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国内消费者对安全性能的判断有几条朴素而模糊的观念:一是进口>合资>自主品牌,二是德系车>日系车,三是豪华车>平民车,四是沃尔沃最强。形成这样的观念,反映了中国汽车在供应链与制造水平、技术与设计水平上与汽车强国的差距。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随着国内造车水平全方位提高,这4条朴素观念基本都过时了。
现在要想判断一辆车安全性能好坏,应该看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应该看最新的碰撞测试成绩。
具体来说,应该从三个层次来看:一是看碰撞安全测试的总成绩,二是看小项成绩,三是看该车企的应试思维重不重。
汽车的碰撞安全标准很多,让人眼花缭乱。咱们就是买个车,总不能把各个标准研究一遍吧?我来概括一下,碰撞安全标准可分为三类: 「入学资格考试」、「高考」和「数学竞赛」。
以最常见的正面碰撞为例,GB11551-2014、ECE R94、FMVSS 208就分别是中国、欧盟、美国三地的强制标准。
国家强制标准就像入学资格考试一样:能通过未必就是学霸,但过不了一定是学渣。
不同地区的强制标准要求存在差异,以正面碰撞为例:
能在市面上买到的车,肯定是符合当地的强制标准的。作为消费者不需要研究得很细,只需懂得一点:一般来说,能同时通过多个地区安全测试的车型,会更安全一些。
作为入学资格考试的国家标准,更新起来是相当谨慎的。如果它频繁、草率地提高要求,就会打乱车企的研发节奏,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这时候,就需要高考来考察安全性能的「区分度」了:高考没考上重点,也不至于退学,因为还有二本、专科;Euro-NCAP (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没拿四星五星,也能在欧洲销售,但很可能卖得不好;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拿了五星,看定量分值也能进一步分个高低。
前几年,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hina Insurance Automotive Safety Index)以25%偏置碰撞一鸣惊人;更早之前,IIHS(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刚引入25%偏置碰撞也将一众豪华车斩于马下[1]。
这是否证明了,C-IASI与IIHS的测试就一定比C-NCAP 与Euro-NCAP更具有参考性呢?
未必!这是因为,IIHS与C-IASI就像数学竞赛,在25%偏置碰撞等单项上的要求很高,但考查的全面性不如Euro-NCAP与C-NCAP。例如,C-NCAP关注行人保护、儿童保护、被撞车辆的保护、主动安全性能,而C-IASI就没有。
数学竞赛保送北大的学霸,实力毋庸置疑;从高考大省裸分考上清华的学霸,综合实力也许更强 —— 这就是我眼中的C-IASI与C-NCAP之间的关系。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没必要去吹C-IASI踩C-NCAP。相反,二者互为补充、良性竞赛,对消费者才是最有利的。特别是,C-NCAP在2021新规之后,各项测试标准提升显著。
C-NCAP成绩数据都是公开的,在官网[2]输入检索条件就可以查询你感兴趣的车型。
我们找出新能源车型的前十名,汇总起来列个表。可以看出:
前十名中,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各占一半,旗鼓相当 —— 传统车企靠的是技术积淀,造车新势力靠的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初心和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更舍得用料投入。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传统车企的新品牌」岚图FREE能拿到第2名的好成绩就是意料之中了 —— 因为它既有传统车企的技术积淀,又有新品牌的初心与决心。
去年7月的「烟花」台风期间,我就曾试驾过岚图FREE这款车[3]:
当时开起来,给我的感觉就是扎实稳健的小坦克,操控信心很足。这源于底盘采用了全铝合金材质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 + 可上下调节100mm的空气悬架,调校也非常成熟。
