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被指在两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 28 亿元存款用作质押担保,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1页

  

user avatar   hua-fa-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为一个银行从业者来写下对于这个事件的分析。首先这个事件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清楚,就是一个滚动质押,然后开立承兑套利的行为。先简单把这个过程介绍一下,A公司有五亿存款,开立一张高存款利率的存单(假设为3.5%),B公司用A公司的存单质押在银行开立一张银行5.175亿元的承兑汇票(利息前置),然后B公司将这张银票贴现,按2.3%的贴现利率可以获得5.056亿元,然后B公司将5亿元还给A公司,再减去25万的手续费,可以到手约535万万的收入。而这一切可以在1-2天完成。只要价格合适,银行内控不找茬,这种操作可以反复做,所以质押的累计金额才会这么高,这也是为啥钱一到银行就去办理了质押手续。

有人可能会问,我存一年期的存款,才2.1%的年息,为啥他们的利率这么高?最常见的做法是开立大额的可转让存单,利率高达3.5左右,如果第二年没法转开,也可以转让给第三方。

还有一个问题是A公司为啥不自己做,非要找一个B公司来开银票。这里就涉及银行的内控了,因为开立银票,银行要审查贸易背景,而从事石化行业的B公司由于年交易量巨大,是最好的套利平台公司。

所以济民公司有28亿质押的存款,并不意味着他们有这么多钱,实际上参与操作可能就5亿资金,28亿是滚动质押后累积的起来的。

了解完背景后,我们再分析各方的表述,银行核实人员在电话核实质押意向后,法人表示不知情质押后,就停止了后续操作,证明银行的内控是正常,出问题的估计就是实际参与操作的客户经理和其直属领导。营业部总经理和助理去和质押方谈的话其实也是实话,只要完成质押,后续的钱依然会划回质押人,他们的钱其实不会少。所以这个事件中,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大家都为了套利赚点钱,银行为了增加点存款完成任务,谁都不想把这事搞砸。

这个事情被捅出来有这几种可能,一是质押人济民的财务人员和开立承兑的华业公司以及银行经办人员串通起来私下操作这事,济民的高层并不知情。但我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果高层不知情,下面人就算胆子再大,也不会把这个盘子滚动这么高,毕竟各个环节要涉及很多人,不可能所有环节的人都被买通了。

第二种可能济民的高层可能不满意原先的利润分配,愤而掀桌。

第三种可能是资金循环的闭环没做好,中途被人挪用了,没有归还给资金出借方,资金出借方多方努力未果,只能通过舆论的压力倒逼银行。(我后来考虑了下,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前两种情况,在前期做了28亿质押,已产生了较高利润的情况下,三方的分歧完全可以用钱摆平。济民这公司据说专门做套利业务,他把这事闹这么大,以后根本不会有银行愿意和他做相关业务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啥8月中旬发现质押的事,一直到9月份才报案,10月才把事情捅到新闻媒体。

------------

11月6日更新。

根据事情最新进展再更新下。最新的渤海银行回复是质押人从借款人手里拿到了远超存款利息的回报。那么这事可能是另一种操作模式。

B公司向银行借款,然后承诺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存款,然后就找到A公司,由A公司的存款质押开立银票,(这里最好是利息前置,否则支付贴现利息这块会很难处理),银票贴现后的B公司把钱还给A公司,同时再额外支付一定费用给A公司。这样对于A公司来说,质押的钱其实一转手就拿回来了,还能收到高额的费用。对于B公司来说实际就是提高了借款利息,比如原先放一个亿贷款,利率4.35%,现在再拉一个亿存款质押,贴现利率2.3%,再付给A公司手续费假设为4.8%。这样B公司实际的融资成本为4.35+2.3+4.8=11.45%,虽然挺高的,但想想那些房产公司借的高息美元债,这个价格其实也会接受的。对于A公司来说,质押的钱已经收回了,还额外拿到一笔高息,而对银行来说,从A公司拿到了存款,从B公司那到贷款利息,只要做好风控,钱能收回来绝对是笔好生意。

这个三赢的方案出现问题,最主要原因,我认为是B公司把A公司存单质押后融资获得的钱挪用了,没有按原先方案还给A公司,所以导致三方直接翻脸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相大白于天下

那些满嘴喷粪的喷子,希望瞪大你们的X眼好好看看。是不是如我所言

最后一次修改,有些人总以为谩骂和发泄就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殊不知你在把自己变成马桶。希望你以后别把低俗当有趣,自以为是的发泄只会让人讨厌。


以下是原答案:

—————————————————————————————


很多答题的都没答到点子上。


这个案件绝对不像济民可信专门发稿的一面之词说的那样。济民可信这家公司我2015年接触过,想做银票套利和供应链金融业务。这是一家江西的公司,原来最早是做药的,早年也是靠吞并国企发的家。后来觉得做药钱来的还不够快,就开始利用实业做金融了,而且在江西是出了名的大金主,真正跟他们家打过交道的都懂。

说实话,一家擅长做银票套利业务的公司做存单质押很正常,但是这中间涉及了什么业务我就不清楚了,渤海银行肯定有业务违规(比如银票质押业务空转套利肯定是不符合人行及银监会规定),但是渤海银行还不至于傻到挪用客户存款去化解他们自己的不良贷款,那可是要坐牢的,违规和违法他们应该还是分得清的。


