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北宋宰相章惇? 第1页

  

user avatar   liu-wen-t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题主邀~~

章相公确实很好玩,可以在说北宋的宰相里他的个性跟寇准不相上下,而其身后的是非功过,更是远比大部分宰执有争议的多。可能也是因为这种个性和奇葩的人生经历,你宋关于章相公的段子一般都十分传奇,比如下面这样:

章惇者,郇公之疏族,举进士,在京师,馆于郇公之第。报族父之妻为人所掩,逾垣而出,误践街中一妪,为妪所讼。时包希仁知开封府,不复深探其狱,赎铜而已。
《温公琐语》

假如《温公琐语》真的是司马光写的,他跟章惇同一时期都听到这样不靠谱的传言,那这位仁兄当时的名声可想而知——这还是他当宰相前的名声。

章惇从科举考试就开始表现了他的不同寻常(中二),因为嫌族侄是状元比自己名次好,于是扔了敕书重新考一次,这种事真没几个人做的出来,宋仁宗没让他回去“奉旨备考”简直是他的万幸,真是人不中二枉少年啊。

此事对章惇的仕途应该是影响挺大的,虽然刷了一个甲科出来,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毕竟“不恭”“无行”这种标签已经贴到了他身上,大概也只有欧阳修这样不拘一格的人才收集癖才会推荐他,而且在欧阳修推荐他任馆职后,他又立刻被人弹劾罢免了。“ 向以擢第不高,辄掷敕於廷 ”,不出意外,这件事将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幸好有变法给章惇一个转折,他被王安石相中,提拔进三司条例司,参与变法的核心事务。然而他当时的职务其实并不如吕惠卿曾布他们,在制置三司条例司撤销后直到元丰年间,章惇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外派,我甚至觉得宋神宗对他应该是爱其才而恶其人,毕竟他被弹劾“朝登陛下之门,暮入惠卿之室”,又因为党附吕惠卿遭邓绾攻讦。

说起邓绾厌恶他,更有一段有意思的事情:

翰林故事,学士白事于中书,皆公服靸鞋坐玉堂,使院吏入白,丞相出迎。然此礼不行久矣。章惇为制诰,直学士院,力欲行之。会一日,两制俱白事,学士皆鞟足秉笏,而惇独散手系鞋。翰林故事,十废七八,忽行此礼,大喧物议。中丞邓绾,尤肆诋毁,既而罢惇直院。系鞋之礼,后无行之者。
《东轩笔录》

可见章中二并没有吸取早年的教训,中二病再次发作……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直到元丰三年,章惇才踏入了宰执的行列,中间再次被罢,到元丰五年出任门下侍郎。不久后神宗去世,元祐党上台,章惇跟着新党一起节节退让(罢废保甲保马他们都支持了),退到司马光要罢废免役法,于是退无可退,新旧两党开始吵起来,然后章惇这个耿直boy在太皇太后面前说出了“奉陪吃剑”的话,然后章惇被一群人揪住过失弹劾了,然后章惇打出GG,然后他就被贬到汝州了。后来他长时间提举杭州洞霄宫,所谓“洞霄宫里一闲人,东府西枢老旧臣”,便是他当时自谓。至于网上有说法称他被贬岭南,我就丝毫不知是何来历了。

在经历了元祐这几年的贬居后,章惇人生真正的辉煌,则开始于绍圣元年,开始于哲宗朝。

关于哲宗什么会用章惇为相实在是不得而知,他当时没用在京的李清臣曾布,没用老资历的吕惠卿,就直接把一个在外地见都没见过的人给拜为首相,所以才有各种传言说章惇结交宫中的某某宦官,结交哲宗生母朱太妃,结交后来的元符刘皇后……等等等等。这些事到底有没有,那就自由心证了。

但不论如何,章惇这个宰相做的至少算得上是无私,他当宰相前就与叔父说,自己现在当宰相了,家里再不能做什么违法乱纪仗势欺人的事,当了宰相之后,为了避免有人来走关系,平常都不见客。他四个登科的儿子只有章援一人在京城任职——这位是元祐年间南省奏名第一,按例殿试当在前三,所以混到这个时候任馆职真不算过分。另外,《宋史》的三观真的歪的太狠了,正常的评价是李纲这样的:

方子厚当轴,士大夫喜诋诃其失,然自今观之,爱惜名器,坚守法度,诸子虽擢第,仕不过筦库州县,岂不贤哉!语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已,盖思其上者不可得,又思其次也,我与子厚亦云。

说到哲宗时期的政事,应了“绍述”之名,基本上是恢复熙宁新法,但你要说章惇他们不加考量地一股脑恢复,我也是不承认的,关于哲宗时期这方面的时资料不太多,但看起来还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圈可点的在当时对宰执任用亲戚的防范,从《曾公遗录》的描述看来,应该是执行的非常严格。

更可圈可点的自然是对西夏的战事,继永乐之败、元祐割地后的扬眉吐气啊,章惇曾布他们顶着一堆质疑嘲笑做成的事情。

再说一说贬逐元祐党人的事,这里就不洗了,毕竟虽说元祐排斥异己做的过分,但绍圣元符年间确实比元祐更高了一个档次。可如果你非要说这是章惇他们因为个人恩怨而进行报复,我还是不承认,讲真哪有那么多个人恩怨啊,党争的事,是是非非实在难说。

