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文互联网的产出在渐渐枯萎吗? 第2页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垃圾信息的横行、弱智逻辑的泛滥以及互联网信息获取的便利,正在铸造史上最高的知识获取壁垒。

普通人不要觉得关注那些跨界学者就可以获取到正常可信的知识了,实际上那些学者的公开言论不是收了私营资本的钱就是领了·······


现在这门槛高到什么程度了呢?就拿我的专业来说,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不是高教/科研圈子里的,那么他很大几率必须考上清华北大才能依靠那里的师资和权威性纠正自己在上大学之前获取到的劣质信息和弱智逻辑。

再考虑一下出国、清北c9的比例,结论是非常惊人的。


user avatar   gao-lin-54-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与其说是互联网在枯萎不如说它在下沉,而与其说互联网现在降得太低不如说它过去飘得太高。

互联网曾经是一小部分人的消遣,从一开始bbs版聊和同城聊天室就是两个人群。所谓的产出、良好讨论氛围、其实都是bbs这一系的空间里的东西。因为在上个世纪之交这些东西还非常小众。很多人从中获取了归属感。而且上个世纪本世纪初的我国社会刚刚从下岗热潮里缓和过来,自由资本主义正在发展,所以很多人其实有了一种类似“明治时期”的天真烂漫的乐观情绪。

本来就是少数人自娱自乐的小众消遣。这种小众娱乐又洋溢着一种天真烂漫的乐观情绪。其结果就是很多人在bbs上都表现的比事实上更好。他们也愿意把精力花费在bbs,让自己的形象表现得更好。这才是良好的讨论氛围的基础,而良好的讨论氛围确实是可以催生作品的。

所谓文学创作说到底不过就是表达,创作的欲望就是表达的冲动,那么当一个人找到一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讨论空间,这个空间又有着良好的讨论气氛,而且这些人还具备理解的能力甚至批评所需要的洞察力和基础知识。这就让一个好的bbs具备了文化沙龙所需要的一切。于是互联网作品如雨后春笋就一点不奇怪了。

但这样的文化沙龙和真实的文化沙龙一样是脱离社会的。本世纪的我国社会的主题是什么呢?是自由主义的退场,这个我没法多说你们都懂得。

是房价暴涨。2000年北京二环边开盘的小户型房子宣传口号是首付五万月供八百,当时多数人觉得这么小的房子谁要买呢?买了做什么呢?谁缺这么小的房子呢?为什么不拿这钱买辆车呢?当时买房子的钱三十几万,也就买一辆宝莱,但如果没买宝莱买了房,那么几年以后把房子卖掉就可以买911了。

有没有在自由资本主义的最后辉煌里捞到第一桶金、有没有在自由主义的最后时光里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有没有买房。这三件事把原本在世纪初处境大体相当的人群划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不同群体。如果你去观察一下活到今天的bbs,就会发现讨论环境的恶化是最明显的。

今天的中文互联网最缺乏的就是世纪初那种“天真烂漫”的色彩。而之所以失去了这种色彩,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闲情逸致”。大部分人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压力,这种压力让他们的心态失衡。原本做活跃的那部分人,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奈和边缘处境。

在bbs上晒车钥匙、晒房产证、晒姑娘。这些事在十几年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但在今天却习以为常。而且能够赢得众多人的追捧。一个人晒房子、晒右舵车、立人设说自己是h三代或者富二代,就能赢得万众追捧。即使他可能连件体面衣服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权力和钱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而这俩玩意刚好可以结合在同一种人身上。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笑话是“骗婚的骗子是紧跟时代大潮的,世纪初他们学半吊子粤语装港商,眼下他们学不着四六的北京话装H三代,这就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风向标!”

