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制度在造就一批懒人的同时,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价值吗? 第3页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去20年里,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长都在2%以下,唯一增长达到过4%的是美国,但美国在发达国家里属于社会福利最低的那一类。

马克思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不可调和的,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何为优何为劣?对无产阶级太好就是那个“劣”就会被市场淘汰


user avatar   babyqu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问出这个问题就是还是没有走出“劳动致富”的怪圈,事实上,真正能致富的都不靠劳动,而是靠资本或其他东西。

但很多人就是不肯承认,死都要说资本家多么努力多么勤奋,可能是精神资本家,也可能是自己心里面就是有一种魔杖。

大大方方地承认:富人就是靠资本致富,富裕的国家也是靠资本致富,哪怕每天睡大觉打游戏也能致富。你两只手两只脚能比别人强多少?但100万拿去投资就是可以大概率比你1万拿去投资强。哪怕大家增长率一样,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更不用说钱多了反而保本固定收益可以更高,不信你看看各种理财产品是不是起投金额越高的收益率反而越高?

因此,真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大大方方承认,人家国家的主权基金就是钱多,人均几十万美元,每年投资收益给到每个人就有上万美元;大大方方承认,人家分配制度就是更平均,每个人都能分到,而且差不多;大大方方承认,人家每个国民一生下来就是资本家,就是有权获得这些投资收益的。

不要用小镇做题家那套勤劳致富的理论去套这个世界,说实话,真的,非常幼稚。


user avatar   xiao-xiao-yi-98-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始终觉得这种“人活着就要创造社会价值”这价值观多多少少沾点……

我就说心里话吧,坦率地讲,我从出生到现在这20多年人生的绝大多数奋斗目标都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舒舒服服的混吃等死,并且为此而不懈奋斗。

如果再高尚一点,我就希望我的父母家人和最好的朋友们,有一天能和我一样舒舒服服的混吃等死,并且为此不懈奋斗。

如果再高尚,高尚的不能再高尚了,我就希望全世界渴望能够混吃等死的人,有一天能和我一样舒舒服服的混吃等死,并且和我一起不懈奋斗。那个什么什么就一定要实现对吧。

我觉得能达到这一步,也就算是天下大同了。

可是我发现共和国诞生70多年,ggkf三四十年,在创造了巨大财富,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之后,在大部分老百姓都至少能吃上饱饭、穿上暖和衣服、看个电视乐呵呵活到六七十岁之后……我们的国家出现了这么一批人——

他们有理想、有信念、处处体现着“国士情怀”,每个问题都站在人类、国际关系、大国博弈、千年大计去考虑问题……那叫一个深远,深刻,深邃……


无私伟大到什么程度呢?担心国家给人民的高福利太多,国家会撑不住了……

人家西方政府在别国投资建工厂,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就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建厂,不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吗?这也能批评一番。

我就想知道让资本家去投资异国工厂给本国老百姓发福利,到底错在哪儿了啊……咱国家的企业去国外赚钱(比如小米/华为),然后用收的税给我发福利,我做梦都能笑醒好吧……

总之就是一句话,某些“非懒汉”的思想中心就是:绝不能让大家舒舒服服地活着、大家活舒服了,就没有人愿意干脏活累活了,那我“个人的伟大理想”找谁实现啊……





user avatar   neopeking19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失业人员是产业后备军,资本家用他们来压价,所以还是间接的创造了价值。

doge


user avatar   eidosp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达国家为什么能这么做?

因为源自把中低端行业转移给了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通过投资获利,另一方面通过专利和标准获利。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他们没有条件养这一批懒人。


比如一部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机,假如售价1000元,那么首先是有55块钱的专利费,再加上SoC大概几十块钱,射频模组几十块钱,高通可以拿走大概接近200元的收益,其中除了芯片等物料成本几块钱以外,利润率是很高的。

如同“资源诅咒”导致无法工业化一样,“专利诅咒”导致他们与其苦哈哈的搞脱贫,不如直接发食物券


但我们因为是被剥削的一方,没有那么多的利润拿来赎买底层,所以选择了苦哈哈的用各种方式扶贫——昨天全部脱贫。

但是资源总有用完的一天,专利也有失效的一天。如果没有科技革命,后发国家迟早能追上来。于是为了维持这个结构,他们选择了制裁——当然好在我们还是个强国,不然就直接枪炮伺候了,不至于等华为造出光刻机被枪炮伺候时会被问“为什么没有预研备胎歼星舰”。


至于是否创造更大社会价值跟你有啥关系?只要他们还在坚持这套盘剥的体系,他们创造的社会价值越大,你的日子越难过…


user avatar   mei-teng-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工作中一直有个感觉,就是纽约那边的人在工作中似乎要比伦敦的人更加谨慎、更避免做决定、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总体表现是他们不愿意挑战上司的权威、做事情事无论重要与否,都会花很大的精力尽力保证不出问题。工作很辛苦,但似乎效率并不高。

