式。不丹也靠着这个模式抵抗印度的疫情冲击(虽然是被迫的)。

之前大家都以为疫情一年半载就会过去,所以这件事都没人干,毕竟弄这么个区域也挺花时间的,现在“新冠病毒会在地球上长期存在”,用这种方法可以以较低的代价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员流动的影响,可以在红区内开展各种会议、赛事、展览甚至是公司内部的小型会议。

同时红区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试点,就算以后真的要重开国门,也可以为以后积累各种经验。


红区建设刻不容缓!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人需要和病毒长期共存,这是基本是事实了,白尾鹿都群体免疫了……

中国人需要和一个被病毒长期肆虐的美国长期共存,四舍五入也是和病毒长期共存。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他是媒体塑造出来的。管理层面并没有因为他出名而格外褒扬他,当然也没有约束他。

2,媒体需要的并不是向公众传达科学的知识,而是传达吸引眼球的东西。

3,一直以来,他的各种关于病毒的说法,并没有展现出高于常识的水平。但为什么每次都是他在说?

4,他有没有像南山院士那样力挽或狂澜?

5,他有没有真正地敢作敢当过?比如,关于此轮全国疫情,他有没有仗义直言过问题真正所在?

6,从面相看,很不大众脸。


user avatar   paizhaor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啊。

张主任的”与病毒共存”真的是在指“新冠病毒会在地球上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吗?

——请品鉴:

【Eradicate the virus】是啥意思?

给【Eradicate the virus】这个选项打把大红叉又是啥鸡拔意思?

欺负咱围观群众不懂洋文是吧?

这都还能硬洗地?当咱围观群众都是弱智猪头是吧?

就很好奇张主任敢不敢把【Eradicate the virus】翻译成中文,然后当着复旦师生的面打红叉?


不管张主任和他的洗地党们怎么花式阐释,反正在咱洋文勉强过四级的群众眼里,

【Eradicate the virus】是一种防疫指导思想。是对病毒你死我活的态度。

不知各位同不同意?

同意的话,下面一些小常识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小常识一——

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所有搞【Eradicate the virus】的地方,有的成功扑灭了疫情,有的偶尔会有零星散发,还有的防疫失败,疫情失控。

而全世界所有不搞【Eradicate the virus】的地方,统统防疫失败,疫情失控,无一例外。


另外一个小常识——

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所有出现大规模社区爆发后还能抢救回来的地方,碰巧都搞的是【Eradicate the virus】。

比如武汉、比如墨尔本、比如越南岘港/北江/北宁,比如不丹廷布。

而全世界所有不搞【Eradicate the virus】的地方,一旦大规模爆发就神仙难救。


第三个小常识——

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所有搞【Eradicate the virus】的地方,哪怕防疫失败,疫情失控,人民受到疫情的冲击仍然远远好于不搞【Eradicate the virus】的地方。

比如各位都知道,最近越南防疫(暂时)失败,疫情(一度)失控,目前的新增确诊大概是这个造型:

但各位可能没留意到,哪怕是在现在的越南,仍然有不少地方可以不受病毒的淫威压迫:

跟越南疫情程度差不多的那几家,敢不敢出来走几步?


哦对了,为了不给某些天真烂漫的朋友任何洗地机会,老夫预防性地抬一杠:

不要以为只要人死得少就问题不大。

死亡不是感染者唯一的bad ending,

死亡人数也不是判断疫情危害的唯一标准。

病毒带给个人的,是三成左右风险患上长期呼吸困难、记忆障碍、认知障碍等各种后遗症,

而病毒带给人类的,则是按人口比例计算的整体失能和长期医疗负担。

共存你____啊共存!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说张文宏不是躺平的意思,大家误解他的文章了。

说这些的去看看楼下张文宏的视频汇总。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9089037533192192

去看看他在复旦大幅PPT上写了什么?

