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家发改委发文「引导外卖等平台下调商户服务费」,美团股价大跌超 15% ,这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房租降价是不可能滴,因为底商与商业楼很多都是贷款滴,租金不能低于当年偿还额加利息滴,低了就是扰乱市场滴,扰乱市场不但不让租出去还会被各种找麻烦滴(大地主是谁大伙都知道滴)。

至于美团那也话说滴,俺们外卖的利润很薄滴,把高管薪资降下来也没多少滴,700万外卖小哥那可是灵活就业标杆滴,这些人没工作了你可是下不了台滴。


PS: 虽然俺是反对发钱滴,但只要能做到精准可控的发钱(数字人民币与房租限涨)那也比现在这样好很多滴。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其实涉及到反垄断的问题。

在很早以前,反垄断是按市场事实来判定的,美国拆分标准石油和AT&T都是这种情况。所以20年前才有微软救苹果和英特尔救AMD这两件看起来比较好笑的事情。

但是随着互联网发展,垄断变得越来越难以监管。比如谷歌,你要怎么去拆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呢?

所以现在的反垄断其实是指“禁止利用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

举个例子:今天苹果商店的分成是30%,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如果明天苹果把分成提高到35%或者通过别的其它名义提高来提高苹果税,就会立刻触发反垄断。更通俗一点,作为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公司,你的分成比例只能下降不能上升。

所以如果有一个公司,通过免费来占据市场,达成垄断后再通过垄断地位来进行收费,这就是反垄断需要控制的方向。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也必须不断扩张业务线的原因,现金奶牛主营业务是受监管的。

美团这种公司,它的定价分成模式和比例本来就应该是反垄断监管的一部分。我看到很多回答说美团过去几年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分成,这个就属于应该严厉打击的行为。说什么美团利润低这种洗地的话没必要,你如果觉得这个生意最终建立垄断时的分成比例都不能带来利润,一开始就根本不该开这种公司。美团又不是不挣钱,只是没有那么挣钱而已。


user avatar   pepperp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更——

外卖平台是有贡献的,我的观点并不是要做一个一棍子打死人的二极管。

而是在外卖平台出现的环境里,出现了很多影响社会秩序和发展的状况。比如骑手待遇问题,商家的收益问题,用户的套路问题,乃至现在出现的各种食品卫生安全和品质的问题。

这都是外卖平台野蛮生长的结果。

而平台作为既得利益者,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去担负起它理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反而把各种成本转嫁给整个社会环境,破坏了良好的社会竞争环境,所以国家才会出手管理相关的责任方。


虽然效果我并不看好,但国家既然意识到了问题,我们作为局内人,还仍然是喜闻乐见的。

有个很重要的情况。

外卖平台本是依托信息技术等科技水平,发展改善生产力水平的产物。但每一次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来一部分平民百姓的失业。

就像TB撼动了实体经济,外卖平台也抢走了堂食经济。一些没能及时跟上时代脚步的从业者,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饭碗没了,甚至他们都不知道怎么没的。

资本可以说:谁让你跟不上的?自己找原因去。

但我国的制度要求的却是:我们要保障人民的利益。

很多人还是看不透的。




就像历史里写的,农民可以不种地啊,干嘛非得给地主交租。工人可以不上班啊,干嘛非得让资本家剥削?


上面这位遇到的就是典型的商家没选择吃亏,把费用转嫁给消费者的案例。

当一个消费者,发现从外卖平台上买东西比堂食贵很多,而且还都是料理包,食材品质又烂的时候,这就是外卖平台野蛮生长的结果。

正是因为平台方依据其垄断地位,敢于和政府部门抗衡,这才招来了管理。

试问政府担负责任的成本,来自于哪里?不就是每一位纳税人吗?谁还敢说平台的野蛮增长和自己无关?




——三更——

有人问我上个正常的订单图,13.69,比预计售价还是少1块多。

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我非常支持国家对于垄断地位的平台出手进行管理。但这不能抹杀外卖行业对于社会的贡献。

外卖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现代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就餐方式。——这是提高社会效率的事。

但在资本加持下的外卖行业,一切向资本看齐,渐渐的忽略了人性,破坏健康发展的状态,这和我国的发展规则是不符的。

明明是利国利民的项目,现在变成了

骑手破坏社会秩序,人身保障得不到支持;

商家难以生存,餐饮质量低劣;

用户支付高昂费用,享受糟糕的用餐体验。

而作为三方的核心——平台本身,却依据垄断地位放任问题的蔓延,甚至敢于在人性的边缘试探,又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

就评论区也有人为平台方洗地,就足以体现外卖这种商业模式已经同化了一部分人,让他们本能的认为“觉得平台扒皮狠,你可以不上外卖啊”。


当一个门店堂食的店被线上外卖吞掉市场之后,不得不进入外卖规则里谋生,却被人反问“爱玩玩,不玩滚”,试问这位手艺人做错了什么,要被人剥夺饭碗?


