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语境下的砰砰(pom-pom)指的是砰砰马克八或者叫QF 2-pdr Mk VIII,30年代款的维克斯40mm砰砰。本身2-pdr的历史要更久远而“砰砰”这个名字还要更古早,但是题目中所指的应该就是我们熟悉的30-40海军用速射炮。
砰砰本身是轻型防空火力中较重型的一部分。在英美(日法)系统下,这一类火炮主要介于中口径高平火炮和最轻型完全独立射击的轻型防空炮之间。前者包括英制5.25/4.7/4.5/4inDP,美制5inDP,日制127mm 八九式/100mm九八式等等。后者包括UK的.5in四联装/法鸡的13.2mm mle1929/九六神针 九六式25mm/世界人民都喜爱的各种20mm厄利空等等。以砰砰本身计,其本身属于轻型对空火炮,设备本身有独立的瞄准设备,但是和高平炮一样通常使用单独的指挥/director,接入机械计算机,而非像.5in四联装一样完全独立射击。其不像4in这样重型,但是其弹重和毁伤威力上仍然远远胜于轻型防空武器,所以被认为有“拒止”威力。战争中的在德(意苏)的混合副炮系统下,统一高平火炮被重型防空炮和重型反雷击火炮取代,但是其轻型火力同样可以大抵划分。总的来说,战争中类似产品大致包括博福斯:各种各样的博福斯——美制40mm/56,英制40mm OQF,苏联的37mm 70-K;可以包括手拉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37mm SK C/30,以及后续的M42,M43;包括法制37mm mle 1925和1933——虽然这两者不是自动炮;也包括各种实验上舰的陆军A/A。
这些“大口径小型防空速射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博福斯系;砰砰/类砰砰;其他——或者说的更狠毒一点,博福斯类;晚期砰砰;拉吉。
手动填装,半自动射击的各种手拉机的全弹重大多略大于砰砰,比如法制37mm mle 1925和1933,1.6pdr,完整弹重高达6.2lb,实际射速在15-21 rpm左右,理论射速最高也仅有42 rpm,比37手拉机的射速更低,后者至少可以达到在30-40 rpm左右,全弹重4.6lb。砰砰与这些设备仍然是有不同的,嘲笑手拉机没意义。注意因为IJN缺乏同口径产品,九六式大概也可以拿来比较,但是把25mm速射炮拿来对比40mm 2pdr同样没有意义。砰砰本质上仍然是有能力彻底摧毁航空器飞行性能的较大口径轻防空武器,其本质上与厄利空或者神针不同,不表。
与博福斯系列对比,砰砰,尤其是早期低速砰砰的弹速远低。英美博福斯HE初速达到了2890 fps/881 mps,70-K的射速相仿达到了2887 fps/880 mps;对比之下低速砰砰只有1920 fps/585 mps,高速砰砰的情况好一些,达到了2300 fps/701 mps,但是仍然不及博福斯。这部分是因为装药性能的原因,部分也单纯是因为装药大小的问题。低速砰砰的装药只有0.24lb,cordite;对比之下70-K的装药高达0.46lb,美制博福斯0.69/0.66lb,英制博福斯cordite装药也达到了0.55lb,药包最大0.72lb。初速影响火力的弹道性能。弹药速度越快,存速能力越好,弹道轨迹越平直,在远距离上效率越高。初速更快同样影响弹药的飞行时间,更短的飞行时间同样影响射击精度,结果就是砰砰在远距离的效率(远)不及博福斯。这尤其影响对鱼雷机的效率。鱼雷机打击路线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投放距离远于俯冲轰炸机,John Campbell回忆博福斯在此时的效率是砰砰的两倍。当然这是基于同等火控的情况下的。RN/USN较大口径轻型防空炮对空效率的差别还要考虑HACS本身的反应速度,更差的计算能力,印信问题等等。
通常情况下,抬升和旋转速度是一个简单的RPC问题,RC火炮转速总会高于手动而同规格砰砰手动转速看起来并不比同时期博福斯设计糟糕太多,问题仍然是UK/RN的特殊情况:1,首先,如前所述,堆叠大量速射炮进入同一个炮组对转速有害无益;2,其次,RN/IJN作为电力控制领域的后进生在补充电控/液控系统上不及USN。在此基础上,即便不考虑卡弹问题,砰砰的速射也仅有115 rpm。而多联装的安装方式对此有害无益:多联装砰砰,尤其是八连装砰砰这样极其粗暴的的堆叠速射炮在开火时如果不控制每门炮的发射速度间隔会导致持续性振动问题,所以早期多联装砰砰事实上是以非全自动模式分组射击的,控制下速射下降到100 rpm左右。
早期砰砰有弹药问题,高爆弹外尤其有曳光弹不足的缺陷,在中远距离上直接击坠难度较大的前提下,曳光弹可以影响来袭机队的瞄准。这些问题到战争中后期才得到解决,这时博福斯已经较大量地进入舰队了。如前所述,RN战争早期的防空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35年后各舰队关于如何使用战斗机参与防空的挣扎,有关规避机动和防空火力集中的矛盾,缺少预警能力,砰砰以下轻型防空火力,以及HACS在内的火控系统整体上反应速度不足的问题都导致了战争早期防空系统的不足。这不一定意味着航空兵就建立了对舰队的优势(同时期对舰打击能力同样有诸多问题),但是对空火力无疑是在很多情况下有待改进的。
砰砰在这种情况下充当了一种应急产品的角色:其服役时间特别早,至少在1915早期砰砰就已经进入舰队而到了30年代改进砰砰是同时期少有的,有大量供应的同类产品。结果就是35年后舰队通过简单地堆叠砰砰来紧急进行最基本的对空补课。如前所述,多数主力舰仅仅通过烟囱附近的4座八连装砰砰平台就粗暴地获得了32门小口径速射炮,而同时期的USN/IJN,当然也包括RM/KM和MN都缺乏同等的硬投射能力。42年后博福斯开始较大规模地装备英美舰队后,其产量也从未富裕到可以有效武装整个盟军舰队的水平。于是在RN中,更容易获得的砰砰就成为了博福斯的补充。其较大的口径和弹重意味着在44年底东方日益增长的对空拒止能力的需求面前表现比大多数更小口径的火炮更好。
评价砰砰是很简单的——与经常被误解定位拉出来鞭尸的九六神针和手拉机,或者绝望的.5in四联装机枪对比,砰砰的问题和优势一样明显。尽管晚期砰砰在性能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半自动控制射击,供弹问题,初速,远程控制等等问题都得到了长足的改善,从技术角度上作为对空速射炮来说,其仍然不及博福斯系列产品。其优势在于极其明确的定位,和战争中防空任务对于该定位武器持续性的需求:尽管早期设计有如此之多的问题,砰砰仍然是一门2pdr,40mm的对空速射炮。再考虑到服役时间极早,在RN中供应量更大的特点,也就很好理解其较长的使用寿命了。
Was it the best choice?
Absolutely no.
But it was there and not useless, when every help was nee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