他的意思一直很清楚。

美国是对的,美国刚开始爆发的时候,他说美国技术没有问题,能防住。

美国没有物资的时候,他说医疗物资都是美国产的,美国有的是。

美国死到20万的时候,他非说美国死人没错,因为死得都是老人。

明明疫情下,中国经济下降最小,他说要防疫就得经济危机就得失业。而对疫情下,各国经济严重下滑选择性失明。

基于他一贯的认识,美国先进所以决策都是对的。

因为决策是对的,所以死人也是对的。

因为决策是对的,要找理由,就是为了经济,为了就业。

问题是你说这一套能不能睁开眼睛看看现实。

美国这套,是救了人,还是救了经济?

世界上用躺平策略的巴西,英国,哪个经济好了?死人救了经济了吗?

他是医生,救治病人他是内行。

但是对于防疫公共卫生,他从2020年3月错到今天,说明他是外行。

医生和防疫有关,但不是一回事。

——分割线——

一、和病毒共存的方式,是病毒在中国之外,人在中国之内,大家在地球上共存。

二、张文宏说的死亡率是医疗资源充裕下的死亡率,不是医疗挤兑的死亡率。

医疗挤兑的死亡率,大约在10%左右,这是墨西哥,秘鲁,早期的意大利实践过的。

三、以中国的人口数量,平均医疗资源,疫苗接种率,疫苗对感染和重症的有效率,完全放开一定会导致医疗挤兑。

四、即使付出10%的死亡率代价,实现群体免疫,病毒一次重大变异就能破防。这是印度实践过的。

你不能赌,在躺平的策略下。下次重大变异出什么新病毒。多久出一个。


五、躺平后,不能拯救经济,反而会人人自危,严重打击服务业。而且生产也会跨。这是过去一年多验证过的。

中国的订单回流从中获益。2020年中国是经济增长受影响最小的,2021年估计也差不多。

六、张文宏是医生,不是公共卫生专家。而且从西方学的那套公共卫生事实证明不行。

在2019年的演习,美国认为全球没人能挡住新冠这种传染病。

2020年谭德塞为首的世卫专家被中国的社会主义防疫惊呆了。

按照他们的理论是防不住的,但是社会主义防疫不信这套。

南斯拉夫,苏联都扑灭过天花。中国消灭血吸虫,是有大面积义务劳动的。

张文宏在医疗上权威,但是在防疫上多次高估欧美防疫水平,高估欧美实力,低估国内实力。

所以,张文宏对于公共卫生防疫的意见不可靠。

高强防过非典。

实际上,如果这次新冠病毒,如果授权中国政府或者朝鲜政府在全球领导组织防疫,新冠现在已经消灭了。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人总想搞个大新闻,一听说一个叫高强的人批判“与病毒长期共存”居然是原卫生部部长,而张文宏恰好前几天说过“要学会与病毒长期共存”,就开始对张文宏落井下石了。

如果他们稍微有点耐心,或者说有点责任心,去读读高强的文章和张文宏的微博,就会发现高强想要批判的并不是张文宏,而是那些已经倦怠,想要借口传播性太强很难控制而对德尔塔病毒放任不管任由之传播的人。

如果他们稍微有点耐心,或者说有点责任心,去读读高强的文章和张文宏的微博,就会发现高强和和张文宏的文章内容,不仅不冲突,而且是把张文宏没有表达充分的内容说得更透彻了:他们都承认一个事实——新冠病毒很可能会永远存在于地球上;他们也都认同中国目前取得的抗疫成绩,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了不起的。他们的区别只是在于,张文宏强调大家不要想着回到彻底没有新冠病毒的状态,也就是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而高强特别强调的是,不要想着既然无法彻底消灭,就像西方国家一样放弃抵抗,任由病毒传播。

张文宏想要破除的是速胜论,高强想要破除的是投降论。两者的观点结合起来,不正是完整的抗疫措施吗?

