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上海地铁乘客被屏蔽门夹住后身亡,有关部门已介入,事件原因是什么?车站是否需要担责? 第2页

        

user avatar   yang-leon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少人说是站台人员在屏蔽门卡住时强制解除了互锁,发现卡住了人也没有先拍急停而是先试图直接拉人。

也许以前没夹人的时候屏蔽门控制系统经常出现问题导致发车出现延迟,日久下来非正常操作变成正常操作了?结果今天是真的卡住了而且卡住了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对遇难者表哀悼。

@Kaiser 是业内人士,建议大家去看TA的回答: zhihu.com/question/5132

没记错的话,已经是上海地铁发生的第三起屏蔽门和车门意外夹人致死的事件了。这次是开了一年的自动驾驶的十五号线,是GoA4高等级自动驾驶。(如果说错请指正,之前我以为是有司机监视,后来经评论区提醒后发现一般是没有的,不好意思)

看了现场的监控视频,以下是作为铁路爱好者的个人的猜测,因此完全不能代表实际发生了什么,一切请以官方后续通告为准

总的来说,设备故障可能性也有,但可能主要是一起人为导致的事故。通过监控可以看到列车关门后,站台屏蔽门有夹人,该屏蔽门上面的指示灯在闪烁,说明屏蔽门检测到没有关好,在正常情况下安全回路不可能闭合,无法向列车发送速度码(速度码为零),因此列车无法启动。然而站务员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情,或许,只是或许,是下意识的反应,就是用门钥匙去隔离涉事屏蔽门(而非全体屏蔽门)。在上海地铁有人驾驶的线路中这或许是正常操作,因为司机会等待站务员处置完毕,再发站台安全信号。然而,十五号线作为一条自动驾驶线路,其装置只要满足全部发车条件便会立刻自动发车。一旦站务员隔离了那扇屏蔽门,其余屏蔽门和车门全部关好,列车便会发车,直到站务员慌张地去按压非常按钮,或者紧急门弹开,接触网断电,列车才会紧急制动。

因此,遇到这种事情,其他乘客和站务员的最佳第一反应应是按压非常按钮,切断供电,让列车不可能发车,其他事情再说,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不过这里面有一些事让我感觉有点奇怪。如果发车后该名乘客会被拖走的话,说明乘客身体上的某一部分,比如手臂,衣物或者手提包,被夹到了车门中间。所以,我有两点疑问:1. 车门是否关好?2. 车门和屏蔽门的缝隙的红外装置是否正常运作?如果正常运作,是否成功探测到缝隙有异物?如果有探测到,又怎么可能发车?

在线等后续上海地铁调查报告,再次提醒大家,以上我所说的只是个人猜测,完全不能代表实际情况,请以官方通告为准。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地铁的全责。

地铁夹人这类事情,已经有很多年了,也有标准的处置措施。

地铁工作人员处理显然是错的。

有文件写的明明白白,应该先按紧急按钮,然后开门,但是工作人员没这么做。

这个事情,其实平时对常见危险做做演练,就不会出事故。


user avatar   de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上午上班的路上看到新闻,为死者惋惜的同时,作为从业者的我们都十分关切地进行了讨论。基于目前流出的监控录像及了解到的信息,尝试跟大家一同探讨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该为悲剧负责?有没有方式能避免悲剧?

特别声明:事故原因及责任认定以官方发布为准。

一、到底发生了什么?直接致死的原因是?

事情被大家所知晓是在1月24日,实际发生是在1月22日,当天下午4点半左右,一名老年女乘客在上海地铁15号祁安路地铁站下车时被站台门夹住,车站工作人员激活紧急关闭按钮截停列车,并拨打120送医救治,抢救无效死亡。

略讽刺的是,事发的第二天就是这条号称“国内全自动驾驶等级最高的轨道交通线路”开通一周年的日子。

我们先从时间线上尝试还原事件的经过:

1. 乘客下车时被屏蔽门夹住(屏蔽门就是站台的玻璃门,监控无法看清楚车门的状态,从后续的一系列情况推测,乘客的衣服很可能被车门夹住);