中文互联网立曾经有一个虚悬于社会之外的,天真烂漫的讨论氛围。这个氛围催生了一批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创作者。但这些人绝大部分运气不好,被社会的惊涛骇浪吞没了。当一个曾经热衷于音乐、热衷于电影、视艺术为生命的人,越来越多的去相亲。被人问“那你有房子伐?”“有车子伐?”发现没人关心列侬,也没人关心康定斯基的时候,一个时代就过去了。雨果说“女人在大地点燃理想”。用在这里就是相亲的时候,“相亲对象的问题熄灭了理想!“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虚悬于社会之外因为它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团结起来圈地自萌。只要大家有着相近的趣味就可以抗拒原本就天真烂漫的社会那小小的压力。但随着时光流逝,社会的压力陡涨,而小群体内部最终又变成了互相吹捧的乡村大人物俱乐部。其结果就是圈地自萌的高冷小群体的崩溃。

所以与其说中文互联网在枯萎,不如说它正在展现出本来面目。其实本世纪初,bbs版聊和同城聊天室就是两个世界。当然这可能是我的错觉,因为我观察的样本也不够多。但我一直觉得很多人只注意到了bbs的这一面。很少有人去注意聊天室,也很少有人关注劲舞团导致的爱情。我一哥们曾经是我主机游戏的启蒙者。跟我说不玩史克威尔不玩最终幻想是我脑子有病。等我买了ps2想跟他一起玩ff10的时候,他已经沉迷劲舞团再也不碰游戏机了。这是互联网的分化么?当然是。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另一个互联网的崛起。

一个和社会直接相关的互联网,一个姑娘如雨后春笋般的互联网,在这样的互联网面前,思想是苍白的!


user avatar   ze.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兴趣而写的内容,质量上通常好过为了吃饭写的;但是,为吃饭而写的东西,数量上可以碾压前者,使其淹没于其中。

没有好的发现机制,平台上的靠发帖吃饭的人越多,信噪比越低,有价值的内容更难出现,时间线上的观点却更为偏激。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冒着被洗稿的风险,我还是说点干货吧!

内容创业有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行业内的人很早就做过总结了。

第一种是帮助别人杀时间型的内容。

第二种是帮助别人省时间型的内容。

第一种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包括现在火热的短视频领域的大部分内容,不管是搞笑的,唱歌跳舞的,还是讲小知识的,本质上都是在争取用户的各种空闲时间,也就是吸引注意力,通过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产生流量,然后再把流量想办法变现,这种形式的创业一般不会向用户收费,所以必须要有较高且稳定的流量,这样才可以把流量变现。这种自媒体要有账号定位类型的内容的持续输出,而且质量也要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否则流量就会流失到别处去。

但,这种自媒体内容创作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原创内容不可持续。

最典型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人讲自己的行业趣闻与内幕,一开始大家觉得有趣有料,干货满满,但不出一年,故事就会讲完,听众就会厌倦,如果没有新内容进来,很快流量就没办法维持了。

再比如知乎上讲自己读博故事的,留学故事的,考研经历的,学英语心得的,基本上都是很快就没新东西可说了,然后就变成了复读机,这种账号不抓紧时间开个考研心得live,搞个付费微信群,就会马上失去变现机会,而事实上大部分账号也是这么做的。

那些持续有高质量内容输出,有流量的账号是怎么做的呢?

要么是团队化,专业化作战,有专业人士提供内容创作,但持续制作原创内容成本比较高,很容易玩成吭哧辛苦一整年,最后也没怎么赚到钱。

要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团队化洗稿,美其名曰大数据分析爆点,制造流行。

而大部分关注这些洗稿账号的人,都不在乎这内容是不是原创的,因为他们本来的目的也就是无聊时看看这些内容,反正都是不花钱免费看的,嘛原创不原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第二种帮助用户省时间的自媒体,说白了,就是在充当秘书助理顾问等功能,比如每天读报的节目,用十几分钟把最近的报纸头条给你精讲一遍,这样你就获取了信息,省了时间。还有被许多人认为是割韭菜产品的解读一本书的节目,用二三十分钟为你讲一本书,听完就大概相当于看完了,还有提供各种第三方靠谱攻略的。

这些秘书,顾问,咨询型的产品,都是为用户省时间的,一般需要向用户收费,但目前来看,这种内容创业还不成功,因为大部分人不愿意为服务付费。

而这种类型的内容创业才是可持续的,因为不需要太高的创造力,在掌握了基本的行活儿和流程后就可以稳定生产内容了。


所以,大部分人都还是在走用户和客户分离的创业模式,也就是对用户免费,通过吸引流量来变现。

而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注定了,洗稿是效率最大化的运营方式。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点干货的小账号,你愿意源源不断提供优质内容吗?