如果看懂了以上事实,再来看那些借着高强的言论攻击张文宏的人,你会发现这些连高强说了什么、主张什么都没搞懂就开始站队、以为自己抓到了抗疫战士张文宏的伤口,开始大肆撕咬,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咬,不过是因为高强是前卫生部部长,以为他代表官方在讨伐张文宏,所以吠得起劲,奴性十足。

如果大家关注过上海的疫情变化和应对措施,应该知道,上海从疫情爆发到德尔塔病毒爆发前,凡是国内的人,只要健康码是绿色,就可以入沪;德尔塔来了之后也只是要求再看下行程码,并未要求核酸报告;而且哪怕去年医院、浦东机场都出现不少本土病例,上海也只是精确地把周边小区升级成中风险地区,一直没有实现过封城或者全员核酸之类的措施。相对国内很多动不动就宣布一级战时状态、全城封锁、全员核酸(并不是说所有采取了这些措施的城市本来都不必如此,只是说并不是所有都需要)等消耗巨大社会成本的城市,上海的措施无疑是社会代价最低、经济损失最小的——张文宏作为上海疫情防控的顶级专家,当然不好跳出来夸上海,但他微博里所表达的,其实就是希望各地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像上海一样努力找到成本最低、最经济的防疫措施,而不是每次都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用力过猛,因为这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根本不适合打持久战。

而高强紧跟着张文宏的发声也非常及时且重要,因为张文宏的意思表达得不够透彻,很多人拿“要学会与病毒长期共存”做武器,想要彻底放弃抵抗,到处宣扬“张文宏都说了德尔塔消灭不了,大家还是别费劲防疫了,防不住,浪费纳税人的钱”,说这话的,朋友圈里说这话的,不仅有百姓,还有官员,甚至还有医生借着张文宏的微博说:“2020年3月,我就主张这次疫情只是大号流感,你们看,中国折腾了一年多,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了。”——他们根本就不管张文宏真正要表达啥,也不管张文宏还在微博里说了尽量提高疫苗注射率才有可能把新冠致死率降低到大型流感的水平——所以高强才站出来表达“完全放弃对新冠的抵抗就是犯罪”,就是在批这帮别有用心的人。

【回复】引用两则评论: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对防疫形势有下面看法。简单讲:两个不确定,两个确定,一个显然,两个方向。

两个不确定,指的是

1 新冠病毒未来的演化情况是不确定的。要讲科学就得先承认这一点。

2 如果我国实行大力度的防疫政策改变,变为允许病毒放进来与人民共存的方案,那么对经济社会和民众心理产生的冲击是不确定的。

两个确定,指的是

1 到目前为止,我国不与病毒共存的零容忍政策是实践反复证明可以进行下去的。

2 我国实行我国的政策他国实行他国的政策的背景之下,到目前为止,我国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是获得了明显竞争优势的。

一个显然,指的是在上述四个前提之下(即两个不确定和两个确定的前提之下),我国显然应该维持现有的防疫指导政策。因为这既是行得通的,也是我国轻车熟路的,而且是风险小的,还是可以使我国取得竞争优势的政策。

两个方向,指的是着眼于未来形势的变化应该从两个方向进行模拟性的预测和研究。一个方向是根据形势的变化放宽管制措施的研究。另一个方向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加强管控措施的研究。

我认为至少从决策者的角度看,很难不接受“两个不确定,两个确定,一个显然和两个方向”。

最后关于专家成为公众人物之后发言的问题,我再说一句。所谓“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是至理名言。请已经公众化的专家,不要老觉得这个是限制你的言论自由。这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体制在保护你。




              

相关话题

  3 月 25 日天津市新增 35 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情况如何? 
  2022 春节过完了,假期坚守在岗位上的你们都是什么职业?这个年是如何过的? 
  如何看待英特尔、苹果、谷歌、台积电等 64 家公司成立美国半导体联盟? 
  如何看待国家卫健委称「以延迟生育为目的,为单身女性冻卵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如何看待微博网民@罗昌平 近日针对志愿军烈士发表侮辱言论,目前已被刑拘? 
  中国赤脚医生的出现对国内医疗环境的恶化是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什么饮食离不开煎炸烤的西方人却似乎不会「上火」? 
  如何看待新冠疫情防控中,深圳卫健委公布的流调信息简略甚至存在部分区流调缺失的问题? 
  如何看待以色列为防范「奥密克戎」新变种,将禁止外国人入境? 
  网传阿里技术副总裁贾扬清逃离上海,本人回应「不实评论,正常差旅前往美国看病」,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前一个讨论
阿富汗局势已成定局,如何评价美国20年阿富汗战略?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原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





© 2024-04-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