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旧事重提,袭取荆州三郡是否明智? 第1页

  

user avatar   bing-shu-guan-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话讲,不建议知友拿三国形势套国际形式,一是很low,二是完全没什么可比较性。

袭取三郡其实在外交和军事上都算是双方“体面”的一个典型。

取蜀后刘备其实是有意进行战略收缩的,在汉中方向,准确的说是武都方向的布置仅仅是分广汉郡提拔霍峻为梓潼太守以加强守备。这也导致在曹操砸门进武都汉中的时候刘备基本没来得及有什么动作。

孙权方面其实态度一直很明确,有人说方略不明确其实我不是很能理解。从孙策时代就开始嚷嚷着“荆扬可一”,到鲁肃甘宁,再到后来的吕蒙说的其实都是一套词。完全就是从一而终了属于是。况且孙权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派人上刘备家门口要债,刘备也不能没防备。

前文也说的很清楚,刘备进行了战略收缩,那么此时空闲下来的部队便可以进行再部署。这也是刘备在孙权发动进攻后立刻组织五万人马对峙的前提。

此时荆州力量对比为:刘备本队5万+关羽部数万+三郡反抗势力(千余)对吕蒙本队两万+鲁肃部万余+孙权遥控指挥(其实也可能是当粮官(有端联想))

这也是协议达成的前提,很多人过度关注曹操的动向而忽略了双方的军力对比,而这是达成协议的前提之一,刘备以优势兵力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通过协议要求孙权分担曹操对蜀地压力。

从另一个角度讲,刘备对曹操入侵汉中的反应其实远不如孙权取三郡激烈。甚至花费了4个月和张鲁进行一个话的聊。期间主要讨平三巴太守以及击破张郃迫使其退出蜀地。而真正对汉中用兵则是两年后的张飞、马超,以及三年后的御驾亲征。易言之,汉中重要,但对比荆州问题对刘备政权而言其实是可以稍放的。

如此一来,需要明确的是,湘水之盟是相互妥协的产物,贵阳、长沙以及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用以换取湘水以西的孙吴辖区,诸如对抗中心的益阳。当然体面的背后其实是三郡长官不如县吏懂事。

顺便先给自己带个帽子,我是来“洗”孙权的。在我看来袭三郡就最后的处理而言是明智的,最初的判断如果能考虑到曹操的动作也可以被认为是优秀的。

至于后续袭关羽,如果有人问再说,不过结论我先放在这,没什么太大问题,孙权打的菜不菜和他套路打的对不对没啥关系。

碎觉碎觉。


user avatar   li-xiang-65-65-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隆中对怎么说的?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为什么要待天下有变才进军宛,洛?

莫非诸葛亮没有进取心?

有进取心的前提是稳住原有地盘,你连原有地盘的危险都没拔除,就冒然进取,这不是空中楼阁是什么?

自守和北上不矛盾。

没想到蒙古上单的臭脚都有人捧,关羽趁涨水围困襄阳多少天没有一点进展,反而被长驱直入。

东吴占领襄阳反而成了关羽功劳?

蜀汉实属属于三国资本家,沾上谁都要扒一层毛。

蜀汉放个屁都属于导致世界末日的功臣。

另外孙权没办法攻打下合肥,因为合肥地形相对平坦,支援旦夕可至,而东吴没马,在北方和曹魏没得打。

马在古代就相当于核武器。

你没核武怎么和别人挣老大的位置?

蜀汉也是一样,只有待天下有变才能攻打北方。

——————

再回到俄乌战争,虽然俄乌战争我是支持俄罗斯的,但是假如必要的时候需要背刺俄罗斯,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在俄乌战争之初,中央共青团发表视频的时候,b站一片挺俄,当时我就在视频底下回复“也要小心防备俄罗斯,毕竟瘸腿的北极熊才是好北极熊。”

但是,如果背刺俄罗斯需要考虑几个问题。

因为现实俄罗斯才是“东吴”正面抗曹(美)的。

假如我们背刺俄罗斯,就要考虑我们有没有正面对抗美国的实力。

然而很抱歉的是,我对这件事很悲观,我们正面面对美国情况甚至可能不如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好歹有天然气,有石油。而我国的石油天然储备虽然不错,但是开采难度极大,一旦我国被封锁,能源供应困难,对工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背刺俄罗斯,我们要什么?我们的需求是什么?

