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汽车领域有哪些黑科技? 第1页

  

user avatar   luxiair 网友的相关建议: 
      

F1作为人类顶级汽车技术的竞技场,汽车工程师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一辆辆或优雅或奇葩的赛车上。出于种种赛事和技术发展的原因,现代F1赛车设计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

而在七八十年代的F1赛事上幸福的车迷能看到各种奇怪的“黑科技”。

Tyrrell P34,四个前轮。

Ligier JS5 茶壶

莲花79,地面效应气动

但是我个人觉得所有F1赛车中,最开脑洞的还是布拉汉姆车队的BT46。

这货屁股后面装了个大风扇,让外行乍一看还以为是喷气动力呢?

众所周知,如果车的轮胎没有抓地力,发动机有再大的马力,刹车有再大的制动力也没用。除了轮胎本身的科技以外,为了能让轮胎获得更大的抓地力,F1赛车一直在用空气动力学武装自己,来获得更大的下压力,也就是更高的轮胎抓地力,也就可以提高赛道表现。

但是布拉汉姆装的这个往后吹的风扇有啥用呢,难道是通过风扇推力前进,就不受轮胎抓地力制约了?

其实这东西不是为了向后吹,而是吸地面的。

布拉汉姆车队非常机智地读了一下F1赛事规则,赛车可以拥有活动的空气动力学部件,条件是:这个活动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这就是操作空间啊!啥叫主要功能?变速箱引出一根输出轴来驱动的这个风扇吸出来的气,51%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49%是对地面进行抽吸。

然后在车的赛车地盘外沿装了一圈密封,风扇对地面的抽吸造成一个低压区,把赛车直接吸在地面上,可以在弯道获得丧心病狂的下压力,像个疯子一样过弯。

1978年,在南非的比赛中,这台装了风扇的BT46B第一次出现在赛场上,揭下“锅盖”的那一刻,其它车队的人都惊呆了,全都来看新鲜,这车停在那原地轰油都会看到车身往地上“坐”,这跑起来猛给油得多大的下压力。

在比赛中,其他车队的选手发现了这车的另一个缺点。吸尘器吸起来的砖头瓦块的但是没装过滤袋啊!在BT46B后面的车手被吹出来的石头子噼里啪啦砸脸上,集体向赛事官方抗议。

布拉汉姆这个“黑科技”也确实给力,首战得胜,冠军为传奇车手Niki Lauda。

此君家境优渥,为了比赛放弃继承家产,一步步走到F1赛场,获得不菲战绩。然后还创办了两家航空公司,两家!分别叫:Niki Air和Lauda Air。(航空答主强行跟航空扯上关系)

但是同在1978年车队所有者Bernie Ecclestone当上了F1制造商协会(FOCA)的主席,为了观感,把这台奇葩赛车退赛了。这也是BT46B唯一参加比赛,所以这车有着100%胜率。

除了F1以外,它还有个美国丑亲戚,Chaparral-2J,这车还一下装了俩风扇,整体造型比布拉汉姆的赛车可是丑太多。

但是它的命运也不怎么样,再后来这种吸尘器原理气动被各赛事都明文禁止了。今天也就看不到了。

虽然今天的F1赛车技术跟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总觉得少了一点当年“黑科技”层出不穷的疯狂,差了那么一口气。

就像Group B拉力赛被叫停,不知道有多少车迷觉得遗憾。


user avatar   iamlic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汽车横向移动,甚至原地360旋转是一个比较大的痛点,不仅使得倒车入库更加方便,也可以有效节省停车场空间。这里介绍当前的三种解决方案:Liddiard Wheels(全向轮胎)、ROMO电动汽车以及Eagle-360球形轮胎。

一、Liddiard Wheels(全向轮胎)

可以水平移动,也就是让汽车能横着走: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0914763395149824

横向移动:

360°原地旋转:

内部原理,轮胎和轮圈经过改造。在轮圈边缘上,有一圈可以自由旋转的滚轮:

加上中间的旋转轮,实现轮胎横向移动:

二、ROMO电动汽车: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设计制造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0934445002727424



可通过操纵杆(图示类似游戏机摇杆)或通过遥控器操纵,并有多对摄像机以其立体视图对周围环境进行测量。



三、Eagle-360球形轮胎

由固特异轮胎公司推出,3D打印制成。人们普遍认为球形才是轮胎终极机动性的最终形态。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0933725671522304

如视频,停车的时候,四个轮子会各自向相反方向横向自动锁住。目前Eagle-360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和汽车相连,目前固特异轮胎公司给出的方案是磁悬浮技术。


参考:

A Car With Space Technology - Driving With The ROboMObil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个问题可以算是灵魂拷问了。


前一段时间,国际油价低,大家一度对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产生怀疑,加油好像也能承受的了。


