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股价跌回原地是估值的问题吗?
芒格是外宾不明白,你们也是外宾?
有人说阿里被拼多多、京东抢份额所以不行了,把我看笑了
昨天中概股大跌,阿里跌8%,拼多多跌18%,京东跌16%
大家都很惨好吗?
说直白点,由于中美关系恶化,然后美国因乌克兰问题威胁中国若不站队就制裁中国
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市场环境现在比较恐惧,所以不太看好中国互联网企业未来的发展
既然不看好,那股价能不掉吗?
一个行业,咱们国家发个文,没了
一个上市,咱们国家发个文,没了
没有软着陆,没有缓冲区,没有止损,就是让你的投资很多年,血本无归,完事儿还要处罚一轮
好不容易熬过了,合规了,美国说你是中国企业,所以我要禁你,我要查你
中美两头施压,这还玩什么啊?
资本安全性太差,谁还敢投资,股市跟地狱似的
那中国现在还搞不搞互联网呢?
由虚向实,共同富裕
你们啊,就别吸收投资了,资本都给我投实业去
大环境真的差,所以这股价一时半会没什么办法了
先趴着吧
这要说起来最急的应该不是中国人吧。
你就拿国内炒美股的几个大通道来说。
富途有资产客户也就100多万,其中大部分还是来自香港。其他的几个平台,客户量更低。而且相当一部分拥有海外投资账户的,还是国内在海外上市公司的期权员工,并没有做其他投资。
中概的问题主要不在企业本身,而且在于A4纸的威力,不管是中国的打印机还是没货的打印机。
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
只是马云和高管们不想和股东分享利润,仅此而已。
高铁,石油,房地产等等公司都是如此,你要是能拿到公司控制权,把资产慢慢的以市场正常水平出售,绝对是比某些打压下的低谷期股票总市值要多的。
马云和阿里高管始终认为,凭本事融到的钱为什么要回馈股东?通过政策左右摇摆,画饼融资,然后高点套现。配合政策和消息面打压自己股价,最后再用原价买回来。然后再画大饼,如此往复。期间还各种业务剥离,年轻的高管靠着老爹老妈的就能很容易进阿里,靠着关系勾兑一路开绿灯,这才打造了阿里帝国。这就是一个造就了互联网奇迹的公司。
阿里的核心高管相当于马云的贴身保姆,本分赚钱的上市公司路子不会这么野。
任何公司都有两面,一个是消费市场,一个是金融市场。消费市场就是卖产品服务。金融市场就是卖公司股份。而阿里的团队两方面都做得不错,消费市场没有让顾客赚到实惠,但还是会买买买。金融市场没有让股东赚到实惠,但还是会买买买。
所以钱到哪里去了?当然是进了马云家族和高管的钱包,以及一些和阿里有关系的淘宝店家。
在以前的某个电视节目里马云还信誓旦旦的说
阿里的是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都公开说了股东是三等人了,你还买阿里股票?
还不如淘宝剁手党,至少别人花钱买到了东西。
任何有着同股不同权的股票都不值得投资,这些高管完全没把股东当股东,他们眼里自始至终都认为股东就是个凯子。
凭本事融到的钱为什么要回馈股东?
