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工业现代化国家生育率低,而落后国家人口爆炸?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xing-xiao-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不能套这个公式。

沿海省份,生育率唯一超过1.1的就是港澳台这三个发达经济体。我们总嘲笑日本生育率低,其实日本生育率比河南还高,和扶贫大省云南相当。这还得考虑二胎效应,据说这几年中国大陆二胎和头胎数量差不多,你可想见年轻人是多生不起孩子。

生育率和卷指数成反比,和工业化却不一定,工业化只是一定程度加重卷指数。为啥连日本人都开始比我们能生了,因为日本现在劳动保护完善了,没人996了,年轻人没昭和社畜时期那么卷了,至少没我们这么卷,所以比我们能生,比俺们河南老乡都能生的多。

零几年时候中国gdp确实没现在高,但也基本完成工业化了,当时我们还可以嘲笑日韩吃不起肉,没办法像我们切半个西瓜拿勺子吃,那时候211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有两三个岗位等着挑,所以那时候我们比日韩能生。

现在我们还好意思笑韩国人吃不起肉吗?


user avatar   feng-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题主说的现象的确存在,下图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纵轴是对数化后的 2019 年各国以当年美元计价人均 GDP,横轴是同年各国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子女数。

显然,人均 GDP 和生育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几乎所有的高收入国家都具有很低的生育率,而几乎所有的高生育率国家,其人均 GDP 都非常低。

那为什么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低呢?

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当然不是一直这么低的。

前工业革命时代是个可以用马尔萨斯模型较好描述的时代,那时候,人类停留在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均收入并存的马尔萨斯陷阱之中。

那个模型预言,任何进步,任何人均收入的上升,都会导致出生率进而人口增长率的上升,而后者带来的人口增长则会吃掉一切经济增长,把人均收入拖回到原本的低水平上。

马尔萨斯模型的逻辑简单而有力,其预言也得到了很多研究的验证。

比如,复旦大学的陈硕老师在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上发表的论文就曾发现,明清时期中国引入美洲作物,虽然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和产出的增加,但这些进步,却最终完全被人口增长所吞噬,而没有对人均产出带来什么影响(Chen and Kung, 2016)。明末到清代中叶,中国人口翻了数倍,而人均收入则变化甚微。

按照马尔萨斯模型的逻辑,人均收入越高,生育率越高,那么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应该更高才对。

这样的现象之所以没在现代出现,是因为从 19 世纪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各个发达国家先后出现了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所谓生育率转型。

下图是几个发达国家十九到二十世纪生育率的变化情况,虽然各国之间略有差异,但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

生育率的下降是经济的长期增长中的重要事件。

不过,事实上,真正重要的转折发生的时间可能要早于生育率的下降。

上图是英国 16 到 20 世纪工资和生育率变化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到 18 世纪,生育率都还是和工资同步变化的。

这是马尔萨斯模型的重要逻辑:人均收入的增长导致生育率的提高,从而使人口增长并反过来降低人均收入。

但从 18 世纪开始,这一同步被打断。

当 19 世纪工资开始增长时,出生率非但没有上升,反倒快速下降。

虽然这段时间中英国人口也在快速增长,从 1800 到 1870 年,英国人口也翻了超过一番,但最终,逐渐下降的出生率,还是使得人口增长没有吞噬掉经济整体的所有增长,使人类走出了马尔萨斯陷阱。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一变化?

一些传统观点将它归因于死亡率的下降橡胶避孕套等新避孕工具的普及

如果这两个因素就够了,那降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就很容易,普及现代医学和避孕工具就可以了。

不过,这两个因素虽然或许都有一定影响,但都不足以解释大部分的生育率下降。

我们逐一来看:

对于「死亡率下降导致出生率下降」的观点,支持者的逻辑是死亡率下降后,父母减少生育数目也能维持足够的子女数目了,因而生育率会下降。

但一些国家,比如美国和法国,生育率下降的开始时间明显地早于死亡率的下降。

详细的计算也不支持这个逻辑,比如在生育率下降前,美国平均每个女性会生育 7 个子女,即使有 30% 的子女会在此后死亡,那一个女性的期望子女数也接近 5 个,如果死亡率的下降是出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那么即使死亡率降为 0,也只能将平均每个女性生育的子女数降为大约 5 个。

然而在现实中,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一个城市女性通常只会有两个子女。

显然,死亡率下降不足以解释生育数目的如此巨大变化。

甚至即使单从理论上讲,这一逻辑也存在漏洞:子女死亡率的下降意味着父母因为子女死亡带来的投资浪费减少了,因而养育子女的成本下降了,逻辑上说,这会导致父母愿意养育更多子女才对。

除了死亡率,用另一个因素——橡胶避孕套等新的避孕工具的流行——来解释生育率下降的观点同样十分流行,然而这一解释同样存在问题。

David 和 Sanderson(1986)做过一个估计,如果一对夫妇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在 24 天的一个周期里平均每周期进行五次有益身心的活动,那他们最终平均而言会有大约 9 个子女。

而如果他们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即使这个措施本身有 12.5% 的失败概率,他们还有 10% 的概率没有使用这一措施,他们最终的子女数也能降到平均三个。

而即使体外射精这样拥有悠久历史的简陋避孕措施都大致能满足这样的条件了。

换言之,即使没有橡胶避孕套的发明,人类也已经有了还不错的降低生育率的手段了。

此外,橡胶避孕套发明和流行的时间事实上也略晚于一些国家生育率开始下降的时间,在它刚发明时,它的成本远未低到大众都能轻松负担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它毕竟只是提供了一个减少生育数目的工具,并不直接影响生育意愿,而显然后者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因而橡胶避孕套之类的工具,虽然可能有重要影响,但依然不是核心因素。

要找到真正的核心因素,就需要去分析生育意愿的变化,而在生育意愿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的生育决策过程。

对于后者,目前最主流的解释框架由加里贝克尔提出。




  

相关话题

  韩国养老金或将 2055 年耗尽,韩媒称韩国正在消失,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警醒? 
  经济大萧条中,钱都去哪里了? 
  如何评价陈经的人口观? 
  哪些被我们不断争论的家庭决策问题,在经济学上早有过研究? 
  如何评价文章《对「匠人精神」的过度发挥,加速了日本制造业的衰败》? 
  疫情结束后,受到冲击的世界各国会用什么方式提振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有不同吗?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走一步看一步」是一个好建议吗? 
  怎么用简单的事例解释经济活动? 
  为什么冰露那么便宜? 
  从现在的开放二胎政策来看,以前的计划生育是错误的吗? 

前一个讨论
金帐汗国对俄罗斯产生哪些的影响?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白巧克力」贾森·威廉姆斯?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