显然你不愿意,因为你写的越多,各种洗稿专业户就会因你而获得越多的流量,而且你还没办法[1]

具体的原理可以看看下面我写的这篇《抄袭简史》。


看到这里,就会有人问,那总会有些不为赚钱写内容的人啊,就像以前论坛时代贡献优质内容的大佬们啊!

这些人不写了的原因很简单。

喷子太多了。

参考

  1. ^类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408699/answer/1057033485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体验跟 @刘星驰 基本相同——他的“噪音比”的比喻手法,其实说的就是文章内容质量的下降,我想讨论的更深入一点儿。讨论下为什么会这样。

1.首先就是知识变得越来越贵了。全球化范围内的知识付费使得了知识始终被少数人掌握,知识结构分层加大。我猜测——这种情况以后会越演越烈。而知识分层的效果就是,文章写的越简单,越没有深度,越带有情绪化,其实认同的人会更多——不利于提高文章的质量。中文网往往都是:我有一个朋友,我的表哥,我有的同学...等等,带有主观性强烈的文章。角度很片面,但是效果很好(咪蒙火的案例)。

2.这点我跟其他知友的看法是一样的,404背后的言论政策,使得很多关键字不能打,要用拼英代替,并不利于网络上知识的交流,和知识的产出。言论政策的收紧也有可能使得知识沟通进一步扩宽。

3.当然,抖音,快手,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的份额变得越来越大,很多传统的写手都试着转型,试着去拍视频,去迎合市场——造成了文字图片类的网络内容进一步萎缩。20年前,各大报社有一个部门叫做:”深度跟踪/最大事情报道部“,现在绝大部分报社都没有了。因为就没有那么多注册记者,可以去持续性的,各个角度的,长期跟踪式的,报道。所以很多新闻都是一天热度,明天就会有其他新闻,就算较为关心的民众,也是很难搜索到信息。

4.我觉得教学文化上,老师们发挥的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尤其是高中和高等教育。手机随时录音的功能的出现,使得教师群体更加谨言慎行。这种风气,也会通过老师自身的行为方式——感染到学生,最后学生也不会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使得整体的文化偏向更加保守,内敛的状态,最终导致整个网络的同质化(既一个人写了,其他人去抄袭,转载即可)

5.被引导的社会风气持续性的对社会科学的打压,不重视,偏见——造成了年轻人们的写作质量总体水平堪忧。比如倡导一些刻板印象:”你是学文的吧?我就说嘛,学文不需要逻辑!“。原本应该奠定年轻人思想观念的课程,比如哲学,社会学,写作课程都没有得到应该有的重要位置。

这些不是好情况,最后会影响到所有网络使用者共同的生活质量(精神娱乐以及知识分享),降低人们的鉴赏力,使得本应该是多元化的、开明的互联网,也变得不那么的有趣。而且,最麻烦的是,这种情况会强烈有利于双语使用者——很多目前知乎上的大V,都是可以熟练去外网搜信息,然后回来编辑,加工后的人。而这种风气形成以后,其实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第二语言,或者第三语言的使用者,赚更多的钱。从而最终,进一步加深贫富差距。

长久来看,诸多弊端。


user avatar   liu-xing-c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枯萎』对我来说意味着两个很糟糕的体验:

  1. 信噪比变得很低。也就是说,在10年前,看简体中文的网站,看100W字,可能有10W字觉得有意思。到了现在,可能只有2W字有意思了。
  2. 404太厉害了。

