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罗振宇的骗局,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一文? 第1页

  

user avatar   luo-che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花钱买到的不是知识,而是“我学到知识了”的感觉。


user avatar   lao-yang-liao-gao-kao-zhi-yuan-t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知识付费平台那些售价几块钱的文档和音频怎么来的吗?很多是来源于拆书,拆书,已经让知识付费沦为一场闹剧。


什么是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也叫内容付费,是近些年兴起的概念,意思是花钱买知识,具体形式很多,罗辑思维的得到APP、樊登读书会、有书、短书、小鹅通、知乎LIVE等等,大都以平台的形势存在,罗辑思维和樊登读书会是最大的。

可能有人会奇怪像罗振宇、樊登为什么各行各业都懂,历史政治科技文学经济……好像什么书都看过,按说一个生意人、一个团队负责人、一个公司的领导需要面对很多繁忙的事物哪有那么多时间看书?

答案来了,拆书就是非常重要的来源之一,不敢说全部,但是现在很多知识付费的内容来源就是拆书。


什么是拆书?

拆书不是把书拆开,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大概什么意思呢,就是拿过来一本书,先通读一遍,然后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提炼出来,美其名曰为干货、知识,然后把它卖给知识付费平台,算是投稿的一种形式,或者自己在平台兜售。但一般是直接卖给平台,因为付费用户基本上是冲名气来的,没名气没人买。


为什么要拆书?

主讲人每天都要讲故事,带人学习书籍,自己根本也没时间去读,也不一定读的懂读得下去,只有收集大量的拆书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行为。

刚开始这是一种引流方式,后来慢慢成为知识付费的一种内容,无形中契合了人们的内心需求,这个生意也慢慢越做越大。


拆书的套路

这是一个大学生拆书从业者的总结,重点是要通俗易懂。

这个大学生在知乎介绍了他的经验。


怎么拆书?红杠是重点,圈起来要考。




拆书的案例


比如《金雀花王朝》这本书,上面的那个大学生按照上面的套路,先大致泛读一遍,然后拆书,拆成几页A4纸内容的干货,以2000左右的价格然后卖给某知识付费平台,平台把干货上架,有文档有音频,卖5块钱一份,居然卖了好几千份。

这本书要是认认真真读下来得十天半个月,如果深入了解还得查资料什么的,那就需要更长时间了。因为这本书近700页,像块砖头一样的外形令人望而生畏,算是半学术半通俗的书籍,尤其是对英国宪章的叙述和对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博弈的分析还是有点晦涩。

现在如果有人告诉你,你花5块钱在知识付费平台上买的这本书的干货,其实是一个大学生拆书拆来的,你会怎么想?反正我是打死也不敢相信一个大学生会拆出什么干货来?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购买呢?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不是拆书的人拆的菜,而是给知识付费的人基本上不是读书人。他们只想通过所谓的知识付费来掌握所谓的知识,但却对知识缺乏基本的判断力。读书是不可能读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读书的,别说让他花钱买《金雀花王朝》这本书来看,就是免费给他也不看,因为他看不懂,看不下去,看书对他来说是受罪。但是花5块钱就可以得到干货,多划算,又通俗易懂又可以很有底气的告诉别人这本书我读过了,什么,不信?看我跟你巴拉巴拉……信了吧,我5块钱能是白花的吗?

要是花5块钱要能买到真知灼见也行,问题这不可能是干货,只能是别人吃剩的小甘蔗渣。


拆书的都是什么人?

1、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还是大一大二的居多,大三大四比较忙了;2、自己的团队,大量招实习生;3、其它,比如兼职和业余写手等。


这是隐性的侵权行为

现在通过拆别人的书卖钱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生意,绝大部分知识付费平台都在做,虽然没有明文的法律规定,也不可能受到什么惩罚,出版社和作者也没理由提起申诉,但这本质上也涉嫌侵权。


为什么很多精英人士也喜欢知识付费?

这是某些平台的唬人之处,他会告诉你有我们的用户中有多少教授、总经理、董事长、艺术家……好像他的课是别人成功的法宝之一,这么牛的人都在听我你还不快到碗里来?

隔行如隔山,一个物理学教授对历史学的认知不一定比得上一个普通人,一个总经理董事长对文学的认识不一定比得上一个高中生,一个艺术家对管理学经济学的认识不一定比得上一个普通职员,他们只是在他熟悉和擅长的领域有话语权,哪怕是钱学森还迷信气功和特异功能呢,牛顿还迷信炼金术和上帝呢。其实这些知识付费平台吸引的就是以这些人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和充满焦虑感的年轻人,这个群体统一的特征是有知识没文化,缺乏公共文化。

有一个常见的论调是这些知识付费即便用处不大总比刷抖音、看微博等强吧,现在明白了吧,如果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还真不一定,起码人家知道自己在消磨时间,起码得到了舒服,而你只获得了一种获取知识的错觉。


知识付费就没一点好处吗?