当然,安全性能光试驾是试不出来的,但是从底盘的用料投入与调校成熟度来推断,想必安全性能不会差。因此,这次岚图FREE在C-CNAP中拿到新能源汽车总分第2名的成绩,一点也不奇怪。
一般来说,消费者看到碰撞安全测试的总分也就到头了,但如果能够细心再看看小项得分的话,会让购车决策更有针对性。
例如,完全正面碰撞试验与正面40%碰撞试验的成绩,由驾驶员、副驾驶员、后排乘客三部分组成,其中后排乘客在评分中占据的比例为20%。这意味着,如果你买车主要是自己开或小两口开,那就可以更关注前排成绩;如果是三口或四口之家,那后排坐的很可能是长辈或孩子,后排的安全性甚至更重要一些。
岚图FREE作为一款大五座SUV,后排很可能是有乘客的。从C-CNAP测试结果来看[4]:完全正面碰撞测试的主副驾驶位保护良好,后排乘客保护拿到了满分,得分率93.38%。
正面40%碰撞试验中,主驾驾驶位与后排乘客都保护良好,得分率89.27%。
侧面碰撞试验表现优秀,得分率100%,拿到了满分。这主要由岚图FREE车身安全结构用料十足决定的:高强度与超高强度高占比75%以上,1500MPa以上的热成形钢占比31%。
侧面结构上也进行了特殊设计:B柱使用了1500MPa的超高强度钢,车门门槛使用了1500MPa的双层结构超高强度钢,而车门防撞梁更是使用了行业最高等级的2000MPa强度的热成型钢。
值得一提的是,岚图FREE在主动安全方面也拿到了满分(得分率100%,其中小项AEB CCR接近满分)。这主要源自岚图FREE标配了L2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24个智能传感器,无论从驾驶安全预警到主动执行干预,均能辅助安全驾驶。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车型的安全水平与碰撞安全测试的严格程度螺旋上升。例如,IIHS刚引入25%小偏置刚性碰撞时,各种豪华车型都扛不住斩于马下;短短几年之后,大部分新上市的车型都拿到了Good或更高的成绩[1]。
这与咱们中学时期的应试思维是相似的:高考大纲范围内的知识,重点学习;大纲之外的知识,一律不看。这么做也是情有可愿、无可指责: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下,只有这样做才能追求成绩最大化。
近几年的车企中,却出现了一些异类: 它们不满足于碰撞安全测试的应试大纲,还能从用户真实安全的角度出发做一些「过度设计」或「超前设计」。
例如,设计于2016年的蔚来ES8却在Euro-NCAP的柱碰测试(C-NCAP 2021新规也加入了这项测试)中拿到了高分[5],这种「过度设计」或「超前设计」就不太可能产生于应试车企。
当然,用户思维与应试思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也没有一个定量的指标来描述用户思维的程度。作为消费者,只能观其言、听其行,从车企的一举一动中去判断它能多大程度上真正做到从用户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应试角度出发。
岚图FREE的C-NCAP测试,就邀请了岚图用户到现场观摩,零距离观察碰撞结果。
一方面,这反映了岚图对自己产品的信心,既不怕「现场考试翻车」,也不怕用户零距离观察时发现小瑕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岚图想打造用户型科技企业的决心。当然,对用户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体验,能够亲身感受到车辆碰撞的威力,从而更加注意安全驾驶,减少安全事故。
岚图一直在表达打造用户型科技企业的决心,例如去年的岚图用户之夜VOYAH NIGHT上,邀请了数百位车主前来参加,还把每位车主名字打在大屏幕上。这些活动,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公认用户企业的蔚来汽车的NIO DAY.
若一家车主真的能将用户思维贯彻始终,那对车主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平时有更多活动可以参加、意见更容易得到有效反馈,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产品本身很可能就包含着不少能带来用户价值的「过度设计」或「超前设计」。
当然,俗话说得好,听其言观其行。一家车企的用户思维究竟做到什么程度了,还得由消费者自己来判断。
做个总结,买车时如何判断一辆车的安全性能好坏呢? 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售价
然后是碰撞测试成绩
最后就是安全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