先说信噪比的事。

对于阅读者来说,信噪比其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我们的阅读时间是很有限的。我们阅读的东西构成了我们脑子里的世界。举例来说,我有一个长辈,是某大学退休的教授,当年杀伐决断的。前天她在群里面转了一个消息,说『WHO专家转口风,说covid-19空气传播石锤』。我住在疫区啊,乃大惊,赶快去WHO官网看了看,结果英文材料说某实验室用机械方法模拟了气溶胶生成和传播方式,并没有新的证据支持Covid-19是空气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松了气之后,再去微信群看这位教授长辈的消息,发现信源是什么每日头条恰饭公众号。我就懂了。我说:『信源有一丢丢问题。』然后截了个WHO网站的图。结果我被长辈教育说,这个消息是他们学校教授群转的,不知道真假。另一个长辈教育我说,不应该打脸长辈,这样很不礼貌。

我若有所悟。不管退休前如何水平高,一旦进入了刷今日头条的节奏,那么认知水平就是直线下滑的。这样的状态对于一个有野心追求真理和至善的人来说,是很可悲的。当年驰骋学界的厉害角色在信噪比糟糕的互联网环境中一样的会变成豆腐,何况普通人呢。

互联网平台的性质决定了贩夫走卒都可以发言,而且广告算法是首推那些具有情绪扳机的文章的。所以我们进入互联网就不得不穿过一堆垃圾,在什么入关啊、公知卖国贼啊、男权女权、阴谋论、大棋党之类的声音中间找寻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个现状是我们没办法改变的。只要注意力经济得不到清算,这种现状只会愈演愈烈。

我以前迷信过『自由信息共和国』,我误以为只要读者理性、信息自由,那么广泛的讨论必然会淘汰掉假消息,让好文章流传。但是事实上,读者也不理性、信息也不自由,所以现在我们不得不在一堆泔水里找松露吃,就算吃到了,也无比恶心。

再聊404的事。

熟悉传播学的朋友肯定都听说过『守门员』理论。媒体即使没有本事左右你脑子里对某个话题的倾向,他们至少可以左右你想什么话题。

我听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现在很火的某五毛网站上一个来头很大的专家认为,西方思想界已经枯竭了,枯竭的原因是无处不在的『政治正确』,好多东西没办法聊,好多真话没办法说。

我当然赞同,政治正确的确影响到了西方思想界的活跃度。但是,政治正确的负面影响跟404大法比一比呢?这个话题说多了,容易出问题。我本质上毕竟是个五毛,还是要危言行逊。但是我内心仅存的那点儿桀骜的劲儿,让我觉得404玩下去可能对年轻人的成长和共和国思想界的活跃非常不利。领导们可能觉得一时的控制很爽,但是毕竟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大河水深小河满,大河水浅小河干。为了国家好,还是要给搞研究的人一条活路。


最后聊解决方法:

我眼下觉得最有效解决信噪比问题的方法是用『搜索』代替『刷』。也就是说,遇到问题,输入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而不是每天打开客户端之后漫无目的地刷。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摆脱算法对于我们阅读材料的掌控。

解决404的方法,无非是学好外语咯。

很多人私信问我学什么二外最赚、法语学好了赚不赚之类。我想说,学通英文是学外语这件事情上面最赚的事。在互联网上逛多了,很容易发现,高质量内容丰度最高的毫无疑问是英文。哪怕你想知道中医、清朝历史、先秦诸子这种东西,英文材料都可以找到很多好的。如果只为了在互联网上淘金的话,法文材料贫瘠的程度,到了学不学无所谓的程度。

近一些时间我也反思了很多如何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中生存下去的事。为了提供信噪比高一点的内容,以及规避404,我从一个左圈斗犬变成了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输出的都是怎么陶冶情操、如何培养学习能力之类的东西,输出的量也大为下降。这样反而好。适者生存。


user avatar   yisab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头一次见有人把洗稿这个词儿说的这么文雅。

