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回应「上职高没出息」称「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把他们送到职高」? 第2页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怪就怪男性成熟太慢了!

原来的分流发生在高考,现在的分流发生在中考了。实际上,如果男女同龄入学,那么分流发生在高考,还能给晚熟的男生多一些机会的。

私以为应该女童5~6周岁入学,男童6~7周岁入学,同时允许小学留级,才能保证大家公平的学习机会。小学里留级可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否则小学都没学明白的人进了初中,必然会被在分流中淘汰的。

以及,社会现实会形成人的价值观,人的价值观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这是科学规律,是唯物主义的结论,我们的确倡导的是平等,但是社会现实却是不平等的,这种现实去跟倡导的价值观冲突碰撞,谁赢大家心里有数。人们强调仪式感和程序的重要,也是因为事实会影响价值观,没有正义事实就不会有正义价值观,也就没有正义结果。初级阶段这么多年了,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被初级阶段限制和阻碍了,希望能快点进入共产主义阶段。


user avatar   cheng-q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从农村考大学出来的人是认可这个说法的,我初中同学一堆去了职业高中,最好的结果(记住是最好的)也就是作为人口红利进工厂打工,做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差的基本上沦为偷、抢、贩毒、卖y等,这也是这个社会运行的真实底层逻辑,高考不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但绝对是最好的出路,没有之一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与姚洋先生、任泽平先生理性讨论、辩论一下。

前言:纯辩论一下,可能我是错的,对方是对的。但是无论谁对谁错的,我们都是中国公民,我们是有序言论自由的社会,也都只是多元中的一种声音,和而不同也无妨。

壹:来龙去脉

最近有两个新闻:

1月10日,“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内容说:“建议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一定要抓住75-85年这一代还能生的时间窗口”“不要指望90后00后”……

还有个新闻就是如下。

在2022网易经济学家年上,当被问到“是不是上职高就没有出息时”,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同意,他表示社会上的现实就是这样。所以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就把他们送到职高,而应该给他们尝试上大学的机会。

很直白的说,上职校就是没出息。

我的观点:

1、任泽平先生可能分析错了,个人认为生育提升问题和钱大无关。

如果多印2万亿,最后只可能是核心资产价格暴涨,什么是核心资产?我不知道,但是据说很多人认为是房子。

如果说印钞的结果是大宗商品原材料、核心资产价格暴涨,那你觉得这对房价意味着什么?这些钱会最后流到什么地方?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而是这种模式西方已经尝试过了,最后补贴全部是非本土的低文化人口拿了,这些人去生育,加速了另类本土人口失衡。

2、我反对唱衰分流,我支持分流,职高本科化,教育资源倾斜职高是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不应该被唱衰。

因为职教这些年才开始被重视,是起步阶段,你说目前不如本科肯定是有部分道理,但是不要去做空这个事。

从去年一系列政策来看,就是鼓励人去制造业,发展专精特新的。

这时候一个北大大佬跑出来发出唱衰的声音,何必呢?要多利好,得把这个事盘起来。

只有做大做强职高,普通人才能轻轻松松获得中产阶级的收入和生活,这样生育率的经济基础才能得到保障,而不是去学美利坚印钞2万亿。

下面开始详细说一下。

贰:年轻人不愿生育的原因

对任泽平先生的提议方面:

我的观点就是,低生育率本质是文化原因。

大家可以去查查资料,你去看看高生育率的国家都是什么国家?都是非常穷的国家好吗!

——非洲穷国、阿富汗等等,就是典型。

那些说贫富差距和生育率有关系的人,就是打死也不愿意承认这个实打实的数据。

类似北欧、日本、新加坡都是生育福利非常好的国家,没一个生育率高的!日本、新加坡极限补贴的结果,也就是提升了一点点。

再比如新加坡生育率几乎是全球最低的,本地人直接有公屋政策,住房根本不是问题。

说补贴可以多生,本质就是走北欧、日本、新加坡模式的老路。这个模式已经被证明没有用了。

现实是什么?