你看苹果高管有大把的现金就回购股票。
而阿里不一样,有了钱就要扩张也不管值不值得投资,就是要投资。和现在的新能源造车一个德行。
总之就是要花股东的钱,有了花钱的项目才有分钱和勾兑。
相当于拿股东的钱做风投,成了就业务剥离,再上市融资套现,没成就记在阿里上市公司账上。
举个例子河马生鲜的智能机器人送餐服务(就是服务员看着机器人送餐给你,你还要自己拿筷子,拿碗,自己排队点餐)买着几百块一道菜,让我吃出了食堂的感觉。
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公司的长期价值。
而阿里的公司文化就是用尽一切手段为高管谋利,创新意味着脑袋一拍就上项目,然后一堆人996。就是项目搞砸也没关系,首先负责人工资赚了不少,其次有了大项目的经验,又可以去嚯嚯创业公司。
很多人说为什么外国公司在中国竞争不过本土公司。
亚马逊为什么在中国没有淘宝厉害?那是因为亚马逊不做违法生意。
而马云教父当年竟口出狂言:如果违法,自己带头坐牢。
相当于是马云明知政策没有允许,还是做了。国外公司毕竟守规矩,员工福利,法律规范通通做到位。然后阿里处处违法,但就是一路绿灯。
阿里能违法做生意,别人都老实巴交的守规矩,那可不比别人长得肥吗?消费市场各种擦边球,那么金融市场上肯定也不会多老实。
尤其是剥离蚂蚁金服重新上市这种骚操作,把股东的财产重新拿出来再卖一遍,可以说除了阿里也很少有团队敢这么搞了。
如果政策能一路给马云开绿灯,不但蚂蚁金服要上市,马云恨不得要把花呗,借呗再剥离出来,再上市一遍。然后把天猫剥离出来,再上市一遍。再配合消息面自己做自己股票的和散户做对手盘。
如果你把蚂蚁金服等阿里旗下所有公司,全部归入阿里巴巴报表,阿里股价怎么样也不可能回到原点。
如此往复,只要没有限制,阿里团队靠这种方法,可能在本世纪中页就能成为宇宙第一的公司集团。有了钱自然各种技术大佬都会鼎力相助,毕竟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只要你把钱搞出来了,然后持续投资高科技,就会有高科技了。
可惜蚂蚁金服一到海外上市就被碰壁了,然后国内上市又被查了个底朝天。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阿里业务就是:寻租。
赚最容易赚的钱,割最天真的韭菜。
时势造英雄,现在时势变了。
支撑中国互联网在美高估值,有几个基准点:
1,市梦率,也就是将来的利润增长。7年半以前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高增长期,而现在是饱和期,用户几乎没有增长了。
2,监管套利与垄断。简单来说,全球都在近几年开始对互联网进行监管和反垄断。之前阿里等公司讲的故事是暗中搞赛博地主,明面上高大上促进就业,这个故事现在被广泛看穿了。
3,新自由主义下的物权保障。近几年这个故事已经被美国和欧洲多次破坏,尤其在俄乌冲突中,已经非常过分了。中国出身的公司,在美上市的,在未来有各种类似风险。
以上,投资者信心跟7年前比,相差太大了。
以前是风口,现在是各种隐藏的黑天鹅。
所以现在无法支撑高市值。
其实,应该赶紧从美股润走,去香港、新加坡啥的。
供参考。
股价这玩意儿和公司当前的盈利能力有关系, 但是实在关系不大.
健康的股市里, 股价反应的是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 (至少三到五年) 的信心.
如果对你有信心, 哪怕现在盈利能力不足甚至亏损, 问题也不大.
如果对你没有信心, 哪怕你现在天天有卖白粉的盈利能力, 你的股价也上不去.
那么问题来了, 就算不考虑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 只说这两年眼看着包括滴滴上市风波, 蚂蚁上市风波, 教辅行业大变动, 游戏行业大变动等等等等的这些美股投资者, 对于中概股还能有信心吗?
更何况还有贸易战和中美对抗的现实.
这根本不是阿里的问题, 更和阿里的盈利能力毫无关系.