最近许多人加入了自媒体的行列,尤其是疫情期间。人一多就会发现能写的就那么些。没东西可写怎么办?那就洗稿抄呗。

你可能辛辛苦苦写个两个小时,还不如洗稿一键转发的点赞和评论多。太划算了。

再者,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我来我抄他。爆款是怎么来的?爆款就是抄袭加整合。

去年咪蒙团队不是爆了一个洗稿的事吗?就是把许多阅读量10w+文章里面的元素进行组合,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这种文章本身洗的对象就是有阅读量基础的文章,质量可以保证。再发出的话,肯定也会是爆款。

自媒体从业人太多了,多到一条消息发出很快就会被淹没。你该怎么从中脱颖而出?最好的办法就是搬经典、洗稿。

省事不费力,还高效简单。

从这点上可以理解,他还是个辛苦的搬运工呢,又没收钱,他委屈着呢。

有人说我说的太简单了。那我再深扒一点。

你经常看见文不对题的东西,是因为对方在凑字数。字数多可以刷网站全勤,进推荐位。这有什么奇怪?这是行业公知。

而内容越来越水,是因为快餐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肤浅的表层,浮于其上。这就是根源。

观众是这样,也就养出了这样一批作者。随随便便抖个机灵,大家都鼓掌。

不抖机灵答非所问怎么办?你说的直白一点,就会有人留言骂你。你表示赞同,一会儿就会有人给你说你说的不对,你不友好blabla。你上去跟他们理论,就会有人说:别人骂你,你怎么能回呢?你真是太差劲了。

你但凡回一个字儿就会被喷成筛子。你关评论,还会有人私信骂你。你举报,可人家就是举报不掉。你好好的表达对事情的看法,被骂一顿还吃违规。

你好好的分享干货,人家说你带货,恰烂钱。

我每次点开评论的时候,都会深呼吸,做好被骂的心理准备。这种情况下,你除了抖机灵还能干嘛?至少抖机灵的评论里是一片和谐666。

就这样,大家都跟风学习。创作环境怎么会好?

内容水?还不是因为观众爱看。

驴唇不对马嘴,还不是因为土壤在这。


user avatar   ling-jia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过去真实发生的事例,不带偏见地审视了一遍。

不是。中文互联网一直都是这个德性,没有更好也没有更坏。

十年前。

QQ空间、人人网里传播着各种谣言和标题党,毒性不亚于今天的信息流。

各个贴吧吧主纵容着各种“水贴”来增加贴吧人气。

论坛里,熟人圈子忙着在每个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帖子里来回打招呼。新人提出的困难而有价值的问题被老人阴阳怪气地要求先去学规矩。

技术博客忙着复制粘贴其它博客的内容为自己装点门面。财经博客每天写好两篇评论股市的文章,一篇预测涨一篇预测跌,然后隐藏起来等出结果了再显示对的那个。

百度知道在最开始成为各种求助的快捷通道后不久,就沦为百度——复制——粘贴的人肉爬虫。

更早的时候,一群新网民在聊天室里混日子,拿QQ交友或者骂人,每天都有粗制滥造的个人主页上线,技术文章还登载在纸质刊物上。

没有哪个时代是你们想象中的中文网络的黄金时代。每个时代都有产出内容的人,高价值的内容都很难找,但你总能遇到他们。

以前你觉得遇到了是奇迹,现在你为搜索没有一次找到而焦虑,为没营养却还是点个不停的信息流焦虑。

人在焦虑的时候就会怀念过去。人在怀念过去的时候就会自动给过去加上美化滤镜,选择性地只记起那些好的事情。

承认吧,中文互联网没有变得更差。只是你老了,你在回忆自己的青春而已。


user avatar   panda9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说的?我并不觉得Z文互联网产出在WS,反而是在蓬勃发展。你在ZH上写的文章,会有热心的YXH帮你做成视频发到B站和D音上,如果你足够优秀,还有百万大UP帮你洗洗纳入自己原创,多值得骄傲!

