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有些事情不用想太复杂。因为资本如果试图完成利益最大化,仅仅只是个别行业的“垄断”是远远不够的。
生态,就是资本在地球上的终极形态。
某个公司最初做电商起家,但是如果它能够将触手逐渐伸向生活当中的每一个角落,那么就可以打着做生态的旗号,实质上控制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消费举动,都可以为该公司创造价值。
当然,做社交,做游戏,做新闻起家都一样,最终目的没有区别。
“我们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开放的,我们的生态目标就是让中小型公司能够融入其中,让每个人、中小型企业和商家能够‘公平地’直接和用户产生联系,提高效率。”
这句话没有错,但前提在于必须建立在“遵从‘我们’的利益,按照‘我们’的游戏规则来玩,才能公平,才能让你融入其中”。
这种扩张模式的最佳案例,就是美国现状,一些资本渗透到方方面面,将很多生活必备场景都打上自己的烙印。
从而,强如美国前总统若是做出不利于自己的举动,照样可以“全网封杀”。
因为前总统没有遵循“游戏规则”。
这和具体某家公司,某个投资机构没有关系,也不存在好坏之分,因为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就是一种客观规律,将伴随人类文明走向灭亡。
但前提在于,这种资本是无法被管控的。
也因此,如果说公司头顶上还有一个能够掌控局面的国家机器,而不是反过来国家机器为资本所用,那么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我们今天看到那样:
国家要下大力气整治垄断,强迫这些巨头们互联互通。
巨头多年来构建的生态圈被国家打破之后,原本在生态圈呼风唤雨的话语权将受到巨大冲击,从而无法发挥资本变现的终极水平。
除非未来某个时期,这些各自封闭的平台达成默契,构建出一个更加庞大的资本生态圈。
那么这玩意儿,我们可以称之为利维坦。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资本利维坦出现在国内概率不会很大,毕竟社会主义优越性摆在这里。
可还是那句话,这是客观规律,一旦缺乏主观能动性去监管,去克服,亦或者被同化……
那么,一切又将回到熟悉的轨道,值得我们警醒。
平台互通互联这件事情上我们在历史上都经历过。
比如电信巨头之间的互通互联,倒不是说不能互相打电话,而是在早年间同一个电信公司的用户打手机会比跨网打电话要便宜,在监管的指导下现在大家体验到的是在套餐之下,可能还有一些较小的优惠,但是网内和网外用户打电话已经几乎一样价格了。
包括银行跨行取款,转账也都有从各平台各自为战到互联互通的过程。
互联网领域肯定也是这个大趋势,只不过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和上面两个行业很不同,现在的互联网巨头都是多业务经营,且有一定差异化。比如阿里在普通人眼里最强的标签是电商,腾讯这边最强的标签是社交。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天然有个动机:希望利用业务合作补齐自己短板,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在平台型经济这种天然且聚合力非常强的商业模式中,这意味着提升企业经营能力。
作为普通用户,这也是刚需,大家肯定见到过自己微信里火星文一般的淘宝链接;也肯定见过“加崴䛨”的店小二。
跟踪过腾讯发展沿革的朋友会有一个感受,腾讯对互联互通的态度是“审慎的开放”。
说开放,确实微信生态给诸多商业平台都贡献了比较大的增长,H5页面时代如此,后来小程序也是如此。
但注意,这些商家统统都是经营领域相对比较单一的垂直或类垂直商家,这一点很重要。
举例,腾讯给某电商品牌A开放了入驻权限之前,会严格审核该商家的业务范围。A只做电商品类,且不销售违禁品,OK这就是腾讯相对放心的合作平台。
而如果商家B也有入驻腾讯的意愿,且B是以电商身份入驻,但B的经营范围异常广泛,比如他还有自己的社交平台,有自己的影视娱乐项目等等,腾讯必然慎重再三。
因为腾讯并不能把控从微信引流到B的用户,会不会被B二次引流到其自己的其它平台上去,而腾讯也无权审核B的所有子业务类目。
那么如果B的社交平台上有诈骗信息,或者影视娱乐平台有违禁内容,当用户受到这些信息的伤害,腾讯作为整条分享链的源头,脱不开干系。
这也就是作为阿里类的企业,会被以更加保守的态度对待的原因之一。
反过来想,如果阿里的业务没有社交或金融这类高风险类目,而是像京东一样专注电商的话,则我们更愿意相信,腾讯对其态度会不同。
再说审慎,因为微信仍然是目前互联网里最大的流量池,对希望利用微信生态的合作伙伴来说,拉新、增长是很多人合作的KPI,比如PDD这种被投企业,也经历过几轮次的内容封禁——包括QQ音乐、王者荣耀这种自有业务也有类似的经历。
腾讯在互联网大生态中是流量池和流量的起点,而电商是流量的重点,两边诉求肯定是非常不同的。
对微信来说,当然希望给用户提供更多种类的服务,可以在微信内实现各种功能;而对任何电商来说,把微信用户变成自己的用户肯定是重要目标。
这,肯定不是简单流量互联互通的问题。
从目前看解决根本商业动机的差异,应该是两个平台生态的融合。比如在微信里加入淘系电商小程序、不要再出现火星文一样的链接、和电商能挂钩的红包发放;另一端比如可以使用微信支付。
看起来淘系电商在微信中的嵌入非常有前景,但是在实操中挑战却非常多。
例如商家在多个平台开店,在微信中属于私域流量,抽成很少,而在淘系电商抽成很高,互联互通以后怎么解决交易成本差异问题。一旦淘系电商小二们可以比较自由地添加微信,那么导流到微店交易成本就下来了。
再比如PDD和京东都要严格遵守微信生态,淘系小程序需要多长时间摸清楚玩法?摸清楚之后,也要面对的问题是其他电商在微信生态做了好几年,如何应对这些强大的对手?