——现实就是核心问题是生育意愿,而不是条件。

年轻人不愿意为资本家的繁荣去生育,你说再多,给再多,也没有用。

而且人家真正要的价格,你也给不起。

在B站,很多人强行把生育率问题和阶级问题挂钩。

但是只要我们去查列数据,就可以很清楚的证明一件事,生育率和经济、福利、社会平等度是完全没关系的。

但是如果这么说。

这些年轻人马上就炸锅、直接骂街、开始阴阳怪气,完全不讲任何道理。

我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吧,很多人不敢说,我来说。

因为他们把生育当做了一种现代化的“罢工”模式。

我这么说,不是说我支持贫富差距有理。

我认为:这是两个大问题,要二套解决方法。要共同富裕+文化改善。

而部分类似知乎、B战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只要一个解决方法,就是给我阶级跃升。

下面开始解释上面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现代人因为科技爆炸,生产力极度发达,导致很多普通人享受的生活,比古代的帝王还舒服。

现在普通人的吃穿住行,在古代都是奢侈品,这就是科技代差导致的。

古代普通人没机会天天吃肉、没机会夏天吹空调、天天还有丰富多彩的手机娱乐。

古人大部分都是种地或者放牧的。

如果他们的农产品、畜牧业遇上个天灾人祸,那真就是颗粒无收,搞不好连盐巴都吃不起。

因为没有退路,所以古代农民起义造反,是真的背水一战。

人家是真活不下去,真要拼命了。

而现代社会以后,特别是发展起来的国家,类似古代这种农民起义就越来越少了。

在发展起来的国家内,就是要饭的,他攒一下钱,也能时不时去吃个鸡腿饭了,绝对的生存底线被大幅提升了。

千万不要小看鸡腿饭,对非洲穷国或者古代人来说,吃白面也是奢侈的,更别提还有肉。

人性是非常现实的,只要日子还能凑合,人性就是躺平。

李自成当年造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次被逼以后才造反的。

但凡能有机会凑合,谁愿意去干掉脑袋的事情?

现代工业化还发明了马克沁,这玩意大幅提升了农民起义的物理成本。

以上就是为什么全球发展起来了的国家,容易出现躺平的人。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对全球迷茫的年轻人来说,就是个鸡肋的心态。

饿是饿不死的,肉有的吃,娱乐还挺丰富。

如果不老实,有什么什么想法?
去看了看马克沁这一梭子,感觉水太凉,想了想还是算了...

但是在阶级跃升的思维下,又感觉自己人生毫无希望。

最后思来想去,还是拒绝生育吧,你们牛,我玩不起我不玩了!

这就是为什么相对发达、富裕的国家,总是生育率比阿富汗这种穷国低的根本原因。

以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如果有强大的生育意愿,多努力一下,生5、6个完全没问题,但是...

为什么要这样呢?

哦,我咬牙苦一苦,给你资本生一大堆,做燃料?

我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国人完全生得起,只是在效率经济下,大家都是阶级跃升逻辑,没人可以说服别人给自己生“韭菜”。

你想上去,那凭什么我来燃烧?

这也解释清楚了,为什么新加坡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怎么补贴生育都没有用。

因为资本主义精神,就是利己的精神,多生育利好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体。

任泽平先生说要补贴生育,我说行,你给我一个亿,我保证生十个。

在效率经济的逻辑下,你给不起的,你的二万亿,连普通人的牙缝都塞不满。

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这本质是效率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

叁:效率经济的局限性

社会生育率高的就两拨人。

一个是巨富,你看看香港豪门,很多生好几个。

一个是绝对的社会底层,以前不是有个广西表哥的新闻吗?人家家里一穷二白,就生了一大堆。

人家真正穷人和中产阶级不一样啊,人家不图阶级跃升。

很多中产阶级一看这个新闻,说生这么多,补课得多少钱啊,大学学费怎么办啊,以后岂不是得去大城市买几套房子啊...