2. 车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后第一时间上前处置,尝试把乘客拉出来;

3. 此时因为该屏蔽门处于未完全关闭状态(通过屏蔽门上方的门头灯是闪烁状态判断),列车在自动信号状态下无法动车;

4. 工作人员发现无法将乘客拉出,选择尝试用屏蔽门钥匙“切除”屏蔽门,也就是将屏蔽门打到“隔离/手动”;

所谓的“切除”就是将该屏蔽门的状态从信号的安全回路独立开来,自动信号系统不再检测该屏蔽门的状态,安全回路强制接通,此时屏蔽门门头灯变为常亮;


5. 由于该线路是自动驾驶线路,当该屏蔽门被切除隔离后,列车收到安全回路信号后,自动动车(该条是根据视频前后推论得出);

6. 工作人员发现列车动车后,立马奔跑过去按压列车“紧急停车按钮”;

7. 在过程中间,因为列车已启动并行驶,被夹住的乘客受到列车的外力拖拽伤害(很可能衣物也被车门夹住),屏蔽门同时受到外力而被打开;

8. 后续车站拨打120将该乘客送医,最终该乘客抢救无效死亡。

所以,该乘客直接致死原因不是掉入轨道,事实上甚至都没有机会掉入轨道,而是因为列车动车之后,人还夹在屏蔽门和车门中间而被“列车拖拽”致死。


二、谁该对此事件负主要责任?地铁设备?工作人员?还是乘客本人?

整个过程我们看到车站人员是积极在做应急处置和施救工作,所以主观上能看出他的救人心切,但客观的操作上是否规范?是否要为此承担责任?到底谁该为此担责?

作为个人,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有3个疑点:

1.关于设备,屏蔽门夹住的是乘客的身体,如此大的“障碍物”为什么没有检测到?为什么没能自动弹开?自动驾驶在屏蔽门方面的安全保障机制是否启动?

2.关于车站站台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去按压“紧急停车按钮”而是尝试将屏蔽门“切除(亦称打隔离)”?

3.车站控制室的值班人员是否清楚站台发生的事情?是否在控制室内采取了紧急措施?

除此之外,我想说的是,分析乘客本人的责任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乘客本身没有特别明显的过错或恶意举动,其次作为大运量的旅客运输系统,到了21世纪20年代,就应该导向绝对安全,无论是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除非乘客是刻意的自杀性行为,不然都应该通过设备和人治来杜绝人员死亡事故的发生。


三、作为工作人员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怎样?

地铁内部培训,站台屏蔽门车门夹人处置有句口诀就是“一按二呼三汇报”(今天上午讨论的时候,领导说这个口诀是他的原创)。

别看这种口诀只有寥寥数字,关键时刻就是用来救命的,救乘客的命,也是救工作人员自己的命,因为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是很难冷静理性思考的,靠的就是最原始的念头和肌肉记忆。

一按就是按压“紧急停车按钮”,人命关天的时刻,地铁司机的视线可能受影响,对讲机可能信号不好,只有这个按钮才是避免列车启动的保证;

二呼就是呼叫司机不要动车;此次事件的列车是自动驾驶,没有配置司机,那就无需这一步;但坦率地说,如果是有司机的线路,这件事大概率就不会发生。

三汇报就是向“车站控制室”汇报,车站控制室的值班员立即在车站控制IBP盘上按压“紧急停车按钮”扣车,实现双保险。

四、作为乘客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自救?平时应该如何注意安全?

首先,最该“反省和自救”的应该是地铁公司(这里没有针对具体的地铁公司),关键时刻救命的“防夹功能”如何确保不失灵?无人驾驶线路的安全设计逻辑是否要比传统线路更保守和严苛?关键时刻人员应急处置如何才能不出“原则性错误”?

