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人为什么不去做学术、做工程赚钱,而要做翻译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些人本来就应该是队伍里的carry,为什么要去做翻译这种支援型工作?
所以翻译专业知识看似简单,却是一种无解的“两难困境”:能翻译好的人,本身就不需要做翻译了,而是直接可以利用这个专业获得大量收益了;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会安心做翻译,但看不懂,所以就胡乱交差,前言不搭后语。
其实换个角度就懂了:如果想做高精尖的科研和工程,本身需要最厉害的人;
而所谓“最厉害的人”连英语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学不会,这难道不矛盾么?还需要人翻译,难道不是直接看英文原版最好么?
是的。特别是近来,有许多人在做这件事。他们把简体中文互联网上,许多人对于战争、性别权力、种族歧视等重大议题的独到而尖锐的理解,翻译成英文,传播到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惊叹。
让世界领略到了来自东方的先进思想和超越普世价值之上的另外一种价值,让外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冲击,纷纷为之侧目!
善莫大焉!
没用
民族和国家的底蕴无法靠这样的方式提高,至少目前还没到能靠这种方式提高的程度。依靠这样的方式提高,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据我看来,大部分人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对于一个基本的事实,都缺乏根据判断和思考能力,所谓的“大搬运”、“大翻译”、“大学习”也只是把人变成这些材料的复读机而已,不会引发大规模的、现象级的思考或者批判。
但是反过来说,他们,也就是绝大部分人,真的需要这样的能力吗?答案在目前来看也是否定的,他们并不需要,或者说有人需要让他们不需要,如果人人都会了,他们的耙耙柑大就破产了,这是任何依附于耙耙柑大谋取生活或者需要耙耙柑大实现某些目标的群体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根本问题不是语言上的障碍,而是思维模式的鸿沟,是封建集权专制通过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那些过时“文化传统”,是落后时代的思维方式。现代社会思维方式、完全的舶来品,你们的祖辈自然不会,你们的父辈可能不会,而你们,是有人在刻意诱导,不让你们会。
换而言之,中国人,缺课了。在高速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没有给予思维锻炼足够的重视,甚至于连我们的教育都是为物质的高速现代化而非大脑思维现代化服务,这是很悲哀的。更可笑的是,身处悲哀之中的人们,我说的就是大部分连正儿八经本科文凭都没有的国民,竟然还有脸嘲笑人家,污蔑一些客观上并不是那么地为物质高速现代化服务的教育为“开倒车”,这太市侩了。我并不是不赞同以物质的高速现代化为目标的教育,相反,我知道这样的教育对于我国的快速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这样的意义并不足够深远,物质上的先进并未换来思想上的全面提高。
(网络环境的恶化和网民低龄化、学历下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碍与篇幅不能展开说)
我想,题主的意思应该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引进的国外先进理论是否够多,是否足以祛除蒙昧、开阔眼界、提高生产力。这样的想法确实很好,但这个想法的前提是国人一致同意,敞开胸怀大胆接受国外多元化思想。
事实上,一百多年来,有很多中国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这个规模,可能远比你说的大翻译运动还要大。但实际情况却是,每当有有识之士在做这些工作时,总会遭到两股力量的自觉抵制,从而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渐进式的曲折轨迹。这两股力量是一种很难说得清的错综复杂的力量,很难说得清抵制的原因和好坏,只能中立地看待这个问题。
这两股力量并不是指某些具体的人,如果概括起来,也可以将他们称为既得利益者和本土文化信仰者。
所谓的学术方面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类。自然科学还好,只要能产生物质上的高额收益,国人一般都不会抵制。但社会科学就难说了,包括哲学、政治学、伦理学这些东西,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都必然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体系,是很难被撼动的。
而且,这些社会科学的东西,本质上就是一种故事的解释权和思想的操控权,是一国既得利益者赖以长期维系其利益的根本。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接受外来理论的。即便时势所逼,让他们暂时接受了外来理论,他们也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其加以改造,有机会就会换回原来的理论,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断的缝合出适用、好用的新理论来。
但自然科学就一定会被全盘接受和大力发展吗?也不尽然。因为自然科学最初与社会科学是一体的,到现在或者很遥远的未来,二者都具有很强的相互促进关系。非经强大的社会科学理论改造,一国不足以形成推动自然科学健康发展的社会体系和奖励机制。社会科学不发达,自然科学也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
我国一百多年来就是这样,只有赛先生的席,没有德先生的座,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只是在救亡图存的恐惧意识下被催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我们的长远目标是什么?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是什么?一直都很迷茫。
但这个问题应该中立地看待。外国的社会科学在中国难以发展,屡屡被本土文化反击,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并不能用愚昧二字就能说明问题。
因为我国的本土文化曾经一度很发达,我们之前认识客观世界和维系社会稳定,是有一整套方法体系的,并且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几千年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范畴,想要从这套范畴中走出来,是非常艰难的。同时,外国人的理论也是建立在他们几千年来的独特范畴基础上,即便我们能从自己的范畴中走出来,也不见得能走进别人的范畴。
这就是另一波阻碍外国理论尤其是外国社会科学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重要力量。这些本土文化的信仰者,他们其实并不是单纯地在反对外国理论,而是在一种强烈的内生的理性力量驱使下,对外国理论产生了本能的抵制。
不要认为自然科学才叫理性,社会科学本身也是理性的产物。我国先民早在三千年前就开始试图摆脱宗教神学的控制,开始利用自己的理性思考整顿客观世界。你可以说西方理论确实在理性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我们,但近代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自己的社会科学,仍然具有相当顽强的生命力,至少没有被完全击溃。这就足以让这些本土文化信仰者巩固防线,继续沿着我们自己的道路前进。
当然,这个社会仍在高速发展,未来我国的这两股力量是否还经得起外国理论的冲击,也说不准。但我所说的,只是之前的事实,之后的演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在这两股力量的坚决抵抗下,外国理论尤其是外国的社会科学理论想在中国继续发展,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你所说的大规模的翻译运动,没有展开的前提。
不过,翻译运动从一百多年前到现在一直都在持续。从目前来看,最有影响力的,并不是那些专业的学术翻译活动,而是我们日常都在接触的字幕组。这些年来,虽然成体系的外国理论在中国已经很难有市场,但通过动漫、影视及其它信息渠道,外国理论与中国文化的互动,一直没有间断。信息如同水流,只要有个口子还开着,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就不会中止。
这些影视娱乐化东西,看似只是为了消遣,但它们才是真正的推动这个世界前进的主导力量。因为人类社会最初的成型,甚至包括我们的自我意识的诞生,就是依靠虚构故事的力量。
社会的演变就是这样,有其内在的规律,虽然不一定会时常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但一定有力量促进其不会中断。所以说,即便没有大规模的新的变化,也不必过分悲观。