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作为家长,你认为在儿童安全教育和设施改善方面,我们还应做些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wenabb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预防”,也要注意“补救”技能的培养。

很多时候谈到“安全意识”,大家下意识地会觉得要“看紧”,要努力“不出事”,要“隔绝危险因素”。

这些都没错。

只是除此之外,也希望大家提高“如果发生了怎么办”的“补救”类培训。

就如同火灾地震演习,演习的是“如果真的发生了,怎么办”。而不仅仅是“怎样做可以不发生”。


比如说,去参观热门展览的时候,人很多。那么除了“拉紧妈妈的手,不然我找不到你我会很害怕”,我也会跟孩子约定“万一我们还是走散了,我们就在这个漂亮的长颈鹿边上见面”(足够高大有特色的展览地点)。

比如说,除了“不要跟陌生人走”,我还会教:如果迷路了怎么办,哪些人可以信任?(我们楼下不远就有派出所,可以去找警察叔叔。或者找任何小区或大楼门口穿制服的保安叔叔。或者找带着其他小朋友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找到这样的人可以怎么做?(告诉他我找不到妈妈了,可不可以帮忙给我妈妈打个电话。不要让人带你回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电话记熟,但是这个是秘密,平时不能跟其他人说。


类似这样的“万一发生了,我知道怎么处理”,至少会让小时候的我更加安心。否则我会被虚拟的不知道在哪里的“坏人”吓得手足无措,没办法正常享受出行。

所以我也会同样的教给我的孩子。这样一来,在我筛选过的相对安全的区域内,他也可以获得更大的活动自由。


包括“万一烫伤怎么办”,“如果奶奶真的是突然生病你怎么办”(有一次奶奶闭眼不想理他,把他吓到了)。坐地铁的时候指给他看AED设备在哪里、干什么用的。在餐厅吃饭他先吃完,闲着玩儿的时候指给他看安全逃生地图,告诉他任何大厦都会有这样的地图,怎么看,怎么用。还有小区和公园的应急设备标志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用等等。

这些都是我会在平时一点一点渗透给孩子的,不系统,但是看到就会说。指导思想就是“万一有我看不到的时候,他也要有能力尽量保护自己,知道怎么求助”。而不仅仅是把安全的责任全部由我一个人来扛。

我不信赖自己的注意力,我总会走神;我也不信赖自己的体力,我总会追不上他。我不能把他的安危仅仅放在不靠谱的我身上。所以我要帮他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获得有效帮助的能力。他需要一张能够保护他的大网,而不仅仅靠我自己努力撑开双臂。



p.s.筛选过的安全区域,例如:高票价的热门儿童展览,人虽然多,但都是带着孩子的家长,善意很强。经常去的居民性公园,一群孩子玩耍的区域,不可能有外地游客,紧盯着的其他家长也很多,有什么危险一定会有其他大人看见。

绝对不会放手的不安全区域,例如:火车站,机场人多的区域。


user avatar   heatonles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孩子问:什么是年,该如何回答? 
  如何看待「南京一小学班上有个『熊孩子』,40多名家长联名劝退」? 
  针对童袜的垂直SNS电商,可行吗? 
  二年级小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需要家长不断提醒,这种情况是这个阶段大多数孩子的特性吗?应该怎么引导? 
  为什么会有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现象?或者说「小时了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当孩子的三观让父母失望的时候,该如何去爱? 
  孩子算数必须要扳手指,不然不会算,有什么办法或者有哪些教育小孩计算的书推荐吗? 
  跟宝宝聊天聊到风,我说风是彩色的,奶奶说风还有颜色呢,让我不要误导宝宝,我要怎么回复? 
  如果用一张照片告别 2021,你会选择哪一张? 
  为什么会有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现象?或者说「小时了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前一个讨论
世界各国都有哪些奇葩的法律法规?
下一个讨论
把商家的付款码偷偷换成自己的,应该视为诈骗还是盗窃?





© 2025-04-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