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宋朝的中央制度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183313946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朝的中央制度前后不一,大致可以将元丰二年看做一个分水岭,元丰改制前,实行二府制,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三司从来都是宰相的下属机构)。

一、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为全国最高政务机关,别称有“政事堂”、“东府”、“政府”等。长官为宰相,副长官官衔名称为“参知政事”。

一)宰相。的官衔名称为“中书令(存在争议)”、“侍中(存在争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中“中书令”未尝真除,“侍中”仅仅除授五人,大部分人均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宋朝宰相例兼三馆,排名依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昭文相、首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史馆相、次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集贤相、末相);若设两相,则首相一般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次相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也有设置两相时,首相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次相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的情况,当然也有极少数宰相不兼三馆馆职。

二)参知政事。“上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并本官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庭上事,殿廷别设砖位于宰相后,敕尾署衔降宰相数字,月俸杂给皆半之。盖上意未欲令居正等与普齐也”。所以,起初设置“参知政事”的目的仅仅是为赵普找几个帮手而已,太祖不设多位宰相而设一相二参,其突出赵普相权的目的十分清晰。后来经过几次调整,“参知政事”可以同升政事堂,与宰相轮日知印,成为名副其实的副长官(顺便说一嘴,按唐制“参知政事”实为宰相,且位高于“同平章事”,如果按照宋人的理想对答,陶谷此时应以汉之“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那么,御史大夫差点就成了宋朝的“副宰相”了)。

北宋前期,“宰相”和“参知政事”人数不固定,多设二相二参或二相三参,一般二者相加不超过五人。

二、枢密院。掌兵符、武官选拔除授、兵防边备及军师屯戍之政令。枢密院长贰名目繁多,一般正长官为“枢密使”,副长官为“枢密副使”;长官若为“知枢密院事”,副长官一般为“同知枢密院事”;“枢密使”和“知枢密院事”极少数情况下也会并存,当然有时候也会有资历稍浅的人出任“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作为枢密院的副贰;当然也有判枢密院事,作为枢密院的超级一把手短暂存在过。

参知政事与枢密院的长贰合称“执政”,“宰相”与“执政”又合称为“宰执”。个人认为,随着中央集权。宋朝的皇权和相权都得到了加强,虽然保留枢密院以分宰相之军事权,但从根本上未曾改变宰相“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的局面,无论是“事干国体”的战略方针,还是军队官员的任免,宰相几乎都有干预。

三、三司。三司作为中书门下的下属机构,“总掌全国财政收支之大计,兼掌城池土木工程,又领库藏、贸易、四方贡赋、百官添给”。设三司使,“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四、侍从官。北宋前期,诸殿大学士、学士,枢密直学士,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等,统可称“职”,无职守,无典掌,只是内外差遣所带,标志文学高选,或出入侍从,以备顾问。

五、御史台。掌纠察文武百官、贪官污吏,肃正朝廷纲纪法规。有大事得在朝廷、皇帝面前辩论抗争,小事则上奏弹劾,且许以风闻言事。京师命官犯罪审讯,须报御史台备案,并参与诏狱审理,疑难案件判决,婚、田、钱谷及各种诉讼处理等等。长官为“御使大夫”,设而不授,以“御史中丞”为实际长官。

六、谏院。凡朝政阙失,大者在朝廷进谏规正,小者,上实封论奏;自宰相以下至百官,自中书门下以下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都有责谏诤。在谏院实际供言事职者,称“知谏院”,多由非言事官兼领。

七、使相。“节度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三者其中之一结合,或“亲王”兼任“节度使”,均称使相,使相不预闻政事,只是工资相对高一些,排场相对大一点;“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结合亦可称使相或枢相。

八、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为宋代掌管禁军之机构,掌统兵权,负责属下军队的管理、训练、戍守、升补、赏罚等政令。“三衙”与枢密使所掌之兵权不同: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九、“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一般来说,一个官员的结衔中,最多有9个要素,“功臣号”、“散官”、“本官”、“差遣”、“贴职”、“勋”、“爵位”、“食邑”、“食实封”,这九个要素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有,要看具体情况。

1.“功臣号”属于一种荣誉,用来慰劳褒奖大臣;2.“散官”决定你的章服颜色,三品以上服紫,四、五品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3.“本官”决定你的俸禄,所以又叫“寄禄官”;4.“差遣”指实际工作岗位;5.“贴职”即三馆秘阁官、诸殿大学士、学士,枢密直学士,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以示文学高选,属于一种政治荣誉,无职掌,但是会提升你的迁转速度;6.“勋”差不多就是个荣誉称号。

示例1:朝散大夫(散官,从五品下,照例服绯)、右谏议大夫(本官)、参知政事(差遣)、上护军(勋)、太原郡开国侯(爵位)、食邑一千一百户(食邑)、赐紫金鱼袋王安石(因散官阶从五品下,不足服紫,故赐之)。

示例2: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功臣号)、光禄大夫(散官,从二品)、行尚书礼部侍郎(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差遣)、监修国史(宰相所兼馆职)、上柱国(勋)、太原郡开国公(爵位)、食邑三千一百户(食邑)、食实封八百户(食实封)王安石。

示例3: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功臣号)、观文殿大学士(贴职)、特进(散官,正二品)、行吏部尚书(本官阶,并非吏部的长官)、知江宁府(差遣)、上柱国(勋)、太原郡开国公(爵位)、食邑四千六百户(食邑)、食实封一千二百户(食实封)王安石。

再补一句,宋朝前期,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职守十无二三,且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卿监等仅为本官,不掌部、寺、监事。

以上均为元丰改制以前的情况。




  

相关话题

  岳飞知道自己班师回朝后是死路一条吗? 
  大怂与辽国打仗基本上能赢,为何还要向辽国进贡? 
  靖康之耻是否有其必然性?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宋太宗赵光义真的很拉吗? 
  如果没有蒙古的骤然兴起,当时金、宋对立的局面会有变化吗?中国会南北统一吗? 
  常被「你国」、「赵家」等乱七八糟的称呼恶心到,是不是太玻璃心了? 
  如何设计一套有效方案肢解美国? 
  为什么被认为是积弱的北宋面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活了一百多年,南宋能抵抗纵横世界灭国无数的蒙古骑兵几十年?两宋真的是积弱吗? 
  为什么宋朝从不考虑让李渊的后人来继承二王三恪? 

前一个讨论
唐朝时人是如何评价唐太宗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日共?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