你可以说这个店主思维落后,但到底也罪不至死。资本的吞噬让普通劳动人民失去生产资料,这本就不是我国意识形态所能容忍的。

——二更——

这辣子鸡丁炒饭长这样,我没有因为这单到手3.4元而偷工减料。


我最近半年的直接物料成本在30%-35%之间。

员工工资占30%-33%

剩下的30%多一些要承担房租,煤水电,物业费,管理费,固定资产摊销等等营业成本。

净利润最终在10%-20%之间摇摆,因为疫情导致的不稳定。

前些天有这么个图。

各位可以比对下,平均25%的平台抽成,在行业里的成本结构里属于什么水平。

——一更——

有朋友讨论租金的问题,也有说房东看生意好涨价的,这个是事实。但租金变化,说到底还是一个周期性的固定成本,买卖双方是有还价余地的。你贵了我不租,房东也要考虑房客撤了之后空档期的损失。

而抽成则不然,凭借强大的垄断地位,只要整个市场存在交易,你耿直,选择不干,那这些线上消费者只会流到其他同类店铺,对于平台而言无关痛痒。


对于我自己的店铺,做个假设,我月营业额是3万块,其中25%交给平台,那就是7500元。

而我的房租,其实不便宜,4000/月,但是在这7500面前一比,你还觉得是大头吗?

且月营业额3万,对于一个健康的餐饮店来说,真的就是一个很低的营业水平。

——分哥线——

有朋友提到美团没怎么赚钱,我忘了哪年公布数据来着,好像美团的利润仅仅是个位数%。

而实际的情况是,随着市场占有体量的庞大,管理成本,营销成本等等,都会极大降低所谓的“净利润”。

整个企业,用来试错,用来偷懒,以及用来挥霍的部分,都来自于骑手、商家、顾客。

但正因为处于垄断地位,平台可以肆无忌惮的面对成本的提升——因为它们可以完全转嫁给市场里的其他参与者。平台只需要在崩溃的边缘反复横跳罢了。


因此我们看到的所谓“没挣钱”的背后,是冗余的人员和部门消耗,是大额的高管年薪,是两家平台内卷的营销费用,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员工福利。

——分哥线——

国家的想法一定是好的,平台的慵懒成本,不应该由勤勤恳恳的商家,九九六的干饭人,以及拿生命在路上奔波的骑手们去承担。

说到底是“以人为本”,“遏制资本”。

但资本一定不会这么缴枪,那五花八门的活动,莫名其妙的红包,仍然有巨大的文章可以做。


——以下原回答——

我不信资本会选择坐以待毙。

我一个门店15块的炒饭,被迫虚高标价到 29.8,依然挡不住各种套路的抹杀。


曾经我也是一个坚定的反套路者,但是平台一次次用现实狠狠打我的脸,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只能一步步把价格虚高上去。

忘了去年几月份国家曾经点名要求降低过“抽成”,结果两家平台同时把所谓的抽成拆成了两种。

如上图,技术服务费就一块钱,宁还要怎么样。

最终这单,顾客的确付的不多,但中间被吞掉了10块钱,列为想想作为客均单15块钱左右的小店,经得起这种折腾么。


最可怕的,是我自己都未必能点出这么便宜的价格,我也是经过一些计算才定的价格。

反正顾客便宜了,我就没利润。

我保证利润,客人就得多花钱。

我不信平台能做那个吃亏的人,平台但凡摆个烂,我们这些小商户估计都得先怂。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政策不是万能的,有的能落实,有的落实不了,这个就属于落实不了的。

其实美团外卖不怎么赚钱,餐饮业务的营业利润只有3.2%,你再看看那些做流量生意的公司,没有几十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我一直觉得把线上流量和线下服务都叫互联网很有欺骗性。外卖打车这种线下重投入的生意的利润率太低,甚至不如制造业,实在不太能算互联网,互联网的高利润只属于流量生意。。。

那么房东赚钱么?商铺的租售比一般在4%到6%,国债还有3%呢,4%业绩的基金你买么?如果房子不涨价这就是垃圾资产。过去来看商铺涨了,但是没有住宅涨的快,所以商铺其实也不能算优质资产,房东的投资回报率也就那样,不如买住宅。

那么谁赚了呢?谁都没赚,餐饮就是个烂生意,沾上餐饮会变得不幸。。。


user avatar   boysanged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不引导房东降房租?