然后就开始论证怎么怎么生不起。

这就是中产阶级思维,你是以阶级跃升为前提的,你觉得的必要跃升花销,在人家眼里根本不存在。

所以人家不需要压缩子女数量,来堆积、集中化教育资源。

现在全球生育率都在下降,本质就是大家都在想踩着别人上去,没人愿意多生孩子去做大市场的。

而越是这样,很多人就越渴望上去。

以此来应对全球市场缩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不是扩大人口。

——最后就是极度内卷。

我们都知道解决全球经济下行的方法是什么,那就是只有人口循环、扩大,市场才能变大,才能再度全球经济腾飞。

如果大家都不生育,你以后做什么行业都是前途增量黯淡的。

因为市场只会不断的缩小,没有任何增量,而越是这样,很多人就越是渴望踩着上去。

这就好像,一个小学题目。

题目: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找五个一端系有长线的小球一同放入一个瓶颈较小的瓶子中,瓶口宽度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

请你又顺利又快速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说说你的办法是什么?

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类似的事例。

【答案】

方法:5个小球排好顺序,然后按顺序依次取出。

这个小实验说明了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生活中比方很多人出电梯,不能一涌而出要有序进出。

所有人都知道,大家都多生孩子,下一轮经济才能增长。

但是大家都不想做底层,都想最先出瓶子去,结果就是全部堵死在了瓶口,也许有少数可以冲出去吧。

这个瓶子困局的根源是什么?

如果你玩效率经济的话,这个事永远都是无解的。

因为谁都不是傻子,谁都是有自己的利益的,要人家替你当燃料的价格,你也是出不起的。

这是效率经济的死局。

唯一的方法就是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人踩人的阶级跃升概念,本质是资本主义的思维方式,弱肉强食,一将功成万骨枯。

只有金字塔社会,才存在“跃升”的概念。

所以我才说,这是文化原因。

肆:集体主义是根本方法

对姚洋先生说的方面:

我觉得地要休耕、海要休渔,市场经济也要要维护的,机器转快了容易发热,歇一歇散热也很重要,才能继续。

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不应该相互否定。

都是为伟大祖国经济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之前我们发展了这么久的效率经济,就一定会被西方影响,出现人踩人的“阶级跃升”思维。

真正要恢复生育率,就要强调人人平等、劳工神圣、工农最伟大、无产阶级最强大的概念。

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现在不够神圣,得更神圣,这样生育率才能上来。

工农阶层就是大多数普通人。

普通人要有主人翁意识,就得有社会地位。

要有社会地位,就先得有文化地位,才能有随后的社会资源全方位倾斜,人有尊严了,开心了,生育率才能提升。

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为什么现在你不愿意做底层,很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江歌?甚至很多人不喜欢伟大的雷锋精神?

因为今天社会的现状就是,如果你进了技校、职校,就被打上了失败者的烙印,而成功者的模范,被资本描绘成为了他们需要的单一形象。

即考上名牌大学,理想的专业就是互联网和金融,然后成为办公室的白领,最后去大城市好地段买个学区房。

每一步都是基于鄙视底层的,每一步都是巨大的花销,这样消耗到最后,总有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

这就是绝对效率至上的价值观,我不认为完全是错的,但是中国人讲中庸之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回忆一下,曾经毛主席时代,我们的价值观是怎样的?

当时有人会觉得伟大的工农阶级是“屌丝”吗?

当时人会觉得雷锋可耻吗?

那时候人人都争做雷锋啊!可做雷锋赚钱吗?甚至可能赔钱!但是为什么大家愿意?

因为对社会地位认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没有建国初期的人口积累、公有制建设打的基础,就没有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

需要集体主义精神的回归,大家都来为社会奉献,这样才能给下一轮市场经济腾飞打基础。

大家都愿意做雷锋,和钱没有一毛钱关系,这是关于文化、价值观、社会地位、重视程度的问题。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为了培育民族企业,我们给了企业家很高的地位,客观来说工农阶级是负重前行了的。

现在我们的企业家已经发展起来了,甚至有点,怎么说呢?