其次,此次事件的当事乘客我能想象当时她本人肯定是十分无助和绝望,我们做过统计,在车站发生乘客受伤高发人群就是上了年纪的女乘客,她们大多力气小,动作较缓慢还经常携带很多行李,也许正是因此导致的赶不及下车而被夹。

换做是个年轻人,靠自己蛮力是有机会挣脱的,当然如果遇到衣物被夹,蛮力未必有用,应该果断地“脱衣保命”或“弃物保命”。

但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大家(虽然大家可能会觉得是废话):灯闪铃响时,不要抢上抢下。宁可错过一趟车,不要错过这一生!

再者,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科普并呼吁一下,地铁所有的“紧停按钮”,包括站台的列车紧停按钮、扶梯的紧急停止按钮、列车的紧急制动装置等,从来没有一条法律规定是工作人员才有权利去按压,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本着救人的出发点,是可以第一时间、见义勇为地去按压救人的。当然如果是因为担心被罚而没有采取行动,也无需有任何道德负担更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除此之外,想科普并呼吁一下,地铁车站内的“紧停按钮”(站台的列车紧停按钮、扶梯的紧急停止按钮等),从来没有一条法律规定是工作人员才有权利去按压,我们作为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扶梯有人摔倒、人员跌落轨道)、本着救人的出发点,也是可以见义勇为地去按压救人的。当然,即使你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也无需有道德负担更无需承担责任。

【特别提醒:如果无法判断情况是否紧急或者不涉及人身安全请勿触碰。】

最后,每一个事故的发生、每一个生命的逝去对我们都应该是有警示意义的。

希望官方做好家属的慰问和善后工作,也尽快调查清楚原因。是设备的问题该整条线排查的就立马排查整治;是人员技能培训问题的就要痛定思痛,该加强培训的就果断回炉重造,该考试的就严格把关,不合格的设备和人都坚决不能“带病上岗”。

希望我们所有人能在事件中认识到其实危险和事故离我们很近,安全意识不可或缺,要更加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愿逝者安息!


user avatar   wang-jing-kai-84-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年刚毕业的时候。

有一次下班,坐七号线美兰湖方向,上大路站。其他站都是左侧开门,唯独这上大路是右侧开门,那天在车门旁边站着,等马上要关门的时候,旁边座位上一个小姑娘忽然睡醒了,意识到自己马上得下车了,就开始往外冲。

好巧不巧,上大路这站屏蔽门有问题,关门的时候是先关屏蔽门后关车厢门。然后小姑娘就在外侧屏蔽门刚关上、内侧屏蔽门没关的这个时间节点冲到了车厢门和屏蔽门中间。当时正好站在旁边,也恰巧手机刚装兜里,在车厢门关上之前,一把把小姑娘从中间薅进来了。

等下了车,在罗南新村和当时的站长反应了这个问题,并且留下了我的手机号。

后来等到的电话就是,地铁总公司查看了事发当时的监控,正好那边有个柱子挡住了,具体当时哪个车门先关哪个后关无从查证,我有没有把人小姑娘从中间薅出来也无从查证。就这样草草了事。

事发这么多年,上海地铁总公司还不知悔改,还不觉得他们屏蔽门有问题,并且这次事件过去那么多天上海本地媒体没有一个提过这档子事,最后还是微博爆出来的,上海地铁真的该反思整改一下了。

1月26号,补充一下,关于屏蔽门和车厢门先后顺序的问题,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早高峰都想往上挤,如果正往上挤呢,后面屏蔽门关了,然后车厢门缓缓关上正好把人夹中间了,你觉得早高峰屏蔽门外面那么多人,站台的安全员能看到你嘛?

有人就开始犟了,这种只适用于无人驾驶,有驾驶员的那种,列车和屏蔽门中间有指示灯,驾驶员如果能从列车和屏蔽门中间缝里看到车尾的指示灯,证明中间没有夹人。说这种话的人,以后坐地铁可以注意观察一下,上海七号线昌平路,站台不是像静安寺一样直直的,车停下来的时候整列车是有弧度的,如果人夹到中间了,刚好站台等待的人又比较多,不光驾驶员发现不了人被夹了,连站台安全员也看不到,到时候车一旦开了,就一个死字。并且据我了解全上海有弧度的站台可不止昌平路一个站。

