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很希望这种事情能变成真的。目前的工资根本就配不上现在的房价。而且如果我国进入发达国家的话,需要很多的中产阶级,减少低收入人群,不然以目前拉胯的消费能力,根本就不用谈什么内循环。
而成为中产阶级的话,不可能没有房子对吧?现在的房子动不动几百万一套,年轻人根本就买不动,一套下来,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还清贷款。
年轻人会有这种年入百万的想法,大家可能觉得很幼稚。但是仔细一想,其实这是很讽刺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会想着10年内年入百万?还不是因为现在房价物价太高了?当然,知乎吹牛逼的网友也有一份功劳,整天年入百万,无形中也让年轻人耳濡目染,以为年入百万是常态。
房价不降,又想让人买得起房,生的起三胎,那年入百万不是必须的吗?我觉得有这个幻想其实也不是坏事,至少年轻人还有点幻想,而不是一毕业就躺尸。另外,真要中国变成发达国家,低收入状态变成高收入,那是必然要经历的。总不能99.9%的人年收入10万,还变成发达国家了吧?
“年轻人要有信心,不可轻易躺平。”
“他们有什么资格想年入百万?”
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自信”这类本来是褒义的词语,被消解了,成为了一类人站在心中的高处俯视另一类人的借口。
“普通而自信。”说这话的时候最好能翻个白眼,嘴角再来上一抹嗤笑。
为什么年轻人会觉得挣钱没那么难?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原因无非就是近年来兴起的那句老话:社会价值的锚定点出了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锚定点就是房价,哪怕是三四线城市,十年来房价也都涨了五六倍的也不少。
其次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两个原本都快生殖隔离的阶层在手机屏幕上打了照面,花钱大把,消费主义趁机给年轻人们大肆洗脑。
这几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自信”这类本来是褒义的词语,被消解了,成为了一类人站在心中的高处俯视另一类人的借口。
但是,年轻人有理想,是一个好事。有这么一句经常见于新闻中的话:“青年们有理想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
过去这些年,我们见证了一些行业的衰落,也见证了一些行业的兴起。而对于一些行业来说,挣钱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选择加努力才能等于成功,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了。
我给你举个例子:
在中青校媒面向全国5868名大学生发起《大学生求职力》问卷调查中,有这么一项数据:大学生最心动企业前三名分别为字节跳动、华为和阿里巴巴。
这其中,字节跳动是00后眼中最向往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公司。
无独有偶,在一份脉脉大数据中显示,黄金招聘季职场人关注企业Top 3:字节跳动、腾讯和快手。
并且同时,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2021》数据显示,从人才流动轨迹来看,人才流向呈现一边倒的状态。字节跳动不仅人才净流量规模超过阿里巴巴、腾讯蝉联人才流动榜第一位,同时几乎包揽各大企业人才去向第一顺位,开启全业务扩张模式。
为什么年轻人会选择字节跳动呢?
因为这互联网企业首先的确挣钱。举个例子:
有调查发现,超六成大学生实习薪资在每天100元到300元之间,部分研发岗位实习生月薪过万,主要集中在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的研发类岗位。
另外,互联网企业对于年轻人来说,除了最直观的薪资以外,最重要的其实是挑战性。而挑战性的体现正是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工作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出卖重复劳动,而是每一次工作都是对自我的挑战,也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这些自我价值的实现中,能力得到提升,自我认同感也在上升。
另外,企业氛围也是影响年轻人择业的重要因素。互联网企业的新兴性,决定了互联网企业内部的氛围更适合年轻人,多元化的价值观会被尊重,个人新奇的想法更容易得到认可。年轻人们工作时求真务实,在字节跳动这种强调自驱力的公司,只要有想法提出数据论证,公司就会给足资源去大力投入,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创造下一个亿级DAU产品;
在这种企业这样的氛围和公司价值观的熏陶下,提升自我能力会更加轻松。
对于应届生来说,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字节招聘量大,重视人才,因此机会也多。比如2021春招7000+hc,今年秋招又持续扩招放出大量岗位,对年轻人而言都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在房价和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下,消费高导致的需求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如何满足这一需求,需要的正是方向正确的选择。年轻人有理想是好的,而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选择怎样的道路,这是通往理想的关键。
有些媒体总是说:“青年们有理想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
还是这些媒体说:“年轻人不要躺平,要奋斗。”
如今没经历过社会痛打的青年们有希望有理想, 在一张对未来毫无实际影响的调查问卷上自信点,没一上来就想着躺平,这不是好事么?
非得以高高在上眼神站出来大加批判一番:“嚯,这群小毛孩还想十年内年薪百万?”
中国青年报啊,怪不得。
可以的话,请 @中国青年报 公布一下首批2700份问卷的样本画像。
性别比例、学历(本、硕、博)分布,学校层级分布(985/211/一本/二本),学校所在城市分布(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及以下),专业分布。
没有用户画像,我怎么知道这个样本是否能够代表“00后大学生”这个群体,又怎么判断中国青年报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合理呢?
这个调查为“毕业前是兔兔,毕业后是神神”的现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这和前阵子鼓励年轻人去制造业的, 不是同一家媒体吗?
估计等被调查的这帮年轻人毕业工作之后,除了少数父母给打下基础的,和能够进入体制的,其余人群所遭受的社会的毒打,只怕比八零后和九零后还要厉害的多。
人生最可怕的,还不是遭受毒打,而是先把你举高,然后再重重摔在地上。
估计这些人群里,将来精神不正常的比例也将越来越高。
典型的缺乏社会毒打。
调查一下买彩票的人里面有多少成认为自己能中一百万?肯定也不少。
毕业 10 年内年入百万肯定有人能做到。我 2008 年毕业,我的 2018 总收入约 40 万美元。问题是这中间有运气成分啊,对自己能力有信心不代表你有好运气啊。如果你对自己的运气也那么有信心的话,不如去买彩票吧。
调查报告里,六成大学生认为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意识到,社会是现实和残酷的,很少有人能够年薪百万,大多数人都会是普普通通的人们中的一个。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大家都不这么想,都觉得自己未来肯定没戏,悲观大于乐观,现实大于梦想,未必是好事。
00后对于社会的整体预期要更好,对于未来更乐观。
但是同时,大学生也需要对社会的现实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否则很容易在收到打击的时候,产生强烈的落差。这几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前几年考研的人数是两百多万,现在是近四百万人了。并不是因为大家都想提升学历,而是害怕就业面对的困难,选择继续学习来缓解。但是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只上涨了一点点,完全不对称。也就是说,今年年底,考研结束之后,有将近两三百万人要重新找工作。
真实的压力是很大的。
希望现在的大学生都可以早点做好准备,更早接触职场的需求。例如这个研究报告里,超过六成的人想往互联网方向发展,那就应该早早了解互联网有关的职业信息和所需的能力,需要打好提前量。
制造数据——吸引眼球——打造流量——疯狂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