章惇的性格其实也没有因为当了宰相而改好,这种恶劣的性格也让他平白得罪了不少人。比如他曾经指责蔡卞的得意门生林自:

林自为太学博士,上章丞相启曰:“伏维门下相公有猷有为,无相无作。”子厚在漏舍,因与客语及,大骂云:“这汉敢乱道如此!”蔡元度曰:“‘无相无作’虽出佛书,然荆公字说尝引之,恐亦可用。”子厚复大骂曰:“荆公亦不曾奉敕许乱道,况林自乎!”坐皆默然。

还有章惇曾经跟曾布吵架说他是“杂赁院子妇人言语”,考虑到韩琦说“絮”都能把富弼惹生气,章惇这话还真挺过火的。只不过由于哲宗的信任,曾布也不好乱指责章惇,所以每次都拿“蔡卞心,章惇口”来劝说哲宗不要听章惇的,一直说什么章惇被蔡卞架空了的话,结果到徽宗即位他就不说了,一口黑锅却扣在章惇头上……

随着哲宗的去世,得罪了一圈人尤其是宋徽宗本人的章惇显然免不了被贬的命运,当山陵使已经注定了这一切,所谓“草草山陵差事,厌厌罢相情怀”,一代宰相就这么退出了舞台。

在章惇罢相前与曾布的一次吵架中,有这么一段话:

夔又云:“三省事亦同呈,是无所蔽藏。”
余云:“密院欲蔽藏是作过否?”
夔云:“大行已升遐,更不能说。
余云:“大行言密院作过?恐必无此,若言三省,却恐有之。”
又云:“邓文约已死,无照证,亦不能说得。”
余云:“文约云河渠虽已死,章疏具在。邓尝击惇,未尝及余也。余内省无他,若他人罪恶,不必邓绾,天下人所共知,人人皆是照证。”
夔默然,二府胥吏辈莫不闻余言也。
《曾公遗录》
(夔指章惇,余指曾布)

“大行已升遐,更不能说”一句,读来莫名凄凉,这位独断专行、一心不回、无所畏惧的章相公,终于是失去了他最后一个依仗,英年早逝的君王带走了所有的希望,再也没有哲宗皇帝这样愿意支持与信重他的人了。

被贬的章惇脾气依然如故:

章申公在睦州,有大猿数十,章使人擒而缚之。忽于乌龙山后窜出数千大青猿,解缚,夺而去之。人皆莫敢近。

甚至传言他死后都不消停,化为猫活跃在蔡京府上。

最后说一说他与同僚(苏轼、曾布)的关系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恶趣味,宋人特别喜欢八卦他与苏轼的关系,我觉得除了政见不同,他们在个性上还真很相似,说好听了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说难听了就是“一不做二不休”,待人接物上,也全都是容易得罪人的主。章惇元丰年间去湖州任职曾经写诗给苏轼“他日扁舟月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对比晚年,简直是一个悲剧……

再说说曾布,我最初喜欢章惇就是看了《曾公遗录》的结果。因为《曾公遗录》留下来的是元符二年和元符三年的部分,所以里面章惇和曾布除了互怼就是互怼,但可以看出两人在绍圣初期还是尽弃前嫌配合默契的。后来章惇被坑的太惨,曾布还是相助了一臂之力。

关于章惇的评价,历来争议不少,典型的像明代李温陵的评价,那叫一个精分:

惇性刚狠,胆麄才赡,以众人攻击不得伸其气,辄尔乘时报复,使有圣主贤相爱而用之,亦足建功定国,非邢恕、蔡确比也。

这个真的是槽点太多不知从何吐起,暗含的意思是章惇是可以做一个好人但是没遇到圣主贤相所以才报复社会……讲道理这是在黑人还是在洗地我都分不清……

总之吧,这是个有魄力也有能力,有胆气也有脾气的人,借用张商英一句评价:

安得奇男子如先相公者,一快吾平生哉!




  

相关话题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兴文字狱是真实的吗? 
  靖难之役之后,朱标后人的结局怎样?都被害了吗? 
  清朝灭亡后,残留的清军都去哪了,为何没在抗战中看到他们身影? 
  为什么「贸易投机商集中攻击纱布棉花,上海棉纱价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3.8倍」? 
  东汉末年坐镇一方宗室不少,为什么不能合力匡扶汉室,最终被各个击破? 
  明朝的“九边”是种怎样的存在? 
  《十字军之王3》的三个封面人物分别是谁? 
  古代四大美人中真的很美吗? 
  单就军事才能而言,粟裕是否有被评为元帅的才能?林彪是否称得上十大元帅里(当然,不讨论朱老总)最杰出的? 
  清朝是否真如部分网民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前一个讨论
中国有类似阿米尔·汗的电影人吗?
下一个讨论
追了我三年的男孩突然坦白之前吸过冰毒,现在戒了,我能相信吗?





© 2024-05-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