万事无绝对,拆书拆的好也有用,起码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心态正常一点,把此类课程当做脱口秀,也有用,起码打发了时间嘛;如果把知识付费当成师傅领进门,也行。

可是,从现状来看,拆书的从业者和知识付费的内容来看,肯定不是良莠不齐,而是良莠莠莠莠莠莠莠莠莠莠莠莠莠莠莠莠……不齐。


user avatar   dh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得到》多个专栏的订阅用户。感觉题中文章的作者和此问题下的回答者很多都没用过真的用过“得到”,所以写的回答都在鞭挞“自己脑海中的罗振宇和得到”,让我这个亲历者现身说法把

知乎er脑子中的“得到”是一个到处都是“提高认知”,“塑造商业思维”之类的文章的地方。的确有专门卖这个的“专栏”,但是也有一些“清流的”。比如我订阅的某专栏,主要是讲一些科技故事,做一些科普,水平比知乎er的那种10k+的回答是只好不差的。最近讲“数学科普”,在我一个数学博士后眼,虽然讲得很浅,但是贵在无大错,说明这个作者还是有货的。还有一个专栏,类似于《一千零一夜》那样的读经典节目,有一篇专门就说“我这里讲的国学都是“没用”的东西,国学本来就谈不上“有用””。这两天这个专栏讲“昭明文選”,愿意讲这个东西的地方不多了,且听且珍惜呗。 我同时还订阅了一个每一期放一首古典音乐的专栏。 这几类和成功学是无关的,压根也不打什么“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那样的幌子。这些专栏的本质有点像“有声版的知乎高赞回答集锦“,老实讲,大部分拿出来放到贵乎下面对应的回答里面也可以拿个几千上万赞的。我为这些节目付费就和我会关注 @李雷 的原因是一样的。

这些文章算不上“知识付费”吗? 我觉得还是要算的,因为它们主要还是“知识优先”,不是在努力输出什么价值观,虽然会自然地加入加工者自己的思维,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也基本做到了还原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不是什么系统的知识,我也不打算通过它们获得系统性的知识,主要是为了解闷。所以我呢,乐意花钱买来听,谁让我从小养成了睡前听故事的习惯呢?

说实话,那些指望花个几百块,每天半小时就改变人生的人都是想瞎了心。你大学四年每年几千几万学费砸下去都做不到的事情就别放在几个“知识娱乐”甚至“知识娱乐”都算不上的知识中间商上。

真正能改变人生的不是什么tmd的提高认知,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大部分人缺乏的压根不是认知,而是行动力。知行合一的关键在“合一”上。举一个我个人的例子吧,学英语背诵课文有效吗?大部分人在脑海里想一想应该是有效的,但是几个人去做了呢?没几个能做到。我高中就“傻到”去做了一次,坚持了半年,然后把英语提高了40分,从90到了稳定130+。高考全科目考差了,但是英语依然稳定发挥。我曾经满怀热情地把我用的这个方法介绍给几个同学,他们都拒绝了,嫌麻烦。

所以咯,即使让我怀着最大的善意,认为“得到”某些专栏的“技巧”都是对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毅力、时间和条件把那些方法用一次看看是否真的有效。你总不会以为任何“方法”只要过了脑子就会发挥效果把?就算是完全存在于脑海中的数学,你只是“听过”也是没用的,也得自己用很多次才能熟练。我在知乎上就回答了一万遍“上课都能听懂,但是题目做不出来怎么办?” 不管什么东西,只是听,不过脑子都是容易的。


user avatar   morgan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识付费就和交学费上学接受教育一样,只是获得一个学习的机会,没人保证你学完就牛逼。

学得好不好,要看自己用不用心;学得对不对,要看自己的课程选择

现在自媒体形式的“知识付费”,和学校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学校教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其他专科教育和高等教育,多是有官方或者权威背书,缺点就是照本宣科多,既然是教育你,就不怎么在乎接受交易者的感受,管你是不是觉得有趣,反正教了你就要学,管你有没有耐心,反正要学会就要重复练。

因为传统教育的这个缺点,自媒体“知识付费”就有机会了,只要把形式包装成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要管内涵,都一样能获得很多受众。