重要的S情说3遍,有趣的内容300个YXH发,视频水印都叠成千层饼了,最后打个码还能再叠一轮。

创作者携手粉丝互相激励同行,这个给5毛,那个就还50万,热心告知退出国籍250块,还互起爱称神神兔兔,真是暖心心。

这是Z文互联网世上最好的时代,也对创作者最友好的时代,国外比较乱套,以后Z文互联网统一Z国用户的曙光正在眼前!

弱弱问一句,谁能告诉我不打缩写判几年呢?


user avatar   fisher-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视频媒体形式的崛起,让文字类的资讯创作大幅下降。

视频这个媒介形式肯定有它的好处,比如很多东西更生动,我用文字巴拉巴拉说半天,你拿图像一演示,一下子就明白了,比我打半天字直观多了。还比如以前写游戏攻略,一般都是图文攻略,但是再详细的图文攻略都有信息错误或者遗漏,但是如果是视频攻略,你什么都不会错过,只要攻略把这个内容做进去了,你按视频攻略打就一定不会错过,除非动作游戏因为过于手残,操作上做不到。

但视频也有信息密度低的问题,也有制作周期问题。比如如果你看一某个文字记录的内容,可能前三分之一都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你可以非常自由的直接跳过,看你想看的内容,即使后来你发现前面的内容也有你需要的,你回去再看也完全没有什么成本。但视频就不是,我见过很多足够专业的视频,视频内容和视频本身的质量都很不错,但信息密度还是很低,可能一个3分钟的视频,真正有用的部分就中间30秒到40秒,所以b站也有空降党和省流党。就是当你看到一个好奇的内容的时候,会有弹幕告诉你直接快进到xx分钟能直接看答案,或者有评论区留言,把真正有用的内容总结出来,阅读时间不超过20秒,但这个视频的总时长却达到了3分钟到4分钟。甚至有那种总时长只有30秒的视频,有用信息其实就一句话,直接看这个有用信息的时间不超过2秒。

不是说视频不好,而是说视频也有自己的问题,现在去百度搜某一个讯息,大概率搜到的是广告,或者搜到某一个b站的视频,如果能搜到一个5年前的贴吧帖子都属于找到宝贝了。大量的信息被做成视频,而且做视频的人不一定专业,如果我读文字的信息,完全可以稍微花一点时间大概看一下,就能判断这段信息是不是靠谱了,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细看。但是视频你就算快进,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甚至几乎看完这个视频才能确定这个视频是不是你需要的信息,视频制作者的水平是不是靠谱。

但视频的观看成本确实比文字低,文字需要你主动去集中注意力观看吸收内容,视频不需要注意力太集中,甚至有时候走着神也就听过去了。

印象里b站有一波大的广告,内容类似于你想要的知识这里都有。也差不多从这个时候开始,自制视频正式开始爆发,并且逐渐挤兑了文字领域。大概知乎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开始涉足视频领域,我们暂且不说知乎的视频业务是不是成功,但视频的利和弊也能更直观的看出来了。

再有就是视频的制作成本更高,一个在某领域很专业的人,不一定在制作视频这方面很专业。视频也有精良或者粗糙的问题,如果是进行文字创作,那么只要思路清晰,表达能力优秀,就能产出非常优质的内容。但视频不是,视频写稿子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最近我也尝试着在做一些视频,发现除了稿子,如果你想让你的视频更优秀,还需要下面这些方面下很多功夫:1.视频镜头的编排,不管是直接剪已有的素材,还是自己从0开始录素材,要不要做片头,要不要展示某个物品的时候用一些运镜,要不要在拍摄背景方面做一些改变,要不要玩梗,怎么玩梗等等等等。2.主持人的表现能力,不管你是真人出镜还是只露出声音,怎么在视频中表现出各种特色,如果你看玩大的博物馆,会发现馆长这人其实非常会调动气氛,稿子只是一方面,怎么把这个未拆封的玩具好好介绍一番,然后再当着你的面给拆了,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表演能力才能表现出来。我在自己的视频也拆过未拆封游戏,不过我知道就凭我现在的拍摄条件,是绝对不可能做出馆长的效果的,所以我老老实实把游戏拆了就得了。各种不同的主持风格其实都会对视频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不露脸就露个大白腿的,也有拍摄环境硬核的,还有一个软妹子大大方方往镜头前一坐的。这些都是专业知识之外的东西,不是你有专业知识就够了,这些统统都是专业知识之外需要你费脑子想的。