现在整条街都是奶茶和餐饮,水果

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奶茶这种暴利产品才有足够的利润支付房租。

甚至连奶茶门店的销量有时候也付不起房租

所有的奶茶店都要做外卖生意才够。


@伯光君 2022.2.19 温

美团的高额服务费逼着所有商家越做越差。

只有越来越差的食物,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来交钱给美团

而房东的房租何尝不是如此?

逼着整条街都是奶茶,水果。。。

这实际直接导致了实体经济的崩溃。


美团的服务费实际上不算高。

引为他是根据营业额来的。营业额低的时候,服务费也低了。

但是房租是硬性支出。

即便是疫情影响,房东也照样来收房租。完全不考虑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的问题。

更可笑的时候。

有些房东还把免除半个月的房租当做仁义。到处炫耀

可去你的吧。。


当代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去实体店。

因为实体店的东西贵

为什么实体店的东西必须贵

因为实体店要交纳高额的房租。

这个房租有多夸张?

夸张到每一个书店都必须按照原价来卖书。

而任何一个网店的书,都是5折以下。

可以说,实体店的每一本书,一半都是房租。。。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书店越来越少。

因为书店赚的钱不够满足房东无限上涨的贪欲。


美国,法国,德国,日本。

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著名的百年书店,传奇书店。

为什么她们可以苟活下来呢?

不是因为美国人比中国人更爱阅读。

不是法国的房东良心更好。

而是因为美国,法国,德国的政府更知道如何去保护租客的利益。

房租的涨价幅度必须被控制。

租客的长期租赁权益必须被保证。

甚至有些地方被规定只能做成书店。

政府从房东手里抽税来补贴书店。

这样才有了充满各种商店,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社区。

而不是一条街望到底,都是奶茶,都是水果店,都是药店。


国内的房东有多缺德。

摄像头看租客一年卖了多少钱。看租客生意好就疯狂涨房租。

甚至还有踢走租客自己经营的。

呵呵。


要搞房东的房租也很简单的。

规定涨价幅度一年不得超过百分之5就好了。

规定租期之内房东转租违约要赔偿1年房租就好了。

看起来租客和房东是在公平市场上。

实际上房东占据了垄断地位。

这和美团的垄断是一模一样的。

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实体经济能不能被拯救。

就看能不能治理好高房租了。


未登录

这个话题在NGA引起了热议,我还是很开心的。

因为工作忙,所以我发文都很简单,现在我来做一点补充,来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对于房租,实体店的问题,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个人的看法难免都有误区,组合在一起,却可以展现事情的真实情况。

1.

国外的书店。

我对国外的书店关注是很多的。

国外是有非常多的老牌书店,百年书店,传奇书店的。

实际上,这十年来,书店一直在衰退,一直关闭,这在全球来说都是一样的。

对于国外的书店来说,往往还有二手书业务或者咖啡馆业务。

但这还不足以使书店存活。

国外的更多书店都是靠政府补贴的。比如一个景区一个黄金位置,政府规定这个地方只能开书店,然后只让书店来招标。这样的结果使得书店可以不花太高的租金就租下房子。

如果只比房租,那么书店的利润率显然不够。在招标中就会输给其它店铺。

此外还有直接补贴。对于书店这种社区群众特别需求,但是利润不高。政府会从房租税里抽一部分进行补贴。。这样社区附近才会有书店丰富她们的生活,而不至于一开门,全部都是奶茶店和药店。

很多朋友会说国内书店也有很多。

但不同处在于,国内的书店都是依附于大型商业体存在的。里面的书都是以流行书为主。因为房租高,所以限制了书店运营者的思路。

而国外的书店数量更多,也往往更小,更依托社区的福利而存在。经营也会更多样性。

2.