就是躺平了的感觉,很多老板不重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去多学习,动不动就折腾员工,说到底还是过于倾斜老板这边了。

是不是应该强调一下劳工神圣的时代了?(这几年政策是这样的趋势,国家很给力)

中国生育率最高的时代,不就是劳工神圣、工农阶级神圣的毛主席时代吗?

给工人阶级社会地位,重新回归一下,强调一下,这样生育率才能回来。

回来以后下一轮在发展效率经济的基础也就有了。

集体主义积累动能,效率经济发展经济,然后经济发展以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透支,就需要又开始强调公平和集体,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啊。

而这种集体主义的“文艺复兴”,必然带来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阵痛。

比如传统的大学本科社会地位、教育经费、人才分配等等,都会往职校分配,甚至职校可能会高于本科的资源。

当然不可能一瞬间就超过,因为倾斜过去有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就是正在发生的。

先分流,然后开始修改相关职业教育法规,后又提出要建设职业教育的本科、985、211等等。

我知道很多很多人很错愕,会觉得姚洋先生说的对,确实职校就是“废物”的聚集地啊,谁傻谁去啊。

那是因为你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轮,现在集体主义价值观正在龙王归位。

以后不会再是无序扩张的资本盛世了,没有这么多人上人了,对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来说,没有人上人才对我们很重要。

以后是全国人民热血沸腾建设祖国、建设地球的时代来了。

实体经济才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我们需要的就是更多更多的大国工匠!需要更多愿意为了祖国无私奉献的人。

至于为什么会愿意为祖国无私奉献?这就是公平问题了,当年铁人王进喜也没拿够拼命的钱,但是他还是拼命了。

因为在集体主义社会,你会认为全社会都是你的财产,你作为工人傲视群雄,社会地位极高,俯瞰苍生,自然愿意“死战”。

如果一个事情是私人的,不是中华民族的,你愿意干吗?除非给钱,否则没戏。

只有这个事是国家的、民族的,你干成以后功成名就,永载史册,你兴不兴奋?很多人就是很兴奋的。

甚至发展到悟道后的状态,会愿意为了集体连名都放弃,愿意一辈子默默无闻,深藏功与名。

这就是价值取向、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之前看见姚洋先生说:

不支持再提高个税免征点,5000块钱收入已经很高了,我们现在交个人所得税的人,占到全部拿工资的人大概就14%左右,是非常低的比例。
我不太认同,我更倾向于董明珠的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至1万元/月。

5000块钱收入已经很高了这个事论点,可能有待商榷,因为闷声发大财的人太多了,很多人超过这个数的收入都是被各种方式隐藏了,并没有被计算。

要共同富裕,对更富裕的阶层展开合理的征税是很重要的。

至于具体怎么做,由国家定夺,我相信国家强大的智慧一定会做出最合理的规划。

但是就对富人不要过度征税这个事,我觉得不太好。

现在很多人活得缺乏尊严,一方面是缺乏该有的文化地位,镜头对准他们太少,一方面是缺少工薪阶层的福利。

我不赞同任泽平先生说的印钞解决生育问题,因为这可能会救了很多房企。

而真正要解决生育问题,就应该看看我们生育率最高的年代,伟人时代工农阶级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现在中国正在产业升级,很多老板是水平真的一般,需要资竞一下,卷一下。

就好像加入RCEP可以倒逼国内企业升级一样,加强富人税收,提升工薪阶层待遇,加强劳动法,资本的用人成本就会上升,上升以后就会产生倒逼老板工作更努力提升自己水平的结果,也就是资竞效果。