这种在很多人看来是"好员工"的代名词,但在我看来却是有着巨大的代价:它让团队的成功极度依赖领导者的水平。此人一旦犯错,很难获得下属的反馈,容易导致团队抱着一起翻车。另外员工因为平日里多是按照上司的意思工作,容易变得缺乏创造力,或者说缺乏创造的动力。一旦在组织架构上出现这种领导,从其开始往下的团队就会变得墨守陈规、死气沉沉。

这一点我跟媳妇提起,她也意识到他们公司(另一家跨国大投行)也是有这个情况,因此这个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我一直很奇怪,美国作为机会之国,华尔街的体量比伦敦还要大上许多,为啥会是这个情况?

那天我跟一个从英国移居纽约的同事聊天,提到两地职场文化区别,他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他的分析是有下面几个原因:

1)美国的福利不好,所以整个社会文化里有一种"谨慎小心保住工作"的态度。相比较下,在福利好得多的欧洲社会,有更多人会有"这份工作我就算不干了也不会怎么样"的想法。这种态度上的区别不会显性地呈现在所有的人的身上,但会隐性地影响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2)美国那么大的人口基数和移民,肯定也有许多敢于冒险的人。但这些人中的移民多面临绿卡排队的问题导致工作中谨小慎微,而且很多也会觉得华尔街投行谨小慎微的气氛很压抑,于是去了芝加哥,甚至直接跑去西海岸做科技产业了。


user avatar   zhou-shu-ya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了996的福报,他们的人生真可悲!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福利与现在流行的所谓“内卷”有某种内在联系,所以近来被越评价越高。但实际上二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事。

人类(社会)与动物群居的本质不同之一,是没有把自然淘汰的丛林法则做到极致,或者说是反自然的。尽管比较炒蛋的文化包括欧美文化,狼图腾等早期是更贴近丛林法则优先放弃老弱妇幼的。

人类这么做除了道德因素,稳定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人都会老去,人人都会弱去。福利也好,敬老也好都是去除了后顾之忧。大大降低了社会的运行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稳定因素更是如此。

至于让一个贫穷的天才冒头胜过养100个懒人,是一个重要因素,但非主要原因。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同等条件下,

竞争力
北欧加拿大<西欧<美国<内卷的中国。

学术界北欧的高福利政策恐怕也一直争议极大。甚至牵扯到社资的意形。

同样,所谓“内卷”走向极致,也导致积极性创造性下降,心理健康出问题,甚至出稳定问题,最终导致对成本效率的负面影响。

所以,平衡点很难找。而且不同机制下平衡点还不一样。

目前来看公司国家竞争,965就是干不过996(统计意义上,其它因子相同时)。人的本性肯定有向懒的一面,965甚至954肯定比996舒服,公司也可强制执行,国家之间竞争咋办?

所以,千万别非黑即白。

另外,北欧加拿大那种高福利,还面临一个皿煮体质的固化强化。1个天才可养100个懒人。但票数呢?所以一旦走上高福利道路,你退都退不回来。

除非AI机器人尽快补上,整个欧洲大陆也只能一步步没落。当然,要选生活,谁不希望象他们那么悠闲?


user avatar   shi-jie-xian-bian-dong-lu-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真的很好奇,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生产出的社会价值总得有人用吧?

高福利的发达国家的社会价值给了全体国民,当然也包括某些懒人。

那菲律宾生产的社会价值给了谁啊?


未来要是有一天,低端的劳动力和大部分社会价值由机器人创造了,那是不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没用了,所以该让他们饿死呗?

我并不赞成北欧那种杀人犯都能玩PS4的模式,但菲律宾这种地方怕是没资格碰瓷别人白左。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许多人以为经济是取决于生产,所以社会不应该存在懒汉,那是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其实经济是取决于需求,所以在生产力足够的情况下,不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才是对社会经济的阻碍。

当然,人家也在反思,高福利有好处也有坏处,某种意义上确实是在鼓励人不工作。这不就在研究怎么才能用全民基本工资取代现有的高福利制度吗。




              

相关话题

  加息利好哪些行业? 
  武汉在全国未来的经济版图中 会有一席之地么?换句话说,会有未来么? 
  2020 年你对你所在的行业和当下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建议? 
  离2016年终还有两个月,日本会有什么大事件吗? 
  如何看待 2017 年 2 月中国外汇储备重回 3 万亿美元? 
  交易中的大道至简指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大道至简? 
  为什么日本和韩国台湾的人均用电量差距这么大?中国未来的用电量会稳接近韩台还是接近日本? 
  中国能在2020年左右GDP达到美国GDP的90%吗?2020年左右中国人均大约可以多少? 
  北欧为什么富裕? 
  如果中国与印度公开宣战,战争规模会有多大? 

前一个讨论
革命一定要流血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人大代表熊思东建议加强性别差异教育,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