有些朋友认为,之所以实体店只剩下餐饮,奶茶,水果之类的。

是因为这些产品都无法网购。

而不是因为实体店的房租问题。

这个逻辑也是对的。

餐饮,奶茶,水果,药店这些产品因为无法网购,所以可以维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价格,比较高的利润率所以活在我们身边。

但因为房租年年不正常的高涨,因为房东对于租客有碾压式的垄断地位。导致房租的压力超过实体店能够承受的极限。

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发现即便是诸如一些知名的奶茶店一点点,喜茶也要疯狂追求单位店面面积下的利润率,并且把这个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奶茶店的椅子越来越少,星巴克也疯狂赶人,恰是房租过高压力下的产物。

这几年,我们看到的餐饮店,往往有店面面积缩小的趋势。以往的大型餐饮店铺在所以,逐渐都变成格子铺。奶茶店很多甚至都没有位置,客户只有买了带走这一个选择。

更可怕的是餐饮质量的下降。现在活下的都是一些火锅店,或者料理包店。这恰是房租过高之后,连厨房都要省下来。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不断劣化的餐饮体验,算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而罪魁祸首,就是无节制的高房租。而并不是网购。

3.

有些朋友认为这是一个公平市场。这是租客和房东之间的个人选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干涉。

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房东涨价,租客搬走,或者干脆关门。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街头只剩下奶茶,水果,药店的原因。。甚至连服装店都已经不见了。

但我并不认为这个市场是公平的。

原因在于,房东对于租客有着过高的优势,这个优势,导致租房合同是在不公平的情况下签署的。

这个其实大家身边可以看到很多例子。

比如明明很多店开得好好的,利润率很高。但是合同到期之后,租客没有优先续租权,租客也没有哪怕限制房东涨价百分之20以内的权力。很多房东狮子大开口,随便开价涨价百分之50,甚至翻倍。

而租客只能选择无奈妥协,或者搬走,没有任何对抗的选项。

这其实是很容易操作的一件事。就是规定房租的最大年涨幅。就是规定旧租客有优先续租的权力。对于商业店铺来说,这是最基本的保证了。

而现在很多房东靠着1年,3年的短租期,高押金。可以很容易获得法律上的优势地位。这很显然是不公平的市场。

4.

市场自己会调解的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关注这个问题?

市场会有自己调解的能力。但是这个调解对于普通人来说,第一是太慢了,第二是调解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我举个例子。

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因为店铺租金很贵,所以即便每家每户都在做餐饮。但是每一个店铺都不会提供让人休息吃饭的座椅,都让客户带走。店铺也不对外提供洗手间,不提供厕所。

对于每一个店铺来说,这是符合她们自身利益的明智选择。但最终结果是整条商业街上没有任何休息地点,也没有任何厕所。

这样的商业街,很快就倒闭。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商业街逐渐减少,而商场模式更受人喜欢的原因。商业街上的店铺各自为战,每一个人都很精明,结果精明到把所有客户都赶走了。

而商场会统筹规划,多少还能搞点厕所,搞点节日装扮之类的,自然就更吸引客户。

但商场的统筹规划和群众的需求还是不同的。

对于社区的群众来说,家门口方便的超市,蔬菜,书店,咖啡馆都是必须的生活社交需求。而这些需求,是在闹市区的商场所不能替代的。

但现在高昂的房租,无节制的疯涨把所有的多样性都消灭了。小区居民只看到门口有奶茶店,有中介。其它的什么都没有。。甚至很多房东宁可空着店铺等升值,也不愿意降价出租满足群众需求。没有人介入的话,市场会伤害群众的真实利益。


user avatar   zhang-zi-hao-22-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改委为什么不发文引导降低商家租门店的租金呢


user avatar   hou-tian-zao-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平台抽成这么狠,不如参考房产中介的例子,建立官方外卖平台,这样骑手有保障,商家也能喘息,大家叫外卖也叫得放心,一举三得。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复制粘贴

开头要吐槽一下现在提问的媒体,因为《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是一份涵盖多个行业的重要文件,绝不是仅仅针对美团等外卖平台去的。

但既然题干中说到了外卖平台,那还是先聊聊这方面。

我比较认同张捷此前的观点:

如果互联网平台尝试取代政府职能,那么国家就一定会有应对办法。

理论而言,在完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平台可以自主制定各类规章制度(我们可以称之为“平台法”),面向用户以及商家等进行分成,而这种行为本身与政府收税差不多的。

前几年,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企业极为看好,哪怕这些企业赔本烧钱都有非常高的估值,也就是因为平台近乎掌握政府职能。

比如我看到不少人就在说美团抽成不算高,但问题不在于抽成多少,而是“抽成的定价权”在美团手上,这才是人家看起来哭穷实际上前几年无比风光的主要原因。

现在情况有了变化,对于这种放权进行了回收,那么互联网企业股价普遍性下滑也就理所当然了。

本次若干政策出台,很多媒体炒作的就是美团股价波动。

因为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团一直面临着“垄断二选一”的指控,关于平台两头赚的指责也从未平息。