事实上,生意场上的底层逻辑,是互利互惠,而不是单向输送资源。
退一步讲,即便微信开通了和阿里系的互通,我们可以预见,原PDD和京东的用户,也许会通过微信小程序到淘宝去购物,大大降低淘宝的获客成本。
但绝对不会出现原淘宝用户看到两家联袂以后,去下载微信然后注册个微信号的情况。
很明显能感知到,微信用户在互联网用户如果是个全集的话,淘宝用户只是全集中的子集之一。
也就是说,腾讯开放的所有第三方商业入口,目的一定不是盈利,而是可靠的健康的信息分享。如果腾讯打算做任何子集商户生意的话,当年他没有必要投PDD,自己开个PDD,再内嵌到微信里多简单不是么?
因此,腾讯面向的仅仅是用户,提供的是信息交互平台而非和商户分用户的羹。这也就决定了阿里系电商打算入驻腾讯,一定不能仅仅靠商业利益往来或者单向引流来达成诉求。
而是需要在信息和诚信的层面和腾讯达成共识,共同服务用户,才有双方合作的基础。
从个人的观察来看,这种深层次的问题才是互联互通过程中的核心。
目前比较务实想法,可能真的是从支付上的互通入手,淘宝里能用微信支付,微信里的发红包,生态企业的支付能用支付宝。
这是实操起来相对容易的部分。
当然,也是用户最刚需的部分,之前在两家的生态企业——外卖那边,用户已经呼声很高了。
最后,不谈利来利往,也不谈商德商誉,我们只追溯江湖恩怨。
在有证可查的互联网信息中,事实上早年最先打出如风似闭太极名招的恰是淘宝。
2008年开始,淘宝先行屏蔽过百度搜索;2012年移动互联网萌芽时代,淘宝屏蔽了新生代电商社区蘑菇街等等,2013年才对微信相关的信息和支付渠道进行屏蔽。
而人算终究不如天算,到了近三年,随着京东的售后优势日益凸显,以及PDD的补贴策略连绵不绝之势双面夹击之下,微信还是当年的微信,而电商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
这也是淘宝急于借助微信平台来给自身打通关隘的初衷所在。
照理说,国内厂商之间的合作,对于大厂而言是选择包容的,尤其是不涉及竞业的不同赛道合作,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伙伴都有很多。
但从姿态上讲,理应谁先对别人摇头,在用得到人助理时,就得率先点头,甚至是率先低头都不为过。
做人如此,做企业更是这个道理。
企业自带聚光效应的,大把用户和上万员工都在看着企业的一举一动,大家风范是应该有一些的。
而无论从用户还是员工角度,我想大家都更乐于见到猫鹅联手。
用户能在微信上多个电商可选项,员工能有更漂亮的业绩数据,何乐而不为?
因此,当前的僵局,困住的是阿里。
而破局人也恰恰是阿里自己。
故事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不需风动,不需人动,只需阿里的心动。
不知道效果如何,坦率的说,挺难的。如果真出来了,我打算支持一台,和爱国无关,纯粹的护犊子心理。当然这个行为跟华为无关,只是我个人这么想,华为当然也不在乎我怎么想,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改革开放这么些年,能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就这么几个,我觉得华为做的挺好,就这些。。。。。。。
大家情绪激动主要是通告认为保安行为不违法,对保安的处理不满意。
以及,西安地铁之前的报道在避重就轻。
但是我看到某些人的评论大概是:
1. 这辈子不去西安,把西安拉入黑名单
2. 地铁很危险,保安不违法,太恐怖了
这就直接定性成地铁、西安有问题,不能坐,不能去了。
是不是有些发泄情绪怨恨和因噎废食了?
本质上是保安为了交通能正常运行,但是处理方式过激。
但我看某些评论还以为保安好像另有所图,对女子有不轨似的。
是不是某些人眼里,思维太定式了,眼里只有男女问题了。
不过,这确实不是保安粗暴拖拽的理由。
保安可以劝说为主,但是不应该动手。如遇违反法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以报警,由警方调查处理。
但是保安不应强制暴力措施解决。
保安只是维护治安秩序,但是没有执法权,不可以实施强制行为。
女乘客吵闹但是没有威胁他人安全,保安的拖拽行为明显超出了职权范围。
保安的行为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处理通报中也说了,西安交轨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对相关人员教育培训不经常,日常监管存在漏洞,保安人员履行职责不文明不规范。给予相应处分和谈话。
我觉得这事吧,保安和女方都有点责任,没事的时候可以学点法律知识,以及如何处理问题等。我最近在看抖音博主:四平警事(id:LPpolice)的视频,都是用一些严肃认真的普法态度,但是幽默风趣的风格给大家普法,我觉得没事看看挺好的。
大家多学点,平时在社会上处理问题也会更好一点,给社会少添一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