渤海银行为什么一直不敢正面回应呢?我猜应该是担心合规性风险,不过现在济民可信铁了心要把这事闹大,你不正面回应最后受损的还是自己。



另外强猜一波,济民可信原来是找渤海银行做套利,可能模式上出了问题,原先济民可信给的条件是我出存款但不担保(看了下渤海银行给的利率只有1.69%,不高),你给国企客户(华业石化股权上是属于央企,具体什么情况就不知道了)放信用贷款,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国企出现违约了,渤海银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扣了你的存款再说。哈哈哈哈,权当猜想,猜错勿怪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起案件在银行待过的一眼就明白是咋回事。

石化公司贷款没有足够的担保物,渤海帮忙凑。用其他储户的存款给它质押担保就会产生足够的授信额度。

渤海为啥帮忙不怕风险吗?因为石化公司用它的伪国企身份,可以获得很低的贷款利率,它贷款得来的钱无需做风险很大的投资,只要找个存银行或者买理财产品的渠道,获得高于贷款利息的回报,就可以一本万利。所以渤海不出意外是没风险的,银行管理层基于业绩和利益是有可能瞒天过海的。

可惜就出了意外,最后一笔存单质押可能一个新来的柜台员工好死不死给药业法人代表打了一个核实电话(之前的几笔暗箱操作都没有打电话的),药业公司一知道这事,就爆雷了。

银行经理想让药业公司把最后一笔五亿的质押也做上,是因为石化公司贷款分了好几笔,都是借新还旧的操作。换句话讲就是这五亿如果质押成功,石化公司就能按时获得五亿贷款,就能还上之前那个4.5亿,就不会有后面逾期然后扣划了药业公司4.5亿的事,这事就算过了。银行经理敢厚颜无耻的让药业公司再做五亿质押无非是明白药业公司钱被冻结起码要到公安机关调查完毕才能解冻,对企业是致命打击。

药业公司是否知情?就现在有的消息来看应该是不知情的。如此大金额的质押交易,按理说银行是要在签质押担保合同时录像录音的,整个过程很严谨,银行只要把这个录像拿出来就可以轻易自证清白,然而现在如此风口浪尖它却拿不出。药业公司法人代表表示自己不知情,也敢说存在300枚印章造假,加上爆雷的时间节点等等,我觉得他的言论有可能。请注意一下,法人代表是企业里面管章的人,他如果说不知道此事,就意味着公司质押担保的股东大会决议他不认可,可能就没开过这个会,所以他这个层面的人包括股东可能都不知情。但是他会不会没有管理好公司印章,被下面人拿去偷盖或者私刻印章配合银行造假就很难说了。总之,经侦一旦介入,药业公司和石化公司是否有关联是很容易查清楚的。

很多人怀疑说药业公司不可能不知情,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公司高层报假警的代价是什么。不光会让自己巨额资金被冻几个月甚至几年,还涉及一堆不轻的刑法及民事赔偿。再者,本案你银行涉及的每一笔交易,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法人代表的亲自参与,现在法人代表真身完全不知情……

所以这事完全有可能是个瞒天过海的操作,有动机,也能够执行。不出事则罢,一出事牵出惊天内幕。前很多年股市好的时候也有银行和企业合谋把汇票的钱搞出去炒股的,大多数赚了,神不知鬼不觉就过了,极少数没按时拿回钱来爆雷了。

有人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各种骚操作。

补充一下,我觉得这是三方参与套利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药业公司参与套利说法是以法人代表知情并说谎为前提的,要套利法人代表必须要参与每一次质押,前几次都参与了,最后一次打电话的时候突然不认了?另外,假设法人代表参与了质押,他知道前面的质押自己都到场录像且签字了,然后他现在去报假警说完全不知情,警方一查便知,他不等于带着企业一起自杀吗,股东同意吗。所以我更偏向于相信企业治理层面是不知情的。如果是药业公司财务层面造假就可以与银行串通的话,那银行也会承担主要责任,我认为不管以何种业务操作,认定各方责任的核心还是会回归到法人代表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几亿存单是如何被非法质押的。




  

相关话题

  我们为什么要禁止刑讯逼供? 
  重庆一小伙深陷「职场老好人」苦恼,怕得罪人而对同事搭顺风车等请求无法拒绝,职场如何巧妙说「不」? 
  为什么有些「老人」素质很差,让我们气的「咬牙切齿」? 
  如何看待吴亦凡事件? 
  如何看待 4 月 17 日广州增城一特斯拉起火爆燃,致 1 人死亡?起火原因可能是什么? 
  共享单车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 
  如果碰到无法判断的问题,法官该怎么判? 
  9 岁儿子为村医母亲送饭,被患者连刺 50 多刀,凶手行凶后在旁观望,当事人可能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如何看待男子被保姆拐走32年,父母起诉拐骗者,却被男子辱骂拒绝认亲,认为保姆有养育之恩? 
  谁都知道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可以遏制诸多不良现象,但多年来为何相关部门不见行动?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自然中的树木都是圆柱型的枝干?而不是三棱柱和矩形柱?
下一个讨论
普通足球玩家距离中乙有多大差距?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