这次政策明明白白说清楚了“下调服务费标准”,等同于是对平台的“看不见的手”进行明确管控,大大降低了平台“自由定价”的权限。

也就是平台法被证明还是打不过国家政策,那么股价自然要跌。

同时,即便不考虑政策硬性规定的收费标准,另外一句话同样也会让资本市场对美团这类外卖平台增添许多顾虑:

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餐饮企业,给予阶段性商户服务费优惠。

这等同于是让美团担负起风险极高的企业社会责任了,毕竟在疫情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情况下,美团不可能预估未来中高风险地区的范围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久,那么就很难划定相关优惠措施的预算,所以这也是造成股价波动较大的一个原因,起码我认为是这样。

当然了,纵观这次政策本身,实际上外卖平台只占到非常小的部分,此外还有对于如何化解零售业、旅游业、运输业困境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对于今后科学开展疫情防控的要求。

比如这条规定,对旅游业从业者就是一种利好。

比如这2条规定,就是让中小微企业能存活的重要资金保障。

还有这一点,可能惠及的就是我们每个人。

当然,政策有了,如何有效进行执行仍考验各地方政府的智慧,必然会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必然会有阳奉阴违、搞扩大化、一问三不知的反面典型。

总之呢,还是希望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当下,各地能认真落实政策,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工作吧。

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特点,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抓好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及时跟踪研判相关困难行业企业恢复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专项配套支持政策,确保政策有效传导至市场主体,支持企业纾困发展。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要觉得这个服务费高,干嘛不自己成立个平台给商户让利呀。

国家可以,有怨言的商户也可以尝试嘛。

区域性的小外卖app,以前不也有报道过么。

别说拉不到投资,国家就不说了,这要真是好生意,会担心找不到风投投资?美团加饿了么,未必比得过京东加淘宝吧。哪怕面对淘宝加京东,拼多多不也照样做起来了。

某位诉苦的商家,15块的炒饭提价到29.8,然后自己搞个特价优惠9块,又搞个新客优惠两块,加一起就是11,只剩18.8元,比到店就高了3.8元,都不够付外卖费的。别的你可以说是美团坑你,这11块不是你自己心甘情愿付的么。如果堂食15块才保证盈利,你这个定价不是已经注定亏损。

别说我不同情外卖商家,自己内卷作的。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在的,美团、滴滴等等的服务费对比起苹果税那是小巫见大巫。

苹果税那叫一个黑。

就以我来说吧,我现在的给人做咨询的费用是66块。

如果用非苹果设备给我支付的话,我最终到手是66块。

如果是苹果支付的话,我只拿得到46.2,剩下的30%都被苹果拿走了。

苹果提供了什么服务吗?

跟美团对比起来,美团最少还有送餐员。

对美团这种平台意见最大的是谁?

是小商家。

因为下调所谓的服务费,会以其它形式转移到商家那。

所以在这里呼吁国家发改委引导苹果这样的外资平台,下调服务费。或者呼吁知乎这种平台丢掉苹果的支付渠道。

这特么的太黑了。

见过美团那么黑的,就没见过苹果那么黑的。

国家的税也就20%的样子。

苹果特么的直接收30%,这跟美国抢阿富汗的钱一样,真黑。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某公众号文章《中国外卖正在给全球带来一场浩劫!!!》? 
  如何看待美团外卖官方9月9日发布的声明? 
  如何看待廉价外卖速食包的生产过程?作为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辨别外卖的质量? 
  美团外卖骑手端 App 出现故障,能点餐但无人送餐,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人们会问共享单车的押金去哪了,我就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网购平台,在没确认收货这段时间的钱上哪去了? 
  南京要求社区团购平台不得低价倾销,阿里美团滴滴等已签字,这场烧钱大战何时结束?最终受影响的是谁? 
  华为被制裁后,为什么各大平台突然出现这么多人骂华为? 
  如何看待美团要整体变为黄色? 
  如何看待因取消支付宝付款渠道,美团遭遇反垄断诉讼,目前法院已立案审理? 
  是不是商家都很反感消费者使用美团? 

前一个讨论
俄媒称「距离俄乌边境约1公里的俄罗斯罗斯托夫地区发生炮弹爆炸」,目前当地局势如何?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ua设计院96年设计师过年期间猝死,打电话不接公司找到家里才发现人没了,大家怎么看?





© 2024-06-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