在现代社会中土地的作用已经很低了,沙特阿拉伯土地面积不大,但不妨碍人家成为最富的国家之一,英法面积不大,但谁敢小觎。

能源和武器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这两样,你想要的什么都可以买过来,买不过来也可以抢过来。

就像张麻子说的,这个➕这个才能站着吃饭。

除非是战略要地或者重要港口。

比如说外东北,

但是对于外东北其实非常有希望和平解决争端,1990年俄罗斯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04年归还了黑瞎子岛一部分。

假如我们提出俄罗斯归还外东北一部分,来换取对俄罗斯更大的支持,我想对于俄罗斯来说是有的商量的。


user avatar   xu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桓温伐蜀前东晋的版图,人家是以荆扬为界

这是南朝末期南陈的版图,人家还是以荆扬为界

可以说,“荊扬合一”就是南方政权的基本思路格局

而孙吴就是这种思路格局的开创者

直接影响了其后的东晋南朝三百年

甚至延续到南宋、朱明

现在你跟我说夺取荆州不明智

真,我比古人聪明呗


既然有人提到了隆中对

那按照隆中对设想的“兼跨荊益”的思路从历史中来对比的话

那就是下图

历史上,另一个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的枭雄

不错,正是赫赫有名的吴三桂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呢……


user avatar   05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吴国角度,领土不是应该越大越好吗?


user avatar   hao-zhu-74-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纯粹从吴国的利益角度,夺取南郡等三郡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北取襄阳、西取白帝,同时控制北上中原和西进蜀地的交通枢纽,这样对东吴来说才是比较有利的局面,这也是吕蒙着力和孙权强调的大方向

吕蒙传: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

如果和本位面历史那样,东吴仅仅夺取了荆州三郡而不能进一步控制襄阳和白帝的话,积极方面是东吴的防御纵深确实是扩大了,后面汉军在夷陵、魏军在江陵都陷入了久攻不克的局面。但是消极方面就是东吴仍然无力突破襄阳和白帝,进而北上中原或西进巴蜀

曹仁传: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
云别传: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当然,硬要说袭取三郡的不明智之处,则更多体现在外交层面:孙权在未曾真正稳住曹魏的情况下贸然与蜀汉翻脸,把自己陷入了不得不应对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江表传: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闻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内嫌其有挟,若不受其拜,是相折辱而趣其速发,便当与西俱至,二处受敌,於孤为剧,故自抑按,就其封王。
陆逊传: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所以孙权不惜当大魏吴王也要暂且稳住曹丕,虽然是咎由自取但也确实争取到了在夷陵和江陵之间腾挪兵力的时间,没有真的陷入两线作战。当然这次之后孙权就再也没有外交上的回旋余地了,毕竟曹丕已然放下狠话,孙权除了和蜀汉维持同盟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吴主传:(曹丕)即日下诏,敕诸军但深沟高垒,不得妄进。若君必效忠节,以解疑议,登(孙登)身朝到,夕召兵还。此言之诚,有如大江!

user avatar   yi-cheng-feng-xu-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吴王得不了天下,可我吴王可以决定谁得天下!先有赤壁,后有虓亭。先破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希望,又断了刘备的念想!一起割据,岂不快哉!


user avatar   zhao-shou-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蜀国对魏国保持强硬,并在对魏战争中取得大胜的情况下,背刺盟友是不明智的。毕竟吴灭不了蜀,取得荆州的同时也会为自己增添一个敌人,战术上的胜利弥补不了战略上的失败。

但是,假如蜀根本不敢与魏交战,甚至屡次提出要臣服于魏、联魏抗吴。唯一敢打的南蛮打了几年还鸡飞蛋打,仓皇撤军。那么吴国该做的只有及时止损。


user avatar   mu-yu-3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堆人洗孙权的,

如同这次省外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一样,

属于自己拉跨,见不得别人好的,骂外地人为乡毋宁的小布尔乔亚

真不愧是同根同源的人啊

渣权跟杀良冒功真是绝配


user avatar   xiong-pi-mao-zi-jin-wei-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累了,建议吴粉去抄五百遍隆中对。