而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上涨,9块-10块的油价加油已经非常肝疼了,开V6车,市内一公里一块多,开车和打车一个价钱了。



不是没有想过要换电动车。电动车的好处很明显,不仅节能而且省钱。但是我的小区停车位不让安装充电桩,如果买了电动车,需要定期找商用充电桩充电。



这是劝退我买电动车主要的问题,因为我家小区附近没有充电桩。就怕在寻找充电桩的过程中,一个充电点一个充电点地跑,看着电池越来越接近零,心态可能会崩。而且电动车相比油车确实不适合远行。


所以,我一直都是插电混动路线的坚决拥护者。有电充电,没电加油,才是正确的发展路线。


对于有家庭充电桩的用户来说,市内用电当纯电动车用省钱,用户可以完全把插电混动车型当作纯电动车来用。


而遇到充电不方便的时候或者长途出行的时候。用户又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可以任意的在加油站加油,可以利用几十年来,中石油,中石化等厂商在全国建设的加油基础设施,完全没有里程焦虑。


有电充电,没电加油,用电的时候,电费可以忽略不计,用油的时候,油耗比普通燃油车更省,动力比普通燃油车更强,驾驶体验更好,这才是最佳的方案。


当然,最佳方案很早就有人想到了,但是从理论最佳到实际最佳还是需要一步步探索的。

最初,人们想到的插电混动方案是串联方案。发动机带动发电机,纯电驱动。这个方案最早是用普通的发动机(现在有些国产车型也用普通的发动机),发动机即使保持在最佳工况也省不了多少油。

而真正真跑起来的时候,由于能量转换效率,油耗并不太低。在市区工作时候,油耗还有点优势,到了长途高速的时候,这种混动车的油耗反而比普通燃油车更高。同时,由于动力完全依靠电机,发动机的动力被浪费了,这种早期串联车的动力完全依赖于电机的功率,而电机往往是单级加速,到了高速路上再加速的能力很差。所以,这个早期方案问题很多,很快就淘汰了。

后来串联方案有了改良,厂商用阿特金森循环的高热效率发动机替代普通发动机,从而达到日常省油的目的。而到了高速路的时候,高级串联的车型都增加了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的模式,这样可以避免高速路时候能量转换的消耗,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案。


目前现在很多日系品牌都是这个方案,有的国产品牌在经历了多种方案尝试后,在后期车型也用这个这种方案。


这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方案了,但是动力浪费和非高速路时能量转换消耗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也存在发动机动力大多是时间浪费的问题。



除了串联方案,还有一个动力分流的方案,利用行星齿轮组,两个电机,一个发动机,进行复杂的动力调配,在不同工况下,发动机充电,驱动车轮,分流动力。电机也在不同的情况下驱动或者发电。然而尴尬的是这个结构非常复杂的分流方案最后实测下来,并没有比高级的串联方案好,但是成本就差多了,这个当年看起来高大上的方案现在看有些画蛇添足了。


另外,国产品牌还有过纯并联的方案,发动机和电机一起驱动车轮,加速非常快,但是并不省油。这算是一个性能方案。这个方案的问题比较多,动力的平顺性相当差,被评测人戏称为两级火箭加速,另外故障率也比较高,所以现在也被厂商放弃了,而采用高级串联的方案。


日前,魏牌刚刚发布了智能DHT混联技术(DHT-PHEV)方案,这个方案对插电混动做了更好的优化,可以视为目前阶段的最佳方案。

魏牌的DHT-PHEV混联技术,是一个高热效率发动机、两级变速、双电机组成系统。相比目前的几种主流解决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纯EV模式下,电池供电,电机驱动。在这个状态下,DHT-PHEV混联技术和其他插电混动类似。


但是,智能DHT混联技术相比串联,并联,普通混联的插电混动,多了可以用在电机传动车轮的两级变速装置。


通过这个装置,即使在纯电动的时候,DHT-PHEV的电机也可以工作在最佳工况,避免了传统电动车高速再加速无力的情况。(很多电动车0-100公里加速很快,到了100-200公里加速就不行了。)


比如,某品牌曾经想过加一个两级变速箱,但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没有成功,而如今DHT-PHEV做到了。


这样,魏牌的DHT-PHEV在纯电动EV驱动的时候也有更高效率和更好的全程加速能力。


智能DHT混联技术这个两级变速箱的妙用,不仅在纯EV模式下有用。在混动模式下,才是技术的精髓。


当遇到市内拥堵路段的时候,DHT-PHEV和目前主流方案一样,采用串联驱动,发动机当作发电机用,电机驱动车轮,发动机和车轮接耦。


而到了路况较好,能跑35km/h以上的时候,现在主流的串联车,还是串联模式,发动机当作发电机用。这就有问题了。


因为,发动机发电,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电力再驱动电机,电能再转化成机械能,这个过程是有损耗的。不如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高效。


