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北师大梁灿彬老师 2 月 16 日逝世,他对我国物理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第1页

  

user avatar   xu-jiu-s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梁灿彬老先生于北京时间上午8时15分仙逝了,听闻这个消息后,首先是感到震惊,因为就在去年,84岁高龄的他仍在举办讲座,神采奕奕,精神抖擞。渠料新年伊始,老先生便驾鹤西去,实在令人惆怅。 在写下这段文字时,过往经历涌上心头,之前从梁老先生的书中,课上学到知识的喜悦,和得知他远去的消息时的叹息,交织在一起。

我接触到梁先生的著作是在大二,坦率的说,那时我完全不懂任何物理,也并未意识到自己尚处于懵懂之中。 幸运的是,同级的好兄弟们,有的已经初窥理论物理的门径,并向我推荐了梁老师的《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的系列作品。 这本书和以往我阅读过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物理教科书,往往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尤其对于数学的使用,更是不求甚解,得过且过。而梁老师的书,竟首先花了五个章节,花大篇幅介绍微分几何中的诸多概念,以及它们如何用Wald 的抽象指标记号来描述。我对当时所感受到的压力记忆尤深, 因为我发现我的知识储备到第二章就已经完全不够了, 以至于我很难想象一个具体的微分同胚,或者为什么描述物理量沿着矢量场的变化的导数是李导数而不是沿这个矢量场的协变导数。 但无论如何,我选择带着这些问题一直读下去。

等到熬完了前五章的知识,到第六章时,压力已经不那么大了,或者说,第六,七章之余前五章,就像收获之于播种。 我看到理想流体,电磁学这些经典理论如何以不依赖于观察者的方式推广到弯曲时空,同时, 困扰我的所谓双生子徉谬,隧道徉谬在微分几何这个框架下的解决是多么简单,直观而自然。 带着这种热情,我继续下去了这本书的学习。

但学习之余,我不由得产生了对作者的好奇。 他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写出如此好的教科书? 后来,我在b站上看到了梁老师在北师大的教学视频, 5个学期,300学时左右, 并且每堂课都板书,身体力行。我被老先生精悍的授课风格, 严谨的推导,对一系列物理问题精妙的讨论深深的吸引了。 当时我就很有一种冲动,想去现场听课,奈何视频的发布时间已久, 二则梁老师年事已高,未必仍还在授课,只得作罢。

万幸的是,得益于信息时代, 我们有更多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人。当我得知梁老师40岁时,对微分几何根本一无所知时,我大为震撼。原来,梁老师并非一开始就知道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之间的联系,也并非从一开始就熟稔那些fancy的几何语言,而是在Wald 来中国的一次报告中,他偶然通过对“为什么Christoffel symbol” 可以看作张量这个问题的comment,结识了Wald, 而后得以开始他在现代引力理论中的研究。 当然,我对引力方向知之甚少,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梁老师某次访学的过程中,竟一眼看出真空Birkhoff定理的球对称条件可下放为共形球对称, 此等功力,很难不令人叹服。



同样得益于信息时代的是,梁老师这样师德高尚的人,能让他的课堂走进任何一位励志追求理论物理的学子的生活。 相信他的白衬衫,老花镜(有时摘下不戴),胸前佩戴扬声器的那个形象, 以及他对每节课粉笔使用量的精准把控的形象,应该给不少上过他课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让人振奋的是,梁老师所在的北师大对于现代引力理论的贡献日益突出。 就我一个外行人看来,近年来的一些概念, 像topological censorship, Gao-Wald entropy, 又或者Average Null Energy Condition,Kerr-AdS, 等等诸多topic,其背后都有北师大人的影子。 我想,他老人家看到这般景象,想必是欣慰的。



斯人已逝,长歌当哭, 虽然没能见上老先生一面, 但我相信老先生的精神会因薪火相传而生生不息,持续指引着他的后辈探索的道路。


user avatar   liu-yang-zhou-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人著书,为后人铺路,我们知道从哪里来,也知道往哪里去。

梁老师走好。


user avatar   li-qi-chao-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国内不只是学物理的人知道梁先生,很多学数学的学生,尤其是微分几何方向的研究生也都知道梁先生,或多或少从梁先生的《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里学到过有意思的知识,比如抽象指标记号,升标降标,张量面面观,坐标系依赖的张量。梁先生的书写得很细致很清晰,读他的书,听他讲课,总是发自内心的感慨,老先生真的是从学生立场出发,怕学生听不懂。

