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不推行柳公权的书法,后世有没有以柳体为基础发展成为的书法家? 第1页

  

user avatar   lin-wan-z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建议题主专门读一些柳公权书法研究的专著或者论文,相关的研究者会给你比较全面的回答。

你对柳体、欧体、颜体的评价有一些问题,需要客观公正的评判,不可刻意拔高或存在偏见,当然这需要时间来认识。

柳体确实法度很森严,但给人的感觉不是温和的,而是冷峻的。所谓的“冷峻”是讲其沉着而严肃,凌然不可侵犯的。因此柳体楷书的似乎点画有如“长枪大戟”。其点画形态的刚硬与力度,结构的张力与舒展都达到了极致,当然柳体楷书仍然是饱满的。

我谈谈我对柳体的一些认识。最初我喜欢上书法是因为颜体和柳体,为什么呢?颜体和柳体的笔锋是最明显的,因此一看就能感觉到书法形式上的美感,直接而且这种感觉是强烈的。

历史上颜柳并称“颜筋柳骨”,简单说颜真卿的书法多丰腴之感,柳公权的书法多硬朗的骨感。这是两种审美。

而作为初学者的我,毫无疑问地被这两种美所打动。并开始自己学习,临摹他们的作品不亦乐乎。

上了高中后,我开始跟着更加专业的老师学书法,楷书方面老师只教欧体,没办法,我只能学欧体。

说实在的,在那时我觉得欧体一点也不美,像是打印出来的楷书印刷体,在彼时看来太含蓄太内美,我完全捕捉不到。

学了很久,我开始喜欢欧体,觉得他的点画、结构都好看,并深深地被它含蓄安静的张力所打动。于是我沉醉于欧体,2009年我来到杭州,跟着刘庭全老师系统地学习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中,写颜体的人不多,写褚体的很多,写欧体的就更少了。

大众的审美与专业圈的审美是不一样的,大众的审美只考虑我喜欢,我看着舒服。也就是只停留在“眼观”而没有进行实操。大众不会考虑到是否好学、易学,是否可以轻松地从临摹转换到创作的问题。

是否推行或流行某种书风,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决定的。

比如说写得是否够好,是否能够作为标准(典范)去推广,柳公权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艺术水平是无可置疑的,那么他的楷书可以作为典范推广开去吗?

个人看法可能会比较难,我们的传统文化比较偏爱含蓄内敛的审美,讲究中庸之道,即掷其两端而用其中,两个极端都不取,而是在中间取一个合适的点。我们看柳公权的楷书,是含蓄、内敛的吗?不是,他的字锋芒毕露,森然肃穆;然而有学者认为“露”构成了柳公权楷书的基本特征。从柳楷书风的“露”的审美看,要推广开去几乎不大可能。

“楷书四大家”有两种说法,一是颜、柳、欧、赵(孟頫),一是颜、柳、欧、苏(轼)。有三人在唐代,我们比感受一下颜、柳、欧在书风上的不同。


是否好学、易学,对于一般的读书人而言容易掌握书写、结字的技巧,这是本着实用的观点来看,在古代书写对考试的影响比较大,唐代的科举中有“以书取士”的讲法,到了明清台阁体、馆阁体对考生书法的要求更加细致,千人一面。

就柳公权楷书而言似乎并不容易学,从历代书家取法的结果看确实如此,学习并有所成就者少之又少。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没有一个时期是以柳楷作为典范来推行的,具体情况如何还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赐教。

还有,楷书到行书的过渡衔接也是人们学习楷书会思考的一个问题。

比如学习颜真卿的楷书之后,过渡到行书比较顺畅,在颜真卿本身他既有经典的楷书也有不朽的行草书,如《祭侄文稿》。我写楷书、行书比较少,为什么可以顺利过渡我还不能讲得十分清楚。历史上学颜书的多擅长行草,比如苏轼、蔡襄、何绍基等等。

苏轼的楷书学颜真卿较多,而且形成较为明显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大。前面说楷书四大家中有推苏轼的,你看了苏轼的楷书作品后肯定也会赞同。苏轼的楷书似乎加入了行书的笔意,势态飞动。

其行书《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可见其水平之高。熟悉《祭侄文稿》的朋友也许能明显感受到取法颜真卿而贯以己意别具一格。

当然某个时代流行某种书风和朝廷的风向标是分不开的,简单点说与皇帝的喜好有很大的影响。

至于有没有以柳体为基础且有一定成就的书家,答案是:有。相比较而言,比较少。比如说溥心畲、启功的书法就受到柳公权书法的影响。


在当代的书法专业圈子里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柳体不能学,大家都这样做。学颜真卿、褚遂良、智永、魏碑等等,甚至学习赵孟頫,就是不学柳公权,这着实令人搞不懂,毕竟柳体也是典范。

吴先生的文章谈到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道理,供大家参考。


user avatar   vissa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




  

相关话题

  美术生在画裸体的时候如何克服自己的生理反应? 
  如何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 
  为什么有人说杨绛先生是最后一位大师?现在还能被尊称为先生和大师的有哪些人? 
  陕西考古在西安西咸新区发现颜真卿真迹,它的考古价值如何?对书法界会带来什么影响? 
  在艺术的主题中,生死与美丑哪个更为深刻? 
  艺术天赋有没有可能流失掉? 
  日本的漆器跟中国的漆器在工艺、风格上有何异同? 
  如何看待青海美协主席王筱丽承认抄袭,你有什么想说的? 
  有哪些外国的顶级文物被收藏在中国? 
  历史上有哪些作死的艺术家?各有哪些作死行为?怎样评价其行为? 

前一个讨论
为何信佛数年,生活没什么改变?
下一个讨论
烟酰胺被吹捧的那么神奇,为什么很多很人用了几个月一点儿效果没?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