不然一律三连。


周瑜的两分天下的本质是脑子坏了。

鲁肃的榻上策的前提是北方多务。

吕蒙的荆州防线根本没建成,这一点 @蒙古上单 已经辛辣地讽刺过了。

孙吴形成了荆扬两个板块之后,最严重的问题是,孙吴不得不依靠两个扯皮机制来维护整个邦国的内部平衡。

第一个扯皮机制是一个大督带几个小督的南郡分治体系。

不这样扯皮,东晋南朝的荆州半独立现象乃至于桓楚这种东西就会提前出现。

第二个扯皮机制就是孙吴在武昌新都和建业旧都之间来回折腾,以至于孙吴百姓愤愤不平地宣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孙吴为了连接两个板块,在两个板块之间维持一支可以两用的中央军,浪费了大量资源在一块白地上新建首都。

所以我说周瑜要夺取四川,“竟长江之极”的战略在孙权看来就应该是脑子坏了,不是脑子坏了就是阴谋单干。

荆扬两州都折腾成这样,荆扬益三州的地理中心点在哪里?到时候怎么布局?怎么协调?

鲁肃的榻上策的前提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的:

比如马超占关中、曹操占中原、臧霸据青徐、袁尚管河北,只有北方是这个造型,孙吴在南方抢地盘才是明智的。

因为这样操作孙吴的整体实力会比北方四强更强大,北上的战机也会更多。

既然北方已经统一,不“多务”了,还按榻上策办,正好应了那句成语:刻舟求剑。

对于孙吴来说,真正稳定的三分,是孙吴以建业为核心领有兖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的一部或全部,这样的孙吴才可以形成一个健康的央地关系,建构一个稳固的政权。

孙吴的三大都督和诸葛亮的最大区别在于,诸葛亮自信他的“荆州上将”不会控制不住变成半独立势力;隆中对优于孙吴全部战略规划的地方在于隆中对始终把战略支点设置在天下之中的洛阳。

所以结论就是,孙权始终都应该集江东之力死磕合肥,不要去打荆州那个包袱的主意。

荆扬益这三州的地利,即便到了1949年,也是统一的北方分遣三路大军同时征服的,单靠东南一隅是不可能同时压制这三州的。


user avatar   zhan-mei-76-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东吴偷袭荆州的战略目标: 取得白帝,南郡,襄阳三大要地,达成全据长江的目标。

《三国志吕蒙传》: 初,鲁肃 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 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


二、目标实现情况: 呵呵

1.襄阳: 您的体验卡已到期

由于襄阳城一度被关羽兵力围死,城防十分残破——实际上只差临门一脚。曹魏认为无法防御东吴的,于是全军撤退。东吴从关羽打烂的城门轻松入城襄阳,白捡了个超级大便宜。

但谁能想到,这帮傻逼根本就守不住。

《三国志曹仁传》:后召还屯宛,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


2.白帝: 吴狗人呢?

影子都没有。孙权后面还跟条狗一样在白帝附近鬼鬼祟祟。直到诸葛亮死后也没摸进门去。

《三国志·宗预传》: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

3.南郡:仅有一半

吕蒙提出的全据长江三步走中,唯一达成的目标只有半个南郡。这个南郡还不是他们打下的,而是关羽部队主动投降的。

《三国志吕蒙传》:(蒙)遂到南郡,士仁、糜芳皆降。

之所以说是半个南郡,是因为长江北岸的南郡还在曹魏手里。三大要地只实现了半个,全据长江计划就是一个笑话。





三、吴粉眼中的偷袭荆州:

大获全胜!吊打武圣!全据长江是伟大的战略纲领!超级无敌东吴万岁!




  

相关话题

  假如你穿越成正面临三次抉择的于禁(简单模式、普通模式和地狱模式,详见描述),你会如何做? 
  丁奉在东兴之战“雪中奋短兵”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魏军损失多少? 
  为何关羽、张辽投降无损他们光辉的一生,但于禁投降却成为一生的污点? 
  庞统给刘备提的上策可行性有多高?会对刘备集体有多大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刘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什么问题? 
  笃信哪些观点暴露了人对三国历史的无知? 
  东晋时期北方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为什么东晋的历次北伐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蜀汉灭亡之战,姜维在沓中究竟带了多少兵? 
  看完三国大佬们都有什么感悟啊,求分享!!!? 
  为何孙权给诸葛恪留下的底牌那么好,东吴还是亡了?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关原之战后被斩首的三人只有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和安国寺惠琼?
下一个讨论
想了解织田信长那一段历史,请问有什么书推荐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