只要中国千万老板的水平都大幅提升至马斯克这种类似的创新水平,我们对美国的科技优势才能更加强大。

才能有更多创新型企业,相比员工躺平,老板、企业家躺平才是一个民族的悲剧,需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动力。

而中国的整体经济现在也在往脱虚向实的方向发展,把原来属于类似姚洋先生所在本科的资源,一部分倾斜给职校,才能让职校超越高中,发展职校的清华北大,这都是国家鼓励的大方向。

我们需要理解,而不是有点酸溜溜的唱衰。

我相信一个工农阶层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来临,这是势不可挡的。

要思考根源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意思。

我支持工人阶级伟大,所以我支持资源倾斜职校,现在就是开始的过程中,应该继续加大力度。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次了——但是我还在不断的讨论,就是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全社会都认同普通高中比职业高中好,本科比大专好,真的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也不需要北大教授来说,就算问任何一个普通人,大家也明白读好大学,才有前途。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职业高中不好,或者,怎么样改革,职业高中才会更好?

很遗憾,这个问题下,一点点的专业度的高票回答都没有。就连职业高中的投入度,教育质量具体讨论的答案都没有。

如果说教育质量不好——那么教育质量包括什么?课程体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方式?师生比?教学设备不到位?

如果说老师质量不好——那么老师平均学历是多少?教龄是多少?有没有好老师?博士占比多少?

这个问题真的讨论了很多次了。我当然知道,知乎上的“大V”们专业度较软弱——但是教育学问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说穿了——其实就是没钱,没钱,没钱(专业术语为:教育投入度不够)。别说高中没人才——有钱的高中一样可以吸引清华,北大,哈佛,牛津的博士硕士进去工作的。看看深圳、北京和上海几个知名高中的老师学历背景。

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培养一帮有天赋的人去清华北大这并不难。他们本来就有良好的基础。我们的教育重点应该是要培养普通人,自控力差的人,学习兴趣低的人,智商平均值上下的人,成为较为有用的人。不然教育就彻头彻底了沦为了精英的产物。 国家教育部门的有识之士就是在乎低收入群体,在乎普通老百姓——所以才去提倡发展职业教育。

但是喊喊口号是一方面,有没有教育投入则是另一个问题了。在另一个回答的评论区下,我给了一组数据,介绍综合大学和职业大学的区别,清华大学,一年的研究经费是330亿,最穷的职业院校(大专),一年的经费是550万,我跟他说:一个清华大学,一年的经费可以建立800所-1000所职业大学。

恐怖么?

因为没钱,我们之前是集中“资源办大事”。把钱都砸入精英大学了。其他的,就不说什么职业大学了,就算是普通的地方大学,普通一本二本,很多学校都没啥钱。有的重点本科竟然拖欠学生奖学金——这种事情随便不普遍,但是也不罕见。

职业高中也是如此。一方面职责别人办学层次低,教师资历差,教学水平低,教学环境不好;一方面又不投钱。倒是他女马的投钱,你提高到老师的工资40万一年,你看看有没有985的教育学硕士博士去工作。教育质量不好,可以开教学诊断。

但是没钱,都是白扯,没人做。

所以我觉得,发展教育这个事情——不如少提点理念,少讲点儿废话,多给点投入和财政支持,效果会更加显著。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考不上高中的孩子,学习职业技能没有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职业高中这个地方的管理问题很大,就不是个学习的地方,孩子在里面很容易学坏,而且学习的技能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也比较低。

职业技能培训这个东西,学习和使用的脱节的。

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劳动力,还得入厂后自己重新培养。那为什么不招收考试好一些的大学生呢?