主流的高级串联车,即使有发动机直驱车轮,也是在高速模式下才行,在中速模式下,因为传动比的关系,发动机并不是适合直接驱动车轮。就只能浪费这个效率。

而魏牌的DHT-PHEV因为是两级变速箱,在35km/h到65km/h的中速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避免了电能机械能来回转化的损耗。这样就达到了省油的目的。


真正到了需要加速的时候,DHT-PHEV可以电机、发动机一起驱动车轮,而且是通过两级变速箱的低齿比驱动车轮,获得最强大的轮上扭矩。


同样功率的发动机、电机,这个方案的动力又远比串联强大,能够达到并联的水准。


应该说,魏牌的DHT-PHEV方案,在理论上是非常先进的。因为两级变速箱的加入,它比目前主流的串联方案在纯EV模式下更省电,动力更好。在HEV模式下更省油,动力更强大。



按照魏牌的DHT-PHEV的测试数据,相比目前主流的串联架构(高速路发动机直驱)市区工况,系统综合效率优3%;高速匀速工况相当;高速爬坡工况,系统综合效率优8.5%。相比行星齿轮动力分流方案市区工况系统综合效率优0.5%;高速匀速工况优2%。这是节能优势。


摩卡DHT-PHEV四驱版本的0-100公里加速能达到4.8秒,这已经是以前燃油车跑车的加速数据了。

所以,在2022年插电混动更适合目前的状况,而插电混动中,魏牌的DHT-PHEV的是目前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user avatar   yi-wen-51-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9.12 更新

来来来,新的小白鼠又上线了。自9.12起,葡萄牙取消室外口罩令。

葡萄牙、中国全民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是:

葡萄牙:一剂(86.85%)、完全接种率(81.1%)【截止9.13,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一剂(?)、完全接种率(78%)【截止9.22】

所以,从完全接种率上来看,中国已经达到70%的红线,但delta比较凶残,有研究数据表明,针对delta可能需要88%以上的全民接种率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而现在葡萄牙的一剂接种率(86.85%)已经接近于88%了,最多再过28天,葡萄牙的完全接种率也将会接近88%。

新冠肆虐了一年多,葡萄牙从今天起,开始试水群体免疫,真的是拿命在试啊~

葡萄牙会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9.13 更新

我不在知道大家为什么都喜欢拿以色列来举例证明群体免疫是失败的。以色列的实际完全接种率到现在连70%都没有(63.02%),这个国家连讨论群体免疫的资格都没达到。

就这个接种率,也就无怪乎日增10000+。


9.16 更新

9.16葡萄牙TSF更新葡卫生部会议报告:4/5的住院治疗患者和14/15的ICU患者没有完全接种疫苗。(说明接种疫苗还是有用哒!!!!)

“葡萄牙人民投票,投票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葡萄牙总统 马塞洛

Infarmed 会议:大于5岁的儿童,疫苗的接种(计划)可以推进。 葡萄牙已有 81.5% 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种。

同一天,葡萄牙卫生部在官网称:我们已经在大流行的末期[1]


一些胡思乱想

晚上和同学谈到葡萄牙取消室外强制口罩令这一行为,突然莫名的觉得这个国家很勇是肿么回事。

近一个月,葡萄牙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居高不下,但是葡萄牙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策,当然比起之前的英国、以色列……葡萄牙的是建立在超高疫苗接种率之上的。假如这一次成功了,全世界应该就会慢慢解封吧。



在《葡萄牙史》的序言部分,作者戴维·伯明翰说:“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长生存之道的国家之一。……在欧洲的许多历史进程当中,它还是一位先驱者。”

今时今日,留在葡萄牙人民血液里的大航海开辟者的基因,或许并没有消散,还在以某些方式传承着。

参考

  1. ^ https://covid19.min-saude.pt/encontramo-nos-no-fim-de-uma-fase-pandemica/#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奔驰定速巡航失灵事件? 
  既然日系车故障率低,为什么租车公司不用日系车? 
  如何看待五名清华科学家发文称新能源汽车排放量比内燃车高50%? 
  汽车小白,预算15万落地,有什么推荐的车型和选购技巧? 
  如何评价中国新能源汽车? 
  拥有一台高回头率的自行车是怎样的体验? 
  如何评价给小汽车加装流氓后射灯的车主? 
  如何看待 3 岁女童滞留电梯从8楼窗台坠亡,家属质疑房屋设计存在缺陷,物业和开发商需要承担责任吗? 
  汽车设计师为何没有把驾驶员的位置设置在汽车中间呢? 
  如何看待吉利对外宣称不裁员不降薪,却疑似内部裁员 20%?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喜欢德国的军服?
下一个讨论
欧洲白人会因难民消失吗?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