而且视频这个形式也在开始内卷,今天你用一个不错的片头,在一个还过得去的摄影棚里拍,那明天我就用一个大制作的片头,在一个豪华摄影棚拍。今天你玩一个运镜小花招,明天我就专业运镜伺候。最后专业知识可能都不重要了,谁堆的华丽,谁主持的有煽动性谁就是流量大的那个。

然而这些东西对产出有帮助么?不能说毫无帮助,但起码在深度方面没什么用处。以前贴吧或者论坛的大佬认真翻译一段深度访谈,或者自己做一套邪道攻略,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但今天很多粉丝和流量不小的视频制作者,其实只是把当年的这些资料转换成视频而已,而且大部分转的不全,内容也浅尝辄止。在视频的某些领域,看似繁荣,但其实是在透支5到10年前文字为主的年代留下的内容。

第二,环境的原因,让很多内容不容易发展。

许多的内容其实是需要在不断的质疑和辩论中才能出现成果的。我国普遍信奉辩证法,辩证法在黑格尔哲学中,是需要不断的引发矛盾,刺激思考,最后两方共同在一个第三方的立场中得到真理的过程(可能定义有误,如有错误,求指正)。所以很多时候许多有用的内容和结论是需要完全相反的两方来进行辩论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结论的,而今天的环境逐渐的已经不同了,这点我就不展开说了,懂就完了。马前卒经常直接出击去和很多所谓的吃xx饭的人对线,最后如果马前卒出错了,他可以出来承认有错误,如果拆穿了对方的伎俩,也可以证明对方的别有用心。但毕竟现在没有几个马前卒,很多提出某个问题的人最后都被某些吃xx饭的人扣帽子发起举报或者网暴给除掉了。

所以最后就变成无法完成有效辩论,只有他们这些人存在的环境了。

而因为环境变成这样,他们自然就开始利用这些给自己谋取利益,因为所有质疑他们的人都被他们给抹去了。某些公众号,你只需要无条件的接受他给你的信息就行了,不然你就要被扣一堆帽子。他们这些又不是真为你好,他们只想让你无条件接受他们的信息然后把你变成韭菜。

这就是这个答案下面很多大佬说的,牵扯进了利益以后,事情又变的不一样了。以前在贴吧论坛时代都没有利益,几乎都是用爱发电。现在既然大环境下说点什么容易被那些恰烂饭的举报,那要么选择不说,要么说就跟着一起恰恰饭。最后就变成了都在恰,恰的斯文点的还是产出一些有用内容,恰的难看的就干脆又水又洗稿。

回到问题上来,中文互联网的产出在渐渐枯萎吗?我认为在。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2021 年 7 月 27 日腾讯股价跌破 450? 
  有哪些「怪象」是知乎特有的呢? 
  5G 时代,视频消费是否终会抹杀文字阅读? 
  美国政府与大学为何能占用 .gov .edu 域名?是否应改为 .gov.us .edu.us? 
  知乎上市了,这些年在知乎你有哪些有获得感的瞬间? 
  让你得一次新冠治愈后可不受任何防疫措施影响,你愿意吗? 
  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区别在哪里? 
  Meta 旗下「Horizon Worlds」向成年人开放,体验如何?这是扎克伯格的「元宇宙」雏形吗? 
  刘强东和章泽天在一起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刘强东发寻祖公告,在 AI 时代会不会有更高效的办法? 

前一个讨论
东航载 132 人波音 737 客机坠毁,失事前 3 分钟急坠 8 千米,事故发生的原因或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和女生聊俄乌局势怎么样?





© 2024-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