梁先生多才多艺,讲课时会做打油诗,会画漫画,在黑板上画坐在板凳上的小孩还有绕着小孩飞的小虫子,然后画他们的世界线。很多人没亲眼见过梁先生变魔术。有一次国际量子引力会议,晚宴上梁先生给大家表演八仙过海,也是一绝。

梁先生喜欢年轻人,总是想方设法的帮助喜欢理论物理的学生,还经常请学生到家里讨论问题,聚餐吃饭。有一次在操场看到老先生,大概是刚跑完步,一个足球⚽路过他脚边,老先生抬脚就给踢回去了,特有力气。当时心想老先生真是精神矍铄。那是几年前。

没想到中午在朋友圈看到梁先生仙逝的消息,一时难以相信。不过老先生又能在天堂和霍金讨论问题了。梁先生千古。R.I.P.


user avatar   zhang-chang-kai-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看来梁老师的贡献怎么说都不为过。在我国引力物理学界,他桃李满天下。从梁老师开始带博士算起,到我这一代已经算是他的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第四代了。他的这些学生们,无论是见过的、没见过的,基本上构成了我国引力物理乃至高能理论的半壁江山。他著作良多,每一本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许多本科生乃至高中生都非常熟悉他的《电磁学》;他的《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是世界一流的广义相对论教材;行业外的科学爱好者们也因他的《从零学相对论》而得以一窥顶级物理学家的智慧。最近,他的《量纲理论与应用》才到手不久,还未得好好拜读一番,就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深感痛心。

我尤其想聊聊《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这套书。这套书分为上中下三册,正文涵盖了微分几何、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黑洞热力学等广泛内容;附录中还包含了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李群李代数、纤维丛与规范场论等内容。逻辑之清晰、严谨、流畅举世罕见。我毫不吝啬用最好的词汇来描述这套书。这是唯一一套我会向我国外的同学推荐的中文教材。真的。我之前在英国,现在在德国的时候,我的一些同学看我广相玩得溜,就问我用的什么教材。我通常会回答: "Well, your best choice is to learn some Chinese, because I learnt my GR using Chinese textbooks." 当然我知道他们是不会去学中文的。所以我一般会再推荐他们一本相似的专著:Robert Wald 于 1984 年出版的《General Relativity》—— 梁老师当年在芝加哥大学留学时师从 Wald 教授。但是,微广比起 Wald (1984) 多了大量细节,补全了许多缺失的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学生要更加幸运 —— 作为理论物理的学者,没有读过微广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我记得在北师大的时候马永革教授(梁老师带的第一位博士生)说过,理论物理需要两本专著:一本是《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另一本是《泛函分析与量子力学》。我深以为然。遗憾的是,直到目前,后者还不存在;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有了前者,并且梁老师也已经在微广中册的附录B中给出了后者的雏形。

对于我本人而言,梁老师是我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之一。我相信他也是许多哪怕是未曾谋面的 “云学生” 的启蒙老师之一。我和我的许多师兄也都是在他的影响和鼓励下走上的科研道路。我离开北师大五年多了,可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他在黑板上画的惟妙惟肖的小孩(还有一只绕着转的苍蝇),以及凭空从手里消失的红色手帕。

今天他走了。面前是漫天星辰,身后是桃李满园。


user avatar   gao-ao-3-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地居民就偷着乐去吧!


user avatar   yao-yuan-di-fang-jian-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地居民就偷着乐去吧!




  

相关话题

  大学生有没有必要自己学习鸿蒙系统?希望有大佬给一点中肯的意见可以吗? 
  如何评价很多研究生连企业招聘要求都达不到,却盲目立志做科研? 
  在 Nature 或者 Science 上发一篇文章有多难? 
  什么是张量 (tensor)? 
  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哪个更好一些? 
  你对法学新生有什么不得不说的建议? 
  现在的研究生是不是比以前更浮躁了? 
  高考查分时你是什么感受? 
  请教一下,在绝对零度下,量子的测不准原理还正确吗。? 
  怎么才能找到学物理的男朋友,最好是量子物理? 

前一个讨论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斩获 2 金 1 银,如何评价她在本届赛事中的总体表现?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乌克兰总统称「已被告知俄罗斯将于本周三发起进攻」,并喊话乌克兰公务员 24 小时内回国?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