好家伙,二号线又夹一个, @你说的都对 ,来吧,看看吧

关于洗地的,希望你们家属哪天不幸夹在中间了,能有人愿意伸手去救你们。

补充一点我知道的,你们自己想,上海地铁轨道交通报警系统,在地图上的报警点是人工在地图上盲标出来的。


user avatar   fan-jian-zh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整个事故的逻辑我猜是这样的。

外侧屏蔽门夹住之后不能正常打开,车辆处于待行驶状态,站务发现有人被夹住,尝试拉了两下不能拉出来,立刻按下了头顶的屏蔽门打开装置,打开了屏蔽门,而这个打开装置可能是切除了屏蔽门和车机系统的联动,把故障点切除,相当于告诉了车机系统,你可以走了,这时列车发动而屏蔽门又正好打开,导致了被困人员被卷入的悲剧。

那么如果基于这个思路,我认为车机系统的设计思路有问题。

站务的操作打开屏蔽门为什么会给了车辆一个可以走的信号?从视频上来看,车门的警示灯是一直在闪烁的,当外侧屏蔽门处于警示状态,打开屏蔽门不能等于切除故障点,车机系统我认为必须保证车门和屏蔽门正常关闭的情况下才能发车,如果车机系统要在外侧屏蔽门警示状态下发车,必须由调度室进行二次确认。

我也是基于目前视频的猜测,一切还是等官方通告吧。


user avatar   tian-xing-jian-shui-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视频,这次事故,站务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了,没有首先按停紧急按键锁停地铁列车。虽然说这次地铁是无人驾驶,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出现这种夹人事故,必须首先锁停列车。不知道站务员是否是外包劳务派遣,是否培训合格。这些岗位,平时看不出来重要性,但是关键时候就要命了。事故发生概率低,可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可以对比去年10月的上海地铁屏蔽门夹人事故。

2020年10月26日晚高峰,上海1号线一男乘客疑因在车门关闭警告灯亮起后仍继续上车,被夹在屏蔽门与列车中间。站务员立即按压附近的紧急按钮以锁定列车静止,并用对讲机快速向车站值班员报告。18点26分,司机根据指令重新开启车门与屏蔽门,被夹乘客在站务员及车厢内乘客的帮助下进入车厢。18:28分,车站在确认乘客安全无受伤、双门关闭无夹人夹物后恢复正常动车。


user avatar   jiang-yong-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铁的自动行驶系统必须达到客机等级。

虽然地铁事故危险不如客机,但自动地铁没有机长。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是第一次出现这种问题,我们可以用偶然事件来解释,但是这不是上海地铁第一次出现类似严重的事故了。这说明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管理存在严重的疏漏。相关管理人员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系统该修改修改,人员该处罚处罚。


user avatar   dong-bu-dong-95-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与外界——大量流动人群——交互的复杂系统,总会有你很难考虑到的情况发生,而且随着系统内某些硬件的长期服役,产生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现在人力成本这么便宜——郊区落后流水线上多少萎靡少年在空耗着,你哪怕少开点工资也无数人争着干、有的是人来干,为什么非要搞无人驾驶地铁?




        

相关话题

  有这种地铁换乘方式么? 
  如何看待一患者坐遍青岛所有地铁? 
  有哪些地铁线路丧心病狂地相交不换乘?有何利弊? 
  货车被追尾后不知道开走了,追尾者重伤,这会被怎么判责? 
  为什么兰州不修轻轨而修了地铁?二者修建有何区别? 
  你支持请外国人来重新录制上海地铁的英语报站吗? 
  如何看待苏州女童藏进纸箱被碾压,交警裁判司机负全责? 
  为何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略高于南京,而地铁建设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南京? 
  地铁、过江隧道等为何不设置步行通道? 
  重庆巫山县的货车翻车直接闯入居民楼碎了玻璃,两人死。翻车后众人纷纷去抢掉落的饮料及其他货物,如何看待? 

前一个讨论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纷纷将国企和公务员作为求职首选,年轻人为什么偏爱体制内工作?
下一个讨论
你为什么不喜欢在乡下/老家过年?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