有效的职业培训,是企业职业培训。

现在,有一些国企,还有自己的职业教育体系,学习企业需要的技能,有企业要求标准的能力考核。

毕业后,达到考核要求的,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辛苦一些,但是收入还不错。

在一个售货员3000元工资,文员4000元工资的地方,八小时工作制的焊工收入在万元以上。国企就业稳定性很高。

这种职业学校的录取分数并不低,很多能上高中的农村孩子,为了毕业后稳定的国企就业,都考这个学校。

职业学校,应该有企业定向培养的形态。

企业按照需求选拔,培养孩子,毕业后考核合格直接有工作岗位。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实话,但没办法。

在姚洋院长采访后续,说完“上职高没出息”姚洋院长重点提到了“机会”,这其实就是现在高职分流中没法回避的核心:

为什么不给所有孩子一个公平机会,凭什么就认为这些孩子考不上大学呢?

在把公平原则到了台面上来讲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好说。

你往小了面讲,现在的“家庭减负”和“高职分流”基本就是相互矛盾的,你信家庭减负,你的孩子就有可能被高职分流给弄到职校去,而如果你反过来搞鸡娃这一套,减负是没了,但至少兼顾住了分流。

从社会整体角度上,“减负”和“分流”并不矛盾,降低教育成本,找出有天赋的孩子是射虎想实现的目的,但在家庭角度来看,“减负”和“分流”根本就是互相矛盾,根本就没可能既要也要还要。

在教育这块,社会要的是“效率”,家庭要的是“公平”,这是一个近乎无法调节的矛盾。

但现实残酷的点也在这里。

按理讲高职五五分流也不存在什么问题,只要后续职校出来的学生就业走向变好了,似乎五五分流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可惜做不到。

在市场引导下的岗位分配下,不需要什么高职分流,只要市场面存在那些高薪且体面的技术工作,你别管是大学生还是高职生了,毕业生会用脚投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但实际情况就摆在这里。

以现在的产业结构,社会根本无法提供这么多“就业岗位”。

但反过来讲,对毕业生来讲,至少是个大学生他们还能有个机会,万一这事轮到我呢不是,可对社会来讲,这些岗位给谁都一样,关键是效率,而从效率出发,社会其实更像让这些大学生去到那些贡献“人口红利”的岗位。

高职分流就是提前告诉这些孩子和家长。

你们认命吧。

但站在家庭角度来讲,可能父母愿意在自己孩子高考考不过别人后选择认命,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这种“认命论”。

但不改又是不可能的。

先不提入学率70%这些有的没有的东西,就现在出生率这事就没法解决,就现在的数据,出生人口和招生人数已经呈现了倒挂趋势了,不说别的,再过个二十年,要是还按照这样的招生比例来走,所有出生人口都能上大学。

但这样下去,扛不住的一定是财政和社会。

咱就不说别的了,就现在的财政状况上,大家觉得后续照着这样录取和培养,社会岗位能承担起这么多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大学生们的培养成本吗?

大家都清楚高职分流是为了效率,不是为了公平。

但大家不清楚的是,公平本身是很花钱的。

这个钱,未来我们大概率不可能有。


user avatar   wo-dao-bu-liao-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的对呀,说的是现实。

只是更现实的是:

有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人生来就是牛马。


user avatar   hu-jing-7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对了。

如果家里条件不好且孩子学习也不好,宁可让他跟着老乡去打工。 或者想学汽修美发之类的手艺,那就送去店里做小工,做学徒,学起来好多了。

注意教授的原话,“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把他们送到职高”,这句话很重要。本身学习不好的那部分人就是严重缺少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再加上十五六岁的年纪,一群这样的人聚集在一起,会怎么样还用想吗?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可以这么说,稍微有点责任心的的职高老师几乎都处在抑郁状态。八九十人的班上,想学习的不超过5个。每天就是玩游戏,喝酒,打架,他们和三和大神唯一的不同就是有家里供着生活费,其他的完全一样。别说一般容易随波逐流的孩子了,正常好孩子进去也得变坏了。

就算混到了毕业证,也比擦屁股纸强得有限,社会上谁认这个东西?学机床的几年没摸过两次机床,学汽修的连发动机在哪都得挠半天脑袋。最后还是在劳动力大军里寻找那些完全不要门槛的工作。

花光家里的积蓄,浪费几年时间,好好的人也颓废堕落了,图的是啥?


user avatar   wen-yidao-5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职高没出息”,难道不应该是提高工人工资,让工人也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年轻人愿意去干吗?