让“知识付费”喜闻乐见,可以是包上糖衣,比如大行其道的“成功学”,也可以强调易学性,比如“零基础学会XXX”。这种“知识付费”教育,给的更多的是受众感觉自己获得技能的满足感,而不是获得技能本身

不过,人总是要吃饭的,人总是要数自己钱包的钱的,当发现投入时间和金钱之后,并没有获得回报,只不过一时爽,自然会不满。

我在知乎开Live也算搞知识付费吧,但只敢教自己真懂的那几个具体技能方面,我甚至都不敢讲“如何成为优秀的程序员”,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一两个小时能教完的,扯些没用肯定招骂,还是一次教一个具体技能来的实用。

知识需要时间积累,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没有捷径


了解更多人生大道理请关注

@程墨Morgan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user avatar   Padmasambha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里面有很多我妹子的照片!!

和视频!!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大原因,第一个是地位。姚明和林书豪在NBA的地位不一样。

姚明进NBA的时候,抛开状元的身份,所有人都知道斯特恩是把姚明当成中国版jumpman一样捧,给了未来NBA符号式球星的定位。给最一流的资源,那时候火箭是个小弱队,进不了季后赛的,一个赛季下来全美直播都没几场。结果姚明来了年年雷打不动上圣诞大战,奥尼尔科比那时作为联盟头牌,死敌那么多,圣诞大战全都让给姚明火箭来打。一直到奥尼尔东游去了热火,奥尼尔圣诞大战的对手才换成科比。当时乔丹马上第三次退役,科比本来被捧为接班人,结果出了鹰郡事件,卡特希尔都连年重伤,詹姆斯韦德这批人还未成熟起来,NBA急缺立得住的偶像,斯特恩为了保住NBA的品牌力广撒网,谁也不知道未来的联盟的logo式人物是谁。那时候全明星网络票选,中国网民多,姚明新秀赛季就上首发,第二年直接当票王,挤掉奥尼尔,咋没像现在一样改制度,网络票选只占一半。

姚明进了NBA是这个地位,所有球员都看得见,场上场下小动作放一边,谁敢种族歧视?无意间蹦出几个涉嫌歧视的词,全都赶紧道歉。第一个赛季穆大叔场上直接一肘子怼姚明喉咙上,给姚明怼晕了,场下敢蹦一个辱华的词儿来不?

林书豪就是个落选秀,十天合同一签的临时工,地位和姚明根本比不了。

第二是国籍,对于美国球员球迷来说,姚明是中国人,是代表中国男篮打球的,跟美国没啥关系,是带着庞大球迷群体来送资源的人。而林书豪是美国人,土生土长的美国篮球人,也曾经入选过美国篮球集训队,是跟大家一起抢资源的自己人。美国球员,球迷,媒体等会更在意,对他批评得也会更直白,更苛刻,更不留情面。日本韩国啥艺人来个出轨有了小三啥的,who care?但咱本国文小哥吴大叔来个出轨小三的事儿,微博服务器都扛不住,会爆。

第三就是心理因素,反差。你可以忍受空降来的学霸一直比自己成绩好,但是如果哪天有个学渣考得比你好,你就会很不爽。姚明就是那个空降来的学霸。来的时候就是状元秀,几乎联盟第一身高,比奥尼尔都高一块儿,新秀赛季就打上主力,场均十多分,后面常年前三名的命中率,在那个内线为王的年代,谁站在场上只要不瞎都看得出来姚明不太好对付。

但林书豪就是那个逆袭的学渣。从前几年大家都不放在眼里的落选秀,到哪支球队都是被裁,突然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和话题性,甚至打上了无数球员梦寐以求的主力,很多人心里不舒服。就连我作为林书豪球迷,看到丁威迪打出来了,我心里其实也是不爽的。

林书豪遭到歧视和其他不公正待遇的原因有很多,但和姚明相比,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以上三个。谢谢阅读




  

相关话题

  如何让flag不倒? 
  社会上的骗局有哪些? 
  为什么值得向知识经验付费?知乎或其他平台付费的咨询通常能得到什么好处?哪些类型的问题最值得付费咨询? 
  哪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逛知乎真有用? 
  为什么中国高校教科书中的理论大多是来自西方的? 
  你们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方法调节情绪? 
  有什么书籍推荐? 
  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知识等于智慧吗?知识与智慧的区别、关系、距离是什么? 
  律师被「白嫖」是种怎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大城市本地人收房租都能月入过万, 感觉很不公平, 怎样正确看待?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尼康无锡工厂突然关闭,全厂2268人被裁员?





© 2025-01-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