阿里未来利润能力哪怕保持Q3现状零增长,股价也值150。跌到80多只说明一个问题,市场不相信阿里利润能实现零增长。当然也有信的,芒格就信,他成本180,套得不要不要的。
为什么不信?那就要还原阿里怎么赚钱。
阿里最重要的盈利模式过去十几年没有变化:收门票。
譬如一个水库,扛着杆自己进去钓,这叫ToC。圈起来收门票,这叫ToB。总的来说,阿里是收门票的。当然还有其他服务,你肯多花钱,他还帮你投点诱鱼的饵料;你嗷嗷地花钱,他还卖你引鱼的高瓦灯。
刚开塘的时候,钓鱼佬少。进场的多少都有收获。阿里卖门票赚了很多。然后钓鱼佬多了,多数人钓不到几条鱼,但是少数大聪明升级装备还是钓到了大鱼。阿里卖门票和装备赚的更多。再后来钓鱼佬卷起来了,人均顶着射灯捏着百里香,阿里卖门票和大量装备赚疯了。这是阿里日子最好的时候,但是生态已经出问题了。钓鱼佬们太卷了,他们花的钱越来越多钓的鱼越来越少,这就叫做ROI下降。注意听哦,所有电商从业人员都ROI不离口,像哥这样深入浅出的不多。
为什么说生态出问题了呢?到这个阶段,阿里的可持续盈利模式已经进入瓶颈,但是资本对利润的渴望是永无止境的。于是开始来骗的了,行话叫赋能。你继续打钱,我卖给你提升ROI的解决方案。发现没有,开始套娃了。现在钓鱼的比鱼多,你还有“解决方案”卖,它要么不存在,要么是零和的,加速其他钓鱼佬认亏退场。不管哪种,殊途同归,最终都会扩散“这个塘子钓不到鱼”的风评。淘宝现在是不是就这个风评?这种玩法攫取短期利润的同时也牺牲了鱼塘的长期价值。“让天下没有难钓的鱼”这块金子招牌,砸了。十几年前说这句话,钓鱼佬是很有共鸣的,奉若天音。现在再说,大家当笑话。
但是阿里对从卖门票到卖装备到卖秘籍的赚钱模式有了路径依赖,而且大而化之,自以为是成功的思维“迭代”。你会发现,阿里进入任何行业都会走这个路数。你们原来下蛋的模式不对,需要输入互联网思维,看哥给你杀个鸡。结果就是除了有首发优势的,比如云,干什么亏什么。刚杀鸡时数据刷的挺漂亮,没两年就完了。
阿里仍然有稳定现金流,毕竟有个巨大的鱼塘。但是利润模式老路已经走到头,应该说是走过头了。这就是为什么股价一边跌一边还降费,退回几步保住鱼塘,是一种勉为其难的修正。新的利润模式,发动股价的量级上,还没打出来。
你问这个问题,如果目的是投资,那我的建议是阿里目前产出趋势是下行的,你的成本定价模型需要基于下行周期来测算。如果你只是想看爽文,高赞去找万物皆大棋的片汤儿话就完了。
当时有没有高估不知道,现在很可能还没到低估的时候。其实不只是阿里,大多数中概股,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放眼望去,全是利空,舅舅不疼姥姥不爱。
1.国内政策打压。反垄断、防止资本无需扩张,这让很多企业不敢也不能继续扩张,不进则退。
2.国外政策打压。今天要数据,明天查股东,偶尔还要给你来个政策打压。尤其是现在国际形势这么紧张,很多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发生,资本出于避险的需要,也不会选择这些中概股。
3.自身发展遇到瓶颈,增长乏力。很多互联网企业,现在都找不到方向,缺乏新的需求和增长点,去搞什么元宇宙已经是太监上青楼自我安慰了。现在人口已经不再增加,网民数量基本也不再增加,很多人也已经过了线上非理性消费的阶段。你如果回顾十年前,人口在增加,移动互联带来了网民数量的暴增,线上支付带来的网购便利,从线下到线上的消费转移,这些都是时代的红利,现在这个红利差不多已经吃完了,电商早已是一片红海。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不知道,没方向。
4.内需端口的消费能力始终起不来,基层2亿灵活就业,中产基本加满了杠杆,背着几十年债务,疫情又闹的厉害,哪来的消费能力。即使是韭菜,也要休养生息个几年才能长出来。整体消费起不来,那就只能是内卷。
什么时候上述这些利空消失了、反转了,新的增长点找到了,股价才是见底了。
七年半以前中美没有贸易战,新冠还没来,俄罗斯也没打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