怎么变成了“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职高”?

那谁应该去上职高,谁应该去当工人,谁应该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没出息”?

现在有些象牙塔里的所谓经济学家,整天没啥正事儿,放着“分配不公”的现状闭口不提,隔靴搔痒,还显示出自己多高明的样子,只会让人觉得你是下一个“不会吧”。

任泽平这几天舔着脸说,95后、00后婚姻观念变了,催婚也没用,不如把钱发给75后、85后。

我倒想问问任泽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的观念的变化不可能凭空而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连婚都不想结了,孩子都不愿意生了?

现在一帮满嘴猪油的中老年人,整天没啥正事儿,到处发表一些看似精明无比的言论,显得自己很聪明的样子。

这帮人在电梯里做俯卧撑上的楼,就觉得年轻人是因为吃不了做俯卧撑的苦而上不了楼了。

甚至某次新闻发布会,居然能说出“年轻人婚恋观念变了,条件变好了也不一定生”这种话。

这帮人的潜台词很简单:既然改善了你们年轻人的条件了,你们也不一定愿意结婚生孩子,那我们就不费心劳力去改善你们的条件了,你们自生自灭吧~

皆大欢喜,形势一片大好~


user avatar   wang-guo-dong-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年头,说实话就是容易挨呲儿。如同这位教授,我也觉的职高过早的把人分流了。

很多人会说以前中专,师范不也挺好吗,德国不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很棒吗,怎么就中国的职高太早了呢。

第一个原因是现在人们独立的年龄普遍推迟了。

以前很多人20岁出头就参加工作,准备结婚了,现在30岁才是城市青年正常的结婚年龄。孩子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人类积攒下来的知识、经验,然后才能建立自己的三观。

第二个原因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狭窄。

如果初中毕业上了职高,假设孩子爱学习,也喜欢自己的专业,那么很大概率是上大专,如果还想继续呢?

抱歉,没有了,基本上只能到这儿了。

再向上,您就得跳轨上其它车了,没有传统学术教育的本科、硕士、博士这样的梯级。

假设孩子真的特别喜欢自己的专业,甚至在国际技能大赛中拿了大奖,也算职业教育领域很有出息了,那么他会做什么呢?

大概率是入职职业院校,做一名教师。

看到了吧,职业教育的顶点大概只有学术教育的中等水平,这路走起来可太艰难了。

拼死奋斗出来,精神饱满,月薪几千的现实立刻教你如何做人。

第44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大奖获得者宋彪就是这样的路线,他目前在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担任教师。

他的荣誉如下:

1.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2.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
3.“江苏大工匠”称号。
4.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有多少职业院校的同学能走的他的程度呢?

凤毛麟角。




           

相关话题

  内蒙古财经大学教授疑似骚扰猥亵学生,校方通报解除该教师职务,遇到此类情况学生该如何保护自己? 
  现在小区里的熊孩子怎么总是这么讨厌?怎么不让他们踢球? 
  如何评价南昌红谷滩案一审的死刑判决,以及被告的上诉? 
  北京的较偏远区县(东西海三区之外)的中小学教育水平是怎样的? 
  孩子不听话,进行棍棒教育可以吗? 
  如何评价河北秦皇岛一17岁辽宁男孩救了三个成年女性,最后被忘恩负义的事件? 
  追债的人一般使用什么方法? 
  女权主义如何摆脱给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印象? 
  有哪些看似不简单却人人都会的技能? 
  如何看待「大学生越来越少记笔记,改用手机拍」?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国产游戏《太吾绘卷》1 月 12 日发布的正式版进度公告?
下一个讨论
经济学家建议「央行多印 2 万亿,抓住 75-85 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出台鼓励生育基金」,这可行吗?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